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辯論技巧與辯論的意義是否衝突了?

看了大家的答案意識到我真是蠢爆了......非常感謝耐心回答的人。


上面的回答蠻好的,我長話短說一下,做點小補充。

辯論賽和日常的辯論最大的不同,是有它時間和規則的限制,這意味著,辯論賽每一個環節,都必須追求時間效率最大化。這時候,技巧這個東西就應運而生了,因為打過辯論的都知道,大部分的辯題在40分鐘的比賽時間要得到充分論證都是不大可能的,我們只能儘可能論證,爭取評委最大程度的對我們立論的信任和理解。因此,我們需要技巧,幫助我們突出己方重點、迅速找到雙方分歧點、集中火力攻擊對方紕漏。打個比方,質詢的時候的有很多注意點,見下圖:

這是一個目前在國內初學者培訓中比較常見的歸類,把質詢分為確認共識、處理交鋒和展示三個階段,這就是一種技巧。然而,是不是表示質詢非得按照這個順序才對?或者完全按照這個順序的質詢是不是就是好質詢?顯然不是。不過,這種技巧可以迅速幫助一個初學者提升他的質詢效率,讓他不至於完全靠自己的反應和想像亂打,而至少有套路、有章法、有秩序一些。所以,技巧大部分的時候,是給初學者打底用的,類似於四六級的作文模板,高手都不會按照模板來的。

一般在有體系的學校比如我們南審,辯手大一下半學期或者大二上半學期就能把技巧學全,到了大二下我反而會反覆叮囑讓他們「脫離技巧」、「拋棄套話」,儘可能形成自己的風格。高手就沒技巧嗎?也有的,只不過看不出來了。為什麼初學者哪怕背黃執中辯詞也怪怪的,而劍宗講辯詞就那麼有渲染力。我專門研究過,黃執中如何發音、斷句、強調、重讀、語氣、語調等等,其實都是有演講技巧的,只不過他用熟了,不會按照特定的套路來,這就叫重劍無鋒。

接著,什麼叫辯論技巧?其實每個人定義都不同。在我看來,只有幫助論證、解釋清楚觀點的那些才叫做技巧。可是在有些人看來,胡攪蠻纏、浪費對手時間,甚至不回答任何問題、無視任何交鋒只管自說自話,這些也叫做技巧。對於這種所謂的「技巧」,我主張評委主動干預,視情況扣分或者直接判負,否則辯論將變成撕逼扯皮的無聊遊戲,失去全部的意義。

所以給第一個結論:辯論賽很需要技巧,尤其對於初學者來說更需要,但不需要那些偽技巧。技巧,是用來把比賽打得更深、更有意義用的,而不是把比賽打得更淺薄更無聊用的。

下面說第二點,技巧和內容(準備或知識儲備)的關係。這裡我覺得楊皓以前的一個類比很好:「如果你有原子彈,那麼你會按鈕就好了;如果你手裡什麼武器都沒有,那你必須學會一身武功,以及空手套白刃「。就是這個道理,在大部分的辯題中,如果立論或者資料準備很好的話,對於技巧的依賴就沒那麼深。尤其政策性辯論,資料優勢的一方不需要太多技巧就能贏(政策性辯論很常見「對方辯友你這篇資料我也查到了,貌似說的不是你說的意思啊,看這一段...」,這種只要會打臉就好了,不需要會技巧)。但如果立論很不好,常常就只能依賴技巧。

初學者們最大的困惑,是他們在認真準備一星期後,卻會輸給那些不好好準備、只用一些扯皮的所謂技巧滿嘴胡扯的辯手,或者認真準備的東西被對方無限質疑流或者倒推舉證論證責任,導致崩盤。這時候他們常常會覺得」認真準備有什麼用,評委只看技巧!「其實還真不是這樣,大部分的評委還是很看重立論的,但如果你的立論被對方質疑兩下就撐不住了,不是你的立論有問題,就是你對你們立論的理解有問題,因此還是要多反思自己。至於遇到那些噁心的隊伍,要在賽前就做好預防對方栽贓、扣帽子和迴避的準備,一般有內容的隊伍只要及時指出無內容對手打法的流氓,評委都會很高興的。但如果對手無比流氓無限栽贓扣帽子,結果你們也不澄清也不反駁,評委投你們輸大部分不是因為認為對方更對,而是覺得你們太傻。

這裡吐槽一下,有的辯手認為自己立論更好哪怕場上執行得一團糟,評委也該直接判自己贏。如果是這樣,那為什麼還要辦辯論賽,雙方各交一篇論文不就好了?辯論賽當然是要看現場表現的,內容再好也得打出來才有意義。還有的辯手輸給流氓隊伍後,滿世界喊辯論已死,現在已經沒人看內容而只看技巧了。這就屬於自己學藝不精,卻去責怪武功不好。術道結合,意思是既要有道也要有術。

關於準備和反思比賽,我09年曾歸納過三句話:

1、再想想,我的立論到底是什麼?

