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戰爭時期,在彈盡糧絕相同的情況下,西方大多會選擇投降,而東方大多選擇同歸於盡?

如題是因為文化差異還是什麼?

分割線——————

重新說一下題主的問題啊,其實是我表述的不明白。我所說的是,在都彈盡糧絕的情況下,東方能拎著大刀肉搏,拿著手榴彈同歸於盡。而西方可能更多的是儘力而降,不討論對錯,只是不太明白雙方思想行為為什麼差異這麼大。

分割線——————

先問問尼瑪是不是,再問為什麼行不行?

掙五毛錢起碼要睜著眼睛掙,閉著眼睛瞎忽悠,回頭一人扣五毛。。。


題主改描述了啊,原來說電影,現在開始說現實,得,當時沒截圖算是我的疏忽。

====================================

題主,你不僅看的少,觀察還淺。

西方二戰影視作品中投降的場面不少,但是沒幾部電影把投降擺在一個「理所當然」的位置上去描繪。

不信咱們挑幾部回味回味。

看看裡面的主要角色們,除了戰死的,運氣好倖存的,唯一一個有過疑似投降行為的就是厄本,還不算是嚴格意義上的投降。

投降都行為出現在哪?敵軍,德軍。

主角們個個都是拚死以完成既定作戰計劃為目的,最後幾近彈盡糧絕大軍壓境,還在堅守崗位。有人為了反個坦克身中數槍被拖進掩體還不忘開玩笑「讓大風吹了個跟頭」。投降這種選擇,好像在他們意識中就不存在。

潛艇戰這種極端摧殘精神的環境下,艇員們投降了?就算不說投降,開小差不執行作戰任務了?

E連在巴斯托涅被圍了個裡三層外三層,隔三差五受一次炮擊,糧食藥品彈藥都短缺,精神崩潰的不少,但是你說投降?

五個人加一輛不能動的坦克硬剛德軍一個營,子彈都打光了,也沒人投降。這不叫誓死不降,還有什麼叫誓死不降?

海豹小隊被數百塔利班圍困,最後打剩下一個人,剩下的這個也是僥倖逃生,沒見一個人投降

美軍飛行員迫降中國,面對侵華日軍,沒補給,連個像樣的自動武器都沒有,最後還不是干到底了?投降?

別的我就不列了。

西方戰爭影視作品有個特點,在反思戰爭層面上,己方士兵可以殘暴,可以精神崩潰,可以粗魯無理,可以滿腹牢騷。但是涉及到投降么,敵方投降理所當然,我方戰鬥頑強抵抗到底,你說為什麼會這樣呢?除了以《斯大林格勒戰役》為代表的一些德國戰爭電影以外,剩下的作品很少刻畫己方投降(劇情中基本看不到),你說說這是為什麼?


對於「有反抗能力卻選擇投降」的行為,古今中外都是一致鄙視的,對於「失去進一步抵抗的可能,繼而選擇投降」的行為,近代以來中外都是表示認可的。

在這方面,中外的主要矛盾在於,近代西方列強的工業能力很強,戰鬥力更依靠物資補給,物資耗盡,戰鬥力就不剩幾個百分點、可以算是喪失抵抗能力了;而中國工業能力基本沒有,戰鬥力主要靠咬著牙拚命,得是打到命快要沒有了,戰鬥力才算消耗殆盡、可以投降了。

或者說,同樣是只剩正常狀態10%的戰鬥力就能投降,人家西方國家裝備好,人命占戰鬥力的比值可能只有5%,補給見底的時候,戰鬥力就只剩10%、可以投降了,中國裝備很差,人命占戰鬥力的比可能有50%,別說裝備耗盡、就算再加上一個輕傷,戰鬥力還能剩下20~30%,還屬於不能合理投降的範疇,得是等到打成重傷、快要不行了的時候,戰鬥力才會下降到投降線。

這才是導致近代西方對於投降看起來很寬容、而東方看起來很嚴苛的主要原因。

放到戰場極其寬大、物資補給非常緊張、以至於人命本身也占戰鬥力的很大一部分的蘇德戰場,你看雙方鄙不鄙視投降?


因為你看的二戰時期的電影 ,大多由歐美國家拍攝,主要反映西線戰場,也就是英美和德國騎士對決拯救世界的內容

至於東線死大約1/3的蘇聯戰俘營,死大約1/2的德國戰俘營,這些人家是不拍的,拍也要先給毛子加個架機槍的督戰隊出來


僅就 @淚痕春雨 的答案說幾點,他的前提基本不成立

《美國軍人行為準則》:

Code of Conduct 行為守則

As a member of the armed for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you are protecting your nation. It is your duty to oppose all enemies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combat or, if a captive, in a prisoners of war compound. Your behavior is guided by the Code of Conduct, which has evolved from the heroic lives, experiences and deeds of Americans from Revolutionary War to the Southeast Asian Conflict.

作為美國武裝部隊的一員,在戰場上,或被俘在戰俘營里反對美國的敵人是你的責任。你的行為受到本行為準則的約束。本準則是從自獨立戰爭到東南亞衝突中的美國英雄的事迹,經歷演化而來的。

Your obligations as a U.S. citizen and a member of the armed forces result from the traditional values that underlie the American experience as a nation. These values are best expressed in the U.S. Constitution and Bill of Rights, which you have sworn to uphold and defend. You would have these obligations-to your country, your service and unit and your fellow Americans-even if the Code of Conduct had never been formulated as a high standard of general behavior.

你作為美國公民及軍人的責任來源於隱含在美國作為一個國家的經歷之中的傳統價值。你所發誓捍衛及保護的美國憲法及權利法案最好的表達了這些價值觀。你對你的國家,你的部隊,你的同胞負有這些義務,即使本行為準則從來沒有確定為普通大眾的行為(高)標準。

Just as you have a responsibility to your country under the Code of Conduct,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has an equal responsibility always to keep faith with you and stand by you as you fight for your country. If you are unfortunate enough to become a prisoner of war, you may rest assured that your government will care for your dependents and will never forget you. Furthermore, the government will use every practical means to contact, support and gain release for you and for all other prisoners of war. To live up to the code, you must know not only its words but the ideas and principles behind those words.

