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日本的水果那麼貴?

去東京旅行的時候看到西瓜一般摺合RMB150,類似哈密瓜的網紋瓜放在禮盒裡賣,一般都好幾百大洋的,著實很不理解啊。如果說日本本土出產的水果因為農民人工費導致附加值高,那大可以從東南亞進口啊,求解答。


日本不光是水果貴,基本上所有的農產品都不便宜。甚至就連幾乎全部需要進口的小麥,國際價格那麼便宜,做成麵粉放在超市裡500克的一包也要100日元左右。

日本(韓國的情況也和日本類似)農產品貴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一條是保護農民利益。

日本農業家庭的人口佔總人口的7%左右,比其他發達國家還略高一點,當然佔總人口的比例還是不大的。但是由於有高度的組織性,有全國和地方農業協會統一發聲,地域分布上又有優勢(農村人口少,投票率反倒高,農民的一票比城市居民的一票要管用),任何政黨都不敢忽視農民群體,而自民黨在過去幾十年里也一直和農協保持著良好的互助關係。舉個例子,日本泡沫經濟破滅,各個銀行壞帳累累,其他銀行犯了錯就得自己擔著,直到破產,農村信用社(農業協同組合)的損失就由政府出錢兜了底,毫髮無損。農民就是這麼屌。

說完農民地位以後,其他的就好解釋了。日韓農產品價格貴的根本原因,是為了維持農戶收入。日本農民的平均年收入超過700萬日元,和地方公務員大致相當。但日本不像美國,有那麼大面積的土地,戶均耕作面積很小。而日本的一畝果樹又不比其他國家的一畝能多產多少,為了拉高農民的收入,農產品就必須貴了。有的國家可以坐視農村居民收入只有城鎮居民的1/3甚至更少,日本的官員沒有這個膽子。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在國內,農民組織起了農協(前身可以上溯到1900年左右成立的產業協會,現在的農協是1948年在佔領軍司令部的支持下參考歐美的農業協會形式——自發、獨立——成立的),協調從農資到銷售的整個過程,向上游廠商爭取更廉價的農資和農業機械,向下游銷售渠道爭取更好的批發價格,自己內部協調各地區內各種農作物品種的種植面積防止過度競爭價格大起大落。單個的農戶很弱勢,但組織起來的農戶就成了市場的主導者,可以與上下游正面博弈,防止農產品利潤被其他環節奪走。

對國外,在農協為主的國內力量的施壓下,日本一直保持著比較特殊的農產品關稅制度。不是固定收百分之多少的稅,而是參考日本國內農戶的出貨價格,一直收到進口農產品與國內價格有可比性為止。大米小麥收百分之幾百是小意思,記得有種農產品關稅高達1700%,隨便你出口價格有多低,日本農民壓力不大。另外對國內外生產農產品實行極嚴格的檢驗檢疫制度,甚至比美國、歐洲都更嚴格,以食品安全為由名正言順地構建非關稅壁壘,目的都是為了維持國內農產品價格體系。

農協作為一個如此龐大的利益體,幾十年如一日地也一直用有形和無形的廣告在向國民植入國內生產的農產品品質更好的形象。(實話說,品質更好我承認,但不覺得好到價格一般能差一倍那麼多。我大山東產的大蒜,4個大個的裝一袋,賣100日元。日本產的蒜個頭還小,一個就100日元,憑什麼?)。走在日本的超市裡,滿眼的「國産」字樣。日語的國產和中文的國產字一樣意思也一樣,但在超市裡出現的時候,它表達的真正的含義實際上相當於我們的「進口」,是用來向顧客強調這東西質量好。同樣一條新聞:「不法商販將從美國和澳洲進口的牛肉標成國產出售」,出現在日本報紙上是有可能的,出現在國內報紙上,只能說是這些人腦子秀逗了。附近超市裡的進口水果不多,絕大部分是日本國內產,香蕉什麼的有菲律賓產的,價格也是要低不少。便利店裡賣得貴一點的南美進口來的香蕉還得搞個日本人/日裔在當地為日本消費者精心種植等噱頭,不然不好賣。

日韓的農產品價格雖高,但並不是一個負面的事情。首先日本作為一個第一集團的發達國家,恩格爾係數(食品消費佔家庭總支出的比例)只有10%左右,一般日本家庭每個月花在吃上的錢大概5-6萬日元,家庭收入的1/10.開不開放農產品市場,對於普通日本家庭來說只是收入的百分之幾的區別,而對幾百萬農戶來說可是致命的打擊。對於整個社會來說,農產品價格高一些,好過近千萬人無以維生帶給社會的衝擊。日本國土狹小,土地不多,但是農民生活富足,社會治安良好,讓本應是低收入職業的農民在收入上能與其他人看齊是個重要原因。

同時其他行業的人是農業的消費者,農民對其他行業來說又何嘗不是消費者呢?農民收入不低,這些錢在農民手裡轉了一圈以後又迴流到各行各業,也促進了其他行業的收入提高,肉還是爛在鍋里。像農業這樣國內的從業人員和公司全是本國人本國企業的行業可是不多的。錢讓本國人賺,總好過讓外國人賺吧?

