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要做什麼才能避免中年危機那樣無趣、甚至絕望的生活?

抱歉這個問題有些負能量,題主年近而立,算是在年輕的尾巴上。看到這樣一個問題:中年男士都在想些什麼? - 教育深感恐懼,擔心自己以後過的生活如此問題中那樣無趣,總結一下中年時期普遍出現的一些現象:

1. 精力問題:上有老下有小工作還要干好

(1)老人身體健康、生活關照非常重要

(2)小孩的教育、生活、養育事事操心

(3)賺錢養家,工作壓力大,往往在瓶頸期

2.興趣不足:娛樂、財富、愛情的效用下降

(1)健康原因,無法再去過不規律但刺激的生活;

(2)對財富的渴望大大減少

(3)跟妻子(丈夫)的愛情新鮮感已過,大多其實是在將就

(4)找年輕肉體有賊心沒賊膽

(5)其他興趣又暫時沒有

請問如果不希望過上這樣的生活,年輕時應該做好哪些準備?個人總結了幾點:

1. 找一份自己真正擅長和熱愛的事業,起碼工作本身會給自己帶來樂趣;

2. 找一個相互理解、有共同愛好的長期伴侶,光能過日子是不夠的;

3. 培養一個長期的樂趣,並且跟工作形成互補;例如對於整日坐辦公室的白領人士有一個游泳、健身、太極的習慣就不錯

4. 財富上的富足,金錢能緩解生活壓力;

5. 健康,不熬夜、不酗酒等

歡迎大家補充


辭職的時候,和老闆談話。

我老闆年紀大概45歲,是上世紀90年代的大學生,在集團公司職位挺高,個人感覺他談吐十分優雅,是一個極其睿智的人。

當時我也是二,把自己想要辭職的原因和老闆說了,說這份工作不喜歡,自己想去考研。

巴拉巴拉半天,老闆看出來我是真的不想再幹下去了,他也不再挽留,談話快結束時,竟然開始勸我一定要辭職。

原話忘了,老闆說這輩子最重要的兩件事,一是一定要做一份自己喜歡的職業,從事自己喜歡的行業。畢竟成年後大多數人,大部分時間是在工作,如果工作不喜歡,那這輩子活得就不那麼幸福。

其二呢,一定要找一個自己喜歡,也喜歡自己的女人。原因他沒說,但看他表情,看來老闆媳婦讓他很頭疼啊。

現在呢,大部分人工作湊合,能養活自己就可以,挑媳婦跟挑豬肉一樣,比比條件就可以了。

我察呢,湊合的工作,湊合的媳婦,那麼,生活也會是湊合過著。等你到中年,這樣湊合的日子,還能湊合下去嗎?

也許大多數人能湊合下去,畢竟人到中年,再折騰也勞心勞力。

可是人就這麼短短七八十年,本來就平淡的生活,還是這麼湊合過的,那你生下來幹嘛?有沒有一絲不甘,一絲後悔呢?

希臘先哲蘇格拉底早就說過:「不加審視的人生不值得擁有。」

古人誠不我欺!

上面的話,說對呢,也是對的;說錯呢,也是錯的。

還是用一個故事來開始。

我有一個大學同學,和我是鐵哥們,好到可以穿一條褲子。

我這個好友,是一個典型的文藝青年,唱歌厲害,差點去好聲音比賽,文筆也好,是校文學社社長,而且還會拉二胡。

就這麼一個文藝青年,他大學專業卻是純工科的。在校時就聊過,他說,是因為父母的原因才選擇報考這個專業,自己本身則沒多大興趣。

後來,大四畢業了,應父母的要求,也找了份專業對口且離家近的工作。

前一段時間,和他聊天,發現他挺滿意現在的工作。再過段時間,估計就要結婚生小孩了。

假如按前面的標準來看:人生就要不將就,做喜歡的工作,娶喜歡的人兒。我這同學是絕對的不幸福。

但我看他,也沒有很苦逼嘛!

緣何?生活其實沒有那麼多備選項供你選擇,說多了都是淚,想法很美好,現實很骨感。

不喜歡又能怎麼樣?

而且,人是善變的動物,你能保證喜歡的人和物一直喜歡嗎?你能說不喜歡的事物,終有一天不會變得熱愛嗎?

有時候隨遇而安也能使生活過得多彩多姿吧。

最後的最後,上面兩種迥異的價值觀,我認為無分對錯。

因為人都有認知的局限性,這就是哲學上說的經驗主義錯誤,所以我也不知道正確答案,不知道哪個更優或哪個是錯的?

但假如能讓你們 思考「人生」 這個宏大的概念,並開始實踐做一個 清醒活著 的人,做到「你思故你在」,也算是這篇文章最大的作用。

都寫在這裡,你是什麼樣的人,你就會選擇哪種生活方式,不要後悔就好。

Ps:這個世界上就是有這麼多SB,懶得動動他那豆腐做的腦子。

兩種價值觀,我都已經寫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只要分析自己情況,然後對號入座就可以。

舉個簡單的例子,假如你家窮的都開不了鍋,生存才是第一目標,不喜歡、不將就又能如何,還不是得接受。

倘若出身中產階級,你才會有選擇的權利。

運氣更好點,有個王健林一般的老爸,不喜歡還會是問題嗎?

再考慮到,就算你家條件可以,經得起你折騰,但你要是個慫逼,連和強勢的父母說「No」的勇氣都沒有,你還會有勇氣選擇第一種價值觀嗎?

這些這些,都要綜合考慮,個體差異這麼大,能有標準答案嗎?

是不是還要我像你爸媽那樣,給你分析利弊,來選擇前路?拜託,我不是你爸媽,沒這個必要,也沒這個義務。

況且,上知乎的都快成年了吧,你活了快二十年,連你想要什麼都不知道,你認為別人的判斷就一定靠譜嗎?