就像本行為準則所規定的你對國家負有義務,美國政府具有同等的義務來保持你的信心並和你一起為美國戰鬥。如果你不幸成為戰俘,你可以放心政府將照顧你的家屬並永遠不會忘記你。 政府將用各種方式聯繫,支援,促成你和所有戰俘的獲釋。為了遵守本守則,你不僅需要了解字面意思,並要求了解這些字眼所表達的思想和原則。

The Code of Conduct is an ethical guide. Its six articles deal with your chief concerns as an American in combat; these concerns become critical when you must evade capture, resist while a prisoner or escape from the enemy.

本行為準則是一個道德指引。他的6項條款將回答了你作為一個在戰場上的美國人的主要疑慮;這些疑慮在你必須擺脫被俘,或作為戰俘試圖逃脫時將會非常關鍵。

Experiences of captured Americans reveal that to survive captivity honorably would demand from you great courage, deep dedication and high motivation. To sustain these personal values throughout captivity requires that you understand and believe strongly in our free and democratic institutions, love your country, trust in the justice of our cause, keep faithful and loyal to your fellow prisoners and hold firmly to your religious and moral beliefs in time of trial.

美國戰俘的經歷顯示了要作為一個戰俘有尊嚴從戰俘生活生存下來需要巨大的勇氣,奉獻,和高度的主動性。在戰俘生活中保持這些價值觀需要你強烈的理解和相信我們的自由和民主,熱愛你的國家,相信我們的事業是正義的,對你的戰俘同伴保持信任和忠誠,在時間的考驗中牢牢的堅守你的宗教和道德信仰。

Your courage, dedication and motivation supported by understanding, trust and fidelity will help you endure the terrors of captivity, prevail over your captors and return to your family, home and nation with honor and pride.

你的理解,信任及忠誠將使你更有勇氣,奉獻和主動性,它們將幫助你忍受被俘的恐懼,戰勝你的捕獲者並光榮和自豪地回到你的家人和祖國身邊。

CODE OF CONDUCT I

I AM AN AMERICAN FIGHTING IN THE FORCES THAT GUARD MY COUNTRY AND OUR WAY OF LIFE, I AM PREPARED TO GIVE MY LIFE IN THEIR DEFENSE

1。 第一條: 我是在軍中作戰保護我的國家以及我的生活方式。我準備為保護我的國家獻出生命。

All men and women in the armed forces have the duty at all times and under all circumstances to oppose the enemie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support its national interests. In training or in combat, alone or with others, while evading capture or enduring captivity, this duty belongs to each American defending our nation regardless of circumstances.

CODE OF CONDUCT II

所有男女軍人不論何時何地都有責任反擊美國的敵人,保護美國的國家利益。不論在訓練和戰鬥中,獨自或成建制,被敵人追捕或已經被俘,不論何種情況,每個保護我們國家的美國人都有這種責任。

I WILL NEVER SURRENDER OF MY OWN FREE WILL. IF IN COMMAND, I WILL NEVER SURRENDER THE MEMBERS OF MY COMMAND WHILE THEY STILL HAVE THE MEANS TO RESIST

第二條: 我將永遠不屈服(投降)。如果我是指揮官,當我的下屬依然有手段抵抗時,我將永遠不(率領)它們投降。

As an individual, a member of the armed forces may never voluntarily surrender. When isolated and no longer able to inflict casualties on the enemy, the American soldier has an obligation to evade capture and rejoin friendly forces.

解釋:作為個人,武裝部隊的一員將永遠不能志願投降。當處在孤立狀態,不可能導致敵人傷亡時, 美國士兵有義務盡量逃脫敵人返回部隊或友軍。

Only when evasion by an individual is impossible and further fighting would lead only to death with no significant loss to the enemy should one consider surrender. With all reasonable means of resistance exhausted and with certain death the only alternative, capture does not simply dishonor.

解釋: 只有(對個人)逃脫不可能而且進一步的反抗只能導致死亡而對敵人沒有顯著損失的時候才能考慮投降。當所有可能的抵抗手段都耗盡,而死亡是唯一的結局時, 被俘不是恥辱。

The responsibility and authority of a commander never extends to the surrender of a command to the enemy while the command has the power to fight and evade. When isolated, cut off or surrounded, a unit must continue to fight until relieved or able to rejoin friendly forces through continued efforts to break out or evade the enemy.

解釋: 當下屬依然有能力戰鬥及擺脫敵人時,一個指揮官永遠沒有指揮下屬向敵人投降的責任和權利。當(部隊)被孤立,隔斷或包圍時,部隊必須繼續戰鬥努力突圍,擺脫敵人,直到被救援或加入友軍。

CODE OF CONDUCT III

第三條

IF I AM CAPTURED I WILL CONTINUE TO RESIST BY ALL MEANS AVAILABLE. I WILL MAKE EVERY EFFORT TO ESCAPE AND AID OTHERS TO ESCAPE. I WILL ACCEPT NEITHER PAROLE NOR SPECIAL FAVORS FROM THE ENEMY.

3。 如果我被俘, 我將繼續儘可能地抵抗。我會竭盡全力逃脫並幫助他人逃脫。我不會接受敵人的任何利誘和任何特殊待遇。

The duty of a member of the armed forces to use all means available to resist the enemy is not lessened by the misfortune of captivity. A POW is still legally bound by the Uniform Code of Military Justice and ethically guided by the Code of Conduct. Under provisions of the Geneva Convention, a prisoner of war is also subject to certain rules imposed by the captor nation. When repatriated, a prisoner of war will not be condemned for having obeyed reasonable captor rules, such as sanitation regulations.

解釋: 武裝部隊成員有責任用各種方式抵抗敵人,這種責任並不因為不幸被俘而減弱。戰俘依然受軍法約束,以及軍人守則的道德指導。根據日內瓦公約,戰俘也受到某些捕獲方的規定約束。當被遣返時,戰俘不會因為遵守敵方的合理規定而被追究責任,比如衛生方面的規定。

The duty of a member of the armed forces to continue to resist does not mean a prisoner should engage in unreasonable harassment as a form of resistance. Retaliation by captors to the detriment of that prisoner and other prisoners is frequently the primary reason of such harassment.

軍人繼續抵抗的義務不意味著戰俘應該從事任何不合理的對敵方的騷擾。敵方對戰俘的報復通常是導致這種騷擾的原因。

The Geneva Convention recognizes that a POW may have the duty to attempt escape. In fact, the Geneva Convention prohibits a captor nation from executing a POW simply for attempting escape. Under the authority of the senior official (often called the senior ranking officer, or SRO), a POW must be prepared to escape whenever the opportunity presents itself. In a POW compound, the senior POW must consider the welfare of those remaining behind after an escape. However, as a matter of conscious determination, a POW must plan to escape, try to escape and assist other to escape.

