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歐文藝復興,工業革命後,為什麼對穆斯林國家(如土耳其等)沒有進行什麼侵略了?

10世紀開始的十字軍東征,基督徒和薩拉森打的不可開交,但到1453年拜占庭滅亡之後,怎麼好像突然西歐列強不怎麼喜歡去中東打架了,聖戰也沒有了?之前可能因為打了幾次打不過,工業革命後可以說西歐崛起了,實力應該是強國了月亮國,可是為什麼之後都沒怎麼交過戰,難道都是大航海忙著搶新大陸去了?之前的信仰呢?光復耶路撒冷的信念呢?


簡單來答幾句。

題主說1453年後西歐就沒進攻過穆斯林國家(題主用侵略,我覺得用進攻更合適),其實本身就有點問題,西歐對伊斯蘭的進攻其實還是不少的,僅就地中海範圍來說,規模較大的比如西班牙葡萄牙對摩洛哥地區的進攻;查理五世、腓力二世的哈布斯堡帝國對奧斯曼土耳其的進攻,包括對西地中海的突尼西亞和阿爾及爾的進攻,以及對東地中海的奧斯曼帝國本身的進攻(代表戰役勒班陀);威尼斯對希臘沿海的進攻;奧地利哈布斯堡對奧斯曼帝國的大反攻(代表人物歐根);拿破崙對埃及的東征;希臘獨立戰爭英法支持希臘獨立;英國對埃及的殖民;法國對阿爾及爾的殖民;第一次世界大戰徹底肢解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大戰後扶植以色列等等。

以上可以看出,西歐基督教國家並不是沒有對伊斯蘭國家發起過進攻,但是我想題主真正的問題應該是覺得這種程度的進攻還遠遠不夠,沒有徹底覆滅伊斯蘭文明,故有此問。

現在我們簡單分析一下這幾個世紀以來的局勢,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是顯而易見的,主要原因在於:西歐基督教世界從來不是鐵板一塊的,在十五世紀以來到二十世紀為止這幾百年的大多數時間裡,西歐面臨的主要問題一直是西歐各國之間的內部矛盾,然後是與東歐基督教國家(主要是西擴的俄國)之間的外部(內部?)矛盾和對亞美非的殖民矛盾。

先分時期考察一下歐陸主要矛盾。

從題主所說的1453年以後到查理五世所謂的哈布斯堡帝國成型,這段時間裡,先是英法百年戰爭剛剛結束,英法兩國忙於戰後重建,隨後英國陷入玫瑰戰爭內戰,法王與不老實的封臣勃艮第派鬥智斗勇,神羅的盧森堡王朝絕嗣不久,神羅內部爭鬥不休,義大利小邦林立,教宗與世俗君主鬥爭激烈。然後是法國引發的曠日持久的義大利戰爭,參與國家包括大部分西歐國家,不管是戰爭規模還是戰爭時日都可以說是近代之前罕見的。在這段時間內,除了卡斯提爾和阿拉貢(後期同樣參與義大利戰爭)仍有餘力進行收復失地運動,可以說大部分歐洲國家都陷入內部重建和爭鬥之中,無心也無力遠征千里之外的伊斯蘭國家。

然後是查理五世建立所謂的「哈布斯堡帝國」到三十年戰爭期間,這段時間歐陸的主要矛盾是哈布斯堡王朝與反哈布斯堡王朝之間的矛盾,也可以說是天主教聯盟和新教聯盟之間的矛盾。為了解決這個主要矛盾,鳶尾花(法國)可以和新月(奧斯曼)結成「瀆聖同盟」,查理五世可以僅放任斐迪南的奧地利勉力抵抗奧斯曼而不全力提供幫助,並主動向奧斯曼求和,可見對於歐洲國家來說,即使是對於狂熱的天主教信徒查理五世和腓力二世而言,遠在天邊的伊斯蘭國家都不是主要威脅,需要迫切解決的是近在咫尺的基督世界內部敵對勢力。

而且在經歷長達幾個世紀的教權與王權之爭(特別是阿維農之囚)以及宗教改革以後,教宗的威望大挫,也沒有人在這個時候有足夠的威望和影響力彌平歐洲的戰火,發起再一次十字軍東征了。

值得一提的還有,在這幾個世紀之中,由於新航路的開闢,大航海時代的來臨,西歐基督教世界的發展重點都在大西洋沿岸,崛起的一系列國家都是大西洋沿岸國家,與之前圍繞地中海的政治格局截然不同。而美洲巨大的財富和落後的文明,使歐陸各國僅僅花費極小的代價(幾百人、最多不過幾千的偏師探險隊)就能獲得極大的收益回報,與之相比,雖然伊斯蘭文明已落後於基督教文明且被越拉越遠,但面對基督教勢力也不是毫無還手之力到連一支偏師都無法抵擋(如摩洛哥、阿爾及爾擊退查理五世和腓力二世的哈布斯堡帝國偏師入侵),有時候甚至還可以趁機反攻基督教文明的邊緣(奧斯曼進攻巴爾幹、匈牙利、奧地利地區、威尼斯在東地中海的島嶼等),而伊斯蘭文明治下大部分業已日漸衰落的北非、中東、埃及等地區,其對大西洋沿岸的西歐霸主國家的吸引力也無法與美洲龐大的財富相提並論,回報率更是遠遠無法相提並論。