2、而場上我傳遞給評委的立論是什麼?

3、在我被對手干擾後,我傳遞到評委耳朵里的立論又還剩下了什麼?

如果你們能明白,這三者是有區別的,你們就能感受到辯論賽技巧的重要性。

於是說第二點結論,技巧和內容是相輔相成的,和木桶效應一般缺一不可。當你缺乏技巧的時候,可能你無力阻止對方的流氓耍賴,也可能你無力把自己的優秀立論打出來;當你缺乏好的準備(或者知識儲備)和好的立論的時候,你技巧再好也只能讓評委覺得你是一個嘴皮子很快卻沒有內容的浮誇的辯手。所以好好練技巧吧,絕對沒錯的,但這不代表技巧就比內容本身更重要了。還是那句話,等你水平提高了,技巧就內化了,這時候內容自然而然就輸出出來了。但在你練到這個境界之前,還是先老老實實的,學學怎麼表達、怎麼反駁、怎麼加強論證效率這些技巧吧


幾個觀點:

1. 辯論技巧的存在是有其意義的。不管是從「辯論」本身還是從「辯論賽」這一種競技比賽性質出發。

2. 辯論技巧有很多類,有「好」有「壞"。

3. 事實上在高水平的辯論賽中,很多「壞」技巧很容易被評委發現和不齒。

下面是論述:

辯論和辯論賽本就是兩個東西。辯論是指一切「辯」即事實上的爭奪,和「論」即道理上的闡述。而辯論賽多了一個「賽」,也就是將語言和邏輯的交鋒變成一場正規的、具有觀賞意義和需要分出勝負的競技賽事。

為什麼要辨析這兩個詞呢?我們可以看看「射擊」和「射擊比賽」,後者是限定了槍械、距離、目標等多項因素的競技比賽,前者嘛...街上隨便開槍打個人也叫射擊...也就是說正式比賽是和通常情況下的辯論是完全不同的,需要有一定的規章制度,以及更重要的,一定的限制。而也和其他比賽相同,辯論賽也不是純粹的「辯論運動」,而是為了在一定限制下爭奪勝負,從而需要藉助「辯論」外的很多其他元素的一場混合式較量。辯論技巧也是這些「其他元素」中的一個。

就像寫文章一樣,一般的文章只要直抒胸臆就好,但是想要說服別人的文章就需要更多的文字組織、深入淺出、有趣的事例等,尤其是一些科普文,為了推廣較難的科普知識,賣萌耍寶都要用上...辯論賽中要花短短的幾十分鐘把長時間的準備、資料和思想都表達出來,其難度絕對不亞於一篇科普文。

生活中的辯論與辯論賽的差別,就像專業論文和科普文章的差別一樣大。在生活中(以及在辯論賽的準備中...),我們有充分的機會查詢資料、組織語言,有充足的時間和對手(比如室友2333)進行交流,有足夠長的時間說明自己的觀點和傾聽、理解對方的觀點,有足夠漫長的過程來就任何一個小邏輯進行思考和互相糾纏(前提都是「充足的時間」)。而一場辯論賽的時間一般不超過一個小時,平均到每位辯手的發言時間只有不到10分鐘,也就是大概3000字的內容。一場準備了一周、查了數十篇文章和書目的題目,卻只能說3000字?如果直接使用大篇幅的論證,時間怎麼來得及?何況這3000字既要說明自己的邏輯,又要反駁對方的邏輯,還要在對方逃避自己的問題時重新回到自己的問題,還要給完全沒思考過這些問題的觀眾留下充分詳細的語言進行解釋...時間只有這麼多,而想說的話卻遠遠不止這麼多,正所謂言有盡而意無窮,無窮的意想要在有窮的言裡面表達出來,非要簡短而有力不可

