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女孩子男孩打扮就感覺很正常,男孩女裝打扮通常會被覺得變態?

類似的問題:為什麼5/6歲左右的小女孩跟一群男孩玩普遍感覺問題不大,而反過來則不成立?


這是父權性別法則存在的性別差異在著裝打扮方面上的具體表現。

男權是以男性為中心的社會秩序,然而男性也並非全然是男權的既得利益者,他們同樣會受到各種社會法則和行為規範的嚴格約束,比如他們必須表現得有男子氣概,必須要保護女性,約會時必須買單,結婚必須要出房車和彩禮,婚後必須要賺錢養家……這些無處不在的「必須」就是男性所要遵循的性別法則的表徵。

當然女性同樣會受到父權性別法則的約束,甚至是更為嚴重,女性往往需要比男性遵循更多的陳規陋習。比如更繁雜的社交禮儀(女性的化妝要求更高)、更嚴格的道德要求(出軌的女性需要比男性承受更高的道德壓力),為家庭付出更多(無論是否工作,女性生兒育女和做家務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這些性別差異會體現在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

男權是一種雙向結構,無法脫離男性或女性而單獨存在,性別規範和角色法則必然會同時作用於兩性身上。對一個處於男權社會的男性而言,最屈辱的事情莫過於變得像一個女人,失去男性特徵變得娘娘腔,一個男人打扮得像個女人很容易被人嘲笑為「娘炮」,這往往意味著從原先的男性優越地位跌落為原屬於女性的被統治地位,「彷彿是天使一下子從天堂跌入了地獄」;與此同時,女性一旦表現得不符合性別角色法則,妄圖從被統治角色(女性)解脫出來並進入統治群體(男性),比如進入男性主導的公共領域,從事嚴肅的政治活動,行為舉止表現得像一個男人(女漢子,沒有女人樣),同樣會被眾人所嘲笑與阻止,因為這是一種企圖向上靠攏的僭越舉動,屬於不遵守父權性別法則的表現。

只不過在父權標準下,男性特徵遠比女性特徵更好、更優越,因此「女扮男裝」比「男扮女裝」更能得到眾人的認可,前者是向上,後者則是向下。包含男性特徵的女漢子會比包含女性特徵的娘炮獲得更多人的寬容。

父權結構里,相比於男性所提供的社會價值,女性更多的是提供身體價值,即生育和審美的價值,這種性別差異同樣會體現在兩性著裝打扮上

對於男性而言,化妝和著裝是為了突出自己的社會地位,而非身體本身;女性則是通過化妝和美容等方式讓自己的身體變得更具有誘惑力和吸引力,這會大幅增加女性的審美價值。相比於男性,女性會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美、身體、衣著和舉止的精緻優雅之上,這使得她們會在化妝和時尚等方面比男性投入更多的時間、金錢和精力。

有人說,如今女性已經獲得了極大的解放,打破了傳統秩序和形式,能夠自主改造和展示自己的身體,對自己的身體擁有極大的自由使用權。然而這種「解放」仍然具有相當多的男性凝視成份。如今的女性對自己身體的實踐仍然擁有非常明顯的服從男性視角的特性。

由於長期處於被壓迫和被統治的地位,女性很難擺脫象徵性服從和受人擺布的被動處境。如果她們要行使某種權力,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對抗強者,或者是以妥協讓步的形式達成自己的目標。女性用來對抗男權的象徵策略,無論是她們的觀念、虛擬符號還是所追求的目標,都會受到男性中心觀念的巨大影響。很多時候它們不過是男權的一體兩面,兩者在一定程度上是邏輯同構的。

反抗男權往往意味著打破現有的社會地位,這種未來的不確定蘊含著巨大的風險,會讓眾多女性打退堂鼓,一般大多數人是傾向於保守和維持現狀的,相比於激進派的激進變革主張,認同漸進改良方案的人數明顯會更多。一般改良黨會比革命黨更有群眾基礎,會更容易在民主選舉當中獲勝。目前改良派女權的人數遠比激進派女權多。

公眾號:Herstoria


補充:為什麼5/6歲左右的小女孩跟一群男孩玩普遍感覺問題不大,而反過來則不成立?

