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全金屬外殼》這部電影?

庫布里克的名作,有除了戰爭摧殘人性之外的答案么


電影很明顯地以Pyle的死分為戰前訓練和戰役中兩個部分。Pyle肥胖、貪吃,不能做引體向上,不敢翻越障礙牆,但Pyle要上戰場。第一場戲中Pyle和教官的對話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除了教官那挖空心思的髒話,就是Pyle開始無法收束的笑容了。可是到最後Pyle自殺時,這種笑容變成了《致命ID》里精神分裂者的邪笑,變成了《發條橙》里邪惡少年Alex的陰笑,讓人不寒而慄。演員對這兩個表情把握非常到位,陰暗的廁所,補充光打得十分給力,手電筒的不穩定光源給這個表情增添了恐怖程度,如果是換成黑白片,恐怖等級大概還要翻上一番。就是這個懦弱的胖子,一槍幹掉了班上無人不恨,無人敢反抗的教官,也飲彈自盡。而他殺人與自殺前最後一遍完成扛槍操練以及喊出口號的那一套規定動作,都是充滿虔誠與天真,無比專註的。這也許是他唯一能夠在這個集體中不遜於戰友的事情了吧。

戰爭的殘酷性就在於你不是很有可能在戰場上犧牲,而是你很有可能在戰前就已經陣亡。戰士手握兵器的那一刻起,已經將性命交付於不知所蹤的地方。這部影片戰前的嚴峻與戰時配以輕鬆樂曲的後半段形成明烈對比與反差。庫布里克電影配樂是非常大膽的,尤其是交響樂的使用,這在《2001太空漫遊》《發條橙》中都有所體現。印象中看過的第一部使用這種反差配樂的應該是《索多瑪120》天,當時就產生了強烈的不適。這部影片配樂中最出彩的就是Ramones的surfin』 bird. 戰爭被以朋克這種歡快而又帶點邪惡的聲音表現出來,讓人的心一會兒松,一會兒緊,鬆緊之間,是導演的手在揪著。

影片的後半段採用了一些紀錄片的手法,這裡也揭示了被派到越戰中去的美軍對這場戰爭五花八門的想法。有的戰士不知道美國該不該在越南作戰,只知道自己領取了作戰的命令;有的戰士認為他們不該被派遣到這樣一個地方去做本該亞洲人自己去做的事情;有的戰士認為美國向越南派兵完全是一廂情願;有的戰士覺得自己選錯了敵人,越共驍勇善戰;有的戰士認為他們為越南人民不惜獻出生命的熱忱在越南人民眼中只是piece of shit,有的來到越南只是為了一種情懷……不管是什麼目的,什麼看法,這些戰士都是那麼的無辜,那麼的無力,一切似乎都是徒勞無功,包括他們的生命。

片子在結束之前,代號cowboy的戰友和他們的敵人的狙擊手都在幾個戰士面前掙扎著死去,作為敵對雙方,兩者的死對這幾個美國大兵來說沒有任何不同,只是在臨死前,一個求生不能,一個求死不得。戰爭的殘酷消弭了敵對的意義,無論是哪一方,都損失慘重。

對於這些大兵來說,誰也不知道挎上槍,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踏入滿是廢墟與硝煙的戰場,究竟是為了什麼。


「Is That You John Wayne? Is This Me?」

《全金屬外殼》里這句台詞困擾了我很久,後來才發現疑惑的不只我一個。也不知道這個問題有沒有確切的答案。也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先說這兩個句子

「Is that you, John Wayne?」意思應該是「是你嗎,約翰·韋恩?」

「Is this me?」意思應該是「這是我嗎?」

我理解的內涵是「我是這樣的人嗎?」「現在在做的這些事符合我的本性嗎?」

這句台詞的最核心部分顯然是John Wayne。理清約翰·韋恩和這個故事的關係,能夠幫助我們理解這句台詞。

2、《硫磺島浴血戰》

約翰·韋恩主演的1949年電影《硫磺島浴血戰》里,那張著名的「星條旗插上硫磺島」照片應該是第一次在電影中還原。

上圖為影片《硫磺島浴血戰》的截圖。

上圖為獲得普利策獎的新聞圖片《國旗插上硫磺島》。這個場景也在2006年電影《父輩的旗幟》中演繹過。

約翰·韋恩在影片中扮演的角色約翰·斯特賴克,跟《全金屬外殼》里的哈特曼一樣,是一名新兵訓練官。在這部典型的美國主旋律愛國電影里,斯特賴克一開始在新兵眼裡是一個鐵面無情的冷血動物,但是隨著進一步的了解,大家都開始理解、贊同、支持這個典型的愛國軍人了。

這是一部典型的上世紀四十年代末到五十年代的美國二戰電影。來自不同階層不同種族(但都是白人)的美國士兵經歷了戰爭的洗禮,擰成了一股繩,與敵人浴血奮戰。

影片的最後,美軍士兵把星條旗插上了硫磺島最高點,但此時此刻,大家欽佩、愛戴的長官斯特賴克已經被日軍的狙擊手打死。戰友正在閱讀著在他身上找到的尚未寄出的寫給兒子的信。向高高飄揚的國旗行注目禮後,在激昂的歌聲中,戰士們走入了硝煙中。影片結束。

約翰·韋恩憑藉此片第一次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演員提名。他塑造的約翰·斯特賴克成為了二戰美國軍人的象徵,成為了一個愛國主義的符號——雖然他本人並未服過兵役(有傳言他是逃避了兵役)。

這個影史上的經典角色在影片里訓練新兵蛋子時說著這樣的台詞:

我要騎在你們的頭上,讓你們站不起來。等你們能站起來的時候,你們就是真正的戰士了。

從這種態度來看,約翰·斯特賴克和哈特曼完全一樣。從1949年的《硫磺島浴血戰》到1987年的《全金屬外殼》,同樣的角色的塑造發生如此巨大的轉變,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3、美國主旋律愛國戰爭電影

《硫磺島浴血戰》是美國自上世紀四十年代到五十年代拍攝的一批主旋律愛國戰爭電影的最典型代表。同歸此類的電影還有1945年的《反攻班丹島》和《菲律賓浴血戰》(片名直譯「他們是炮灰」),1951年的《浴血火海》,都由約翰·韋恩主演。

那個年代,銀幕上的約翰·韋恩就是不折不扣的愛國主義代言人。

麥克阿瑟將軍在美國退伍軍人協會的活動上親口稱讚他,「你比美國軍人更能代表美國軍人」。甚至日本昭和天皇於1975年訪美時,也表示想見見這位他們昔日敵軍的重要象徵。約翰·韋恩的名字也被美軍和一些軍用品聯繫起來,例如軍用P-38開罐器的昵稱為「約翰·韋恩」,因為它「無所不能」。

P-38開罐器,昵稱「The John Wayne」

戰後嬰兒潮這一代人耳熟能詳的,都是祖國在這場正義的戰爭中如何抗擊德日法西斯的故事。

到了六十年代,越南戰爭爆發的時候,平均年齡在十九歲左右的戰士們,正是看著約翰·韋恩的電影長大的,他們都有一種約翰·韋恩附體般的熱血沸騰感。這是他們期待已久的戰爭,終於來臨了。

