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羅馬人為何對建築如此痴迷?

羅馬在建築方面的成就是令全世界驚嘆的,是何種原因導致古羅馬對建築的瘋狂痴迷?實際的需要?君主的虛榮?文化的影響?


謝邀 @周鑫

(多圖預警)

一、先說說羅馬的擴張

(1)羅馬本是義大利半島中部西岸的一個小城邦國家,公元前5世紀起實行自由民的共和政體。公元前3世紀,統一了全義大利,包括北面的伊達拉里亞人和南面的希臘殖民城邦。接著向外擴張,到公元前1世紀末,統治了東起小亞細亞和敘利亞,西到西班牙和不列顛的廣闊地區。北面包括高盧(相當於現在的法國、瑞士的大部一級德國和比利時的一部分),南面包括埃及和北非。公元前30年起,羅馬建立了軍事強權的專政,成為了帝國,空前強大。在文化上,成為了這個地區所有古代文明成就的繼承者,在經濟上,他掌握了這個地區豐富的財富。

(圖片來源於羅馬帝國極盛時期_世界歷史地圖查詢,侵權即刪)

(2)好了,這時候的中國在做什麼呢?中國處於戰國末年,秦國大一統,繼而為漢。連年的戰爭之後,漢初採用休養生息,特別是文帝時期, 賈誼作《過秦論》為文帝提出治國的根本方針為「牧民之道,務在安之」 。

這一時期木構建築漸趨成熟,磚石建築和拱券結構有了很大發展,抬梁式和穿斗式已經形成。存留至今的有長城(後面朝代有維護、擴建),相關墓穴(如山東沂南縣漢代石墓),其他多為墓闕、名器、棺槨等。

現在存留的戰國、兩漢墓穴也是磚石建築,也都在券拱技術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羅馬的券拱技術,尤其是混凝土的券拱技術,是羅馬建築的最大特色和最大成就,是羅馬建築對歐洲建築最大的貢獻,影響之大,無與倫比(下文詳細講解一下)。而我國也使用空心磚、楔形轉、條形磚等材料,採用徒立的方式,無支模施工,優化、擴大了墓室內空間。

(戰國、兩漢磚墓結構,圖片來源於《中國古代建築史》劉敦楨,侵權即刪)

(山東沂南縣漢代石墓,圖片來源於《中國古代建築史》劉敦楨,侵權即刪)

在此不得不提一下棺槨,對《盜墓筆記》、《鬼吹燈》等感興趣的小夥伴或許會比較有研究,我國工匠通過精巧的榫卯,和相當熟練的木構架施工技術建造的這些木(石)棺槨,有傳言,如果找不到開關,炸藥包也炸不開。

(戰國木槨墓結構-湖南長沙,圖片來源於《中國古代建築史》劉敦楨,侵權即刪)

至於「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 「 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 」的阿旁宮也因「 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我們再無緣見到了。 (除此之外,還有未央宮、「明堂」等建築物群)

(漢長安南郊明堂辟雍遺址平面圖,圖片來源於《中國古代建築史》劉敦楨,侵權即刪)

(漢長安南郊名堂辟雍復原想像圖,圖片來源於《中國古代建築史》劉敦楨,侵權即刪)

(阿房宮畫作,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即刪)

所以,並非羅馬人對建築痴迷, 也不止羅馬在建築方面的成就是令全世界驚嘆的。

二、說說羅馬建築的三大成就

(1)券拱技術

羅馬建築典型的布局方法、空間組合、藝術形式和風格以及某些建築的功能和規模等等都同券拱結構有關。正是出色的券拱結構技術才使得羅馬宏偉壯麗的建築有了實現的可能,使羅馬建築那種空前大膽的創造精神有了物質的根據。

(十字券)

疊澀假券——真券,公元前144年建造的向羅馬城輸水的馬爾采輸水道(Aqueduct Marcia),有10km長的一段架在一系列的發券上,跨度5.55m,最高處達15m。公元前62年造的羅馬城內法勃里契橋(Fabricius bridge),跨度已達24.5m。公元前一世紀末,那不勒斯附近巴伊埃(Baiae)一所浴場里有直徑21.55m的穹頂。

(Aqueduct Marcia,圖片來源於Roman aqueduct - Wikipedia,侵權即刪)