所以,路是自己走,再懶惰也不要在這上偷懶。

ps.此篇文章不再更改,也不再回復,敬請諒解!


謝邀。

很多小孩兒跑來問我,

「怎麼才能變得像你這麼有趣呢?」

我歪著腦袋瓜想了挺久,想不出由頭來,因為這是一門玄學,沒有教程,沒有導師,衡量標準也模糊不清。

旁人看來,我幾乎稱得上是朋友圈裡最無趣的人。沒去旅遊,沒找實習,不考駕照,交際圈子極為狹小,娛樂項目寥寥,除開閱讀,寫作,做菜,游泳,就不剩什麼了。我的通訊錄一片空白,因為整個假期只會有四個人給我打電話,他們的號碼我滾瓜爛熟。

我是一隻怪物,在自己的小世界裡踽踽獨行。

奇怪的是,我很少對此感到乏味。

究其原因,我想是因為我比旁人多出一種能力——專註。

我習慣於沉溺在自己鐘意的事物里,像一尾游向深海的魚,越深入,越覺得自由,也越快樂。寫作,閱讀,音樂,電影,其中任何一個都可以供我玩一整天,樂此不疲。

無趣的人有一些共性,浮躁。

他們的眼睛死死地盯在別人身上,他們的觸角伸得很長,總是在探尋著,摸索著,像只不安分的跳蚤,總是在多種事物間跳來跳去,沉不下心來問自己,到底喜歡什麼,適合什麼。

很多人在享樂這件事情上,退化成了那隻掰包穀挑花了眼的猴子。他們的快樂太集體主義了,別人喜歡什麼,他們就嘗試什麼,但大多數也只是淺嘗輒止。

這些人不專心的具體表現在於,他們吃飯的時候想著洗澡,洗澡的時候想著睡覺,睡覺的時候腦子裡又充斥著好些亂七八糟的念頭,娛樂的時候盤算著工作,工作時琢磨著享樂,以致於什麼都好像做了,又什麼都像是沒做好。

成為有趣的人,不應該一味講求娛樂形式創新,首先要學會專註。吃飯就想著吃飯,洗澡就好好洗澡,用力工作,用力娛樂,用力生活。

至於我為什麼刻意忽略題目中的「中年危機」這類關鍵詞,是因為有趣這件事,其實與年齡無關:)


最新再更一下,總算慢慢順起來了。發現了自己很多問題。敢於直面了,再改過了。客戶好同事好一切都完美。每天都在get新技能。未來全面展開。

=========

突破舒適區好累啊!不能放棄啊!

更新一下進展,目前已入職。外企流程多暈。不過真心覺得這應該就是我想要的生活了。每天不用朝九晚五坐班,工作生活全由自己安排。沒有項目呆不下去,有項目完成了工作量想幹嘛幹嘛。自己對自己負責,也要承擔自己造成的風險。公司給了超級光鮮的平台,做成怎樣全靠自己。期待未來的日子!

=========

40歲,人到中年,女。剛結束一段十年私企的工作經歷,做到總監級別。現在即將進入一家五百強企業,從一個普通顧問做起。

然後我想說,以上只是為了說明,如果你們沒有到這樣的年紀,沒有經歷得到又失去,就別瞎回答,無論是我認為如何還是我看到誰認識誰如何,都是紙上談兵。

接下來是回答正題

我周圍很多同學朋友同齡人,尤其女性,因為相夫教子,做著穩定的工作,基本是因為很早佔了位置或者靠關係,並非有技術含量的核心崗位。她們本身對現今世界的很多新事物非常缺乏了解,知識也逐漸萎縮。這樣的人生如何避免?

永遠不要停止學習,永遠不要停止自我覺察和反思,永遠不要停止體驗新的事物。

在39歲這一年我送給自己的一句話No more rules.

我開始很多全新的體驗,包括獨自海外旅行,學車,學自行車,跆拳道,中醫,學java,修習佛學等等。接下去還打算考幾個證。

我放棄了自己曾經的夢想,作為一個領導者帶領團隊創造輝煌,我放棄了。接下去要為自己而活。


我爸媽年輕的時候自由戀愛,因愛情而結合成為夫妻。但是他們不是一個類型的人。

我爸內心更豐富,喜歡看書、練書法、思索各種問題

我媽喜歡交際,三天無酒局就不行,年輕的時候也看書,但是沒我爸那麼走心

這些小差別,會在過了不惑之年之後,變得格外明顯

社交圈日以簡單、職業過於穩定所以沒有更多新朋友、我上大學走了他們有大把時間需要自己打發。所以,兩個人的差別是這樣的

我爸的一天:乾乾家務、澆花、練書法、寫詩歌、和人交流詩歌、看書、上網挑字帖、和我聊歷史哲學政治

我媽的一天:乾乾家務、看看電視、在我爸身邊玩玩遊戲、心煩玩不下去了;給朋友打電話聊天,聊累了,睡午覺,起來發發獃,晚上和我爸找找茬,睡覺

所以,在我過了25之後,我媽最熱衷的就是催我生孩子。那種催法,哎,不敢回想

結果我不爭氣的意外懷孕了,和她說,她尋死覓活讓我不要做掉孩子。後來我和老公不忍心,就留下了

至此,我媽十年來孤單空虛寂寞的生活,一下子有了光。

她報了月嫂班,認真學習,替我想好坐月子的一切事情。打算從老家給我找月嫂帶到北京,給我添置產後恢復身材的設備。每天特別有活力,也不和我爸找茬了。

每天打電話問我,熊熊怎麼樣了?(熊熊是我孩子的名字)動了嗎?你怎麼樣?不敢想像生出來之後,我媽是不是要一直視頻。

有時候,我媽這種過於快樂、熱情、渴望的態度也讓我害怕。我一直不喜歡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全部熱情、全部情感都投注到另一個人身上。我怕一旦我出事情、或者熊熊出事情,我媽會活不下去。

瞬間覺得責任和壓力並存。

人還是要真正學會獨處、讓自己和自己成為最可靠的朋友,內心豐富從年輕時候開始修鍊,有一個能夠慢慢獲得進步、得到認同感的高雅的愛好,不干涉別人生活,更不把自己的狀態和心情綁架在別人對自己的影響上。

這樣的人,哪怕他過著別人眼裡無趣的中年生活,但我確定,他自得其樂!