5/6歲左右的小女孩跟一群男孩玩,在60後70後及更早的年代出生的人們的眼裡是很有問題的,一個小女孩和一群男孩玩會被那些人說「小女孩這樣不好」,有點趨近不檢點。在部分80後90後眼裡,這樣的小女孩會男孩子氣一點,好像沒什麼太大的問題。要是反過來,5/6歲左右的小男孩跟一群女孩玩,這樣的男孩會女孩子氣一點,在很多人眼裡(不包括我)問題就大了(娘了不好)

而且我們已經在遊戲、玩具等貼上了性別標籤,男生要玩男生的遊戲和玩具,女生要玩女生玩的遊戲和玩具,這種社會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和根深蒂固的。我記得我在讀小學四年級以前,班上的女生會玩跳皮筋和踢毽子(這是公認的女生遊戲),男生會玩鬥雞(一隻腳盤在另一隻腳的膝蓋上,然後單腳跳去撞別人,那隻腳放下來就算輸)、紙牌(此紙牌非彼紙牌,把紙折得很硬,用紙打別人的紙,把別人的紙打翻面就贏了)、陀螺等,男女都玩的遊戲就是123木頭人、抓人、棋之類的遊戲。我班上就只有一個男生會和女生玩跳皮筋踢毽子,只有一個短頭髮的女生會和男生玩鬥雞。

——————————————--------------------------------------------------------------------------------

何止是衣著,行為也是如此。

就欺凌的動機和欺凌者的心理來說,"性別特色"並不罕見。比如,被欺凌者"不像男人"經常是男性群體中觸發欺凌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男子氣概建構遊戲中的敗者會淪為欺凌對象),而"不像女人"卻很少成為女性群體內欺凌的觸發因素.

為什麼男生討厭被人說娘炮,女生卻都爭著說自己是漢子?

事關語言歧視,我認為這某種程度上可以理解為父權社會一直以來在文化方面的建構所造成的語言現象。

很多人(包括女人)將男人像女人當作對男性話語權的一種威脅(我們中出了叛徒!!(??0 ?)?),與我們常識里「保家衛國」構建民族主義話語的戰爭挑發者形象有悖 ,所以娘泡在廣義上被定義成一個貶義詞。

反之,女漢子在廣義上有部分「獨立自主」的女權文化色彩,大有「擔當」之漢子氣魄。有趣的是「女漢子」(主要形容擔當)是一個有點女性自嘲意味的中性詞,是一個女性內部出生的辭彙,而過去常出現的「男人婆」(主要形容女性粗魯)卻是一個徹底的貶義詞,某種程度可以反映中國社會發展對女性傳統觀念認識轉變的推動,也可以說是一定程度的「進步」——女性的角色在不斷向「中性化」的位置轉變,自我選擇的意識也慢慢的得到喚醒 。

我們還未從父權社會繼承的話語體系掙脫出來,我們對語言的理解和應用依然是基於整個敘事環境,我希望各位不應過分執拗於"漢子"這個部分把它當作一種男性壓迫而應思考下它的出現的環境——在它還未完全成為一個貶義詞之前 。每個辭彙都會由語境分裂至多個所指,也因此出現某些"轎枉過正"的解讀,拋開語境談褒貶就是耍流氓。

