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連續兩年IMO未奪冠是否和取消競賽加分保送有關?

這兩年的成績是否更能反映中國學生數學的真實水平?之前IMO的強勢是不是沾了舉國體制的光?

美國沒有中國那麼龐大的奧數產業。美國的數學競賽只有極少數的超常學生參加。而取消競賽加分保送之前中國是「全民奧數」,取消後中國和美國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結果連續兩年不敵美國。這是否說明中國學生的數學並不見得比美國學生好?

注意,我沒有說取消加分保送不好,也沒有說以前的「全民奧數」不好,我對現行的政策不作評論。我只是想問:中國學生數學好是不是只是個誤會?


一條一條回答吧。

1.關於美國奧數。付雲皓老師有過很專業的分析,包括美國隊隊員選拔,競賽考試模式。具體見[轉載]從首個IMO季軍談起(連載)的part4.雖然美國的奧數不是龐大的產業,但是也不是只有極少數的超常學生參加。

2.本科期間有幸在美國的一個頂尖大學的數學系待過一個學期。從幾件小事來談一談中外學生的數學水平。個人感覺,對於大學數學之前的數學基礎知識與計算能力,中國學生水平是碾壓美國學生的,一個小事情,在一門課上,碰見一個6次多項式的因式分解,教課的那個美國博後和底下的外國同學分解了好久(那個博後還分解錯了),我們幾個中國同學大概兩分鐘就分解好了。就不說我們算積分的速度是如何讓美國學生目瞪口呆了。第二個事情,涉世未深,開學初誤入了代數幾何入門的課程,跟一堆外國的研究生一起聽了幾節課,當時課程介紹寫的需要線性代數,抽象代數1的基礎,但是,聽得真心很糾結,課程沒有教材,只是老師課堂講義,大概第一節課還可以接受,從第二節課開始便感覺到很吃力,但是周圍的外國同學在課堂上還可以和老師交流的很好。所以我感覺,在美國頂尖大學數學系讀研究生的外國同學,數學能力是很強的。第三個事情,開學初選了黎曼幾何入門,教材是GTM171,雖然可以聽懂,但是做不來作業,課程考核除去作業,還需要交讀書報告,做一個簡短的學術講座,堅持了幾周便也退課了。課上有一個北大的巨神,跟我同一級,最後他這門課得了A+。我回來之後略不甘心,利用大四的時間重新讀了GTM171的前面章節,畢業論文也是做的關於黎曼幾何的東西,回頭再看,當時如果能咬牙堅持一下的話,應該是可以達到這個課程的要求。第四個事情,為研究生開設的常微分方程課程的老師是一個羅馬尼亞人,參加過imo,得過金牌,大概和yun神年紀差不多,上他的課,就可以感受到智商碾壓,看起來很難的課後題,去問他,他會很輕鬆的解決掉(當然只是對於他很輕鬆),清楚地記著有一個矩陣運算,計算不出來想要的結果,結果他在黑板上給我們演算,大概5分鐘寫了一黑板(用A4紙差不多得算兩頁),很輕鬆的解決掉了。從以上幾個事情來看,中國學生的數學優勢,大概只體現在基本的計算速度與基礎知識的熟練度上,對於數學的思考與理解,學習數學新知識的能力,或許並不佔優勢。

3.關於imo成績與競賽加分。有一個例子可以參考,就是法國。知乎上也有類似的提問。競賽的生態環境變差,從長遠來看,必然會導致成績的變差。但是imo這種頂尖比賽,永遠看的是最頂尖的選手,一兩個天才或許就可以左右一次比賽的成績。國內競賽生態環境變差,擔心天才選手沒法得到有效的發掘與培養,這對於整個國家的數學發展,都是極為不利的。所以老一輩數學家,包括華羅庚,陳省身等國際知名數學家,都在不遺餘力的推廣數學競賽。任何一項賽事,只有有了廣泛的群眾基礎,完善的賽制保障,才能保證成績的持續優秀,比如中國的乒乓球,塞爾維亞的排球,立陶宛的籃球。

4.有沒有必要搞全民奧賽?答案很顯然,是沒有必要。但是,我們需要給有動力,有能力搞奧賽的學生一個寬鬆的環境,一個完善的平台,一個理想的出路。


首先難道沒人吐槽近兩年題目cmo集訓隊題目都出的奇怪的…去年尤甚

選出來怎麼樣的選手和體制關係和當年題目的出法,我覺得後者更重要

建議換掉某主席【某主席出的那個幾何,當小學生擺七巧板和細棒么】讓很多年輕的老師們出題

【不得不說年輕的幾位老師出題很棒】

去年都聽說過………水平極差極差考進集訓隊的………還不止一個

其次撤點別的,邏輯全無,理解大意就好

還有我是錯別字大王

嫌長直接看最後幾段

什麼叫中國學生水平,這就是一個很讓人深思的問題

當然學競賽的厲害的比例高,因為裡面聰明人多

但是這樣的選拔起到了多大作用

當年imo金牌出了很多數學天才的確

當年變數只有數學熱愛和數學天賦

現在遊戲規則大家都非常的了解

產生了培訓這個變數

怎麼去除這個變數的影響呢?