日內瓦協議承認戰俘有逃脫的義務,並禁止敵方處決僅僅嘗試逃跑的戰俘。在上級軍官的指揮下,戰俘必須準備利用任何機會逃脫。軍官必須考慮逃脫後那些未能逃脫的戰俘的利益。但是作為良心的決定,戰俘必須準備並盡量逃脫,同時幫助它人逃脫。

Contrary to the spirit of the Geneva Convention, enemies engaged by U.S. forces since 1950 have regarded the POW compound as an extension of the battlefield. In doing so, they have used a variety of tactics and pressures, including physical and mental mistreatment, torture and medical neglect, to exploit POWs for propaganda purposes, to obtain military information or to undermine POW organization, communication and resistance.

和日內瓦協議的精神相反,從1950年以來,美國的敵人往往把戰俘營作為戰場的延伸。它們使用各種方法和壓力包括精神和肉體的虐待,折磨及不給醫治來利用戰俘做宣傳, 以獲取軍事情報或破壞戰俘的組織,溝通和反抗。

Such enemies have attempted to lure American POWs into accepting special favors or privileges in exchange for statements, acts or information. Unless it is essential to the life or welfare of that person or another prisoner of war or to the success of efforts to resist or escape a POW must neither seek nor accept special favors or privileges. Our such privileges is called parole. Parole is a promise by a prisoner of war to a captor to fulfill certain conditions such as agreeing not to escape nor to fight again once released in return for such favors as relief from physical bondage improved food and living conditions or repatriation ahead of the sick, injured or longer-held prisoners. An American POW will never sign nor otherwise accept parole.

這些敵人嘗試利誘美國戰俘接受特殊待遇以交換作出某種聲明,行為或情報。除非有利於其他戰俘的生命或福利, 或有利於反抗及脫逃, 戰俘不應尋求特殊待遇及特權。這些特權叫做PAROLE(有假釋含義, 不知道如何翻)。PAROLE是一個戰俘對敵方承諾滿足某些條件(如答應不越獄,釋放不從事戰鬥行為)來交換免除勞役,更好的生活條件,或提前因傷病釋放。美國戰俘永遠不應當同意或接受PAROLE。

CODE OF CONDUCT IV

第四條

IF I BECOME A PRISONER OF WAR, I WILL KEEP FAITH WITH MY FELLOW PRISONERS. I WILL GIVE NO INFORMATION OR TAKE PART IN ANY ACTION WHICH MIGHT BE HARMFUL TO MY COMRADES. IF I AM SENIOR, I WILL TAKE COMMAND. IF NOT, I WILL OBEY THE LAWFUL ORDERS OF THOSE APPOINTED OVER ME AND WILL BACK THEM UP IN EVERY WAY.

4。 如果我成為戰俘, 我會信任我的同伴。 我將不會提供任何信息或參與任何損害我的同志的行為。如果我的軍銜高, 我將承擔指揮責任。或著我將服從上級的合法命令並儘可能的支持它們。

Informing or any other action to the detriment of a fellow prisoner is despicable and is expressly forbidden. Prisoners of war must avoid helping the enemy identify fellow prisoners who may have knowledge of particular value to the enemy and who may, therefore, be made to suffer coercive interrogation.

通風報信及其他損害同伴的行為是可恥的, 也是禁止的。 戰俘必須避免幫助敵方找到那些掌握重要情報的同伴, 以免它們受到拷問。

Strong leadership and communication are essential to discipline. Discipline is the key to camp organization, resistance and even survival. Personal hygiene, camp sanitation and care of sick and wounded are imperative. Officers and noncommissioned officers of the United States must continue to carry out their responsibilities and exercise their authority in captivity. The responsibility and accountability may not be evaded.

領導能力和溝通對於嚴明的紀律是至關重要的。紀律是戰俘組織,反抗活動甚至生存的關鍵。 個人衛生,營地衛生及對傷病的照顧是必須要做的。美軍軍官在被俘狀態時必須繼續履行它們的責任, 行使它們的權威。這些責任不應該被迴避。

If the senior is incapacitated or is otherwise unable to act, the next senior person will assume command. Camp leaders should make every effort to inform all POWs of the chain of command and try to represent them in dealing with enemy authorities. The responsibility of subordinates to obey the lawful orders of ranking American POWs should make all efforts to adhere to the principles of Article IV.

如果具有高級軍銜的人員不能行使職責,次一級人員應當行使該職責。營地領導人應當盡量讓各個戰俘知曉指揮系統並代表敵人和敵方周旋。關於下屬執行上級命令時的責任應當盡量遵守第四條。

As with other provisions of this code, common sense and the conditions of captivity will affect the way in which the senior person and the other POWs organize to carry out their responsibilities. What is important is that everyone support and work within the POW organization.

如同本守則的其他條款,常識及戰俘營的條件將影響高軍銜人員組織並履行它們的職責。 重要的是每個戰俘都能在戰俘組織內相互支持。

CODE OF CONDUCT V

第五條

SHOULD I BECOME A PRISONER OF WAR, I AM REQUIRED TO GIVE NAME, RANK, SERVICE NUMBER, AND DATE OF BIRTH. I WILL EVADE ANSWERING FURTHER QUESTIONS TO THE UTMOST OF MY ABILITY. I WILL MAKE NO ORAL OR WRITTEN STATEMENTS DISLOYAL TO MY COUNTRY AND ITS ALLIES,

5。 如果我成為戰俘, 我應該提供(給對方)我的姓名,軍銜,軍號及生日。我將儘力避免回答任何其他問題。我將不發表任何以此不利於我的國家及其盟國口頭或書面的聲名。

When questioned, a prisoner of war is required by the Geneva Convention to give name, rank, service number (social Security Number) and date of birth. The prisoner should make every effort to avoid giving the captor any additional information. The prisoner may communicate with captors on matters of health and welfare and additionally may write letters home and fill out a Geneva Convention "capture card." It is a violation of the Geneva Convention to place a prisoner under physical or mental duress, torture or any other form of coercion in an effort to secure information.

日內瓦協議要求戰俘在被詢問時提供姓名, 軍銜,軍號, 生日。戰俘應當盡量避免提供任何多餘的信息。 戰俘可以和敵方就健康, 衛生情況和敵方聯繫,可以給家裡寫信, 填寫日內瓦協議規定的戰俘卡。從肉體或精神上折磨戰俘, 以及用任何其他方法強行獲取情報都是對日內瓦協議的侵犯。

If under such intense coercion, a POW discloses unauthorized information, makes an unauthorized statement or performs an unauthorized act, that prisoner"s peace of mind and survival require a quick recovery of courage, dedication and motivation to resist a new each subsequent coercion.

