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做才算得上是有格調的互聯網產品?


最近拿了投資,產品升級了,準備挖坑來更新這個問題(2015,5月)最新的更新將會在末尾

------升級分割線------

我們自己的產品還沒有成型,而且做的遠不夠好,希望找到的朋友在這兒討論提意見幫助我們挑戰 「做有逼格的互聯網產品」 這個確實非常困難的事情。我就以此為案例跟大家分享我們遇到的各種問題。

------正文分割線------

幾天帶著我們的產品前參加36kr WISE大會的路演,當產品亮相的那一刻,下面響起了掌聲,我在台上感覺貌似產品形態的逼格到位了。但下台後發現好像並不是什麼好事——從我一下台開始就被人說逼格過高,接下來幾天見過的投資人都那麼說。由此可窺見資本和創業者對逼格的大概看法。

順便說一句,這KEYNOTE做的也是逼格爆表的,不服來跑個分。

言歸正傳,回答問題:怎麼做才算得上是有逼格的互聯網產品?(以及我們是如何把逼格做的過高的,現在正在調整中)

先定義

  • 互聯網產品。狹義的互聯網產品可能是移動端的應用或者是網站,廣義一點的理解,可能是能通過互聯網的特性來放大自身價值的產品。所以能在網上賣燒餅或者2000塊一把的花,也算。
  • 逼格。請各自按照花總的定義理解。但值得注意一個特性是:逼格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我先拿個其他回答的朋友當中提到的音樂來舉個例子:當A說喜歡聽王菲的歌的時候,B說喜歡聽Bjork,B贏。但是如果C說喜歡聽鄭智化,那麼逼格量級排序C&

你可以先用傳統產品來排序做個度量,算個平均逼格量級【預警:排的是逼格,抓個point就行了】:

  • 流行音樂:鳳凰傳銷 &< 吳越天 &< Michael Bubble &< Amy Winehouse &< The Roots &< tom waits &< 等等
  • 酒店:快捷 &< 國內4星 &< 境外Airbnb &< 國際五星 &< 精品度假 &< 奢華酒店 &< 設計酒店 &< 等等
  • 耳機:蘋果原裝 &< Beats &< Beyer &< 火電
  • 找問題工具:百度&<百度百科 &< 知乎 &< Quora &< 200年歷史的圖書館裡連上的付費論文庫
  • 泡妞餐廳:搖一搖出來的 &< 復茂小龍蝦 &< Green Safe &< 花馬天堂 &< El willy &< M1nt &< 8? &< Ultraviolet
  • 離互聯網近的公眾賬號:吃喝玩樂在XX &< 心靈雞湯號 &< XXX那些事兒 &< 心靈毒藥號 &< 電商宣傳號 &< 一群教你怎麼裝B的號 &< 正經媒體的訂閱號 &< 邏輯思維 &< 冷笑話段子號 &< 烏雲扮演者 &< 等等

你會發現很多人都會對這些個排法有爭議,這說明逼格是個相對概念,得看對誰而言。而且,也並不是高大上就一定有逼格,而有逼格也不一定高大上。比如:

這家在倫敦的法餐,大廚是歷史上拿米其林星星最多的男人

還有下面這家,在京都賣蕎麥麵的小店,60塊人民幣可以管飽

哪個逼格更高?

事實上這兩家都被評為米其林1星...

在打造產品之前,最好能搞清楚:咱們需要讓誰覺得這個產品有逼格?是喜歡Tom waits的人,還是喜歡「吃喝玩樂在XX」的人。因為對人群的定位,不僅會引來各種疑惑抨擊,而且在實際產品的打造過程中,很容易會處在搖擺的狀態——一會想吸引前者,一會兒想遷就後者。

找好定位,決定內容:

  • 選哪個人群:窮困,大眾中產,新興中產和富裕。

麥肯錫去年把中國的城鎮人口分成了四類:窮困、大眾中產、新興中產、富裕。目前「創業者與VC聯盟」中盛行的《互聯網經濟學:得屌絲者得天下》中的「屌絲」基本屬於「大眾中產」和「窮困」的總和,他們佔中國總城鎮人口的83%(下圖中深灰和淺灰的加在一起),那就是......很多很多人。

