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和孫中山,究竟誰在賣國?

袁世凱孫子:我爺爺和孫中山,究竟誰在賣國?_網易訂閱


逸仙恐懼流言日,宮保恭謙未篡時

袁世凱《民四條約》白紙黑字寫著承認日本對漢冶萍公司所有權的獨霸,這不叫賣國叫什麼?把德國在山東的權益出賣給日本這不叫賣國叫什麼?延長日本在旅順大連的租借期限至1997年、南滿鐵路的租借期限至2002年、安奉鐵路租借期限至2007年,這不叫賣國叫什麼?

孫中山又簽過什麼不平等條約了?什麼?《中日盟約》?一張正式條約都沒有,一份協商條約的資料原件也沒有,一個第三方作證還沒有,啥都沒有,貴乎歷史帝們就拿著日本人的空口白話言之鑿鑿了?「莫須有」一詞何以服眾?


都沒想賣國,都在出讓國家利益換取列強支持。

敘利亞政府想讓俄羅斯炸反對派,反對派想讓歐美炸政府,誰在賣國。

小國弱國,實力不行只能賣啊。會賣的後來還能贖回來,不會賣的就阿富汗,南斯拉夫了


要討論這個問題,先看賣國的定義:出賣國家主權、領土、尊嚴為代價,獲得某種利益的行為。

再看袁世凱:

他的叔祖叫袁甲三,為一品大員,曾鎮壓太平軍與捻軍。也就是曾鎮壓正義的農民起義軍。

袁世凱發跡於朝鮮,可能有家族勢力的協助,但也僅止於協助。他在朝鮮主要做過兩件事:1,平息兵變;2,平息政變。第一個,平息兵變的話事人叫吳長慶,但袁世凱表現出的英勇與冷靜令人他讚歎,於是上奏表功。當年袁世凱23歲。

第二件事,平息政變,來源於朝鮮開化黨和日本的從中攛掇。袁世凱在接到朝鮮國王的請求後,立刻出兵阻擊,反殺日軍和開化黨。這件事的意義在於,一旦此次政變成功,也就意味著很有可能中日戰爭會提早爆發。

在朝鮮,袁世凱的經驗包越撿越多,對於官場也有了更清晰的認識。由於受到彈劾,袁世凱回國隱居。幾個月後,被李鴻章調用,重新回到朝鮮。這一年,袁世凱26歲。

每個能夠發跡的人,命里都有一個貴人。袁世凱的貴人,就是李鴻章。兩人的命運也很相似——在死後多年,依舊存在爭議。

在朝鮮的12年,讓袁世凱熟悉了日本和沙俄,視野、眼界、思維、思想,勢必也變得更加寬闊。他躲過了日本的多次暗殺,終究沒能躲過時勢造化,於甲午戰爭前夕逃命回國,並在甲午戰爭前線呆了差不多十個月。

日為西學,更加現代化的作戰方式、兵種,讓清朝士兵白白送死,這刺激了袁世凱練兵的想法。

當然,得到了朝廷的否決。

甲午戰爭失敗後,袁世凱在官場遊歷多年的經驗包開始起作用——兩面派、牆頭草,好聽一點,叫識時務。

這也是袁世凱不受人待見的原因:一方面跟變法人士媾和,一方面又在老佛爺身邊徘徊。

為什麼兩方人馬都要爭取袁世凱?因為袁世凱手裡有槍,還會做人,很乖很聽話。

《辛丑條約》簽訂後,袁世凱成為掌握電政、鐵路、巡警、礦產等等多種關乎社稷民生的重要行業。按照道理,袁世凱左手有槍,右手有錢,朝廷不敢把他怎樣。但袁世凱有一個致命的,在政治上幾乎不可能為清廷所喜歡的身份——漢人。

那為什麼攝政王載灃解除他的職務時,袁世凱不造反,反他娘的?