不過日本的農業在不久的將來還是會遇到不小的變革,現在在談的TPP談判是個完全開放國內市場的經濟協定,其他國家也還罷了,美國和越南的農產品如果不受限制地進入日本,對日本本國農業會是個衝擊,就看日本政府和農協怎麼應對了。


有些時候,我們會在報道上看到 「日本拍出天價哈密瓜!!」 「一個西瓜〇萬元!!」 之類的新聞。
搞得日本人民吃個水果就好像要「傾家蕩產」了。

其實,日本水果品牌眾多,有貴有便宜,而即便是高檔品牌,拍賣價格和普通的販賣價格還是相差十萬八千里的。那麼這些高檔水果的平常販賣,能有多貴呢?

西瓜

哪種西瓜賣得貴?
自然要提到在2007年的拍賣中,拍出1個65萬日元(摺合人名幣4萬左右)的高價西瓜北海道當麻產黑西瓜——でんすけ西瓜了。

看包裝就感覺不是一般西瓜

でんすけ西瓜在日本名聲大噪,不過,北海道當麻並不是自古就產黑西瓜的地方,算起來栽培西瓜的時間也並不長。1984年,也就是昭和59年,當麻為了響應「一村一品運動」,才實驗性的從水稻轉為培育西瓜。不得不說,這次的嘗試非常成功,次年,也就是昭和60年,黑皮西瓜就在當地開始了大面積的栽培。

能擁有這樣的名聲,除了北海道得天獨厚的天氣條件外,還要得益於他們的人為把控。
1是嚴化出荷,但凡糖度低於11的西瓜,都進行廢棄處理。(普通西瓜糖度10)
2是包裝時尚,成功在各類西瓜中脫穎而出。

至於普通網路上買的話,自然不用4萬人名幣。

芒果

在日本的芒果品牌中,宮崎產「太陽のたなご」可謂其中毫無爭議的王者了。

和上面介紹的でんすけ西瓜一樣,宮崎縣也不是原產芒果的地方。
宮崎縣嘗試種芒果的時間,非常湊巧,同樣是1984年

種植的契機來源於一次偶然的意外,時任果樹技術會會員之一的楯彰一先生前往沖繩取經當地的蜜柑栽培。
結果在沖繩當地吃到的芒果卻讓他念念不忘,回宮崎縣後決定嘗試培育芒果了。

但和黑皮西瓜順風順水的樣子不同,宮崎縣在芒果栽培上問題不斷。
在少數幾家農家的堅持與不斷改良下,直到1998年,宮崎才推出了現在的芒果高檔品牌——「太陽のたなご」(太陽蛋)。

那麼,在太陽蛋芒果里,檔次最高的,個頭最大的要多少錢呢?

…一個摺合人名幣495塊……真的是貴啊!比起來買でんすけ西瓜比較划算的樣子……

櫻桃

櫻桃中的高檔品牌,比較有名的要數山形產的「佐藤錦」了。

櫻桃這個品種,是在明治元年(1868年)進入日本,明治9年(1876年)才進入山形縣的。由於山形縣外的櫻桃栽培都不成功,山形縣自然而然成為了種植櫻桃的大縣。

到大正元年(1912年),山形縣的農家佐藤栄助開始對櫻桃樹進行了長達16年的嘗試與改良,終於培育出了現在的品種「佐藤錦」櫻桃。佐藤錦目前有3種包裝,給各位強迫症推薦其中的木盒裝。

強迫症福音佐藤錦盒裝,1kg要多少錢呢!~
1盒約1143人名幣!啊!凡人吃不起!話說,木盒下不了手,其實紙盒裝擺的也很整齊。

不止是芒果、櫻桃這樣的水果,在日本,基本上每種水果都有自己對應高檔品牌。
葡萄有石川產的「ルビーロマン」、草莓有奧田農園的「美人姬」、哈密瓜有靜岡「マスク」哈密瓜、梨有新瀉的「ルレクチエ」……

【日本水果】高檔水果到底有多貴?

在中國的小夥伴們,珍惜現在的環境,多吃水果啊!~


農業保護制度、農業協會的問題。

不過敬請期待,安倍君已經答應了簽TPP,等通過後就會把日本農民給賣了的........