說白了四個字 -- 「失去希望」,你對工作的依賴大於工作對你的依賴,喪失了人生主動權,失去了希望的人當然這樣。

人的壓力來自哪裡?就是你守著一個小水池生活,看著水池的水一天天減少,你想離開找尋更大的江河湖海,卻又怕離開了根本找不到水了,就像你有一份不錯的工作,收入也還好,但是你不敢離開一個樣子,你知道這樣下去你對工作的依賴越來越強,年齡越來越大,離開的成本也越來越高,但各種事情又讓你必須守著水池不敢挪步。

擁有一個東西,但是看著這個東西慢慢的減少,就是壓力的本源。

不是有個問題叫做,為什麼年紀越大覺得時間過的越快么?人只有關鍵的記憶才能在大腦裡面常駐(第一次上學,第一次讀書,第一次出遠門,重複的事情很難牢記,比如第二次出門),所以衡量生命的長短並不在於你活了多少歲,而是在於你在有限的時間裡經歷了多少不同的事情。

所以,不是才中年么?這樣的生活就要一眼看到老了么?讓人生彪悍點吧,不要讓你現在擁有的東西變成你自己的負擔,李小龍不是說過么,清空你的杯子吧,這樣才能再行貯滿。

人當然會有壓力,人當然會害怕,如果一有壓力就退縮,一害怕就倒退,為什麼我們還歌頌勇氣這種美德呢?橫豎人到最後也就是一死,你能做到不怕死么?如果需要,你有選擇死亡的勇氣么?如果你有這種覺悟,其他還有什麼事情可以讓你糾結的呢?

別說什麼開心就好,這些似是而非的價值觀只會讓你散失勇氣,隨波逐流。別說什麼阿里擁抱變化是洗腦,一個人如果害怕變化,不敢改變,排斥改變,這樣人生有啥希望?

不通則變,變則通。

參考閱讀:

為什麼年紀越大時間越快:是不是幾乎所有的人都感覺年齡越大時間過得越快?

為什麼說希望比錢還重要:群眾運動的發起之關鍵------「希望」


謝邀。我覺得這個問題是可以有明確答案的,即掌握自由,並學會使用自由。

換句話說,就是一個「但凡我所致力爭取的,都是我出於本心想要的」 的心理狀態。至於要不要事業,要不要伴侶,要不要財富,別人給你講的都不算數。

至於年輕時能為此做什麼——如果條件允許,經濟可以獨立的前提下,不妨考慮去「異鄉」生活一段時間。「異鄉」以你現有的生活圈子無法繼續對你施加影響力為標準。


給你一些叔本華的觀點,不知道對題主有沒有啟發: 生命是一團慾望,慾望不能滿足便痛苦,滿足便無聊,人生就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

慾望是人的痛苦根源,因為慾望永不能被滿足.我們離理想越遠,自然就會離慾望越近.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迷失在理想與慾望之中,將慾望的東西當作理想,這是因為它們有時實在太近,近到只有一線之隔.或者說慾望是感性的,而理想是理性的。

有兩句話是刻在古希臘德爾菲神廟柱子上的:認識你自己,約束你自己。認識不到自己,迷失在慾望之中而不知約束自己,大概是是一切痛苦的起源吧


我現在深深覺得,有趣的人是一直都有趣的,無趣的人會一輩子無趣。


我覺得這是對那幾個答案的一種誤會——當事人固然是在吐槽自己現下的生活,「無趣」也可能是他們對這種生活的描述和總結,然而,「絕望」肯定是非。因為很明顯,那幾位當事人是不是無法擺脫這樣的生活?他們是不是沒有能力離開?——都不是。他們的答案本身已經說得很清楚: 他們知道有趣的生活在哪裡,他們也知道怎樣可以變得有趣。只是,他們不再願意那樣去做了。

所以你看,「無趣」其實是他們的選擇,而不是他們的無奈。

在年輕的眼睛裡,無趣本身就是一種罪惡,因為年輕本身就很有趣。而在有閱歷的眼睛裡,他知道有趣背後的成本和代價,他也嘗到了無趣背後的回報和甜頭。在有趣無趣這個評價體系之外,生活已經告訴了他不一樣的東西。

要不要去認同那個不一樣的東西當然是一種個人的選擇。

世界為什麼在廣泛地追捧年輕?為什麼不肯老去的人有時候如此讓我們尊敬與欣賞?——就是因為我們中的許多人實際心裡明白,永遠那樣子地年輕下去我們並不願意。

寫那幾個答案的人,你讓他們回到年輕時重新進行選擇,他們就一定會嘗試避免過上今天的生活嗎?答案是不見得。然而槽當然是要吐的。不去選擇,不代表不懂得它的美好。

吐槽的人是在為自己的青春寫一首哀歌吧?

