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 11 月之後,你所在的行業預計會有哪些變化?

會有哪些政策和大環境的利好?預計會發生哪些變化和發展趨勢?


謝邀 @倩文

法務會計和風險管理方向。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個趨勢吧:

  • 中國監管機構正扮演一個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我們這個行業和監管機構的執法緊密相關:執法力度大,企業在這方面的需求就多;執法力度小,企業需求就減少。過去業務主要都是由海外監管機構執法引發,比如著名的美國監管機構(司法部、證監會、財政部等),企業主要關注的就是這些海外監管機構的動向。但是現在,中國的執法機構開始扮演一個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不僅體現在那些經典的案件(GSK行賄案、高通壟斷案),更表現為加強日常監管、增加與企業的互動。因此,企業也越來越重視中國監管機構的動向。比如,近期通過的新《反不正當競爭法》,就引起了企業合規同仁的熱議,政策解讀和應對策略方面的需求也很旺盛。
  • 本土服務商迅速成長。隨著市場的擴大,不僅有大量小型的外資服務商進入,而且有不少本土服務商成立,和傳統的服務提供商——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分享這個市場。企業發現在中國的合規和調查需求十分旺盛以後,紛紛開始建立內部的合規和調查團隊。這就導致在近2~3年內,企業對於資深合規人士的需求會受到一定抑制,而對初級人員的人力外包需求會比較旺盛。因此,本土服務商應需而生,並且會在短期內受益於人力成本優勢得到快速發展。
  • 防範性支出增加。企業已經開始意識到事前防範性支出遠比事後補救性支出要少,因此,在防範性支出上的投入會持續增加。不僅是針對合規和舞弊方面,現在大量的投資機構也開始在投資之前引入更多的反舞弊手段,減少潛在的由財務造假導致的投資失敗。

總而言之,大方向是這個行業慢慢開始本土化,服務本身以及相關需求正在經歷不小的變化。


生物質新能源方向,也就是乙醇汽油,表示2017年11月之後,本行業不會有明顯的變化。但再過一兩年,會有什麼動向,不知道。

關注了幾天十九大,著重看了看環境保護和新能源方向的一些報道,看得出來電動車還是解決問題的主要發力點,那麼相對來說生物質新能源就不會有太多的投入。

但是,資本投入的風向,往往源於政策,又快於政策,這也是我個人覺得一兩年後說不好什麼樣的原因。

2017年9月,15部委聯合發文,提出乙醇汽油向全國範圍推廣,並且要在2020年實現。但是,2025年,是一些歐洲國家禁售燃油車的時間表,隔壁的阿三也提出2030年禁售,在這樣的壓力下,作為目前「巴黎協定」的扛把子,中國會不會也提出時間表,不好說。

然而,上面這兩件事顯然是存在矛盾的。

但細細看,又不完全矛盾。

能源與碳排放問題上,中國是僅有的兩個同時在國家戰略層面上押寶生物質能源與電動車方向的國家之一,另一個當然是美帝。歐洲兩派都有,但各自為陣,按某總統所說,如果團結起來可超中趕美:義大利與丹麥偏生物(義大利的MG與丹麥諾維信是大本營),荷蘭與法國偏電,德國猶豫(德國對兩個技術都不算太上心,生物質能源產業化立項早,推進慢,對電也不是完全信賴,畢竟會影響現在的汽車品牌),英國攪屎(有英國在,歐洲不會形成合力)。歐洲以外,日本以電為主,巴西以生物能源為主,俄羅斯強推油價,阿三在畫PPT,其他國家基本不用考慮。

能源既是民生問題,也是科技問題,更是金融問題。碳稅這個事,最早出現的時候,諷刺的聲音很大,但如果弄明白它作為金融產品的屬性,就知道背後其實就是國力的鬥爭。比特幣可以形成貨幣價值,甚至讓央行感到威脅給斃了,那麼碳稅作為一個全球大佬們玩的「比特幣」遊戲,影響力有多大就不言而喻了。

所以,為了部落的「兩個百年」目標,這剩下的32年里,我們都會緊盯美帝。在黑科技探索方面,美帝發展什麼,我們就發展什麼;在國際話語方面,美帝反對什麼,我們就支持什麼。接棒巴黎協定其實就是個鮮明的案例,美國最適合抗這個大旗,結果後院失火,慫了;而我們一個堅持百年不變猥瑣發育的發展中國家,捨身炸碉堡成了旗艦,但是用人均累積這樣的鬼話瞞天過海,也只能算是權宜之計。

具體到生物質乙醇方向,中國現在確實是雷聲大雨點小。反觀美國,傲嬌歸傲嬌,然而杜邦公司們卻在愛荷華州擼起袖子加油干,搶我們的語錄,這這這能忍?義大利的洋人們現在也跑到中國來設廠了,你說我們該怎麼辦?當然是支持啊!不僅支持,還要再使出一招「以市場換技術」,說不定又彎道超車了。