如果處在極端條件下,戰俘未經授權泄露了情報,作出某個聲明, 某種行為,則需要迅速恢復勇氣,奉獻精神,主動性才能保證該戰俘的冷靜頭腦甚至生存。

Actions every POW should resist include making oral or written confessions/apologies, answering questionnaires, providing personal histories, creating propaganda recordings, broadcasting appeals to other prisoners of war, avoiding any other material readily usable for propaganda purposes, appealing for surrender or parole, furnishing self-criticisms and communicating on behalf of the enemy to the detri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its allies, its armed forces or other POWs.

戰俘應該抵制的行為包括「口頭/書面聲明/承認/道歉, 回答審問,提供個人信息,提供宣傳性的資料,對其他戰俘廣播,避免任何可用做宣傳的資料,要求投降或特殊待遇,損害美國,盟國和其他戰俘利益的批評和各種聯繫。

Every POW should also recognize that any confession signed or a statement made may be used by the enemy as a false evidence that the person is a "war criminal" rather than a POW. Several countries have made reservations to the Geneva Convention in which they assert that a "war criminal" conviction deprives the convicted individual of prisoner-of-war status, removes that person from protection under the Geneva Convention and revokes all rights to repatriation until a prison sentence is served.

每個戰俘都應該認識到任何坦白或聲明都會被敵人用來作為」該戰俘是戰犯而不是戰俘「的假證據。一些國家對日內瓦協議有所保留,它們認為戰犯的判決剝奪了被判人的戰俘待遇,該人將不再受日內瓦協議的保護,在刑期執行以前並不再有任何被遣返的權利。

Recent experiences of American prisoners of war have proved that, although enemy interrogation sessions may be harsh and cruel, one can resist brutal mistreatment when the will to resist remains intact.

美國戰俘的最近經歷證明了雖然敵人的審訊可能是殘酷的,當一個人的意志依舊堅強時,他依然能經受這種虐待。

The best way for a prisoner to keep faith with country, fellow prisoners and self is to provide the enemy with as little information as possible.

一個戰俘保持對國家,同伴的信任的最好辦法是儘可能少地提供敵方信息。

CODE OF CONDUCT VI

I WILL NEVER FORGET THAT I AM AN AMERICAN FIGHTING FOR FREEDOM, RESPONSIBLE FOR MY ACTIONS, AND DEDICATED TO THE PRINCIPLES WHICH MADE MY COUNTRY FREE. I WILL TRUST IN MY GOD AND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6。 我將永遠不會忘記我是為自由而戰的美國人,我為我的行為負責。我忠於那些使我的國家自由的原則。我將信任我的上帝和美國。

A member of the armed forces remains responsible for personal actions at all times.

美國軍人永遠要對個人行為負責。

A member of the armed forces who is captured has a continuing obligation to resist and to remain loyal to country, service, unit and fellow prisoners.

一個被俘的美國軍人有義務繼續抵抗並忠於它的國家,部隊和戰俘同伴。

Upon repatriation, POWs can expect their actions to be reviewed, both as to circumstances of capture and conduct during detention. The purpose of such review is to recognize meritorious performance as well as to investigate possible misconduct. Each review will be conducted with due regard for the rights of the individual and consideration for the conditions of captivity. Captivity of itself is not a condition of culpability.

在被遣返時,戰俘會被審查。 審查內容包括被俘當時的情況以及在戰俘營中的行為。審查的目的在於表彰優異的表現,以及調查不符守則的行為。 審查時將考慮個人的權利及被俘時的情況。 被俘本身不是應受懲罰的行為。

Members of the armed forces should remember that they and their dependents will be taken care of by the appropriate service and that pay and allowances, eligibility and procedures for promotion and benefits for dependents continue while the service member is detained. Service members should assure that their personal affairs and family matters (such as pay, powers of attorney, current will and provisions for family maintenance and education) are properly and currently arranged. Failure to so arrange matters can create a serious sense of guilt for a POW and place unnecessary hardship on family members.

軍人應當牢記:它們的家屬將得到妥善的照顧,你們的薪水,升職權利及家屬的待遇在被俘期間將被保留。 軍人們應當確認它們的個人及家庭事物(薪水,代理人權利,遺囑,家庭及教育開支)得到妥善安排。否則,被俘後會產生強烈的內疚感並給家人帶來不必要的磨難。

The life of a prisoner of war is hard. Each person in this stressful situation must always sustain hope and resist enemy indoctrination. Prisoners of war standing firm and united against the enemy will support and inspire one another in surviving their ordeal and in prevailing over misfortune with honor.

戰俘生活是艱難的。每個人在這種高壓環境中必須保持希望,抵制敵人洗腦。立場堅定, 團結一致和敵人鬥爭將支持戰俘並鼓舞大家熬過磨難, 最終光榮地克服被俘的不幸。

第一、美軍不鼓勵被俘,相反,也鼓勵軍人犧牲生命,即便無奈被俘,也需要在戰俘營中做堅決鬥爭。

第二、不管哪邊的戰俘,只要你被遣返回國,就要接受隔離審查,這是世界上幾乎所有軍隊的常規做法。

第三、美國國內當時麥卡錫主義濃厚,只要你沾上了共產主義的邊,迫害你那是一定的,至於所謂優待和這個《行為準則》里我標出的斜體字的部分更是沒影兒的事兒。

3000餘名美軍戰俘均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隔離審查和政治迫害。以「私通敵人」及「戰俘行為不當」罪名被判監禁甚至終生監禁的,不可勝數。

即便到了現在,也常有被俘美軍回國後遭受審判的例子:美軍戰士被俘5年後回國 或因臨陣脫逃被判終身監禁

至於志願軍戰俘,回國接受隔離審查,最後被軍隊遣返,這都是各國的一般通例。然而,真正讓這些志願軍戰俘遭受痛苦的,是到了文革時期的大批鬥,然而,這不是政府行為(但政府的不作為難辭其咎)。

然而,換個角度,導致這些志願軍戰俘遭受痛苦的,也正是美軍和戰俘營中的台灣特工。他們強行在志願軍戰俘身上紋上反共標語和宣傳畫,為的就是要其回國後遭受排擠和迫害,以此來達到分化他們的目的。

