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聰明的人是知道自己無知的人,那麼「最愚蠢的人最博學」嗎,我們到底應該怎麼做?

如題,看了《蘇菲的世界》,裡面對於蘇格拉底那一段讓我影響深刻,不由得冒出來這個問題。怎樣讓自己既不像腦殘一樣真的什麼也不知道,也不去耍聰明,抖機靈?如果這兩項我們都不去選擇,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去生活、去思考、去做?在經濟社會網路社會的今天,可以行得通嗎?如果行不通,為什麼,又應如何?


蘇格拉底在申辯篇中的無知者反諷我以為是很有名的了,對於它的理解我個人認為存在著多種理解,而他們也可能是交叉的或者說可以並存的。

如果有個人願意開個問題問問這個我倒是很樂意效勞。

但是顯然問主問的不是蘇格拉底到底說了什麼,或者蘇格拉底說了這些話的意義是什麼,隱喻了些什麼。

問主問的問題,在我看來就是我們如果不讓自己顯得「輕浮」。

這種輕浮存在著這樣的情況。

當我們不真正知道我們了解什麼的情況下就貿然認為我們對其有所了解。關於這點很多人都有疑惑,包括我在剛接觸哲學的時候也是這樣。任何剛接觸哲學的人都會有種自大症,特別是以為自己指出了歷史上的哲學家們的」錯誤「的時候,又或者與周圍人相對比的時候,覺得自己站在的人生巔峰。

但是就我個人而言很快就陷入了自己一無所知的」境界「。因為隨著學習的深入,越發的了解學科的前沿知識(其實80年代前早就不算前沿了),以及越發意識到兩種並存的態度集中體現在一點上,歷史上的論證和問題與現在時代的距離。

這種距離既賦予了我思考前人錯誤又不至於貶低這種錯誤的態度,我對此愈發感激。同時也接觸到越來越多的前沿理論,雖然前沿的對於思考不是最重要的,但是汲取更多維度的知識總是益的。

那麼,如果我們要知道我們對某種知識真正有所把握,那麼應該怎麼判斷。這種判斷不一定客觀,或許也有很大誤差。但是我們還是要努力保持謹慎的姿態,不斷接觸知識的前沿成果和歷史成果,在這兩個方面的努力使得我們可以知道自己在這個巨大的問題鏈條上希望如何去做,或者希望自己能做到什麼地步。而不是一味的滿足在現在的自己擁有已知的東西上。

那麼問主提到了,現在的輿論相當具有誤導性(當然任何時期的輿論都具有誤導性),並且碎片式大量信息中什麼才是真正有用的,就很難去鑒別了。不同的學科領域有不同的方式,所以我也無法提供什麼具體建議。但是有一點需要做的是始終如一的,那就是時刻保持一種謹慎的態度,也更不是把自己局限在完全狹隘的範圍之內,所以學習吧,少年= =

——————

以上是一篇毫無論證的雞湯


知識的積累很容易讓人產生一種飽滿感,覺得自己似乎什麼都知道了,似乎可以登上歷史舞台大展宏圖,可以成為推動歷史車輪前進的某個碉堡的傢伙了。

這時候自知其無知的蘇格拉底冒了出來,瞬間讓我們被震撼地五體投地,就差屁滾尿流了。

接下來是中心觀點:

在你思考要成為哪類人之前,先考慮下自己追求知識是為了什麼?

(1)榮譽?金錢?好,你直接去學導彈製造或者去富士康實現人生理想得了,你學那麼多也不怕噎得慌

(2)純粹為了知識的豐富,為了理智的富足。好,你現在掌握的知識足夠撐起一個較為完整的框架了么?你能夠不帶打嗝得寫出洋洋洒洒幾十萬字的東西了嗎?知識每天都在增加,你學10輩子也學不完,你還在這得瑟啥,老老實實學去吧。

(3)我要成為弗拉基米爾·伊里奇·烏里揚諾夫那樣的政治家,我要去匡扶社稷。好,最簡單的,你入黨了嗎?你有小弟們嗎?你有同志們嗎?你能夠一口氣演說2小時嗎?什麼?你還不行?回去讀書去吧,小心別讀成5戈比了!況且,你所想的,一定就是人們所能接受的嗎?你所謂的為國為民,是否是建立在強迫別人給你跪舔的基礎上嗎?

言而總之,總而言之,安心積累知識,寓思於行,不要老想著怎麼樣,而要想你還缺什麼,你什麼還沒做到。非得成全知的人,至少你得保證自己足夠努力到令人髮指,否則你永遠知識在自己的圈圈裡蹦躂。非要成為「最愚蠢的人」,很容易成了真愚蠢或者裝X黨。


觀千劍而後識器,方知器不可識;操千曲而後曉聲,方知聲不可聞。

~


無知是相對於世界的,聰明是相對於人的。
對待世界需要知識,對待人需要智識。


自知無知不等於愚蠢。蘇格拉底口中的知識是神的智慧,他不自稱智者而自稱愛智者,是遵照「認識你自己」的神諭,人是無法達到神的智慧的,生命就是不斷追尋「神」(這是一種理性神)的無限過程。所以他把自己比作牛虻,不讓雅典懶惰僵死。「精神助產術」是否定的工具用來破除錯誤的「意見」,我覺得說蘇格拉底有什麼預設的目標是對他的誤解,很顯然在《柏拉圖全集》中早期被認為是記錄蘇格拉底思想的文章中好多對話都是無疾而終的,蘇格拉底說自己無知已經有對真理的思考了。「真理」這個問題到現在好像也沒被弄明白。寫的比較亂,見諒。


首先,人是無法選擇自己的智慧的,這一切都是天命。

聰明的人能夠認識到自身主體與客觀世界所存在的不可跨越的差異,因此他能夠認識到自己是無知的。所認識到的都是展現出來的表象,而不是自在的事物本身,因此我們是一無所知的。換個狹義的理解方式」有自知之明是一種聰明「

「愚蠢的人是最博學的」,這話是自相矛盾的,在邏輯上是不成立的。不過你可以說「愚蠢的人是幸福的,因為他的無知。」

不過我感覺哲學的思辨方式你用到社交生活上不太好使,想過得好點還是情商高點微妙。

講的不好,見諒。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道理好比,飽不思食,思食者皆不飽


最聰明的人知道自己無知並且學習以遠離無知,最愚蠢的人以為自己博學而拒絕學習新知識。


知識決定智,然而知識的廣度只能用相對來說,就是說目前絕大部分人中,擁有知識相對多的稱為智,我的感觸是大部分人愚蠢的不知道自己智不足,也無意追求智,如果一旦你到智這個程度,反而會知道自己只是相對大部分人智而已,也就是知道自己可以說相對智,也可以說相對蠢。


你的主場,謝你大爺的邀- - @歸翔宇

他的回答可以總結為一句話,一切的愚蠢,都是因為積累不夠。


推薦閱讀:

如何獲得智慧,讓自己聰明一點?
如何解讀「順勢生,逆勢亡」?
「望梅止渴」中曹操的做法符合道德嗎?

TAG:智慧 | 哲學 | 蘇格拉底Socrat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