2004年,在中國鐵路第五次大提速時,誰也沒有預測到十年後甚至五年後的鐵路行業變化。

本行業,同理。


會計行業表示情緒穩定,企業好了我們做審計,倒閉了我們做清算,收費標準都差不多。(逃


作為一個行走的負能量

一個科研的泥石流

我決定在十九大結束後,好好歸納一個綜述,描述一下這個行業的現狀和未來

我並不是單純的吐槽,我深知這個行業國外構架走在我們前面,他們也沒有好的解決方案;

他們比我們更艱難,但是他們的兜底是,可以來我們這裡…

這篇只談現狀和趨勢,沒解決方案;

全程負能量,閱讀需勇氣!

十年以來的學術貶值感

快畢業了,導師讓留在組裡做博後,海歸滿天飛,不知道現在國內做博後還有沒有前途啊?

2016~2017 年大陸高校招聘青年教師的行情是怎樣的?

如何看待華為要求清理34歲以上的員工?

吸引留學海外的高端人才歸國的「千人計劃」實施 5 年效果如何?

如何看待美國猶他大學博士生唐曉琳被證實已死亡?

讀 PhD 是選擇大牛老闆還是選擇活躍的新人好?

教師節的猛毒雞湯

你為什麼要出國?

從高校擴招說起...

如何看待「不少海歸學者在國外可以發表高水平論文,而回國後卻只能平凡地灌灌水」這種現象?

求詳細介紹下院士、長江、百人、千人、萬人、青千、傑青、各類學者人才計劃等等?

現在科研項目中的重點項目、重大項目、重大研究計劃項目,重點研發計劃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目錄&>&> 賤賤『分類』合集

專欄&>&>『研』『組』『文』


謝 @倩文 同學邀請。

兩桶油。

先說結論,行業蕭條期到來了,而且一浪接一浪,最後拍死這個行業的一浪是新能源。正如沙烏地阿拉伯前石油部長所言:石器時代的結束,並不是因為石頭用完了

一、國際大環境

2017年7月20日,《財富》發布了2017年的財富五百強名單,騰訊和阿里如願進入五百強行列。儘管它們的營收比遙遙領先的兩桶油還差很多(目前只有其1/15),但是它們的增幅是可觀的,下一次的五百強名單上,營收的差距可能就沒這麼大了。再過幾年,恐怕就不好說誰在後面了。

這裡放一組數據,2015年騰訊員工2.5萬人,阿里4.6萬人,而中石化超過100萬人。

這也說明,上世紀90年代的國有企業改革過程中締造的巨無霸國企,漸漸走到了其使命的末端。

我找到兩桶油十年來的營收數據。

我把它們十年的營收和凈利潤放在一張圖上,竟然發現是如此的相似,幾乎完全重疊!

因為是從業人士,所以對兩桶油的差異還是非常了解的,中石油主要依託上游油田企業,有開採成本低、原油質量好的優勢;而中石化則更多的依賴下游銷售企業,以加油站網點為核心。二者的核心業務是有比較大的差異的,按理說,受原油價格、市場政策影響是不完全相同的。儘管如此,二者十年來的營收和利潤,幾乎是平行的。

為了更好的對比,我又在表格里加上了BP(英國石油公司)和SHELL(皇家殼牌石油公司)的數據,發現除了在2009年略有差異,其餘的曲線也都是高度趨同的。

通過原油價格走勢圖,我們可以知道2008年有個歷史最高點,所以BP和SHELL都在當年前後實現了有史以來最高營收和利潤,兩桶油當時正處於瘋狂的網點爭奪和體制改革中,所以效益並沒有達到最高點。

2014年,油價暴跌,四家石油公司的營收普遍開始掉頭往下走。而且這個趨勢,一去不復返了。

據說美國頁岩油的成本在40美元左右,因此可以把原油價格壓制在50美元以下,而這樣的價格,對於兩桶油來說,無異於五雷轟頂,據說中石油旗下的大慶油田的開採成本在50美元左右,在50美元以下的市場上,基本上是每一噸都賠錢的,而中石化旗下勝利油田的開採成本據說超過70美元,更是虧損的一塌糊塗。

據《參考消息》:美國對華原油出口意外激增 日均進口量是去年10倍。預計今年從美國進口的原油超過10億美元。

由此可見,兩桶油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了,而且是沒有回升的可能了。

二、局部環境

1987年,齊魯石化(後劃歸中國石化集團)派出技術人員到山東最貧困的一個地區--菏澤,援建了一座煉油廠,叫做東明石化。這是山東境內地方煉廠的起源,這些煉廠使用比較劣質的原油,煉一些廉價的汽油柴油,以極低的價格出售。一般業內成為「小煉廠」。

2017年,中國石化旗下煉油巨頭齊魯石化宣布去年全年成品油產量1050萬噸,同年,東明石化宣布去年成品油產量1200萬噸。

2017年9月27日,東明石化牽頭幾家地方煉廠,成立山東煉化能源有限公司,當然這家公司本身並沒有特別唬人的地方,比較震撼的是,除了地方煉廠外,山東省政府出資,歸口管理部門是省經信委,目標是五年內在山東建立6000座加油站。經信委是幹啥的呢?負責發成品油零售許可證的,目前兩桶油已經無法從這個部門拿到新建站的許可證了... ...

