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自動麵條販賣機真的有人去吃嗎?

看新聞說上海有個辦公樓有麵條自動販賣機,就像機場的橙子榨汁機一樣,這個麵條相當於是速食麵?機器什麼原理啊?有可能以後會發展到會大面積投入市場嗎?


蟹蟹邀請。

為了這家無人麵館我專程去上海吃了一次。

詳情如下:

這台販賣機位於徐匯區某辦公創業園區,下午,大樓底層電梯邊獨自兀立的這台機器顯得有點孤單。由於飯點已過,販賣機前並無人排隊。

販賣機的機身印著彩色塗鴉,活潑熱鬧。我走到機器正面,發現了一個黑色的身影。咦,難道那位就是傳說中躲在自動販賣機裡面煮麵的師傅嗎?他趁午後沒有顧客出來遛彎嗎?

有點想多了。好奇的我上前搭訕,原來這位是移動麵館的工作人員陳師傅,由於機器屏幕已顯示「售完」,他正前來補貨。

這台自動販售機已在此試運營三個多月了,銷量可觀,每天都能賣出100多碗。陳師傅每天補3次貨,分別在中午、下午、傍晚。寫字樓里加班到深夜的職員也可以享受這台機器帶來的便利和溫暖。

販售機的上方有塊電視屏,正在滾動播放移動麵館進軍台灣的新聞。目前在上海已有3個移動麵館,本月底還會增加6、7台,一年之內將會在北京上海鋪設500台。

陳師傅補完貨後,我開始操作了起來。

購買麵條異常簡單,三步即可完成。

電子屏幕上共顯示了兩款面,酸湯肥牛面和招牌豚骨拉麵,原價分別是15.8元和19.9元,現在優惠價都只需9.9元。酸湯肥牛是辣味的,現在更受歡迎的是豚骨拉麵。陳師傅介紹說,之後會另加兩種口味,可能是紅燒牛肉麵和雞湯麵,現在還在測試階段。

選好面後,跳出支付的界面,有微信、支付寶、優惠碼三種方式供客人選擇,並不支持現金支付。

掃碼付錢成功後,便聽到機器運作的聲音,移動麵館快馬加鞭地開始「煮麵」了。

不好意思,一不小心飽妹入鏡了。

雖然移動麵館告訴飽妹45秒即可出鍋,不過我還是掐掐秒錶開始計時。最後顯示的實際所需時間是:1分鐘左右。

哐當,取面口的透明板打開了,拉麵出鍋啦!

雙手捧出熱乎乎的面碗,包裝十分嚴實,麵湯不會濺出。再從右邊的取筷口取出一套塑料餐具。大功告成。從開口的小洞中,能聞到拉麵濃濃的香味。

迫不及待地在取面口就打開了麵條,可以看到,拉麵的用料很足,有豬肉、筍片、什錦火腿、木耳絲,連蔥花看起來都特別新鮮,湯底醇厚。

不過為了不影響別人買面,還是摘下取面口下方的塑料袋打包走人。

找到一個休息處,開始靜靜地享用麵條。

這絕對是自動販賣拉麵的高階版本了。眼前的這碗拉麵香味濃郁,兩片豚肉肥瘦相間,料足、也很真實,筍片、木耳都比較新鮮。烏冬面口感比較綿軟,不過韌性超出了一般的烏冬面,但是,對於9.9元的售價來說,真的是超值了。

陳師傅說,碗里的烏冬面是上海生產的,跟出口日本的是同一批。飽妹看了碗底,生產日期是9月23日。

不過,問題來了,看起來這台自動販售機也沒有像有些食客說的那樣「神奇」,它就是一個巨型微波爐啊!冒著被鄙視的風險,飽妹向陳師傅請教機器工作的原理。陳師傅神秘一笑:巨型微波爐的說法也不是不可以。其實就是對面進行了熱還原,不過具體是蒸汽還是微波使面快速解凍加熱,這就是機密了!

不管怎樣,這一碗,先干為敬!