大力促進古羅馬券拱結構發展的是良好的天然混凝土,它的主要成分是一種活性火山灰,加上石灰和碎石之後,凝集力強、兼顧、不透水。(上文提到我國當時磚石券採用徒立的方式,無支模施工,砌磚的膠泥中還未摻入石灰,膠凝性較差。)

券拱技術使得羅馬建築拜託了承重牆,解放了建築內部空間,使其不再封閉而單一。最是發展了拱頂體系,使其形成了宏大開闊、流轉貫通的內部空間,並初步形成了有軸線的內部空期還創造了肋架拱,大大減輕了拱頂,並且把荷載集中到券上以擺脫連續的承重牆,也節約了模架。(中世紀的建築便大大發揚了這種肋架拱)

(Basilica of Maxentius,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即刪)

(2)柱式

羅馬人繼承了希臘的柱式,根據新的條件把它加以發展,解決了柱式同券拱結構(券柱式、連續券)、多層建築物(疊柱式)、具大體積(柱式改進,科林斯重用)的矛盾。

(疊柱式,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即刪)

(3)《建築十書》——維特魯威

《建築十書》講述了建築師的修養和教育,建築構圖的一般法則,柱式,城市規劃原理,市政設施,廟宇、公共建築物和住宅的設計原理,建築材料的性質、生產和使用,建築構造做法,施工和操作,裝修,水文和供水,施工機械和設備等等,它奠定了歐洲建築科學的基本體系,所以此後的歐洲建築都能看到羅馬的影子。

三、說說比較出名的羅馬建築

火山爆發吞沒了龐貝古城,戰爭和自然災害摧毀了較多的羅馬建築,雖然得益與磚石材料的耐久性,但存留下來的羅馬建築並不多,保存完整的就更少了,現在很多人認為的羅馬建築只是在羅馬建築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羅馬風格建築或歐式建築。

(1)萬神廟;

(疊柱式,圖片來源於研究稱羅馬萬神廟或是日晷 陽光影響建築構造,侵權即刪)

(2)大角斗場

(大角斗場,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即刪)

(3) 維提之家;

( 維提之家,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即刪)

(4)戴克利提烏姆浴場(THeramae of Diocletium);

(圖片來源於戴克里先浴場(羅馬)-中關村在線攝影論壇,侵權即刪)

(5)巴爾貝克(Baalbek)大廟

(圖片來源於宏偉的巨石建築:巴爾貝克太陽神廟_廖雷鳴_新浪博客,侵權即刪)

四、最後說說說羅馬繁榮的原因

(1)羅馬統一了地中海沿岸最先進、富饒的地區。這地區里本來就有一些文化和建築發達的國際,尤其是希臘和分布與義大利半島南部、小亞細亞、敘利亞、埃及等地的各個希臘化國家以及古老的伊達拉里亞。這個廣大的地區統一於羅馬之後,他們的文化和建築交流融合,促進了新的高漲。古羅馬建築的偉大成就,是這個地區人民共同的成果,其中最重要的是希臘的建築形制和造型,其次是伊達拉里亞人(Eturia)的工程技術。例如,羅馬本城的大規模建築活動,就有大量希臘人和伊達拉里亞人參加,其中有些是身為奴隸的又很高技藝的工匠,甚至是建築師。

(2)從公元前2世紀到公元2世紀,是這個區域里奴隸制度的極盛時期,生產力達到古代世界的最高水平,所以題主說的君主的虛榮應該也佔一部分原因。

(3)古羅馬建築,包括公共建築,都是為現實的世俗生活服務的,古羅馬現實的世俗生活很發達,隱刺羅馬建築創作領域廣闊,建築類型多,大量的實踐開拓了人們的思路,建築的形制推敲得很深入,特化而成熟。因此羅馬建築的適應性強,也使其得以繼承發展。而同一時期的我國已進入封建社會上升時期,大量的建築建造都是為封建主服務,以宮殿、墓穴、和祭祀類為主,民眾的參與度較之略低。

(4)歐洲/現代建築體系是在羅馬建築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而存留至今的羅馬建築並不多,較多的人將歐式建築或者羅馬風格建築都歸為羅馬建築,所以便開始懷疑羅馬人對建築痴迷的原因。