給人以印象最深的一次記者招待會是在9月27日舉行的。那天是65名中國人民志願軍人員歸來,其中絕大部分是軍官。他們還沒有下車的時候,就撕碎了印有國民黨旗幟的內衣,露出了刻滿全身標記的身體。在這個大廳里,只聽得見久久持續著的、漸漸變大的哭泣聲。按照預先的安排,應該一人接一人地談自己所經歷過的事情。但剛開始不久,就不得不把一位在一兩天前遭到嚴刑拷打歸俘帶到外面去進行搶救。還有一個人在敘述自己同胞們所遭受的痛苦時難過得昏厥過去,又不得不把他們背到外面。有一個被割掉了耳朵,同時他的腹部還有一條被國民黨刀子割開後留下的彎彎的大傷疤。他們中間有半數以上人的「犯有」拒絕刻上妨礙回到祖國的紋身標記之「罪」,因此,他們四肢上的肉都被割爛了,留給人們看到的是一條條慘不忍睹的傷痕。

被俘的志願軍們回憶,新的紋身從8月20日開始了。因為特務們在調查的時候,發現許多俘虜把在1951年4月刺上的紋身標記割掉或烙掉了。特務們暴跳如雷,命令對集中營里的所有人開始進行紋身。在胸部上刺上國民黨的旗幟和徽章,兩條胳臂上刻上口號,甚至在背的中部也刺上了國民黨的旗幟或中國及台灣的地圖。拒絕紋身的遭到毒打,並被綁在床上。一次由三個傢伙進行的紋身一直要持續4個小時。

到8月31日,10個集中營內的1.5萬名俘虜,除極少數外,都被紋了身。年齡最小的田忠俊被安排在最後。他說,「那時,我覺得好像國度和人間從塵世上消失了。如果在我身邊出現那些花紋,我定會羞恥得無地自容,決沒有臉再回到祖國了。怎能在陽光下露出我的背呢?別的且不說,我的身上已有那些花紋就夠壞的了。」9月1日清晨,田忠俊從鐵絲網中爬出來了。當他快爬出最後一道鐵絲網時被發覺,子彈打穿了他的腳踝骨。他在醫院裡受到好心的護士的幫助,混進了最後一批被遣返的俘虜群中,田忠俊不過是一個普通的俘虜,他無法了解在大規模的紋身的幕後策劃者的心理。現在人們已很清楚,當時美軍心理作戰部東京分部負責人海思森以為,只要把紋身進行到底,就可以達到「保證俘虜人們不抱有回家念頭」的目的。

在交換戰俘場地,普利策獎金獲得者,《芝加哥每日新聞》記者凱奇·比奇在看到一位患了肺結核的中國人民志願軍俘虜用最後的一點力氣把美製軍靴脫下來時十分驚訝,他用悲傷的語調問道:「那麼,這些人為什麼連軍靴也不願意帶走呢?這又軍靴是相當好的啊!我想,在朝鮮和中國像這樣好的軍靴是不多的。」但是,比奇和其他美國記者沒有問一問,俘虜們為什麼對於回想起美國人施加的拷問和那個鬼蜮的東西如此刻骨仇恨,並把對它的據有看成是一種恥辱。

綜上,既然前提錯誤,那麼淚痕春雨的回答就是通篇謬論。


我們一定是看到了一段假的蘇德戰爭史


你們看問題還是太淺,冰山挖得不夠深,所以得到的結論根據挖的深度,各不相同。

東西方的區別是:東方集體主義,犧牲個人權利。西方自由主義,個人至上。集體主義:參考螞蟻群和馬蜂群受到攻擊時的反應。個人主義:參考街頭貓群聚會,受到驚擾時的反應。

那麼為什麼會有這種區別呢?這是人口密度決定的。密度大,則個人空間小,必須和集體打交道,融入集體,一代代的刺兒頭都被剔除了。日本比中國密度還大,所以它的集體主義更強,所以有總玉碎等等瘋狂舉動。

那麼為什麼東方比西方人口密度大呢?東方雨熱同期。西方冬天下雨,夏天乾旱,不利於種糧食。日本靠海,更濕潤,條件比中國更好,而且有大量海產。說到底,民族性格還是地理決定論。


