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心安理得地重建自己的三觀?

這裡討論的很像一個哲學問題,但是我不希望大家用太哲學化的方式來討論,因為這個問題是屬於比較私人化的(雖然我覺得也應該有不少人會遇到這個問題,不了解。。。)算是來求教經驗,所以希望有專業人士或者有過相關體驗並且成功渡過這段時期的人能給一些中肯的建議,謝謝。

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個出發點,也是所謂原則,所謂三觀,都可以說。我們的成長過程也就是三觀形成的一個過程,不管你是書香門第還是屠狗之家,從小的教育給你的成長帶來的都是線性化的思維進展,不管你喜歡不喜歡,它都是一個你思考和行為的根基,沒法擺脫。但是,現在的網路信息以及超級方便的社交網路(甚至是真實社會)將你拉到了一個暫時不屬於你思維範疇的領域,於是就出現了常說的「三觀被毀」(沒這麼誇張,但意義很接近),長久地浸沒在這種環境中,讓人產生了「不真實」(相對你原來的思維體系)的想法,久之,原來的體系不再佔據著一個絕對核心的地位,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各樣別人的觀點,難辨優劣。於是就常常陷入一種思考意義而不得的狀態,甚是迷惘。在這種情況下,做很多事情都懷疑其意義,而不能盡心。

當然,這個問題可能我說得還不夠透徹,也許會讓人誤解,也許有人會說我是不成熟啊或者什麼什麼的。雖然我不否認自己在這個問題上很不成熟,但是如果僅僅是用這麼一個空洞無力的詞來回應,總還是覺得不太盡如人意,所以請在回答問題之前也和我做一下同樣的思考,你的出發點在哪裡?你為什麼相信它?回到題目,你是怎麼心安理得的把它建立起來的?

還有一些想法沒想好怎麼表達,看看大家的想法再來相應地做些補充。再次謝謝!


其實題主你是被不確定性所困擾。

很多人都被不確定性困擾,那麼當他考慮自己的目標的時候或者想努力的事情時,他們腦子裡首先蹦出來的問題是:「我能行嗎?」

而不是「我要做什麼?」

舉個例子

「我想成為一名作家,但我不知道該如何實現這個理想,我有成為作家的天賦嗎?」

這個人可能沒有聽說過意識優先的理論,但是潛意識的假設引導他在意識的迷宮中無助的搜尋利於自己的感情因素。這註定是徒勞。

因為任何不存在的事物,人類意識中不可能有。

所以任何小小的成功都會加重他的疑惑,他根本不知道什麼原因促成了成功,更不知道自己能否獲得成功。

任何小挫折對他都是重大的打擊。他會把挫折當成自己缺乏天賦的證據。

當他做錯時,他不會想:「我要從中吸取什麼教訓?」而是自問:「我做錯了什麼?」

長此以往,他就蹉跎在無力的掙扎中,眼睛永遠是向內看,時時被日益增強越發嚴重的自我懷疑折磨,對現實視而不見,任憑時光在胡思亂想中流逝。最終不得不放棄理想。

因為不確定什麼能改變,什麼無從改變。

其實,上面這一段看起來和題目沒什麼關係,但是透露出「三觀」的重要性。

題主,我給你一個小小的建議,多讀一讀哲學書,幫助你建立自己的哲學體系。如果沒有自己的哲學體系,你的三觀就會經常被毀,因為在以後的日子裡,你會有意無意的接受更多的規則和信息,它們會相互矛盾,必須被分類綜合才能為你所用。綜合的工具就是哲學。一個哲學體系是對存在的一種整體觀念。

你需要的是用清醒的、理智的、規範的思想和一絲不苟的精密邏輯構建你的哲學,而避免你的思想成為正誤難辨的結論、錯誤的歸納、充滿矛盾的觀點、沒有消化的口號和各種幻想、疑惑和恐懼的雜亂堆積。沒有一個哲學體系,所有接受的信息都會成為你的思想負擔。

如果你沒有一個哲學體系來歸納外界的思想和信息,你就把操控權交給了你的潛意思,任憑自己被外界灌輸給你的雜亂想法所控制,你的腦子就會一團糟,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

你需要世界觀,即你所處的是一個怎麼樣的世界。對於我,這個世界是可以被認識的,存在先於意識,這個世界是形而上的。我們處於一個我們可以認識的世界。

認知論。 世界可以被認識,可以通過理性認識,世界不是某個人的幻想。而是真實存在的,不管有多麼毀三觀,多少亂倫,多少無節操,多麼多的犯罪和噁心,這是個真實存在的世界,我接受,我能認識它。 網路上的世界可以被認識嗎?可以,那些信息是那些人輸入的呢?那些貼吧天涯知乎上的故事是真是假?是真實的嗎?如何證明真實的呢?背後是哪些人在輸出這些信息呢?我都可以用理智來思考,雖然不一定得到結論,但是不要輕信,相信自己的認知。

能否正確運用認知機能決定了個人的價值取向,個人的價值取向又決定著感性認識和性格。

人類應該以自我實現為目標還是以自我毀滅為目標?這是倫理學的內容。

倫理學對上面問題的回答又引出哲學的第四個分支----政治學,社會體系的規則。

美學,哲學的最後的一個分支,研究藝術。

題主,每當疑惑的時候,讓我們多讀書吧。互勉!


謝邀。

自認沒資格談論這個問題,並非三觀不正或者三觀過正,而是真的沒仔細思考過。

意識是由物質決定的,這裡的物質指的是一個人經歷過的所有社會活動的總和,也就是從小到大接受過的所有的外部刺激。

三觀被毀或許是誇張,也或許是真的。大體的建議是多走走多看看,突破自己狹小的圈子多了解了解各種不同的真實生活。因為在狹小的圈子裡你能看到的或許是事實,但永遠不是全部的事實,甚至只是別人希望你看到的那部分事實,比如新聞聯播,比如翻牆後的Twitter,比如知乎以及鍵盤和網路上的"政治正確"。

舉個例子,在知乎上混久了你會可能會覺得恢復繁體字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而在現實生活中你幾乎見不到這樣的所謂「大勢」和「人心」。

因為發聲的永遠是極少數人,而沉默的大多數才更真實。


沒到個四五十歲,你敢說自己三觀建立完了?其實四五十歲也不一定。

三觀本來就是個在你還願意接受新鮮事物時不斷受到挑戰,不斷重組的東西。可能存在扭曲的三觀,但絕對不存在唯一的標準,因為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都是多元的。

你應該心安理得的去生活,去工作,去追求幸福。在此過程中,三觀也會隨之而完善。


放棄自我的驕傲就可以了。


哥們兒,我們做任何事情的出發點好像並不是原則,我以為應該是動機,是目的,是理想。原則只是執行過程中的指引而已,也很重要,但卻無法改變初始方向。我理解,做事有原則,而且這個原則合理有效是會事半功倍的,所以也很重要。你所說的到底是原則,還是動機,目的或者理想。


隨便說說。現在信息太多,更新太快,經常會顛覆自己的一些思想。但是自己的思想又是完全可以由自己決定的,具體要靜下心來思考,能被影響的都不是真實的,從自我內心出發的才是真正的自我。我現在有點迷茫,還在尋找真實的自己。


推薦閱讀:

自我表達對於自我認知真的很重要嗎?
你最大的才能是什麼?

TAG:心理學 | 哲學 | 教育 | 認識自我 | 三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