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家有誰知道鄭念,看過她的Life and death in Shanghai嗎 ,有什麼感受?


鄭念:一代名媛的「上海生死劫」

文/唐露

新浪微博:@唐露LOVE

「一位真正的貴族不在他生來就是個貴族,而在他直到去世仍保持著貴族的風采和尊嚴。」

鄭念與《上海生死劫》

鄭念,出生於1915年1月28日,原名姚念媛,丈夫名為鄭康琪。她為紀念丈夫,隨夫改姓鄭。她畢業於燕京大學,後留學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在此期間,她與鄭康琪相識,兩人情投意合,遂結為夫婦。學成回國後,鄭康琪進入國名黨外交部,後被派往澳大利亞,駐留長達7年,女兒鄭梅萍便出生於此。1948年,鄭念帶著女兒回到上海。她一生都在後悔這個決定,因為這個決定,使她唯一的女兒——年僅23歲的鄭梅萍,在「文革」期間,被人拷打至死。

1949年,鄭康琪沒有隨國名黨前去台灣,而是決定留在上海,後他出任英資殼牌石油公司上海辦事處總經理。鄭康琪死後,由鄭念擔任該公司的總經理助理,這工作一做便是九年。可就因鄭念早年在英國留學與為英資企業工作的經歷,在「文革」期間,她被污判為「英國間諜」,關押進上海第一看守所,這一關便是六年半。1980年,鄭念遠赴美國,再也未回過中國。2009年11月2日逝世於美國華盛頓,享年94歲。

《上海生死劫》這本書由鄭念在美國期間,用英文所寫,名為《Life and Death in Shanghai》。1988年為人翻譯,在大陸出版,也有版本譯為《生死在上海》。因書中涉及作者在「文革」期間所受迫害與自己的政治觀點,故早已被禁止發行。我曾在網路上搜尋此書,見還有不少人在販賣,只是原價為3.5元的這本書,已被抬高至350元至750元不等。我阮囊羞澀,買不起這本書。好在網上仍有這本書的電子版在流傳,以供人閱讀。鄭念的文筆優美,語言洗鍊,六百多頁的書讀下來,絲毫不覺吃力,還感到意猶未盡,彷彿你已隨她走進她筆下的那個時代。年輕無知的紅衛兵,無盡的大字報,四處抄家毀人財產,強制抓人開批鬥會,沒日沒夜折磨人至自殺,為求自保污衊他人,親友反目......除了這些表象外,還有不為人知的黨內派系鬥爭。

「文革」開始,初入監獄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對於我這個出生於1993年的女生而言,顯得那樣神秘而遙遠。鮮有人對我提及此事,我也從未刻意去了解過它。雖然曾在余華、李碧華與嚴歌苓等作家的小說中,略窺一二。可對於這段歷史的認知,始終殘缺不全,真相總顯得撲朔迷離。直至一日,我偶然得到鄭念所著《上海生死劫》的電子版,我才知道當年的「文革」究竟是怎樣一種狀況。我才知道,原來十幾歲懵懂的女孩子,在被灌輸不正確的思想後,竟會朝一個孤立無援——年齡已是可當自己母親的女人,用鞭子抽打她;在街上,會有紅衛兵攔住你,將你燙過的頭髮剪了去,見你穿著時髦,並非棉製衣物,會當街扒下你的裙子;還有強加於身的罪行,無盡的審訊與折磨。「文革」時期,理性與法制全數崩潰瓦解,所有的人與事,都變得荒唐,毫無道理可言。為求自保,誣陷自己的同事、朋友,乃至親人,都是尋常。只要能苟且活著,犧牲一切也是值得。人人都變得不是自己,而只有鄭念,一直在做自己。