?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

敬請留言獲取本號內容授權

———————好吃到變胖———————

如果喜歡我們

記得來公眾號調戲我們啊~

微信公眾號:福桃九分飽(ID:futaojiufenbao)


不認真隨便亂答

---禁止一切轉載,拒絕一切私信---

目前答案中,還沒有見到利益無關人等,對這種冷門方向,有過研究的痕迹

小餐飲行業出現的一些新事物,如果不明白技術史,很容易搞成自嗨。技術創新不會帶來必然的商業成功,比如:

三十多年以前,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世界上就誕生了第一台全自動雲吞麵店鋪型設備,但時至今日,音訊絕無,甚至沒有人知道,曾經有過這麼台機器

約六十年之前,大概上世紀五十年代,中國研製出了一台供店鋪使用的全自動餃子機,還進過中南海,接受過劉少奇檢閱,後來,這個行業,被日本人做成了世界最強

上海這台自動麵條販賣機,從技術角度來說,並不算突破型的設備。有人也提到,在日本NHK的紀錄節目72小時中,有一集的主角,就是一台全自動麵條販賣機,節目顯示,這台機器,已經運行了幾十年,後來,NHK又罕見地加拍了一集,因為這台設備太老了,要退役,很多人不惜驅車而來,吃上一碗,與它告別

從技術的角度來說,上海這台設備,並不屬於重大創新,但有一些新的技術應用,比如電子化支付方式,至於說得神乎其神的加熱秘密,在業內,也並不屬於獨門秘技

中國的商業環境,在快速變化,在這個變化過程中,對國外已有的舊技術與舊商業形態的吸收速度,正在加快

比如,二十多年以前,麻將機、矯姿帶等等產品,在國外出現之後,過了六七年時間,才被人全盤抄進中國,現在某位有名的企業家,就是靠著這種抄仿,在國內賺足了第一桶金,至今,他的項目,仍然以面向國內市場,吸收國外模式為特點

在餐飲業中,有一些類似項目,因為不適合中國國情,折戟沉沙。比如,為了對抗高房租與高人工,二十多年以前,境外就出現過微波盒飯店,將快餐冷藏,送到店鋪微波加熱,因為不設廚房,無需人工,很多人看好它的前景

但最終,仍然失敗。不過,便利店行業吸收了這一模式,將其變為一大業務支柱

這種自動麵條販賣機,到底生存空間如何,需要仔細分析一下所針對的市場。在理論上,作為目前高房租高成本的一種應對手段,它是有生存機會的

但是理論歸於理論,在商業上,它的前景沒有這麼清晰

其中涉及到品種落地的問題。以一種麵條為例,烏冬面,在國內的生存空間,並不大,雖然丸龜作為烏冬面的代表,在中國苦心經營了這些年,但始終只是作為一種獵奇品種而存在,多數中國人,在口味上,並不喜愛這種過軟過滑的麵條

在中國的麵條消費習慣上,從來也沒有烏冬的一席之地

比如,當初7-11便利店,同時推出黃面和烏冬二種形式的快速拌面,但是市場一路檢驗下來,烏冬完全打不開市場,全面落敗

這檯面條販賣機,它的復熱方式,在烏冬這種產品上,是有技術優勢的,但對於更傳統的中國口味來說,更彈牙有嚼勁的麵條,必然牽涉到不一樣的復熱工藝,能不能實現通用復熱工藝,這是一個問題

中國傳統的麵條工藝中,復熱方式,目前僅在鹼水面類型上,是技術成熟並且有傳統優勢的,代表品種,就是武漢熱乾麵,其餘類型的麵條,復熱加工,本身就有損口感,這又是一個問題

另外,定價的競爭力。9塊9,包郵價吃上這麼一碗麵條,在推廣期,無疑是有巨大的吸引力的,如果恢復到15-20這個價格區間,它就升入了一個面臨激烈競爭的空間

更嚴重的問題,在於它的體驗性。要知道,味千拉麵從如日中天,到跌進泥坑,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工業化生產方式的調味料,也就是人們所說的,進味千,只不過吃了一碗高檔的泡麵

這種消費觀念,也是這類麵條販賣機,不能繞過去的一個消費心理疑問

同時,必須要面對一個強勁的行業,速食麵,雖然有所沒落,但是,目前速食麵企業普通採取的升級產品的手段,相對口感更好,內容更豐富的速食麵,正在一部分市場中站穩腳跟

速食麵的消費群體中,很大一部分,是商旅人群,也就是這檯面條機將重點落地的商業場景,比如高速公路服務站等等,服務區餐飲,無非二種消費方向,一種是方便食品,臨時解決一下需求,另一種,會選擇種類更豐富,更新鮮的店鋪消費