根據麥肯錫的說法,這部分人群的收入是年薪10萬以下(。。。。。。),他們還是把生活中的基本需求看得非常重,因此屬於價格敏感形的消費決策模式,也就是點菜的時候專註於看右邊這樣的:

  • 定位屌絲的內容:營造出逼格是容易的

如果你想讓屌絲們覺得你有逼格,這是一件相對簡單的事情。你只需要滿足他們主要需求的時候,捎帶一些「非生活必須品」的濕貨,就好了。比如,如果你做O2O的,你推薦劈情操最合適的餐廳,就主打團購和折扣,稍微加幾個不怎麼打折,人均在100以上,開在比較好的購物中心裡的餐廳就好了。不要太猛,加多了,容易讓他們感覺逼格過高,以產生價格抵觸。這裡如果能找到一家原價超高,打折力度也非常大的餐廳,那麼你會對這個用戶群體產生很強的信任感。而且,他們會覺得自己用你的產品,是很聰明而且有品位的選擇。Win-win!

Except 滬上有一家老牌西餐廳做了團購後,引來大量穿拖鞋的用戶,把過去優質客戶給趕跑了。穿拖鞋的吃完折扣後,再也不來了。這是個傷心的故事。

1)內容和形態選擇範圍大

在獲得性品味(acquired taste)上,國內主要的人群還沒來得及開始積累,鑒賞力和大眾審美有很多提高的空間(簡單點說就是不大容易分辨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典型的例子就是「看不懂藝術品」)。這個階段上在交互上上面來點半透明+漸變,或者後背面板材質用了123456789鋼板,就足以讓屌絲驚呼,有逼格!對「屌絲」用戶而言,「小清新」、「文藝范兒」、「品味」、「品質」 和 「奢華高大上」等等這些本來各不相同的概念,都會被認為是逼格。

所以產品的內容和表現方式上的選擇空間大了很多。所以如果定位這個人群,開發者也不需要分清楚什麼是逼格。實際上現在很多APP和網站,在這方面也沒有分清楚。你去問他們內部的人,定位怎樣的人群,會得到一堆各不相同的答案,聽上去就是「反正不要很屌絲」。就好比剛剛滿足基本需求的用戶想試試不同口味的時候,你給他迴轉壽司和給他懷石料理,他不會覺得有太大區別,說不定他還會覺得迴轉壽司拿起來比較方便...一盤一盤的。

更好的質量,或者說更高的逼格是需要成本的,比如更好的圖片,就需要更貴的器材和更專業的攝影師,而用戶感知不出來當中的差異,那麼產品的價值就沒有體現出來。索性開發者就不用生成那麼高的質量了。所以在這些產品的內容當中,你會看到號稱米其林的餐廳和路邊的羊肉湯鍋,被放在同一頁,推薦給用戶。只要讓更多的信息展現出來就好,這才是發揮網路效應的極致做法,讓更多產品和用戶關聯起來吧!讓大家的信息都對等吧!win win!

2)人群基數大

這並不是說這樣的產品不成功,其實在他們的定位下,更容易利用網路效應,拉來大量用戶和內容。所以對這個部分的人群,利用互聯網最有價值的地方不是在逼格上,而是在規模效應,網路效應等方面。

  • 定位中產人群,麻煩大了

但是,如果這種低端的逼格你覺得不夠了,要去定位那坨紅色區域的人群(新興中產)要做更真正有逼格的產品——那你就遇到麻煩了:

1)人群數量太小:你看2012年的時候,這部分人的數量只有城鎮人口的14%,絕對的小眾,就比富裕人群多點,可付費能力又遠沒有那麼高。

「市場太小了」——這會是資本反覆回復你的。

「但是,麥肯錫預計到2022年,這部分人群會增長到54%啊!」

「那你加油!我們到時候看看,等你好消息!...」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在資本推動的產品當中,品味比起用戶量,永遠是後者更容易被資本推動以體現價值。所以從逐利角度出發,肯定是要投那些框架搭好,約能被錢砸出更多規模的產品,更適合投資。

存量市場是不夠大的,而且購買習慣還未像西方國家那樣成熟(我反正在歐洲沒見過小女生背LV的),而增量市場短期又不會爆發,所以對這部分人群做有逼格的產品,在市場規模方面,不大受到資本的認可,也就不會有那麼多產品出現。我們自己的產品被質疑最多的地方就是這兒。

2)用戶習慣難以捉摸

「 手機的情懷」、「做有溫度的產品」等等,就是瞄準情感訴求。在過去,中國市場的消費決策基本是由價格決定的。就是說,人們根據價格高低排序來買想要的東西。但是從2012年起,情感需求成為中產消費最重要的決策因素之一。

These consumers seek emotional satisfaction through better taste or higher status, are loyal to the brands they trust, and prefer niche over mass brands.