作者:祖逸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033441/answer/54345384

來源:知乎

純粹的天然性身體並不存在,我們所說的「身體」,是重重社會規範依賴社會強制反覆書寫、引用(另一種表述是:表演)自己的結果。換言之,作為社會規範的性別(生理性的「性別」作為獨立概念幾乎完全地被文化性的「性別」所涵蓋了)通過表演來創造主體。規範(性別),表演(引用),主體(身體),這三者是相輔相成的,理論上可以做區分,實際上卻是一個不斷流動著自我創造的完整過程,即,性別規範引用自己從而表演出主體,而所謂的「面具說」卻假設了某個可以戴面具的主體的存在。性別不是面具,可以隨戴隨摘,更不存在一個先於表演的主體,彷彿「面具」下真有某個「演員」(主體)。其次,因為有社會性文化性的規範存在,被創造的主體註定有邊界,然而,邊界之外並非空白,邊界外的生存,就是那些不符合社會規範的特例,比如,異性戀社會中的同性戀者,以及難以被主張兩性區別的自然科學(所謂的自然科學畢竟也是人類社會的產物)所歸類的雙性人。再次,因為表演(書寫、引用)總有缺陷和失敗,主體只能無限地接近合乎規範,而不是完美無缺的鐵板一塊,這裡的缺口、縫隙和空白就是她者重返的門戶,而她者的重返所引發的主體重建,才是變裝和戲擬的真正意義所在。——語言·主體·性別——初探巴特勒的知識迷宮 倪湛舸

女權主義法學家凱瑟琳·麥金農(Catharine MacKinnon)寫道:靜止下來作為人的一個屬性,兩性不平等表現為社會性別的形式;流動起來作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它表現為性慾的形式。社會性別是男人和女人之間的不平等被性化後的凝結形式。——《正宗的女性主義:生命與法律論述集》(Feminism Unmodified: Discourse on Life and Law),劍橋:哈佛大學出版社,1987年,頁6—7。

根據這個觀點,性別等級生產並鞏固社會性別;生產、鞏固社會性別的並不是異性戀規範,而是所謂支持異性戀關係的性別等級。如果性別等級生產並鞏固社會性別,而且,如果性別等級預設了一種社會性別的運作概念,那麼社會性別就成了社會性別產生的原因,這個論述最後成了套套邏輯。也許麥金農只是想概述性別等級的自我複製機制,但她表達出來的並非如此。「性別等級」是否足以解釋社會性別生產的條件?在何種程度上,性別等級為了一個或多或少是強制性的異性戀機制服務?而社會性別規範又如何經常地受到管控以支撐異性戀霸權?


某些答案說因為女裝尺碼小啦,款式問題啦,導致大多數男的穿的不好看。

蘇格蘭裙笑而不語。

能想明白為什麼在蘇格蘭男的穿裙子是再正常不過的事,而在其他地方男的穿裙子就會被認為是變態,那麼這個問題也就清楚了。

審美雖然有天生的因素,但是文化的影響力不可小覷。恕我直言,大多數人根本沒有獨立的審美觀,而是人云亦云,任憑時尚界擺布。某些認為丑到爆炸土的掉渣的穿著,過幾年可能就變成時尚潮流,現在覺得驚為天人的美麗打扮,過幾年又會被嘲笑。而這一切,短短十年就能發生好幾次。當年紅極一時的格子衫,當被程序猿們當成標配之後,就被群眾迅速的嘲笑和拋棄了。而現在,程序猿們已經很少再穿格子衫,然後又流傳出了吐槽他們穿條紋衫的照片。那麼,你們猜猜,是什麼原因,造成程序猿們集體穿上了格子衫,又集體的脫下了它呢?

當文化上已經形成了男性就不能和穿女裝的心理定勢之後,自然就會覺得男性穿女裝怎麼看都不順眼。而現在隨著某些勇士在勇敢的表現自我,大膽的穿出女裝,這一觀念也在悄悄地發生變化。

某些人可能還固執的認為某些穿著打扮「天生的」具有性別偏向,所以當男性穿上天生就「女性化」的服裝,自然就顯得扭捏變態。那麼偷偷的再告訴你們一個秘密:如今被認為充滿少女心的娘炮顏色,粉紅色,曾經可是男性專屬的顏色呢~嘻嘻


美國對於男性陽剛的追求比中國過分,看看影視劇里那些肌肉壯碩稜角分明星目皓齒的四分衛帥哥們,他們代表著這個國家對於男性最普遍的審美,稍微消瘦或者有些理工男氣質的男性在影視劇里都是低一等而且不討女孩子喜歡的。

