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醫生能夠幫人們什麼?

現如今FM調頻廣播還是有很多受眾的,年齡層也很年輕。最火爆的都是什麼午夜情感啊,婚戀談話為主的,我每天最大的樂子就是聽一群年齡不大的主持人(都不會過30的,或者像萬峰這種中老年憤青的)晚上開始噴小三、劈腿男、劈腿女、正室受害者、備胎……

這裡我不是想說她們這種態度對或錯,我是想不通的,做小三的人很多人也是掙扎在道德和物質之間,為什麼不去找心理醫生去諮詢而非要去打電話給他們被罵了一通問題也沒解決就掛電話等等,很奇怪。(炒作?我覺得能十幾年如一日的炒作真是值得欽佩。)


簡單說,心理醫生是熟知心理規律的人。他能夠在和你的互動過程中高效地抓住問題的核心,這點是心理醫生和居委會大媽的重要區別之一。

其次,心理醫生也僅僅是個掌握心理規律的人而已。他可以很快地抓住問題的核心,讓你明白應該怎麼做,但最終,是否能夠治療心理問題,全靠受助者本人。上面有人提到了《少有人走的路》,是很好的書,還有一本是香港心理醫生素黑寫的《一個人不要怕》,裡面列舉了很多人見心理醫生最常見的一些誤解。比如有的人以為心理醫生可以像治療身體疾病那樣藉助藥物和外力迅速緩解痛苦,實際上根本就不可能。這些人去見心理醫生,其實只是想緩解負性情緒體驗而已。 僅僅緩解情緒非常簡單,過會兒就自己沒了。但是深層心理機制沒有扭轉,就意味著眼中釘沒有拔除,一時緩解的負性情緒遲早還會頻繁複發。

所以心理醫生是一個幫助你解決心理問題的「工具」而已,但工具這東西省力不省功,雖然可以讓你少了很多迷惑和四處亂撞的耽擱,但真正到你需要面對自身缺陷的時候,你是否有勇氣去剖析,去解決問題,那才是真正的挑戰所在——而完成這個挑戰,讓自我不斷成長,那就是你自己的問題了。如果你拒絕成長,心理醫生不可能幫你做到。


就是幫人理解自己,自己找到自己問題的答案,從而完成自救。

以前讀過一本書,寫過一點讀書筆記,可作參考:

Becoming a Therapist, What Do I Say, and Why?

http://talich.cinepedia.cn/?p=23


僅就自己一點經驗回答。可能有誤,期待精神病學專業人士回答。

  • 心理"醫生"和精神科醫生在國內持不同牌照。
  • 心理"醫生"是不能開藥的,精神科醫生才能開藥。
  • 心理"醫生"提供心理門診,做行為訓練,心理諮詢門診等。

心理醫生主要解決的是心理障礙,行為障礙,人格問題。這類問題和精神科醫生管理的功能性和器質性的一些神經、腦的問題有某種關聯性和重合。但人群中存在嚴重問題的比率不高。大多數人在生活中所面臨的情緒,心理,行為。人格障礙可以在心理諮詢,行為矯正的幫助下明顯緩解。


但是,在這個領域的市場裡面可以說是魚龍混雜的。求助時需要謹慎觀察判斷。


推薦這本書:http://book.douban.com/subject/6851680/


心理醫生與心理諮詢師是不一樣的,在中國心理醫生有處方權,而心理諮詢師是不能開藥方的。各大醫院的心理醫生多是從其他專科轉行,經過公費培訓後,成為專職的心理醫生。心理諮詢師經過國內的正規等級考試,獲得心理諮詢師從業資格。

如果個人的心理問題已經嚴重影響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影響了他人的工作與生活,生理上也受到嚴重的困擾,建議可以直接看心理醫生。心理醫生可以結合心理諮詢開一些擺脫現狀的葯,同時治療效果會好些。

而日常的心理困擾,需要外人傾聽自己訴說煩惱,期望通過外力發現自己的問題,自己找到出路的,可以尋求心理諮詢師的幫忙。

心理治療不能夠立桿見影,需要有耐心,3次以上的治療才剛開始.


