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蘋果公司在日本補交了稅款,卻對歐盟的罰單態度強硬?

又是避稅問題,蘋果和 Google 在更多國家被調查

同樣是避稅被罰款,蘋果公司在日本補交了罰款,卻表示要對歐盟的罰款提起上訴?僅僅是錢數的問題嗎(1.18 億美元 VS. 130 億歐元)?


因為日本的結論比較有理有據,蘋果從日本公司轉移了現金到ireland,這個錢是要交約20%的withholding tax給日本政府的,但是蘋果並沒有report這個現金轉移。然後被日本稅務部門逮到說要補交,那就補交沒什麼好說的。

而歐盟那邊,我覺得不完全是稅務本身的問題,更涉及到歐盟各國的博弈。其實愛爾蘭無所謂的,它的稅務政策就是為了吸引跨國公司。所以蘋果,以及蘋果的避稅方式的存在對於愛爾蘭而言是有利的(不過double irish已經限制使用了)。如果歐盟認為愛爾蘭的稅務政策過於優惠而強令它停止這些優惠政策,其實對愛爾蘭並無益處,因為作為個小國它對跨國公司的吸引力就下降了。

轉過來說美國,美國也不願意蘋果交歐盟的罰款。因為蘋果歸根結底是美國的公司,美國是全球徵稅的。舉個栗子,美國的公司所得稅率是35%,愛爾蘭的公司所得稅率是12.5%。所以蘋果在愛爾蘭的利潤需要交12.5%的稅給愛爾蘭。等蘋果把錢拿回美國的時候,交22.5%(35-12.5)給美國。如果蘋果這回真的補交了在歐盟的稅款,假設是5%,那麼當蘋果把錢拿回美國的時候,美國政府就只能收35-12.5-5=17.5%了。所以從美國的角度來說,雖然它不願意跨國公司把利潤都轉移到國外去,但是基於蘋果已經有那麼多利潤在國外的前提下,美國其實不希望蘋果把稅都交給外國。

還有重要的一點是,蘋果在歐盟是合法避稅。既然法律有漏洞,公司通過漏洞給自己省錢有什麼不對呢?如果歐盟要罰蘋果,那麼星巴克,caterpillar,google等一大堆公司是不是也要罰?就好比,學期初老師告訴你,只要各次考試平均達到90分你就能得A. 於是你合理分配自己的時間精力,最後這門課剛好90分。然後在期末的時候老師說,因為太多同學90分了,所以A的標準提高到95,這時你會怎麼想?確實,法律在剛制定時無法完全預測公司會怎麼反應,但是你不能因為公司的反應不是你想要的就懲罰公司。否則公平何在?

綜上,歐盟對蘋果的決定,有它的理由(雖然我不認同),但是蘋果不交罰款,也有法律和美國政府撐腰。


愛爾蘭:媽的,退歐。


我不知道題主為什麼要用僅僅這種副詞。


這差的還不多嗎。。


記不記得當年歐盟把微軟變成自己的ATM,三番五次罰款的事情了。最終迫使微軟做了N版本不帶IE(只是不帶IE的外殼)和WMP的Windows,在歐盟範圍的其他版本里打開IE出來個介紹其他瀏覽器的Ballot screen。

當然這件事情的始作俑者Opera也沒有好下場,先是丟掉自己核心變成Chropera,後是直接被收購。


「所得稅法では日本の會社が外國の會社にソフトの使用料を支払った場合、支払額の20.42%を源泉徴収して納稅しないといけないんです。」

蘋果的日本子公司在向這個愛爾蘭的公司轉移利潤的時候用的這個名目需要徵收20.42%的稅,蘋果沒交,這不是合理的避稅,而是逃稅

2.愛爾蘭這個就是歐盟要錢的政治操作。本來按照你愛爾蘭的法這是「合』法『避稅」,但是歐盟你一搞 不行 俺缺錢了 先拉你儆猴填我的坑,這數量級跟日本的也不一樣 所以蘋果當然不服了


歐盟的報告你信嗎?


引用下自己之前的回答,日本是單一國家,補就補了,不涉及第三方。但在歐盟情況就不一樣了,其實在愛爾蘭本身,蘋果是合法的,但歐盟看不下去了,愛爾蘭是站在蘋果這邊的:

這次是歐盟、美國、愛爾蘭打起來了,其實沒蘋果什麼事。

企業通過跨國公司來避稅是非常常規的做法,畢竟稅收是成本啊,蘋果的做法沒什麼問題,你操盤這麼大企業你也避稅,幾十上百億的錢,自己留著用多好啊。

就愛爾蘭來說,這麼點稅算什麼,這麼多資金都存我這裡(如上所訴避稅的公司會把收入都做到註冊在愛爾蘭的公司),充足我的銀行流動性(當然不只是蘋果),帶來繁榮的金融產業,帶來的利益完全可以無視那點稅啊。