4、《綠色貝雷帽》

1968年,約翰·韋恩乘著越戰的狂風捲土重來。電影《綠色貝雷帽》是在美國政府的支持下啟航的,自導自演的約翰·韋恩向林登·約翰遜總統承諾會在這部影片中展示「我們為什麼要打這場仗」。

跟二戰隔了一個時代,這部影片有著不少新時代的特徵。比如,美軍隊伍里有了黑人面孔。

電影製作規模堪稱華麗。各種直升機編隊都是實拍,而不是像《浴血火海》里一樣老在攝影棚里假裝開飛機了。

這部影片里玩的「飛機從地面捎個人走」,在五十年後還被《黑暗騎士》模仿過。

但是跟以前的二戰電影比起來,《綠色貝雷帽》還有一個變化,非常微妙,但也非常重要。影片開頭花了五分多鐘的時間,讓愛國軍人在與媒體和民眾的見面會上,為參戰的正當性辯護。整部影片中還埋伏著一條長線,是一位隨軍記者從質疑戰爭到擁軍愛國的心路歷程。

而以前的二戰電影,從來不需要向觀眾解釋「我們為什麼應該打仗」。

《綠色貝雷帽》以其強大的演職員陣容和震撼的製作規模收穫了商業成功。但是它企圖達成的「再造神話」的目的,卻徹底失敗了。

因為迷信當年那些神話的孩子到了戰場上,才發現眼前的一切根本不是那麼回事。

5、讚歌不再

1970年冒出來的兩部戰爭電影,《第二十二條軍規》和《陸軍野戰醫院》,一部以二戰為背景,一部以朝鮮戰爭為背景,都沒有了對愛國主義的褒揚,取而代之的是諷刺和戲謔。

然後,在水門事件的政治背景下,越來越多的越戰電影出現了。

1976年,《計程車司機》,一個越戰老兵的悲劇。

1978年,《獵鹿人》,沒人知道戰爭的意義,只知道戰爭的可怕後果。

1979年,《現代啟示錄》,本傑明·韋勒上尉去刺殺已經叛變的同樣是「綠色貝雷帽」(美國陸軍特種部隊成員)的寇茲上校,一路見證著末日景象。

1982年,《第一滴血》,又一個越戰老兵的悲劇。

1986年,《野戰排》,是導演奧利弗·斯通越戰歸來後便一直撰寫劇本想要反駁約翰·韋恩的《綠色貝雷帽》的作品。

1987年,庫布里克導演的反戰電影《全金屬外殼》上映。

《綠色貝雷帽》,是越戰美軍讚歌的絕唱。

二戰愛國者神話人物約翰·韋恩,走下了神壇。

6、《全金屬外殼》里的約翰·韋恩

《全金屬外殼》的原著是半自傳體小說《The Short Timers》,書中提及約翰·韋恩多達二十八次。第一次提及的時候就在開篇第一節,內容是這樣的:

槍炮軍士格爾海姆吐了一口唾沫。「全隊聽我說。你們這些蛆蟲最好開始顯出美國海軍陸戰隊新兵的樣子。別以為你們就是海軍陸戰隊的成員了。你們只是順道來領一套藍色制服的。我說的對嗎,姑娘們?我很抱歉。」

一個戴著圓框眼鏡的瘦瘦高高的德州士兵——大家都開始叫他「牛仔」了——說,「是你嗎,約翰·韋恩?這是我嗎?」牛仔摘下他的珍珠灰斯特森氈帽朝著汗津津的臉扇起了風。

我笑出聲來。多年的高中戲劇課讓我練就了一手模仿的好技藝。我的聲音跟約翰·韋恩一模一樣:「我想我會很討厭這部電影的。」

牛仔笑了起來。他用斯特森氈帽使勁拍打著他的大腿。

槍炮軍士格爾海姆也笑了起來。這位高級新兵訓練官穿著毫無瑕疵的卡其褲,面目可憎。他用食指指在我兩眼間,說,「你,對,就是你。大兵小丑。我喜歡你。你可以到我家來操我妹妹。」他咧嘴一笑。然後他板起了臉。「你這個人渣。我知道你的名字。你在我的手掌心裡。你不要笑。你不要哭。你要按部就班地來學。我會教你。」

而在電影里,這兩句台詞改由小丑說出。意味還是一樣。

影片中,報社會議後的晚上,軍營被襲擊以前,大伙兒躺在各自床鋪上聊天的時候,小丑又學起了約翰·韋恩的說話方式。在外號叫Payback的戰友賣弄戰鬥經驗的時候,小丑對戰地攝影師Rafterman說:

別聽Payback的,Rafterman,有時候他以為他是約翰·韋恩。

後來,硝煙瀰漫的戰場上,戰地記者用攝影機拍攝這些前線士兵時,小丑又重複了一遍:

是你嗎,約翰·韋恩?這是我嗎?

接下來的幾個戰友說:

開機!這裡是《越南:大電影》!

如果小丑是約翰·韋恩,我就是戰馬!

「石頭」可以演石頭!(註:說這話的戰士外號「石頭」,因為他脖子上戴著一塊石英。)

那我就是安-瑪格麗特!

「禽獸他媽」可以演一頭瘋牛!

那我就是卡斯特將軍!

那誰演印第安人?

讓越南佬去演印第安人!

不知不覺中,約翰·韋恩從一個英勇無畏的軍魂象徵變成了一個娛樂至死的戲謔對象。

7、關鍵詞:困惑

「是你嗎,約翰·韋恩?這是我嗎?」這句帶給觀眾困惑的台詞也注入了角色的困惑。

「困惑」這個關鍵詞深埋在《全金屬外殼》的創作層面中。

如果說《現代啟示錄》里的馬丁·辛始終以刺殺馬龍·白蘭度為目標,《野戰排》里查理·辛也以生存為目標——生存的目的是回到那個正常有序的世界,《全金屬外殼》里的角色則完全失去了人生目標。甚至,《全金屬外殼》里最後與越南狙擊手的遭遇戰,也僅僅是因為他們在從一個關卡到另一個關卡的路上走錯了路,並非什麼註定的命運。到影片的最後,小丑依然在「全是屎的世界」里。

創作層面上製造同等困惑的,還有第一幕里戲份最重的教官與胖士兵,居然在第一幕結束的時候就都死去了。這是許多批評家抨擊的對象,卻也是庫布里克最有魄力的選擇。

「是你嗎,約翰·韋恩?這是我嗎?」這句話里的認知困惑在影片中解讀過,也出現在了影片的海報上。頭盔上寫著「BORN TO KILL(天生殺人者)」,卻又戴著和平徽章。這種矛盾對立如何統一?

