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消息(近來有傳言):商業保理、融資租賃、典當等公司將由商務部劃轉為銀監會監管,你有什麼想法?
相對而言,對有背景的保理公司有好處,小的保理公司應該會倒一堆,信息披露更嚴格,票據貼現的灰色地帶不可能做了。接下來將會要求保理公司每年提取風險準備金,這也將會對很多保理公司影響很大。
謝謝邀請.
2006年時, 非銀亂象主要來自於擔保公司, 擔保公司當時如雨後春筍興起, 挾擔保之名行高利貸之實. 當時很多人就說「擔保這個行業再這麼亂下去, 總有一天政府要被迫出來整治!」沒多久, 果然主管機關開始整治擔保公司, 先一律停發執照, 再設立新的門檻, 然後要求已經領有執照的重新申請, 十家能過的不足一家. 家數變少了, 這樣主管機關在監管上也輕鬆不少.
現在的租賃公司、保理公司亂象與當年的擔保公司亂象幾無二致! 有人說:「保理公司有6000多家了, 銀監局哪裡管得了?」簡單! 跟擔保公司一樣, 打掉重練就好了!
保理公司作票貼的? 出局!
保理公司拿橋樑通行費做保理、拿應收學費做保理、拿應收退稅款做保理的? 出局!
再保理的? 出局!
把金融壞帳NPL買賣當保理的? 出局!
股本金沒實質到位的? 撒呦娜拉!
把應收帳款包裝成理財產品倒買倒賣的? 出局!
拿應收租金當保理的? 出局!
把保理當催收壞帳的? 出局!
POS機保理的? 出局!
若真有那麼一天, 還真是中華之幸呢!
好事啊,強烈擁護。就怕銀監會看不上這塊業務,不肯要呢。
題目中說可能取除非締票據貼現,保理公司本來就可以合法合規地操做票據業務,為什麼要跳出保理的合規框架去做票據貼現?
信息披露沒有那麼可怕,比起自己偷偷開保理公司的某些現任主管部門而言,上報信息給銀監會至少不用怕被挖角生意吧。劃歸銀監會管理,反而可能促進保理業務全面接入央行徵信體系,業務正規了也更利於和金融機構進行合作。不做賊,為啥要心虛?
至於小保理公司是不是會倒一批。保理本身是一種增信服務而非融資工具,而金融業的暴利則來自投資而絕非融資。小保理公司如果會做增信和投資,何愁生存呢。
如果感到害怕的話,只能說抱著空手套白狼、一夜暴富心態的機構太多了,看到行業將要走向依靠合法合規的管理和操作賺穩妥的錢,投機的心態開始恐慌和動搖吧。
中國的「金融創新」,絕大多數等同於金融違法甚至金融犯罪。明明是黑色的,非要美其名曰灰色。一旦銀監會接手,那些設立P2P自融、無限做槓桿、違規金融資產交易的,肯定是第一批被整頓、肅清的。對這種毒瘤儘快開刀,應該說是行業的幸事才對。
我猜測,如果不是保理、租賃、小貸公司普遍私設或借道P2P自融、非吸,也不會搞出這麼大的動靜。原本先前把P2P監管划過去,銀監會就一萬個不樂意了。結果清查下來,發現原來背後的推手都是你們這幾個不知死活的傢伙啊!只好一併下重手整頓咯。
【行業趨勢】商業保理監管標準有待與銀行保理統一, 壓縮槓桿、取消兼營可期
商業保理未來劃歸銀監會統一指導監管之後,首要難題是如何統一監管標準。
某地方商業保理協會負責人表示,商業保理和銀行保理本質不同,標準語言也不太一樣,有待統一。此外,預計銀監會對保理公司主體、資本約束、註冊資本金、高管任職資格等會有單獨要求。
被認為是供應鏈金融載體的保理,是一個逆經濟周期行業。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常態下,保理對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降低企業槓桿具有獨特優勢。
實際上,保理公司合規監管早已開始,此前一度流行「保理+P2P網貸」模式,華南地區的行業協會已經要求保理公司停止與P2P網貸機構合作。
另一保理公司負責人表示,監管看商業保理最核心的是要看基礎資產的風險,保理是否基於真實貿易背景。現在的做法是用人工審查相關交易單據,通過交易背景的相關材料來確保底層應收帳款是真實有效的。
他認為,監管層面未來的統一監管、統一規口、合規對所有的保理公司都很重要,因為從「類金融」變成「金融」機構,監管驗收時會看做的是否合規。保理只有找到細分點才能找到盈利、競爭優勢。
保理行業標準確實有待統一規範
中國保理市場分為銀行保理、商業保理兩個市場,此前分別由銀監會、商務部監管。業內一般認為,從本質而言,銀行保理並非是真正的保理,而相當於是應收賬款質押貸款。商業保理公司反而與國際規則機制接軌,從事應收賬款轉讓,屬於信用融資。
該地方商業保理協會負責人表示,商業保理的行業標準缺失,專業術語、統計口徑都亟待統一和規範。
例如,銀行保理使用「保理業務量」的統計口徑類似貸款餘額概念。商業保理使用「保理業務量」的統計口徑,本質是應收賬款餘額。問題在於,商業保理對象是中小微企業,有的保理業務期限短至7天,一年之內可多次循環融資。銀行保理周期長,一年內循環次數有限,已經類似於半年或一年期以上貸款。