美國一直在討論美國企業海外現金問題,希望這些錢迴流,但其方式是拿稅務問題敲打類似蘋果這樣的企業。美國從2013年就開始調查蘋果避稅了,美國認為這個稅應該是他們收的,而不是歐盟收的。結果美國還沒下手,歐盟先動手了,所以美國急了,說歐盟這個做法不厚道。

歐盟一方面是在乎逃掉的這些科技公司的稅,另外也是要考慮到區內各個小弟的飯碗。本來歐洲是有稅務協議,有規定最低稅率的。這樣大家都有飯吃,結果愛爾蘭不跟著玩,自己給外國公司提供低稅率,結果大家都跑他那裡去了,歐洲其他地方沒落到好處,不開心了,所以要愛爾蘭補稅。


蘋果財報里Q2營收是505.57億,歐盟這一下子就要130,換你你願意么


歐盟已經不要臉到了一定地步了。。。對於互聯網企業各種罰款,判定壟斷。過去逼得微軟不得不單獨出一個不帶IE的版本,時不時的又罰谷歌一筆,最後搞得自己的互聯網產業一團糟,都快成了互聯網的窪地了。。。


那他嗎可是130億啊,單元是歐元啊朋友們


實際上歐盟的罰款找錯了對象。

蘋果在日本確實違法偷稅漏稅,所以就配合賠錢了。

另外一方面在愛爾蘭蘋果是利用了愛爾蘭政府給的「不公平」政策然後設置了三明治的公司架構來合理避稅。愛爾蘭政府的做法確實值得商榷,但是如果歐盟裁定愛爾蘭違反歐盟法規給予在愛爾蘭的企業不公平的稅務優勢的話,應該是去找愛爾蘭政府的茬,跟蘋果沒有一毛錢關係。

當然愛爾蘭並不認帳,歐盟也不見得有什麼高招來處理這件事。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也是對美國企業施加壓力,最近美國司法部對德銀160億美金的罰款最後怎麼樣也是說不準,蘋果的問題可以作為一個政治砝碼拿來討價還價。


歐盟想以搶劫巨額罰款來填自己高額福利的無底洞。

這跟希特勒發動二戰和屠殺猶太人是一樣的。

不管是巨額稅收還是巨額罰款,都是搶劫。

1.Intel因壟斷被歐盟罰款10.6億歐元:不服繼續上訴-Intel

2.歐盟嚴令谷歌停止Android壟斷行為,谷歌或將面臨巨額罰款

3.繼蘋果後高通也遭歐盟指控 罰款或高達25億美元

4.微軟公司可能被罰款30億美元 競爭對手歡呼雀躍

5.歐盟罰款蘋果補稅 美185名CEO聯名反對

6.六家銀行或面臨歐盟數十億歐元罰款

7.傳谷歌面臨歐盟第三次反壟斷罰款

8.三星等操縱SIM卡晶元價格被歐盟罰款3512萬歐元

9.奧地利8家銀行被歐盟罰款

10.涉嫌價格壟斷 德國西門子公司遭罰5.22億美元

11.歐盟擬對中印徵收碳稅罰款 中方不接受「罰款」

12.歐盟擬對6家卡車製造商處以巨額反壟斷罰款

13.匈牙利不接受難民配額 將被歐盟罰款5億歐元

14.義大利垃圾處理不善或被歐盟罰款

歐盟:罰款不是我們的目的,讓你們做到你們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才是我們的目的(手動斜眼)

再多說點

你們以為日本那些曾經的世界級企業是怎麼隕落的,

好多索尼粉絲都看不懂,不明白為什麼索尼這些認真,優秀的,飽含文化和技術底蘊的,都被喬布斯很佩服的企業是怎麼隕落的,

為什麼松下,佳能,索尼等這些企業看起來總是半死不活的。

體制僵化+高福利=慢性死亡 。

現在世界上正常的國家真不多了,咱們國家是最健康的,沒有之一。

德國也算一個,英國受歐盟裹挾過去幾年很不怎樣,但是未來會變好。

包括美國都是失控的。

美國之所以看起來還比較正常是因為其擁有近乎完美的以九個聯邦大法官為首的法律體系。

現在還少九個經濟大法官坐鎮美國,來約束總統,約束平民,

約束被愚民裹挾下亂施政的總統,約束被總統欺騙下亂投票的平民。

約束脫韁的民主。

挽救失控的美國。

跑的有點兒遠,回歸題目一下:

你們以為歐盟那些官員他們自己不知道自己這麼做就是搶劫嗎?

他們自己能做主嗎?不能。

你見過諾大的歐盟出過一個上得了檯面的互聯網公司嗎?