在這種消費場景下,這台機器,面臨著不上不下的難堪

此外,還涉及到目前商業升級的一個局面,眼下,小餐飲正在呈現爆髮式的改進,劇烈競爭之下,不僅品類豐富,而且,價格相互制約,這些商業狀況,不能忽視

這台自動麵條販賣機,其實在商業定位上,處於一個尷尬的境地

一方面,它提供的是工業化的快速產品,但在重要消費場景上,又面臨著速食麵這種更工業化產品的價格與品種壓制。另一方面,全民健康意識有所提升,飲食偏向於更新鮮的消費心理,已經越來越明顯

這些問題,其實都不屬於技術問題,而是一個商業項目必須要考慮的因素

互聯網思維、風口這些詞,現在很少有人再提了,但是,有一個後遺症,不能不警惕,那就是創業過程中,沉迷於基數理論,強調商業的落地前景,要建立在龐大的消費基數上,這種流毒,始終籠罩在前仆後繼的創業者頭上

通俗形容,都想一口吃成個大胖子,不想一口一口按著生長規律來,慢慢強壯,逐漸成長

另一個動向,就是從追求風口,希望成為飛上天的豬,正在試圖人造風口,人造需求。這種逆天而行的古怪風氣,在一些創業熱點項目中,十分明顯,比如共享概念

一窩蜂燒錢,完全無視商業基本規律,現在,共享單車死傷大半,共享充電寶騎虎難下。這些有違基本商業規律的臆造型風口創業,對於整個創業氣氛的影響,是十分消極的,資本在其中,充當了危險的推進劑,這不是一個正常的創業導向

技術在很多時候,需要依託商業而行,而商業又取決於社會需求,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領域,失足落馬者多如牛毛,即使行業中的龍頭,也往往會低估了它的複雜性

比如三全,在冷鏈上經驗豐富,砸錢研發自動盒飯投放系統,好象還拉上了格力,來勢洶洶,二大巨頭的合作項目,最終,一齊倒斃在通往人民群眾挑剔的大嘴之路上

看起來很好很完美的想法,一個食品巨頭,做點盒飯,毫無問題,一個製造巨頭,做幾台自動化設備,小菜一碟,而且,盒飯市場巨大,需求與供給,這麼看來,對接得順理成章,不發財都不行了

然而,現實卻遠遠不是想像的這麼簡單

商業的本質規律,並不在乎你有多少個工廠,有多少個設計師,而是人民群眾不喜歡,你的一切投資,就成了泡影般的一廂情願

這台自動麵條販賣機的結局,同樣也不容樂觀

---我不是寫小黃文的,這個答案,算個證明


肯定有

不過我覺得上海的公司應該逐漸提高效率,畢竟是資本高度集中的地方。

最好以後公司提供液態營養口糧,將午飯時間集體壓縮到15分鐘

另外夜間加班也可以

吃飯省下的時間可以工作,就算是下班時間也會讓其有更多時間用來消費。

應該促進消費主義形成,上班時間延長帶來的壓力,應由購物來發泄(其餘的太浪費時間)。

自動麵條機雖然提高了效率,但畢竟還是正式吃飯,沒有突破習慣


在營銷領域有個概念,叫場景,我們可以簡單描繪一下麵條自動販售的場景:

1、想吃面

2、想很快就能吃面

3、想不用到處找就能很快吃面

4、想不用到處找就能很快吃實惠的面

貌似最合適的地方就是商業寫字樓或者園區了。然並卵,對於現代人來說,能待在辦公室里就絕不下樓,一旦下樓走10米跟走100米就沒啥區別了。所以麵條自動販售就面臨著三大敵人的狙擊:

——速食麵(便宜,味道也不差,9.9還能加滷蛋加火腿,還不用下樓)

——便利店(選擇多、好吃,還能買其他東西)

——美團×餓了么(點餐小組長你是六邊形戰士)

最後,如果不能大量銷售抵消人力和店面成本,這麵條賣9.9肯定是虧的(反正是投資人的錢),在三大對手的圍追堵截之下,我不看好這項業務。

(據說還不好吃!)

