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辯攻防如何避免一直點對點攻擊,如何形成攻擊的體系?

大一新辯手,進入大學前沒有接觸過辯論,但是文字功底還可以。在新生杯中一直打二辯,有幸進入辯論隊後打的是三辯。屬於聽到對方什麼點就打什麼點,反應較快但是一直在點對點攻擊,沒有形成攻防體系的。這種情況如何改觀,要怎麼訓練。求各位大大指點。


這不是個「語言組織」,也不太像是個依靠「臨場反應」的問題。最相關的其實是「大局觀」。

「大局觀」告訴你要想贏比賽此時應該說什麼內容、哪些東西重要、哪些東西不重要、對方和己方的點要怎麼整理組合。這些內容可以靠陳詞說、也可以靠質詢說,只是形式上的不同。「語言組織」負責的是這些內容能不能表達清楚、說的精彩。

是應該反駁還是應該立自己的、是應該繼續追打還是應該進入下一個層面、有用的東西應該怎麼整合成能贏的結構,這每場比賽都可能不一樣,跟己方的立論框架和戰略也很有關係。賽前如何計劃、賽時如何操作,背後最大的問題是「大局觀」。

如何提高「大局觀」,我覺得好像沒有什麼立竿見影的方法。唯一能操作的建議,是找找有評審點評的比賽錄像來看。有一類評審喜歡在點評的時候秀自己在此議題上的看法和學識,這類聽來可以幫助擴寬、提升立論的思路和深度,或者可以學知識,但無助於提升競技比賽的「大局觀」。有一類評審會仔細交待自己為什麼判某一方贏,他聽到了哪些點、哪些交鋒他判給正方、哪些判給反方、哪些不計入判決,他最後的判準是什麼、哪些東西是重要的從而影響了他的判決。感受一下評審怎麼整理紛繁複雜的交鋒(把亂七八糟的東西組合成有意義的結構),學著把這套東西帶到場上,在場上梳理、告訴評審為什麼應該判你贏。

印象中這事做的最清晰的是胡漸彪學長和劉京京學長。新國辯每個評審都有述票。可以參考。


三辯一輩子的人來答。

只是一些上不了檯面的土方法。

學弟你可以看著用。

第一個,是梳理辯題的邏輯網,在比賽前,將辯論賽的立論邏輯梳理成網,就是每一個點的相關聯繫點都寫清畫明,這樣每打完一個點就能知道相應聯繫的點,不容易零散。

第二個,列攻防。賽前將進攻防守猜測,每一個點都列明白,按項打點。反應快的人有時候太跳躍,在場下練習的時候就可以,按著點一個個的打。

第三個,是寫出問題,三辯往往有一段時間對自己的臨場比較自信,傾向於臨場解決,但這樣的交鋒,經常會因為表達總結跳點等問題偏離己方的戰場,連續上三輪甚至會離題甚遠。所以賽前寫出問題,賽中記錄清晰構建反駁邏輯,就很必要了。

第四個,是總結溝通,其實打的散點對點有時候不可怕。但如果不總結就危險了。所以要和隊友多溝通,多配合總結。或者自己小結總結,打出來的戰果要收好。

第五個就是場下練習了。場下練習越多,場上技術越熟練。場下模擬賽越多,場上點就越精準。對於題主這種情況,我原來也有過,當時我們的練習方式是給我三個點,在對方抵死防守的情況下,必須在三分鐘以內打完,而且無論多扯淡的點,我都不允許臨場改點(現在想起來眼淚嘩嘩的)。所以題主也不妨加加單項練習。


轉之前別的問題的回答

1一套攻擊性的質詢的完整步驟:

step1:確認觀點,句式:確認一下,您方第x個論點說的是xxx,對吧

step2:追問攻擊

A反例攻擊:我們知道xxx,那按照您方的觀點,是不是xxx了?

例子:劉強東在人民大學修的是社會學,但卻做起了京東。是不是對他受到的名校教育資源的浪費呢?

B數據攻擊:我方查到XXX一項數據顯示,XXXX,為什麼恰恰和對方說的截然相反呢?

例子:2016年本科畢業生5年內平均月薪最高的是清華大學,也僅僅在14000左右,而做快遞業如果積累了客戶源的話也能做到月入10000,請問您這為什麼是失敗的?

