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寶寶使用學步車走路是否比手把手教寶寶學走路更好?

如果是學步車更好的話,那寶寶什麼時候使用比較好


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首先要搞清楚一件事情。

走路是我們教會孩子的?還是他自己學會的?

我已有的知識告訴我:走路是他自己學會的,不是我們教會的。

孩子的成長有大自然已有的規律。並不是我們手把手教會了孩子走路,而是孩子自身的成長規律,加上我們給予的後天環境提供給孩子鍛煉和學習的機會,最終,他學會了走路。

寶寶的成長規律是怎樣呢?

如果想知道0-1歲寶寶適合做什麼活動,也可以參照這篇文章。

應該怎樣給 0 - 1 歲的寶寶買玩具? - KateZeng 的回答

寶寶生長的規律是這樣的,

從頭端往尾端:頭部最先會動,然後是手,最後才是腳。

從近端往遠端:身體中心部位最先會動,之後才學會末梢的運動。例如先會控制動胸部腹部,然後才是手腕,最後才是手指。

由簡單到複雜:先學會簡單的大動作,再掌握細膩的小動作。例如先學會抓握,然後才是捏。

這也就是為什麼孩子會先動眼睛,才會動脖子;先會動肩膀,之後才會動胸部;先會動腹部,然後才會動腿,最後會動各個手指和腳的精細動作。而不是先會動腿,然後才會動脖子。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發展規律。

寶寶成長的基本規律:

第1個月:眼睛能有意識地轉動

第2個月:頭,能抬頭

第3個月:手臂

第4個月:能翻身

第5-6個月:靠輔助物能坐起來

第7個月:獨立坐起來

第8個月:爬行

第9個月:按著輔助物站起來

第10個月:靠輔助物站立行走

第11-12個月:獨立站立起來

第12-14個月:走路

所以,寶寶只會在1歲左右才能控制到走路所需的肌肉,從而有可能學會走路。和我們是否手把手教他是沒有關係的

我們可以提供的後天環境又是怎樣呢?

首先,必須分享一點我所知的信息。研究表明學步車會影響脊椎發育。它讓寶寶對肌肉發力和平衡感產生錯誤的感覺,會使寶寶習得錯誤的行走姿勢。如果大人疏忽照看,還會有很多潛在的危險,很有可能造成寶寶頭部受傷。出於安全考量,加拿大衛生部已在2014年嚴禁銷售學步車。如果爸媽實在需要用到學步車,請一定要在旁看著,以免發生危險。

再來說說爸媽可以做些什麼幫助孩子儘早學會走路吧。

1 衣著

請給孩子穿適當的衣服。不要過厚過重。特別是檔口位置不可過緊。盡量提供赤腳走路的機會。讓腳底的肌肉可以得到更多刺激,得到更多鍛煉。

2 空間

請給孩子提供可以活動的空間。如果家裡空間不夠,可以帶孩子多到戶外走動。最好在地面比較軟的草地上,這樣摔倒也不疼。如果地面上有可以扶著前行的欄杆或者凳子,那就更好了。寶寶小的時候鍛煉好爬行的力量,對於以後走路也是有幫助的。

3 提供扶著站起來的支撐物

寶寶開始學習走路這個新技能之前,會先學會pull-up,也就是按著支撐物站起來。

我們可以準備一些可供他們抓著扶著站起來的東西。例如很重的傢具,或者是專門給孩子抓著站起來的架子。

關於孩子家庭環境的其他設置,可以參照國外兒童房有什麼可取之處? - KateZeng 的回答

也可以試試買一些矮櫃。這些矮櫃,既可以像國外兒童房有什麼可取之處? - KateZeng 的回答文章裡面說的,擺上孩子喜歡的玩具,又可以當作孩子扶著走路的支撐物,是個很好的設置。

或者是推車push wagon。

不過爸媽們一定要在旁觀察孩子。有可能他學會了站,但是還沒有學會坐下。所以會一直站在那裡,顯得很緊張。因為他想坐下但做不到。這時候,請及時給予幫助。不然下次他要站起來,就有點怕怕的了。

