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評價大冰的思想觀念?

多了他的那兩本書,每次都一次讀完,雖然喜歡,到時總感覺這樣的生活方式是不對的?難道是我錯了?


人心浮躁的社會,有些書也便失去了它本身應有的「傳播精髓文化」的一種高尚屬性,有時候更像是一種熱銷產品。社會有需求,市場就會有供給。有「既想朝九晚五又想浪跡天涯」這種情感需求的人們,就會有趨之若鶩消費這種「偽文藝+奇遇(不太普通的經歷)+稍許文筆文字的人(很抱歉我著實不想稱之為文學)。暢銷書可以暢銷但不一定好的原因就在於它是以時代潮流同步的,有噱頭(所以暢銷),但沒有深度(所以爛)。這就和為什麼不要讀馬雲俞敏洪雷軍的成功學名人傳記是一樣的道理。每天朝九晚五的重壓下很少有人再研讀道子老子道德經,更樂於一個月報班學禮儀而不是靠家風的耳濡目染「禮儀是內心深處的剋制和善良」,多元化的文化解讀和消費也更符合潮流。所以,它更像是一種情感的發泄通道,有些文字是寄託了作者的多重目的的。

當然如果從自我的角度出發,就像假貨商品泛濫卻屢禁不止一樣,是消費者自身或許只在意屬於自己部分的需求,像美觀之類(而這種書籍你消費的是情感,發泄一下自己朝九晚五卻不能浪跡天涯的情緒),商品本身價值之類可以忽略(那本書本身的精華,是不是能像《簡愛》《阿Q正傳》那樣經久不衰以及為什麼經久不衰)。

所以有時候閱讀也就反應了看書的人在什麼階段,不能因為你過了小文青的年齡就鄙視小文青看的書就覺得全世界都該讀《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劉同的書格調不高迷濛的書世界觀太狹隘誰誰誰的怎樣怎樣,其實作者本人也無大錯,他沒有強迫你買他的書,哪怕寫的爛透,你買了拿去看,至少說明在你目前的認知階段你還是認可他的,他的文字或許能解決你的某些困惑。任何東西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懂得接納才會發現看所有的書都是有用的,年輕時所有的經歷沒有對錯。只是不要因為看到了星星就拒絕接受星空,因為讀書的優點就是「通達,不偏執,不固陋」。

水平一般的話那作者就不能叫作家,不能和魯迅,王小波一類上升到其他高度(社會,道德,品行,純文學)一樣去敬仰了。

因此要明白有些文字僅僅是消遣,有些卻一輩子都參不透。「紙上得來終覺淺」,權在於自身,是追求張嘉佳,劉同,迷濛,大冰等,還是嚴肅認真的文學。


推薦閱讀:

有哪些「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的案例?
老莊孔孟哪句話你最喜歡或者感慨?
你做夢做過最悲傷的夢是什麼?
2015 年你在哪些地方留下了足跡?

TAG:人生的抉擇 | 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