我總記得她初進獄室時,面對滿是灰塵的床鋪,愁眉苦臉。四周髒亂,使她無法酣然入夢。她的父親曾是北洋政府高官,她一生下來就註定是一名名媛,過著精緻優雅的生活,不知人間愁苦,喜歡的是收藏古董玩物,去的都是琳琅滿目之地。而今來至此處,她驚異於世上竟有如此簡陋骯髒之所。我以為她會抱怨,會憤怒,會怨恨,可她沒有。她只是一件一件做著使環境變乾淨,使自己住得舒適之事,比如將原本就不多,甚至是吃不飽的米飯,每頓留有一些當漿糊用,將手紙一張一張地貼在沿床的牆面之上,這樣她的被褥便不會被牆上的塵土弄髒;借掃帚將屋內打掃乾淨;借針線將毛巾縫製成馬桶墊;給貯存水用的臉盆做蓋子防灰塵等。縱使身處惡劣之境,她依然堅持對生活的要求,不因此而變得隨便與敷衍,她沉著冷靜,接受已發生的一切,迅速融於陌生而糟糕的環境之中,毫不頹喪。

牢房裡除卻生活必需品,什麼也沒有。她只有不斷向看守員借用些物品,才能將她的「屋子」打掃乾淨。聰慧如鄭念,每當她有所要求之時,就背一節毛主席語錄:「以講衛生為光榮,不講衛生為可恥。」此言一出,看守員便無拒絕她的理由。因毛主席的話便是一切,是不可忤逆的「聖旨」。隨時隨地熟練背誦與引用毛主席語錄,是鄭念用以攻擊「敵人」的強力武器。「文革」時期,已無法律與是非價值觀可言,每個人的口頭禪都是「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教導我們」。監獄裡的看管審問人員都將她當成是罪犯,是「資本主義走狗」,是「英國間諜」,他們要求她老實交代自己的罪行,要她好好接受改造,積極揭發他人,就可將功贖罪。即便她無數次申明自己是無罪的,可沒有人聽她的話。她的話像是監獄的角落裡,不被人注意的蜘蛛網,辛勤的小蜘蛛,無論如何織網,風一吹,便什麼都沒了。在黑白顛倒不容分說的世界中,她要採取何種方式與人爭辯,表達自己的訴求呢?唯一可行的方法便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既然人人都不講法律與人倫道德,只遵循毛主席的語錄做事,那麼她便熟讀《毛選》,比任何人都更加深入與仔細的鑽研,這樣她才能在與審訊和看守人員相持時,以毛主席之話,來進行申訴與反駁,卻無人能與她抗衡。

堅韌不屈,對抗到底

也許是自己性格懦弱與過分依賴的緣故,讀書時,我特別喜愛諸如《飄》里的郝思嘉;《荊棘鳥》的梅吉;《簡愛》里的簡;《理智與情感》里的埃莉諾等堅韌而獨立的女性形象。因深知自身的缺陷,而她們的身上擁有自己所不具備的品質,所以每回閱讀到這樣的女性人物,總是分外喜歡。在作家的妙筆之下,她們的形象豐富而鮮明,可終究只是小說中虛構的人物。而在現實中,如鄭念這般擁有堅定信念,堅韌不屈的女人,正是我所欽佩與仰慕的。

長達六年半的獨自關押,無數次審訊,她始終堅持自己是無罪的,沒有一絲動搖。在人人都小心謹慎的年代,她卻勇於替劉少奇說話。也因為她的堅持不懈與勇氣過人,竟使不少看守與審訊人員對她產生些許敬意。在當時狂暴混亂的時期,其實許多人並未存有惡意。縱使自己心如明鏡,卻只得佯裝糊塗,做好自己的工作才是要緊事。而他們的工作就是看管「犯人」,四處搜刮「罪證」,千方百計迫使他們「認罪」,並要求指出同黨。雖然這些所謂的工作,而今聽來覺得無比可笑,可當時卻當真如此。高壓之下,鄭念的親弟弟也因無法承受這無盡的精神折磨,交出所謂證據,他「背叛」了鄭念。而鄭念也心知,這只是一樁謊言而已,他們全無真憑實據,根本無法將其定罪。是以她一如既往,否認自己有罪,也不曾說過半分與事實不符的話去誣陷他人。沒有人能使她低頭認錯,沒有人能使她承認這莫須有的罪行,沒有人能打倒她——這個擁有堅定信念的女人。