這就是官場智慧了,我不懂,不敢妄下定論。

總之,袁世凱去等了,等一個重要的機會。

這個機會,就是武昌起義。

至此,我們通過以上簡單的資料得知,最起碼在武昌起義之前,袁世凱是沒有賣國行為的。

爭議,在他的復辟以及《二十一條》。

關於復辟。

復辟是不是竊取革命果實,是一個講不清楚的問題。你說革命先烈們為了爭取民主制國家,確實付出了鮮血,值得後人紀念與敬佩。但另一方面,袁世凱稱帝似乎也沒做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吧?有人說刺殺宋教仁,究竟是不是袁世凱做的,也很難講清楚。可就算袁世凱是主謀,也跟賣國沒關係。

《二十一條》確實是袁世凱政府一手簽訂的,可這個簽訂的過程,遠比我們想像的要複雜。條約共歷時105天,若果真袁世凱想賣點什麼以換取自己的位子,早簽了,沒必要商談二十多次。

《二十一條》的消息傳來,國內就亂了。當然,那時候本來就亂。學生是一個較為容易煽動的群體,他們不會顧及太多東西,以我血肉築起新的長城,是他們唯一訴求與愛國表現。可憑白無故的犧牲,便是愛國,那也就無國可言了。

彼時彼刻,孫中山逃亡日本,也簽了一份合約,叫《中日盟約》。

當然了,學生和文人是不大關注孫中山這份合約的。

這就是袁世凱的所作所為,所謂的賣國,如果是指《二十一條》,那孫中山還有《中日盟約》怎麼不說?

寫得長了,總結一下就是:賣國與否,歷史不會給出答案,人民不會給出答案,專家、學者同樣不會給出答案。因為歷史,從來也一定要服從現有政治。

最後,謝謝邀請。歷史盲,寫得不好、不對的地方,請批評:)


當時的中國內憂外患,極其複雜,而且沒有一個人生來當官都是沖著遺臭萬年走的,都是有自己的偉大抱負,偉大理想,不管孫也罷,袁也罷,當時的最大理想肯定是使中國強大,可是這不是一句口號,喊喊那麼簡單,需要付出的努力,與各勢力的周旋妥協遠遠不是臉譜化的教科書所展示給我們的。

我相信袁或者孫都不是賣國賊,蔣與毛也不是。他們只是在當時最混亂的局勢下,走了自己認為是正確的,可以使國家強大的道路。

功過留與後人評說,至於說真相如何,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地各不同。不同的立場帶來不同的視角,不同的觀念。

歷史總是給人畫一個臉譜來代表這個人,可這個人是鮮活的,立體的,會變化的。

最後

歷史沒有真相,只殘存一個道理。


時光回溯

時間來到了公元1916年6月初的一天

我奄奄一息的躺在病榻之上

奮力的想扭轉沉重的頭

再看一下掛在我面前的金線龍袍

隱隱的,我聽到遠方有低沉女子的啜泣

我頭腦變得清晰起來

「哦,恐怕我是大限已到了吧」

這時我聽到床邊有人呼喚

「父親父親,您有什麼要交待的嗎?」

我儘力將眼神移轉過去

我知道這是我的長子克定

我整理了一下思緒

「克定啊,為父一死,為日本去一大敵,看未來之中國再造共和」

克定抓緊了我的手

到現在,我的頭腦驟然清晰

接著說道

「你以後千萬不要在被他們矇騙了,為父這件事,是真的辦錯了」

不知為何,身體愈加沉重的我頭腦愈發靈光

逐漸的

克定呼喚之聲似乎離我逐漸遠去

身體也愈發輕飄

回想世凱一生

為國家,為民眾,為後代,算是盡心儘力

初仕於朝鮮事物

盡心竭力

甲午戰爭之後

民族貧弱,列強叢生

我心中抱定一念

唯督練新軍之事,前途不可限量

小站為我發家之地

西學練兵之法

教習皆西洋強國之能使

大力提拔基層軍官

徐世昌、段祺瑞、馮國璋、曹錕、張勳等人

皆是未來治國之能臣

外人皆說我練兵為己

退一步講,就算是我個人私念

難道我所做之一切不是為了國家之強盛嗎?