面對長官的質疑,小丑是這麼回答的:

「我想我是在指人性的二元性吧。榮格說的那樣。」

8、二元性·榮格

新兵訓練場上,士兵們幾乎都燃燒著約翰·韋恩式的熱血,幾乎沒人意識到這澎湃的愛國主義熱情後藏著什麼荒誕的東西。

比如,教官訓話時向他們提及的榜樣,是「無差別殺人狂」查爾斯·惠特曼和刺殺肯尼迪總統的嫌犯李·哈維·奧斯瓦爾德。

這是榮格學說里的個人潛意識和集體無意識之間的交戰。

新兵訓練營的目的,就是要消滅個人意識。所以跑操的時候大家齊聲唱:

「I love working for Uncle Sam, lets me know just who I am.」

「我愛效力山姆大叔,讓我知道我是誰。」

半夜裡大家一起欺負胖士兵的時候,小丑又遇到了「我是誰」這個障礙。大家都打完胖士兵後走掉了,只剩下小丑站在那兒猶豫著。牛仔催促他之後,他終於下定了決心,掄起用毛巾包著的肥皂,一下,兩下,三下四下五下六下。

之前,其他人都只打了胖士兵一下。

在環境的逼迫下,懦弱無能的胖士兵派爾不得不「成長」起來,也變成了一個鐵血士兵。直到新兵出征的前夜,兩聲槍響,和教官在廁所里同歸於盡。

這個有大量戲份的角色被忽然砍斷,卻以另一種方式生存著。當小丑來到牛仔所帶領的小隊,遇到的挑釁者,「禽獸他媽」,顯然繼承了大量胖士兵派爾的特徵。他總是半眯著眼睛,總是合不上嘴,總是露著似笑非笑的表情——這些都是派爾的標誌性特徵。「禽獸他媽」的塊頭也很大,只是不胖。而他的頭盔上寫的,不是「BORN TO KILL」,而是「I AM BECOME DEATH」。

這是派爾來自地獄的呼喊。

一個派爾被個人潛意識拉進了地獄,另一個派爾經受了集體無意識的洗禮站了起來,變成了「禽獸他媽」。

所以他深知目前所做的一切毫無意義。

死了兩個戰友之後,戰地攝影師說他們是為自由而死,「禽獸他媽」說,「你覺得我們在這兒殺越南佬是為了自由?這就是屠殺。」

之後大伙兒接受記者採訪,也沒人說得上來,大家千里迢迢到這兒來打仗,到底是為了什麼。

9、《米老鼠進行曲》

影片最後,好不容易干倒了狙擊手,才發現這個苟延殘喘的敵人只是一個小姑娘。

這給小丑帶來的衝擊遠不止一兩重。

讓我們吃盡苦頭的強大敵人,怎麼可能是這樣一個小姑娘?要知道我之前遇到的姑娘都是物化的供玩弄的肉體。

我應該殺死她嗎?她可是殺死了我的好友牛仔。

可是殺了她等於給她一個痛快,可真是便宜了她。

可是這樣看著一個人受苦真的可以嗎?

是你嗎,約翰·韋恩?這是我嗎?

他開了槍。他不是約翰·韋恩。他不再糾結。雖然他在獨白里承認自己依然在「一個全是屎的世界」里。

獨白的背後,伴著影片落幕的,和《硫磺島浴血戰》《綠色貝雷帽》的結局一樣,是嘹亮的軍歌。

等等。那不是軍歌。

We play fair and we work hard and we"re in harmony.

M-I-C-K-E-Y M-O-U-S-E.

Mickey Mouse. (Mickey Mouse.)

Mickey Mouse. (Mickey Mouse.)

Forever let us hold our banner high.

High. High. High.

Boys and girls from far and near you"re as welcome as can be.

M-I-C-K-E-Y M-O-U-S-E.

Who"s the leader of the club that"s made for you and me?

M-I-C-K-E-Y M-O-U-S-E.

Who is marching coast to coast and far across the sea?

M-I-C-K-E-Y M-O-U-S-E.

Mickey Mouse. (Mickey Mouse.)

Mickey Mouse. (Mickey Mouse.)

Forever let us hold his banner high.

High. High. High.

Come along and sing a song and join the family.

M-I-C-K-E-Y M-O-U-S-E.

那是《米老鼠進行曲》。

是他們的童年。

是他們無法被消滅的個人意識。


內容,用性的角度來解讀此影片。

《全金屬外殼》,整片描述美國參加越南戰爭的人事物景,開片以新兵班的剃頭場面,敘述故事,近焦點的展現人事,中間及結尾的大火燃燒的戰爭場面,更深層次地體現物景。

參加越戰的士兵,在接受訓練班長的殘酷訓練的時候,教官以無聊的性知識教導他們,打擊他們,使他們變得強大 ,以及在戰爭之中,對女性的追求,愛慕,始終可以說是他們心中的幻想,甚至可以#說是他們參加這場戰爭的動力。。可當面對打死自己隊友的女狙擊手,注意,導演竟然安排一個女性,簡直是別有深意。

時,他們感到的不僅是仇恨,殺死隊友的仇恨,更要面對失去追求的痛苦,更會不自覺的深深地思考,這場戰爭所帶來的到底是什麼,當小丑和其他沒有死去的隊友看著被自己擊中躺在地上的一名越南女狙擊手時,他們面對是否該打死他她的抉擇,小丑猶豫地開槍打死了她,從此刻起,小丑腦海里對這場戰爭的認識,不僅僅局限在一個「人人嘴上說的戰爭上」,教官的性引導,說了個屁,這可是我們打這場戰爭的渴求!啊

導演沒有特地安排教官的性引導,本來在美國軍隊里,這種引導十分常見。可導演卻把此處,放到了別處。導演自己安排的女狙擊手。去,有點大膽。

。到此,影片的情感升華到了極致,不僅僅是對這場戰爭的厭惡。同時,導演把小女孩,打造成一個狙擊手,同時也是對霸權主義的一中諷刺-任何人都不是戰爭的機器,早就被戰爭扭曲的人性,被制度洗腦後的人。。。

說到派爾在戰爭之前的自殺,其實並不完全是戰爭制度下的犧牲品,面對殘酷的訓練,人人只顧自己,教官每天喊著「殺人機器,要做殺人機器」,早以缺少了本該有的溫情,,在他衝動地殺死哈曼之後,面對正在值班夜查的小丑,兇惡的眼神立刻變得無比的迷惘,最後吞槍自殺,前後形成強烈反差。 。。。。。。整個影片,相比於中國的軍事題材影片,如《戰狼》 ,具有更吸引人的情節,例如,在八球,去冒死勘測敵情是,被狙擊手打中,在牛仔的百般阻撓下,還是有一士兵,衝上去,結果又被擊中,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個魯莽的機槍手,觀眾本以為他會被再次擊中,不料卻活了下來,而且正確得知狙擊手的位置。 小丑參軍後,以一個記者身份,周遊個軍,可故事中又出現了另外一個採訪他們的記者團,來採訪戰爭感受,從而另一面揭露了這場戰爭。born to kill ,只會更加摧殘人的心靈。。。。。。。。。。。。。。。。。。。。。。。。。。。。。。九月三日。


信仰和理想是灌輸不來的,即使你每天早上一邊跑步一邊高喊【I WANT WORK FOR UNCLE SAM],也是沒卵用的。

真正的信仰,真正的團結,真正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是來自於對侵略者的仇恨,是來自於對鄉土和生命的熱愛。為了利益去可以發動的戰爭,無論說的多面冠冕堂皇,都不可能激發士兵內心的正義和鬥志,相反,只會使他們徹底偏離人性。