為了簡短而有力,有時候就要放棄一些嚴謹的論證邏輯,而採用所謂「技巧」,通過一些觀眾更容易接受的方法,把複雜的邏輯用簡單直接的邏輯展現出來,減少所花時間,加強說服效果。另一種情況是,雙方在某些戰場有明顯的優劣之分,弱勢的一方無法使用事實和邏輯構建防線,卻又想爭奪戰場,只好使用技巧來進行游擊,拖慢對方的進攻、讓對方無法輕易在優勢戰場安營紮寨,給己方保留迴旋的餘地。

(此外,生活中的辯論不需要爭奪勝負(雖然很多人還是想要爭勝...),而辯論賽的勝負則非常重要,所以使用種種技巧來博取勝利也是無可厚非的。這就和那些不佔理卻想說服別人的人使用的「胡攪蠻纏」技能有點像...其實這也是觀眾反感辯論技巧的原因之一。雖然真正強力的辯手使出來的技巧是不會讓觀眾覺得胡攪蠻纏的...)

個人觀點,辯論技巧就是一切脫離了辯論三要素:事實、邏輯、價值而存在的辯論語言。辯論技巧有很多種類,比如將複雜邏輯轉化為簡單邏輯的「類比」「歸謬」,將複雜的事例整理成簡單且說服力強的語句的「排比舉例」,逃避對方強邏輯的「逃問題」,以及混淆對方邏輯的「扣帽子」等。這些技巧大部分都不是題主所說的辯論的核心「口才思辨」(排比例子可能算是用到了)。這些技巧的核心目的是通過一些既定的套路來繞過複雜的事實和邏輯,從而用「較為簡短」的邏輯鏈條和語句來進行說服。而正如上面所說,「簡短」正是辯論賽的命脈。(我這回答一點都不簡短_(:3」∠)_)

隨便舉一個例子。「XX是不是XX的主流」。「主流」這個詞的定義非常複雜,很可能會出現整場比賽雙方都在爭奪定義的情況。比如正方的底層邏輯是任何一個東西只要佔有足夠多的分量就是主流,反方則死守「最重要」的東西才是主流,那麼「主流是否唯一」就是一個爭論點。此時正方的一個類比:「對方認為主流是唯一的,但我們說新浪、搜狐、雅虎都是主流網路媒體,請問主流唯一嗎?」不需要通過大量論證思路(實際上也無法論證),簡單的通過一個「造句」的方法就把觀眾的立場拉到己方的定義上來。(這種「造句」的方法在2001年「金錢是不是萬惡之源」這場著名比賽中有充分的詮釋)

再來一個典型逃問題的例子。正方「blablabla,請對方正面回答。」反方「好的,我就正面回答您。您剛才的問題里說到XXX,但是我們知道...按照您方的邏輯...(做個小歸謬),您方的...難道是成立的嗎?」通過簡單的語言,貌似是接下了對面「正面回答」的要求,實際上卻把話題轉移到非正面回答上,在觀眾並沒有察覺(雖然文字看得很清楚,但現場真的反應不過來)的情況下完成了一次迴避+反擊。

(PS:其實個人認為,題主所謂的「口才」也算是辯論技巧之一,因為口才本身並沒有直接觸及事實、邏輯和價值這三個辯論的基本要素,而是對語言較好的進行了包裝,從而容易被觀眾接受,改變了「輸出」的效果。從一個理科辯手的角度來看,口才並不是辯論的主體,只是一類技巧而已)

既然辯論裡面的技巧和辯論的核心三要素其實沒什麼關係,那麼為什麼技巧還有「好」與「壞」之分呢?同樣是個人觀點,「好」的技巧就是爭取正面對抗的技巧,「壞」的技巧就是逃避正面對抗的技巧。或者更直白的,好技巧就是讓比賽更好看的技巧,壞技巧就是讓比賽不那麼好看的技巧。像類比、歸謬、排比這樣的技巧,一方面大量輸出己方邏輯和觀點,一方面拆解對方邏輯和觀點,增強交鋒或者堅守陣地,可以增加比賽的激烈程度,更多的討論辯題。而諸如逃問題或者扣帽子這種技巧,其目的就是為了減少交鋒,讓對方花時間在辯解或者反覆提問上(和一方解釋不周另一方進行追打的情況不同),是一種降低辯論賽精彩程度的技巧。鑒於辯論賽對觀眾的價值更多的是「好看」,好技巧和壞技巧的分野也自然就在每個觀眾心中了。(哦對了,鑒於辯論賽的生存與發展往往是寄托在觀眾身上的,所以技巧的好壞實際上也影響了辯論是否可以健康的發展...)