我有一個朋友,就是用矮櫃,幫助孩子學會了獨立站起來和走路的。而且這一過程,孩子自己也沒有發現自己學會了站和走。他對於矮櫃里的玩具特別著迷。他當時一開始是身體靠著矮櫃,雙手拿著玩具,站了很久很久。最後,玩完之後,身體離開柜子,雙手拿著玩具挪了幾步。蹲下,把玩具放回矮櫃里。然後又拿了個玩具,又站起來在矮柜上繼續玩。當時,我的朋友內心特別特別激動。孩子挪著的那幾步身體沒有任何支撐物,是他自己獨立做到的。不過她看著孩子認真專註的樣子,就沒有跑過去打擾他了。孩子就這樣學會了鬆開手獨立站立和挪步前進。後來,朋友給孩子在矮櫃旁邊準備了適合他身高的小桌椅。孩子就拿著玩具挪幾步到桌子上,坐下。繼續玩。

所以,走路,其實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孩子如果身體健全,都天生具備學會走路的發展規律。我們只是提供了後天的環境,給予他活動,鍛煉,模仿的機會,某一天,他自然就會站會走了。而且,還是在不知不覺中的。

微博:@KateZeng

微信公眾號:katecasa

如果覺得有幫助的話,記得點贊哦~


寶寶不應該使用學步車走路,這是違反人類發育天性的。

6個月前,寶寶應該先學會俯趴,這樣脖頸和背部的肌肉可以得到鍛煉。

隨後學會前臂支撐自己身體,這期間偶爾會用手推自己向後挪動。

大概8,9個月大,寶寶通過用大腳趾摳地板,腿向前蹭,學會向前匍匐爬行(肚皮貼地)。這些都讓寶寶的手臂和腿部更有力量。

有了足夠的力量支撐之後,寶寶學會四肢爬行(肚皮不貼地)。

在爬行期間,寶寶會累積對周圍環境高度、深度、角度等經驗,這對以後的走路是非常需要的。(而且爬行時期學起來也比較安全,走路摔倒的風險更大)所以我建議盡量延長孩子的爬行時間。

1歲左右,孩子會扶著傢具、牆壁(但不是扶著人)等站立挪動。他會體會到站立的感覺,並且學會調整自己的重心和視線,並漸漸習慣。

以上條件都具備,孩子自然就能在某一天,鬆開手,穩穩噹噹的走起來了。

學步車什麼的,和電視機一樣,對孩子的早期發育沒有任何好處!

因為學步車在孩子脊背、四肢的力量尚未達到的時候,強迫孩子直立,過早壓迫脊椎等骨骼。並且孩子永遠不會摔倒,讓孩子不會找重心,不會控制自己的平衡,不會……的事兒多著去了。反正就是沒好處,一輩子都別用……


孩子走路根本不需要學步車,也不需要教。

某日,她會從爬行狀態站起來,穩穩的走;某日,她忽然發現走的不爽,於是又趴下來爬。這是我們家寶貝的經驗。

當然,這期間,做父母的需要承擔一些壓力,就是周圍總有人在問:你們家多大了?怎麼還不會走路?或者,你們不是會走了嗎?怎麼又在爬?


人類直立行走這麼多年,無數代寶寶自己站起來走路,從來就沒有用過學步車。

這種基本能力,每個嬰兒都是自學的天才,大人所做的,無非是提供條件和保護安全。


我的寶寶在10個月左右的時候就愛上了學步車,學步車能幫她探索更大的領域,且能感受速度的快感,看到她開心,做媽媽的真的很高興,另外,很多專家都倡導寶寶不要用學步車,我開始也有擔心寶寶會因此而阻礙學會走路,其實擔心是多餘的,我的寶寶後來走路很好,沒出現問題,我覺得關鍵問題不在於學步車,而在於媽媽們多花心思照顧寶寶,讀懂她們的心思,寶寶在學步車裡呆累了,不耐煩了就得趕緊抱出來做其它活動,而不是一天到晚都把寶寶丟在學步車裡,讓他養成壞習慣。


在早教中心,會把12到15個月的寶貝稱為「小小雙向交流者」。雖然他們還不會說話,但能用聲音、面部表情、肢體動作與家長交流。如果孩子有很明顯的社交慾望,所以家長要及時給予回應,這樣能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寶寶會走路,但是走不穩

對於這個階段的寶寶呢,最讓家長期待、欣喜若狂的,就是他們開始學習走路,或是他們已經會走路了。會走的寶寶有個特點,不會向前邁大步,走的時候兩條腿分得很開,呈外八字狀。走路時,身體還會晃來晃去,像可愛的小企鵝。因為孩子下肢力量不足,身體協調能力和平衡能力還需要提高,所以走得沒有這麼穩。