我一生幾起幾落

大風大浪

康梁之變,捲入其中,難以自拔

康梁之輩

學術雖有成就

然政治實乃一竅不通

哪知宮中變化之微妙

恐怕

中國近代的苦難

也有這二位「君子」的責任吧

辛亥革命,席捲大地

南北談判,順勢而為

可嘆孫文等人

一無治國之根基

二無治國之能力

國家弱小,外有列強相逼

世人皆說我為「竊國大盜」

純屬無稽之談

內憂外患

哪裡有國家讓我來「竊」

如將國家交之孫文等人

民族休已,百姓休已

民國總統,實乃虛位

政令不出宮門

軍閥勢力尾大不掉

地方稅款節流,政府難以為繼

即如此

吾亦大力推行利國利民之舉措

造鐵路,辦工廠,興技術

恢復經濟

注重教育,整頓官吏,改善民風

徹查賭毒

官僚體系煥然一新

可後世又有幾人真正看到

民族大義

更加不敢有半點含糊

藏、蒙嘗受英、俄挑唆

趁辛亥亂世

意欲叛逃中華

吾盡其所能、軟硬兼施

識破帝國之詭計

諸君何其不知

值亂世之時,分裂常伴之

保中華之完整

實乃世凱奇功也

世凱料身後之事

恐有二事為後世爭論

一曰「二十一條」

此事吾亦痛心

日本兵艦直指國門

唯有出賣一定主權

謀求一時緩和

且吾應許之二十一條實與日本初提之二十一條大異

日本國所提二十一條,足讓中華亡族滅種

世凱知其利害關係

極盡所能挽回國家利益

拖延時機

且把信息透露英美列強

企望國際干涉

諸君且想

設身處地

汝之奈何,如之奈何

二曰「洪憲復辟」

回思復辟之事

後悔不已,逆流而動

必遭千古唾罵

然諸君且聽我一面之言

時值亂世,國事微末

共和初達,民智未開

外有軍閥割據,內有大臣不掉

世凱雖有報國之心

然則權力不達

吾嘗深夜思之

謀民族發展

唯有權力之通達

力求權力之通達

唯皇帝一法耳

然時論復辟之事

外界多支持也

外軍閥,如閻錫山者,蔡鍔等

皆持支持態度

北京城內

立憲派與民眾亦高呼復辟

且有洋人古德諾教授

稱之唯有世凱進帝位,然則能救亡中華

千言萬言

均不能挽回一時糊塗

終成大錯

歷史之殘酷,存乎一心

順勢者大成

逆勢者悲乎

吾料孫文等必將受百世傾慕

悲乎 悲乎

悠忽游哉

我身體越發輕盈

只是身邊女子哭聲越來越大

回思我一生之餘,亦並無他戀

只怕後世悠悠之口

世凱作古

這罵名怕是背上千年了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謝邀

看了一下前面的一些答案,大體上是把孫中山的一些黑歷史拿出來了,比如中日密約,比如漢冶萍是孫中山先賣掉,二十一條裡面是日本希望把權利再擴大化。而袁世凱在二十一條談判和執行過程中的拖延、消極對抗,為袁世凱拉回一些分數。

如圖:

隨手找了個百度圖,袁世凱批示原稿現存天津市歷史檔案館

但我覺得,還是要先定一個標準,何為賣國,如何判斷政治人物是否賣國。是論心,還是論行?如果論心,我們對於歷史人物的心態,動機只可推測,無法證實。如果論行,不得已而為之和主動出賣換取個人或政治集團的利益,卻又有差別。

打個比方,李鴻章簽馬關條約,挨了一槍,換取日方一點讓步,雖然是他經手這個大大吃虧的條約,但不能說他個人賣國(滿清朝廷作為執政團體,賣國的鍋躲不掉)。但到了簽中俄密約的時候,俄國人留下的各種證據指向李鴻章收受賄賂,在談判中出賣了國家利益。(除了傳說中的沙俄財政部檔案彙編,維特伯爵回憶錄、還有上海人民出版社於1977年出版的史料——《中國近代對外關係史資料選輯》上卷第二分冊中的資料佐證)那麼李鴻章就是賣國之賊了。

汪精衛同理,投靠日本人,建立南京偽政權,論心到底是為了個人和小團體的權勢,還是所謂的為了淪陷區的民眾減輕苦難,我們無法確知。但客觀效果上是對國家利益極大的損害,是為日本侵略軍掠奪和奴化中國服務的。而且汪精衛的行為全出於主動,投靠日本並不是走投無路下的必然選項,賣國賊這帽子還是要戴好。

回到原題來,袁世凱論心,未必想賣國,他從甲午戰爭就活躍在外交和軍事對日鬥爭的第一線,他對日本的警惕和反感是有很多言行記錄的。論行,最終畢竟還是簽了被刪改成一十二條的「二十一條」,執行上打了些折扣,但他死後,日本人還是以這個條約為依仗在滿洲大肆擴張。

那到底袁世凱簽二十一條是不得已而為之還是主動換取個人或政治團體利益的呢?

1、二十一條是日本人提出,不是袁世凱提出。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對德宣戰,北洋政府認定無法阻擋日軍登陸,只好宣布中立,比照當年日俄戰爭的成例,畫出中立區,供日德交戰(雖然丟臉,但也算是實力不如人,沒法子的法子)。日本擊敗德軍後,超出中立區強佔了濟南青島等地。北洋政府要求日軍退出,日本拿出二十一條要求籤訂作為交換。

2、袁世凱是主動簽還是被迫簽?如是被動簽,那個人和北洋政府實際沒有拿到任何好處,何談賣國?