-- Mapping China』s middle class, McKinsey Company

這部分的需求比起小白的屌絲需求要難搞很多。A) 他們見過世面了,你也休想拿小清新的東西去忽悠他。你跟他說coach是奢侈品,他會白你一眼。B) 他們的口味還不同,「我喜歡開車去吃個小龍蝦」,「我想去海釣龍蝦」,怎麼搞? C) 情感需求往往不是那麼單純的關於自己和產品(比如自己的支付能力和產品的價格),還有些別的因素,比如我買了這個,別人怎麼看?比如我去了星巴克沒拍照,就tm白去了。因此產品對社交屬性的需求,要比針對屌絲的產品更強,才能更好的捕捉他們的「情感需求」,逼格才有地方安放,和轉發。

而打造服務本來就很難了,加上社交屬性後,難度又翻了一倍,稍微做不對,就給貼上了約炮的標籤,然後大家就琢磨著,這是約炮的,我為毛不用陌陌?

3)用戶需求由可量化的指標,轉變為很難量化的指標。

在過去,經濟欠發達一點,人們追求的東西比較實用(pragmatic),比如過去追求性能的增長(如何把賽揚300超到450!),追求逼格的玩家的機箱都是開放型的,接滿了各種顏色的管子。

轉自chiphell

但是摩爾定律發展到現在遇到了瓶頸,宏觀上性能大家都差不了多少,這時候如何顯示逼格呢!於是大家開始追求用戶體驗。於是大家開始曬機箱外殼...

轉自Chiphell

信息化的產品的特點之一是標準化,把一切東西搜集起來,信息規標準化,然後拖出來各種排序。比如點評上面的餐廳,大家過去只關注價格和折扣,而這兩個是最好數字化的,可度量的,因此大家覺得滿足了自己的需求,這個產品好。但如果人群的需求變了,比如用戶要推薦品味好的地方,工程師一愣,找不到表現【品味】這個值了。當然點評上也有按環境排序,但用起來基本是個笑話。

所以,現在的傳統主流產品基本都沒逼格,大都長成這樣:

你能從中看到從web時代開始的基因:如何在一個屏幕里儘可能顯示更多的「可度量」的資訊。既然這是在滿足基本需求,那麼逼格肯定就照顧不到了。而強調信息聚合這樣典型的互聯網的特徵,可能對追求的逼格人群並不適用。這樣對於他們而言反而會造成信息過載。

比如,在不錯的機構里工作了5年的人群,基本不會因為在團購上看到哪家店打五折,就坐地鐵專門跑過去吃。同樣的當他們出差的時候,機票的價格不是不重要,而是如果他要保留更好的精力面對一個會議,可能不會為了節約錢去買凌晨的航班。此時你給他再多信息全部是關於最低價格的,對他的意義不大。反而,同樣利用互聯網,如果你幫他用一些演算法篩選了價格和出發時間的共同因素,甚至幫他以比打車稍高一點點的價格叫個專車,他會更願意買單。在這個過程中是不是可以利用移動互聯網的一些身份識別,個性化的選擇來提高服務?而不是簡單信息推送?