她也有過堅持不下去的時候,這時她總是主動挑釁看守員,即便惹怒他們的結果是拳腳相加,她也是高興的。她的「不正常」行為,被看守員們稱為「瘋婆子」,可只有她自己知道,只有這樣做才能激起自己的求生意念,否則在漫漫無期,寂靜無人的牢獄之中,當真會將人活活逼瘋。好幾次她的身體與精神都瀕臨崩潰,已接近死亡邊緣,可她都憑藉超強的信念活了下來。她決心要與對方鬥爭到底,堅信只要自己堅持不懈,總有勝利的那一日,革命終究有結束的一天,她絕不能被「敵人」擊垮。於是在牢獄之中,她認真讀報,仔細研讀《毛選》,在心中默默背誦幼時學習過的詩詞,做一些簡單的運算,使自己能保持正常的思維,防止意志被摧毀。身體已是多處有毛病了,於是自創一套體操,活動各個部位,堅持每日鍛煉。精神與肉體,一個都不能垮。

(左:鄭梅萍,右:鄭念)

她的靈魂如古瓷般美麗

在關押期間,因她始終不肯「認罪」,有關人員無法完成上級指示,只好將氣全數發泄在她的身上,有些脾氣暴躁的看守員,對她十分惡劣。除卻各種精神虐待以外,曾有一次,他們將她的雙手反銬於背後數日,特製的手銬將她的手勒得血肉模糊,她無法正常飲食,如廁變得異常困難,每一次拉褲子側面的拉鏈時,手腕都因過度拉扯,以至撕心裂肺地疼痛。她本可以隨便些,卻不願讓看守員忽然來臨時,看見自己起身會露出來的內褲。銬在背後的手,幾近麻木至沒有知覺,她一度以為自己的一雙手,會因此而廢掉。結果比想像中好許多,雙手並沒有殘廢,只是在手腕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傷疤。這是「文革」留給她的傷疤,她一輩子都會記得。

她一輩子都會記得的還有,她的女兒死了。人人都告訴她,梅萍是跳樓自殺的,可是她不相信。我們也能夠想像擁有鄭念這樣一位頑強不屈的母親,梅萍自也不會那樣容易屈服而自殺的女生。出獄之後,鄭念依然被眾人監視,因為釋放她,是因為她當時被誤診為患有癌症,換言之只是可憐她,才放她出獄,而非查明她並非「間諜」。但鄭念不肯甘心,依然秘密地調查女兒的死因。儘管前路困難重重,她也不曾放棄任何一點與女兒的死有關之事,一如她在監獄裡如何也不肯放棄自己一樣。超強的意志使她存活,她也堅信,她一定能找出真兇。而事實上,她的女兒確實並非自殺,而是被人活活打死,才扔下樓,讓人以為是自殺而亡。當她得知兇手被判死緩,她是憤怒的。她也就忽然明白了,為何政府允許她離開中國了,因為人人都知道,只要她當時還在中國,她一定會努力抗爭,要求判死刑,立即執行。她的堅定與執著,使政府都害怕。可是兇手坐了十五年牢,便被放了出來。她說:「他從八○年到九五年坐了十五年監獄,就被放出來了,他的兒子孫子兒媳婦到監獄門口去接他。胡永年,這個人的名字我至死不會忘記。」怎麼能忘記呢?他如今兒孫滿堂,而她卻只有獨自一人,遠在他鄉,凄清孤寂,無人相伴。而造成這種結果的,就是那個叫胡永年的人,她永不能忘。

「一位真正的貴族不在他生來就是個貴族,而在他直到去世仍保持著貴族的風采和尊嚴。」這句話說得太好,彷彿就是用來形容鄭念的。而今我們冠以「名媛」頭銜之人,大多是因家境富裕,生來就是名媛。我們在各大時尚與娛樂雜誌之中,看見她們的風采與緋聞。她們擁有數不盡的財產,也許還擁有比常人更加美麗的外貌,可她們的性格與品質如何呢?我們並不知道。而在我心中真正的名媛,就如鄭念這般。已是七十多的高齡,在照片之中,我們依然能看見其優雅,看見她的雙眸如碎鑽般閃爍。我們還看見的是,她擁有一顆堅定的積極向上的靈魂。她的靈魂,如古瓷般美麗,卻比鋼鐵還堅硬。她是當之無愧的一代名媛。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tanglu0927(@唐露LOVE)