拋開一些故意高價的水果不談,光是放在超市裡賣的普通水果,價格也確實是有些偏高。

蘋果一個200日元(約合人民幣10元),應季的時候大概能降價到100日元左右。

橘子一袋200日元。嗯,比蘋果便宜了一點但還是好貴啊。

所以說到底只有香蕉才是人間真愛,一把只要120日元簡直良心到不能再良心!

那麼說到底,為什麼日本的水果會如此之貴呢?

主要原因有兩個。

其一,成本高

在栽培過程中,為了產出最優質的水果。生產商下了相當大的功夫。

比如在栽培某高價菠蘿時,為了完美地再現熱帶氣候,使用維多利亞時代的傳統手法,用肥料和小麥花了整整兩年時間才能形成完美的溫室進行栽培。

同樣,在包裝上也極其下功夫。

比如說產自日本的世界第一貴的蘋果。為了避免損傷新鮮度,每一個蘋果都要用蜂蜜進行清洗,然後手工包裝。

出售水果的挑選上也極其嚴格。

比如產自日本的世界第一貴的葡萄。要求每一串里的每一顆葡萄的含糖度都在18%,重量都在20克左右。

日本的水果基本上可以保證每一顆都毫無瑕疵,而且能夠精確地標明產地和含糖量。

也就是說,我們觀念中的水果是這樣的。一買就是一大袋子。旁邊往往還有一個大叔或者大媽拿著喇叭大聲叫賣,一時興起還能稍微砍砍價。

但日本人觀念中的水果是這樣的。一顆一顆地簡直要供奉起來,每一角度都堪稱完美,簡直一點點的瑕疵都要不得。

理由其二,日本的送禮文化

在日本,水果與其說是作為食物,不如說作為禮品的印象更強烈一些。

眾所周知,日本人的送禮文化相當發達,基本上算作構築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一種普遍手段。出去旅個行,回來的時候帶點土特產送給親朋好友同事鄰居是公認的禮節,逢年過節,更是少不了各式各樣的禮品。

水果各式各樣的禮品當中佔了很大的比重。

基本上,可以把日本的水果理解為和冷凍牛排和高價紅酒一類的東西。

所以……在日本每天吃水果的簡直就是有錢人中的有錢人……

為了適應人們的需求。日本有專門販賣用來送禮的水果專賣店,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一家1834年就開始營業的老店——千正屋。

據某網友描述,其味道和價格一樣讓人噴血。

(收到了別人送的千正屋的水果。超好吃。但如果能便宜點就好了。)

字裡行間也是對價錢滿滿的怨念。

本答案是從摘選自我們的微信公眾號,是俺們家Inter nos小編的文章。原文在這裡找在島國破產的理由竟然是愛吃水果!揭秘日本的水果為啥這麼貴


那個瓜是特產,不是一般的瓜

…但是日本的特產也太多了點吧…在佐賀那裡買了個棕色皮的大梨,大概十幾塊,一斤多重,說是當地特產,吃起來的確渣少味甜,跟比較好的萊陽梨其實我覺得是同一個東西,就是皮粗一點…當然好點的萊陽梨也得十幾塊錢一斤

日本的那種比較貴的蘋果跟煙台的也是同一種,脆的,煙台的那種蘋果也很貴…據(中國人)說那種蘋果是抗戰時期被搶過去的品種

還有,東京什麼都貴,因為東京什麼都不產…同理,上海也什麼都貴,除了西瓜稍便宜一點


這個摺合人民幣3塊一個的牛油果,你們誰給我解釋解釋。


問個更本問題:日本農業定價權誰說了算?


之前去北海道買了一個哈密瓜,很小個,真的很小個,3000多日元!買的時候那個心疼啊...但是切開吃了之後,MD真的好吃啊!這真的是哈密瓜嗎?!那我以前吃的那些哈密瓜是些什麼鬼啊!完全刷新了對水果的認識啊!然後第二天又買了幾個...


如果日本不保護本土農民的利益後果就是失去農業的生產力,國破家亡。


其實現在上海也差不多是這個情況。第一,居民消費能力確實要強一點。第二,大城市不產水果,都是外地運過來的,運輸成本佔比很大。第三,銷售鋪面成本較高,路邊攤管理嚴格,很少有。

有時候會有農民或小販拉車開賣的,便宜,有些品質也不錯。但題主不是本地人,找不到的。去超市便利店水果店肯定貴嘍。


作為僅僅把學上到本科的人來講,我只相信價值決定價格,不二法條。

一個業務和題目不相關的小故事

放假前的一個工作天,本打算準點下班趕去坐城軌回來,約莫趕上1955的車,2100到家

時間1910

本該1830下班的我,已絕望地覺得趕不上那班車,但依舊奮力工作,也不知多久沒看過手機微信的訊息

簡單和準時下班的同事打招呼爾後繼續盯著兩個屏幕飛快點著滑鼠

悄無聲息間友好的馬來西亞同事v伸過來一個碗,上面盛滿了切成拇指大小的"瓜類"