最重要的就是看問題的方式,和態度,一方面,心理學做著世界上最複雜的實驗,因為影響一個問題的產生有來自,自己,環境,社會,歷史的種種因素,你如何把握呢?哪些是真正對你有影響的變數或者是交互作用呢。另一方面,是接受不一樣,不論是天才還是弱智,不論是同性戀還是異性戀,哪怕是天生的殺手他們都真真實實的存在著,你如何看待他們,如何接受他們,都是心理學研究的。


助人自助


「心理醫生」是由於翻譯的原因以及當時國內進入這行的人基本上是醫生轉行(現在醫院從事心理諮詢的基本上都是精神科背景的醫生轉行過來的)這種中國的特殊背景,而在中國開始出現的(這種叫法直接導致人們誤解為接受心理諮詢的人就是心理有問題的……了解更多請參考http://user.qzone.qq.com/1275715996#!app=2via=QZ.HashRefreshpos=1331868449);心理學很不成熟,尤其在中國,以前是被禁止學習的,而普及工作因為種種原因非常緩慢,甚至有人在「渾水摸魚」。進入正題,請參考在業內及人們認可的李子勛老師的觀點:《心理諮詢能做的和不能做的 》http://user.qzone.qq.com/1275715996#!app=2via=QZ.HashRefreshpos=1298211007


樓主說的那些其實是情緒發泄的出口之一。何況往往心理有疾病的人並不自知。感覺目前在國內心理諮詢行業的受眾面還不是很廣。願意去做心理諮詢治療的人其本身的要求也偏高。

再說了,有些人就是想去找罵的,也不能攔著人家啊~


這個問題讓人聯想到那本《少有人走的路》,從一個心理學家/醫生的視角來看待人類生活中遇到的種種問題。按照裡面的說法,心理治療有利於協助患者實現心智的成熟和自我界限的拓展,從心理治療與現實關係上講,心理醫生則會扮演更類似於患者父母的角色。其中提到的很多病例都與父母對患者幼年時期的影響有關。個人很喜歡這個系列的書。


中國的心理醫生大部分都是開藥醫生,太缺好的醫生了。


我本人就在非常低谷的時期看過心理諮詢師,而且換過幾個。

心理醫生是有用的,對於那些除與絕望狀態的人們來說。

比如心理醫生可以讓你情緒宣洩與疏導,負面情緒對著自己身邊的人發泄的話,可能會造成關係破裂,至少會讓你不舒服好一陣子,豈不是又造了新的問題給自己解決,這不是給自己雪上加霜。

人在極度的負面狀態里,思維會走進一個死角,俗話說的「鑽牛角尖」,這是生理和心理互推的雙向循環,要打破惡性循環,靠自己的力量在短時間內很難有所扭轉,這時候就應該藉助外界的力量。

是的,時間能治癒很多問題,看心理醫生又是一筆開銷,不如把一切交給時間吧。但這裡有個經濟學的衡量,你覺得時間重要還是金錢重要?時間是不可再生資源,錢沒有了可以再掙,所謂千金散盡還復來。不開心不但來不了錢,還要花錢的,開心的正能量會讓你掙錢。

說到這裡,可能覺得很贊同看心理諮詢師。

其實不,心理諮詢師說的話其實跟市面上心理自助書籍說的話沒什麼兩樣,這裡沒有行業秘密可言,區別在於他對你說的是私人定製,有用的話,又,你付了高額費用,為了讓費用變得更有價值,你會對他的建議和功課認真執行。書本里同樣教導的事,你翻頁而過沒怎麼在意,而心理諮詢師短短一小時的話你都生怕漏掉一個字,一分鐘。然後,這些正面的力量會被你汲取在生活里。

又有人想通過付費解決痛苦,希望諮詢師能三兩下讓自己變得強大起來。金錢確實不是萬能的,諮詢師也不是。有些痛苦,比如痛失親友,破產,災難等,可能就得經過時間的洗禮,經過生活風雨的打磨,才能漸漸消失,這是大自然的規律,違反或抗拒都會加倍你走出痛苦而成本。心理導師可以陪伴你,讓你學習臣服與成長,但該經歷的還是要經歷。有時候,彎路是必經之路,捷徑反而是錯路。