如果鐵血教官泉下有靈,得知自己拼了老命教出來的鐵血殺手,居然被一個弱不禁風的女孩弄得狼狽不堪,不知道會是什麼表情。

庫大師批判起來,那是絲毫不留情面。這些為了戰爭而戰爭的戰爭狂人,根本就沒有把士兵當人,而是把他們當作子彈,沒有感情,沒有人性,只知道殺戮的全金屬外殼的子彈。最終,缺失信仰的戰爭狂終將毀滅自己。


早上起來看了半部,後面的沒下載到。

這部片子激發了我對人性惡的思考。

一向認為,控制人的,有兩種手段:慾望和恐懼。近幾年來,親身經歷和聽說了了很多事情,對人性中的惡深有感觸。片中的教官,用恐懼來控制新兵,讓他們形成服從的習慣,來磨滅其不受控的自然天性。人天性是不自控的,而受控於自己的需求和恐懼。如果你要壓制人的正常需求,就不能不訴諸於恐懼。這種控制,不但要時時激發人的恐懼,更要利用馴獸式的技巧,讓服從形成習慣,成為人的第二本能,下意識動作,才算完成了對新兵的洗腦和馴化,成為敢於過火圈的獅虎,指哪打哪的猴子。在任何極權社會,恐懼壓制都要優於對慾望的滿足。

如果一個社會裡的大環境或是小團體的小環境,瀰漫的都是恐懼的氣氛,必定是極權式的。從大的方面來講,納粹式的大屠殺、斯大林大清洗式的恐懼,朝鮮金三胖式的斯德哥爾摩癥候,美國麥卡錫時代,都是大環境的恐懼壓制,只有製造恐懼,才有極權的可能,極權和恐懼,天生是一對好兄弟。而一個小團體里,不管是單位還是公司,如果採用的是恐懼控制,整個團體的氛圍,也是無比壓抑的,而其領導,也最終達到了專權的目標,讓別人都變成自己的奴隸,讓渡出自己的尊嚴和權利。

人性惡潛藏在人性深處,隨時準備出擊。一旦看到它的獵物,就會不由自主,完成它的狩獵。人性惡這頭魔鬼,潛伏在每個看似善良無害的人的心中。人生在世,必須有與人性惡作鬥爭的能力。否則,環伺你身周的群狼,就會把你撕的四分五裂。

所有不告訴你有狼,只說清晨陽光如此美好的,都是要你命的雞湯。

認識人性惡,講一些我的理解和體會。

1、人都有兩張臉孔,沒有什麼純樸的人

世界是很複雜的,可我們總傾向於把世界簡化為黑白分明的模型。相信這個模型的人,都是傻子。

比如我們往往把頭腦簡單等同於純樸,把愚蠢無知等同於善良。殊不知,頭腦簡單的人,最容易放縱心中的惡,因為無法應對複雜的世界,他們心中有無數的負面情緒難以找到出口,潛伏起來尋找機會擇人而噬;愚蠢無知的人,只會遵循社會的洗腦壓制和本能的慾望,前一刻還善良木訥,熱情好客,後一刻就化身野獸,狂熱攻擊。

人生在世,猶如生活在群狼之中,一旦你放鬆警惕,你就會被咬的遍體鱗傷。

你身邊的人,都長著兩張面孔。你如果被平時那張和善可親的面孔迷惑,看不見他嘴角獠牙,舌尖毒液、兇狠惡毒的另一張面孔,那你就準備在熟睡的時候被撕成碎片,為人魚肉吧。

在看慣了人的雙面之後,被咬的次數多了之後,我已經對此免疫,並且深懷戒心。

是的,我只希望和其中一張臉打交道,也盡量只使用自己陽光的面孔。那些暗夜裡的鬼臉,就留在暗夜裡了。

不要愚蠢,不要去激發人性惡。

如果無法避免,那就兇猛地撕咬吧,這是野獸的競技場。

2、世界複雜,沒有理想化的結果

有很多年輕人,懷抱著一些涉世未深的善意,想要付出真心來收穫真心,想要用自己的行為來讓世界變成自己期望中的世界。

結果,不是被現實打擊的懷疑人生,就是變成自己所討厭的惡人。

真實的世界,就是付出未必有回報,就是善意未必收穫善意。

你要接受,你所做的,即使完全無私,也要收穫滿滿的惡意與猜疑。即使是受惠之人,也不過是負義之眾。

而你,也是其中一員。

去了解事物背後的真實邏輯,去擁有真實的力量,不要靠真心打天下了。

真心,屁也不是。只是一種廉價易變的自我感動和表演。

你拿出你十五歲時的真心看一看,可笑不可笑?你三五十歲時的真心,也是一樣。

做好自己的事,守住人我的邊界,確立權責的對等,不要靠道德來做事,更不要相信別人的道德。

3、惡有時候是一種無可匹敵的力量

不要說正義總是戰勝邪惡了。事實上,人們所定義的邪惡,何曾有片刻離開人世的主舞台?

就我個人的體會,真正的惡人,我鬥不過。因為我愛惜自己,珍惜自己的自由和自我。而惡人,早已將靈魂典當給魔鬼,隨時準備撕破一切包括自己,將所有散沙式的普通人各個擊破,反而置之死地而後生。

真正的惡人,善於利用別人的慾望下套,將你的弱點轉變成你的軟脅,成為他可拿捏控制的把柄。

惡人沒有底線,惡人無所畏懼。我對所有不擇手段,沒有底線的人,都會躲的遠遠的,明哲保身。這類人,通常都有神經病的特質,他們的手段,殘忍無恥的出乎所有羔羊的心理承受底線。

惡,讓愚蠢者服從,讓聰明者遠避,最後奴役了所有人。

哪裡有敵手呢?

所以這個世界,常常被恐懼征服;所以大多數人,常常成為極權者的奴隸。

寫到這裡,附一篇舊文,那時,還有一絲亮色在心中。

沒有一片烏雲,能籠罩整個天空

2016-06-07 文君 飛翔的思辯沙龍

「沒有一片烏雲,能籠罩整個天空;也沒有一個冬天,能統治整個四季。」

金庸小說里明教教眾有一首教歌:「生亦何歡,死亦何悲。憐我世人,憂患實多「。可謂說盡了人生於世的苦多樂少。人這短短的一生中,怕苦、怕累、怕沒錢、怕別人看不起、怕病、怕老、怕死、怕失去所愛,真是貪嗔痴俱全,不知道如何是好。

人活著,除了被慾望支配控制之外,主宰我們最強力的一種情緒,就是恐懼。如果說慾望代表得到的渴望,那麼恐懼就是對失去的厭惡。

所以貪慾和恐懼,就成為控制人的有效手段。恩威並施、獎懲齊用,胡蘿蔔加大棒的威力,屢試不爽,是古往今來所有統治存在的基礎。不論是馬戲團馴獸,還是納粹獨裁,都是意在建立這種巴甫洛夫試驗式的高級條件反射,讓獸或人乖乖聽話。商鞅立木,建立正向信任;趙高指鹿為馬,清除異己;劉邦約法三章,社會歸治;武則天用酷吏、朱元璋用錦衣衛,都讓天下人道路以目,敢怒而不敢言,甚至不敢言更不敢怒;而如今草原上供遊客騎的馬,先前都被用繩子捆著邁小步跑幾個月來馴養,這樣即使繩子解了以後就再也不會奔跑。而人呢,畫地為牢之後,即使明知只是一條線,也沒有人敢越雷池一步。從這一點上看,人比起馬來,也沒什麼兩樣。