【說多點還有家長push程度這種變數,當然現在高考自招選拔也有這個問題,不光競賽

話繼續說

說真的北大數院學習氛圍很好么

我覺得物院也好信科也好他們大一我認識的很多同學都考慮自己學習的方向,學習旁聽大二課,來蹭數院的課的也有【想著下學期想去蹭pde都找不到本院的隊友找的還是物院的(物院15級

不管他堅持得下來嗎,這種熱愛學習的精神就是值得敬佩的

【想著我去聽pde的目的就覺得層次low了好多…

然而數院學生們一提到大二課就開始膜大神,嫌難…【當然也有大神想的很多大一學完群表示論,泛函,代數幾何初步,…各種硬課的都有

瀰漫著一股學完數分高代萬歲的氣氛

更別說去了解數學前沿,考慮今後發展了

說真我喜歡和物院同學聊數學(☆_☆)

可能有偏差和我的偏見

我想說的是…

這樣結果和imo不考察高等的東西有關係

在高中競賽級別你學的越多越吃虧

高中你要的不是知識量的積累,要的卻是技巧的積累…

這種數學感覺積累有很大作用么

很多同學都感受到了吧,一年過去,高考學生和競賽學生差距就沒了……

高中時候,我一直覺得競賽裡面xxx定理不能直接使用是個很傻逼的規定

你老師不會xxx定理為什麼要我學生背鍋?

競賽生沉浸在刷題中,看的數學名著最多就是數學中的天書………

要讓我再選擇一次的話,我肯定高二進了省隊簽完北大後就看數分高代去了

競賽考imo金牌,集訓隊,cmo金牌,cmo銀牌又怎麼樣呢?【我覺得數學有一點天賦+正規訓練+努力省隊不是大問題】到了大學就是看誰用功看誰聰明………【這種聰明個人覺得是對抽象結構的理解,而不是死干題目的那種聰明………一個人數學水平高低和他對東西的理解層次有很大關係OAO

不得不得說那些高二集訓隊高三放棄競賽去北大先修的人比起imo金牌們更讓我覺得厲害…【有人大一進來上的課……是幾何分析……………嚇死人了都

imo當遊戲就好,好好學習是真

imo中國拿n年第一都提升不了科研水平

好好想想大學數學教育能怎麼改革

比如大一大二的課程設計值得吐槽n久

如何給低年級學生開課了解應該學些什麼介紹數學前沿,引導學生自己學習【比如善於利用網路查詢,培養需要啥的時候就學啥的能力

如何引導學生讀書【包括怎麼讀書,讀什麼書…

如何開設先修課程,先修哪些,而不是急匆匆的和某7學分的課程一樣趕

最後競賽對任何人都是一個進大學的跳板

【真的愛數學的人,像三神童一樣在看布兒吧唧,流形導論而不是走向imo,中等數學增刊】

imo不是目的大學才是目的

競賽的設置應該和大學招生接軌而不是imo

【然後罵一下某學校招生組,髒話*130萬字省略不寫…………

ps.當年cmo考砸的時候真的想死的心都有,但現在看來沒什麼OAO高考也是一段美好的回憶,高三的小夥伴也很可愛

對競賽考得不理想的同學,不要悲傷不要難過,趁著高三下的時間死命學習OAO進了大學你的優勢只會比進了集訓隊沉浸在保送的喜悅中的人大

而且這兩年的競賽生預習的人越來越多OAO想著要被學弟虐,真的很exciting


是。


歷史是天才推動的,還是人民群眾推動的?

我更傾向於是人民群眾。

只要有了群眾基礎,天才總會出現。

保送政策的改變直接影響群眾基礎。

群眾基礎影響了天才出現的幾率。

這一屆IMO選手之所以獲得第三,很可能是因為他們的總訓練量不如之前幾屆。而總訓練量是受他們所在高中影響的,自然也受保送政策影響。

貼一個我很喜歡的答案。

http://www.zhihu.com/question/46620575/answer/113211092


沒加分雖然不會讓人因此停止腳步,但是會讓人很是傷心。


1.當然有影響了,舉個例子,我們這裡某省級重點中學實驗班搞競賽的熱情程度比幾年前有競賽保送加分時差好多......好像不止我們這裡是這樣吧,總體的競賽熱衷程度當然會影響整體水平進而影響最高水平,也即IMO隊伍的水平了

2.IMO這種東西本來很大程度上就與選拔機制和培訓程度有關,中美在相關方面做得比較完善所以成績就比較好

3.數學水平和競賽水平不是等同的,比如法國學生不怎麼搞IMO,但數學水平也挺高


我覺得是的,我們趕上了取消保送的第一年,這個對競賽氛圍的影響,怎麼說都不過分。據我所知,不光是我們這種小弱省,許多其他競賽的國集隊員反映自己高中對競賽的支持力度有所下滑,或者是班主任明確不推薦大家學競賽。就算是頂尖水平的選手,也是需要土壤來發展自己的。

最後發泄一下內心殘念,如果當時我能認真學兩年競賽該多好啊!



我也給出個兩分錢:

前面已經說了奧賽主要是看最頂尖的選手的水平,其實現在有個很大的矛盾,就是數學水平最高的人才能否進入冬令營。進入之前,在各個省的選拔和淘汰機制是否是對真正有能力的人是有利的。


推薦閱讀:

確定至少需要放置多少個節點,才能覆蓋95%以上的區域?
一些疑惑的最優化問題,希望大神幫忙解答一下,非常感謝!?
為什麼非方陣矩陣沒有行列式?

TAG:數學 | 數學競賽 | IM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