中年是不是就必定無趣呢?當然是不一定。只是,人們往往忽略中年的有趣所要求的能力。他們以為有趣就像年輕時那樣,只要保持呼吸,事情就差不到哪裡去。

有一個答主寫得很明白: 問題的癥結在於他所過的生活已然超出了他的能力。

另外還在於,他並不想放棄這種生活。

我們必須承認,有趣的中年就如美好的生活,並非人人有能力獲得。對大多數人而言,我們只能進行選擇。

(我不知道我為什麼會知道這些,我分明是一個多麼年輕的人~)

(其實比無趣的中年更糟糕的是用低劣的手段嘗試留住青春感覺的中年,是擁有能力卻不用能力承擔責任、只用它獲取便利的中年。)


分很多方面

1.配偶方面

找老婆,不說志同道合,天作之合,但最起碼有一定共同語言,能聊的起來

長相的話,不說貌美,而是要:每天早上,醒來,你第一眼看到她的時候,能讓你有溫馨之感就可以了

2.父母長輩方面

盡量不要讓父母來替你做決定,比如說,你的工作,你的配偶,你家庭裝修的風格,你交的朋友

父母替你決定的後果就是,選擇權是他們行使,而你是要負責來體驗這一切的,兩代人完全不同的審美觀和價值觀,會讓你如坐針氈

3.工作方面

最好的工作,是又符合你興趣,又切中你的擅長點,這種工作你冒頭最快,前景也最好,這當然是我們的努力目標,也是最能避免中年危機的工作,但這種工作不容易,退而求其次來說,工作方面,你必須找一個相對符合你興趣,而你做起來又不是很困難的那種,此外,職能方面,最好是和行業深接觸,有技術含量的工作,這樣,你被替代的可能性越小,中年危機就越不會發生

4.身體方面

少熬夜,適量運動,學會排解壓力,學會消遣,補充維生素平衡飲食

5.人生目標方面

別把重任壓在你這一代人身上,每代人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一代人想打破1個以上的階層太難了,別人心不足蛇吞象,不然到了中年,真的要出大問題的。


十八歲,我學習不好,物理和生物總是及不了格,我覺得大學已經離我遠去,考試成績從未進入班級前十,於是我開始做一個文學夢。

我開始拚命的寫,言情的武俠的科幻的甚至還寫了篇亂倫的,當時在學校引起了轟動,我以更年期的英語老師為原型寫了篇「少婦王雪的慾望之路」,把女主角寫的無比放蕩,而我們的英語老師就叫做肖雪,這篇文章被一個傻逼上課翻閱時被班主任沒收了,回到辦公室幾個男老師圍著一看,深吸一口氣小腿發軟,然後炸彈就爆炸了。

英語老師用了她所知的所有辭彙來罵我無恥,我瑟瑟發抖不敢反駁,因為她左手邊還有一把大剪刀,我怕她一個暴走就把我閹了。

我不停的寫,不停的寫,卻除了嘲笑一無所獲。

我不曾想過有朝一日我能夠出一本書,在樓下的新華書店看到自己的名字。

二十一歲,我窮的無比難過,爹媽給的生活費總是半個月就用光了,剩下的日子只能使出渾身解數坑蒙拐騙,那時候寢室經常開設賭局詐金花,我沒有賭本只好充當發牌員的角色,如果一把牌桌子上的錢夠一百時我就抽五塊作為辛苦費。

無奈的是那群小子鬼精鬼精的,每次看到快到一百的時候兩方就罷手了,本來還賭的臉紅脖子粗的胖子說:開牌吧。

眼睛都快出血的瘦子說:不行,老子還要壓一把。

胖子一巴掌打在瘦子頭上:你傻逼啊,你再壓一把就夠一百了,劉兮就要抽錢了,咱們無論誰贏了都虧五塊錢。

瘦子摸摸腦袋想了半晌,覺得很有道理,就把牌往桌子上一摔:我是三個六。

胖子把牌往桌子上一按哈哈大笑,說:我比你剛剛大一點,我是三個……

我一腳把桌子踹翻,撲克和零錢飄了一地,那群哥們目瞪口呆,我奸笑著說:現在無論你們誰贏了我都不虧了。

胖子衝過來要和我拚命,被五個人拉才勉強拉開,我發牌發的手都酸了,撿起地上的半根煙屁股去了陽台,看到窗外那些豪車無比感慨,我要奮鬥多少年才能買個車屁股啊?

我到處兼職想著法子創業,對財富無比嚮往,卻總是吃不飽。

而現在的我,一本書的稿費可以有十來萬,接個劇本可以吃三年,公司明賬私活算下來,買個車屁股是綽綽有餘了。

二十三歲,我天天在外面胡吃海喝,經常一個星期不回家,我媽每天晚上都給我打電話,催我快點回家,然後我敷衍兩句就掛電話關機。有一次我和我媽爆發了激烈的爭吵,我媽抓起一把大蔥就往我身上打,邊打邊罵:我看你是把家裡當旅店了,你怎麼不住外面算了?

我瘋狂走位閃躲著我媽的技能,像美國大片的主角一樣振臂高呼:我要自由!

我媽愣了會,居然說出了一句穆勒的名言:你個小王八蛋還要自由,個人的自由,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為自由,你每天那麼晚回來鄰居都被你吵醒了,我要你自由,我要你自由。

說完手上的大蔥舞的更加虎虎生風,我連滾帶爬的跑下樓。

我走在無人的街道,心裡不停的祈禱,有朝一日能夠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再也不用受人拘束。

到了現在,真的再也沒人管我了,我媽的身體越來越不好,有一次在樓道暈倒被我送去醫院,我嚇得手不停的發抖,我媽醒來後看了看我,嘴角一撇:兒子,我要是死了你怎麼辦呀?

