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廣外校長仲偉合辭職?

近日廣外校長仲偉合辭職,請問您怎麼看?


本人廣外15屆本科畢業生。在11年高考填志願時,廣外文科錄取分數線在省內穩居第四,當時高於華農、華師、深大,文科本人高考分數超一本線10餘分,所以情理之中地在第一志願選擇了廣外。

先說說學校近些年來在發展上的爭議。

生源是一所學校實力的第一因素,這是真理。近些年,廣外在省內錄取分數線的排位一再下跌,2016年已跌至第7位。所以,這難道還不是廣外在省內高校排行榜上實力下跌的最好證明嗎?

沒有人會希望自己的母校跌價。

生源擇校考慮的是什麼?是學校綜合實力,包括學科實力、學校聲譽、生活條件、就業前景、金字招牌(211、985)等等。為什麼那些年,廣外這所相對年輕的草根學校,還能擠掉華師、華農穩 坐第四?為什麼更為年輕的深大,可以一躍而起力壓廣外?

還有 沒有評上廣東高水平大學建設名單,原因說法不一。

不過隨著廣東的一本院校再次開放名額,在廣東一本院校里,廣外恐怕要淪為和廣財、廣大相差無幾的第二梯隊了。可以說,近些年來,廣外不進則退,已經將此前積攢的老本吃光了。

所以說,任職校長7年的仲偉合(2010-2017),恐怕難辭其咎。

在此,我對他有關論文涉嫌抄襲一事不作評價——儘管有輿論認為這是他辭職的導火索。但是要用一句話概括他就是:這可能是一個好師長,卻不是一位好校長。

其次是學校管理的問題,三卡制度引發諸多不滿,學校安全問題頻發,早聽制度淪為雞肋,創新班機制效果甚微,散漫學風從未改進,重活動輕學習的校風變本加厲。這些都暴露出學校管理上的漏洞。並不是學校不知道,而是缺少重視和解決問題的決心。反之,校方對輿論的管控,是相當嚴格的。

那麼,我們不得不用第二十二軍規的方式來質詢我們的校長:

如果他不知道學校在校風,學風,安全管理方面長此以往暴露出的諸多問題,那就是他不了解校情,不接地氣,特別是所謂的校長茶話會並沒能掌握學校發展和管理中的核心難題,以至於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他應該對此負責。

如果他知道上述問題,但並沒有採取有效措施改進解決。他同樣應該對此負責。

再來評價下那句 「廣外不是211不是985,廣外就是廣外」 。

其實這句話本意是激勵學生們在校期間奮發圖強,不要因為選擇廣外後由於非211、985的劣勢而自暴自棄,厚積薄發,最終在擇業期間用實力為自己和廣外正名。這句話類於那句「信心比黃金更重要」,本質上是一句提升士氣和自信的話。這句話說出來,無可厚非,原罪也並不在於仲校本人。

然而,這句話的應用場景,是有所限制的。這隻能是一句在校內圈子出現、師生校友們互相打氣的話。可惜的是,不少校媒、校友們的過度傳播、過度使用,對外動輒搬出這樣一句話來,效果適得其反。

不過,我倒是有一句更為合適的話想與君共勉:選擇自己喜歡的,喜歡自己選擇的。

與此同時,所謂的「仲校金句」也是在相似的背景下誕生、發酵的。由於任職期間前幾年在畢業典禮「最後一課」上,說了很多「接地氣」的話語,先是被媒體熱捧,後是被學生們讚賞。因而,或許是發現效果甚好,仲校在此後數年的畢業演講延續了這種「仲式風格」。

不過,同樣的套路重複多了,也會讓人厭倦。那些「新高富帥」、「新白富美」之類的俏皮話,在現場聽,很是有新鮮感。但我認為,最後一課不僅僅要讓學生聽得開心,更重要的是聽得入心。所以,這種「仲式風格」的演講,詞藻華麗,平易近人,新鮮有餘,真誠不足。

試問各位廣外畢業生,你能記得哪一句當年仲校在你的畢業典禮演講里的話?請默寫下來。

當然,他有一句話是真誠的,所以打動我了,所以我記得:當你的人生順利的時候,你可以不用回來;當你的人生不如意的時候,請一定要回來……

(我再去查了原句是:當你收穫成功的喜悅時,可以不回來;但當你遭遇挫折時,請一定回來,在圖書館的欄杆邊站一會兒,在雲山咖啡屋(雲山水榭)里坐一會兒,或漫步校園,追憶往昔;或埋頭沉思,汲取力量。)

後來我偶然看到了仲校在2016年研究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發現乾貨明顯更多。那麼這是為什麼?

最後是仲校身上最受爭議的個人崇拜現象。

「男神」這個名號、這種風氣,可能最初只是女同學們一時興起流傳開來的。我不知道仲校是否享受這種千人呼萬人擁的體驗,大概是有的。至少在事實上,學校沒有去遏制這種「個人崇拜」。當這種風氣越來越嚴重,就只會成就「明星校長」、「明星官員」,對學校的發展並無幫助。

還有,為了搞軍訓閱兵、搞演出、搞運動會,類似於什麼千人小蘋果這些大排場的事情太多了。

這裡折射出的是另一種現象,只尚行而不明德,只學用而不貫思。

A棟門前的校訓石就靜靜地立在那裡,數十年如一日。一波又一波的學子從昏暗的高三隧道走過,一鼓作氣地爬完了高考的長梯,踏上了廣外的平地,便迫不及待地要奔向終點。那塊黃石上模糊的紅字寫的是什麼,似乎並不重要。

學習的CPU變質成為了各種晚會,團學評選的CPU。一年下來每個學院都有三五次大活動,每個團學下屬部門都有一個小活動,慶功之夜中行集合,浩浩蕩蕩奔向貝崗,又是一次集體的狂歡。

我也是從這樣的社團標配經歷中過來的。然而出到社會才發現,這些所謂的鍛煉價值甚微。比如為了可憐的零點幾的綜測加分,真學霸們被團學引誘,花上一周時間每晚參加排練,只為校運會那幾分鐘的拙劣表演。

鐵打的學校,流水的學生。解決這些問題,學校責無旁貸。以上問題,也絕非一人之過。

總的來說:我感覺這些年廣外務虛的事情多了,務實的事情也許有吧,但效果好像不那麼明顯。校友們在新聞上、在自媒體上看到的廣外,除了安全問題之類的負面新聞,有多少是好消息的?

每次有人批評母校,勢必有人護短。那篇《天命之年》出來後,反擊的人太多了,作者被迫刪除了?導致我至今也沒機會看到全文。可是誰會不愛自己的母校呢?為什麼在你們眼裡,竟容不下一聲批判、一聲責問?