題主你還是看得少。

哪怕是反映集中營的片子,美國人就跟紅岩一樣,組織地下黨支部抵抗啊。

《桂河大橋》,英國軍官爭取正常的待遇,這不是抵抗嘛。

《勝利大逃亡》,三個人各顯神通要逃出集中營,這不是抵抗嘛。

《虎口脫險》,都已經掉在賊窩裡面還想方設法跑出去。

《戰俘列車》,當了戰俘還要劫火車跑掉。

《哈特的戰爭》,這個更厲害了,美國人內訌。

《大偷襲》,被抓到日本人的集中營里了,還想辦法從外面的游擊隊那裡拿葯進去,幹什麼?給日本人挖坑嗎?不還是堅持抵抗嘛。不然去救他們幹啥。

對了,《勝利大逃亡》還有遊戲,還有一個講逃脫集中營的遊戲叫《戰俘》。


西方戰爭相當於西方文明世界內戰。就像解放戰爭,為什麼國民黨軍隊投降那麼快,他們為什麼不殊死抵抗?因為大家都是自己人,只是理念不同。

五代十國,三國等時期也能看到這種現象。


其實吧

西方那時候比東方發達太多了

實際情況是因為

1當時二戰中國戰場這邊基本是肉搏戰

基本是肉搏戰

基本肉搏戰

對後勤要求不高,基本上拿根槍或者刀就可以上了

但西方當時不一樣

太依賴後勤了

許多部隊本來就是後勤兵

你打光了,別人後勤兵不投降幹嘛

那個刀去上嗎,對方可是大炮+坦克啊

而且越工業化

你戰爭越需要大量物資

一旦沒有物質

就是廢銅爛鐵

就沒用了

你沒油了,沒炮彈了,我說你坦克還不如一把刀了

你只能站著那裡被人打

被人打

就這樣而已

不投降幹嘛

等死啊

沒有的

但東方戰爭,許多是肉搏

所有人都訓練了的

不行就肉搏

加上炮火少

甚至國軍當時許多人都沒子彈

習慣了,幾發子彈後就開始刺刀了

也不需要什麼後勤補給,除開炊事班大叔

無所謂

但西方部隊後勤人員太多了,許多部隊超過50%

自然一打仗,沒資源了,就投降

能怎麼辦了

你拿把刀和別人重機槍,坦克,大炮幹嗎

不可能

其實日本這個民族奇怪

沒辦法別人就是死戰

死戰

這樣而已

洗腦過度了

和勇氣真沒多少關係

和勇氣真沒多少關係

和勇氣真沒多少關係

美軍其實非常勇敢的

尤其在二戰中

否則怎麼可能那麼快就打贏德國

打贏日本

武器重要

用武器的人也重要


答案很啰嗦很長,不喜歡看長篇大論的朋友可以直接去最後看結論。

看了一遍所有的答案,討論的角度很多,從文化傳統到政治現實,從戰鬥力組成到投降的心理底線。這些都很有道理,但是,似乎仍有不足,試著補充一二。

記得早些年看到的某篇文字,文中大概是這樣描述的:以中國為中心,周圍散布著一系列國家,民族解放運動後,他們或強或弱,卻每每讓外來入侵者泥足深陷、折戟沉沙,比如朝鮮越南,比如伊朗阿富汗。作者稱呼這些國家為,不可戰勝之環。

在我看來,這些國家有著相似的共同點,比如歷史悠久,比如近代衰落,比如文化體系與入侵者迥異,比如離中俄足夠近【笑】。

竊以為,這些相似點,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在兩次世界大戰以來(近現代)東方文明對投降者的容忍度與西方差異如此巨大。

試想一下,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民族,一個有著輝煌文明的國度,面臨著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民族血脈的斷續,文明道統的存亡,都在這幾代人的肩上,正是顧炎武所謂「亡天下」之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不再是主子姓李還是姓趙的戰鬥,也不再是吃肉還是吃土的抉擇,這是生與死的鬥爭。主動投降的民族等於放棄了生的機會,主動投降的個人等於放棄了他所背負的歷史責任。

此時的投降者,大概可以比做坐視老父慈母凍餒而死卻不作為的子女,如果再做了漢奸,那就是在協同他人謀殺父母了,作為父母的其他子女,誰能原諒這等逆子?

反過來看西方(歐美),近代以來,隨著工業革命,西方迅速崛起,戰爭目的以爭奪殖民地為代表的利益之爭居多,而非滅國。即使是希特勒這種大魔王級別的入侵者,也得在法國弄個維希政權,而不是設立德意志帝國高盧行省。這種情況下,無論國家還是個人,都輸得起,無論勝敗,甚至無論生死,世界的主人還是歐羅巴的白皮,主宰著人間天堂的神祗依然是上帝。所以,戰敗投降者,甚至賣國附敵者,雖然惹人厭惡,但是仍然是可以接受的,特殊情況下,甚至可能會成為英雄(比如美軍的喬納森·溫萊特將軍),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其實,從歷史上來看,當我們面對的生存壓力不大時,也是可以展現出寬容與人性的一面的。以國人熟知的三國歷史為例,投降背叛的例子是如此之多,即便是以奸詐聞名的曹操,也在抓到降而復叛的劉雄鳴後依然禮遇有加,而執法嚴苛的諸葛亮也寬容過背叛了劉備的孟達,彼此結為北伐同盟。

說了太多的大道理,煽了太多的情,總結一下,再舉兩個簡單的例子幫助理解。

總結:

歷史成就越輝煌,現世力量越弱小,對於投降反叛的容忍程度就越低,反之,就越高。

例子:

以競技體育為例,還記得男足們在中超上踢假球的「故事」嗎?如果,國足們是在世界盃預選賽的生死賽上踢假球,並且被曝光,我無法想像他們會遭到球迷們以何種形式歡迎。

然而,還是同樣的中國人,同樣的國際比賽,就拿奧運會或者世錦賽舉例吧,中國乒乓球隊出征,讓幾個球大概可以算是基本的禮節吧,我們就是敢在全世界人民眼前,眾目睽睽之下,放水,讓球,而且,還不會有人覺得不正常。

最後,謝@東風起巨浪 邀。


問題很好,只是少了兩個字「面對」

面對西方侵略者選擇投降

面對東方侵略者選擇同歸於盡

因為成吉思汗欽定了,只要有抵抗,就屠城。除非事先投降。


05年,我去榮譽軍人醫院採訪一位老兵,我到時他還沒回家,就在他樓下和幾位殘疾軍人攀談,挨個問了他們的部隊,參加的什麼戰鬥,怎麼負的傷,有一位老兵,只有左半頭頂都沒了,斜倚在殘疾車上眯著眼看著我,出於好奇,我問:大爺,您當年是哪個部隊的呀?老人沒說話,我心想是不是因為負傷所以無法回答,於是把目光轉向他旁邊一位斷腿的老兵,這位老兵笑嘻嘻的轉過頭,拉了拉他的衣袖,喊道:俘虜,人家問你話呢!沒想這位老人突然睜大了眼睛,一字一頓,口齒不清缺聲音洪亮喊了起來,我仔細一聽,他喊的分明是:老子不是俘虜!!!剛才笑嘻嘻的老兵轉回頭,告訴我,老先生曾經在抗美援朝中擔任機槍手,為了掩護弟兄們撤退,被炮彈片炸沒了小半個頭頂,結果美國醫生還是把他救活了,後來送回來就一直生活在榮譽軍人醫院裡。。。

首先要澄清兩個問題:

一、彈盡糧絕的情況下,東方軍隊多數會選擇同歸於盡。

首先是這個假設不成立,不然也不會有拯救蘇聯的國防人民委員會第227號命令。

二、彈盡糧絕後,東方軍隊會用大刀長矛繼續搏鬥,而西方軍隊會選擇投降。

這個同樣不成立,以中日為代表的東方軍隊彈盡糧絕後會使用冷兵器格鬥是因為東方現代化進程較慢的軍隊冷兵器在部隊中有列裝,並佔有一定比例,相對的,西方軍隊現代化程度更高,冷兵器除了刺刀就是鐵鍬,但並不妨礙他們進行肉搏,松骨峰之所以成就了最可愛的人,其中的重要因素也包括了美軍的頑強衝擊和肉搏。

由於歷史原因,東方軍隊現代化建設晚於西方,軍隊缺乏足夠的火力,補給和運輸工具,所以對士兵個人的體能與意志力要求更為嚴苛,軍隊內部長期重視冷兵器和近身格鬥訓練,也就在客觀上造成了東方軍隊更為「血性」傳統。

看回答中很多朋友說造成這種觀感的原因是因為俘虜待遇的問題,我個人認為,俘虜被放歸後的待遇對軍隊戰鬥力的影響肯定是有的(如227號命令),但縱觀我國歷史,除了個別案例(如樊於期),還很少有因為被俘或被俘後放歸(在不出賣本方利益的前提下)而被誅殺甚至禍及家人的情況。