但是,控制是邪惡的,違背了所有文明公民的自由天性與自主權利。

1、世間邪惡,多以貪慾為餌。

人因為利益而團聚,而非因為正義和善良。大多數人既不關心真理,也不關心善良,更不關心別人的死活,他們只關心自己的利益。如果講道德對自己有利,他們就講道德;如果不講道德對自己有利,他們就假裝講道德甚至連這塊遮羞布也不要。

人們的注意力是很稀少的,他們每天忙於自己一點點需求的滿足已經疲憊不堪,他們確實沒有心情和時間去關心別人,關心正義什麼的。除非對他們有用,被他們需要,才能得到一點點關注。根本上人們都是冷漠的,因為沒有時間熱心。這就是為什麼利益法則是社會的底層法則。這也是為什麼不擇手段,奉行利益至上的壞人可以為所欲為的原因--人們都只想確保自己的利益和自己免受損害,即使自己受到損害,也希望別人出頭頂上,自己搭便車享福。

利益人皆有之,君子有,小人有。但君子取利,有底線有原則,只向直中取,不在曲中求。君子讓自己活,也讓別人活。小人取利,不擇手段。小人只讓自己活,不讓別人活。君子有欲,有理有節;小人之欲,貪婪無度。

良知這種東西,在貪慾面前,一點力量都沒有。

貪慾存在於每一個庸常生命的庸常時刻,存在於你和我身上。惡,就在你我身內、身邊。有的人,化身野獸,擇人而噬,為了滿足自己的貪慾,不擇手段,窮凶極惡;有的人,為虎作倀,給野獸納了投名狀,其兇殘,比主子猶有過之。

惡,在每一個被激發貪慾和仇恨的心裡。那些庸常的惡,那些惡人互相諒解甚至理直氣壯的惡,在呼吸的每一口空氣當中。惡之根,綿延不絕。

心裡有貪,便成了惡人。當貪慾升騰,將其他人視為障礙或者可資利用的泡灰,心中的魔障拔地而起,恨不得天下之利為自己一人所享,於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獨夫之心深種,率獸食人無禁。

心裡有恨,便成了惡人。當我們慾望受阻,或者自認為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時,尤其是安全感受到威脅時,仇恨會拔地而起,恨不得讓所有礙眼的人立馬死掉。激發人性惡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讓他覺得不安全。

而惡之集大成者,其拿手本事,就是煽動所有人心中的仇恨,激發所有人心中的貪慾,讓每一個平常的人,化身為野獸,互相撕咬。

2、世間邪惡,多以恐懼為矛

恐懼這種情緒,與人最根本的安全需求密切相連,是一種因受到威脅而產生並伴隨著逃避願望的情緒反應。當有些東西威脅到我們的安全感的時候,我們覺得自己要失去生命中很重要的東西甚至是生命本身,恐懼就會把我們淹沒,驅使我們逃避危險。作為一種應激反應,恐懼讓我們躲避潛在的危險,在遇到危險時逃跑和屈服來爭取生存避免失去。

但恐懼,畢竟只是一種本能的反應。本能不足以應對當代人遇到的複雜局面。很多時候,我們應該記住羅斯福總統的那句話:我們唯一應該恐懼的,是恐懼本身。

而世間邪惡,多以恐懼為矛,來攻陷人們的自信與自尊的盾牌,它們善於操縱人們的恐懼,讓人們屈服於強權與邪惡。

恐懼,讓勇者變成懦夫,讓智者變成愚夫,讓善者變成惡鬼,讓自由人變成奴隸,讓人變成牲畜。

恐懼激發出人性中的丑與惡,激發出人心性中的奴性,讓整個社會,變成野獸的樂園。

在歷史上的恐怖統治時期,殺戮與威懾都是社會生活的主旋律,讓整個社會所有人都患上了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對殺戮者歌功頌德。

3、善惡若無報,乾坤必有私。

所謂凡人畏果,聖人畏因,人世間萬事萬物都存在因果鏈條,但這種因果鏈條,卻不能簡化為善惡有報,而是以另外一種更為複雜的方式運行。所以因果報應之說,現在相信者寥寥--我也不信。但我相信世間存在另外一種報應,即社會秩序的報應。這種報應,不是來自上天鬼神,而是來自我們人類自己建立的制度規矩。

如果整個社會結構是零和的,那麼根基就是惡的。所謂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人為牧者,我為牛羊,只見畜養,不見對等,那就是欺騙與暴力,於是胡蘿蔔與大棒,屢試不爽。社會競爭變成陣營選擇,站隊遊戲。在這樣的社會環境里,想要超脫猴子上位遊戲,結果仍受猴子管。於是不能免俗,無處可逃。

零和的社會結構下,在巴甫洛夫試驗式的高級條件反射所建立的馴化秩序中,人類畢竟不同於馴馬,總有一部分不聽話的,即使被洗腦,有時也會去試探,去校驗規則的有效性,一旦發現你的懲罰獎勵並不兌現,規則也就名存實亡,鑽空子也就成了強者的特權。

而這種對規則的校驗,就是秩序的報應系統。當有一天,我們建立起一種共贏的社會博弈機制,建立起一種行之有效的鼓勵向善懲罰作惡的社會制度,我們就建立了對人們的報應系統。到那個時候,善惡有報就不再是一句空話。

這種以有效校驗反饋為基出的報應制度的建立,需要文明的不斷發展,我相信,我們會看到的。

所謂善惡若無報,乾坤必有私。這個乾坤,不是以萬物為芻狗的天道,而是我們人類社會自己的文明,是人性中存在的善的種子在文明的土壤中長出的參天大樹。

我相信,沒有一片烏雲,能籠罩整個天空;也沒有一個冬天,能統治整個四季。

所有妄想傳下萬世基業的獨夫,都早已經湮滅在歷史長河裡。

作者文君,不求聞達,只願表達,以一己之微聲,略盡綿薄。轉載請註明出處。歡迎關注公眾號:飛翔的思辯沙龍。長按下面二維碼,即可加入我們的沙龍哦!