我記得有一句話說得好:一個人的簡歷上,姓名,甚至是性別都可以更改,唯獨是你的學校名字是抹之不去的。所以,愛之深,責之切。若批評無自由,則讚美無意義。

廣外還很年輕,我們仍然年少。

讓我們共同成長互相陪伴吧,一起面對路上這一刻的孤獨吧。


廣外為你背書,那誰給廣外背書?廣外不會給任何畢業生的失敗背鍋!

補充:工作年限的增加和認識的人越來越多能使人成熟,成熟是既不盲目自信自己的學校很牛逼,也不妄自菲薄覺得自己的學校遇上985就抬不起頭。很多比你差的學校出身能做得更牛逼,同理,各位校友也不是沒機會去超越那些好學校的人。

看到前面有個廣外家屬說就業去向,我也說下我們這屆吧。去院就業辦拿了個名單,上面華為 四大 BAT 快銷 製造業500強公司,四大行各地市分行就不說了,省行總行的都有,公務員海關 邊檢 外交部,升學國內top 2。而這只是一個小小的學院而已,只能說,去不了這些地方,都怪自己不夠優秀而已。

畢業多年的北校狗來答一發。看到母校錄取分數一直下降不是滋味,但說實話也無所謂,真的,像某個回答說的,母校確實是一個感情歸屬,但卻不是你的一生。

利益相關,背景:多年前分數也能上中大,剩下的暨大華工等所有學校都能上,除了中大的大部分專業和暨大的國際會計差幾分,剩下的全部省內高校的所有專業都能上,省外的一眾985,包括南大,武大,廈大,中央財經和北外也能進投檔線。

(1)外貿經濟日漸式微下的廣外和「浮躁」的廣外。

廣外地處祖國南大門,傳統的千年商都---廣州。每年春秋兩季的廣交會至今開了121屆了,裡面的志願者、翻譯、廠家代表多少是廣外的?語言類專業的學生稍微活躍點都去做過廣交會,很多同學在廣交會開始前電話接到手軟,說檔期排不過來也不為過,相反在地鐵口舉牌子求翻譯的很多是外校的,剩下的粥根本不多。

還有類似的亞運會、大運會、中博會、廣州獎,你可以看不起這些活動或者絲毫不感興趣,但你不可否認,活躍在這些舞台的廣外人相當多。

地處嶺南的千年商都,本就定位外向型高校,有這樣的機會為什麼不燥起來?把四大當做畢業的目標有什麼問題呢?非得把書讀到博士三十好幾齣來拿萬把塊工資嗎?追求四大 PG 快銷 華為 BAT這些名企有什麼錯誤?你喜歡讀書你去追求北大北外劍橋牛津沒人管,因為那是你的自由,但志在畢業就就業的人來說,請你也別干涉他人自由。廣外是職業培訓所,在一定程度上我贊同,但是大學一味強調象牙塔也是多餘的,他是校園向社會過渡的一個重要橋段,有機會多接觸社會和就業市場沒什麼不好。

都說廣外浮躁沒學風,你們可見過國防生港澳東南亞留學生一堆的暨大?至少在北校,語言類專業的學生還是相對踏實的,二教六教,圖書館地下室都是大晚上被蚊子咬著背書的人。學習這種東西,自己不清自己的路才是最危險的,別人說一百句都沒用。

社團是很多,可是誰不是一進大一各種新鮮好奇幾個社團一起抓呢?你進了那麼多,有沒有選一個自己感興趣的深入呢?上了大三還身兼數職,最後績點不好掛了科才來說社團影響了你真的好?你因為社團活動簡歷好看被名企相中的時候有沒有感謝廣外的平台?

(2)來聊聊985和211,上大學之前對這個概念一直不清楚,只知道想學外語就去廣外,中大能上倒是不能上好專業無疑,家裡也對我不填中大華工華師暨大頗有微詞,但清楚自己喜歡外語,北外上外又很危險,所以廣外首選,至於華工,文科生無感對不起,暨大,新聞類也有填,廣外優先錄取了。畢業找工作,遇過很多高校的,就外語這塊,不吹不黑,中大可以來掰手腕,剩下的基本廣外的天下,廣州尤甚,深圳還好,海納百川,很多外省高校。至於深大,不是我嘴巴欠,基本周圍沒同學把她放一起去比較,深大無疑近年分數上升,但那是重本專業的線,深大據說早有實力可升重點,無奈對深戶學生要保護,升了重本很多深圳孩子連深大都沒得上啊同志們。

很多人在上廣外之前就知道她不是211,985了,那你奔著什麼來的呢?有人看中外語排名高,有人不夠自信上中大,也有人各種調劑,那你都來了,這種事自己是不是得負一定責任?單憑校長一句「廣外就是廣外」有啥用?

仲校的個人崇拜也是醉了。讀書的時候是徐校長當家,感覺人氣沒那麼高但卻學術和務實很多,人看起來也踏實。直到後來不知道為毛就男神男神地喊,尷尬症都患了。

但這次仲校離開廣外,轉發的校友還是占很小一部分,不是大家不關心母校,而是誰對校長有那麼多感情呢?學院制系制決定了大多數時候你的回憶都在院系,校長能勾起的回憶出了畢業的雞湯和軍訓的視察又有多少?何況那雞湯還是校辦負責撰寫的。

(3)考研。你說保研去向少不否認,你說考研沒氛圍,自己考不上賴廣外浮躁?對不起,這鍋母校不背!周圍的學長學姐平時績點好的,考研去清華北大人大北外的不少,保送北大的也有。反過來想考本校的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卻考不過外省二三本院校的也大有人在,外省二三本有比廣外學風好嗎?自己考不上,就真不是那塊料,得認,幹嘛非得扯上廣外浮躁,社團活動多這些呢?你可以完全不參加,一心考研或者準備出國的。

(4)畢業後職場。畢業多年,從應屆生開始,周邊名校的不少,比廣外差的也有很多,但同個崗位同家公司,或者同個級別的,說真的在開始的那一刻,你們的起跑線差別不大的。廣外誠然沒有那麼高水平,但遠遠沒有那麼不堪。老闆從來只看業績和你的工作成果,剛畢業一兩年別人還看看你學校,之後很多取決於你的工作經驗和過往的成績。

很多時候很多人聽說你是廣外的,都說那外語很好吧。這句話什麼意思,就是廣外給你背書了。事實上,很多時候我們的水平配不上這個背書的,你想想有多少時候你給廣外做過這麼強悍的背書?都是一批批前赴後繼的前輩師兄師姐們給我們打下了基礎,做好了名聲。嗯,為了不給母校拉後腿,畢業後學外語學得比大學還賣力。

那句「前x年廣外,後x年中大」早就被說爛了,世界在變,你的思維卻沒進,那就真的永遠接下來的幾十年都是別人的。說這話的人真的把就業市場都當作這兩個高校的了嗎?華農的也有將BAT悉數拿下的,也有廣工的對中大華工趨之若鶩的offer拒絕掉的。撇開專業行業成績和社團表現,單拿學校名頭來談就業,我覺得是有點耍流氓了,特別是用工資做標準,一個廣工華農計算機系的學生很可能是中大暨大弱勢文科專業,而且沒有任何斜杠能力的學生的兩倍。