 從1915年2月2日日本提出《二十一條》,到5月7日日本發出限時48小時答覆的最後通牒,歷時105天,談判20多次。

曹汝霖在回憶錄里寫:袁世凱特派日籍法律顧問有賀長雄回國,打探到日本天皇及政府尚未獲悉《二十一條》內容,是日本首相大隈重信借政府名義提出,帶有先斬後奏、事成邀功的意思。袁世凱獲信後高興地說:「得要領了,得要領了。滿洲以外的要求,當然半個字也不能答應他。」他同時派出耳目,探明日本天皇是否真會因談判破裂而出兵。   

另一方面,陸徵祥(時任外交總長)、曹汝霖奉命想方設法拖延談判,譬如將每周談判從5次壓縮到3次,談判代表顧維鈞每次說完開場白即獻茶,盡量佔用兩小時的談判時間;另一方面,袁世凱將此事透露給英、美、法、俄,想通過他們的利益爭奪給日本施加壓力;同時,他也將內幕透露給中外報界,藉助國內民意和輿論。

5月1日後,日本擺出大戰一場的姿態:軍艦在渤海一帶游弋;山東、奉天兵力增加;關東戒嚴,日僑紛紛回國。   收到最後通牒的袁世凱召集政府要員開會,通告此事和不得不接受的原因,他說:「我國雖弱,苟侵及我主權,束縛我內政,如第五號所列者,我必誓死力拒。外交部恪守我的指示,堅拒到底,盡了最大之力……如今日人最後通牒已將第五條撤回,凡侵主權及自居優越各條亦儘力修改,並正式聲明將來膠州灣歸還中國。在南滿雖有居住權但須服從警察法令及課稅各條亦與中國人一律。因此,與初案相比已挽回許多……我國國力未充,目前尚難以兵戎相見。故權衡利害而不得不接受日本之最後通牒,是何等痛心,何等恥辱!……經此大難之後,大家務必認此次接受日本要求為奇恥大辱,本卧薪嘗膽之精神,做奮發有為之事業。舉凡軍事、 政治、外交、財政,力求刷新,預定計劃,定年限,下決心,群策群力,期達目的……」他還引朱爾典的話,希望「埋頭十年,與日本抬頭相見」。   5月25日,陸徵祥與日本正式簽訂討價還價後的《二十一條》,實際上是「十二條」。第五號共7條,沒有簽訂,此外刪除2條。   

當時留學美國的胡適說:「吾國此次對日交涉。可謂知己知彼,既知持重,又能有所不撓,能柔也能剛,此乃歷來外交史所未見。」

綜合來看,我認為袁世凱被迫簽署二十一條,因為損害了國家利益,其本人和北洋政府在過程中背了罵名,是應該的,但並非主動出賣國家利益,也沒有為個人和政治團體撈到什麼好處,賣國的帽子不好扣上去。

對於袁世凱,竊國大盜的稱號比賣國賊要貼切得多。如果不稱帝,不企圖搞家天下,袁世凱其實算是民國初期最有能力的政治領袖了。

孫文這邊嘛,別的不多說了,還是從二十一條談:日本駐華公使日置益向袁世凱面遞「二十一條」時,曾說「彼等(指中國革命黨)與政府外之有力日人有密切之關係,除非中國政府給予友誼證明,日本政府不能阻止此輩之擾亂中國」(引自王芸生《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

孫文願意為了個人和政治團體的上位而出賣祖國利益,只是時機不巧,實力又有限,幾次賣國沒賣成罷了。後來他的接班人蔣中正,終於還是秉持炮黨一貫作風,把外蒙賣掉了。幸好太祖沒聽斯大林的劃江而治,不然一個外蒙換來炮黨希望看到的南北對峙,那中國才是虧大了。


當然是孫文,居然和美國大使談,說你們列強幫我打敗北洋政府,我讓你們接管中國五年!五年後還給我!美國大使都聽傻了,給美國政府回了個電報,美國政府也沒理,但是電報還在美國檔案館!就這種天真的賣國賊,還tm國父?我呸!袁世凱二十一條只簽了十二條,剩下嚴重喪國權的沒簽,什麼日本顧問政治經濟等!孫文南方政府到好,直接讓蘇聯人當顧問,掌握實權!反過來當年還罵袁世凱!真真是臭不要臉!