「忠君」,「愛國」「正統」和「大一統」一直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思想內核的重要組成部分,很多先烈將士,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死戰不退,從容赴義,為的就是心中的理想,靠的就是心中那一股浩然正氣。

從我軍歷史上說,對待叛徒從來都是如秋風掃落葉一樣冷酷,而對於戰俘向來是積極營救,高級領導人中很多都是蹲過反動派和日本人大獄的。

新中國曆次對外戰爭,戰俘無法勝計,抗美援朝作為一個特殊時期的特殊戰爭,其戰俘在被俘期間的經歷也是極其特殊,在建國初期,國內外鬥爭形勢極其惡劣的時期,有一些我們看來極其不地道的事情發生就在所難免了。在我們看來,歸管部門以這樣方式對待這些歸來的英雄,簡直是匪夷所思。而站在歸管部門的角度,在那個信息不暢的年代,鬼知道你經歷了什麼,而一旦放進來的人中有敵特反分子,就會給國家和軍隊造成極其重大的損失,這個責任誰能擔?

我不是洗地,我也近距離接觸過這些被俘老兵,切身感受到「俘虜」「怕死鬼」「叛徒」這些被烙進血肉的辭彙壓迫的一生是多麼慘淡,就如我開頭說的那位老兵一樣,不過聽說他們現在生活得不錯,每月都有按級別發放的補貼,大幾千小一萬,有政府提供的住房而且我去看過環境很不錯,出入都有專門的殘疾人電梯和通道,飯有人送,醫生上門看病治傷很方便。

特殊時期特殊事件的教訓,我們一定要深刻汲取並且不讓悲劇重演。就我接觸採訪過的對越作戰期間的俘虜,總的來說整體待遇都不錯,甚至可以說很好,只要不是板兒上釘釘的叛徒(如79年撤退時整建制帶領部隊投降的那幾個幹部,好像判了七年,我覺得是斃了都不多),一般審查過後,情節最壞主動投敵的勞改兩年,戰鬥被俘的依據情況留隊,復原或安排轉業,確實證明經過頑強戰鬥彈盡受傷被俘的,有的立了功,有的提了干,有的報送進了軍校,你們覺得不可思議吧,這是真的!


和文化離不開關係。

回答里有人說是強者和弱者各自選擇的最佳利益,其實就東方文化而言這是不對的。

歷史上的東方,以中國為例,捨生取義是刻在民族骨子裡的,那麼投降敵人算不算符合義的標準呢?

義的標準在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解釋,但歷史上義有幾個方面是沒變化的:忠,孝,仁,信等。

投降敵人,背叛國家,忠和信就被違背,考慮到特殊時期自己的投降還會影響家人,某種程度上孝也是被違背的。

歷史中國在強勝時期也有敗績,但是失敗時同歸於盡仍然很多。

民族文化就這樣,沒辦法。

而西方頗有一種打工的思想,我盡了力,就該投降了,其他的不管自己的事兒。當然西方失敗時同歸於盡的例子也不算少。


因為中國始終避免打莫名其妙的仗、不明所以的仗、沒道理的仗。有道義支持,當然就不會有退讓可能。能退讓的事情,中國根本就不會打仗。

弔民伐罪,再向罪投降?精分吧。只有罪投道義,怎麼會有道義投罪?

如果沒有道義支持,比如各方逐鹿天下,投降是常態。

慈,故能勇。由慈而生的勇,本來就是羞於屈服的。

保護子女時的父母,會向威脅投降么?

當然,道義是自己認定的,即便是一般情況下被認為沒有道義高低之別的雙方,也總會有認為自己一方是道義一方、對方是應伐之罪,這些人是不會退的。

哀兵必勝。所以中國人打仗的時候,一定會儘可能讓自己處於哀兵的位置,避免讓敵方處於哀兵的位置。

當然,上面是華夏文明的認知。有的文化,大概就認為甲堅矛利、人人都是大力士再加上有個牛逼神保佑就能勝,所以他們就朝這些方向籌劃戰爭去了吧。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機,不可不察。

察的是啥?不就是察道義何在么?不就是察「廟算」的勝負手么?難道還能「察」「我要征服全世界」這種事情?


在分析這個問題前,我們先看一個具體事例。

上個世紀的朝鮮戰爭結束後。同樣是戰俘,美國戰俘回國,依然受到一定的優待;而中國戰俘回國後,多少會讓他們感覺有點生不如死。對此許多喜歡說,美國如何如何尊重人權;中國如何如何不尊重人權。其實呢,這就叫扯淡。

美國的戰俘回國後,依然會受到優待,原因非常簡單,因為這樣做,最符合美國的利益。

中國的戰俘回國後,會受到各種迫害,原因非常簡單,因為這樣做,最符合中國的利益。

一切是顯然的,如果在局勢不利的情況下,軍人投降是一種可以理解的、應該受到尊重的選擇。那美國的軍隊,肯定無往而不利了。因為拋開玩命的精神,大多數國家的軍隊,與美國還打什麼仗呢?擺開陣勢比比誰的拳頭大,直接認輸就得了。

所以,實力較弱的國家。就絕不會接受這種好像尊重人權的戰爭遊戲規則。換而言之,他們必然會想盡辦法鼓勵軍人的犧牲精神、甚至是鼓勵平民的犧牲精神。因為只有如此,才可以讓彌補他們軍事上的不足。

既然如此,中國當年對志願軍戰俘極盡惡劣的態度,大約就好理解了吧。

一切是顯然的,如果中國也認為,在局勢不利的背景下,軍人投降是一種可以理解的、值得尊重的選擇,那中國還與美國打個什麼仗啊,因為直接認輸就得了。

基於美國的利益,自然最希望對手一看局勢不利,就趕緊投降。

所以,美國一看對手竟然逼著軍隊,在極為惡劣的處境下,還玩命的作戰到底,自然氣得要死。因為你們太不講人權了,你們怎麼能這樣逼著士兵當炮灰呢?