淺白色,不對,幾乎無色,近似青瓜,已去皮

也是一個簡要打照面直接伸手拿起一塊,形狀剛剛好,汁液不多不粘手

"誒,唔該曬"隨即放入嘴

第一口,蘋果

第二口,是蘋果

第三口,汁液鋪滿口腔,真是蘋果

不對,這蘋果怎麼這麼濃郁,時光彷彿已經過去了很多秒,眼睛從屏幕挪開,手也放下,問馬來西亞同事c

"這是什麼?""為什麼這麼蘋果?"

說罷就吞下了第一角蘋果

同事c上夜班,坦然地不急不忙地回過頭說

"70塊錢4個,樓下百佳買的呀"

"哇"

聽罷,感慨,細嚼,舌癱

放下手頭的工作,改簽城軌車票,回了幾條微信,並和老婆說

"九點回不來了,好多事情,十點再來接我"

完畢,繼續坦然處理完手頭的事情,不過節奏已成藍調,而且,

還是和這一片很蘋果的蘋果一起。

20171229

at Taipa


因為人家有錢啊


日本就是西瓜,草莓什麼的貴,其他的水果相對於它別的東西來說就算正常物價額,一串葡萄300JPY,一包橘子200JPY,相對於一瓶礦泉水120JPY來說還貴麼?中國相對於其物價來說貴的水果也有額,你想吃100多200多的車厘子也是可以的。


國情加體制。沒開玩笑。就這問題


其實,日本的農副產品貴,是事實,不過是不是貴的那麼離譜就是另一個問題了。我們現在的生活成本已經很高了,真的不比日本低。我們的房子一經超過日本了,憑什麼農副產品就不能和日本一樣貴?!其實日本農副產品價格昂貴,還有個問題是,他們沒有咱們這種農貿市場!他們賣的農副產品,跟咱們這裡的高端有機超市超不多,你看看有機超市裡面的蔬菜瓜果,咱們的便宜么?!日本的工業化產品其實很便宜,但一用人就貴了……但偏偏他們什麼都用人,蔬菜水果幾乎都是給你做過最基礎的處理,不會有咱們這種髒亂差的農貿市場給你供應便宜貨。他們的蔬菜水果都是產品化的,標籤、價錢、包裝啥的,就算他們最便民的所謂農貿市場,其實就是小蔬菜超市,也都是處理好的乾乾淨淨的小箱子裝的那種蔬菜,不會有咱們這種一根蘿蔔削下去半斤泥的情況,基本上水沖沖就能吃,你說能不貴么,就更不用說出口什麼的了。但其實還是吃得起的,普通蔬菜,除了他們沒有的。如果有一天我們的水果蔬菜也都那種效果了,未必比他們便宜多少!日本的水果貴,就好比問為啥賓士寶馬的4S店服務比夏利的4S店服務好似的!


我媽一個幫過我大忙的朋友曾經放過相似的何不食肉糜的議論。

「東北要是工廠都拆掉種水稻不就可以把霧霾問題徹底解決了嗎?」

我差點噴了,臉色差點變了,硬忍著沒發火。

「那怎麼解決生活問題啊,農產品那麼便宜」

「你看那個五常大米不也有一斤幾十塊的?像人家日本米啊什麼都很貴,可以發展高科技嘛」

她是在很認真地憂國憂民,真的是階級局限性,希望大家正確認識,不要亂罵人。

高昂的本地農產品價格不是為了維護農民的利益,而是為了安撫農民,防止社會矛盾尖銳化。這和我們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不一樣的,我們是合理增加,比如一斤玉米幾毛錢太低了,我們鼓勵良種科學種植,變成一斤塊把錢,農民增收,我們市民吃了也高興大家負擔得起還好吃(舉個例子)。他們是不合理高價。高價無產階級是買不起,只有中產階級以上才能買,結論就是形成了變相的社會再分配。否則農業絕對要在剪刀差面前崩潰,從哪個層面,對誰都沒有好處。

形成這種慣習,當然需要在這個場域里形成強大的符號暴力。五常大米形成的無非是另一種符號暴力。

進口本來成本就高,更賣不便宜了。


推薦閱讀:

作為艦狗,去日本有哪些一定要去的地方?
艦隊collection官方推特曾經慶祝加賀號准航母服役,這是不是再次證明了此遊戲的軍國主義傾向?

TAG: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