而在中國,因為自古就有推崇官僚階層而歧視「莽夫」的文化,我們並沒有要求華人男性像美國一樣追求極端的陽剛氣質。可就算如此,我們群體對於男性特徵多樣化也並不寬容。但凡在學校中偏「娘」的男孩是不受待見的,社會中從明星到普通人,但凡是女性化一些都會受人責難。明星,有如鹿晗,會被說帶歪國人的審美。普通人更慘,會被人隨隨便便貼上娘炮,gay,人妖的標籤。

這源自人類社會普遍的對於男性特質的刻板認識。說好聽點這些特質叫,豪爽,不拘小節,爺們,不服軟,說難聽點其實就叫缺根筋。真正的男性應該擁有的特質明明應該是沉著冷靜,懂分寸,敢為弱者出頭,不欺軟怕硬的騎士精神。(我的觀點是外在表現出來的特質,並不能證明這個人有多男人,而是面臨問題時的行為和抉擇才能表現出來。騎士精神只是個代號)這些精神難道與一個男孩外在表現出所謂的「娘」之後就背道而馳了嗎?

整個男性社會,不論是直男還是gay圈,對中性化的男性都相當不友好,他們會把這種中性特質視作一種對於他們所謂男性氣質的威脅,如果對這些中性特質友好,就會波及他們自己男性氣質的清白,所以他們迫不及待地要與這些人劃清界限,打壓甚至侮辱他們。

在孩子階段時,人是沒有性別觀念的,芭比娃娃和玩具卡車,粉紅色和藍色於他們或許並沒有區別,但是男孩們漸漸意識一些成人社會強加給他們的東西:芭比是女孩子玩的,粉紅色是女孩子穿的,我是男孩,不能碰這些東西。他們的性別觀念形成是於成人世界學習和模仿,於青春期變得根深蒂固,男孩子會為了合群和吸引異性開始攀比男性氣質,打架鬧事,爭強鬥狠都是這種不健康風氣所導致。

我們經常把人類與野獸區分開,但事實上這種男性氣質的攀比文化相當原始,是人類這個物種依然沒有擺脫動物性的體現,因為在野外生存需要肌肉與兇狠,男性作為主要戰鬥力必須要攀比這些。可隨著人類的發展,我們理應對男性氣質有一個更加廣泛的定義,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肌肉層面上。

這世上有一部分男人,即使外表柔弱似水依然能夠扛起自己的責任。另外一部分渣男即使表現得再強大,除了生殖器官能讓他們引以為豪他們基本一無所有。


問的好啊!

其實你發現沒有,現代日常女裝是怎麼來的,就是女人穿男裝,然後穿著穿著就成公認的女裝了,最多加點女性元素。比如說女式小西裝,女式套裝(褲),女式馬甲,女式襯衫。這和男名女性化幾乎是同時發生的。

古代人男名鳳,靜,丹,敏,現在多為女子名。

英文也是,很多男女都可的名字,早期都是男人專用,後來女人開始用,比如ALEX,TAYLOR,ROBIN,SAM,為什麼呢?

在BBC一篇新聞報道中說,美國西北大學政策研究所所長大衛菲戈利奧專門做過研究,中性化名字的女生更重視數學和理科作業,而男生如果取個女性化名字,會提高輟學率,尤其是班上有同名女生。這些影響甚至會延續到成年。比如另一個研究就是律師行業女性的名字更男性化的成就更高。

深刻反應了上有所好下必將學,流行都是瀑布式下泄,一波一波。

有人說今後中性化才是大趨勢,男裝也有女性化啊,可是,女孩穿個男友的T恤衫也沒啥事,披個老爸的夾克衫也不會被鄙視,要是一男人洗澡後順手拉過老婆的裙子或者老媽的花睡衣穿上出門倒個垃圾。。。畫美不看啊


因為男裝本身就是中性的

女裝才具有女性屬性.

