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引用的參差不齊乃是幸福本源該如何理解?

王小波經常引用羅素的那句 參差不齊乃是幸福本源。 感覺他意思是 每天都不一樣有意思 就是幸福。。但同時是否可以理解成與他人的參差不齊(比較)是幸福源泉? 羅素的本意是什麼?


我無聊所以把《西方哲學史》(The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完整讀一遍,結果發現Bertrand Russell說這句話的時候根本不是我之前猜的那個意思。

Russell的這句話是用來評論摩爾(More)的《烏托邦》(Utopia),這本書是某個主義(communism)的起源之作(此主義來源有多種解釋與猜想,但無疑摩爾的《烏托邦》是重要和直接的來源) 。Russell先是讚揚了摩爾(More)的開明(liberal),但後來轉折了一下,原文是這樣說的,我翻譯一下下:

我們必須承認,摩爾設定的烏托邦裡面,和其他的烏托邦一樣,生活只怕是無法容忍的無聊。多樣性對於幸福至關重要(即或譯:參差不齊是幸福的本源),在烏托邦里,幾乎就沒有任何多樣性。這是所有的人類計劃的與想像的社會制度的共同缺點。

It must be admitted, however, that life in More"s Utopia, as in most others, would be intolerably dull. Diversity is essential to happiness, and in Utopia there is hardly any. This is a defect of all planned social systems, actually as well as imaginary.

(原文摘自Simon Schuster, 2015, p. 552)

因此,參差不齊是幸福的本源,這句話本來就是反對「烏托邦」的,也就是從古代到今天、從柏拉圖、摩爾,到馬克思一以貫之的那種對社會的憧憬、計劃與控制,羅素和王小波使用這句話的意思是一致的

這裡就牽涉到人類思想、所設計的社會制度、人性與幸福錯綜複雜的一種關係。這關係在Russell與王小波看來,簡而言之總結一下就是:人類天性願意生活在由他們自己主導的生活方式裡面,而烏托邦卻阻礙了人類享受其自由權利,因此所謂幸福,也無從談起。

這個總結看起來很平淡無奇,但是在歷史和現實裡面是確實很沉重的。烏托邦在理想、想像與理論中還好,但是所謂的天國搬到地上來變成終極真理就成災了。

羅素是所謂的左派(姑且這樣說,最近幾年中文的這個詞被濫用和誤用),馬馬虎虎還算是一個社會主義者(socialist),但是他洞悉到人類思想與現實的巧妙關係。他也曾說過,「我不願為信仰而死,因為我可能是錯的。」(I would never die for my beliefs because I might be wrong.)

時至今日,儘管科學在進步、人類享有更多工具和手段,但誰能夠有足夠的自信剝奪人自然狀態和自然法下人的天性呢,又有誰能夠正當化一個剝奪人自然權利和自由選擇的社會呢?

以下是原答案:
----------------------------------------------
這句話在《沉默的大多數》雜文集里出現了好多回。王小波的意思其實是想說:一個能容忍不同觀點與不同的生活方式的社會,才是一個幸福的社會。

羅素在《西方哲學史》的這句話的原意約莫是對思想學術的兼容並蓄的一個態度:你們這些不同學術思想的爭鳴,我喜聞樂見。羅素和王小波所講與所引用的意思的內在聯繫在於,思想的自由與生活方式的自由緊密相連,共同構成了自由社會的基礎,也是人性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王從一個知識人的角度以及人天性希望生活在一個包容不同個性的社會這一點中得出自由主義思想。天性自由與不受拘束,這是他作品裡表達出的樸素簡單的自由主義思想的來源。

王小波與羅素用這句話並不是說幸福來自於與他人的比較。


最近ft中文有個頭條,"我仍然相信民主和多元文化"。你喜歡你的蘿蔔,我喜歡我的白菜,不是很好?如果領導說,你們所有人必須只能穿藏青色的工服,必須只能吃地瓜,必須只能有一種選擇。只聽一類熱血革命曲子,只准看建國大業。你樂意嗎?人的幸福不就是建立在自由選擇的基礎上的嗎。你不能因為是領導,喜歡白菜就不讓任何人吃蘿蔔。對吧。仔細看看雜文先。


我為什麼會被邀請?從來沒回答過這類問題啊 sorry 我不清楚啦


推薦閱讀:

來講講你最喜歡的王小波的一句話?
「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這句話是王小波說的嗎?出自哪裡?
有哪些小說是經過寫作者極端的精雕細琢,可以一讀再讀的?
如何分析與評價王小波的《綠毛水怪》?

TAG:王小波 | 羅素BertrandRussell | 中國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