微信公眾號:唐露(tanglu19931110)

http://weixin.qq.com/r/83VsdK7EP-NAreoX9yDh (二維碼自動識別)


上海博物館的文物捐贈名單里有她,名字刻在牆上。


剛看完

觸動很大

文革這種負面消極的書我一般不看,太影響情緒,但這本書看到更多的是面對困境的態度和方式,而不是對環境本身的抱怨傷感。

很欽佩,起碼我現在達不到那種境界。

---------6.30分割線-----------

讓我思考了幾個問題

1.面臨生命威脅且此困境沒有緩解的希望時,如何不向環境低頭;

2.面對至親一一離去,我們活下去的動力是什麼?

3.讓我想起龍應台了,在一個不正確的環境中,或者讓她們處在對方的位置上,他們會怎麼做?更欣賞哪個?

1.開始我覺得是鄭先生對女兒的思念,後來我覺得不止是這樣。

在被囚期間的態度——優化自己的『宿舍』環境,觀察小蜘蛛,甚至最難過的階段依然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這是一種對混亂環境的不妥協。

判定人的本質最直接的方法是看他在沒人的時候是怎麼做的,在一個錯誤的氛圍里做自己認為對的事很難,會受到來自周圍的各種物質上、精神上的阻力。

那麼幹嘛不隨波逐流?

因為做一個隨波逐流的人太無趣了。。。

結交一幫同樣無趣的人,做著一些無趣的事,凡事必先附和環境,凡事必先考慮阻力。

這樣太無趣了。特別是你明知道這個結果,為了短期反饋還是這麼去做的時候。

很多時候,人是不該隨便妥協的。

2.活下去的動力是什麼?

白髮人送黑髮人一直是一幕比較慘的情節,我不知道鄭先生擁有怎樣的胸襟,在遭受多年迫害甚至女兒被迫害致死之後沒有變成一個哀怨、戾氣的中年婦女。

她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保持理性分析,在她身上看到的更多是愛和理解。

即使在寫這本讓她勾起負面情緒的傳記時,她滿可以在文章里宣洩情緒,一吐為快。可我感受到的更多是她對女兒的思念與喜愛,對周圍的人的理解。

我猜 努力做一個有愛、積極的人,自然就有會好好的活著。

3.怎麼面對不好的環境?

看過《野火集》剛看完感觸頗多,龍阿姨指出了社會(當時台灣社會存在的問題,如今我們也存在)的諸多弊病,叫醒了一些隨波逐流的人,但是怎麼改變?

即使大家都知道社會有很多地方是錯的,也很難改變。大部分我們看到的,並且一直存在的問題都只是另一些深遠問題的表象,大家的素質需要逐漸升高,我們的生活環境才會變得更好。

我反而更欣賞鄭先生的處事態度,欣賞引導學習,相比於控訴,我覺得大家共同的提高才會讓我們的社會變得更好。

最後。。。鄭先生出獄後就像開著無限金幣外掛的生存模式真是令我無限嚮往啊。。。

d(╯﹏╰)b 咕~~


對獨立自由人格的固執追求。

她的苦難,淡淡講來,機智和理性的應對一切不利,和敵人的鬥智斗勇,不只是在看守所里,還有出來以後四處埋伏的造反派分子。

書中有很多,其實她可以通過妥協得到的,稍好的待遇。

*在獄中不願通過高聲的喊叫來獲得同情。

*拒絕在這有犯罪分子的紙上簽字,反而在下面加上一行,一個無辜的人,再簽名。

*手銬讓雙手血肉模糊,快和手黏在一起,面臨被廢的危險,卻不屈從審訊人的誘導,仍然堅持不停重複自己無罪。

*在身體狀況已經差到不行,難以支撐站立,擔心自己因為神志不清而讓造反派有機可乘,甚至還自己編了一個運動操。恢復清醒狀態。

*更年期身體大量出血,被診斷為子宮癌,準備放出看守所,看守所給的借口是,身體不適,她寧願不要離開,堅持要迫害她的人,承認她是被冤枉的,然後無罪釋放,並向她道歉。

*在看守所,猜到女兒的死訊,忍受著巨大的壓力,心裡給自己活下去的勇氣和力量。

......