我的大腦亂成一鍋粥,我媽把頭別過去偷偷流眼淚,我抱著她痛哭起來。

我再也不出去亂混了,有時間就在家裡陪她,想法子做飯,沒事兒就說笑話,希望我媽能快點康復起來。

生活就如一片肥沃的土地,我們總是埋下種子,在時間的滋潤下,慢慢收穫一些意想不到的果實。

有的甘甜如密,有的苦澀無比。

但我們還是要不停的埋種子,也許有那麼一天,有那麼一刻,它或許就能開出我們夢寐以求的花呢。


「你以為那些考公務員,趕快結婚、生子,全家人住一塊兒----的人,他們是說服了什麼?沒有,他們就是想過這樣的生活,就很好啊。」

朋友這句話讓我感觸挺深,我也不想反駁,它道明了某種事實----或許是世界的部分事實,你得認。我想如果再辯論下去的話,不免會陷入莊子「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的循環唯心體系當中。

我會說,「你不是他們,你怎麼知道他們是樂意過著那樣的生活?」或者「那些考公務員的,難道就真的樂意考公務員,然後過上婚姻育子的生活嗎?」

然而,這樣有意義嗎?我畢竟也知道,肯定有人安於並且熱愛那種「我們」未經歷過而卻被「我們」籠統貼上了「無趣、甚至絕望」這樣標籤所代表的生活狀態。可我也知道,有人不。

拉里------毛姆小說《刀鋒》裡面的拉里,他不。當一份婚姻和自己的理想擺在他的面前,他對婚姻說不,然後去追尋了自己的理想。

對於現實中的人來說,拉里這樣的選擇是「不現實」的。但是他的做法、他的選擇,讓我知道,這個世界有一部人會做出這樣知其「不現實」而作的「不現實」的選擇,而我也可以確信,有許許多多沒有像拉里一樣有勇氣走到極端的人,他們內心可能也還有一顆不安的心,至少他們會羨慕拉里。所以,考公務員的也未必對自己的生活狀態滿意-------而這也是部分事實啊。

對於拉里,從他的角度出發,他的選擇就是「不現實」的嗎?對於普通人,在拉里情境中的「選擇」婚姻,難道就是「現實」的嗎?

有時候,我們說某物「現實」與「不現實」,這兩個看似相反的辭彙卻同時都表達著某種程度的無奈,只是側重不同而已。中文真的很有意思。

在拉里情境中,我給「選擇」加上雙引號,就是怕這個雙引號裡面實際的內容是----屈服。我們似乎更能理解的是,當面臨兩難選擇的時候,我們所做的可以「選擇」,而不是「屈服」。可正因為現實生活中,有太多的「屈服」的本質看起來太像是「選擇」的結果,這就是他們不快樂的原因。

然而,這個世界又能夠讓我們知道多少呢?一個很有趣的想像就是,我看到很多通過奮力拚搏取得成功的人反過來發自內心地告訴後來者,「不成功沒關係,不成功有不成功的光彩,失敗也值得驕傲」或者「要享受過程」,他們會反過來支持「多元化」「多向」「全方面」發展-----搞起來真的很像是給我們真正的教育,而且你永遠否認他們所做的究竟是對還是不對。可如果失敗發生在他們的身上,他們會感到痛苦並會不擇手段,你說這不是事實嗎?這就是事實呀,他們隱藏了一些東西,他們不想告訴你----這會動搖他們的存在根基,不然他們怎麼會有機會給你說教?在取得公認說教資格以前,他們已經用並非給你灌輸的那一套價值觀,克服了自己的困難。人人都是自己的英雄,可他們不想告訴你他成為英雄的原因。

這就好理解了,活到了四五十歲的人,也會說自己的生活是幸福的,是自己想要的。他會認真告訴你自己「很不滿意」嗎?他幾十年的選擇造成了他今天的模樣,他會那麼輕易的否定自己嗎?一個被社會「成熟化」的中年人,如果他這麼容易的袒露自己的心跡,我想,那就是這個社會給他的教育還不夠。

我很無奈的發現,有很多人,只要你讓他關照並反思自己的生活,他們或許最初會表達出自己的一些不滿----這些你也看得到的不滿。

而你再追問,則他會說:「也許吧,有無奈的因素,造成了我目前的模樣」-----承認有「無奈」,可他也只是說出了你看得到的。你繼續追問,讓他追尋生活的要義,那麼有句話會從一百萬個人那裡脫口而出-------「生活,就是要追隨著自己的內心」,這句話是如此的正確,你也無法反駁。你繼續加持追問,他最終會告訴你---------他已經是追隨自己內心了,就是他現在的模樣。

所以,類似普通「反思」「悟道」這樣的事情,很多的時候就是在忽視一些事實,然後說服自己當真已經滿意當下。如果不幸沒有處理掉那些你不願意明面的「一些事實」,那你就會不安,承認這方面對生活的不滿------這類人表現出憤青的特質。滿意當下,似乎更好;而產生不滿,似乎更加接近事實。

而你仔細看就會發現,有多少人真「追隨內心」了呢?可是當他們籠里籠統走過一大段人生,當最終面對一個自己不得不接受的模樣,他們經過一通感觸會近乎發自內心地告訴你------他們就是追隨內心而來的,看,就是我現在的樣子。你看他那神氣的樣子,都不由得要懷疑,究竟「追隨內心」對於這些人有沒有那麼重要,反正他們最終會說服自己並也相信----他們的生活就是「追隨內心」走過的痕迹。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世界好複雜,一個人面對這種複雜的時候,最多可以做的妥協是:「不知」就「不知」吧,我知道自己之樂就足夠了,除非你告訴我你之樂,但得首先確保誠實。不想猜,越猜越有哲學式的慌張。

最後回到問題,如果年輕時就為你的「中年」擔憂,這看來,是你心底認為你現在的這個年輕所做的事情,還不足以支撐你「中年」想要的那種狀態或者想要擺脫的某種狀態。那,就照你的想法去改變吧,但我真的不確定,「中年的你」會感激「年輕的你」為他所做的代言。


我覺得找經濟獨立經濟自由都是找錯了方向。

年輕人都很窮,但年輕人沒有中年危機【廢話】,因為我們遇到了不喜歡的事情,可以隨時隨地退出來,換一條道路走,不必因為肩上的責任而畏首畏尾,被綁在生活的輪胎上。

這種選擇的權利,這種知道自己可以隨時說「不!」並甩開一切跑進深山峻岭的感覺——才是年輕人們即使和中年人一樣在加班卻還保持著自由之心的本質。

「雖然我們都在加班,但你們是因為不得不如此,而我?這是我自己權衡利弊後選擇的。」

這才是重點。

所以必須做的事情只有一件:

不生娃。

(當然,如果也不結婚的話,那是墜吼的)

——————————————————————————————————

老年危機這事兒是這樣的。

生了娃=&>娃兒不肖=&>老年危機+被啃老

生了娃=&>娃兒肖=&>但是不會賺錢=&>老年危機+被啃老

生了娃=&>娃兒肖=&>會賺錢=&>但是生意失敗了!=&>老年危機+被啃老

生了娃=&>娃兒肖=&>會賺錢=&>賺了好多錢=&>但是給了對方的爹媽!=&>老年危機

生了娃=&>娃兒肖=&>會賺錢=&>嘎嘣一下出意外了=&>老年危機+賣腎換醫藥費

……

…………

………………

風險太大了。

而只要不生娃,中年危機卻有很大的幾率能夠避開。

如果好好掙錢,也能提前攢錢,風險可控度高,比生娃靠譜啊!

再說了,中年危機避免了,你還能吃能玩能睡能追逐理想能勾搭妹子漢子,老年呢?

再現實點問一句,每個月你們給爹媽交多少錢買多少東西?

能等價於他們付出的金錢、精力、大量機會成本的千分之一么?

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交錢么?

一年到頭能跟他們呆多久?

面對他們的時候,我聲稱兒女子孫應該有自己的生活;

那麼憑什麼面對自己(不存在的)兒女子孫,我就要指望他們為我解決老年危機呢?


自學能力。包括學習和探知的興趣。

其實沒那麼複雜。只要你擁有足夠的自學能力,你就擁有了整個世界。工作和生活,都有無限的可能。

如果你沒有自學能力也沒有自學興趣,那麼從你走出校門的那一刻,你的人生就已經定格,世界的大門就已經向你關閉了。


男——找個好老婆。

女——找個好老公。

不是抖機靈,是真覺得如此。

伴侶和你在一起的時間最久,是能影響你最大的人。

一個不幸福的人生,我覺得很大的原因有可能是找到了錯誤(不合適)的人。

理性點贊,是一種美德(?ò ? ó?)


我比懼怕「中年」更懼怕的,是變成無趣的大多數。

在看新浪潮導演弗朗索瓦·特呂弗,「Fran?ois Truffaut」的電影《婚姻生活》 Domicile conjugal (1970) 中時,我第一句想起的就是:

「1988年的中年婦女。」 這個短句有意思,簡短直接,簡直可以自稱一部黑色默片。開頭應該就是特呂弗式的,一個看上去完全不像「中年婦女」的年輕女性,眼忘屏幕外,與觀者的雙目相對,然後大大的黃色字體挨個出現在屏幕上:無。趣。

- 婚姻生活 跟想像中從來不一樣 -

在這部電影中,一個25歲新婚的年輕父親出現了。60年代的法國,他是一個小康的自給自足小市民,在自家樓下開了一家小花店。

喜歡藝術的他被旁人嘲諷:「大藝術家,你總會有一天發財的。」街坊們對他說。他們並沒有帶著明顯的嘲諷意味,似乎是真心的。

他在花店做的工作是為花朵染色,黃色的花放進桶里,粉色的花拿出來。然而他夢想著寫小說。

新婚夫婦家裡並不富裕。他們沒有自己的電話,在接樓下電話的時候都要忍受身旁的市井瑣事。妻子在打電話的時候要用喊的,因為身後兩個女人正為一個垃圾箱而爭吵。

妻子教授小提琴,卻不好意思索取學費。她想要的正是一個中產階級家庭必須的東西:電話,大房子,丈夫有一份安定的好工作。

有一次,丈夫為了給妻子驚喜,讓她閉上眼晴,卻給她買的是自己一直想要的圖書館樓梯。

妻子一點兒也不感興趣。

「我們沒有圖書館」,她說,暗示自己家裡並沒有個大房子。

丈夫的第二份工作也很奇怪,他似乎一直做的都是與他的夢想最無關的事情。他為一個公司遙控小船,在工作中結識了一位美麗的日本女子。

日本女孩對他的感情是完全內斂而傳統的東方式的。她在浪漫的法式晚餐說道:「如果有一天我要跟某個人一起自殺,我希望那個人是你。」

她將她對他的愛寫成小紙條,放進鬱金香里,送到他的辦公室。

與此同時,丈夫與妻子的感情開始出現了裂痕。在床上,他讀一本叫做《日本女人》的書。而妻子則在讀一本以男性作為封面的書。

他們甚至還決定分房睡。

這個小家庭就如此輕易地分開了。兩個25歲的年輕人,互相還像孩子一般,在步入了婚姻生活之後第一次嘗試到了事事失敗的感覺。

- 沒有人想要成為 無趣的中年人 -

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第一句想起的就是:

「無趣」大概是對於中年生活最好的描述了。

身體開始走下坡路,性吸引力與性慾一齊下降,不能也不願意去接收新事物,而且在無趣的同時,因為年齡的增長而認為自己有許多人生經驗,並對一切問題持批判態度。

無趣的人並不一定是年齡上的中年人。有很多人從小就是如此,只是長大了之後便愈加明顯。他們只想安安全全地過著,不傷害任何人,不冒任何險,不把任何真實想法放在社交網路上,不坦誠、不交心、不頭腦發熱追隨愛情。在社會認定的惡人面前感覺優越,在他人的婚姻前苦口婆心,在社會認定的成功者前俯首膜拜。

這樣的人以為他們過上了模範生活,以為他們做了所有最對的決定,命運應當給予最公平的回報,然而往往,他們卻對生活不滿。因為他們做出的選擇永遠都是最容易的那個,他們的想法對於社會的進步沒有絲毫貢獻,他們以為做對了所有選擇題,最後發現人生卻並不是一張高考卷。

