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心理距離?是什麼導致了人們在心理距離上的差異?
還是沒想好怎麼寫,感覺題目太大,真的寫下去變成一篇綜述。
大家可以先看 @小紅拖拉機 答案里關於解釋水平理論部分的說明,也就是第3部分,基本上論述了心理距離對於認知的影響。不過論述基本只包括了社會距離的部分。不過我不太認同前兩部分把一個刻板印象、heuristic cues的使用渲染得那麼有情懷的做法,如果打算科普就把東西講清楚,寫得太情緒化容易讓人摸不著頭腦。
---------------------------------------------
占坑待填。
關於心理距離社會心理學中最近比較系統的理論是解釋水平理論(Construal Level Theory)。這裡的construal應該是來源於「建構」。(建構主義心理學)
解釋水平理論認為,人,作為一個個體,自我是一個參照點。其他事物,從自我出發,都存在著心理距離。跨越這段心理距離,對其他客體的認知,就是建構的過程。而心理距離的長短,會影響我們如何解釋、建構這些客體。
4個維度。
其他研究:
1、權力對社會距離的影響。
2、距離與親密關係。
3、距離與affiliation motive謝邀!這個問題對我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它源自徒弟私信中提到的一個概念。對於其他答主,無非只是一個潛在可獲得點贊的普通社會心理學認知方向的問題。這就是心理距離(psychological distance)。
不過,我更願意用一個偉人和他某一刻偉大的唾沫星子,來開啟心理距離是個什麼玩意的討論。
1 黑金博士的高情景化
1963年8月28日,一個炎熱的秋天。
從白宮望的窗戶望去,林肯紀念館前黑壓壓一片。
肯尼迪叼著來自哈瓦那的雪茄,看著辦公桌上讓人心煩的關於美國第一二奶夢露緋聞的雜誌,指著窗外問秘書這又是誰不安生了。
總統先生,是老金那小子。
肯尼迪狠嘬了一口,把雪茄夾到手裡,手扶窗欞,冷眼穿過窗前的橡樹枝葉,卧槽,這特么還有完沒完了。
比肩接踵的人頭聚集在林肯紀念堂前的廣場上,湧出的人群從廣場沿著倒影池一直堆滿到紀念碑,來自德克薩斯的布魯斯半隻腳站在池邊,另外一隻半懸空,用手遮著陽光眯著眼往紀念堂方向望去。在他右邊是來自喬治亞州奧古斯塔的黑妹子珍妮,被人群簇擁著腳都挨不著地,36F的胸都快壓D杯了。旁邊的老頭怕傘遮住了後面人的視線,只能拿在手裡當拐杖使,穿著正裝的人們呼哧呼哧喘著熱氣,不顧汗水從脖梗沿著脊柱淌到腰間。
僥倖美利堅沒有《群體集會人員註冊管理條例》和手持執法棍城管的驅趕,屁大點的地方,硬是生生被自發地塞進了26萬人,那些擠不到好位置的人,還在罵著這26路公交忒不靠譜了,一堵就堵半天,白起了個大早。
一個黑人身著肅穆的黑色西裝,面對著26萬雙飽含期待與贊同的眼睛,他揮舞舒展的右臂,那渾厚的臂膀,放佛一支穿透美利堅天空的利劍。
瞧,嘛叫英雄?介就是。曾經在薊縣挖過半年煤的新幾內亞黑比爾,沖這個男人豎起了大拇哥。
夫余之幸,與汝共襄此謀求自由之舉國盛事!(I am happy to join with you today in what will go down in history as the greatest demonstration for freedom in the history of our nation.)
渾厚的聲音通過鋁帶式話筒,音色被過濾掉不少,音箱傳出的聲音有著高對比度的金屬質感。
掌聲呱唧呱唧!
一群黝黑皮膚的群眾,滿含淚水地感動著他的呼喊,那掌聲震動著倒影池的粼粼波紋,那怒喊聲搖動著林蔭道旁粗壯的櫻花樹。
不過黑比爾感動的,不是這開場白,也不是本來就愛哭的老黑婆子們,而是在那黑衣人說了一句話,撲通一聲,就特么掉到自己心坎里了,那是自己多少年都不敢奢望的夢啊。
吾懷有一夢,敢叫日月換新天,喬治亞紅山下,吾奴之子能與莊主齊座,舉杯共歡顏。(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on the red hills of Georgia, the sons of former slaves and the sons of former slave owners will be able to sit down together at the table of brotherhood.)