很想奉勸各位不要被高考的那一場戰役過早地定義,畢竟來日方長。學校只是一時的標籤,不能給你一生的承諾,靠自己吧,但行好事。


我來從另外一個方面談談這位前任校長,也就是在他的任期內學科建設和科研成果方面的建設。學科建設和科研成果,必然是衡量一個學校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在此我暫不討論生源的問題,我個人也不完全認可生源是學校實力的最重要因素這一說法。另外,本文只考察部分指標,對部分數據作事實認定,不代表具體的判斷,也無法全面評估廣外的真實水準,尤其是對於本科生的就讀體驗比照作用較小,僅供參考。

我們來看看仲在上任之前廣外學科建設的情況:

2010年廣外學位點

一級學科博士授權:外國語言文學

一級學科碩士授權:外國語言文學

二級學科碩士授權:世界經濟 區域經濟學 國際貿易學 民商法學 國際法學 國際關係 思想政治教育 會計學 企業管理 文藝學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未統計一級學科覆蓋以及專業學位點)

2017年廣外學位點

一級學科博士授權:外國語言文學

一級學科碩士授權:外國語言文學、法學、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統計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馬克思主義理論、政治學、中國語言文學

所以,可以說,至少在學科整合和學科學位點建設方面,這八年來,廣外的絕對實力是有增無減的,基本上不存在說所謂的學校江河日下的概念,連一直被吐槽的廣外理工門類學科都有兩個一級學科碩士點(統計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經管法文這幾大人文社科學科門類的統合,在廣東省內除了四間211也就只有廣外有這樣的我認為相對完善的人文社科學科布局結構。即便是在全國的同類院校中,外語學科精度和實力最為頂尖的北外上外也只有6個碩士授權一級學科,只有上外有一個非外語類的博士授權一級學科,那麼相較於其他的外國語大學來說優勢就更為巨大的。(當然,也沒有任何貶低其它兄弟院校的意思,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學過經濟學的同學應該懂機會成本的概念,如果此處也引入類似概念的話,其所對應的無非是廣外在2010年如果被指派了另一位校長,那「另一位校長」所能帶給廣外的學科建設成果。但是現實生活中這種因素沒辦法考察也沒辦法衡量,你總不能控制時間線跳躍回到2010年。但是如果橫向對比其他院校的話,廣外的學科建設,就算保守來說,也真的和「差」、「倒退」沾不上邊。

那麼再看科研方面的建設,衡量的指標當然是國家級社科科研項目的立項情況(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研究攻關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2010年以前,廣外中標的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研究攻關項目數量為0。

2011年:2 (首次中標)

2012年:0

2013年:0

2014年:2

2015年:2

2016年:1

總量:7項,年均中標量超過1項

我們再來看看同期廣東省的其他院校:

華工:5 中大:9 暨大:1 華師:1 廣財:1

(更新一下中標的學科,外國語言文學兩項,法學兩項,應用經濟學三項,所以是不僅限於文學類的學科的)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包括重點項目、一般項目、青年項目)2011-2016數據統計 (手動統計,可能有誤差)

中大:199

華工:66

華師:92

暨大:133

廣外:75

深大:70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立項情況:

中大:39

華工:6

華師:7

暨大:21

廣外:6

深大:8

和中大確實是有很大差距的,華師、暨大在這三項指標中有兩項優於廣外;而華工也其實和廣外半斤八兩,廣外總體看來還稍微好一些。深大也僅僅在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立項上多於廣外,另外兩個指標均低於廣外。這兩年本科招生廣東省內投檔線高於廣外的汕大,其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和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攻關項目的立項數都為0,國家社科基金其他項目包括後期資助項目的總數也只有43項,在這幾方面可以說遠遠不及上面這幾間高校。

以上是只討論立項的情況,如果要建立一個更好的數據模型應該還要包括結項率,優秀率,項目撥款的加權等指標,但是工作量真的很大,我本人python也不大懂,所以只能就此作罷。其實民間的各種排行榜也是可以拿來作參考,但不可以以此來作比較,排行榜和GDP一樣,都只反映流量而不反映存量。而存量又是難以用流量的簡單加總來反映的。而且排行榜的模型也是沒辦法反映全貌的,任何一個模型也都有自身的缺陷,現在的民間大學排行榜絕大多數都是有利於理工科大學,向之傾斜的,醫學院則更甚。

當然,如果要討論自然科學立項的話廣外的數據就慘不忍睹了,汕大深大廣大們當然就可以甩開廣外十幾條街。然而,廣外這個學校的規模和性質本身就決定了廣外理工科的弱勢,全校只有一個工科學院,和省內其他院校的總體實力上差距是巨大的。廣外把所有的資源絕大部分都分配給人文社會科學的學科(事實上也是這樣的),所以廣外憑藉自己的學科精度和人文社科實力才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從這個角度而言,廣外並沒有部分人所言那麼不堪,也沒那麼差,也不是江河日下,也不是以後要淪為與華農廣工並肩的學校。這種說法(淪落到與華農廣工等大學一樣,諸如此類的言論)一方面是對這兩間學校的不敬,這兩所大學並不是某些人所言的一本吊車尾大學,相反,華農的農學學科和廣工的自動化都是國內非常有特色,也很頂尖的學科;另一方面不同學校間各自的特色也不盡相同,孰強孰弱是沒辦法量化衡量的,分數也然。而且,說這種話的人往往就以一種鄙視的心態看待原本分數比自己低的學校,然而自己卻並非身在鄙視鏈的最頂端,這種恐慌的本質就是自己學校滑落到鄙視鏈的下端的體現而已,然而這種所謂的鄙視鏈很多時候往往也就是由其自己構建起來的。這也是我本人一直所反對的。

寫此文的目的不是為這位前校長洗地,只是從一個比較少人(具體來說是比較少廣外學生,尤其是本科生)能注意到的視角來談談這個問題。其實本科生本身參與到科研項目之中的人寥寥無幾(理工科還好一些),所以更加對學校硬性科研實力的了解不足。學科建設最能影響到的群體一定是研究生(碩士生、博士生),而不是本科生。我本身是不相信一位校長在任數年期間學校沒有絲毫進步(主要是在總量上)這種說法(事實上也不可能),那麼學生們的不滿主要出自什麼地方呢?一是本科招生分數線問題,二是學校風氣的問題,三是學生(本科生)根本感受不到以上學科建設成果的紅利。這也是其他答案提到的最多的問題,以後再更新談一談這個。

關於本文,我自詡,拿出客觀的指標來作衡量和判定,應當會比大部分極具主觀色彩的答案更客觀一些。文章開頭也說了,本答案的探討僅局限於學科建設和科研建設方面,不考察其他因素。是沒辦法下結論,評價廣外是個怎樣水平的學校(事實上也永遠不可能有結論)。當然各位也可以反對我的意見,以知乎er的方式共同探討。我也相信在知乎會較少出現像其他社區那樣充滿戾氣的回答和評論。

到最後好像覺得有點偏題了,似乎此答案放在「如何看待仲偉合在任校長期間的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之類的問題下更合適?