C:邏輯攻擊:對方辯友,有XXXX就一定代表XXXX嗎?那XXXX也有XXXX,XXX就是XXX?」

例子:對方辯友,藉助方便的工具就算懶惰嘛?那如果你是一個救火隊員,坐車去一公里救火是不是就是懶惰?是不是要走路過去救火才叫不懶惰?

step3:總結結果

例句: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對方辯友沒辦法解釋XXXX問題,對方的XXX觀點/標準/定義是顯然荒謬的(還可以加上「在這一點上顯然我方的XX更加合理」

2一套打自己立論體系為主的質詢

辯題:智能時代的到來不會讓人類更懶惰

論點:智能時代給人更多的挑戰,需要努力才能應對

step1:拋出論據,例句:我們發現xxx,這是不是代表xxx

例:對方同學,在律師業,越來越多基礎的整理卷宗的工作已經被IBM研發出的智能軟體ROSS取代,這是不是代表智能時代給傳統崗位帶來了挑戰?

step2:聯繫論點,例句:所以這說明xxx,這是不是代表xxx

例:所以這說明如果我們不努力就會被淘汰,這是不是代表著我們更沒有理由可以懶惰,需要努力去證明自己的價值?

step3:總結觀點:例句: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我方xxx觀點是可以成立的

例: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智能時代給人帶來的挑戰讓我們更沒有偷懶的可能,也讓我們多了奮鬥的動力,所以智能時代不會讓人更懶惰。

3質詢的優先順序和具體的方式總結:第一步:確認和攻擊核心概念

方式A:訴諸權威

你可以提出在權威出處中對於該項事物的解釋,並進而要求對方給出他方解釋的出處。

但訴諸權威出處適用於那些在常識中達成明顯共識的概念,而對於不存在普遍共識的概念,比如什麼是愛情等情況並不適用。

方式B:訴諸討論意義

你需要向觀眾解釋在對方的解釋之下這個辯題將失去討論的現實意義

第二步:論點和論據的攻擊

角度:A:論點不足以論證辯題:網路主播能賺到錢為理由主張大學生去做主播

B:論點缺乏證據證明其正確性:主要針對的是斷言類的論點,xx就是xx

C:論點論據本身是錯誤的:主要是事實類錯誤

4框定:常見於首輪質詢,用於釐清分歧,介紹黃執中學長框定的例子

以是否應廢除死刑為例:假設正一申論時,他的理由分別是「順應世界潮流」、「較為人道」、「維護人權」與「死刑是個野蠻的行為」。

然後,輪反方上台框定──

反方:對方辯友,您方剛才提到廢死刑是為了順應世界潮流,對不對?

正方:對。

反方:那請問世界的潮流為什麼是要廢死刑?

正方:嗯,因為現在全世界有一百多個國家都已經廢除死刑了,而且還在持續增加……

反方:對方辯友,你沒聽懂我的問題。我問的是:為什麼會有這種廢死刑的世界潮流?這個潮流發生的原因是什麼?

正方:因為死刑是一種不人道的刑罰,而且罔顧犯罪者的基本人權。

反方:好,那我可不可以這麼說:人道與人權,才是您方想廢除死刑的理由?而我們要順應世界潮流的原因,也是因為人道與人權的這個潮流是好的,是正確的?

正方:大概是這個意思。

反方:那您方之前,是不是還提到另一個原因,就是死刑過於野蠻?

正方:沒錯,因為執行死刑的過程……

反方:對方辯友,先等一下,我想請問您,什麼叫野蠻?

正方:就是死刑過於殘酷、不人道和有辱人格……

反方:所以等一等,對方辯友,也就是說,死刑之所以野蠻,正是因為它不人道,而且罔顧人權,對不對?

正方:對。

反方:好,那我方可不可幫您歸納一下:您方之所以要廢除死刑,主要就是為了要顧及人道與人權,因為不人道與沒人權,就是野蠻,對不對?

正方:嗯,對。

反方:好,那我們就來集中討論人道與人權好了。對方辯友,請問人道跟人權有什麼差異?一件不人道的事情,是不是就是因為我們侵犯了某些人的人權?