在那一刻,黑比爾從新幾內亞繼承來幾代的羞辱與奴役,像沒了籬笆的羊群和決了堤的水庫一樣奔涌,淚水,再也擋不住……
這一次演講,對一直標榜民主的美國甚至世界都影響甚大,當然,對在遠在太平洋彼岸青春期的我和我同學影響也特么挺大,因為背不背的過這篇演講,關乎放學後能否及時回家,打開電視抱著西瓜圍看那時還沒有叫多啦A夢的機器貓。
沒錯,他就是機器博士,呃,不,是黑人革命領袖,馬丁·路德·金博士(簡稱黑金博士)和他經典的《我有一個夢想》(I have a dream)。
讓我們看看這篇感動人心的演講稿是怎麼講的:
我夢想有一天,這個國家會站立起來,真正實現其信條的真諦:「我們認為真理是不言而喻,人人生而平等。」
我夢想有一天,在喬治亞的紅山上,昔日奴隸的兒子將能夠和昔日奴隸主的兒子坐在一起,共敘兄弟情誼。
我夢想有一天,甚至連密西西比州這個正義匿跡,壓迫成風,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將變成自由和正義的綠洲。
我夢想有一天,我的四個孩子將在一個不是以他們的膚色,而是以他們的品格優劣來評價他們的國度里生活。
今天,我有一個夢想。我夢想有一天,亞拉巴馬州能夠有所轉變,儘管該州州長現在仍然滿口異議,反對聯邦法令,但有朝一日,那裡的黑人男孩和女孩將能與白人男孩和女孩情同骨肉,攜手並進。
不知道大家怎麼感想,有沒有人覺得他寫的啰嗦。他為什麼沒有寫:
我希望人人得以生而平等、不分膚色,在自由正義之社會,不被歧視、民族共融的一天終會到來。
這樣一句話概括五句話,言簡意賅,意思沒有少,言語更簡練了,為什麼不?因為金先生是德雲社相聲演員,是按字數拿演出費的嗎?
顯然,讀者比我更清楚。
那麼為什麼黑金博士要這樣講呢?我們就來講講心理距離(psychological distance)的認知表徵(cognitive representation),誠然,這比心理距離本身更有嚼頭。
不過在這之前,我還是希望講講小兵張嘎和一個小偷的故事。
2 標籤化,只是因為沒走進你的生活
小的時候我很喜歡看小兵張嘎和地道戰。因為他們人物鮮明,形象突出,看到羅金寶的第一眼我就知道他肯定是個好人,看到翻譯官我就特么知道這傢伙不是個好玩意。
還有康夫與小強,一個是懦弱的好小孩,一個是欺負弱小的富二代。
我的世界裡,一個人不是好人,就是壞人。
所以每次遇到我看不懂的劇情,我就會問我媽,媽媽,這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
每當從我媽那裡得到了肯定答案,劇情就變得簡單而精彩了,壞人的一舉一動總是那麼虛與委蛇,那麼拿腔作勢,那麼陰險狡詐,那麼下作無恥。而好人頭上則戴上了偉光正的屬性光環,那麼樂於助人、那麼大公無私,那麼足智多謀、那麼光明磊落。
後來慢慢長大,直到有一天,發現世界彷彿不再那麼簡單。
曾經的仇敵開始同席舉杯稱兄道弟,當年的兄弟淪為反目兵刃相見。
好人不是應該一直是好人嗎?壞人不是應該一直是壞人嗎?
我開始看到一些電影,我不知道為什麼,我也沒看到好人,我也沒看到壞人,好人似乎沒那麼好,壞人卻充滿人情味,有那麼一刻,我竟然為壞人感到委屈而眼角濕潤。
曾經在大二的暑假前抓住一個搶女孩手機的小偷,和同學把他扭送到保衛處的時候,我義憤填膺、我無比榮光,覺得自己就是雷鋒、董存瑞、黃繼光和出現在小學下午第四節思想品德課上所有濃眉大眼對待人民群眾滿腔熱情的彩色插圖。我覺得以後面試時,別人問我你最有成就的一件事是什麼,我會驕傲地說,我曾經徒手擒獲……
晚上晚一點的時候,從學生處老師那聽說這個小偷是郊縣一個農村因為貧困從高中輟學的孩子後,不知道為什麼我一點也沒有感覺到開心。
那是我大學,也是我人生中唯一的一次獎學金——精神文明獎。
後來,我面試了許多公司,也有許多面試官會沿著套路問我你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是什麼。
我從沒說到抓住過一個小偷。
3 扒開心理距離的認知外衣
心理距離(psychological distance)主要包括時間距離(time distance)、空間距離(spacedistance)、社會距離(socialdistance)和概率大小(hypotheticalitydistance)等四個方面。時間距離是指人們對事件的發生在時間上距離自己遠近的知覺;空間距離是指個體對目標物在空間上與自己相隔距離的知覺; 社會距離是指社會客體與自我的關係距離遠近的知覺( 如自我-他人; 內群體-外群體; 朋友-陌生人) ; 假設性是指事件或客體發生的可能性大小或與現實的距離遠近。除了社會距離包括多個維度,其他維度都具有單維性。
心理距離作為一個客觀存在的心理尺度,其本身只是一個中性的變數,自變數。就是那種我只是一個人自己瞎撲騰,你們因變數跟著我撲騰是你們的事,別特么賴我啊。再形象點,就好比普心公共課上坐在第一排背對你的那個臨床班的大妞,她坐的離你近或遠,都不關乎她對你的感覺,但卻關乎你對她的感覺。