作者:遠方

鏈接:知乎專欄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你很難將一部戰爭片做成這樣的,但是那是在1987年。如果是現在的戰爭片,無非就是爆炸還是爆炸。各種大場面。但是在那個時代戰爭電影多是拷問人性的。

如果你知道本片導演是庫布里克的時候,你就會對整部電影的基調有一個很好的預判了。

當看到開頭的部分的時候我們以為這是一部軍旅題材的勵志片。是啊,一切在我們現在的人的眼光看來很勵志啊,一個傻瓜在嚴苛的教練調教下終於發現了自己的特長並加之利用。日後足以成就一番事業。但是在即將分到作戰部隊的前一天晚上,這個傻瓜奔潰了。開槍殺死了教練,然後飲彈自盡。

這時候你是否感覺這不是一部單純的勵志片那麼簡單了。主線已經埋好了,就等著我們發掘了。故事才真正開始。

一群單純的年輕人漸漸的長成了一名合格的戰士。但是戰場才是考驗人的唯一標準。遠離一線的生活讓小丑活得很安逸,他甚至是忘了這是戰爭,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直到新年進攻打響,小丑依舊沒有感覺到戰爭的殘酷。一切的一切僅僅只是電視機里或者報紙上的報道。生命脆弱與否還是沒多大意義去感知。

這樣的生活被一次任務徹底改變了。被委派前線的小丑終於開始了接觸戰爭的機會。從行軍路上與人的交談,到看到一排排撒著石灰的屍體。最後到見到了一群亂七八糟的士兵。他的觀念開始發生了變化。

推進路上上級開始沒多久就掛了。牛仔接任了職務。然後繼續推進。到後來接二連三的死人,這回小丑再也笑不出來了。

影片看似平淡的推進著,但是在這平淡之中卻總有一股子力量在壓制著觀眾。似乎在戰爭面前沒有什麼是可以預知的,除了死亡。正如片中有一段對話:「你為什麼而戰,自由。你相信一個美國人會為了自由來到10000公里外的地方,解決本該由越南人自己解決的問題嗎?」這是對全片的一個很好的縮影。也恰當的指出了戰爭的本質。就是殺戮。如同飛機上濫殺平民卻沒有一絲內疚之心的大兵,對於為何殺戮婦女兒童,她給出的回答竟然是,他們比較好殺。

當戰爭機器一旦開啟就絕對不會輕易停止,所有的殺戮以及謊言當中不乏兩個字「生死」除了這兩個字沒有其他解釋了。

片尾處,看著昔日的戰友一個一個的死去,最後直到自己的好夥伴也難逃死亡。最終在拷問人性的時候,小丑還是扣動了扳機。這時預示著一個普通人在戰爭機器下已經淪為了一個工具。就像開篇教練說的一樣。你們最終走出去的時候會成為一件殺人武器。

我想這也就是本片為何命名為全金屬外殼的意思。戰爭中你很難作為單個人的存在。更多的時候會有一雙無情的大手推著你前進,最終你也會淪為他們的一員。在全副武裝之下,人性也就漸漸泯滅了。


世界對所有人來說都是殘酷的,電影從一首講述越南的流行音樂開場,在一首「米老鼠之歌」中結束。最後大兵們在夜晚的大火里高唱這首「米老鼠之歌」漸行漸遠,大兵們迷離的身影配上這麼一首歡快的音樂,我坐在電影院里幾乎落淚。我自己也喜歡沒事哼這首超級順耳的曲子。那麼它的出處是?

Who"s the leader of the club that"s made for you and me?

M-I-C-K-E-Y M-O-U-S-E

Hey there. Hi there. Ho there. You"re as welcome as can be.

M-I-C-K-E-Y M-O-U-S-E

Mickey Mouse. (Mickey Mouse.)

Mickey Mouse. (Mickey Mouse.)

Forever let us hold our banner high.

High. High. High.

Come along and sing a song and join the jamboree.

M-I-C-K-E-Y M-O-U-S-E

Here we go a-marching and a-shouting merrily.

M-I-C-K-E-Y M-O-U-S-E

We play fair and we work hard and we"re in harmony.

M-I-C-K-E-Y M-O-U-S-E

Mickey Mouse. (Mickey Mouse.)

Mickey Mouse. (Mickey Mouse.)

Forever let us hold our banner high.

High. High. High.

Boys and girls from far and near you"re as welcome as can be.

M-I-C-K-E-Y M-O-U-S-E

Who"s the leader of the club that"s made for you and me?

M-I-C-K-E-Y M-O-U-S-E

Who is marching coast to coast and far across the sea?

M-I-C-K-E-Y M-O-U-S-E

Mickey Mouse. (Mickey Mouse.)

Mickey Mouse. (Mickey Mouse.)

Forever let us hold his banner high.

High. High. High.

Come along and sing a song and join the family.

M-I-C-K-E-Y M-O-U-S-E

這首歌的本來名字就叫做「米老鼠進行曲」(Micky Mouse March),是迪斯尼50年代的一個電視節目《米老鼠俱樂部》(Micky Mouse Club)的主題曲,這個電視節目在1955年到1959年播出,每周播出五天。這首歌由於其旋律朗朗上口又非常順耳,成為了非常受歡迎的兒童音樂。

那麼為什麼大兵們要唱這首歌呢?我們來研究一下。《全金屬外殼》的故事發生於1967-1968年期間,正是越戰高潮。以Joker為代表的大兵們1967年加入了美國海兵隊(USMC),按照一般的規律,他們應該是高中畢業既入伍,也就是說,他們1967年的時候是18歲,Joker出生於1949年。《米老鼠俱樂部》播放的時候,正好是Joker 6-10歲期間,也就是說,以Joker為代表的這一代士兵,他們是看著這個電視節目,聽著這首歌長大的。

所以這裡我們要注意一個往往容易被人忽視的事實:這些在越南戰場的殺戮一代,都是比現在的你我都要年輕得多的一群人。Joker開槍打死那個越南年輕女孩狙擊手的時候很可能並不比這個女孩大(他才19歲!),這是一場由老年人指揮的,年輕人去送死的戰爭。或者說,有哪一場戰爭不是這樣呢?

在四處燃起大火的那個迷離的夜晚,這些年輕的已經習慣了殺戮的少年人們,不約而同的唱起這首他們兒時極度流行所以耳熟能詳的歌;他們還沒有被允許飲酒,但是已經被允許殺人;這首歌代表著他們的童年,已經在殺戮中漸行漸遠。對於我們這些安坐在電腦前面的人們,19歲仍然無法被認為是一個大人,而他們卻已經生存,戰鬥以及死亡。這首歌,是他們最後的童年的終結所留下來的痕迹,是靈魂深處的不自覺的歌哭,是如Joker所言的「人的雙重性」。

庫布里克的電影,向來以無一幕無來處而著稱;而用心深極至此,也是讓人靈魂顫動的了。


知乎新手,希望能給您提供參考意見~

老庫的電影,如果說《巴里林登(Barry Lyndon)》講的是個人的虛偽和起浮、《發條橙子(A Clockwork Orange)》講社會的瘋狂、偽善,《奇愛博士(Doctor Strangelove)》 是對戰爭和精英們的諷刺,那
《全金屬外殼》 就是純粹的抨擊、諷刺好戰思想了。

我把這部電影分為這6個鏡頭:開始的統一剃頭、胖子派爾在廁所殺教官後自殺、在越南街頭和妓女的討價還價、cowboy的班長去撿起地上的玩具兔子中詭雷而死,殺死越共女槍手、在micky mouse的歌聲中的結尾。