這就是為什麼裙子你能聯想到女人,但褲子不行.

絲襪你能聯想到女人,而運動襪不行.

因為這些事物,與「女性」形成了連接,所以你認為男性不該穿女性的衣物,因為那是「衝突」的.

「女性可以穿男性衣物」.這句話其實有邏輯漏洞.因為根本不存在所謂男性的衣物,這世界上的所有除女性衣物以外的衣物,事實上都是人類的衣物.

或者應該這麼說,所有衣物原本是沒有陰陽性分隔的.資本市場發明了「女性衣物」這個概念後,在我們大腦里一下就形成了二元對立.

再或者用最簡單的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

「有中醫就會有______.」

但嚴格意義上來說,還是有真正的女性服裝的.

就好比紙尿褲是中性的,但姨媽巾是陰性的.(也算服裝的一種吧哈哈哈哈哈)

內衣是中性的,但胸罩是陰性的.

內褲是中性的,帶著JB罩子的內褲是陽性的.

這些個具有明顯性別表徵的衣物,不管是男女穿起來都很彆扭吧?


按我們西方基督教文化的審美規範,只有衣裝和女裝。

恰如man與woman的關係,人與女人。

對的,咱們的現代審美深受西方影響。


最早絲襪是設計給男人穿的。高跟鞋也是。傳統社會的主導階層講求繁複和華美,男人和女人都爭奇鬥豔,而那時男人比女人更前衛。

西裝革履是設計給男人穿的。短髮也是。現代社會的主導階層講求效率和簡潔,男人和女人都競相把自己拾掇得商務精幹,而男人比女人走得更遠。

一個現代男人,要是按照他的審美,穿著仿古的簡潔服飾穿越回到古代,八成要被當賤民看待。

一個古代男人,要是按照他的審美,穿著仿現代的華麗服飾穿越來到現代,八成要被當邊緣人群看待。

矛盾么?

其實不矛盾。

男權社會就是這樣,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主要是由男性體現,而不是女性。男性被社會文化建構成了單一偏好的生物,什麼樣的形象更符合當前社會的主流價值觀,他們就必須要把自己拾掇成那種形象,他們將最符合時代主流價值觀的形象定義為男,如果背離這個男性形象,他們受到的阻撓、排擠、歧視,將遠大於女性。

女性男裝,和男性女裝,本質上都是突破對自身性別的固有偏見,本不該有難度上的區別。但實際上,女性男裝,隱含著迎合時代主流價值觀的意味,受到的阻撓會比違背這一價值觀的男性要小很多。

這樣一說,問題就很清楚了。男女在克服社會對自己的固有偏見時,需要面對不同的社會壓力,這種壓力源自於之前的歷史狀態。這種壓力上的差別,才是男權制度難以被撼動的根源,而不是什麼男性對女性的剝削和壓迫。不然,人類社會為什麼不是在男權和女權之間來回搖擺,而一定是某一體系長期存續呢?男性更難意識到自己遭受的壓抑,更難意識到自己的不自由,更難突破社會偏見對自身的限制,這是男權制度如此穩固的深層原因。

這是女權運動所面臨的最大障礙。

人類社會中佔半數的群體,壓根意識不到自己完全有充足的動機,去和另一半群體一起追求平等自由,單靠剩下那一半自己覺醒自己奮鬥,有可能真正意義上改變社會嗎?

不解放男性,何談解放女性?何談平權?