(可能待續)

------

一些結論:

1. 技巧不是為了辯論,而是為了「賽」

2. 技巧是妥協的產物,辯論賽與時間的妥協,辯手與觀眾評委信息不對稱的妥協,雙方在某些戰場強弱不均等時為了不落下風的妥協...

3. 技巧不是辯論賽的主體,但沒有技巧的辯論賽會變得冗長乏味

4. 技巧可能會讓辯論賽變得精彩,但是不合時宜的技巧則會毀掉一場辯論賽,有事甚至會毀掉觀眾對一切辯論賽的態度


個人理解:辯論技巧是輸出辯論內容和深度的保障;引用一句話:「只在辯論場上有用的技巧,是不值得學的」


謝謝 @周欣宇邀請。終於拖到五一了,明天在家加班不用去公司,所以今晚來完成作業。

與「辯論賽的意義」有關的問題,大家的疑惑常常來源於「辯論賽的意義」本身的不明確。一般的觀眾常見的辯論賽形式,是從新加坡電視辯論而來的。這種辯論賽形式比較突出的特點是,雙方對面而坐,發言時起立,不離開自己的位置,進行辯論。另外,這類辯論賽的形式,一般都會有「自由辯論」這個環節。這樣的形式,初衷是為了電視轉播的方便,以及更貼合電視觀眾的欣賞習慣。於此相對的可以參考議會制等其他辯論形式。

為什麼要先說這一段廢話呢?因為說道辯論賽的意義,其實最關鍵的,是對於主辦方的意義。話說,誰出錢誰就是大爺。所以電視辯論(用以指代上述一類的辯論賽)的最初意義,恩,收視率啊同志們!不能吸引觀眾的電視節目電視台吃飽了撐的才去做啊。所以,這樣的辯論賽形式,是服務於收視率的,為啥自由辯論被加入了辯論賽的環節?一個人一個人上講台去闡述不好嗎?因為群毆才好看好玩啊~!

所以,當我們說「辯論的意義」時,先得搞清楚,辯論和辯論賽的區別,更要搞清楚,辯論賽得以舉辦,靠的是主辦方···辯論賽中使用技巧和每個人心中理解的「辯論對我的意義」是否有衝突,這問題關鍵在於,誰在辦比賽?

以前每當聽到有人吐槽辯論賽就是耍流氓,就是玩文字遊戲,完全沒有思辨的時候,我總想著要去反駁,想說有很多思辨他們根本就聽不出來,只是因為自己聽不懂就說別人沒有思辨。後來,就懶得說了,因為本質上,辯手們到底把比賽打成什麼樣,是評委和觀眾決定的。出名的辯手永遠是勝利最多的辯手,大眾的口味才決定了出現在大眾面前的辯論賽是什麼樣,因為即使願意逆天而行的辯手,也會因為無法取得成績而難以被人知曉。

當我們吐槽辯論賽的時候,別忘了,和音樂,舞蹈,相聲,話劇一樣,你們看到的它,就是你自己選擇的它。


就像題主說的,辯論的初衷不就是為了口才思辨么。哪有什麼觀點是萬無一失固若金湯的,而且要是沒技術,何來雄辯家。在競技性質的比賽里的辯位劃分、時間限制等,就是讓人呈現技術的。一切技術的目的都是為了讓表達更高效,包括更精鍊、準確、通達。

別被有的沒的「技術」(及所謂技術文)晃花了眼,其中相當一部分除了一個故弄玄虛的名字之外毫無意義。鑽進去的傢伙們現在特愛做兩件事,一是在網上秀下限,認為任何觀點不經推敲都可以用野路子說圓了,還常以諄諄教誨狀出現;二來比賽場上撒潑打滾,語出驚人,把對手拖進泥潭一通亂咬。


