面對黑莓、Palm、MOTO等眾多「資產」,聯想為何偏偏挑中MOTO?
當前國內主流手機廠商都在向國際化轉型,積極開拓海外市場,華為、中興、小米、魅族皆是如此,而聯想作為目前全球PC第一大廠,移動業務國際化想必也是蓄謀已久了。但衝出國門走向世界可不是嘴上說說這麼簡單,國際市場環境比國內複雜的多,你看現在的小米雖然走出國門,但是走的不遠,去的都是像台灣、香港、印度等5、6個東南家國家和地區;而華為和中興雖然有強大的專利儲備、運營商關係,但主營業務是企業級而非消費級,所以在國外的消費者中品牌認知度稍差。
所以要想在國外混,尤其是歐美等重要的成熟市場,首先拼的不是你產品性價比有多高,而是你的專利儲備、運營商關係、品牌影響力等因素。
那麼併購的角度來看,首先黑莓就不是很合適了。這麼說不是因為黑莓沒價值,而是其價值過於複雜,對於黑莓我目前能想到其最大的價值,就在於其歐美市場還有一定的佔有率,但基本都是政府和企業級客戶,他們使用黑莓的理由很簡單,就是安全!那麼如果一家中國公司要收購了黑莓,必然會喪失大量西方政府和企業級的合同,這樣黑莓的實際價值就會大大縮水,所以黑莓對於聯想來說只不過是一碰即破的泡沫。而Palm就更不可能了,其實Palm本身最大的價值在於它自身的平台價值,當年HP收購Palm也正是看中了這一點,而當下手機平台三足鼎立,Palm本身的價值就已經很小了。
在來看摩托羅拉,雖然近幾年市場表現也是每況愈下,跟NOKIA是難兄難弟,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首先在專利組合方面,摩托羅拉擁有1萬7千多項專利,這可都是實打實的移動領域相關專利,雖然只有2000多項當嫁妝給了聯想,但是這1W7的總數聯想都是有使用權的!這就足夠了。其次MOTO擁有全球眾多的運營商關係,歐美成熟市場的消費者跟國內不同,人家很少有買裸機的,在產品銷量上運營商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MOTO的運營商關係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其次MOTO和NOKIA一樣,雖然現在沒落了,但是品牌影響力還在,不管是歐美還是中國,你可能沒用過MOTO,但沒幾個不知道MOTO的。並且在專利組合的數量和質量、運營商關係、品牌影響力三個方面,黑莓和palm跟MOTO根本就沒法比,同時以上這些也正是在歐美開展移動業務必須而聯想不具備的必要條件!所以聯想買入MOTO而非其他公司,看似漫不經心,實際覬覦很久了。簡單的理由:moto是做Android手機的,聯想能榨乾moto的所有血水。看看HP買Palm就知道好東西卻沒法用是多坑爹了。
至於黑莓,先不說BlackBerry OS生態環境多差,qnx的系統核心讓開發者望而卻步,主打安全和商務的黑莓有不少商界和政界的擁躉,迫於壓力聯想想買黑莓可能還不敢賣呢。
moto雖然沒落,但是一直在推出手機新品,在歐美還是有很大的持續影響力,這對於聯想建立自己的高端品牌,打入歐美簡直是不能再捷的捷徑,區區幾十億美元對於財大氣粗的聯想簡直不是事,君不見三桑每年廣告支持都上百億嗎?把ThinkPad做的風生水起的聯想要是能打好moto這張牌,國產手機能和三桑、阿婆一爭高下的希望會很大的。畢竟小米、魅族之流是上不了歐美手機市場檯面的
首先說明利益相關:本人聯想集團移動終端事業部員工,對東家收購 MOTO 從驚訝到驚喜。
先說聯想的手機業務及行業。聯想的手機起步算很早,不同階段也時不時能有帶來市場聲音的產品,但限於移動方面的研發積累和產品轉化能力,以及異於個人電腦行業的對技術的更高要求,聯想的手機業務從未能在市場上佔據主動權。尋求類似收購IBM PC業務一樣的通過整合達到佔據市場目的,也是聯想最可行的發展道路。
有了想法就得找收購目標,手機行業還在成熟的發展期,對聯想有價值的收購對象,應該擁有足夠的專利儲備,成熟市場渠道及可支撐品牌溢價的產品,價格可能還不能太高,聯想靠PC行業的微薄利潤,也出不起天價去買公司…這麼一划拉,放眼全球幾乎也沒有幾家可選。
palm,惠普先下手買了,但是以一個以硬體起家的公司,在ios和android如日中天,微軟那麼砸錢都插不進去的情況下,想靠自己的能力在消費電子產品領域打造生態系統太難了,加上惠普內部的各種不和諧,只能看著其默默消失。