這也是為何歷史上的女權運動都是跟在左翼人權運動之後才獲得長足進步的原因。

順便再提一點。你們還是不要想著腐化直男們了。兩性的解放,不可能通過鼓勵男性積極表達自己的女性取向來實現,而必須從根源上動搖單一的主流社會價值觀念結構,解構主流-非主流的二元語義。什麼時候,父母老師老闆和領導的腦袋裡壓根就蹦不出「主流」這個概念的時候,男女的平等才會得以真正實現。

當然,那個時候,平等的也就不僅限於性別了。

綜上。別看我想要的結果和左派聖母們一樣,但我是一個激進的建構-解構主義者,與左與右都不相干。甚至,我會覺得左和右的二元論都應該被解構掉。。


因為女性男裝只要長的不是丑得驚天動地一般來說看起來都不錯。而男性女裝不管長得帥還是長得丑,大多數時候是這個畫風。


現在好多了吧

我男朋友粉色帶小花花的衛衣還是我選的呢 本來還準備弄個粉褲子 他拒絕了_(:з」∠)_

男女平等遙遙無期

我希望有一天男人們可以穿著粉色留著長發出門 而不會因此被認為是變態


對於刻意穿男裝的ftm們我也感覺不舒服啊,至於題干中接納程度高,我認為大概是一線工人工作服不分男女,都基本以男裝為藍本設計,因此有些人覺得女扮男裝偏正常了。


因為這是一個歧視女性的男權社會

男權社會的主宰認為男性是高貴的,女性是低賤的,因此男性表現出女性特徵就是降級,就會被嘲笑,而女性表現出男性特徵是升級,體現了奮發向上的精神(雖然沒什麼卵用)

因為這是一個歧視男性的男女平等社會

女性在打扮和職業方面的渠道更寬,可以女性打扮也可以男性打扮,可以重職業也可以重家庭

而男性被這個社會限制得很死,只能男性打扮,只能重事業。女性打扮和重家庭的男性會被男女一起歧視,而且還不能抗議,抗議了還會被嘲笑氣量小


實名反對本問題下的大多數答案。

當男性比女性自由的時候,你們說,這是歧視女性。

當女性比男性自由的時候,你們說,這也是歧視女性。

呵呵,敢情在你們的語境里,歧視男性就是根本不存在的?

最嚴重的歧視,莫過於根本不承認對某一個群體的歧視。壓制這個群體里每一個個體的發聲,強迫其承認:"我沒有受到歧視。"

身為一個男性,各種臟活累活,什麼搬東西跑腿的,同等條件下優先分配給我們,我身體不好,上級放著每天長跑10公里毫無壓力的女性不用,優先找我,請問這是不是歧視?我感受到了歧視。

學生時代,女生打耳洞,染頭髮,一點問題沒有,男生一旦如此,就立即被誡勉談話,請問這是不是歧視?我感受到了歧視。(據說有的學校,男生頭髮稍微長一點都不可以)

現在的婚姻觀念,男性要買房買車,掙錢養家,往往都只能和比自己收入低的女性結婚,相反,女性和比自己收入低的男性結婚就叫"下嫁",請問這是不是歧視?我感受到了歧視。

女權主義者天天喊著,這裡歧視女性,那裡歧視女性,OK,你確實受到了方方面面的歧視,我承認,我也讚許你們為平權作出的努力,但是,

你把我們男性受到的歧視也花式解釋為歧視女性,我就呵呵了。這根本不是平權,這只是另一種性別不平等。

順便問一下,我表達了自己作為一個男性的受歧視感,是不是也構成歧視女性?

對了,不記得哪裡看到過,有的女權主義者認為,舊社會男權主導,女性受壓迫太嚴厲了,所以現在一定要矯枉過正,變本加厲報復回來。呵呵,我同意,那要是非得這麼說的話,史前時代母系氏族社會比後來的父系氏族社會長了數倍不止,麻煩你讓我們男性先報復完,到1000年後再來談女權。


我們可以先來看看以色列作家尤瓦爾.赫拉利著作《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第八章的「性與性別」中的兩張圖片再來答題:

這張圖反應的是 18 世紀的男人味: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王室肖像。請注意路易十四戴著長假髮,穿著絲襪和高跟鞋,站得像個芭蕾舞者,還帶著一把巨大的劍。在當時,路易十四可是歐洲男子氣概和男人味的典範。

再來對比下現代標準男人的圖片:

這張圖片反應的是21 世紀的男人味:美國總統奧巴馬官方照片。那些假髮、絲襪、高跟鞋和劍都去了哪?就大權在握的男性而言,這大概是有史以來最呆板沉悶的形象。

所以你看,在以前,歐洲男人們穿著絲襪和高跟鞋,戴著蜷曲的長長的假髮卻被視為真男子氣概!這種打扮放在當代人們會如何評價,肯定會被大多數人罵「娘娘腔」,「死變態」之類的。人們通常把生物學上的區分稱為「性」,而文化上的區分稱為「性別」。「性」區分的是男性和女性,屬於客觀標準,在整個歷史上未曾改變。至於「性別」區分的是男人和女人,所謂「夠男人」和「夠女人」的標準存在於主體之間,而且會不斷改變。所以說就服飾而言,這些服飾是否「夠男人」或「夠女人」等特性也是隨著當時的社會共識所不斷改變的。

題主問題:為什麼女孩子男孩子打扮就感覺正常,男孩子裝打扮通常會被覺得變態?

答案是:父權社會體系是造成這一切的根源。我們自從農業革命以來,大多數人類社會都屬於重男輕女的父權社會,即使是到了21世紀,到當代,女權 平權主義得到了巨大的充足的發展,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父權社會體系目前依然穩如泰山,根深蒂固。多數父權社會要求男性賺錢養家,保護家庭成員,勇於承擔責任,不畏艱險,不懼恐怖,甚至於,在整個歷史上,總看到男性願意冒險犯難甚至犧牲生命,只為讓人誇讚一句:他是條真漢子!如果某個成年男性不走尋常路,不按父權社會賦予的男性定義去做,肯定會被這個社會整體所唾棄,嗤之以鼻。被認為是男孩女裝打扮,雖然你在生物學上你有XY性染色體,是男性,但男權社會可不這麼認為,社會認為你逃避責任,沒有陽剛之氣,遇到苦難不能挺身而出,逃避服兵役,沒有責任感甚至於心理疾病是病態的體現等等等等。

舉個栗子,如果有個4 5歲的小男孩被某個愛玩的母親打扮成一個可愛的小公主,大多數人都會讚歎其打扮的真好看,好可愛這類的,而不會認為這樣做會變態;如果當這個男孩子成年了,卻依然女裝打扮,是不是很多人的想法就轉變了,會不會覺得這樣打扮已經不合適了?會不會覺得這孩子思想已經扭曲了?因為4 5歲的孩子,父權社會下的人們只為稱這個孩子為:小男孩(BOY),而不是小男人,人們覺得孩子太小,不成熟,沒法承擔起父權社會賦予男人的種種義務並享受權利。如果小孩子長大到該父權社會認可的年紀了,可擔當得起「男人」這個稱呼了,父權社會自然而然地認為這個孩子需要承擔其相應的義務與權利了,然後突然發現這個小男孩不服從不按照社會規定的道路走,一點兒男子氣概都沒有,那怎麼可以!必然招之唾棄。

綜上,當父權社會體系解體,被平權社會體系取代的時候,我想就沒人會再對男性女性的裝扮不同而感到變態了吧


因為地位不同,男高女低,所以女扮男裝可以接受,男扮女裝就被鄙視

同理是年長者地位高過年輕者,年輕裝老,就是少年老成,是懂事。

年老裝少,就是裝嫩


因為大多數人對於男扮女裝的印象是這樣的:

(圖片來自網路)

然而,真正的女裝dalao通常是這樣的:

(圖片來自半次元,侵刪)

也就是說,因為大多數人對於男扮女裝的印象不是很好,會產生排斥感,這是一個刻板印象。而真正的女裝dalao又通常是在小圈子裡,不為外人所知的~


反對那些說男女歧視的

小孩子穿大人衣服鬆鬆垮垮的,有一種別樣的感覺,很可愛;

大人穿小孩子,吸奶嘴,好吧,辣眼睛了

所以這是一個歧視小孩的社會?