如果以此產生一個機票和出行的套餐產品,有需求的用戶也不會覺得逼格很高,而是方便划算。但是同樣對這個產品,屌絲們會覺得這個產品就有逼格。

因此,我認為對於更高的逼格需求,可以跳出大眾需求的框框,來考慮下其他方面怎麼利用互聯網的特性,來滿足他們的情感需求。比如更有價值的社交分享,更高質量而不是數量的內容等等。

打造逼格產品:內容VS表現方式

表現方式對逼格有多重要呢?它可以讓同一個內容更有逼格,但是可能要付出更高的成本。在過去,表現方式從來不屬於互聯網基因,看重效率才是。對於額外的成本,比如生成圖片的成本,比如流量和讀取速度,同屏信息量,這些上一代的基本需求,在傳統互聯網基因從業者眼中,有著根深蒂固的偏見。

表現方式是高逼格產品的入門費。沒有好的表現方式,再好的逼格都出不來。但是單有表現方式,內容跟不上,又會迅速的滑到【裝逼】這個人人唾棄的區間裡面去。比如,你用keynote在大會上做了一個宣傳路演,高頻使用"reinvent", "revolutionize"等詞,然後最終擺出來一個煎餅!小diao白si用戶看到之後欣喜若狂,一輩子沒見過這麼高大上的宣傳片。但是在新興中產面前,這叫略裝(slightly over-biggered)。這時唯一的勝算,在於產品真的超一級棒,讓人wow的程度能趕上或者超越表現形式帶來的預期。

而如果你的服務或者內容本身是比較高逼格的,那麼用好的形態展現,可以不掉價。

我們來看一組對比(查看大圖才能看出細節):

選擇城市的頁面

商戶陳列列表

同一個商戶T8在上海,在不同的表現方式下的體現:

同樣一個高端的餐廳,在上面的產品當中,可能自身的逼格更難展現出來。一眼望過去,可能會跟另一個路邊小食店區分不開。對於這種定位的內容,一張大圖遠比 「環境還不錯」 幾個字更能說明問題。而如果面對沙縣小吃,有沒有圖都無所謂,人們心裡有預期。

所以,【內容】,【表現方式】和【定位的人群需求】3者是否準確契合,是產品的命脈。讓產品在用戶眼中能產生一個對自己的身份的認同,我認為是比較重要的。

舉例:要打造一個介紹吃喝玩樂的APP(多如牛毛)。此時,如果APP想要往逼格上靠,定位新興中產,目標人群大學畢業5年以上,年齡30左右,所任工作有比較好收入。但是整個UI包括LOGO都是豆瓣小清新,加上可愛的阿貓阿狗的卡通LOGO,內容上又充斥著「京城最值得嘗試的豆汁榜單」 、「不容錯過的10家熱乾麵」,恐怕投資這個產品的投資人,自己也不會用這個產品來找地方——當他有逼格需求的時候。但是基本能吸引在校學生或者剛畢業的人群。

誤區:逼格越高越好

「看上去好漂亮啊,肯定都很貴吧,可能我都用不上」——聽到一個我們認為典型的目標用戶,跟我們講這個話,我們心裡在流血好么...其實一點也不貴,但是卻給人留下了一個印象,以至於用戶沒有更多機會去深入了解。

這一點其實我們自己的產品也沒有掌握好火候。本來我們針對的是中產人群,但是卻給人留下了針對財富人群的印象。逼格太高,會給人高冷的感覺,也就會拒人於千里之外。讓用戶在首次使用的時候產生距離感,甚至不敢嘗試。

比如產品中有個細節,最開始的時候,我們的商戶圖片都是來自專業的攝影師用很好的器材拍的場地圖,基本都是可以拿去做室內設計展那種,但是我們總是覺得,看著宏大,但是給人冷冰冰的空空的感覺,讓人覺得遙不可及。想了半天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後來發現,如果圖上有很多客人,感覺熱熱鬧鬧的,就好很多。

當然也有投資機構的朋友跟我們說,越高越能區分出產品的差異,但是最終的調性肯定得自己把控。這又會回到產品,人群,價值定位這個問題上了。

運營推廣

留空

融資

留空

總結

如何做呢?先找好人群的定位,需求的定位,以他們為基礎,制定逼格的等級。決定內容在逼格程度上的範圍,確定產品的表現和交互形態,比所在人群的需求稍高一點即可。找到有相應布局,有能看懂團隊和產品的資本夥伴(這一點實在是太困難),不斷嘗試吧。

再次滴,我們的產品還沒做好,不能當成成功案例,只是用來舉例說明我的想法(還遠沒做到我的理想狀態,小團隊木辦法,得抗)。

歡迎討論

有逼格的產品是不是一定就得小而美,或者一定是小眾的?有沒有可能有朝一日成為主流?大眾審美和獲得性品味會不會在這幾年隨著中產崛起而提升?現在這個timing做品質是否是合適的(比起做數量)?如何在屌絲人群中挖掘他們對品質的需求?如何吸引早期用戶?