————————————————————————

要知道麵條自動販售是後來者,也許它自身的邏輯是沒問題的,但是行業邏輯不通,它就肯定成功不了。

有兩類行業進入難度最高:

第一類是高門檻的行業,比如資本門檻、技術門檻、政策門檻等。

第二類是低門檻的傳統行業,因為門檻低,所以進入者特別多,競爭激烈,經過一次次的競爭升級將行業進入難度推得極高。

快餐行業是最傳統行業之一,發展經歷了實體店快餐(包括小攤販)、方便食品、便利店快餐、現在的外賣快餐。麵條自動販售也就對實體店快餐有比較明顯的優勢,所以把機器放在才會商場看起來合理,但問題是我們都去逛商場了,那誰還吃廉價快餐啊。

——————————————————

餐飲行業畢竟有特殊性,像製造業一樣搞自動化是很難的,人類對食物的追求可不僅僅是滿足生存這麼簡單。這麼多年,餐飲行業都不曾有大規模自動化的跡象,自動化生產的食物也僅僅以冷凍保鮮的快速食物為主,消費者信賴的是雙手烹制的食物。


首先,肯定是有人去的。因為好奇的想嘗鮮的真的餓的不行的。

其次,它的原理並不是特別的複雜。和你沖泡麵差不多。

這件事的影響無外乎人工智慧(一般智能)會不會取代勞力工人們?

答案是:會。

這裡要提一下星巴克,為啥要提它?

我個人比較喜歡喝星巴克,一杯冰摩卡覺得很舒服。

喜歡它的原因是因為:它的穩定性極高,你在任何一個星巴克的店鋪點一杯冰摩卡,味道幾乎是一樣的。

穩定性在加盟店鋪、連鎖店鋪或是自營店鋪都是至關重要的。

試想如果你在開封菜點了個漢堡覺得味道不錯,但走到西城餓了又去開封菜點了一個漢堡卻發現味道和那家的不一樣(難吃),那你下次肯定不會在這家吃或慎重選擇品牌。

而自動麵條販賣機是能解決這個問題的。

所有的麵條都是經過統一的程序與配比煮出來的,就連煮的時間都可以控制,這就導致了自動販賣機器做出的面是極具穩定性的。

一站就是一天,只花電費、水費和機器損耗。定期維護一下,如果味道做的比一般街邊攤要好吃(不難吃,一般好吃層級)那麼你會毫不猶豫的選擇這個冷冰冰的機器。為什麼?價格公道,省去繁瑣的買單環節,拿了就走。這也給我們一個警示,人工智慧是否以後會嚴重的影響到普通勞動者(重複用功,多為勞力工作非腦力工作)那麼會不會出現大批勞動者失業的情況?又如何解決這一問題?

這才是這次事件的深遠影響。但客戶體驗特別棒的店鋪應該沒有這個顧慮,畢竟對比冷冰冰的機器不如熱情的笑臉。

人工智慧針對的不是懂「粉絲運營」的公司,而是在針對那些「傳統企業」最終落難的還是工人們。


我一直期待的自動麻辣燙售賣機看來不遠了


我來彙報一下最新情況:

據上海市食葯監局消息,「無人麵館」涉嫌超範圍經營,在未取得對應的食品經營許可之前,已被要求暫停銷售。

上海市徐匯區市場監管局人員表示,「無人麵館」經營者的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屬實,但按照經營者申請的許可,其只能從事預包裝食品的銷售,而「無人麵館」涉及現場餐飲的製作環節,並不在許可允許的經營範圍內。

嘖嘖


公司樓下就有啊,很難吃,而且機器經常出故障。剛剛下樓看了看,好像已經被搬走了


中國是速食麵條的消費大國,從速食麵消費量就可見一斑。數據顯示,2013年全世界共消費約1056億份速食麵,中國以462億包消費量位居世界第一。2015年中國速食麵消費總量達400億份,佔全球總量的40%。

這台自動煮麵販賣機,可提供台灣紅燒牛肉麵、日式豚骨拉麵、凱里酸湯肥牛、肥西老母雞湯麵四種麵條,用戶只需按照屏幕提示選擇口味,支付寶、微信支付後45秒,麵條就由販賣機自動烹煮完成,可端上餐桌食用。

與快消品售貨機不同,要實現麵條的自動售賣,機器必須在保證食品安全的同時完成食品的烹飪。具體到鹵豆的自動煮麵販賣機,就需要在保證冷凍的功能的同時,完成短時間內完成解凍、加熱、回歸常溫的過程。目前市面上很多採用微波解凍,但是往往需要3分鐘左右的時間,鹵豆通過技術創新,可以在45秒內迅速解凍、加溫至120攝氏度煮麵、降溫至適合食用的85攝氏度。 關於技術實現原理,鹵豆表示這是公司的核心技術,暫不方便透露。速食類食品自動售賣機,在商業運作上其實很類似於餐飲連鎖店,效率的提升有賴於標準化的程度。鹵豆也在機器運維、供應鏈等環節做了不少標準化的嘗試。