截止2017年,中石化在山東境內有2500座加油站,中石油在山東有1500座加油站,而山東境內,民營站超過6000座--所以,說兩桶油壟斷,從某種意義上講是不準確的。

在已經一萬座加油站的山東省,山東煉化能源有限公司的目標是5年內再建6000座(據內部消息稱,真實目標是8000座)加油站。

而中石化中石油已經深陷價格戰無法抽身,在民營加油站的擠壓下,兩桶油的山東分公司,2017年都是前所未有的巨虧。

兩桶油山東分公司的經營質量分析會不約而同的用上了同一個詞:生死存亡。

而且兩桶油開始抱團抵禦寒冬。

山東不是唯一一個挑戰兩桶油的省份,無獨有偶,9月29日,山東地煉集團成立兩天之後,浙江省石油股份有限公司揭牌成立。浙江省委書記車俊、省長袁家軍共同為省石油公司成立揭牌。

其實,到來的不是行業的冬天,而是行業的新世紀---冰川世紀,新的世紀,需要能適應新的環境的新的霸主。

三、從大而全到壯而美

當然,這不代表兩桶油就要關門歇業了。除了成品油零售,兩桶油還有原油、化工、化肥、儀器設備等業務。曾經的兩桶油是大而全的,從田間地頭的柴油拖拉機到神舟飛船軸承里,從一萬塊的奧拓到一百萬的邁巴赫... ...業務覆蓋到每一個角落。但是隨著需求的多種多樣,隨著地方煉廠的崛起,兩桶油已經沒有這樣的控制力了,因此兩桶油麵臨著形勢嚴峻的轉型危機。

2008年起,兩桶油分別註冊易捷和崑崙,開始嘗試便利店業務,從成品油零售商向綜合服務商轉型。巨無霸企業轉型的難度非常大,也屢有反覆,不過,市場沒有耐心。當兩桶油的客戶流失到觸目驚心的地步的時候,它們的轉型之路就快馬加鞭了。

我想,將來的兩桶油不再是大而全的,可能不再提供過於廉價的低端成品油了,這部分市場交給了民營加油站,可能會有星級服務站(現在就有五星站),可能會有預約加油服務,會有遍布全國各地的便利店業務... ...甚至,隨著新能源時代的到來,油品業務不再是其主營業務。

不會太遠。


預計會有很多人下崗吧。


我是核工程博士生。我覺得核能行業的發展不太樂觀。

福島核事故至今已六年多,各國的反應證明,核能行業再也承受不了類似的災難。

目前世界上僅有中國、俄羅斯等少數國家還在支持核能,尤其是中國,在建反應堆佔了全球的一半。但目前中國的電力供應已趨於飽和,窩電現象在一些地區很嚴重。在這個背景下,近兩年來決策層對核能的態度很微妙,前幾天開會也沒提到核能,2017年沒有新的核電機組獲批是大概率事件。

在向低碳能源轉變的大背景下,風能、太陽能發電的比重逐年增加,成本也在大幅度下跌。反觀核電站,為了應對可能發生的事故,增加了很多相當昂貴但基本上不會用得上的設備,讓成本大大提升。安全是第一要務,我從不反對這點。但核能的經濟競爭力已經落後於多種其他能源了,並且差距可能迅速加大。

還有就是政策。很多國家拿核能做競選武器,比如日本、韓國、美國等等,說關就關。科學家就算寫上萬頁的報告論證核能的安全性也無濟於事。

民眾的支持度也是極為關鍵的因素。福島之後,各國民眾很明顯非常排斥核能。

核能自身也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比如核廢料處理,核不擴散,如何應對恐怖組織對核電站的威脅等等。

另一方面,核能從業者的待遇相當不理想。要麼去核電站,一般都在海邊的山溝溝里,周圍連像樣的大超市都沒有(當然也有很多人喜歡這種生活,那也挺好);要麼去設計院,拿一二十萬的年薪天天加班畫圖。薪水看起來很高,但設計院一般都在北京、上海等地方,考慮到當地的房價,從業者也是亞歷山大。