1、開始的統一剃頭----小小的摧殘人性

2、胖子派爾在廁所殺教官後自殺 :胖子在軍隊各種被教官甚至戰友侮辱、虐待然後爆發(很矛盾,如果不是在軍隊被虐,胖子永遠是個沒用的孩子,但永遠做個長不大的孩子不也挺好嗎?)----大大的摧殘人性

3、小丑在越南街頭與妓女的討價還價,結果還被搶了相機。這件事就和人性無關了,這件事是想通過小丑之口道出美國人對這場戰爭的不理解:如果我們做的事是對的,那為什麼越南人不認為我們是在幫他們?----對戰爭的不理解

4、殘酷的戰爭的體現,一個呆萌玩具後面竟是殺人的詭雷,那個放置詭雷的人他是怎麼想的?撿起玩具的也可能是個孩子啊!----戰爭扭曲人性

5、殺死越共女槍手:這件事反而體現了戰爭中人性的寶貴!這個槍手殺死了黑人兄、醫生和cowboy,cowboy可是小丑最好的兄弟啊,但小丑還是不願讓她痛苦而死,給了她一個「shot me」。而且同是女人,妓女在和美軍士兵討價還價,槍手卻在廢墟里狙擊美軍,這個對比也讓人對這場戰爭陷入沉思----這個高潮段落,老庫想說的可不是戰爭摧殘人性,而是在如此殘酷的現實面前,我們依然可以守住人性

6、結尾是軍隊在歌聲中前進,看似雄壯,但也要想到一點----我們為誰而戰?


這電影就是一部英語髒話集錦啊。。看了一個小時以後讓我覺得Fuck這個詞兒實在太文明_(′?`」 ∠)_


我就想知道,派爾那個死胖子為啥能進海軍陸戰隊?


如果你對庫布里克有一個整體性的了解,你就會知道《全金屬外殼》並沒有「公認」的那麼好。


叫"刀槍不入"是不是更上口


我從電影一開始就知道這可不是普通的越南題材影片。教練官不斷的罵髒話(本片被網友笑稱英語髒話大全)非人的訓練。而片中的胖子就是這樣被扭曲了人性,最後射殺了教練官。也是從這折射出社會現象,在當時的美國被扭曲人性的又何止一個胖子。另外一個重要的場景就是在美軍搜索敵軍時遭遇狙擊手伏擊,死了三個美軍。當他們為兄弟報仇時卻發現狙擊手是一個女的。這個劇情寓意深刻——首先美軍是為了報仇而去抓狙擊手,然而一個女孩為何去當兵,自然是為了報仇。仇恨的交集為這場殺戮提供了理由但這理由是荒謬的。最後那女狙擊手死了,但這並沒有了結仇恨,而是加深仇恨。越戰本身就是個錯誤——這或許是導演想表達的。影片末尾,一群美軍在黑夜中伴著火光前行,高聲歌唱,沒有目標沒有信念,他們註定失敗。


看的時間比較久遠了。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兩個女人:一個是越南的妓女,超級瘦,穿著艷麗暴露,用特別爛的英語招攬美國大兵類似於「me,suck」之類的,好像絲毫沒有自尊心,恥辱感,但是她看起來似乎還挺開心的。

還有一個就是最後的狙擊手女孩,那麼幼小,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沒有見過,弄明白,就拿著一把特別大的槍狙擊美國士兵。仇恨的產生對她來說也是挺自然的一件事情。她也許保住了尊嚴,但是生命中除了仇恨什麼也不剩下。

還有那些美軍,在經歷了這麼多事情之後,還是開開心心地唱著歌走了。我羨慕他們這種驚人的恢復力。也許在社會中生存,沒有悔意,沒有同情心,沒有自尊心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我們會不會生活在這樣的社會裡?


好多人都過度解讀了,這部電影沒那麼深刻。比如有些知友還從新兵訓練用M14到戰場用M16這一細節上都大量解讀,完全過度了,這只是反映了美軍在換裝步槍的史實,無非就是生產的M16優先供應前線,新兵訓練營先用著M14而已,根本不能說明更深層的東西。這就有點像回答高考閱讀題,非要從作者寫的一個小細節讓你答出一個非常升華的答案,而其實作者只是隨筆寫了一下而已。

很多人說教官的行為反映了越戰泯滅人性,這種說法有失偏頗。這種新兵訓練的兇狠是每個年代每個國家都一樣的,和具體哪場戰爭沒有關係。我問過一個美軍97的兵,也是海軍陸戰隊的,他服役期間美國沒有參與過任何戰爭。他告訴我部隊都是那樣的,海軍陸戰隊的訓練本來就比其他軍種更難(比如新兵訓練比其他軍種多兩周,做俯卧撐雙臂必須得與肩同寬,體測指標更高)。即使是現在美軍入伍的新兵訓練也是這麼搞的,很多十七八歲的新兵開始都會哭,因為犯了錯誤就會被狠狠懲罰(現在教官不允許打人了,但可以體罰你和你的戰友),而三十歲左右的新兵因為成熟了,會好很多(美軍三十四歲以前都能入伍)。解放軍也一樣,我弟當過兵,他說打罵那是常有的事,他對大學生體驗軍營生活這些非常不屑,說那叫什麼軍營,沒被整過沒挑戰過生理極限,根本無法知道什麼叫兵。

這部電影犯了個致命錯誤:光按照美軍身高體重標準,肥肥這種人是根本不能參軍的。而且新兵訓練結束時要考核:俯卧撐、兩英里測試和仰卧起坐,兩次不過就淘汰。他能通過?看他跑步那個樣子就不行。或許還真是從一個側面說明美軍缺少兵員,要麼就是導演失誤了不了解部隊,要麼就是導演故意的,為了藝術效果。還有,他也笨得太誇張了,傻也得有個下線啊,導演這麼設置不合理吧。如果我是肥肥,我就去空軍當個地勤,後方機場多好呀,既不用擠在軍艦里到處漂,又不用火線交鋒。

小丑很聰明圓滑,一些細節可以看出。射擊訓練課上,教官問到殺死肯尼迪的兇手是出自哪支部隊時,他立刻舉手就回答道:陸戰隊。其實小丑多半是不知道這個兇手的,但教官問是哪支部隊而小丑這些人又是海軍陸戰隊的,他就很快想到是「陸戰隊」這一「理解出題人意圖」的答案。他最終選擇了當記者不上前線,教官吼他說:」記者?你開玩笑吧,你應該是個殺手!「小丑只是應付地回復一句:是!我是個殺手!他是初心未變,不願殺人,被迫當兵的。而且他是唯一注意到肥肥精神出了問題應該被退回原籍的人,看掃廁所的時候他和牛仔的對話便知。但是他沒有上報,電影沒說明為什麼。小丑應該是個大學生,被強制入伍,這麼聰明的人,去當個後勤或者文書不成問題,不用上前線。