剛開始行走,寶貝們都會走得又慢又小心,他們需要一個適應過程。等有足夠多的練習後,就會提速,說不定粑粑麻麻還要在後頭小跑才能追上他們呢。

01

幫孩子走得更穩的「屈膝活動」

家長們可以做一些有趣的活動幫助孩子鍛煉下肢力量,練習走路。在早教中心時,我們會和寶貝們進行一種屈膝活動。家長需要把雙腳打開,做到與肩同寬,然後自己屈膝,給寶寶一個向下的力量,讓他們能進行屈膝的動作。

家長的膝蓋呢,也要避開寶寶的脊椎。在重複了幾次屈膝的動作後,家長可以帶著寶寶走幾步,增加活動的趣味性。

活動時媽媽也可以哼唱歌曲,讓寶寶隨著節奏練習屈膝。這樣不僅幫助寶寶鍛煉了下肢肌肉,提高身體的平衡能力,同時也訓練了關節的力量,增強了節奏感。

02

讓寶寶關節靈活的蹬腳踏車動作

我還給準備了一個比較簡單的運動。先讓寶寶坐在媽媽的腿上,然後呢,媽媽要手握著寶貝的腳踝,然後做出蹬腳踏車的動作。

練習的時候,家長動作要溫柔,不需要太快,讓孩子慢慢適應。這樣的活動可以幫助寶寶活動膝蓋,同時鍛煉身體的協調能力。

03

建議使用:四輪學步車

比較忙的爸媽,可以選擇學步車來鍛煉孩子的行走能力。市面上的學步車有很多種,可不是每款都是安全穩固的。在早教中心培訓的時候,育兒專家都會建議使用「四個輪的手推車」。

因為四輪車重心穩,在孩子推的時候能避免傾斜,不會導致孩子跌倒。輪子上有止滑和固定功能的,還能防止翻到。學步的過程中,寶寶最初只會向前走。逐漸才能學會轉彎,然後才懂得躲過障礙物。

左:皇室 動物音樂助步車 右:智高 學步車

左:Hape 積木手推車 右:費雪 獅子學步車


其實,孩子是有自己天然的發展規律的。要相信自然的力量啊。

走路,是孩子自己學會的。


對於要不要給孩子用學步車,我以前也同意目前主流的觀點——就是要順其自然,讓孩子完全自己學會走路。並且覺得學步車可能會引發一些安全問題。不過最近在看《從出生到3歲》這本書,這本書里關於學步車的段落,讓我有了新的認識。

書中提到:「從寶寶第一次能夠靠著東西舒服地坐起來,到他能夠從房間一頭爬到另一頭,通常需要3個月時間。這個過程大約始於4個半月,到7個半月或8個月時完成。4個月大的時候,寶寶已經能夠看清房間另一頭的東西了。他們對看到的大部分東西都很感興趣,但是自己無法移動,因此他們每天會有越來越多的時候感到無聊和失落。然而,一旦學會使用學步車,這種無聊和失落就會有所緩解,他們的好奇心也能得到滿足,同時這也是一種鍛煉。」

在作者看來,學步車不是幫助寶寶學走路的工具,而是在寶寶還不能自由移動的時候為他提供娛樂,滿足好奇心的玩具。所以他推薦父母在寶寶4個半月的時候開始使用學步車,並且在他學會爬行之後停止使用。使用的時候必須有人全程看護,並且每天使用的時間不要超過一個小時。

而我的朋友也曾經給我講過一個故事。他們對於學步車也是堅決的反對派,但是在女兒大概6個月的時候回家過年,家裡的老人給買了一個學步車。我還記得她向我描述小朋友第一次坐進學步車,突然發現自己能夠自由移動的時候的場景。她說,小朋友像是重新認識了這個世界一樣,在房間里躥來躥去,「隳突乎東西,叫囂乎南北」,開心得不得了。我想,能讓小朋友如此開心的東西,應該不是個壞東西。關鍵在於,我們如何使用它。


我怎麼有種提問者是抱著打廣告的心理來,結果廣告沒打上去反被大家否決的感覺呢


在此簡要寫一下嬰兒期的身體動作發展規律,其實嬰兒翻滾、爬行、站立、走路都不用「教」,隨著發育成熟自然就學會了,同時給他提供適合探索的環境和材料,嬰兒在玩的過程中會更快的學會。