最後拿一個旅遊系列的產品案例,逼格從低到高:

http://Airbnb.com

今夜酒店特價的原版:http://Hoteltonight.com

高端旅遊產品http://splendia.com

更高端的旅遊服務:別墅級airbnb, http://inspirato.com

更更有逼格的旅遊和管家服務:http://quintessentially.com

雖然逼格越往後越高,但是用戶規模正好相反,他們各自在資本市場上的火熱程度也正好相反。估計這也是為什麼UBER要從limo service轉成taxi吧


逼格其實是個貶義詞,意指裝逼。它的心路歷程跟屌絲相似。

其實任何帶了性器官的詞可能都不是什麼好詞。

不過後來它紅了,就被高富帥們拿來自嘲,反而變成了一個中性詞。

你看,這個詞跟薛定諤的貓似的,如果你說我的逼格如何如何,只能證明你在裝逼,但是如果一個公認的高富帥,比如思聰吧,說我還是有點逼格的,一下子就變的高大上了有木有?

所以啊,一個互聯網產品有了逼格,其實也就是喜歡這個產品的人有逼格。高富帥的逼格其實是不用證明的,他穿個破麻袋也是時尚。需要逼格的正是那幫臭屌絲中的一小撮精英,缺什麼補什麼,不外如是。

這些脫離了低級趣味的屌絲對互聯網產品的興趣主要在於:

1,是不是貴得有檔次(便宜肯定沒戲,但是貴,也要貴得合適,不能隨便定價就忽悠)

2,能不能用來吊馬子(雖然這不是個重點問題,但是最好能解決)

3,炫富的時候是不是夠低調(炫富誰都會,但是低調炫富是個高級技能)

4,是不是只有我有(少的東西才能顯示逼格,爛大街是沒戲的)

所以,舉例,iphone6國內上市之前,去國外專賣店門口排隊買頭批機器的,是有逼格的。等到國內上市了,正規渠道能買到了,就沒有逼格了。

聽2萬塊錢一個的絕版定製小眾牌子耳機,或者在家收集黑膠唱片,聽歌只聽無損,是有逼格的。聽地下搖滾是有逼格的,聽五月天、周杰倫是沒有逼格的。

大概10年前吃麥當勞是有逼格的,5年前喝星巴克是有逼格的,現在沒有了,現在得出國去歐洲小國(名字太普通的不行),吃一次米其林餐廳,自拍發朋友圈才行。

大概三、四年前玩豆瓣是有逼格的,一年前玩知乎是有逼格的,後來他們放開註冊門檻了,就沒有了。

我至今還在混一些關閉註冊的論壇(不是h站),裡面討論的問題都很高大上,比如純文學啊,中國的出路在何方啊,蠶豆有幾種吃法啊,裡面的人都自認為很有逼格。

有逼格的中國人不用人人和新浪微博,直接facebook和twitter,翻牆也要上。有逼格的外國人上人人和新浪微博。

兩年前家裡買投影電視和掃地機器人是有逼格的,現在沒有了,因為降價了,大家都買得起。

買單反是有逼格的,卡片機或者手機拍照是沒有的。拍照不帶10個鏡頭是沒有逼格的。現在好像買低於15000人民幣的單反也沒有逼格了。

會員制的多多少少都有一點逼格。不過國內嚴格會員制的場所比較少。

拿黑卡付賬是有逼格的。在路邊攤吃烤串吃完給小費是有逼格的。

大概想到這麼多吧。。


逼格高的產品即就是炫耀價值大於實用價值的產品。

因此,您可以通過增加炫耀價值或者降低實用價值來提升您產品的逼格。


草榴啊,速度快,效率高,ui丑,但內容好!