肥肥如果沒有瘋,上了戰場也會發瘋並且殺死戰友。


能搜到影評太多了,多餘的也沒什麼好說的。這部片子最大的特點就是,是庫布里克拍的戰爭片。


實在是太喜歡看電影這件事了,看自己喜歡的類型,看自己不了解的類型,被逼著去看好像不感興趣卻很有意義的類型,都讓我覺得很高興。

不專業,業餘都算不上,不對電影妄加議論。就說說幾個片段。

影響最深的地方

1.開篇的剃頭。

老實說,我比較喜歡有個人髮型的人。一個個小夥子,如果生活在今天,可能是彈吉他的好手。三下五除二,頭髮全都剃光光。撇除肥肥(派爾)不看,大家坐著體型都差不多。「你是哪位?」穿上軍裝後,一眼望去,我已經無法分辨了。讓每個人去成為同一個人。去成為同一個人吧,把個性吞咽回去。烏合之眾?絕對不是。我還挺喜歡這輕鬆愉悅的剃頭片段。

2.「你們越恨我,學的越多。」

我以為,這個教官的兇狠最終會和在《血戰鋼鋸嶺》裡面一樣,在戰場上顯露出其深刻的愛和關懷,儘管披著的是殺戮兇手的外衣。他希望他的孩子們能超過他,他也和千千萬萬個教官一樣,鉚足了勁地去罵髒話,去「虐待」孩子們。但你知道,戰場上敵人不會把你當孩子。派爾的人性被極端化,既然他已經不正常了,他便沒有錯。畢竟戰爭年代對待一個精神病人,總會採取非人的方式。我們明明不能用「人」的眼光去看待他。恨被迫擴大,是本性,也非本性。教官被他的「孩子」派爾擊殺了,派爾飲彈自盡。

3.派爾。

你知道的,既有人衣食無憂,飯來張口,在平和的環境中成長,就有人衣衫襤褸,企望明日。也有人天生就被划出「正常」之外,例如肥肥。他們無法接受既有的規則和教條,卻可能心懷忠誠,本性純真。體系和制度訓練出的孩子,卻並非全部健康。他們像野草,苔蘚,出生就註定閑雜。放在今天,我們不該將其一律除盡,放在戰陣中呢?派爾選錯了道路。如果他沒有選錯,用牧羊少年的角度去看,那他大致也完成了自己的天命。

4.娃娃和炸彈。軍營的史努比和米老鼠的歌曲。

我企圖把這些童趣引到那句話上來「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但這有很大的問題。這是初心嗎?還是戰爭年代僥倖殘餘卻苟延殘喘的巨大謊言。我試圖相信,這不是謊言,這是每人心中不被摧殘的最後的人性光輝。然而,撿起娃娃的戰士,被炸的鮮血淋漓。也許,人性也被炸毀了?這個謊言無時不刻地麻痹你:你和孩子一樣,一樣,一樣善良。但是,又有誰能夠告訴你,戰爭本身就在挑戰和質疑善良的定義。因此,從另一個角度看,每個人的人性都在,兩面都在,也都很極端。

一個人的求索就是千萬人的求索,我還是想,強調「個人」這個概念。


先定論,不是戰爭片。

庫布里克《全金屬外殼》,邊收拾家務邊看完的。

呵,老庫真是一個理性到沒有絲毫感情的人。

越戰背景,一切從毀滅個性人格重塑的海軍陸戰隊訓練開啟。兩個主要人物,上半篇Pyle充滿荒誕,下半篇Joker極盡諷刺。

胖子Pyle,愛笑愛吃,憨胖軟弱,在教官嚴厲對待下蛻變成一名合格的士兵,甚至能夠預見到,越南戰場上的Pyle會成為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的恐怖狙擊手,堅硬冷峻的殺人機器,完美的戰士。更甚至,假如他運氣夠好活到最後,會被授予勳章,掛著一胸口獎章叮叮噹噹地榮歸故里,成為讓人頂禮膜拜的英雄,人生巔峰無限風光,這是一個慫包變英雄的故事,像不像一碗渾然天成的雞湯?

然而,離開訓練營的前夜,Pyle槍殺了他的教官,然後飲彈自殺,一地的聲音是英雄夢的破碎。痛斥泯滅人性的戰爭及士兵訓練?悲哀胖子的軟弱無能?

Pyle的一槍,我覺得是他殘存人性的最後抗爭,他是勝利者。白色的衛生間,牆面掛著鮮血腦漿與組織液,我彷彿聽到他的獨白:你們想要我成為現在這個樣子,你們把我變成了你們想要的樣子,好,我變成了你們想要的樣子,你們為我驕傲自豪么?我殺掉了改變我的教官,我也殺掉了這個樣子的自己,最終還是我贏了,我制止住了自己,我沒有成為born to kill的戰爭機器。

士兵啊士兵,在變態恐怖高度緊張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越南叢林里,你們將怎樣保住性命呢?唯有拋棄人性重持獸性,用動物的本能行走在戰場,遵循大自然的生存法則,做一個殺人狂魔,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恐怕這樣你才能活下活久活到戰爭結束。我不想呵責教官的訓練,他沒有錯。

Joker,沒什麼好寫的,對比影片所有人,他是人生贏家,正如他「born to kill」的鋼盔和胸前的和平徽章,他渾身帶著矛盾,簡直充滿諷刺,他卻是活得最好的那個,半清明半疑惑。然而,最後一槍他「幫助」越南女狙擊手終結性命的那刻起,我覺得他以後的人生也不會好過了。

我依然覺得這部電影,老庫在借著越戰外殼,用上帝視角諷刺挖苦人類:呵,愚蠢的人類啊,你們一直在過著西緒福斯一般的人生而不自知,你以為你們過的人生就是你們想要的么?哦不,你們生活在廣告、媒體、意見領袖、普世價值觀等等構建灌輸的世界中的,你們不知自己的所想所要,你們的所想所要是世界的領導者給予的並希望你們所擁有的,你們沉浸其中為之奮鬥,並長此以往終無盡頭。你們並不知道,真切的知道自己所想所要究竟是何以及為何。

你們所捍衛的是什麼?你們所捍衛的、堅守的自留地,恰恰在你們捍衛堅守的過程中失去了。

哦,荒誕的人生;哦,殘忍的庫布里克。

時至今日,我終於get到了庫布里克的魅力,並為之跪拜,真大師,超越時代的存在。


引用一句《Time to Say Goodbye》(RWBY第二部開場曲)的歌詞

「Are we heroes keeping peace?」

「Or are we weapens 」

「pointed at the enemies so someone else can claim a victory?」


這部電影在腦海里印了好久好久,現在時不時他們在宿舍里左右握槍右手握***的畫面還會浮現。我真的不明白這種訓練的意義,就是讓你絕對服從失去自我嗎?就非要用這麼極端的方式。軍訓的時候就覺得什麼美好的靈魂啊學識啊都是狗屁,只要體力夠好站的夠直身材棒顏值高才是上等。簡直是回到了原始社會。不過戰爭嘛本來就沒有道理可講,可能這樣才能培養最好的戰士。

慶幸自己沒有活在那樣的世界裡。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電影《潘菲洛夫28勇士》?
如何評價電影《青禾男高》?
請問大家如何看待尹珊珊評價戰狼2?(我希望得到理性的回答)?
《智取威虎山 3D》里展示的輕重武器是否符合史實?
如何評價電影《堅不可摧》?

TAG:電影 | 戰爭電影 | 斯坦利·庫布里克StanleyKubrick | 全金屬外殼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