數據的參考資料來源:

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信息網

廣東省社科規劃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資料庫


作為一枚在讀的廣外南校的寂寂無聞的童鞋,上層的情況不了解也不會主動了解,就只從自己看到的情況說下吧。

高考分數出來後,中大華工分數不足,暨大就算勉強到了也沒有好專業,加上聽說廣外妹子多又在大學城就來了。那時廣外還是穩穩的廣東老四,地位不容撼動,就像現在中大華工暨大三巨頭無可撼動一樣。

然後,這四年,慢慢的情況就變了。

(我個人不是很清楚校長的職務工作是怎樣的,但我覺得校長對於學校應該如會長對於協會差不多的吧)

這幾年,廣外在廣東的排名一直後退,加上今年發生這麼多事情,繼續後退是肯定的了。生源對學校是最關鍵的事情,就像協會招新時會員那樣重要。協會差知名度不高,以後想壯大一定是個難題。這時會長絕對負有最大責任。仲校長任職期間廣外生源越來越差的話,他也附上最大責任。

然後,就是廣外的南北校了。廣外北校在白雲區,南校在大學城。北校專攻語言,南校就像一個大雜燴。我專業在南校,對北校的各種情況不太了解。但我相信,在北校的童鞋們未來五年甚至十年內在廣東的強大優勢都不會被動搖。怎麼說在廣東廣外語言系的優勢是找不到其他學校來動搖的。但在我南校,學校就是個CPU,我們狂熱、躁動,能真正靜下心來的可能只有一些考研的孩子們、少量學霸、以及個別已明確目標方向的學生了。學習以及思考在這已不是主要方向,社團、各種活動才是王道。每周幾次的社團開會聚會其實就是玩,開心,對真正以後要走的路的幫助實在太少了。當然,這並沒有不妥。最不妥的就是大部分學生都並不當這是娛樂,而當這是工作、實踐,是以後出去工作時的縮影。錯誤認識這個的話,問題就不小了。

這種在南校一直存在而且活躍的氛圍,我認為校長是了解的(如果他不了解,那他更加失職),但是到現在為止都還沒有看到來抑制這種風氣的措施。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校外貿對比北校外語已經落後太多了,希望以後新來的校長能來拉一下南校吧。

先寫這麼多了,手機碼字麻煩,還要去圖書館。說起圖書館,書籍太少了又舊,久不更新,特別是關於金融貿易的書,跟旁邊中大比簡直少得一(嗶),火大。

不管怎樣了,在廣外這幾年過得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差,我交了學費住宿費,你也給我提供了住宿娛樂學習的環境,對你無恩也無怨。未來我成功了不會反饋你,失敗了也不會怨你罵你,自負盈虧,就醬。


首先,要明白一個事情,就是博士論文是否造假?是否被上海外國語大學取消學位?如果他的論文合法合理,如果沒有取消學位,他還可以繼續當校長,起訴誹謗他的那些反對者們。

如果論文作假確定的話,如果博士學位被取消的話,無論仲校頭頂多少光環,對整個學校來說,都是醜聞。對一個普通老師而言,論文造假尚且是學術生涯和人生的污點,無法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對一個學校的校長來說,博士論文作假,那就後續的博導,重大課題等等,都不存在合理合法的基礎,沒法為全校老師學生做出表率,辭職離開已經是比較好的結果。

所以,廣外的師生都應該意識到這是一個令廣外蒙羞的時刻,而不是各種讚歌的時刻。要有勇氣去面對醜聞、質疑,並且在不斷降低的高考錄取線,前有標兵後有追兵的競爭激烈時代團結凝聚在一起,勇於擔當,積極奮進,重振雄風。


廣外不好也不差,別人家的學校不會像想像中那麼好。本文屬於洗地文,不喜勿入。平時較忙,沒時間跟部分不明來歷低素質人群辯論吵架,關閉評論。

本人不是廣外校友,屬於廣外家屬,就著仲校的問題強答一發幾個廣外熱門話題。先介紹背景:家裡領導當年過了廈大、南開、央財、外經貿、北航等名校分數線(清北復交浙人上不了),因為是本地人不想出省,不想去男生扎堆的華工,不願意讀中大冷門專業,所以本科去了廣外,期間年年獎學金、拿過的各種證書家裡放了一摞;碩士在國內top2,碩士成績排名大概是前15%,在校無論是學術、眼界、綜合能力可以和清北等頂尖名校保送生抗衡,她的導師是業界大牛,帶的學生基本都是專業里最優秀的一撮人。

家裡領導現在就職於某金融機構總部,同事大部分是清北復交頂尖名校碩士畢業生(本碩都是頂尖名校,中山大學在其中都略顯寒磣)。入職後HR反饋:擬招10個人,簡歷投了一千多份,刨掉幾個關係戶,同事的名字基本百度可查,都是學生時代全面發展的狠角色。家裡領導找工作時大券商投行部、各種銀行總部、租賃、基金子公司、央企offer拿了不少(上述工作起薪大概都是30萬稅前)。同時,有個很搞笑的情況是家裡領導的廣外本科同學居然最後和碩士同學成了銀行同事(碩士同學本科是某211,崗位比廣外本科同學略好一些);談戀愛期間參加過幾次她同學的婚禮和聚會,感覺廣外的同學就業普遍還可以(雖然某些支行同學同學經常在朋友圈推理財),就算當時班上比較差的一些同學也進了小城市的農商行做桂圓。上面噼里啪啦大段廢話的結論是:廣外的優等生綜合能力很強,在哪裡都吃得開,如果認為學校拖你後腿,建議也從自身找找原因。廣外一般學生在就業市場競爭愈發激烈的大背景下,混個一線銀行崗位做個小白領養家糊口混混日子也是可能的,再差一點去小城市混個銀行桂圓小日子還是挺滋潤的。

問題1:廣外分數為什麼會逐年下降?原因可能如下:一是對外貿易逐年萎縮,信息不對稱因為互聯網普及和發展得到極大緩解,類似淘寶這類平台大行其道,外貿類專業沒有以前吃香(不過一帶一路又將是外貿、語言專業的新機遇);二是很多企業設置211、985門檻,倒逼部分考生選擇華師、暨大;三是平行志願讓考生敢大膽報志願,造成考生分流(記得2005、2006那幾年廣外每年都能招收到標準分超過800分即過清北線的廣東生源);四是廣外生源大部分來自廣東省內,集中度風險較高,現在廣東高考生源結構被大量外省移民充斥,移民相對缺乏安全感需要985、211作為一種標記,確保自己能夠在社會有一席之地。本地人一直有不出省的傳統,本地人不在意985、211,不懂什麼是985、211。我岳父岳母都是廣東本地人,他們在國企上班視野相對開闊,但是不知道何謂211、985,他們認為大廣外就業好、認可度高是好學校。