為了保證機器的運行效率,鹵豆將機器進行了模塊化設計,這意味著當機器出現問題時,只需要替換相關的組件即可用繼續使用。鹵豆告訴36氪,經過2年4代產品的研發,機器已經比較穩定,諸如煮麵時間延長、不出面等問題已經基本解決。

在供應鏈方面,鹵豆首先將食材配比標準化。機器上販賣的面都是按照200克面、400克原湯、60克肉、20克配菜進行配比。這些食材由鹵豆向台灣、日本等國際知名食材供應商採購,再通過鹵豆挑選的冷鏈物流配送至各機器。鹵豆面向的商業場景更多的還是11點-15點的餐飲。一般來說,該時間段是餐飲消費最活躍的時間段,很多商業辦公區甚至外賣也很難叫。而在諸如高速公路, 醫院、寫字樓、網吧、快捷、火車站等場景中,又往往缺少高性價比的優質快餐。

定價方面,依據地區、區位、面的種類不同,每碗面的售價在15-25元之間。團隊曾做過調研,目前市面上一二三線城市,一碗普通拉麵的價格基本在13元以上,諸如味千等日式拉麵售價基本在30-40元不等。15-25元左右的價格會比較有競爭力,且能維持50%左右的毛利。

在一線城市,鹵豆計劃將採取自營的模式運營,今年將以上海、北京為主,團隊計劃1年內鋪設500台。團隊已經與永輝簽訂了200台的合租協議,雙方主要在麵條銷售中分成。同時與台灣上市公司南仁湖集團達成合作,將在台灣、杭州、江蘇等地的高速公路進行鋪設。上海地區與華鑫置業達成合作,預計今年會在旗下30處物業鋪設100台機器。

在非一線城市,鹵豆初步計劃採取加盟租賃為主的方式鋪設,區域3-5台起租,5台設備一次性交易押金投入約十萬元左右。團隊將採取麵條銷售分成的方式收費。為了保證運營者不會私自自行仿製或者採購食材,在機器的設計上也做了相應的防範措施,必須使用鹵豆提供的食材機器才能正常運行。

鹵豆進行過簡單測算,目前一個50平米的麵館的開設成本約為一年31.6萬元,按照人均15元計算,每天至少需要賣出85碗面,才能保本。但隨著人工、房租成本不斷增加,不少餐飲企業也陷入到了困境。鹵豆想要解決的就是人工、房租成本居高不下的問題。團隊預計,鹵豆目前的機器,在北京等一線城市租金可以降至1000-1500多元左右,後廚、前廳工人有望取消,只需要配備1名配送、維修人員。為了避免機器被仿製,機器零配件在供應商生產後由團隊進行組裝,軟體演算法、管理平台則交由台灣公司搭建。

目前鹵豆團隊共有約30個人,核心團隊已經到位,正在招聘機器維護人員、市場人員,食品管控等方面的人才。創始人CEO 馬齎此前是多次創業者,涉足地產、互聯網、奢侈品零售等行業;COO James宋 來自於台灣,擔任過JP Sensor Corp執行副總,多年的集團管理經驗。CSO 彭思舟是來自於台北的法學博士,當過八年的新聞記者與十年的大學教授;CTO 周劍光之前在和田工業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 擔任總工程師。

團隊創始成員是十多年的好朋友,2015年時萌生了做自動煮麵販賣機的想法,並成立了公司。2015年7月完成了第一代原型機的開發,2015年10月完成了第二代智能湯麵自動販賣機的研發,首台設備已於2015年12月在上海南京西路一家商場試點。2016年5月完成第三代產品的研發,並於12月與美國加盟商簽訂了合作。新一代的產品已於今年5月在上海商超試點,7月第四代產品將在上海正式上線。

團隊曾於創立之初獲得了百萬美元級別的融資。目前正在尋求約5000萬元左右的A 輪融資,主要用於建廠、研發、量產。

這兩年來,中國人力成本和租金提升。數據顯示,中國勞動力成本過去 10 年升 5 倍,2016 年,中國員工薪酬增長 8%,位列世界第一,遠高於世界 2.5% 的平均水平,但中國總體租金增長 7%,實體門店利潤壓縮。這也使得自動售賣機在國內迅速發展,諸如自動橙汁榨汁機、自動冰淇淋機等新品類售貨機也不斷出現。具體到自動煮麵販賣機這一品類,根據公開資料,上海的朝天紅也於2015年開始在做類似的設備,目前產品暫未商業化落地。


