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加快閱讀效率的時候,心裡的「小聲音」應該要發聲音么?

其實我想知道的是要怎樣才能做到關掉心裡的那個「小聲音」


一周练成无声阅读的方法

無聲閱讀的理解模式和普通發音閱讀的理解模式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我們必須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才可以,否則會始終徘徊在音讀與無聲閱讀之間。我想這也是很多人痛苦的原因吧。

第一步,要做到在不要求理解的情況下,看到文字不發音。即使你剛剛大聲的朗讀完一篇文章,只要你想不發音了,那麼馬上就可以恢復到看到文字不發音的狀態。練習的方法是這樣的:

可以同時打開兩個記事本。調整窗口大小,一個在左,一個在右。左邊的打上滿滿的「☆№§◎◇◆↑←→※▲△&」這樣的毫無意義的符號,你也不會去讀它們。右邊的記事本打上滿滿的文字。先看左邊,就像閱讀一樣去看這些符號。閱讀完以後,看右邊窗口的文字(一定不要試圖去理解)。出現發音,立刻返回繼續看左邊的符號。如此反覆。仔細體會看符號時候的那種感覺。直到看到右邊的窗口的文字也像看符號那樣,無論怎麼看都不發音。

第二步,達到不要求理解的情況下看文字不發音以後,先找一些淺顯的,或者你非常熟悉的文字資料,以句子為眼停單位(也就是一句話一個視點)的看。一定不要刻意的強迫大腦去理解,而是應該無聲的,大量的,反覆的看。直到某一時刻,你會感覺到眼睛一看到文字,立刻大腦就會做出反映,交給你理解後的文字意義。開始的時候,理解出來的文字意義不會很清晰,隨著練習的深入,你會清晰的感覺到大腦瞬間理解的意義。這種理解是非常精確的理解,是在音讀狀況下完全不同的理解狀態。


強迫訓練」不發音閱讀「有可能造成走火入魔。曾有這麼一個案例(聽一飯桌上的哥們說的):他有一個哥們,為了驗證自己對維特根斯坦的語言哲學的理解,進行1樓同學的不發音閱讀,結果,他患上了一種詭異的心理疾病,出現失語症和閱讀理解障礙。後來,他不得不去看臨床心理醫生。


我的做法是對於我感興趣的書會集中精力邊看邊讀,這種方法不僅可以增加閱讀樂趣還可以把讀書當成練習演講的一種方式,要知道演講也是人很重要的一項實用技能。


要速讀的話肯定是不發聲啊,心裡也別發聲,撮其概要。

但是,你有沒有感覺到,你看到好的文字,喜歡的文字,音韻優美的文字,擊節讚賞的文字,神魂顛倒的文字,是一定會讀出來的,反覆看,反覆讀。至少於我而言,這是閱讀最核心的樂趣。


一開始可以用手指一行一行地快速掃過,眼光跟隨手指,可以加快閱讀速度,同時集中注意力。參見《如何閱讀一本書》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13208/


我覺得主要看個人的習慣吧。像我就是,要背之類的東西就一定要讀出來,讀了一兩遍就背得了,要理解和可以泛讀的,默看就好。至於那個「小聲音」,大可不必太在意,你越想它它就越存在,反而影響你的閱讀。還有就是加大閱讀量,開始的時候給自己一個目標,幾天看完一本書,每天的閱讀範圍等,久而久之,好的閱讀習慣會使你忘了心裡的「小聲音」的。


一段話,看開頭、看結尾,中間掃過。。。一篇文章重點看結構。。。一本書先看目錄。。。出不出聲兒不重要,每個人習慣不同。。。想要提高效率,還得多看,這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好像沒有什麼捷徑。。。如果有,也是騙你的。


對於一個新鮮的事物,不可能不發聲,因為要集中注意力,要做到字斟句酌,比如在學英語的時候,老師時常教導我們,不要出聲,但是很難做到,除非你已經熟知這些東西了或者根本不在意


現在的微博以及網路娛樂八卦標題新聞,雖然文字少,但經常很多人是快速閱讀,斷章起義,這樣不僅沒有鍛煉不默讀的習慣,網路上的什麼語錄,全是一些看似很有哲理的名言語錄,實際就是希望你能夠大聲默念出來,這大概是閱讀質量在下降體現的一個原因.......對於「之」字型的閱讀方式不曉得具體效果如何,具體操作起來很是擔心讀書的樂趣少了很多,而且很多文字優美的文章不像看武俠小說那樣需要匆匆的了解故事的梗概,這個問題的取捨讓人很矛盾.....


停!樓上和問者請花時間去學習快速閱讀。韓日台流行了2,30年。心裡沒聲音,眼睛像照相機。練去吧。每2,3天看完任何一本書。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TED講者Matt Cutts的「30天大挑戰」觀點?

TAG:閱讀 | 高效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