我們害怕「中年」這個詞,也是怕變成這樣的人,他可能是我們的父母,可能是我們小時候發誓不要成為的長輩,也可能,就是按照自己的軌跡繼續。

特呂弗的電影展示了一個熟悉的社會,法國的60年代與中國的現狀相差無幾,在中產階級的興起之下,2、30歲的年輕人面臨的問題不再是如何吃飽,而是如何「升級」自己的精神世界

- 你不需按任何人的意思來過 -

影片的後半段荒誕而真實。為了改變這種無趣,一成不變的婚姻生活,丈夫和日本女子決定開始正式約會。而他們之間的文化差異造成的矛盾讓他對這次外遇失望透頂。

在餐廳從日本女郎身邊偷偷溜出去的丈夫給妻子打了電話。妻子變成了情婦,他們之間的正經關係變得不正經,火花開始迸放,感情開始升溫。

而丈夫抱怨新情人的話,也成為了兩人中的新共同點。

長大了以後,可以看到看似荒誕的事情,卻有了奇妙的結果。

正如片中從來不認為婚姻可以被出軌而加深感情的小夫婦,卻因此而找到了最初愛對方的理由。

除了時間,又有什麼可以給出答案?

如今可以看到之前很多散落的珠子一點一點串了起來,似乎人生的前二十年都在被這些珠子打中,它們散落在地上,隨著時間流逝,一點一點被撿起來。

初中賣給我吉他效果器的樂隊男孩最近成了我爸爸的托福老師,從五個單詞糾正讀音開始,我還有點嘲諷地去問他「了解情況」,報復我爸當年對我的嚴格要求。

十幾年前因為音樂認識的男生來了上海,跟我看了一場獨立電音現場。而我們已經好多年都沒有聊天,然而還能夠喜歡一樣的音樂。

以各種奇怪的方式和曾經毫無共同點的人交叉。發現一個演藝圈小鮮肉竟然是以前高中的校草,而他高中時期他的照片很讓你一下子回到了春天飄著柳絮的籃球場的鐵絲窗外。

慢慢感覺自己活了一輪。看到了很多東西連接起來的樣子。但又活得不夠長,還不能看這些開頭慢慢延展成一部小說。命運給了你一個懸念作為開頭,而後面的故事其實還會更精彩。

在微博上,你認為這個社會全都唾棄小三,但是暗涌之下,身邊的90後離婚的離婚,出軌的出軌,有些和諧得你都無法相信。中年人對成年生活不甚滿意而做出來的事情,如同那些縣城裡的八卦讓人大開眼界。

有的時候,拒絕「中年」的最好方式,就是幽默而坦率地步入它。你不需要按照任何人的意思來過,反正最後的結局估計會令你想像不到得哭笑不得。

正如《婚姻生活》的結局:一年後,妻子和丈夫又回到了一起。在一次晚餐之前,丈夫焦急地等待妻子梳妝打扮,他不耐煩地把妻子的外套全都扔到了樓梯下面,然後自己一個人下了樓。

妻子急急忙忙下樓,一邊走一邊穿衣服。她的腳步是輕快的。

「現在他們真的很相愛。」鄰居太太羨慕地說。

真的? 真的。


不要透支。

金錢不能透支,信譽不能透支,感情不能透支。

健康不能透支,工作不能透支,技能不能透支。

只要不透支,哪怕欠了一點,儘快能補上,都不是什麼問題。

而透支的過分了,等到中年就再也補不回來,自然只能面對絕望的後半生。

對了,實名反對@方十一 這小屁孩的胡說八道。


作死,然後英年早逝,這樣就從根本上避免了中年的可能


中年危機歸根結底的問題在於:沒錢。

說具體點就是你的收入勉強支撐開支,所以只能通過事事親為而降低生活成本,同時耗費大量精力。

所以努力賺錢吧!

------------------無恥的分割線-------------

好吧,本來想抖個機靈就跑的。恩,還是認真回答一下吧。

中年危機作為一個心理學名詞(榮格大神提出來的),其實本質還是一種心理表現。

不是說每個人到了年紀就一定有危機感,它還是和性格、家庭環境、經濟等綜合因素掛鉤的。

但個人認為經濟決定上層建築,每天煩惱於柴米油鹽,又要應付各種支出貸款,並且為了每月薪水受困於現實工作。這是絕大多數中年人所面對的困境。而萬惡的金錢也的確是最有效的緩解焦慮的「良藥」。

有人說這是「窮人思維」,我只能說我還真不知道什麼是「富人思維」。魔都郊區位置一套房子都要5W一平方,作為一個爸爸要想讓老婆孩子住得舒適愜意沒個500W-600W更本拿不下來。以年薪20W計算,不吃不喝25-30年你說這能不焦慮么。的確也有談情懷、談愛好的「富人思維」的朋友,我說:你先把婚結了,把房買了!