痛恨袁公當年剿匪不力!


大學選修近現代史的時候,當時的歷史老師(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說過,對袁世凱的評價學術上和政治上差別很大,在天津,安陽都開會學術會議,但是有些事不是學術上說得算的,況且真實的歷史很難真真正正的復原,總會有偏差,一切都只能考證推演和猜測,大部分史料物證人證都有利於袁世凱


袁世凱絕沒大家想的那麼壞,不過是在中國延續千年的體制破裂後的一個當權者。

道路那麼多,我們又該怎麼走?

共和若是管用,國會要是高效,誰TM願意瞎折騰。

上千年封建統治下的國家,總是想嘗試各種現代體制的種種,可以理解。

要不我黨怎敢說,只有共產主義才能救中國233333


不管是中共的教科書還是台灣的教科書。

那兩人都和賣國扯不上關係,如果說實力不夠戰場上輸掉的在談判桌上拿不回來就是賣國。

如果實力不夠向現實妥協就是賣國

好吧,他們賣了,,所有的中國政府都賣了。

中共早期的憲法還支持邊疆少數民族獨立建國,有幾人知道?

外東北是俄羅斯向中國租借的(同香港一樣的性質),有誰知道?

99年00年和01年的三份中俄協定又有幾人知道?

想知道什麼是漢奸,翻牆搜搜「苗劍秋」唄。


前段時間剛看完《民國演義》,我的觀點是民國的精英都不是賣國,只不過是政治救國理念不同而已。記得在日本留學時孫中山跟楊度有過一次爭論,楊認為,中國需立憲,才能強國,孫則認為,需共和。兩個爭論了一個晚上,誰也說服不了誰。最後,達下協議,「吾主君主立憲,吾事成,願先生助我;先生號召民族革命,先生成,度當盡棄其主張,以助先生。努力國事,斯在今日,勿相妨也」。這才是不屈奮鬥的民國仁人志士的愛國實質。

孫,共和強國,袁,立憲強國,蔣,獨裁強國,毛,共產強國。

孫、袁、蔣、毛都是時代的英雄,都是中華民族的好兒女!


這裡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當前政權的道統是來自孫。TG的政權是從常凱申的國民政府手中搶來的,為何要搶?除了政治書上所謂的腐敗、無能與壓迫工農以外,還有一點是違反了孫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教條。本來TG也應該是合法政府成員的一部分,但凱申毀約在先,發動白色恐怖,謀殺TG黨人,所以要反。

這就意味著孫的正確的,孫的新三民也是正確的,所以常凱申是錯誤的。由於孫與袁是死敵,辛亥革命之後,一度是孫與袁的鬥爭。既然孫是正確的,那麼袁就是錯誤的,賣國的。偉人是永遠正確,小人永遠是賣國求榮。

當然這是所謂「政治書的邏輯」,給大家xi nao也是講點邏輯的,要不矛盾太明顯不好解釋。至於現實政治中抑此揚彼的考慮,就沒有那麼簡答了。


袁世凱稱帝是大錯特錯,遺言也是:此是余自己不好,不能咎人。

如果袁沒有稱帝,對他的評價會是另一種。


所謂袁世凱的爭議主要是這三點:賣國、稱帝、宋教仁:

  1. 所謂賣國與否,取決於拳頭如何。舉個栗子,1918年托洛茨基代表蘇聯簽訂了《布列斯特和約》,那麼你說托洛茨基或者說整個蘇俄高層都是賣國咯?假如蘇聯是1968年的蘇聯,托洛茨基會簽這個條約么?不得已而為之罷了
  2. 稱帝是袁世凱幾乎最大的錯誤了,我們不談他為何要稱帝。只是假設一下,他如果沒有稱帝的話,袁世凱在近代史會是什麼地位?
  3. 宋教仁案一直是個迷。從陰謀論的角度來說,宋教仁案最大收益者是孫大炮無誤,簡直是完美的一石二鳥之計。個人更偏向於應桂馨、陳其美策划了此案,甚至應桂馨很可能是個死間。

算是個人理解,歡迎討論,人身攻擊,直接拉黑


@霄揚 孫中山提出,美國接管中國五年近乎杜撰 所謂來自美國檔案之類並不可信 辟一下謠

只是一點微小的工作

轉 騰訊 短史記429期

編輯:諶旭彬

http://xw.qq.com/view_news/20151204012700/VIE2015120401270000

孫中山「建議列強佔領中國五年」之說廣為人知,與埃德加·斯諾的一篇關於宋美齡的報道有關。斯諾在該報道中寫道:

「孫博士甚至在同俄國人達成了協議之後,(1924年)還向美國駐華公使雅各布·吉爾德·舒爾曼發出最後一次呼籲,要求他促成大規模的國際干預,這種規模的干預甚至連俄國也從未試圖進行過。他建議英、法、美三國佔領中國五年,消滅軍閥,跟國民黨合作,建立一個公正的政府,幫助中國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使人民做好民主選舉的準備。舒爾曼先生並沒有認真地對待他的夢想。然而,俄國人卻採取了認真的態度。」①

宋慶齡則對斯諾這種說法持否定態度。曾辯駁道:「孫博士從沒提議讓外國列強佔領中國,而是主張幫助國家的發展。」②

那麼,孫中山究竟有沒有「建議英、法、美三國佔領中國五年」呢?

據查,舒爾曼(Jacob Gould Schurman)自1921年至1925年間,出任美國駐華公使。1924年1月6日,曾赴廣州大元帥府,與孫中山有過一次密談。在場者,還有美國駐廣州總領事詹金斯(Douglas Jenkins)、宋慶齡、陳友仁、伍朝樞以及孫的美籍顧問諾曼(Robert Norman)。據詹金斯在1927年披露:

美國駐華公使Jacob Gould Schurman。Schurman對孫中山觀感不佳,曾對柯立芝總統形容其談話態度瘋狂,可能有精神疾病「孫逸仙所提出的計劃要點包括商請列強組織聯軍進駐各省省城,以及軍隊控管所有的鐵路、河川、港口與電信。聘請美國與歐洲的專家前來中國擔任中央與各省之軍事、財政、防汛、公共衛生、教育等方面的顧問,為期五年。在這列強共同監護的五年期間,應舉辦全國性與各省的選舉,將控制權逐漸轉移給民選的領袖。……華府曾經就此計劃探尋過歐洲各國的意見,但均未獲得正視。」③

美國作家Lyon Sharman在1934年出版了「美國第一部認真研究孫中山的著作」《Sun Yat-sen,His Life and Its Meaning,A Critical Biography》,「指出中山先生曾有請列強各國對中國作五年干預,以便實行選舉的提議」。Lyon Sharman顯然也利用了詹金斯所披露的資料。④

那麼,美國駐廣州總領事詹金斯的披露,是否真實呢?

不過,該說法不見於美方檔案,也不見於中方資料

1924年1月13日,《民國日報》(國民黨機關報)對孫中山與舒爾曼的密談內容作了公開報道。該報道無一字提及「建議英、法、美三國佔領中國五年」,但卻披露孫中山非常希望由美國牽頭,聯合列強支持何東的「和平會議計劃」。⑤

何東是香港富商,與港英政府關係密切,與孫中山也頗有交情。1923年7月,何東致電全國實力派人物及各省長官,提議召開「國內領袖聯席會議」,用和談的方式來結束軍閥割據,並「延請列國公使,贊助良謨,陪席與議」。⑥孫中山率先表態贊成。9月,何東親自北上推動此事。不過,這一倡議,遭到了國內左翼政治力量的極力抵制,蔡和森、張太雷、向警予等,均多次刊文駁斥,指責何東請列強參加會議,是讓外國來做「監督和仲裁」,是在干涉中國內政。⑦

1924年1月29日,舒爾曼在給美國國務院提交的正式報告中,也提到:在1曰6日的密談中,孫中山「以殷切的態度大略地提出邀集中國各方領袖舉行會談商討中國統一與裁軍問題的計劃。孫渴望由美國政府出面與列強協調後召開。」⑧但報告沒有及「建議英、法、美三國佔領中國五年」之事。

簡言之,「建議英、法、美三國佔領中國五年」之說,見於美國駐廣州總領事詹金斯之披露,但不見於美方檔案,也不見於中方資料。詹金斯之言,是否存在斷章取義或者誇大其辭,尚未可知。唯一確定的是,孫中山確曾請求美國出面,邀集列強促成中國的「和平會議」。這一建議,被當時的左翼力量解讀為邀請列強來「干涉中國內政」。孫中山自己的解釋則是:「為今之計,只可利用列強之勢力,……如列強不即加以助力,遲至明春,中國又將見戰事,且不止一處。」⑨