再加上以龐大人海戰術聞名、實際上頗有點外強中乾的奧斯曼帝國在軍事上仍能學習西歐不被西歐拉開較大距離,可以說直到十七世紀末西歐一直高估了奧斯曼帝國的實力,以至於1683年揭開了奧斯曼外強中乾的一面後,在全歐又重新掀起了一陣宗教聖戰熱情,哈布斯堡帝國在投入與路易十四法國的戰爭之餘,還能一路痛打奧斯曼,其虛弱可見一斑。當然在十五十六世紀,起碼在西歐人的心目中,依靠龐大的體量和兵力,奧斯曼還是地中海較為強大的勢力,即使在大戰中戰敗也能迅速恢復(如在勒班陀全軍覆沒後,奧斯曼迅速重建了艦隊),甚至十八世紀初仍能戰勝東歐的後起之秀俄國(1711年大勝彼得大帝御駕親征的俄國軍隊,過程堪稱俄國版白登之圍)。

隨後歐洲相繼經歷的是太陽王的法國和各路反法同盟的諸多戰爭,圍繞波羅的海區域的、曠日持久的大北方戰爭,快速崛起的普魯士引發的七年戰爭,大革命後的法國與反法同盟的連番大戰。從拿破崙征埃及也可以看出來,這個時候西歐基督教世界已經遙遙領先於伊斯蘭世界,但是拿破崙東征埃及不是為了滅亡奧斯曼而是為了威脅英國的印度,最終幫助奧斯曼奪回埃及的也不是奧斯曼自己而是英國,所以奧斯曼為代表的伊斯蘭諸國能存活還真是靠歐陸的相互制衡,這一點在接下來的一百多年來體現的越來越明顯,奧斯曼至關重要的地理位置使他成為大國博弈的角斗場,英法俄奧德等歐陸列強爭相在奧斯曼施加影響力,反而使得任何國家都無法吞併奧斯曼,一旦一國越界就會遭到各國的聯合打擊,比如克里米亞戰爭即是如此。所以奧斯曼雖然不斷縮水但直到一戰仍然是個龐然大物,一戰後希臘想完成偉大理想而對土耳其發動的進攻也沒受到英法的支持,反而被扯了後腿。

歐洲文明內部的矛盾阻攔了歐洲文明作為一個整體的擴張,如果說之前兩個階段伊斯蘭對西歐還有還手之力的話,十八至二十世紀西歐基督教文明已經佔據壓倒性優勢了,之所以沒有覆滅伊斯蘭文明,主要還是因為對於歐洲各強來說,與其讓競爭對手獲得伊斯蘭國家那些在地理上至關重要的地盤,還不如讓一個腐朽落後的伊斯蘭國家繼續存在並讓自己在其中保持影響力,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國家就是奧斯曼帝國。

而直到這個時候,征服地中海沿岸的伊斯蘭國家仍然是一個回報率非常低的事情,需要投入的資源巨大,面對的國際壓力也很大,但是能收穫的只是一些業已日漸破落的地區,除了在地理上至關重要的土耳其海峽、愛琴海和埃及蘇伊士地峽(還沒開通為運河)外,其他的地區實在是吸引力有限。

還有題主提到的信仰問題,中世紀晚期以來信仰在國家事務中的影響力本來就日漸降低,馬基雅維利式的世俗主義君主論在文藝復興後就已佔了上風,到了宗教改革裂教和啟蒙運動、法國大革命之後更是如此,就不要說工業革命之後了。

PS:題目里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應為十一世紀而非十世紀。


在一戰爆發前,可能北非的奧斯曼屬所有阿拉伯行省可能是英法西意打電話充話費送來的領土主權。

俄羅斯,法英奧意只是致力於巴爾幹民族解放運動,充分遵從民族自決(說的我自己都信了),真的沒別的意思。真的只是代管,真的。英法俄奧:我做人憑良心,籤條約大家(奧斯曼)都要講信用。

俄羅斯突然良心發現,開始支持亞美尼亞的民族解放事業。即便亞美尼亞人自治目標達到了也要主動打著亞美尼亞的旗號去土耳其打秋風

英法良心突然發現,堅決反對以俄羅斯為首的黑惡勢力在克里米亞地區的赤裸裸的帝國主義侵略行徑

俄羅斯人還有傳說中的世界級陰謀民族的羅斯柴爾德家族對耶路撒冷沒有一點興趣,充分尊重當地國家與人們的主權,尤其是阿拉伯人的民族自決權。

英法意充分尊重阿拉伯人的民族自決權,但是在阿拉伯人學會憲政前,他們先要軍政訓政一番

英法:這個世界上不存在庫爾德人被壓迫和獨立問題.jpg


去美洲搶黃金白銀良田沃土,去東亞搶絲綢香料白銀,去土耳其中東那裡搶的有這些地方豐富么?當年十字軍東征還不是因為中東那裡是西歐看得見的最富裕的地方,如果是為了信仰那為啥去打拜占庭呢?


拿破崙打了埃及

俄國打了克里米亞

英國打了漢志

一戰結束後奧斯曼直接沒了


奧斯曼土耳其的皇太后是拿破崙小姨子


推薦閱讀:

5世紀東羅馬地理問題?
拜占庭的選官制度是怎樣的?
拜占庭時代,迦太基、毛利塔尼亞、馬格里布的通行語言是什麼?

TAG:世界歷史 | 十字軍東征 | 拜占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