問題2:廣外就業到底怎麼樣?廣外2016年的就業報告(可自行百度下載):,總共本科畢業生是4809,本科畢業生有685人進入世界五百強;有162人進入四大,中農工建四大行共有345人,招商、交行中信130人。上述數據可能和五百強有重疊,由於暨南大學、華南理工、華師沒有披露具體數據,很難進行直接比較,至於為什麼不披露,各位可以自行推測d。但是諸位看官可以參照一下幾個客觀數據自行判斷。

一、根據人工智慧公司IPIN發布的《中國大學薪酬排行版》廣外2016年平均薪酬(畢業5年)為10177元,在納入榜單的全國2553所大學中排名33,中大排名20、華工23、暨大40、深大47、汕大64,華師沒進前100。

二、再看看領英相關數據(樣本量為1000個校友),廣外數據如下:

華工數據如下:

華師數據如下:

暨南大學數據如下:

三、招商銀行某分行的招聘行程:

問題3:廣外畢業生是不是只重就業,升學很一般?用數據說話:

再看出國留學去向:

再看看廣外研究生夏令營入選學員的名單:

問題4:廣外畢業生是不是只重實踐,理論不夠紮實,後勁會不會不足?

其實對於大部分人來說,能進一個500強單位,有著穩定的現金流以及清晰的成長路線就是成功,每個單位領導崗位就那麼多,即便是清北畢業生也存在職業瓶頸問題,現在MBA等商科在職教育盛行就是因為部分人結構存在一些缺陷或者面臨一些瓶頸。所以,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還是先確保自己能進一個大平台,再談職業發展。職業發展是否有後勁,還是要看自己的後續教育和學習,僅僅靠學校的知識是遠遠不夠,之所以頂尖名校的畢業生能走得更遠,並不是他們的學歷和學校的知識儲備讓他們走的更遠,而是他們在學校就養成了良好的工作、學習習慣,能夠持續努力,所以職業生涯順風順水。

問題5:211歧視會不會影響就業?

我感覺是會影響部分人,確實有一些單位採取了一刀切,設置了各種門檻。但是,一些985、211冷門專業就業率偏低,連被某些單位(銀行、券商)歧視的資格都沒有。所以,對於大部分普通人來說,考入廣外,只要不是混的太差,就等於半隻腳踏入了銀行(廣深地區桂圓月薪近萬)、券商、四大等單位,意味著這輩子都可以獲得相對體面的生活以及穩定的現金流。

有的人總認為自己被單位拒了就應該怪廣外不是211,不會考慮自己大學四年是否有付出;還有人認為自己就不應該去做桂圓,去四大、應該一開始就去大券商投行部,去公募基金,從來沒有考慮自己本身是否具備相應實力。 以國開行為例,逼格滿滿,不社招,只面向頂尖名校校招,今年要去廣外宣講。所以,廣外的資源對於大部分普通人來說絕對夠用,建議大家少睡覺多擠時間思考自己的職業規劃,在校多參加講座和學術活動,保證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具有成長性。

本人現就職的某金融機構總部核心部門總共約60個人,大致構成為清北大概10人,其餘也基本是985中的名校,某日看到部門花名冊發現居然有4個廣外畢業生!

其實那些分數剛夠廣外的同學應該是受益者,廣外的一些高分考生用自己在職場的優異表現捍衛了廣外的聲譽,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讓廣外在廣東的就業質量可以和華工、暨南大學分庭抗禮,確保大部分人能夠找到一份高成長性、相對高薪的工作。前幾年很多人因為第一份工作現金流好而早買房充分享受了發展紅利。踩線進廣外的同學其實應該反思一下:到底是自己不行還是廣外不行?真正應該鳴不平是我家領導這類高分考生,她如果願意去外省的頂尖名校做鳳尾,又或者去中大讀冷門專業,去華工念商科,至少我不用來知乎長篇累牘捍衛她本科母校,也許會發展的更好。

廣外沒有一些人說的那麼好,也沒有一些人說的那麼差。在雙一流的大環境下,中大、華工成了一流大學,原211被「降格」為一流學科,今後985以下將更加註重學科,新的高校競爭格局正在逐漸形成。

客觀上,廣外近年來取得了一些發展,很多活動逼格挺高,比如前國務委員戴秉國來校指導一帶一路智庫,國際治理創新研究院(平民版的蘇世民學院),這些資源對於一般人來說絕對夠用。以上,共勉。


其實廣外只是高考錄取分數線降了,但廣外的研究實力和師資力量在仲校期間得到極大提高。

首先是「雲山學者」計劃,一大批優秀學者加盟廣外,以下只是2016年確認加盟的

其中包括趙龍躍(喬治敦大學教授,廣外國際治理創新班領軍學者)、陳小君(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副校長)、黃忠(武漢大學外院教授)、顏運秋(中南大學法學博導)、劉麗芬(黑龍江大學俄語博導)、石定栩(香港理工大學教授)。不過引進這些老師都是為了建設研究生,和本科生關係不是很大。仲校自己是帶研究生的,可能對本科教育抓的不夠好吧。


這幾天關於仲偉合校長辭職的事各界都有討論,甚至上升到廣外教育水平的層面,作為一個廣外人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首先談談廣外的學術水平。在最新的排名數據中,廣外在2017全國大學排名中列於第151名,在2017廣東高校排名中列於第9名,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屬於語言類大學,在2017語言類大學排名中列於第6名。廣外在華南地區乃至國內語言類院校的高水平可以說毋庸置疑,作為廣外人,對學校在硬體設備和師資力量方面的投入也是服氣的。圖書館的外文藏書非常豐富,很多罕見的外文資料和書刊都能找到。還有,語言類學院的老師基本都有留學經歷,師從他們對語言的學習非常有幫助。廣外對外語學習的重視和投入是有目共睹的。

其次是被無數外校校友、老師教授誇讚的學風。廣外不乏潛心治學、頗具學術品格的教師,但造就這種氛圍的還是學生們。每天早上,在教學樓、圖書館甚至足球場旁,都不會少了捧著課本練習口語的學生,戴著耳機練習聽力的人也不在少數。這既是廣外特色,更是廣外傳統。這種學術氛圍我想在國內大學是數一數二的。雖然總有人說廣外建校不過五十年,學術底蘊還不夠豐厚,但是這種淳樸的學風足以證明我們對做學術的踏實和潛心。

最後談談校長。這幾天在朋友圈看到一篇文章,對於仲校的辭職,文章說:「漢子一條,留下一個漂亮的身影。」仲校自己也說了,他把「一生青春,半世生命」全給了廣外,我們不能憑藉一些臆斷和言論,就把他的奉獻全部抹掉。做學術,他是同傳領域的佼佼者;做校長,他愛師生、愛學校,給每個廣外人踏實的感覺。作為廣外學子,我們要尊重校長的決定,也要對廣外未來充滿信心,相信這兩者都會越來越好。也希望外界不要再對仲偉合校長和廣外進行無關的猜測和評價。