網易lofter。


由於自己在做網站以及在創業,簡單說幾句,不太專業,當是交流了。

我覺得要做出有逼格的互聯網產品,需做到:

1、別把用戶當SB,忽悠用戶,時刻保持對用戶誠實的態度,做真正對用戶有效的產品和提供有用的服務。

在創業過程中,由於團隊較小以及可支配的資源往往是有限的,最開始產品往往會存在瑕疵,甚至可能是較大的瑕疵,不要迴避,承認之並投入精力持續改進,更不可避重就輕,刻意誇大產品的作用和功能,因為當你提供給用戶的東西不如你宣稱的那樣,你會失掉用戶的信任,而若你實際提供給用戶的東西比你宣稱的還多的時候,會讓用戶喜出望外,這叫超越用戶的預期,你便會獲得用戶的支持和信任,有了忠誠的用戶,他們會在你創業過程中一直守護著你,與你共同成長。

2、對用戶有所選擇,也就是對於自己的用戶有所定位,你想做一個什麼樣的互聯網產品就意味著你會有什麼樣的用戶,你有什麼樣的用戶反過來會影響甚至決定你的產品氣質,當然也會影響你的產品逼格。

對於我而言,我希望我的用戶上進,有獨立思考能力,生活態度積極,這是我最看重的,反而我不太看重用戶的收入,我的用戶當中有開大奔拿加拿大或美國綠卡的,也有相當普通的人,我不太以用戶的收入作為細分用戶的標準,而更喜歡以用戶的氣質和精神面貌來劃分一個人是否是我的用戶,收入高的人也可能是SB,收入不高的人也可能對身邊的人有積極的影響,只要他們的氣質是好的,收入不錯只是早晚的事,畢竟出身以及年齡層不可選但會大大的影響到一個人的收入,但氣質卻可以選擇,做一個有獨立思考能力,積極上進的人總歸是不錯的。

3、不要討好用戶,我們尊重以及努力提供給用戶需求的產品和服務,但這不是要我們討好用戶,而且有的時候若你認真的做事,說你不好的往往不是你的用戶而是沒有真正使用過你產品和享受過你服務的人,一方面努力聽取自己用戶的聲音,另一方面撇開非用戶的人的關係,不能因害怕失去一個潛在用戶就遠離自己的初衷和定位,有的時候你賺了非定位用戶的錢,但他卻可能帶給你真正核心用戶傷害,那麼就不要賺這種用戶的錢。

4、對自己所做的事情滿懷激情以及充滿敬意,找到價值感和認同感,你也可以理解成要享受對於自己所做的事情的「裝逼」感,只有你覺得你做的事情逼格高,用戶以及旁人才會覺得你的產品逼格高。

5,能賺錢,能讓自己活下去以及有所發展,談錢就俗了,俗了也要談,不能活下去,說什麼都是扯淡。

最後吐一下曹,我教人如何談戀愛都鼓吹自己是求愛藝術家,逼格高不高我不知道,但裝逼裝的深沉我還是可以的。


飯否 http://fanfou.com 是互聯網的雅典,簡約,清新,無廣告,逼格十足。


小眾幾乎等於逼格


喜歡網易lofter,簡潔,漂亮富有氣質,

我覺得這是網易的一種態度

它像烏托邦一樣的存在


這樣的話,你的網站內容要很精彩,才能快速擴大


感覺不老歌不錯⊙_⊙


有沒有逼格不重要,好用,有用,管用,方便,帶來實惠更重要


為了逼格而做產品,你本身已經輸了逼格


opera逼格十足


政教處:http://xxjoke.com

只做中文互聯網上最內涵的huang段子

沒有任何廣告!只有純粹的段子和美女


逼格算不上,但簡潔無碼現在還算是異格的話我也放一個大家評論評論http://www.xiniutrip.com 為避ad嫌,我還是匿了


《降級論》那個作者的那個專門做寶寶攝影的網站,挺有逼格~


我討厭逼格這個詞。。。


另類,讓人感覺自己跟普通人不在一個檔次,而又不那麼明顯的裝逼。


針對網站

數字尾巴。

小到遊記,大到曬車,心情遊記都有,覺得很能凸顯bg。

小眾的產品能普及開來,一般的產品能有不一樣的解讀,高端的產品能讓人知道有那麼回事。 和人交流起來,也能找到甚至主導話題。

總結一下,最重要的還是信息不對稱和新鮮的玩法。


推薦閱讀:

遊戲策劃如何提升對用戶需求的理解?
如何分析和確定產品需求?
如何正確定位產品的目標用戶和潛在用戶?

TAG:創業 | 用戶需求 | 運營 | 互聯網行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