所以錢錢錢,還是錢。

談興趣愛好是很好,但當你一睜開眼就被貸款壓得喘不過氣時,這種壓力才是將人心理拖垮的最大危機。

心理諮詢師面對來訪者最無奈的就是對方有巨大的現實困境。這種困境壓力會將一切努力化為烏有。

以下是中年人保持良好心理情緒的幾個要點

1.擴大社會聯繫

2.要正視自己和現實,人世間沒有無所不能的超人。固不可過分苛求自己,要面對人生,面對社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不要報不切實際的幻想,不要自己欺騙自己,如此才不致增加無謂的煩惱。

3.克服嫉妒心理:嫉妒是一種感到個人地位受到威脅而產生的敵意。也是弱者自卑者尋求心理平衡的手段。嫉妒者還常有怨恨情緒,即一旦出了問題就抱怨別人。因此想要克服嫉妒心理就要允許他人比你更成功,更有力。

4.學會運用語言藝術

5.讓音樂伴隨著你的生活,音樂的節奏,旋律,速度的不同可給人起到鎮靜,興奮,降壓,鎮痛和情緒調節作用。

6.運用色彩效應調節情緒:灰、白和黑色能起鎮靜作用,有助於緩和焦慮和緊張的情緒。為避免煩躁和憤怒要少看紅色。不穿冷色調的衣服,不在身邊布置冷色調的環境,溫暖、明亮、活躍的暖色調則提高情緒。

7.飲食調理法:碳水化合物如作為單一食物有正經情緒和安慰的作用。蛋白質食物則有益智醒腦和維持機敏的功能。大量飲用咖啡可樂等可能會加重一些人的沮喪煩躁和憂慮情緒。

8.語言暗示法:遇到精神刺激要盡量控制自己的情緒。當怒火上升時可用語言暗示自己「生氣是自我懲罰」「煩惱是和自己過不去」「發怒是無能的表現」

9.補償法或轉移法: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如果發現原定目標無法實現,可重新選擇達到目標的手段,再作嘗試。

10.光的調理作用:冬季日照量減少或是在光線不足的場合工作可使許多人易患憂鬱症,而增加戶外活動及改善光照條件可減少憂鬱病態的發生。

道理我都明白,但老子缺錢,奈何如?

PS:貌似我忘記了,上知乎的winner每人自帶北上廣地區豪宅一套,每天關心的是瑜伽、美食、旅遊、健身。又怎麼會為貸款這點小事煩惱呢?


你身邊是不是也有這樣的人,三十剛出頭舉手投足間就透著老氣:

  • 他們的頭像往往是不加濾鏡純天然但丑的樹木花草天空大海風景,發表情以微笑、大拇指、握手這三個為主。

  • 朋友圈內容以無評論轉發股市動態和互聯網創業關鍵詞為主,隨機分布各類手串,及其本人穿著衝鋒衣豎大拇指的照片。

  • 在微信群轉發咪蒙大作「職場不相信眼淚,實習的真相就是拿外賣」——「年輕人都看看,很有收穫」。

  • 各類養生偏方死忠粉,自信喝茶即懂禪。餐桌對話內容以國家大勢創業大潮為主,插播無聊職場葷段子。不分年齡愛干預別人的生活。

在中年危機到來之前,就被內心焦慮驅使者「一定要趕緊做點什麼」,於是隔三差五去辟穀,突然愛上馬拉松,一言不合就創業,創業不成就修仙……在自我提升的幻覺中獲得 inner peace,實際上只是把自己變成一架人形中老年氣息發射裝置。

「富有中老年氣息」不是指真的老,而是未老先衰,年紀不大卻透著油膩、盲目、輕信又自命不凡的氣質。

不只是人,很多互聯網產品和廣告營銷也會給人以富有中老年氣息的感受。

好奇心研究所此前做過一項名為「你覺得哪些 app 富有中老年氣息」的調查得到了 13904 次反饋,獲得提名較多的應用有:

父母裝機必備系列

包括,今日頭條、墨跡天氣、手機瀏覽器、同花順、百度地圖,以及360、百度、騰訊手機管家等致力於把手機變成傻瓜機的應用,主打輕鬆便捷一步到位,其實只想你不用動腦任它們擺布,比如偷偷開個後門盜取數據,比如自作主張送你一套全家桶什麼的。

「叫地主,不叫」系列

一個人衰老的起點不是開始念舊,而是鬥地主,歡樂鬥地主,鬥地主無盡版,鬥地主破解版。

圖標上就輸了系列

因為那金燦燦的圖標配色,至今不能接受隨手記,還有號稱是面向年輕人的國產手游,令人懷疑其圖標直接復刻自本世紀初租書小店裡言情小說封面。

門戶新聞系列

網易新聞、搜狐新聞等各類門戶新聞下方的評論里,你永遠可以找到最年長的憤青們。

黨組書記對 UI 設計亦有貢獻系列

即,中國四大國有銀行、中國三大通訊運營商、中國若干航空公司手機客戶端 及 12306 系列。界面設計像半成品,用戶體驗感人,很多時候在被迫用它們的時候不覺得自己是用戶,倒像是在衙門請示彙報,而應用本人就像衙門櫃檯里的辦事員,又凶又不解決問題。

在另一項「這些『大叔級』營銷都糟蹋了什麼東西」的調查中,我們收到了共 6375 次讀者表態,結果顯示,年輕人也喜歡羊絨衫、茶這些好東西,只是它們在廣告里總是被設定為中老年經典意象,令人生厭。

17.6% 的穿著線衫在風中凌亂的年輕人都很想擁有一件羊絨衫,但本土羊絨衫店的海報上全是叔叔阿姨在微笑,款式和顏色也總是讓人一言難盡。

16.8% 的朋友表示其實愛喝茶,但很煩「茶道」、「禪意」的捆綁銷售,彷彿從茶里嘗不出禪意就不配喝。一位洞悉套路的讀者@七月蟲鳴在評論區表示:「很多『茶道表演』真的是純忽悠想蹭點文化細菌又不得要領的暴發戶。和傳統文化毫無關係。」

對於這些廣告和應用們來說,真正糟糕的不是過時和脫節,而是對自身脫節一無所知甚至刻意為之,就好像我們最開始描述的油膩中年人一樣,在衰老到來之前,從氣質上未老先衰了。


推薦閱讀:

如何規劃自己的 2015 年年計劃?
人生遇到一次低谷,又再遇到第二次該如何走出陰影?
沒有顯赫的家世,長相一般,工作能力一般,脾氣又不好的女生,將來會活成什麼樣啊?
覺得迷茫時應該怎麼辦?

TAG:心理 | 事業 | 人生規劃 | 中年危機 | 生活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