總之,羅馬建築確實繁榮,同一時期的其他文明也不遜色。存留的差異和認識的偏差,也使得較多人覺得羅馬建築多麼的偉大,忽略了其他文明的成就。


謝邀

第一次被邀請回答一個正經的問題,但是原諒我真的才疏學淺,經濟政治都不懂,所以就說說我自己的比較淺顯的理解吧

1.多元傳統和對希臘的崇拜

傳說一對孿生兄弟羅穆盧斯(Romulus)和雷穆斯(Remus)在襁褓之中被人遺棄,後來靠吃母狼的奶才得以長大,長大之後羅穆盧斯親手殺掉殺掉了自己的弟弟雷姆斯,然後在大約公元前八世紀在帕拉蒂尼山(Monte Palatino)上建立了羅馬,而當時羅馬只不過是幾個茅草屋。此後羅馬一直被伊特魯里亞和拉丁人統治,直到最後一任伊特魯里亞國王被趕出了羅馬。此間羅馬受到了伊特魯里亞(Etruscan)建築風格的影響,而伊特魯里亞風格又受到希臘文化影響(如在伊特魯里亞墓穴中常常可以發現來自希臘的陶瓷)。典型的羅馬伊特魯里亞建築有卡庇托里山的朱庇特神廟(Temple of Jupiter Optimus Maximus)

(朱庇特神廟復原圖)

這樣的神廟與希臘神廟相比在與有巨大的台基(可能與邁錫尼文化中的巨石有關),這樣的的巨型台基後常常被古羅馬建築師採用(如Temple of Portunus)

(波圖納斯神廟)

另外,公元前211年,執政官馬塞勒斯(Marcellus)對西西里的征服激發了人們對希臘藝術和建築的狂熱。許多羅馬建築會刻意在表面刷上白色灰泥以模仿希臘大理石的效果,室內設計會在牆壁上塗上彩色灰泥來模仿埃及斑岩(如著名的龐貝第一風格)。另外,在龐貝民居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對希臘柱式的狂熱,因為這樣的設計往往是主人高雅欣賞水平的象徵。

(維提之屋,龐貝)

2.生活方式導致對大型公共建築的需求

羅馬最引人注目的建築之一是巨型的公共建築:浴場(不僅僅是洗澡的,還是重要的體育和社交場所,細思極恐)、大競技場(Circus Maximus)、圓形角斗場(Colosseum)、廣場(Forum)甚至市場(Market)。由於羅馬居民人數眾多和羅馬人的生活方式導致巨型建築的產生,甚至羅馬君主常常用建造舉行建築取悅民眾,如卡拉卡拉修建卡拉卡拉浴場,韋斯巴薌修建圓形角斗場來昭示天下尼祿的暴行。

(卡拉卡拉浴場復原圖,圓拱的廣泛使用為後來中世紀的羅曼式Romanesque建築奠定了基礎)

(卡拉卡拉浴場平面圖,其中b發展成為萬神殿之類的中心式拱頂建築)

3.建築科技的革命:混凝土

羅馬建築最大的突破毫無疑問是混凝土的發明。混凝土什麼概念?就是人造石,這是希臘的前輩做夢都想不到的發明。在希臘,人們做夢都希望能造出來圓拱,但是他們的嘗試只限於大石塊,如雅典城郊的阿特柔斯寶庫,堪稱古代世界萬神殿之前最大的拱頂。

這種一塊一塊石頭磊出來的拱頂既費力,又沒有安全感,因此我們在一些龐貝的類似建築中甚至可以看到圓拱中央有一根巨大的柱子支撐著拱頂。而在羅馬人發明了混凝土之後,這樣的技術就被輕而易舉地解決了。技術的進步刺激著羅馬人對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建築形式進行嘗試,如偉大的萬神殿(The Pantheon)

如圖拉真市場(Trajan Market)的交叉拱頂,這種建築形式影響了後來基督教教堂的建築形式。

然而混凝土的製造技術在中世紀失傳了,這也許也是突出了羅馬大型建築的原因之一。4.人們對建築師的崇拜

建築師在羅馬享有崇高的地位,羅馬皇帝哈德良(Hadrian)本身就是一位建築師,更有傳說他本人設計了萬神殿。另外,一則小故事也可以體現出建築師的地位:

「一次,哈德良向建築師阿波羅多羅斯請教建築問題並試圖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議(哈德良對自己的繪畫技巧非常自豪),這位建築師對他說:『走開,畫你的南瓜去吧,你對這些問題一無所知。』」


這個問題就和問為何中國人對於吃飯如此痴迷一樣,是一個不言自明的問題。人類只要財富發展到一定水平,不管作為個體還是國家都傾向於建造他們認為可以震懾圍觀群眾或是周邊國家的建築。建造是人的本能,而炫耀性建築是人的天性。

需要在意的僅僅是,為什麼提問者會覺得只有古羅馬人對建築痴迷?