周五剛吃過,故意早點去,排了大概七八個人吧,前面的有記者,本樓的IT,還有大學退休老教授來體驗的。

走的時候隊伍已經排了20多了吧,豚骨賣完了,酸湯很辣,味道一級棒,唯一的問題是烏冬面不知道泡了多久口感全變了。

體驗一下新鮮感罷了。

PS周五吃完,周末就叫停了,這家公司只有食品生產許可,沒有食品經營許可之類的,大概就是你可以生產盒飯不可以賣盒飯。這公司本來就是給日本生產這種自動販賣機麵條的。估計很快可以批證件下來的


肯定會有的呀,知乎上已經出現了一些測評文了,現在應該還是在測試階段,成熟以後我覺得還是很有市場的。理由如下:

第一:時間成本很低,一碗面從下單到出面不會超過五分鐘,對於上班族來說,中午寶貴的時間怎麼可以用來排隊等飯?節省下來的至少20分鐘時間可以美美的睡個覺啦。

第二:性價比可以。在魔都,十塊錢左右一碗面你在哪裡可以找到,還給你送到辦公區,都不夠外賣小哥的工資的好嗎?

第三:還是性價比,看過之前一位答主的測評一碗面裡面有三四中食材,麻麻再也不用擔心我吃泡麵沒有營養了耶!

綜上,我認為,只要質量衛生過關,拉麵自助售賣機我也想要!!!

各位大佬,先干為敬.


相信我,沒收錢的評測是不會把重點放在自己購買的過程,形容詞特別多,然後還賣萌的。


不清真誰敢去吃


[cp]#上海身邊事# 【因超範圍經營 上海3家「無人麵館」已暫停銷售】近日,在上海虹口、徐匯區出現了3台「無人煮麵機」,顧客通過手機支付,不到一分鐘就能獲得一碗熱湯麵。在社交圈,不少嘗試過的顧客晒圖,並稱其為「無人麵館」。不過,記者今日從市食葯監局獲悉,由於超範圍經營,目前「無人麵館」已暫停營業,等補齊相應許可證後有望再度經營。新民晚報【因超範圍經營 上海3家「無人麵館」已暫停銷售】近日,在上海虹口、徐匯區出現了3台「無人煮麵機」,顧客通過手機支付,不到一分鐘就能獲得一碗熱湯麵。在社交圈,不少嘗試過的顧客晒圖,並稱其為「無人麵館」。不過,記者今日從市食葯監局獲悉,由於超範圍經營,目前「無人麵館」已暫停營業,等補齊相應許可證後有望再度經營。via.新民晚報新民網[/cp]


我記得nhk的72小時系列就有一介紹這種販賣機的,可以去b站搜,應該還有


然而並沒有高橋師傅的拉麵好吃


啥時候能推廣到高校里就厲害了,再也不用擔心門禁以後吃不到宵夜了。外賣錢也能省好多嘻嘻


曾經看過日本nhk72小時紀錄片,就是講一個他們那裡的拉麵自動販賣機…所以看一下,大概和上海的工作原理是一樣的…雖然沒去吃過…但是還挺想嘗試一下


無人麵館其實就是個炒作的噱頭,餐飲業是最不可能別機器代替的,尤其在中國這個地方,大家對吃的東西,可以說口味及其挑剔。專業廚師都分三六九等,去吃機器做的還不如泡桶面,自己還可以加跟火腿腸和雞蛋。

這不今天網上爆出消息,無人麵館被叫停了,被食葯監以超範圍叫停了,因為沒有取的食品生產許可證。

共享經濟下的產物,不是誰都可以生存下來的。要確確實實的解決人們生活的痛點,

共享汽車火了一段時間現在也沒動靜了,共享女友被叫停了!共享雨傘成了變向營銷,共享睡眠倉也停運了!

其實這些項目的操盤著,都是想利用現在共享經濟的熱度,操作一個項目,從而快速發展壯大,實現越級成功。


想吃全自動螺獅粉!想想就有點小激動呢


推薦閱讀:

公司以「某某遊戲有限公司」註冊未通過,請問後綴「某某遊戲公司」需要什麼條件?
習慣性地晚睡,會腎虛嘛?
將手機待機時屏幕做成一面鏡子有多難?

TAG:創業 | 美食 | 商業 | 速食麵 | 無人零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