美國的態度非常簡單。那就是想盡辦法削弱敵方的玩命精神,以便讓自己的武器優勢,更大限度的發揮出來。

通過這個具體事例的分析,我們大約就會知道,類似的價值觀,與東西方文化無關。只是在近現代,西方通常總是處於優勢,所以西方會極力鼓吹類似的價值觀。

其實呢,處於強勢的一方永遠會鼓吹各種高大上的戰爭規則,總而言之,咱們擺開陣勢堂堂正正的打,不要玩什麼游擊戰、運動戰、更不要玩什麼地道戰、地雷戰,也不要玩什麼全民皆兵;再總而言之,這一切軍人的不是,這一切也很不人道。問題是,處於弱勢的一方,會認可這一切嗎?顯然是不會的。因為處於弱勢的一方認可這一切,直接認輸得了。

許多人總認為,單從利益上考慮,犧牲精神就不應該存在。問題是,把一個最自私、最懦弱的人,放到特定的群體里,你也會具有犧牲精神的。因為有一個大哥曾說,在我們這裡,怕死,那是需要勇氣的!當然了,孫子也說了,現在你讓這些人赴湯蹈火,他們也不會拒絕的,因為拒絕的後果,他們非常清楚!

環境決定意識,而非意識決定環境。

總的來說,集權政治容易培養出勇於犧牲的價值觀。因為集權政治的特點就是強調集體的利益,而漠視個體的利益。因為站在集權者的角度看社會,個體的生命大約只是一個個冰冷的數字。總而言之,為了整體的利益,個人就充當哪裡需要哪裡用的鏍絲釘、磚瓦吧。

集權政治通常在兩種背景下出現。

第一種,在廣闊的小農社會中,老百姓從普遍意義上處於分散、孤立、封閉之中,在這種背景下,高高在上的統治者,讓人感覺神聖、神秘無比,因為普遍老百姓缺乏影響政治的能力。

在這種背景下,社會流行的價值觀念,自然是輕視個體的存在。總而言之,為了千秋霸業,為了可以傲視天下,打得它人口減半,也不失之為一件快事;再總而言之,為了不讓父兄留下的基業,在我手裡輕易丟掉,打它個血流千里、伏屍百萬也不是失之為一件壯舉。在這種背景下,誰敢隨便說投降、妥協自然會被唾沫噴翻的。

集權政治通常在兩種背景下出現。

第二種,在國家民族利益受到嚴重威脅時,當人們相信國家民族利益受到嚴重威脅時,自然也容易產生集權政治。總而言之,為了國家民族的最根本利益,我們必須得團結起來,凝聚成一個強大的整體。

在這種背景下,社會流行的價值觀念,自然也是輕視個體的利益。總而言之,為了大我只能犧牲小我;為了大家只能犧牲小家;再總而言之,為了換取我們國家民族的生存空間、美好明天,犧牲一代人也是值得的。

東方的價值觀,為什麼傾向於鼓勵勇於犧牲呢?因為從古代歷史去看,它通常都是集權政治,廣闊的小農社會難以避免;從近現代歷史去看,它通常總是在西方的擠壓下生存。


我認為因為文化的差異,東西方對「投降」的定義是有差異的。

西方文化的投降是力竭而被俘,還可贖買自由,不代表要改變自己的政治立場。所以以西方標準的優待俘虜最終會成為國際標準。

東亞文化的投降不僅是被俘,還包括加入對方陣營,而一旦拒絕加入則只有死。所以太平洋戰爭中美國人會驚訝於日本人難於俘虜,而一旦俘虜又會完全倒向美軍而幫美軍做事。

當然,以上這些都在貴族階層。而基層士兵所受的虐俘,殺降,屠城等東西方皆同,這是規則外的客觀存在。中國自戰國也有殺降不祥的觀點,但執行是另一回事。


《黃河絕戀》看過嗎?對於侵略者的殘暴,我們有更切身更慘痛更清醒的認識。


謝邀!

歐洲歷史上有不少誓死不降的,比如大名鼎鼎的梵蒂岡瑞士衛隊就是因為歷史上曾保衛教皇直到最後一人戰死而被羅馬教廷接納為唯一近衛隊的,更老的還有眾人皆知的斯巴達300勇士血戰溫泉關。所以歐洲歷史上和東方歷史上類似,血戰不降以及戰後屠俘的事情屢屢發生。

後來大家打來打去覺得這樣不文明了,即使打仗也不該如此殘酷,至少對各國的勞動力傷害很嚴重——戰俘被屠殺後,無論戰勝國還是戰敗國都會在戰後喪失大批勞動力,所以這些國家開始商量一個合理的方案,最後就有了這個玩意兒:

日內瓦公約 | Wikiwand

自那時起,至少表面上大家不搞殺俘虜了,所以投降也不是什麼事兒了。當然,有了公約不代表大家都會嚴格遵守,所以一戰二戰依然有屠俘的事情發生,但是在講究軍紀的部隊里,哪怕有特別原因,這種行為也是要遭受軍法處置的。


因為今天英法美等國家與德國日本的矛盾不算深重

而且現代西方盛行個人主義思潮,儘力了的士兵投降被認為並不是可恥的,當然這得建立在其他方面的軍事優勢上面


理所當然,不見得吧,當然奧地利和義大利是這樣的,僱傭兵時代也有可能,但是民族國家崛起後,主動頭像這種事情很少見的。

布爾戰爭時期,英國花了很長時間和布爾人游擊隊作戰,美國內戰時期,是美國南方總統先投降,南方軍再投降的。克里米亞戰爭時期,英法土一起包圍塞瓦斯托波爾一年多,彈盡糧絕後才投降的。日俄戰爭也是打得日本傷亡慘重,俄國最後也是打到彈盡糧絕才投降的。

義大利在北非,我覺得是因為義大利軍隊的士氣毀掉了,非洲軍隊則是補給被切斷,隆美爾自己飛回了德國,這就表明德國元首默認了非洲軍團可以投降了。同樣的在菲律賓,馬克阿瑟獨自跑到了澳大利亞,軍隊陷入絕境,也是默認了軍隊可以投降。

西方軍隊一般在上級的允許下,可以投降。那麼軍隊是沒有任何責任的。當然也有訓練不足的軍隊在被包圍後,軍官自己決定投降的,比如突出部作戰的時候,好幾千美軍投降了。那是很少的現象。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奧巴馬夫人米歇爾?
晚清甲午前中興三十年,輸掉了甲午戰爭。若如今面臨日本自衛隊侵略,再打,我們能拿下嗎?
都說美國治安差,那麼美國如果全面限槍(類似澳洲做法,而不是像中國事實上完全禁槍),是否能改善治安呢?
愛國者能抵抗美國綠卡的誘惑嗎?

TAG:歷史 | 美國 | 軍事 | 戰爭 | 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