大概是因為大量古羅馬的輝煌遺迹?古羅馬人留下來的建築遺迹展現的成就只能說明他們文明發展的高度。並不代表其他地區或其他時代的人對建築不痴迷。想想古希臘人為了建衛城神廟干出的那些強迫症晚期患者才做的出來的事,就會覺得其實古羅馬人還挺隨意的。

看了一下 拙匠 的高贊回答,感覺這是個二道販子賣的考研複習提綱,裡面還有好多知識點抄錯了。到底為什麼要辛辛苦苦傳播自己也不熟悉的知識啊這位同學····大家如果真的對古羅馬建築感興趣的話好好看本書不好嗎,就不要要求在知乎上得到這種專業知識了好嗎?你們這樣子會逼死建築史老師的啊。。。

總之可以推薦看 約翰·B·沃德珀金斯 的《羅馬建築》,或者看看古代工程巡禮的古羅馬部分,再有心點看看網上公開課 里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的建築史的古羅馬部分。

-------補充的分隔線--------

許多回答里提到了古羅馬的混凝土,首先古羅馬的混凝土對之後歐洲的建築發展沒啥影響,不然也就沒伯魯乃列斯基什麼事了。其次古羅馬混凝土是一種人造石技術,但是其基本的構造是以磚模混凝土的形式出現的,因此古羅馬建築里石材貼面非常風行。

古羅馬的建築中事實上讓人最欽佩的是其工程管理能力,建築工具的精度,測量工具的精確性使其在大型工程的營造里可以達到相當高的精度以保證建築的穩固。以及其在城市建設方面的成就,所到之處必然建造大型引水工程,道路建造水準高到一直到18世紀在歐洲大陸都都難以被超越。


謝邀,一下純屬個人見解

羅馬建築確實叼,宏偉的遺迹我就不說了,沒有普遍性,其實個人認為最具有影響力的是下水道,公共飲用噴泉噴泉,城市飲水渠。這些東西放在現代社會都是不陌生的,甚至可以說羅馬城市規劃理念奠定了現代化都市規劃理念。

原因:因個人喜好,會做一些簡單的舉例比較。

1經濟基礎和生產力,羅馬對外擴張劫掠以及奴役是羅馬繁榮的經濟基礎。

奴隸社會可以以最低的成本最大限度的榨取奴隸勞動力。你可以發現,奴隸社會雖然生產力落後,卻是地球文明最容易產生大量與時代不對等的宏偉奇蹟。中國的秦朝萬里長城除了大量強征民夫以外還有大量降卒作為龐大勞動力群體,隋朝的大運河也是強征的

2環境與需求,羅馬和希臘多山,註定了這兩個民族對石頭擁有強大開發能力和情感(有人說猶太人做生意厲害,父傳子幾千年的生意經能不厲害嗎,猶太人在歐洲根本不被待見,種田人家不給你,當農奴就行,進政府單位做行政更不可能,甚至參軍人家都不願意要你,所以猶太亡國後幾千年只能靠做買賣為生,所以民族崇拜沒什麼用,一個民族發展主要看大環境和教育)。

同時正因為多山的半島環境使這兩個民族必須把手工業和商業作為經濟重心發展,那必然有大量的流動人口,那就必須發展公共建築(飲水池,下水道,公共廁所,公共澡堂,公共娛樂場所等概念)就必須城市化發展。羅馬最大榮的時候,能容納180多萬人口,對於當時技術一座能容納一百萬人口的城市都是個奇蹟,當然街道衛生是出了名的差。中國最強派不服的可以去查漢唐時期的長安。

3藝術發麵


並不覺得古羅馬人對建築痴迷,只是他們運氣好,恰好能有天然的火山灰可用作水泥,於是建造出了更易於留存下來的建築罷了。


瀉藥,那是因為羅馬的混凝土建築和石構建築留存較多。

否則如果阿房,長樂,未央,建章,甘泉,太極,大明,興慶留到現在。

你一定會感嘆,搞建築,中國人是認真的。。。


有錢炫富 展示戰績 游氓享樂 眾多奴隸

皇帝記功 鞏固權利 疆域遼闊 融合東西


埃及人修金字塔,希臘人修帕提農,羅馬人修萬神殿,拜占庭人修聖索非…

三個字,紀念性。為了青史留名,讓後世敬仰。


一個人最先知道的是 這個世界有父母 水 太陽 月亮 星星 房子


算是抖個機靈

同時期其他地方的龐大建築是為神和皇室造的,受益的只有祭司皇室和少數負責建造的官員,給大多數人的只是繁重的差役。「大興土木」在評價帝王時就是貶義詞。

古羅馬因為共和國的傳統,統治者有一群公民需要去取悅,龐大的公共建築(競技場、劇院、公共澡堂、高架水渠)就被賦予了這一功能。既然龐大建築是對自身有益的,那大眾何樂而不為呢?羅馬人對建築的積極性自然就超時代了。