嬰兒發展規律

受精卵在子宮中著床,在媽媽的肚子里開始成長變化,經過懷胎十月出生,出生後又歷經了兒童、青少年、習成年期、中年期、老年期,這樣一個歷程被稱為發展。

嬰兒的發展具有一定的規律性。我們一般說的「一聽二看三抬頭,四撐五抓六翻身,七坐八爬九扶立」,這是嬰兒期發展的普遍規律,每個孩子發展出這些能力的時間有早有晚,前後相差個把月都是正常現象。現在孩子營養比較好,一般時間都會提前一些。

孩子的發展還有一些特點。比如,先出現的是大關節,大肢體的動作,較晚出現的是手指等精細的動作。人在一生中不同階段的發展速度是不同的,嬰幼兒期發展速度最快,到了兒童期依然會很快,但是沒有嬰幼兒期那麼快。發展受到本身的成熟度、外在的刺激、環境提供給他的活動自由度、成人對嬰兒嘗試新動作的激發的影響。

身體動作發展

嬰兒從一出生就會有很多自然地行為反應。比如把嬰兒抱到媽媽的乳房,會有尋乳的動作;有東西靠近他臉的時候,他會眨眼,保護眼睛不受到外物和強光的刺激。更有趣的是,父母把手指伸到嬰兒手中,他會自然的抓握,這個動作促使嬰兒獲得成人的喜愛,促使成人保護他們,因此有這重大的「生存」價值。

同時,嬰兒也正在通過這些基本動作,感知自己和世界的關係:自己是誰,和他互動的是誰,主客體之間的關係。

在這個階段,父母可以做些什麼來促進嬰兒動作的發展呢?

比如可以準備一些玩具,來增加視覺刺激。在顏色上選擇上,和我們一般以為的五顏六色更吸引人不同,其實最吸引孩童的是黑白的變化。

我們還可以提供安全的環境和多元探索的素材。布置的空間柔軟舒適,孩子可以放心的做翻滾和爬,這樣可以鼓勵孩子做一些探索。此外,給孩子提供安全的可以訓練小肌肉的玩具,比如紙工、捏橡皮泥、穿繩等。

其實嬰兒階段的孩子不用「教」,只有提供給他環境和素材,孩子都有玩的天性,自然就會在玩的過程中發展。他越有機會探索,積累的經驗越多對世界的理解就會越豐富。比如摸摸木頭、摸摸石頭、摸摸塑料,這些細膩的經驗基本是沒辦法教的,只能讓孩子去體驗。社會環境里刺激越多的孩子,基本他的認知能力發展就越好。


孩子走路要順其自然,不能拔苗助長,先學會爬,再學會走,我兒子1歲2個月才學會走,算是比較晚的吧,就因為我們一直先鼓勵他爬,然後再慢慢站,最後學會走路,從來沒有用過學步車之類的。跟他同齡的一個孩子很早就被大人揪著,用學步車學走路,沒有經歷過爬的階段,看起來比我兒子走的早的多,可是他就經常摔跤,經常臉被磕的青一塊紫一塊,我兒子自從會走路後,幾乎就沒摔過跤,到現在一年半時間所有摔跤次數最多大概10次左右吧。所以學步車這個東西強烈不建議使用,會影響孩子平衡能力的學習。


學步車的弊端固然是有的,我們也非常支持「自然學步」。

但可能現實的問題是,由老人家帶的話,他們的體力和精力是否能足夠保障孩子「自然學步」過程中的安全問題,這可能是值得考慮的。

我們專門為了這個問題的【實用性】,寫過一篇文章,希望你能幫到你

&>&>

如何選擇和實用學步工具呢?

家長們希望能夠為寶寶提供成長所需的環境和工具(玩具)是值得提倡的。然而,配置寶寶工具(玩具)需要考慮3個前提:

1. 了解寶寶發展的需要;

2. 了解工具的功能和效果;

3. 考慮家庭的實際情況;

學步工具的問題也需要這樣考慮。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寶寶從站立到行走在大運動方面有哪些發展的需要。

嬰兒從爬行、站立到會走路是其身體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學習走路時需要具備的能力有:身體平衡能力、雙腿直立站立的力量、四肢的協調能力。另外,學習走路階段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注意點,那就是安全問題。