2012級遊民。

有人說仲校是被人中傷造謠的,現在辭職是高風亮節的表現。我想既然如此,為揚我廣外法學院的威風,完全可以去追究舉報人的責任,為仲校恢複名譽。

學術不端,歸咎到底只是學校是否依法辦事的問題。

1.歷史上的廣外學術不端事件:財院leader,副校陳德萍,免去副校職務

如果查證屬實,仲校不是廣外第一個因為學術不端問題離開的人,也不會是最後一個。2015年,廣外新聞網通報了這則信息,南方網2015年報道,2014年廣外副校陳德萍因為博士論文抄襲被免去副校長職務。實際上,早在2013年,陳的博士論文就因為廣東紀委致函江西高校要求調查,撤銷博士學位。而有關陳德萍涉嫌學術不端的網路舉報,最早可以追溯到2009年。也就是說,學校最早在2009年就知道了這則消息了(相信校黨宣部門敬業),最後因為紀委辦案,才免了陳校長的職務。

對了,2013年,前暨大校長面對媒體時指:廣州兩個知名高校校長論文抄襲。大家可以猜猜是哪兩位?

2.如果仲校沒有抄襲,廣外學術委員會應為其恢複名譽,不聞不問涉嫌行政不作為

2016年9月,網傳廣外校長在上外的博士論文抄襲。對於這件事我們在網上唯一能搜索到的回應是——有人動用媒體力量刪帖,刪得非常乾淨。我一直非常反感「有人」對於「負面報道」一味刪帖的做法。唯有信息透明,才能得人心。

沒錯,正如大家所想,匿名舉報人是「處心積累」的。連同2016年9月,也是精心挑選的時間——《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於2016年4月5日經教育部2016年第14次部長辦公會議審議通過,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舉報文資料翔實,對校長的博士論文進行了詳細分析,甚至是每篇引用文章是否真實,若不真實,引文來源是什麼都作出了分析我就不分析如果學術不端,會有什麼後果了。其實校長是否學術不端,無論校長辭不辭職,都是廣外的義務。仲校是否學術不端,歸根到底這是廣外是否依法辦事的問題。如果是學術不端,應當公布處理結果;如果不是,應當依法為仲校恢複名譽。如果不聞不問,則涉嫌行政不作為。

《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
第十三條:以匿名方式舉報,但事實清楚、證據充分或者線索明確的,高等學校應當視情況予以受理。

第十四條:高等學校對媒體公開報道、其他學術機構或者社會組織主動披露的涉及本校人員的學術不端行為,應當依據職權,主動進行調查處理。

第三十一條 經調查認定,不構成學術不端行為的,根據被舉報人申請,高等學校應當通過一定方式為其消除影響、恢複名譽等。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術道德建設規定(試行)》
對捏造事實、誹謗他人者給予嚴肅處理;涉嫌觸犯法律者提交司法機關處理。

當然了,如果查證屬實,理應追究校長以及包庇者的責任。

3.寫在後面的碎碎念

大家都在刷情懷,我也說幾句吧。其實廣外分數線是不是逐年低,我還真不覺得和校長有什麼關係。我認為是因為——經濟轉型中,廣外的傳統優勢專業在就業中不佔優勢。

廣外不太可能達到它頂峰時的輝煌了。廣外頂峰時的輝煌是什麼?改革開放初期,外語人才缺乏,貨物貿易逐漸興盛,我現在所在的北京校友會老校友,不少都在部委工作,現在呢?在北京工作的校友都知道,你說廣外,多數北方人不知道的。前幾年,大概在08-12年間,奧運會那幾年四萬億拉動內需,金融業相對穩,廣東的銀行迎來了幾十年來最大幅度的增員。高峰時一年就有1000+廣外人進銀行。現在呢,你平時用支付寶多還是用銀行卡多?

這幾年最火的是產業是什麼?相信閉著眼睛大家都知道是互聯網。那麼我們讀商科讀英文的畢業,到互聯網公司可以做什麼呢?多數是產品、翻譯、編輯、商務這些崗位,先不說這些崗位互聯網公司招技術的人數遠遠多於招這些相對文職的崗位。我們和其他學校的人相比,我們的優勢並不明顯,當然,我們廣外畢業出來混口飯吃是沒問題的,

鳳凰新聞,《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兩高校校長論文抄襲》,2013年2月3日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3_02/03/21896843_0.shtml


看劃線部分

到底是哪些人做了這些事

這個時候辭職難道只是巧合

他在南校區出現的次數真是屈指可數

別的不說是不是他的鍋

個人崇拜難道不是確確實實存在的嗎?

那些個在朋友圈等等義憤填膺的同學們

你們為什麼那麼喜歡他

是他作為校長為學校做了什麼了不起的貢獻

還是因為「同傳第一人」閃閃發光的頭銜呢?


我就是有事沒事都被拿出來說說的創新班學生,從12年入學到16年畢業,看著排名一年年往下掉,內心神傷。

但是,我們這屆

該去快消的還是去了

四大的全國飛

BAT也一堆

國外讀研有哥大

廣外的資源對於一個二十歲出頭的小青年來說綽綽有餘了

還是那個理,牛逼的人還是牛逼,哪天你買不起房也只能怪房價漲速沒等等你

回到問題,校長辭職原因大家心知肚明,我就是不服有人藉此來給自己的不怎麼成功找原因 :)


如果沒有些活動,那課程水平不就原形畢露了。


特么勞資就是看不慣牆倒眾人推的慫樣

借著仲校辭職吐槽學校的都是一些能力配不上自己的吐槽的loser吧

大學怎麼過難道不是個人的選擇嗎

你想靜心讀書誰逼著你去社團去活動了

廣外真的不夠你需要的資源嗎

老學姐的班裡,研究生去到北大港大上財也大有人在

在這裡吐槽除了會讓廣外的排名更加下降別無益處

有什麼意見請人民矛盾內部解決

以上


我有兩本學位證上面簽的都是仲校的名字。

說實話我對仲校沒有任何看法,因為僅在兩次畢業典禮上見到過他本人。

但你們因為仲校衍生出來的對廣外的各種負面評論,我本人是不同意的。

目前我的PPT製作水平在全單位得到了廣泛的認可,今早在給客戶做PRE的時候客戶還問其中一張圖片是哪裡的素材,他們覺得很棒,其實那是我自己做的圖片。我想說,這難道跟廣外的CPU稱號沒有一點關係嗎?