從業務看,商業保理近年來發展迅速,但銀行保理規模萎縮。
根據《中國商業保理行業發展報告2016》,截至2016年末,全國已註冊商業保理公司數量達5584家(不含註銷和吊銷企業數量),當年保理業務量超5000億元,融資餘額超1000億元,已開業商業保理企業數量將近1100家。
中國服務貿易協會商業保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兼秘書長韓家平預計,到2017年底,商業保理企業存續數量有望達到8000家左右,其中開業企業預計達到1500家左右,保理業務量有望達到8000億元,融資餘額有望達到2000億元。
銀行保理業務增長自2015年開始有所下滑。根據中國銀行業協會、國家統計局數據測算,截至2016年12月末,中國銀行業協會保理委員會的成員單位保理業務量摺合1.72萬億元,同比下降40.9%,其中,國際保理業務量694.24億美元,同比下降43.11%;國內保理業務量1.23萬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39.98%。
資金端終止與P2P合作
根據商務部此前的政策,保理公司、融資擔保、融資租賃等「類金融」行業的槓桿率均為10倍。
如,根據2012年商務部下發的《關於商業保理試點有關工作的通知》規定,商業保理公司可在不超過凈資產10倍範圍內開展風險資產業務。
但實際上,保理公司很難從銀行融資。21世紀經濟報道2017年1月10日以《商業保理2016發展圖譜:繁榮以外的四種「痛」》為題報道,商業保理的第二痛是資金之痛,保理企業融資困難,很難獲得金融機構支持和其他投資者青睞。
本報記者調查發現,深圳地區保理公司資產質量控制較好,保理不良資產率保持在千分之幾的水平,遠低於銀行業2%左右的不良貸款率。資金主要為自有資金和股東借款。保理公司融資成本不低,定價策略是在資金成本上加2-4個百分點,企業從保理公司的融資利率在8%-18%左右。
保理公司由於融資困難,也不可能達到10倍槓桿。業內人士預期,調整監管部門後,可能會調低保理公司槓桿率標準。
此前一度流行的「保理+P2P網貸」模式,已開始宣告終結。目前,華南地區的行業協會已經要求保理公司停止與P2P網貸機構合作。
2014年以來,互聯網金融平台對接保理公司,互為資金端和資產端,這一模式開始興起。2017年7月,21世紀經濟報道獨家報道,商務部要求做好商業保理風險防範有關工作,重點關注商業保理公司四大異常經營行為,包括商業保理公司通過網路借貸平台等互聯網金融企業進行融資,且融資規模較大的,特別是關聯公司同時運營網路借貸平台。
爭議租賃兼營保理
此前,融資租賃企業可以兼營與主營業務有關的商業保理業務。
2015年7月,商務部發布通知,將上海自貿區融資租賃行業改革試點經驗在全國範圍內推廣,包括允許融資租賃公司兼營與主營業務有關的商業保理業務,融資租賃公司設立子公司不設最低註冊資本限制。天津、上海、浙江等當地商務部門隨後跟進,發布融資租賃企業兼營商業保理業務政策。
有地方保理協會人士表示,從金融防風險的角度,融資租賃兼營保理業務可能不再可行,這相當於是加槓桿,疊加風險。
金融租賃公司一直想申請保理業務,以盤活龐大的存量資產,但在銀監會體系下從未批准過這一業務。
前述人士表示,融資租賃兼營保理業務,相當於形成了閉環。「左手拿了資產,右手又把資產轉出去了。」完成融資租賃業務,最高可放10倍槓桿,再將租賃資產保理,也最高可以放10倍槓桿,疊加數倍槓桿,放大金融風險,金融機構未必有此承擔能力。
興業研究的一份報告認為,保理業務作為融資租賃閉環中的關鍵業務,一直在商務部的管轄下。如果將商業融資租賃公司併入銀監會體系,這部分業務是否還能繼續保留在租賃公司中有待觀察。預計即使未來採取新老劃斷,也將對融資租賃行業造成較大影響。
前述保理協會人士表示,租賃兼營保理的機構並不多,僅有個別租賃公司單獨成立了保理子公司。
本文來源:雲圖金融,中小企業供應鏈融資解決方案,每天分享供應鏈金融乾貨
感覺不太現實,商業保理和融資租賃進去門檻太低,目前融資租賃企業全國幾萬家,一一去監管工作量太大,銀監真的有動力從商委手裡搶走這個活,表示懷疑。融資租賃也一直沒出過大的系統性風險,也沒有監管的道理。
所以融資租賃行業非金融租賃的已經正式要邁入金融界大門?瑟瑟發抖。。
推薦閱讀:
※保理業務賬戶問題?
※如何看待商業保理公司廣泛存在的主營商票融資現象?
※目前公眾對商業保理公司的誤解都有哪些?
TAG:商業保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