在書中她沒有有一絲一毫的咆哮,只是用冷靜,用理智,去平衡自己的情緒和心。

她擁有的,不只是美麗,智慧,沉著。最重要的是,大氣!能忍受最痛的苦楚,也要活的有尊嚴,也要追尋自由獨立的環境。


考完研之後讀了很多久負盛名的書,也看了很多經典電影。但是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這本《上海生死劫》。甚至有一點不捨得一下讀完,要細細品味一點點看的感覺。

也許是因為這書原本是英文寫作(但翻譯的真好),或者更多的還是因為文革的原因,它不太可能得到廣泛的宣傳和更多人的閱讀。但是它就像一塊珍寶,靜靜的在角落裡,無意中發現了它的人便會驚異於它的光彩。

我實在不能同意那些,因為鄭念的優越感而不愛她的人。我簡直喜歡她的全部,她的美麗,堅毅,才幹,品味,甚至高傲的性格,她整個立體的人。

每每想到她出獄後,在遭受著失去愛女和疾病的雙重痛苦中重建生活的經歷,她作為一個65歲的老人遠渡重洋在美國學習開車和使用ATM機時,我就對她充滿了深深的敬意。即使失去了所有的親人,她依然不失去信念和理智,能讓自己擁有美好的生活。而且直到2009年去世,她還保持著那樣美麗的容顏和明亮的眼睛,這實在是一個值得我用一生學習的女人。


看這本書之前我對於文GE的概念只有它全稱的五個字,以及周遭年長者零星提及的印象。

看完之後觸動非常大,這本書很真實地記錄了一個特殊時期的社會狀態,以及這種特定狀態下,一個女人面對迫害如何執著抗爭,最終實現自我解救。

鄭念對我影響比較大的有兩點:一是不管在任何環境下,都不改變對生活質量的一定要求,我覺得她這麼做可以破除外界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營造一個自享的氛圍;二是任何情況下都不會爛牌爛打,將不利引導為有利,很正面。

才疏學淺詞不達意,這本書很值得一看。


很吃力因為太影響情緒,會停下來想然後心塞塞。人啊,終究是太年輕。

在網上看到外國人的一段書評

Ms. Cheng must live the remainder of her life with this hole in her heart, and while Ms. Cheng never precisely states it, the reader is left wondering why; why this gentle, strong woman had to lose her beautiful child; why any of this had to happen at all; and how could these experiences not still resonate in most Chinese people』s minds.


1、對那段歷史描寫的很客觀。

2、一個真正的名媛應該有的樣子都寫出來了。不僅僅是生活方面的講究,更重要的是感情和情緒的內斂及自製。

3、中國在那之前有大量鄭念這樣的人。個人素質,修養,追求,對生活的看法及對自我的尊重,這才是一個民族的脊樑,也是一個民族能夠受其他民族尊敬的基石,可是現在在國內早沒了。因為這樣的人要不被逼到異國他鄉,要不慘死在自己的國家,要不低頭同流合污。

4、人性在那種極端環境下的醜陋暴露無疑。書里對無產階級的描寫生動形象。尤其是鄭念說:竟然有人能夠用粗俗來顯示自己的權力。看的人心酸--我們的同胞竟然是這樣子的。其實一直都是這樣子的。甚至就是這些人領導著這個國家。。。


諾貝爾文學獎庫切在《紐約時報》的書評上這樣寫道:

「在人的水平上,她的回憶錄的最偉大的可貴之處,在於她對自己抵抗心理和身體的壓力記錄。這種壓力可能使大多數人崩潰,而她
的抵抗加續到一個重要無比的時刻,在那刻,她手帶拷鐐,牙齦潰爛,體內不停地大出血,被疑是子宮癌,在這個時刻,她被通知說,由於無產階級的偉大力量,她
被釋放了,可以回去重過以往的日子了。她拒絕了自由:她寧願待在獄裡,她說,直到這個政權向她道歉,並在北京和上海的報紙上公開。她拒絕屈服,直到她被強
扭著扔到街頭上去。」

這是一個具有階級品質的人。

越是想為「無產階級」說話,「信仰共產主義」的人,越會仇恨厭惡這種冷靜、堅韌,不哀怨不憤怒的人。

因為跟這樣的個人比起來,他們口中的「勞動人民」「勞苦大眾」的階級品質有多虛妄,就不言而喻了。

就像下面這一篇書評某種意義上的咎由自取 (評論: 上海生死劫)里所展現的:

「甫一入眼就把我戳瞎的書不多。鄭念女士的這本書做到了。濃濃的自我炫耀與自我標榜在本書的第一段就噴薄欲出。伊這種上海氣與優越感我是受夠了的。我也從未見過如此不加掩飾和高標巃嵸的「貴族氣質」。

  不可否認我們身邊這樣的人和這樣的階級是存在的,我們必須要接受甚至忍受他們。但那個時代的人會接受嗎?

  或許因為旅居海外和用英語寫作,作者的表達方式會顯得直接和露骨。若從這一點來考慮,前文所述似乎就可被推翻了,其人其文也就變的無可指摘
了。但實際上並不是。當她開始使用英文寫作並使用西方人習慣的表達方式時,她實際上已排除了大陸讀者閱讀的可能性,這本書也已經變成了她的控訴書,而她也
完成了從身份到心理的全面西化。

  總體來說此書的文學性不高,歷史性也不強,並無什麼值得令人稱道的地方。我也並未讀出什麼「貴族」風骨。無非是些「少爺」「少奶奶」罷了。這
群人的局限性很強,並沒什麼家國意識,思想上不成熟政治上更不成熟。他們迷戀過去的輝煌,更迷戀的是自己的小家,他們痴迷於曾經的優雅,忘記了世界上尚有
警幻仙子,尚有「紅樓夢中人」。

  時代大勢浩浩蕩蕩,身世浮沉,這又是誰能掌控的了的呢?」

—————————————————————————————————

最後附一段敵台記者的採訪:

問:那麼,您這麼多年,從來就沒有想到要回去嗎?   

答:我跟你講,在美國,一個老年人,沒有家、沒有孩子、沒有親人,是很苦很苦的。我現在已經到了這種地步。我還開汽車,但是我的關節炎很厲害,永遠是痛。我只有越來越老了,現在我八十多歲,我有心臟病,但是心臟病能用藥控制住,沒有生命的危險。在這種情況下,我很可能活到九十歲,我要有思想準備,經濟上我沒問題,我的書也賺了錢,我本來也有點錢,我生活又不浪費,我是很節約、生活簡單的。我就是沒有一個人可以在身邊,比如我生病了,假如我腦子不靈了,就會有許多人欺負我。

我現在一直都是這麼想,天安門上毛主席的像拿下來,這就意味著他們要批判毛主席,我就回國。我寧可死在中國。我有足夠的錢,回去還可以做些好事情。我現在已經幫助了很多中國學生。幫他們在這裡念書什麼的。但是,假如我先死,毛主席的像不拿下來,我絕對不會回去。文化大革命這件事,是一定要批判毛主席的。毛他不止文化大革命,你想,還有反右,他冤枉了多少人?三年自然災害,死了多少人?毛澤東的政策壓根就是不對的。他說階級鬥爭是綱,就是說是最重要的。他還有很多錯誤:對知識分子迫害、不信任,還有講階級成分。