正方:對,因為每個人都有……

反方:好,我知道,所以重點在人權嘛,對不對?傷害人權,比如說像人格權或身體權的事情,就是很不人道的嘛。

正方:不是,對方辯友,人權跟人道是不一樣的。

反方:好,那對方辯友你可不可以舉個例子,是沒有傷害人權,卻很不人道的?

正方:唔……像是……

反方:沒關係,想不到之後可以慢慢想。但綜合您前面的回答,我可不可以先這麼說:您方之所以要廢死刑,主要為了保護犯罪者的人權,而什麼不人道啊,野蠻啊,違反世界潮流啊,其實都只是人權沒有受到保護的結果而已?

正方:不對,我方主張的理由有四點……

反方:沒關係,對方辯友,我知道您必須這樣回答,那我問您下一個問題。


大一就能意識到這個問題,很棒哦~點個贊~

辯論更多的是說服,除了破,還得立,立的就是自己的東西。

一般情況下,三辯是配合其他隊員明確火力點的,所以除了撕破防線,還應該有一個「明確」的動作。這個「明確」,就是在告訴所有觀眾對方的觀點是什麼,然後依據之前的戰略戰術安排,進一步處理。

我不是很清楚題主的個人和團隊水平,所以先說一點基礎吧:

1.看黃執中先生的《辯論十講》,重點看質詢那一章,對辯論有一個全局性的認識,然後熟悉一下標準的質詢操作,尤其是「展示」的重要性。

2.學習一下拆解句子,即把一個包裝精美的觀點變成樸實直白的語句,以備自己再度包裝。這招好像叫「動詞的不規則應用」,具體名稱我忘了,黃先生還是周先生寫的來著?也忘了……反正肯定有就是啦~

舉個例子:存廢死刑的辯題中,廢方說:

「生命之可貴在於不可重複,清貧或富有,美貌與醜陋在生命面前都是平等的,人類有什麼資格,僅靠一張紙就終結他人的生命。」

提煉一下:「生命無價,人類無權終結。」

我方觀點:「只要死亡是人類所畏懼的事情,從犯罪成本的角度來看就應該留存死刑。」

前提:需要說明法律和刑罰的意義,並且最好把對方拉到犯罪成本的戰場上。

再包裝:「承載著人類千年智慧、經過層層程序運轉,代表最高公權力的判決書都不能決定人的生死,那麼什麼有資格決定?」

3.明確目的。所謂明確目的是指知道自己的質詢目的,有的放矢,不能靠反射神經本能的反駁。明確目的後,細化步驟,把大的目的拆解成小的步驟,一個個實現。

還是死刑的例子

大目的:防禦誤殺

步驟:

a.誤殺是必然存在的

b.取消死刑死人更多

a1.犯了有些罪的人該殺

a2.誤判必然存在

b1.犯罪成本和犯罪率息息相關

b2.死亡是具有很大的震懾力的

逆推之後,正推一遍:

b1b2推出ba1,+a2推出a。

所以,如果逼迫對方在「犯了有些罪的人該殺」的問題上達成共識,誤殺這種問題,「是不是存在誤判」和「殺人和強姦都是無期,為什麼不姦殺」就能解決。

用這種方法,能從整體上保證問題的層次。

4.多應用一些小技巧

這個就太多啦,準備階段的邏輯樹啊,左右互搏啊,詞語替換啊,應用階段的封閉式提問啊,反向極端啊,零立場質詢(其實這個不算小技巧……)啊,不定向提問啊等等等等,其實根本上還是加快質詢進度的,用多了就會發現自己時間太多了不知道問什麼,然後就會倒逼自己組織更多層次豐富的進攻了。

5.練,練,練!

最後,大一階段不是很建議自己看胡漸彪張哲耀這種等級的辯手的大賽視頻,他們的技巧都內化了,跟看獨孤九劍差不多,看十年,沒有心法還是沒什麼作用,還不如先找半神散仙看看,紫霞神功雖然不是一等一的心法,先練練總沒什麼壞處,對吧~


好多前輩回答了很多了 我就說一下 你為什麼會產生這個問題

先來看一個問題:

太陽是方的

作為一個正常人 看到第一眼 你會怒斥一句 【傻逼!】

作為一個未入門辯手,你會笑著站起來一句【這太荒謬了】

但是 在這個問題上 一個成熟的辯手會問

1.你說的太陽是不是我認為的那個

2.你說的方形是不是我說的正四邊形

3.你說的東西是不是背後想說些什麼

你知道嘛 這就是上文的諸位大佬們說的 【確定問題】或者【摸一下探探路】

但是 剛剛入門的小夥伴 可能沒這個意識 所以 幫忙強調下

總之 你要知道 辯論里的每個詞語 沒確認好之前 都不要露出嘲諷的目光 哪怕你對面真的是個蠢貨

這樣……也就不會 點對點了~ 加油!