最早用雙腿跑步的人類,或許也被四肢著地的同胞指責過濫用技巧吧。當有人堅持跑步的「意義」是更穩而不是更快的時候,這個問題確實是蠻難回答的。


上海重技巧北京重立論....不要看網上的文章得出這麼多奇怪的結論,根本沒有這回事。


有實力就不衝突~

不得已將這兩者對立,是你還不夠強,就想贏大獎。

故意去將這兩者對立...你需要重新考慮辯論的意義。

這就是為什麼,有實力的人,不會問這種問題,因為,他沒必要做取捨。


好多好棒的回答,知乎首答,就作一些個人理解下對於這個問題答案的補充

首先要澄清一點,根據我粗淺的經驗和認識下,貌似並沒有上海重技術北京重立論的情況。

我個人覺得除了辯論場下用不到的技巧,其他技巧都是極其有用而且有效率的。然而即使是只有場上有用的技巧,只要不流氓,能讓你贏比賽的話還是能夠帶來讓你贏比賽快感的而作為好處的。

主要談談場上場下都有用的技巧,就從你說的你理解的辯論賽的初衷是口才與思辨好了。

我不知道在題主看來口才是什麼,但是在我的理解下,口才就是能夠迅速準確的反應我要用什麼東西來回應以後,能夠精準,快速、生動的傳達你想的意思。顯而易見的是,這種能力在生活中和辯論都能體現,掌握這種能力以後不但可以提高你比賽的能力,同時也可以提高你生活中的能力。首先是精準,比賽中我們經常看到很多人的反駁或者發言原意可能很準確,然而發言的時候讓人感覺偏了,或者是講著講著失去了重點,學習一些發言的基本要素(一般通過發言結構體現)會很大程度幫助你精準的表達意思,等到技術熟練了,就可能不按結構來但是要素都到位了,你想一下,在生活里的時候是不是一樣,如果要讓你表達你的觀點,你能夠精準的表達你的意思,是不是可以省去很多麻煩呢,這不知道算不算題主說的口才,況且打比賽時間很有限,生活中可能時間限制更少,那麼試問一個比賽里能夠精準發言的人到了現實中如果想法準確,是不是更能發言更為精準呢。相同的道理,發言的快速有效率性也通過題主所厭惡的技巧來學會。這裡再講一講生動性,通過舉例、類比,甚至歸謬、引用一些段子 都會顯得效果很好,讓人感覺很幽默,是不是生活中遇到類似的情況下表達起來能更生動呢,因為你積累了經驗。同時這些讓你更精準快速生動表達的技巧還可以應用在寫作中,不知道這些技術是不是讓辯論脫離了提高口才的初衷呢?

再談談思辨,我也不知道題主認為的思辨是什麼,不過在我看來思辨體現在能夠有自己的判斷力而不是盲目輕從,能夠客觀的認識問題,看到其兩面性而不是黑白是非一刀切。這種能力大概我們也可以說叫獨特的見地,然而這個在我看來更多體現在準備比賽思考立論的時候得到的鍛煉,不過還是有一些技術提供了這一方面的能力培養,比如說:反駁方式。 最常見的三種反駁方式(a未必導致b,b未必由a引起,a怎麼樣和b沒什麼關係)就教會我們如何批判性的看一個問題,是不是可以讓題主達到所說的思辨性的鍛煉呢,雖然我覺得更多的還是體現在準備過程中,包括奧瑞岡的需根解損模型的應用。

所以歸根結底我認為可能是題主認為任何東西加入了技術就不夠純粹了,事實上是世界上許多東西都有規律,當我們用技巧的時候其實是在把握一種規律,當我們用一種發言結構的時候,不是為了贏比賽我才用,而是這種結構包含了高效率信息的所有要素,所以當我們說的時候人們能夠更加容易理解與接受,符合心理學或者認知學等等各種各樣學說的規律;當我們使用反駁模式的時候,不是套模板,而是這種反駁符合了邏輯學的規律,從而人們更能夠理解你對這種觀點的疑慮;當我們用各種各樣的所謂的技巧例如舉例打比方類比等等套路的時候,不是我們為了抖段子而抖段子,而是為了更加生動有效率傳遞信息。所以,技巧的有一個我認為最重要的功能是讓傳遞信息更有效率。也許有些惡意破壞比賽的套路也被冠以技巧之名,大概也是題主的疑惑所在,又也許有人用技巧發揮其他不正的功能,但是在我眼裡,我大概只會用技巧去做更有效率的表達。另外額外說一句,很多時候辯論活動的好處,在我看來,當你掌握了所有技巧之後,大部分體現在思考辯題部分,但是不能因此否認題目里說的技巧的好處。