————————————————————————

「無產階級」們,恨吧恨吧,恨沒把這樣的人早點殺光吧。


鄭念的書讓人看到人在逆境甚至絕境之中保持尊嚴,高貴,理智,樂觀皆是可行的。老年在美國獨立生活,寫書,參加演講,資助青年學生,這是好多移居海外的華人在壯年都難以做到的。總之,她說個非常有風度的人,真正的知識分子,自愛,有才華,有情懷,有頭腦,精神獨立。看到她,覺得作為中國人,很驕傲。



剛剛看完這本書,有些恍惚。

從開始讀第一章直至讀完,中間都沒有間斷,中午甚至忘了去吃午飯,很久沒有一本書讓我有如此強烈的閱讀願望。

初讀前幾章,心裡很悲憫,充滿同情,對當時那些受迫害的人。

但我發現自己似乎會錯了意,鄭念女士是在平靜的敘述當時發生的事情,而不是聲嘶力竭的控訴。

讀她文字,讓我想起了她的一張照片,神情淡然,眼神清澈堅定。


每人都害怕一場突如其來的永夜,但是卻不得不為這場漫長的寒夜儲備足夠的精神食糧,直到獲得救贖。

武器,勇氣也好,智慧也好。

守護的,尊嚴與驕傲,價值觀與原則。

男人要看《肖申克的救贖》,女人則不得不看鄭念的《上海生死劫》。


非常愛這個女人。她寫得很簡單,更多是精神層面的東西。

她把悲劇寫得「像骨瓷」一樣美。#粗看的一點感受#


前幾天在微博里看到知乎大叔有一文有哪些真正的名媛——鄭念。首先我的興趣點是民國,我在大學期間的圖書館裡讀到一本有關民國的書,書中都是一小段一小段當時知名人士的閑情野趣,既然是當時的趣聞有真也有假,那些人沒有傳統教育里寫的那麼崇高官方,非常接地氣,真實,讓人想知道他們一個個的整個人生。(很可惜沒有找到那本書的照片),在此僅僅是單純的介紹下《Life and death in Shanghai》