又有些人生價值觀,做人做事的根本錯位就是得被生活被社會打的頭破血流才能醒悟。心理諮詢師的柔風細雨喚不醒迷者,但現實可以。

如果是個性,原生家庭,人生價值觀等等的根源性問題,心理諮詢師可以指出現象與問題並給與適當指導,短時間內並不能從根本上給你徹底扭轉,並改變命運。很多人在看心理醫生的時候信心杠杠,像打了雞血般對生活充滿了動力與希望,沒幾天又恢復原樣。那只是被暫時植入了積極能量而已,很多人所謂的獨立思考,也僅僅是重複他人的言語。積極心態和人格是可以被訓練而成為自己的一部分的,你必須找到自己內在的力量,那時候誰也拿不走。這條路需要自己走,自己去做,多做多得,少做少得。不要偷懶,不要以為付費看醫生就萬事大吉了。好的心理醫生不會讓你更舒坦的,也不會繼續活在糖泡泡的海市蜃樓里。


現代社會裡人壓力比較大,人們為了發泄,潛意識或者現實中 難免會出現一些不正常的心理和舉動,一些私密的事又不好意思向親朋好友訴說,所以這時候心理醫生就可以成為傾訴的對象並且適當的給與幫助,幫助人們重新積極的面對生活。


其實人嘛 多少有problem 比方說怕黑 怕某種動物 輕微強迫症(反覆洗手洗衣服) 或者輕微焦慮(難以入眠的那種)有些小心理障礙 可以幫助人生存, 比方說 有很多人怕蛇 這個就是天生的恐懼感 我們需要這樣的恐懼感 幫助我們躲避危機 大部份人不會被這種problem所影響 而有些人的problem大到自己解決不了的程度 那麼就需要心理醫生的幫助

我覺得心理學是一門值得研究的學問 因為人都有通性 很多人都有相近的想法 會做相同的事情 心理學能幫助我們更快了解一個人 對於社交還有自身的心理健康 都有幫助


我那個湖北省人民醫院裡面的更垃圾。不相信可以從精神科院,進去150m,右邊小門,樓房二樓,裡面全部都是高中生,大學學生在心理治療。

就是打吊針一個月(每天3瓶,大概90分鐘),只能打手背!注意,就是在你兩隻手的背上那4根看得見的靜脈上,每天1個針,我手上當時全是30多個點點,最後手實在沒有正常的靜脈孔了,一打針就漏針,流血。我死活不肯打針,哭著要出院。

一個月查房8次吧,一次1分鐘,因為那個女的是一個教授,帶的武漢大學的研究生,研究生也在觀察我的病情 ,那個教授經常請假不來。

(現在我的左右手都能明顯感覺靜脈那裡的神經不一樣,就像總有一層布蓋在上面的感覺,那裡一直都會有被摸著的感覺。和正常人的手背已經不一樣)

那個主治醫生(女,年紀大概55歲吧)估計看我真的不想打針,就在出院書上寫(好像是這麼寫的):心理障礙已經消除。

我就出院了,還買了一堆葯。

在住院一個月期間,只有2次1小時心理輔導,那個心理醫生是一個黑瘦的女博士,戴眼鏡,農村氣息很重,感覺她心理有問題一樣,很壓抑,看著就不舒服。問我的都是廢話,也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幫助。

不過只見了2次。

在住院期間就是一直打針住院。把我們當神經病對待。我另一個答案有寫。

我是和爸爸媽媽從小不在一起,所以不喜歡他們。不想和他們說話。

那個女醫生當時寫的是心理障礙。

一個月住院費1萬。

出院還要買葯,一個月藥費6000左右。全是口服西藥。

送禮,那個醫生也收了。

……

葯我都扔了。

最後自己調整心態,加上休學一年,和爸爸呆的時間很長,關係親密了一點。

但是還是有隔閡。

……

現在的心理醫生就是利用學生的不成熟和父母的家庭矛盾,騙錢。

(圖裡面是那個護士在給我對面的女生掛打吊針的藥水)


不過心理醫生一定要有好的解壓方法,不然總是有這麼多的煩心事要聽自己肯定能鬱悶死。


給予理解支持


幫助你好好認識你自己。


給最絕望的人一點「心理問題可以被科學解決」的希望。


對你無條件積極的關注,讓你找尋自我,解決麻煩,而且讓你在此過程中體驗到成長。

這樣的體驗,在朋友甚至家庭中都可能無法得到 。


引導者,往往最了解自己的還是自己,所以醫生會引導你去發現自我。 特別針對那些經過粉飾,扭曲,埋葬的記憶, 讓你正視自己的問題並做出修正。


推薦閱讀:

如何克服右眼皮跳對自己錯誤的心理暗示?
心理醫生會不會患心理疾病?
為什麼總會不由自主的想不開心的事?

TAG:心理學 | 心理 | 醫生 | 心理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