黑莓,其實挺有手機行業裡面的thinkpad范兒,聯想也不是沒考慮過。但有幾個原因讓這個收購也看起來不是最佳選擇:首先這不是聯想最需要的品牌,手機不是PC,個人電腦是先以生產力工具出現在市場上的,主打商務的thinkpad完全可以帶起這一品類產品的品牌形象,而手機是個人消費產品,商務品牌始終是小眾。其次,黑莓提供的安全電子郵件服務,更涉及個人隱私,加上美國政府及各大公司高管的顧慮,在這方面聯想要收購需要付出的溝通成本和打消疑慮的難度會很高。最後基於上一條原因,價格也是難以談攏的因素,聯想其實還是很差錢的。
NOKIA,在微軟收購前,不是沒有傳聞說聯想要收購。畢竟,微軟跟聯想關係不錯,如果微軟做Windows生態系統,聯想來操盤硬體貌似也不錯。但這一樣難度很大,nokia轉型智能手機步調緩慢,也反映出這家歐洲公司的臃腫,聯想公司的文化強調執行力,銷售目標導向。收購或整合公司最挑戰的是文化層面的融合和接納,從這個層面,聯想目前更適合與相對open的美國公司合作。歐洲公司尤其是體量大於自己的公司,整合難度之大無法想像。在這方面,聯想內部的管理者也沒有足夠準備。
HTC,作為台灣為數不多的國際性消費品牌,也是王雪紅手裡不可能放棄的底牌,收購太困難,搞不好還影響兩岸關係…加上專利價值太小,聯想肯定覺得不划算。
最後來看看MOTO,比起上面四位,美國公司,消費電子領域品牌,專利積累深厚,有穩定的成熟市場渠道。這些都是給聯想雪中送炭的。如楊元慶之前對媒體公開所說,其實MOTO從賣給Google時聯想就在關注,維護了這段關係和誠意,當Google想出手時自然會考慮聯想這個買家。價格問題,如果一個想買一個想賣,那基本就是大家看錢包談條件了。剩下最後一點,手機這個消費產品的生態系統,Nokia之前有個meego,三星自己還在搞Tizen,MOTO基本就是純靠Google了,聯想要不要這麼干。從目前看,Google成為聯想股東,在Android和chrome方面,相信聯想會比以前投入更大,抱上Google這個大腿,很多事情也比純自己干靠譜的多。至於Windows,現在看到是以PC加平板為主,未來什麼情況只能看市場變化。
綜合收購的條件來看,與Google達成專利授權,至少保證聯想的產品在全球專利戰中不至於吃虧。加上品牌,研發能力,渠道。這樣的價格也算是良心價了。如果MOTO品牌的產品基因能很好保留並通過中國市場加以發揚光大,聯想在手機業務的生意上肯定是做了個很划算的買賣。當然也許很長時間,普通用戶仍然只記得hello moto,被人說起才會驚訝:什麼,motorola的手機是聯想的?聯想 手機在中國市場除了0元購機這個特殊渠道維持之外 中國市場難以打開。聯想優勢電子老品牌 也注重品質 比起其他國產暴發戶品牌不屑一站 所以看中了moto 從收購mot後退出國行的廣告 可以看出 除了谷歌服務的替換 沒有太多深度定製東西 注重體驗和原生 已經MOTO老品牌的品質和技術 劃清了 國產屌絲機的界限同時 可以提高自己在國產手機的銷量 和地位 國產高富帥 聯想moto
Palm,你問現在的年輕人還有幾個知道Palm?品牌效應這麼差,又沒有拿得出手的主打產品,換你你會買嗎?
黑莓,聯想想買估計還覺得性價比不高,買賣是雙方的事兒,不是聯想說我出多少多少,你賣給我吧,好歹QNX在汽車業的佔有率還是很高的,太低了,黑莓自己也不想賣。
Moto在5-8年前,品牌,產品,技術還是非常不錯的,只是現在這幅鳥樣子,真是讓人扼腕。
想像當年三星那個很挫的Anycall產品,相比較Moto,那時Moto眼裡哪裡還有三星,現如今...嘿嘿。
1、Moto在撤出中國市場之前,在國內有著較高的口碑和品牌效應,有利於聯想在最大最激烈的手機市場——中國打入高端手機市場。
2、收購Moto的附帶專利及交叉專利授權,能全力保護聯想手機進軍國際市場。3、Moto新系列Moto X等手機的形象漸漸形成,潛在收益值得期許。補充:黑莓和Palm的生態系統小眾,聯想手機的重心是Andriod,收購他們不符合聯想移動設備部門的發展戰略。而Moto進入Android較早,有豐富的經驗及輝煌的戰績(里程碑系列、戴妃系列)。推薦閱讀:
TAG:移動互聯網 | 手機 | 摩托羅拉Motorola | 科技 | Blackberry黑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