因而,選擇核能行業需慎謹慎。

————————————

評論區的觀點很精彩,但在我看來大多都是外行對核能行業的願景。我再補充下我的看法吧。

如果核聚變發電實現了,什麼風能水能太陽能都是浮雲,人類再也不會有能源危機的煩惱,霧霾、水污染等等也會減輕很多。但關鍵是,什麼時候能實現?五十年後?五百年後?至少現在看來,核聚變商業發電是一件遙遙無期的事情,ITER越來越像一個無底洞。

小型堆目前已經研究得差不多了,畢竟沒有太大難度,如果政策允許的話,目測三五年內就可以建造。但請注意,這裡的小型堆指的是10萬千瓦級別的堆型,主要功能是邊遠地區的發電、供暖,比如大興安嶺地區、南海島嶼等等,並不是傳說中的核電池。無論技術有多發達,裂變型反應堆都沒有普及的可能性。核動力汽車、核動力飛機等等,看起來很美好,但核擴散永遠是個繞不去的難題。很多年前就有科學家提出過核動力汽車,但至今仍停留在紙上,就是怕發生事故、或者落到恐怖分子手裡,後果相當嚴重。

另外,我覺得核能發展態勢不樂觀,並不是說核能將會從世界上消失。相反,在可預見的幾十年內,儘管數量會有波動,但核電廠依然會存在。畢竟核電廠與nuclear武器有千絲萬縷的關係。這塊蛋糕可能會變小,但永遠不會消失。

————————————

之前說的有點悲觀,我補充下比較樂觀的信息吧。

首先就是比爾蓋茨的泰拉能源,主攻第四代快堆(行波堆)。雖然快堆目前在法國、日本遭受比較重大的挫折,但在俄羅斯和中國取得了較大的進展,加上比爾蓋茨的青睞,快堆很大概率會在未來引領核能發展。

還有小型堆的開發。小型堆的用途很多,國內外已經有多家企業進行探索,未來可期。


我個人覺得核能的發展基本陷入停滯狀態,請參閱此回答:

ferrier:人類的哪些科技已經接近瓶頸,很久沒有重大提高了?


如果網路方面的問題一直像最近這樣,那麼作為程序員,我們這個行業的工作效率估計要下降50%,可能有人甚至無法工作 23333


cs 上不去 github 和 stackoverflow 已經沒法工作了。


在東北干民用航空設計的,目前工資不高,在當地也就是中游水平,單位原來是從另一個大單位分出來的,現在又被合併回去了,現在離職的人越來越多,來的新人卻越來越少……未來會怎麼樣還真不知道……

國家政策方面啥的,還是讓我們航空人講奉獻不要講物質回報唄,漲工資是不可能的,這輩子都不可能的,拉項目又不會,只有靠外地出差拿補貼才能維持的了生活。今年又把南航哈工大西工大一票院校的航空專業踢出了雙一流學科,更是讓我們這些南航出來的航空人心裡不是個滋味。

身邊的人好多已經轉行了,有的去搞汽車行業,有的去當程序員,還有更多的考研讀博離開航空工業,莫名感覺凄涼。

上海商飛現在新員工待遇也不行了,月收入到手不過萬,這收入,如果租房單身的話過得應該還算滋潤,但是紮根的話不曉得能不能行……

走一步是一步吧


公務員會越來越熱門


VPN 行業估計會有進步?


公務員培訓+考研培訓。

迎來高速發展的新動力


扶貧、棚改、一帶一路、境外戰略資源,每一個領域在未來五年都還有需求,都是國家富強路上必須解決的問題。

華為、比亞迪、京東方...支持的企業一個個做大做強,然後再去挖掘創新型企業孵化。

開發性金融,永遠在路上。


醫藥-新葯開發-臨床試驗。行業在722風暴後逐漸向好,今年六月加入ICH,十一結束後CFDA接連發文,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意見,創新葯和仿製葯的春天要來了,中國製藥一副要崛起的節奏。圈裡的同行們趕上了。


連「大不了回老家教書」都說不出口了……


作為寒門子弟儘快擺脫貧窮的金融業從業機會,算是快走到盡頭了,以後寒門再難入金融業。


5G推廣可能大大低於預期。基本理由有幾個:

1應用尚未達到可支撐5G的速率規模

2運營商還未想明白後4G時代的計費模式

3NB-IOT短時間有太多的替代品,而且其功耗,速率,硬體成本各個方面都不佔優

4如果未來2-3年無線技術出現一次革新,5G通過堆硬體的方式帶來的性能優勢分分鐘被幹掉我。


環保行業估計利好,希望不是喊喊口號而已吧。


基礎會計要被淘汰了


推薦閱讀:

20年後的電子遊戲設備可能會是什麼樣子的?
如何評價中國將會成為第一大經濟體?
《夏日大作戰》里的OZ系統是否有可能在未來出現?

TAG:生活 | 未來 | 行業 | 社會 | 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