接下來,我們再來了解一下學步工具,看看這些工具到底能不能滿足學步階段的寶寶發展的需要。當前市場上銷售學步工具的可以分為三種:

學步車、學步推車、學步帶

學步車

一般由底盤框架、上盤座椅、玩具配置三部分組成,嬰兒坐在上面,可以藉助框架的支撐進行任意方向移動。下面列出幾款學步(坐式)車的圖片。

試想一下,一個寶寶坐在這樣的學步車裡的情境:寶寶腿部基本不用使力,腳尖輕輕一划,車輪就把寶寶載到任意方向。

因此,還是要客觀地分析一下長期使用這種學步車可能給寶寶帶來的傷害:

a.學步車剝奪了兒童大運動鍛煉的機會,兒童只能隨著車子晃,而不能自主地爬行、站立、行走,不能很好地感受平衡,這樣,不利於其身體協調能力的發展。

b.寶寶的骨骼正處在高速發展中,可塑性很大,長時間坐在學步車裡容易導致寶寶骨骼畸形,如出現O型腿。

c.寶寶坐在學步車裡,踮著腳走,腿基本用不上力,不利於寶寶腿部肌肉力量的發展,影響寶寶走路。

d.在學步車裡,限制了兒童的自由活動,一定程度上剝奪了兒童學習的機會,例如,這個階段的孩子正是通過觸摸、抓握等來學習,而學步車裡這些是被剝奪了的。

當然,寶寶坐在(質量有保障的、正規品牌)學步(坐式)車裡,可以比較安全,同時可以解放看護人的雙手來做家務。

學步推車

一般由手推橫杠、滾輪及玩具配置三部分組成,嬰兒用手推使其向前移動,下面列出幾款學步(推式)車的圖片:

先來看一下大多數孩子使用學步(推式)車的場景:

雙手扶持學步車上部,身體前傾,隨學步推車移動過程中下肢需要快速配合上肢,這種狀況對於腿部肌肉力量、身體協調控制和平衡能力的能力要求極高。

對於剛剛開始學步的孩子而言,腿部肌肉力量尚未充足,四肢協調能力也有待進一步發展,這個時候使用學步推車,不僅不能鍛煉其能力,而且容易向前摔倒,如果經歷了頻次較多的意外,容易產生挫敗感,學步和探索的慾望都會減弱。

但需要提出的是,如果在適當的時機給寶寶用學步推車,可以幫助寶寶較快地適應站立行走時的不安全感,使其大膽地邁步向前走。

學步帶

學步帶是採用搖籃式的設計,一端套在寶寶身上,另一端由成人拉著,協助寶寶在學步過程中保持直立行走而不摔倒。目前,市場上主要有兩種款式:護腰式、護腿式。

區別在於,護腰式學步帶的護圍是套在寶寶腰上的,而護腿式的學步帶的護圍是套在腿上的。

和學步車相比,學步帶對孩子身體的直接影響會更大

a.學步帶易勒住孩子的胸腔

b.學步帶的忽上忽下容易造成孩子的恐懼

c.學步帶不能夠真正發展孩子自身的能力,反而會使其對成人產生極大的依賴。

======================================

以上我們從理性角度分析了市場上不同的學步工具給寶寶成長帶來的隱患,因此,從科學的角度來講,我們建議最好不要使用這些學步工具,堅持讓孩子自己學會走路,在學習走路的過程中不斷地發展其平衡能力、協調能力等,為日後其他大運動的發展打下基礎。

當然也並不是意味著學步車就是洪水猛獸所有家庭都避而遠之,要不要給孩子用學步工具,作為家長最後需要考慮的一個因素,也是一個最真實的因素——家庭實際情況

1、如果有專職看護人照看孩子,那就沒有必要學步工具了;

2、如果看護孩子的人還需要做其他的家務的話,可以考慮用學步(坐式)車,但也要注意收納其家裡的存在危險的物品,隨時注意孩子的安全,而且每天不能太長時間;

3、如果是在寶寶學步階段,其看護人體力不足,不能輕鬆地陪孩子學走路,可以使用學步(推式)車,但要注意使用時間,必須是在寶寶下肢力量發展足夠、可以較好地控制上身的時候,這時用學步推車就是幫助孩子找到學步的感覺,克服站立行走的膽怯心理。

不論使用哪種學步車,在購買時,要選擇一些質量有保證的品牌,確保使用時的安全。如果您確定需要使用學步車,可以隨時提問諮詢相關學步車品牌的推薦。


謝邀!