至於左翼力量針對「和平會議」的反對浪潮,實是一次有組織的集體行為。⑩孫中山雖已於1923年初開始運作「聯俄容共」,但左翼力量這一次完全站在了孫中山的對立面。

蔡和森撰文諷刺孫中山所倡導的「和平會議」,是「唯恐外人不干涉內政」、「只想建立洋大人統治之下的和平」注釋

①埃德加·斯諾,《斯諾文集1》,新華出版社,1984,P110。②鄧廣殷/口述,鄭培燕/撰文,《永不飄逝的記憶 我家與宋慶齡事業的情緣》,東方出版中心,2013,P103。③張忠正,《孫逸仙博士與美國 1894-1925》,(台)廣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P467-468。④李雲漢,《中山先生護法時期的對美交涉(1917-1923)》。收錄於《中國現代史論集 第七輯 護法與北伐》,1982,P246。⑤與美使舒爾曼的談話,1924年1月6日。收錄於《孫中山全集 第9卷》,中華書局,1986,P24-26。⑥《何東提倡聯席和平會議的討論》,《東方雜誌》1923 第17號。⑦蔡和森,《由華盛頓會議到何東的和平會議》,1923年12月1日,收錄於《蔡和森文集》,1980。⑧張忠正,《孫逸仙博士與美國 1894-1925》,(台)廣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P452-453。⑨與胡特的談話,1924年1月13日,收錄於《孫中山全集 第9卷》,中華書局,1986,P55-56。⑩參見:《團香港地委報告(第二號)——反對何東和平會議事》,1923年10月29日。收錄於《廣東革命歷史文件彙集 1922-1924 甲》,P165。

主要問題是屁股方向太明顯,一副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論調,敢問這種人以自己的身份能談客觀二字嗎?

我個人也是認為宋案本身袁世凱主謀的可能性不高,袁宮保一生人情練達,殺了宋後,全國都認為是他乾的,輿論猛烈抨擊此事。(輿論皿煮的快得了吧),恐怕最操心此事的還是他自己,這點沒錯,但宋教仁是孫中山殺的也是理論可能,實際無從調查,只能空口說話,誰知真假。

需要注意的是當年袁某面臨的條約對中國軍事力量,以及國民經濟均有近乎控制的內容,本身袁某為了眼前的既得利益,當上皇帝是可以接受前幾條的。

日置益提出「中國應該有一個皇帝」,「做皇帝未嘗不可,但最重要的一個關鍵是中國政府應該向日本日本人民表示中國對日本的善意。」

言外之意,中國的利益讓與日本而非他國即可獲得日本的支持。

二十一條應運而生,我不知道破乎的人到底在想什麼,但上一個接受類似協定的是朝鮮。

通過走漏風聲,取得國際調停之類,確屬無奈之舉,但這不就是為了皇帝地位的急於求?

而並沒有人願意買賬,美國僅僅不承認日本獨攬利益,他國無暇東顧。

袁世凱有打死曹汝霖的心,但卻造成了這樣的事實。

第五號

第一款在中國中央政府,須聘用有力之日本人,充為政治財政軍事等各顧問。

第二款所有中國內地所設日本病院、寺院、學校等,概允其土地所有權。

第三款向來日中兩國,屢起警察案件,以致釀成〔車謬〕〔車曷〕之事不少,因此須將必要地方之警察,作為日中合辦,或在此等地方之警察署,須聘用多數日本人,以資一面籌畫改良中國警察機關。

第四款中國向日本採辦一定數量之軍械(譬如在中國政府所需軍械之半數以上),或在中國設立中日合辦之軍械廠聘用日本技師,並採買日本材料。

第五款中國允將接連武昌與九江、南昌路線之鐵路,及南昌、杭州,南昌、潮州各路線鐵路之建造權許與日本國。

第六款在福建省內籌辦鐵路,礦山及整頓海口,(船廠在內)如需外國資本之時,先向日本國協議。

第七款中國允認日本國人在中國有布教之權。

段祺瑞等人的強烈反對稱帝,原因種種,均已列舉,為何要一意孤行?落得北洋分家的下場?