民主裹挾下的歐盟錯過了整個互聯網大潮。

每個國家都需要九位大法官和九位經濟師坐鎮,來過濾和修正總統(或者說領導層)的政策。

要法律和經濟兩條腿走路,兩腿都要健康。

不然你不會知道民主會把你帶向何方。

少數服從多數 真是這個世界上最愚蠢的規則。

愚蠢多了,量變產生質變 ,就變成惡毒了。

每個人心裡都清楚這樣做或者那樣做是不對的,但他們做不了主。

他們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國家滑向深淵,卻什麼都不能做。

就好像手術過程中麻醉藥局部失效了,自己眼睜睜的接受了醫生的千刀萬剮,卻發不出聲。

ps : 反壟斷本身是個偽命題,但是在這裡連偽命題都算不上,根本就輪不到談論這個偽命題。

擴展閱讀:羅輯思維 - 我們應該反壟斷嗎?


130億歐元 對於任何超大型企業的年度凈利潤來說 都是巨額 我的意思是對於這些企業來說

不知道蘋果每年凈利潤有多少 但是很有可能是幾年的凈利潤 特么的全都給你?

換個思想 你被罰款1000塊 你服了 也認 讓你罰兩萬 罪名差不多的意思 你幹麼?


這是本質上的區別

一個違法,一個合法

違法了只能認慫

沒違法被卻被人蓋個帽子,你說強硬不強硬?

詳細可以看 費賽冬的回答


對歐盟要開始剪羊毛了,還需要交?


就是錢數的問題。


量變引起質變


蘋果確實不是偷稅,合法避稅而已。

不過合法的東西,不合理,

太過分了了,政府當然有辦法收拾你!(美國跨國公司合法避稅積累的利益大了,估計現在有幾千億的稅,上萬億的現金流,美國政府和歐盟都看著眼紅了啊,美國已經打算收割這個利益了,不過被蘋果在國會的遊說暫時阻擋住了。)

法律並非萬能的,法律之上還有政治,可以超越法律的力量。

這也是西方對死磕法律派的一次響亮的打臉。

========================================

然後蘋果的應對:這些稅最終還是交給美國算了。畢竟是美國的公司。肥稅最終流入美國政府更好些,在美歐雙方政府的爭搶撕扯下,肥水不流外人田。

蘋果回應歐盟130億歐元罰單案 庫克:蘋果明年將利潤轉回美國

新浪科技9月2日報道,庫克本周四在接受愛爾蘭廣播電台採訪時表示,明年蘋果可能將把至少50億美元離岸現金轉移回美國。


庫克對RTE Radio 1電台表示:「我們已準備好,將數十億美元轉移回美國並進行支付。目前我可以預計,這一資金轉移將於明年進行。」


考慮到美國35%的企業所得稅率,如果美國政府開出20億美元的稅單,那麼蘋果需要轉移至少57億美元的資金。歐盟委員會周二表示,蘋果需要在愛爾蘭補繳130億歐元的稅金。蘋果在歐洲的大部分收入通過愛爾蘭的子公司記賬。


一位蘋果公司的發言人此後表示,庫克以上講話是對美國政府明年改革稅制的樂觀表態,他的言論不代表蘋果的立場有任何改變。不過,假如庫克的確透露了蘋果在歐盟判定補稅後將海外收入轉回美國的打算,那將是數以千億美元的大遷徙。

可能激化大西洋兩岸關係


今年4月,獨立人道救援組織樂施會美國分會公布最新研究稱,美國企業為避稅而在海外囤積利潤約1.4萬億美元,其中蘋果的這部分利潤就超過1810億美元,數額為美國大企業之首。


歐盟宣布蘋果創紀錄補稅裁定後,蘋果和愛爾蘭均表示準備就此歐盟裁定結果提出上訴。庫克本周四表示,他「非常有信心」上訴會成功推翻該裁定結果。

美國允許其跨國公司將境外收入調回境內之前延遲報稅。如果蘋果在美國以外納稅,那麼將可以抵扣離岸利潤在美國國內需要繳納的稅金。也就是說,一旦歐盟認定
某家美國公司應補交稅款,該企業補交的稅金可抵扣其應繳美國政府的稅款。所以,如果蘋果等美國公司需要向歐盟「補稅」,最終買單的將是美國納稅人。也就是
說,歐美稅收之爭的重點根本不在於稅款是否應該追回,稅終歸是要交的,關鍵是稅款交到誰手裡。


分析人士預判,歐盟對蘋果補繳稅款的判罰將激化大西洋兩岸的緊張關係。此事件已不再是蘋果公司與歐盟之間的「恩怨情仇」,已演變成美歐兩大經濟體間的「互撕」。


如果對蘋果的避稅懲罰成為先例,歐盟後續可能還會要求星巴克、亞馬遜、麥當勞等幾十家美國公司補繳過去數年在愛爾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等「避稅國家」逃避的稅款。


日本與中國近鄰,是美國牽制中國的盟友,給點利益日本不是很正常。歐盟就不一樣了,中國有句古話,:卧榻之側豈容他人安睡。他們天然就是敵人,以美國的霸道怎麼可能會給敵人送錢!這不是金錢問題,這根本就是政治問題。


推薦閱讀:

TAG:日本 | 蘋果公司AppleInc | 稅務 | 避稅 | 歐洲聯盟E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