樓上回答的都很好,特別是曾夢露的答案。

我回答是不手把手教,但是提供安全鍛煉機會。不用人為工具。

這個和寶寶鍛煉身體有關,推薦看杜曼博士內容,我現在手機不方便,哪天筆記本來整理整理。

我是在出生就給他趴,蠕動機會,這個時候我人在旁邊。

爬的時候盡量多爬。

他第一次扶著自己小床站起來我剛好拍攝到,超級可愛!

之後去超市,下次你來待久點我帶你去吃裡面有廚師當場燒菜,他放在車裡站著看,累了他會坐下。

一歲多剛好他舅舅三層樓別墅裝修好,我帶他去住了段時間,主要鍛煉爬樓梯。

這些都鍛煉小腦和以後讀書注意力是否集中等有很大關係!

他是爬著進去,回家的時候能走了。剛走路很逗,一開始像小烏龜似的兩手舉著走,超萌!

等他能自己走我就不怎麼用推車了,都鼓勵他走,那個時候我買了有前坐的自信車凳帶他去吳山廣場,翻山越嶺去吃美食……就鍛鍊出來了。

自然按照他的節奏最好。


寶寶快滿7個月的時候,針對要不要用學步車,我也糾結了很久,但還是先買回來了,試著把寶寶放進去,當她發現自己能移動的時候十分興奮,每一天都在慢慢探索往更廣闊的天地里去。於是我不糾結了,每天給她進幾次學步車---一般都是半小時她就累了,然後主動要求出來玩點兒別的。隨著她爬行能力的增強,她對學步車越來越不感興趣,8.5個月的時候,我們就能把學步車放儲藏室了。但一定要多給孩子爬,不要急著教她走路,我們從來沒有拉著她的小手教她走路,是她爬到快一歲的時候,自己找沙發牆壁之類的扶著來來回回走得歡快,滿一歲那天不需要助力自己走起來的。如樓上所說,我們要承受來自外界的壓力,別人會整天說:你們家小孩怎麼還在爬啊!


實踐證明兩根綠籮即可。

兒子13個月才正式開始走路。之前只是偶爾走幾步,怎麼拽都不愛站起來。

突然有一天,小邋遢變了~

(跑調兒)

一次兒子去拽綠籮,一手一根從花盆裡就起來,還帶著泥巴。

按照慣例此時該滿屋爬行示威。突然兒子發現手裡有貨,沒法爬了。怎麼辦!

只好走吧走吧人總要學著自己長大。

就醬!


我家孩子從來沒用過學步車,我也沒有拉著她走過,從她八個月開始爬,從腹爬到膝蓋爬,後來爬得簡直是風捲殘雲般,自己扶著小床欄杆站、自己扶著牆扶著傢具走,自己獨走,十三個月零十天算會走了~就像古人猿進化一樣,自己慢慢直立行走


最好別用我小外甥用了之後一直有個壞習慣,走路老是向後找依靠物,不利啊


老媽說我六個月時就被放學步車裡自己走了,十一個月半就能自己走,很少摔跤,還不喜歡人扶,這個還是要看個人…


想想物質不那麼富裕的年代就一切釋然了,那才是最科學的養育方式


已經有研究表明某些學步車會導致寶寶步行姿勢的不正確,踮腳尖走路等。

寶寶的發展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我閨女全程都是自己學會坐、站、走路的,大人沒有插手過,而且發展得很早,一周歲已經走得很穩了。關鍵在哪兒,在一些無心插柳的設施。一開始我們把她放在嬰兒床里推來推去,慢慢她自己扶著嬰兒床欄杆坐起來了,而且特別高興,發現自己可以做這個動作。再後來,她自己扶著圍欄站起來了,我們趕緊調整床板的高度,免得她一頭栽下來。

再後來家裡給她弄了個圍欄,鋪上地墊,她開始在裡面爬,爬到圍欄邊就站起來,後來慢慢扶著圍欄走,到最後脫開圍欄走,因為墊了地墊,也不怕她摔。

所以題主可以創造一些適合扶握的設施,寶寶想坐想站的時候可以借力,慢慢地他就可以發展大運動了。


推薦閱讀:

未滿一周歲的小孩偏食怎麼辦?
歐美家庭寵物和小孩一起養嗎?
我們愛自己的孩子,能愛到怎樣的程度?

TAG: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