說袁世凱是要君主立憲那些人,不學無術,簡直扯淡。

孫大炮當然問題不少,歷史的局限使他願意出賣蒙古等中國利益,鐵路建設也僅僅停留在有心上,選人沒眼光,汪精衛的兩次背叛實為民族敗類,對比而言袁某學生段祺瑞在抗擊上是有其亮點的,因而孫不如袁的說法也就有了支撐,可能也是因為多數人喜歡的是轟轟烈烈的人吧,革命黨想要和袁世凱作戰也是不可得的做法使得當年的中國憑藉非北洋軍閥以外的勢力不能統一。

但光輝不應該被抹殺,沒有孫中山中國的共和何時會來,立憲黨人一派是成不了氣候的。

有了袁世凱,清帝退位後的中國可有一時安寧,喪權辱國不斷加劇,沒有什麼維護,為了自己,整個國家,人民不過是一時的棋子。

無論皖系直系奉系等等,為自己利益的北洋軍的泛濫是袁世凱一手造成的,沒有這些軍閥,日後抗爭外部侵略時,中國的底氣會足的多。

送上兩段話

「當初次之失敗也,舉國輿論,莫不目予輩為亂臣賊子。大逆不道,咒咀謾罵之聲,不絕於耳。吾人足跡所到,凡認識者,幾視為毒蛇猛獸,而莫敢與吾人交遊也。」

「要估定人的偉大,則精神上的大和體格上的大,那法則完全相反。後者距離愈遠即愈小,前者卻見得愈大。

正因為近則愈小,而且愈看見缺點和創傷,所以他就和我們一樣,不是神道,不是妖怪,不是異獸。他仍然是人,不過如此。但也唯其如此,所以他是偉大的人。

戰士戰死了的時候,蒼蠅們所首先發現的是他的缺點和傷痕,嘬著,營營地叫著,以為得意,以為比死了的戰士更英雄。但是戰士已經戰死了,不再來揮他們;於是乎蒼蠅們即更其營營地叫,自以為倒是不朽的聲音,因為它們的完全,遠在戰士之上。

的確的,誰也沒有發現過蒼蠅們的缺點和創傷。

然而,有缺點的戰士終竟是戰士,完美的蒼蠅也終究不過是蒼蠅。

去吧,蒼蠅們!雖然生著翅子,還能營營,總不會超過戰士的。

你們這些蟲豸們!」

最後,蘿莉控里沒有壞人。


我中華民國成立,粗有基礎,建設事端,千頭萬緒,須我五大民族全體一心,共謀進步,方可成為完全民國。現有少數無意識者,謂中國空有共和之名,而無共和之實,大不滿意政府。殊不知民國肇建,百廢待舉,況以千年專制一變而為共和,誠非旦夕所能為力。故預收真正共和效果,以私見所及,非十年不為功。今袁總統富於政治經驗,擔任國事,可為中國得人慶!兄弟最崇拜袁總統有一事,最為人所信者,中國向以積弱稱,由於兵力不強。前袁總統在北洋時,訓練兵士,極為得法,北洋之兵,逐雄全國。

現共和粗建,須以兵力為保障,昔南非洲有某二共和國,以無兵力,卒至被人吞併,可見共和國家,無兵力亦不足救亡。今幸有袁總統善於練兵,以中國之力,練兵數百萬,保全我五大族領土。外人素愛平和,斷不敢侵略我邊圍,奴隸我人民。須極力振興實業,講求民生主義,使我五大族人民,共浚富源,家給人足,庶民生有賴,而租稅有所自出,國家歲入,日見增加,則練兵之費,既有所取,教育之費,亦有所資。以我五大族人民既庶且富,又能使人受教育,與列強各文明國,並駕齊驅,又有強兵以為盾,十年後當可為世界第一強國。

樂觀厥成。

孫中山答謝袁世凱。


現在的人一看到二十一條就覺得了不得了,這是出賣國家利益,是國賊。太小清新了,那是個什麼樣的時代?什麼樣的中國。。。照這個邏輯列寧也是國賊咯?畢竟早期為了避免戰爭毀掉新生的蘇維埃政權出賣了多少沙俄的領土。就治理國家比孫不知道高到哪裡去。


一個叫袁大頭,一個叫孫大炮。孫第一次見袁,號稱以後要在中國修20萬公里的鐵路,袁笑呵呵的表示孫乃人傑。分開後,袁氣憤,說沒見過這麼敢噴的人。後來,孫一公里鐵路都沒修過,而眾所周知的詹天佑修的京張鐵路,就是大頭主持的。貌似這事和賣國沒關係,但為什麼壓袁提孫,說到底應該是統戰的關係,把大頭捧起來了,灣灣那邊該不願意了吧。


推薦閱讀:

有沒有「一室不掃,偏能掃天下」的例子?
對趙括的歷史評價是否失之偏頗?
想研究一下劉備,有哪些好的劉備傳?
三國時期,論魏蜀吳國等勇將單兵格鬥實力排名?

TAG:中國近代史 | 歷史人物 | 歷史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