  1. 很多人喜歡鄭念,想讀這本書,可能是看到了這張照片

    真的,這副五官,燙髮,藍旗袍,一種美感在心中,讓人不得不想深刻地去了解她,對美的事物,人總是會發自內心的追求探索。寫文的時候,這張讓人浮想聯翩,有時候會加入自己的擇偶觀,原來美貌、智慧和勇敢結合出這樣的人。
  2. 書中寫鄭念在上海文革初期,到從第一看守所釋放,最後帶著凝重的心踏上征程離開祖國。看的過程中,是第一次具體了解文革,這段歷史好像就像被刪除了是的,在中學的歷史書上也僅僅是提了一句,大人們也對此知之甚少,看到前幾天剛剛去世的中科院院士謝家麟寫的自己人生簡史時,主要是勉勵學子,大篇幅寫自己興趣,留美,歷盡艱難歸國,和1988年後做的很多項目,文化大革命提了一下,僅僅是一下。不知道謝院士當時有沒有受到迫害,他最後提到了自己不後悔回國建設祖國,我想他當年一定不會是這種感慨。鄭念女士曾在書中多次提筆,自己後悔回來。也許是因為自己女兒的被害,這種痛苦女性要比男性更沉重,或者是謝院士見證了國家的起死回生,走向更美好,這是每個國家都可能存在的必然階段,正如美國黑人奴隸時期,雖然性質不同,這種不可避免性是相同,斯大林專政時期不也是這樣。
  3. 鄭念從第一看守所出來的時候,讀到這個時候,心情欣喜,曼平死亡的確認,真有種感同身受到鄭念的那種痛苦與絕望,生存希望的破滅,是種無情至極的打擊。看到是鄭念依舊好好活,恢復正常的生活,很多時候在想,她內心裡究竟怎樣,才能扛過那種打擊,而且之前在第一看守所,身體精神遭受的痛苦她又是怎麼承受?她的極限是哪裡?她力量是什麼?大家都知道的,文革被整死自殺的數不盡,像鄭念這樣承受著相似的痛苦,很多沒能挺過來,而她的力量源泉是什麼?書中一直有寫到,感謝上帝~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有關係,之前對宗教有著一定的好奇,認識鄭念後對宗教信仰有種說不出的想去接觸,想去在內心也擁有這份力量。當然她的力量,理性的說,可能來自從小到大的良好家庭教育,肚子的知識,對當時局勢理解,多年的職業生涯~
  4. 文化大革命,確實「洗禮了中國」,其實根本不能夠完全想像出當時瘋狂局勢,有時在聽五十多歲的長輩在講這段經歷時,也會好奇的問上兩句,但大多數長輩都是農民出身,已故的大姑父,年齡最高,以前在和他聊天時,也很少從他嘴裡提到多少有關文革的事情,也許老畢知道多一些。個人認為,文革這段歷史很快會寫到歷史教科書上,大家的受教育程度已經可以完全接受它的存在,謝院士不就是這樣,他總是提醒年輕人一定要向前看。我畢業再考研的時候,聊天時對一位師姐的一句話很親切,「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我想無論是後悔回國的鄭念女士還是已故的謝院士,文革都將是一個開始,而且大家的開始到發展,都尋找到了一種全新的生活。很多人看《上海生死劫》時,很難不對當時部分國家領導人感到氣憤,那種感覺大家不言而喻,但錯了就是錯了,像鄭念女士說過的,一定要在《人民日報》公開宣布自己無罪,是被污衊的,要求政府當眾道歉。這份道歉真正的得到與否我不知道,我很欣賞鄭念女士的這份自尊,對於我從小生活在小白環境,純粹的小白,我在鄭念女士身上看到太多想去遺傳的基因。
  5. 書很有趣是鄭念女士與提審官的鬥爭。。真的超級機智,此時腦海中還存有一些經典的毛主席語錄。這本書在大陸出版兩年,多種版本。我看到很多人對這本書反響很大,其中我熟知的有楊振寧,沒有再版也很正常,對於經典,對於真實真像,我想即使沒有紙質的書,也不影響有好奇心的人去探索。因為自己是個羅友,其實很希望羅胖兒能夠再次出版這本書,但根據以往羅輯思維的圖書,這本書無論從內容和它的政治敏感度,都不是羅輯思維的最好選擇,相信會在未來幾年後,會有好事者將它重現


了不起的女人,英語很好。

建議以下三本書,如果能讀懂英語,讀英語版。如果不懂英語,譯文也能使讀者知道,當年社會背景下的知識分子。那是一個瘋狂的年代。巫寧坤-一滴淚 楊憲益-白虎 鄭念的這本書。


剛剛看完。

在讀的過程幾次放下書,心堵。

幾個晚上的噩夢。

80後,只是聽到父親不情願的壓低音量的提起幾個字。

我從內心敬佩作者。


We are all in the gutter,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 我們都在陰溝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王爾德的這句話,鄭念女士配得上。

唏噓她多舛永夜一樣的人生經歷,也佩服她高貴的風骨,當她最後說我愛我的祖國時,該是多麼沉重的思鄉而不得歸,多麼無奈的難以回首!


正在讀,感覺即使到了現在很多社會現象都還能看見當年的影子,雖然這已經六十年過去了。

還有,人格魅力無關外表,是骨子裡透出來的氣質和精神。


剛剛看完。

這本書看完之後肯定要先長嘆一口氣,再露出一個笑容。

嘆氣自不必說,為那個瘋狂的時代和那一群絕對精英被蹂躪的人生。

開心的是,國家在陣痛中變得越來越好。

能把個人最慘痛的經歷寫得鬥志昂揚,說明作者擁有的真的是最高級的靈魂:有智慧,又有韌性。

寫兩句讓我很受鼓舞的原文:

要適應環境,要活下去。只有力圖活下去,才可能看到我們的國家興許會有變化。

僅僅與他們對抗是不行的,必須要智鬥巧斗。

期待再讀一遍英文版。


推薦閱讀:

什麼樣的人可以稱之為真正的名媛?

TAG:名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