很簡單嘛,並不是所有東西都是雙向可逆的。


因為拋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

男生穿個女裝大碼牛仔褲女裝大碼T—shirt也沒人說什麼,他非穿個裙子這不是挑戰公眾忍耐了。

女生穿個男裝小碼牛仔褲男裝小碼T—shirt誰管你,她要穿這一身出去你覺得被不被人說變態?

(圖侵刪)


也來添一個回答吧。

這的確與社會的性別分化有關,長久以來,男性的地位是高於女性的,所以女性一直處在一個被消費被物化的狀態,如果仔細看各個時代的服飾,男性的通常是去性徵,而女性的服裝通常是圍繞體型,性徵和一些對於女性特質放大的方向設計的,一件時尚眼中的好的女裝的設計對於胸,腰,腿,脖子,等地方至少一處是暴露出來的或者進行束縛烘托的。

也因此,女性穿著去性徵的男性服飾不會有太大的違和感,而男性穿著表露女性性徵的服飾,由於沒有相應的性別特質,是無法駕馭的。

有趣的是現代女性穿男裝時,多多少少還是會進行一定性別的體現,對於腿部鎖骨或者腰部進行視覺上的加強。

另一點,對於性別最為開放的七十年代,很大一部分女裝男性穿著是沒有很大問題的。

但是請警醒,這僅僅是如題主所說的,你覺得 變態,並不與這麼穿著的人本身有關,也不構成你去物理上和言語上傷害別人的理由。

這就是我的答案。

。分割線 。

但是後面有些內容,與問題無關,不想讀的可以不要讀了。

這個問題其實問的很好,就是說讓人感覺變態,而不是說就是變態這種辭令,起碼認為答主是明白性別認知弱勢人群的難處和社會性別規則的非絕對性。

但是我不知道知乎現在怎麼了,某個高票回答,滿口就是用我覺得變態來回答為什麼覺得變態,而且用的說法很不講究。本能和理性的決斷中,本能是不可能戰勝理性的,因為所有的本能都有他的成因和機理,像動物一樣憑藉本能來進行好惡的判斷是可以的,把他當作金規玉律就是屁股決定腦袋的行為了。

希望大家警惕。


這個問題很好回答。

因為現代女性服裝都著重體現女性的魅力,甚至刻意的去凸出一些女性性徵。

比如收束腰腹的裁剪,比如低胸裁剪,比如包臀裙,比如能夠塑造腿部線條的絲襪,比如能夠提臀拉腿的高跟鞋。

男人穿上女裝卻不能體現女性的性特徵,當然會被人覺得噁心,但是如果是豪哥這種身材纖細,皮膚白皙,並經過一定化妝術的打穿上女裝後反而會讓人產生迷之衝動

而一般姿色的男生女裝的話……

(看那大粗腿,看那馬臉,看那關節粗大的胯部,我好TMD想自戳雙目好么)

(這腳踝和膝蓋看的我要打人)

至於女生穿男裝則不存在這樣的問題,由於男性服裝主要體現在穿著的舒適性,所以女孩兒穿反而充滿別樣的魅力,反而在嫵媚外多了一絲英俊瀟洒。

不過有一種男裝可不能隨便穿,在非洲大草原上,原始部族的男性有一種驕傲的穿著叫做pennis鞘

圖片被建議修改

你看看女人穿這種凸顯性徵的服裝會是什麼效果


推薦閱讀:

為什麼哺乳動物的性別一般都是兩種而沒有出現多種呢?
怎麼理解日本傳統祭禮活動中「女性禁止」這一規定?
為什麼某些男生聊天時會發「qwq」「qaq」之類的?
為什麼男生被說「像個女孩子」大多會感到被侮辱,而女生被說「像個男孩子」基本不大會生氣,有的反而挺開心?
那些拚命要生兒子結果卻沒生齣兒子(或兒子早夭)的家庭,後來因為沒有兒子而遭遇了哪些困難?

TAG:心理學 | 性別 | 心理 | 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