呵,送分題!正好在整理筆記

我都學會搶答了

先從古羅馬開始說起

一、地理範圍

古羅馬在建築學上是一個區域的概念,帝國時代橫跨歐亞非三洲,世界奴隸時代的文明巔峰

二、歷史時期

balabala

三、自然地理狀況

1.義大利半島多丘陵地帶海岸線平直,島嶼不多,相對易形成統一的國家但城市發展較受限制

2.氣候溫和,適合戶外活動

3.地質成分與希臘不同,除大理石、陶土外擁有上乘的其他石料、磚料、沙子、卵石等,尤其盛產火山灰,由此發展的天然混凝土技術成為古羅馬建築成就的基礎和主要特徵。

四、主要建築

公共性建築

1、神廟

2、巴西利卡(綜合性廳堂建築)

3、公共浴場

古羅馬最發達,功能和空間最為複雜的公共建築類型

4、羅馬劇場與競技場(希臘露天基礎上發展而來)

私人建築

5、住宅

(1)別墅

(2)府邸

(3)公寓

反應了多層次的社會生活

6、陵墓

「條條大路通羅馬,條條路旁墓成林」

紀念性建築

7、凱旋門和記功柱

帝國時期的產物,是炫耀皇帝和武將戰功或權利的紀念碑

基礎設施

8、輸水管道和其他工程設施

公共衛生設施等級較高

公路網及其發達(方便軍隊趕赴戰場並促進貿易發展)

先歇會,明天再寫。贊後更新好像會有通知唉(逃


「 羅馬在建築方面的成就是令全世界驚嘆的」希臘古建史被就飯吃了啊……現有的八大奇觀有羅馬的?舊有的斗獸場是羅馬人自行設計還是脫胎於希臘建築?《建築十書》看多了被洗腦了是怎麼著?

「是何種原因導致古羅馬對建築的瘋狂痴迷」可對比羅馬與希臘在人文方面的各自建樹。

「 實際的需要?君主的虛榮?文化的影響? 」這都是對『以人為本』思想的肯定。搭建某種建築物本身就是為了需求,而需求的必然對象是無分需求者是個體亦或群體。中國近年滿大街建大佛,似乎也適用於這三個疑問句吧?或者因此顯得這三句『提問』都只能突出反映羅馬與希臘建築之間最大的不同就在於羅馬人對建築的需求是『以人為本』。

這問題惟一可以肯定的就是這點。


建築少錯綜複雜的,無論當下還是古代,所以建築是石頭的歷史


首先西方那套宣傳我是半信半疑的,在堅硬的石頭上精美的加工很難,涉及到冶金,有些東西年代你很難確定,只能聽考古學家的嘴

其次古羅馬建築受惠於火山灰,混凝土

如果有鋼筋的話,古羅馬能建起巴別塔


因為鉛中毒?


謝邀@周鑫

建築是石頭的史書

在那些帝制時期,建築就成了君王偉業最好的佐證。(剛擼完凡爾賽,想到路易十四建凡爾賽,(●"?"●)啊十四帥)

而拱券技術和混凝土材料則為這些建築的實現奠定了基礎

至於題主說的痴迷於建築,更多的應該指的是建築類型的多樣化與世俗建築的蓬勃發展,這與當時羅馬的公民制度有關。

先佔個坑,做完畢設再補


推薦閱讀:

你們學校的建築學教學體系是怎樣的?有沒有什麼疑惑?
生活在沒有被拆之前的北京城(1950年前的北京或更久以前)是怎樣一種體驗?
現代的普通建築百年後真的會變成文物嗎?
江西古鎮在建築上有什麼值得關注的特別之處嗎?
平遙古城為什麼能夠比較完整地保留下來?

TAG:建築 | 建築史 | 古建築 | 古羅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