很簡單:充分準備

當你肯花20小時準備防守點,能完全不看立論的情況下不漏任何點,每一場比賽前打五場以上的正式模賽,基本上你就知道一場比賽你需要什麼對面會打什麼,這時候就自然知道哪些需要反駁哪些可以扔給對面,如果對面太奇葩就只能靠臨場以及堅守己方。

辯論這種東西其實沒必要實名反對對方每一句話,最高境界是,我承認你的每一句話,嗯,你還是玩不過我。


已經有了很好的回答了,我的角度更偏向於我心中比較適合新手的那一塊

但其實,從我自己的角度來看,初期的問題,真正落到實處的還是基本的練習,多看比賽多打比賽是絕對沒錯的,我能給出的建議更多的是讓題主有一個較為明確的方向,但真正的進步,可能還是得靠自己的努力

對於我們大一的新三辯,一般來說我都會這樣去建議他

1.上場之前熟悉清楚自己的立論是什麼樣的

這很重要,其實每一個辯位都是這樣的要求,不是說單純知道自己的立論該怎麼推,而是完全清楚自己的前提標準立論整體邏輯之間的一個關係網

明確那一塊是非常容易被攻擊的

那一塊是不打下來確立下來不行的

那一塊適合對方最容易起衝突的

那一塊又是最薄弱的但凡被攻擊疼了就會爆炸的

基於此,考慮清楚

如何有效回應攻擊

如何強勢的搶下利益

如果對方進行猛烈而長期的纏鬥又該怎麼回應

最薄弱的環節如果爆了或者被攻擊了該有什麼最後防線或者對策(不過一般都靠完善立論來解決)

這樣的思考之下就能更好的將自己的立論進行有機的結合

但其實落到實處,就是做好攻防,把攻防吃透,然後慢慢的就會對於整體的東西有一個越來越明確的認識

2.事先寫好問題

道理都是一樣的,不要太放心臨場發揮,而我對孩子們的準備的問題的要求在於,完成好自己的論證環節,因為個人環節的論證進度我們會習慣性的進行分工,只要三辯完成好自己的那部分就可以了。

那如果題主的困惑在於自由辯的環節的話,其實我的建議還是,根據己方的論證框架,事先寫好問題。在這裡這些稿子更多的是起到一個,當你想回頭是岸的時候不用花費太多腦細胞在場上現想,而是可以直接拿著場下就準備好的還比較靠得住的稿子直接念。

3.最後直接對於題主的問題的建議

大局觀這個東西,我個人觀點是他不是速成的,或許和天賦、際遇有些關係,但在一般情況下他需要比較多的對比賽視頻的觀看分析,不能太少的實戰訓練才能慢慢形成,在剛開始的時候確實比較容易陷入非常小的點的點對點攻防,不過隨著經驗的增長,會出現大概兩種意識來防止自己打石樂志

一方面是,越來越清楚那些小點和辯題無關或者就算有關但和雙方立論無關,所以就算直接讓掉也沒有很大的關係

另一方面是,越來越能夠意識到,雙方(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整體框架在哪裡,所以稍微出去了一點都很反應過來,迅速拉回「真正需要討論的問題」里。

其實這兩個方面說的差不多是一件事,不過私以為要形成這種意識需要漫長的修鍊(所以我還在努力修鍊但依舊遙遙無期)

嗯,以上就是我自己的一點小小的經驗,其實到最後還是,多分析比賽多打比賽


推薦閱讀:

辯論技巧與辯論的意義是否衝突了?
學海無涯苦作舟有沒有道理?
不知者無畏四辯總結陳詞怎麼寫?

TAG:辯論 | 辯論賽 | 新加坡式辯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