講到這裡可能題主的心結便在於此。所以,技巧就好像一把劍,你可以用他大殺四方,作惡多端,也可以使劍之時銘記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劍在你手裡,它的命運也在你手裡。


吐槽一下,題主可能將辯論賽和辯論混淆在一起了(個人感覺,不喜勿噴)。

先說說題主說到的辯論技巧吧。如果把辯論看做一項運動(其實我一直覺得辯論就是一種運動),在打辯論賽的時候確實需要很多技巧,因為說到底,賽就是為了贏(你要說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個人覺得純粹扯淡,為友誼別來比啊),所以你會發現賽很功利性,而且這個時候重點在賽,而不是辯論,而技巧呢,我理解為為了勝利而在允許範圍內的不擇手段(當然評委對此會有相應自己的評判)。因為你會發現技巧大部分是用在回答或者提問,怎麼讓別人認為相對於對手,我說的是值得承認的,於是由此牽引出如何讓評委認同等各種文章。就像打籃球,你會吐槽詹姆斯上籃技巧嗎?你會吐槽科比花一般的上籃嗎?(這裡沒有黑這兩位的意思啊)當籃球賽發生大量衝撞的時候,當總決賽,騎士好幾個人故意去防庫里不讓他投的時候你會覺得他們過分嗎?相反你會覺得他們打得很有策略,因為就是為了贏。所以在辯論賽中用大量技巧其實無可厚非,而且我覺得題主去了解一下辯論賽(記住,是賽哦)的發展史,對於其評判要求一直在不斷變化,所以說技巧也不是唯一了嘛

接下來說說辯論,單純看辯論,如果說要找初衷,題主太把辯論的初衷局限於提升思辨和口才了,胡漸彪歐巴為了打辯論只是為了好玩,興趣,所以在他看來辯論更趨向於一種尋找樂趣的過程。初衷這種事情我只能給你一個這樣的答案,因人而異,每個人看法不同,價值觀不同,初衷就會有大量不同,沒有辦法說誰對誰錯,不是嗎

對於題主第三個提到的技巧和思辨何種更重要,其實我覺得這本身沒有衝突,思辨我認為是辯論之後我們要思考的。當你辯論之後,願意為了這個辯題再去思考一下的時候,這個時候你會發現你就在思考,你就竭盡所能去尋找自己認為對的答案,或者說服自己去接受某一個答案。而技巧本身只是為了應對他人進攻而存在而已。想氣宗劍宗之分(不是台灣的劍氣宗啊),其實你細細想想,雙方都是只是追求武學目標,誰有錯,誰又對了?至於那些對於技巧和思辨的思考,有說技巧,也有說思辨的,這些其實都在追求自己心中的辯論嘛!

=========================我是淫蕩的分割線================================

以下內容是我個人主觀意見,跟本題無關哈

其實題主你細細一想,也會發現,辯論也是在不斷進化的,當一個東西出現的時候,這東西究竟好不好其實我們無論如何評論都沒有太大用處(當然也在促進大家思考嘛),但是這不好的東西出現時我覺得我們可以仔細想想這東西怎麼來的,真的沒這麼好嗎,「一個不好的東西出現也許只是為了替代一個更不好的東西」。技巧這東西出現,是不是真的不好,20幾年下來其實一直在討論,相對的正是這樣不斷討論的過程才是有意義的。現在給你一個定論本身就沒有多大意義。思辨自不用說,那你說技巧沒用嗎?相反,在生活中技巧太有用了,如何說話得體,用好你的技巧,說話圓滑,甚至罵人你能不帶一個髒字那都是相當難的,別認為技巧就這麼一無是處哦(不知道是不是薇薇女神說的,說錯了別噴我啊:在辯論賽是我唯一可以極可能噁心對手但我自己不用負責的地方)當然我自己本身更看重的是辯論能給我什麼:思辨讓我學會看到更多的角度;技巧讓我學會如何得體表達自己。我相信這些可以是自己的意義。當然我的初衷純粹是為了出風頭和好玩。。。。。。


我這個人比較奇怪,愛關注一切奇怪的點,為何是上海重技巧北京重理論?就京圈打比賽的套口比例遠遠高於上海圈。其次,就理論而言,除了那幾所好學校,大家半斤對八兩。


推薦閱讀:

學海無涯苦作舟有沒有道理?
不知者無畏四辯總結陳詞怎麼寫?

TAG:辯論 | 辯論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