並沒有,是我畢業後自己苦學AI,PS,網上學習各種PPT製作教程,靠自己的努力走到了今天。


學術上,論文抄襲;經濟上,直接干預工程招投標等。有主動辭職的機會而不是直接被撤職已經很給足仲校面子了。

不是選擇悄悄匿去而是朋友圈作詩告別,說重一點,這分明就是沒有廉恥之心。

還有一堆學生在那祝福惋惜,不知道這些學生是黑白不分還是不明實情,哪有一個正經校長會在畢業典禮前突然辭職嗯?(似乎太過貶低仲校了,sry)


作為從外省考來廣外的大三老餅,我也來說幾句,每個人的看法都不同,如果有不同看法還請海涵。

我當時是以高理科一本線74分的成績來到廣外,肯定有人問那你來什麼廣外啊,其實當時廣外的最低分數線也就是投檔線在我們省就比一本線高71分,高於至少60+所211和6所985,我可以說出來,高於蘭州大學,中國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東北大學,吉林大學和中國海洋大學,都非常偏遠,所以我當時並沒有考慮,我是在廣東的鄰省,實話實說,我在填志願之前真的沒有聽說過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這個大學,旁邊同學也沒有一個聽過,從這一點來說,廣外的對外宣傳的確太差。我從以往分數線填了廣外,因為離家近,當時第一志願暨大,差幾分。

其實我當時查了百度,知道廣外不是211,但是我當時是一種叛逆的心態,別人都趨之若鶩地沖向211,哪怕在極其偏遠的地區,這是何苦呢?我就是要和別人不一樣,於是選擇來了這個感覺非常有特色的大學。

說實話,來了之後我發現,我在南校,這感覺並不是一個大學,而是一個職場培訓基地,我的高中同學天天作業如雲,經常需要進行理論研究,課程幾乎布滿時間表,而我們空餘時間很多,極其多的活動和極少的理論作業,在學業上唯一有優勢的真心只有英語。

慢慢的,我到了大二大三,周圍的人很少有更上一層樓的想法,大多數人都是工作,實習,甚至還有很多大一就想著實習的學弟學妹,我不知道這樣是否正確,但是至少我覺得大學首先打好理論基礎,才是更重要的事情,我感覺這就是廣外的氛圍,就業,活動, 實習, 兼職。

當我決定考研時,廣外身邊的人基本上都不考研,廣外甚至連為考研生提供的自習室都沒有,這和曾經二本的廣東工業大學都差,更別說在我們省比廣外低20多分的華南師範大學了。我高中同學基本上全部考研,可能由於我的高中班曾經是重點班吧,但是廣外不也是重點大學嗎?

以前老師也說過,廣外畢業生就業能力超群,但後勁不足,因為理論基礎真心太差,只能幹干基礎,上不去,我很心酸,重點大學啊,重點大學的學生眼光能不能高一點?我想這就是學風所致,廣外的偏心其實是很明顯的,語言類強大而其他基本上不管不顧,南校放任學風浮躁,一個學校的研究能力和深造比例是一個大學後勁的重要指標啊,大學上研究基地不是就業率基地,廣外一直打著就業率高的旗號而忽略真正理論基礎的培養,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定位錯誤。

其實我也不想說什麼了,畢竟是母校,賦予了我很多很多,我也在積極準備考研,去一個平台更高的大學,真心希望廣外會越來越好


學府之地 以學為重!不重學術 商業氣濃!個人崇拜 不正之風!帶頭抄襲 論文造假!命案頻發 無人領責!樁樁件件 觸目盡心!身居高位 責無旁貸!何育佳木 何滋美蘭!德馨無容 何以至遠!嗚呼哀哉 痛心疾首!廣外學子 引以為戒!重新啟程 鳳起嶺南!


廣外南校會院大一學子,不邀自來。

問答略無關,借這個話題說一說我對廣外的看法。

首先,關於仲校的評價問題。在我看來,盲目跟風缺乏依據的當腦殘粉跪舔「男神」和莫名其妙先胡亂噴一通發泄不滿,這兩種態度都是有失公正的。評價一個大學校長是否稱職優秀,標準永遠只有一個——他任職期間為這所大學做了什麼?他為這所大學又留下了什麼?比如說:在他的帶領下,這所大學爭取到了多少撥款資金?做出了多少重大科研成果?為校園的硬體和獨特的校園文化建設做了些什麼?在他的帶領下廣外在走向「一流大學」這個目標的軌道中各方面是接近了還是更遠了,抑或是脫軌了?

一個好的校長,這所大學自然會永遠記住他,譬若當年蔡元培之於北大, 竺可楨 之於浙大。而一個壞的甚至給大學留下污點的校長自然很快會被這所大學的師生所唾棄。 仲校擔任廣外校長一職7年,他為我們留下了什麼?又該如何評價他?每一位廣外的老師和學子心中自有一桿秤,歷史也自有它的天平,公道自在人心,無須多言。

大致瀏覽了一下知乎這個問題的高票答案,有相當一部分是在批判吐槽仲校。但個人看來「批仲」只是表象,其本質是廣外積沉已久的諸多弊病造成了諸多廣外學子的普遍憂慮和不滿,這一點在以前早有反映。只不過沒有現在這般明顯。如今仲校下台,我們每個人都有了評價他的絕好機會。於是各種矛盾和情緒都借著這個突破口一氣爆發了出來,如是而已。

廣外,正處在一個歷史轉折點上。進一步,一流大學的夙願自可完成。而身後卻已是懸崖峭壁,無處可退。於是撰下此文,力圖通過現象看本質,希望與知乎諸君和廣外內外的各位共同理性地來探討一下廣外該何去何從的問題。(從實事求是的角度出發,下文僅說明廣外南校,本人資歷尚欠,各種考察又可能尚不周全,觀點有失偏頗,歡迎大家指正,本人不勝感激)

《廣外不是職業技術學院》

從2016年8月27日入學到現在快升大二,在廣外的日子也快滿一年了。期間經歷了剛開始時被多彩多樣的各種社團與活動吸引時的新鮮滿足,到後來覺得自己高考報錯了志願而對廣外感到的深深失望,再到現在的不卑不亢略帶嘲諷。因為高中時的大多數同學都在大家所認為的二流大學,自己也一直關注著眾人所普遍認可的一流大學,所以姑且做一個本人可以區分一流、二流大學的假設吧。這樣,我就可以給廣外下一個定義:廣外是一所頂尖的二流大學,但距離一流大學的路還很長。(正合了仲校那句「廣外不是985,廣外不是211,廣外就是廣外。」)

據我觀察,中國的非一流大學普遍都有兩個特點:一是就業導向特別突出,特別看中就業率,大學儼然論文職業技術學院或者昂貴的崗前培訓班。二是很大程度由第一點導致的缺乏潛心做學術的氛圍和嚴重的浮躁者之風。

不幸的是,我們的廣外兩點全中。

首先是第一點,廣外是一所優秀的職業技術學院、中產和准中產(後者居多)的預備營。這一點我相信每個在廣外南校的學子都能深切體會到,這裡僅列舉幾個常見的現象進行說明:

1.廣外的社團活動和其他活動極其非常特別多。美名其曰鍛煉,進到企業之後@#¥%……。這些活動偶爾做一做還好,但是過了這個度就真是自欺欺人了,實質是為進企業做雜務充當一個合適的廉價勞動力做準備。

2.廣外的大多數活動很多,但是我們會發現最多最火的往往是精英節這一類的實習就業活動或者各種為職場做準備的活動,每天在校園各處你可能看不到埋頭讀書的學子,卻一定能看到一堆穿著正裝的「職場達人」。再舉一個例子,我們的講座很少有真正有內涵的內容,也不曾見到大拿。很多都是各種企業宣講會或者哪個名企的誰誰誰來介紹經驗的(諷刺的是這些宣講人也往往沒幾個行業領軍人,大多不過中產而已。)

3.以會院為例,身邊大多數同學從大一起就被灌輸了深厚的考證去四大的觀念,彷彿進了四大就是人生巔峰(這個詞用的有點過了,但我覺得一個大一大二的大學生就把目標定到進四大實在可悲)。

4.廣外被稱為CPU大學,各種小組合作PRE想必廣外的諸位一定深有體會。績點的評價測算很水也是眾人公認。而這一切的背後顯然有非常深厚的就業導向根源。

再說第二點:治學之風極差,浮躁心理普遍。浮躁心理普遍這個也不必說,大家公認。就治學問題我舉幾個身邊的常見的例子:

1.經常吃飯我都能聽到鄰桌興高采烈地討論什麼企業HR、年薪、四大,卻從未聽過有人討論一下經濟、思想、社會現象等等看上去大而無當的問題。

2.有一個很普通的周末,早上起的比較早,7點半進到圖書館二樓自習。驚奇的整個圖書館一層樓加上我只有3個人。

3.很少見到官媒說發表了什麼重大學術成果,反而有些敗類學術造假上了新聞。

4.再說一說圖書館,藏書真得非常少。有次去圖書館找毛選,竟然發現館藏連這麼基本的藏書都沒有。另外一次去找國富論,卻發現如此有名的經濟學著作整個架子上關於亞當斯密的書籍卻只有寥寥幾種而已。

5.廣外沒多少人考研,也是我唯一見過不給考研的人設複習室的大學。

這種強烈的以就業導向進行的辦學和廣外以前的老底子使得廣外成為了一所優秀的二流大學,百分百的高就業率也一定是廣外人對外宣傳必講也一定是首先講到的一點。並不是說高就業率不好,只是殺豬掃地也算就業呀!(這裡並沒有絲毫對清潔工和屠夫的歧視),保證高就業率的同時就業的質量卻難以得到保證。像這樣不重治學只論就業的風氣,也註定了廣外這麼走下去註定也只是一所二流的「技院」罷了。廣外或許能為這個社會輸送很多社會中堅人才,卻決計培養不出一個行業領軍人物,如果將社會比作一架巨大的機器,廣外或許能生產很多優秀的螺絲釘,卻絕對造不出一台強力的發動機。廣外可以為老闆或者名人培養很多拎包的人,卻很難真正培養出幾個老闆和名人。

各位看官不要不服,舉兩個例子來說明:一個是廣外畢業生好用但後勁不足的問題的問題,廣外人常常自豪地說名企500強都很喜歡要廣外的學子,甚至有時候競爭力比中大等名校還要強。這是個事實,我們不否認!但是另一方面,往往在幾年後,廣外學子開始時在大學時跑腿打雜做策劃時積累的資本在和中大學子競爭時優勢不再以後,常常情況剛開始大家的工資都一樣,然後廣外學子的工資是按數量級增長的,中大學子的工資卻是按指數增長的,最後廣外的學子給做了老闆的中大學子拎包。 另一個是之前在廣東很轟動的廣外校慶,我們驚奇的發現廣外過去幾十年竟然沒有培養出一個拿得上檯面的人物,出席的唯一一個大拿楊振寧,出席的原因還是他是廣外女生的老公!這是多麼可笑、可恥、可悲的事情呀!

可是時代已經決定了廣外已經站在了懸崖邊上,進一步,一流大學的夙願自可完成。而身後卻已是懸崖峭壁,無處可退。中國的大學正分化成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一流大學,是用來培養社會領軍人才的,也就是上文提到的發動機。 另一個部分是二三流大學,是培養中堅人才或者廉價勞動力的,也就是螺絲釘。而廣外是上升為一流大學,還是繼續保持為二流大學甚至退化為三流大學,都或許將在這十年二十年決定。

仲校離開了,這不重要。但我們熱烈期盼著一位有著過人眼界和卓越能力的新校長能力挽狂瀾於大廈將傾之時。

正確的答案需要正確的問題來導引。我們的定位是什麼?我們是生產螺絲釘還是生產發動機?我們的大學特色和文化是什麼?我們的核心競爭力又是什麼?什麼才是一流大學?廣外怎麼走才能走出一條一流大學之路?

廣外也有非常多優秀的地方,這裡暫且不列出了。而廣外遇到的問題,我不想抱怨太多,但對我們每個廣外人來說這些問題都是很值得思考的。

廣外不是985,廣外不是211,廣外就是廣外。長路漫漫,道阻且長。

或許我們不曾為廣外驕傲過,但希望廣外會為我們而驕傲,希望後來的學子也能為廣外而驕傲。

——————————————我是分界線—————————————————————

為了防噴先駁斥兩種觀點:

一種是環境決定論,環境的確對一個人影響很大,但是把一切自己的失敗都歸因給廣外卻是無恥的,因為人有主觀能動性。

另一種是環境無影響論,這種觀點是則過於誇大了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古語言:人是環境的產物。 環境對人的影響可見一斑。

我來到廣外的時間還很短,很多觀點都很片面。同時歡迎各位指正批評。


一個問題炸出了眾多廣外校友,可惜幾乎全都匿名了。

我08年入學12年畢業,中間經歷過兩任校長。仲偉合跟其他學校校長相比,他的公關能力很強的,個人形象塑造得很好。從主流媒體的各種「通稿」式報道(學校宣傳部門和記者之間都有「合作」關係的)和學生的反應就知道。甚至還看到校友群有人說當年正是因為校長才報廣外(對於這個我是很無語的)。仲偉合治下的廣外的確有種離學術越來越遠的感覺。

什麼「不是985不是211廣外就是廣外」之類的雞湯語錄我從來不感冒。你要證明的不是廣外不比別人差,而是要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

怎麼看待仲偉合辭職?其實誰做校長都差不多,都不可能一時改變很多,體制使然,換一個校長你的生活還得繼續。

Presentation 做好了嗎?作業寫完了嗎?工作找好了嗎?升職加薪了嗎?

趕快起床學習趕快起床工作。


跑了跑了跑了,我愛崔華


推薦閱讀:

法國的預科是法國高等教育的精華嗎?
如何看待田紅旗任中南大學新一任校長?

TAG:高等教育 |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