心理距離在在解釋水平論(Construal
level theory)上的認知表徵,讓我們更加形象地看到人們在不同心理距離下的認知差異。解釋水平理論認為,人們對事物的表徵方式取決於兩者心理距離的遠近。對那些遠距離的事物,人們傾向於使用高水平解釋(high-level construal), 關注事物核心的、整體性特徵, 著眼於事物的終極狀態; 對那些近距離的事物, 則採用低水平解釋(low-level construal),
強調邊緣的、細節化的局部特徵,關注終極狀態的具體實現過程。如同感知一片森林,從遠處遙看更多是鳥瞰整片植被; 從近處觀察時則往往著眼於某棵樹木,甚至某片樹葉。
比如遠處的人影,我們更希望概括地描述Ta是瘦子或是胖子,穿的衣服是黑色還是白色,就足夠了。而對於端坐在面前的一個姑娘,我們會更有耐心研究一下他的雙眼皮到底是在軍總美容中心還是在八大處整形醫院埋的線,她的內衣到底是34B還是36D。再或者,對於一個不認識的人,你更容易貼上一些簡單的標籤,比如護犢子的自私、打別人的冷酷。但如果對象換成自己的親生,你會發現他保護你是舐犢情深、打欺負你的壞人是勇敢偉岸,行為還是那些行為,因為心理距離更近,你就把他放在高情景化的場景下來解讀,你就更加關注全部的細節、具體過程,你會理解他的動機,他在你面前就是一個活生生細節豐富的人,而那些遠處的壞人,他們只是一個角色,只要一個標籤就足夠了。
同樣,比如「變態」或者「殘酷」的希特勒,當你了解過他的成長史,他的婚姻史,你也許會發現,或許他是一個好學生、好兒子、好長官、好朋友(這裡絕對沒有美化他的意思)。在比較近的心理距離下,你就發現很難用一個詞來形容他,也許用了很多形容詞,你還是發現不夠確切。而且對於心理距離較遠的人,你甚至能用一個字都懶得用兩個字的詞來形容他。
回到開始,為什麼黑金博士喜歡用高情景化的語言呢?因為情景化的語言更能給讀者和聽眾以代入感,讓受眾快速進入情景,體驗到那種具體的情感,因此,高情景化的語言,比幾句口號,更能突破人的心理防線,影響更加深入且持久。簡單點說,更具有煽動性。心理距離無處不在,處於我們個體間,但更廣泛存在與種族之間,比如開題的金博士大戰白色米國人,或者某兵俑男狂砸豐田車。因為種種的原因,我們往往對敵對的民族懷有極度的憎恨,但實際上當我們全面了解一個國家或民族,他往往是好與壞並存的一個群體,沒有絕對的二元論的世界。
美國曾經有過很多種族矛盾的電影,最精彩的一部,我覺得是《撞車》(Crash)。
沒看過去看看吧,看完就知道什麼叫心理距離帶來的解釋水平的差異了。
本想早點睡,一看錶,又特么說多了。
上帝寬恕我吧,阿彌陀佛。
Reference:
- Trope, Y., Liberman, N. (2003). Temporal construal. Psychological Review, 110, 403–421
- Liberman, N.,Trope, Y., Stephan, E. (2007). Psychological distance. In A. W. Kruglanski, E. T. Higgins (Eds.), Socialpsychology: Handbook of basic principles. 2, 353–383.
- Trope Y,Liberman N,Wakslak C. (2007). Construal Levels and Psychological Distance: Effects on Representation,Prediction,Evaluation,and Behavior. Journal of Consumer Psychology: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Society for Consumer Psychology, 17, 83.
- Kim, H., John, D. R. (2008). Consumer response to brand extensions: Construal level as amoderator of the importance of perceived fit. Journal of Consumer Psychology, 18, 116–126.
第一,應該是家庭環境和成長環境第二,應該是接受的教育和自我的認知。第三,應該是你所接觸的人和你生活環境的人
比如說,一個城市本地人,與一個外地人,這樣心理就有距離了!
因為講道理需要思考,扣帽子不用腦子。
作為個體存在不可侵犯的絕對領域;主體和客體不斷交互形成的觀念認知
我們即使互通過百條簡訊,我們的心也沒有拉近哪怕一厘米。
這就是心理距離。
造成的原因主要是價值觀的不同。
反正我是顏黨( ̄▽ ̄)ノ當你在夢裡,哭成淚人的時候。你也不知道為什麼,就是難過就是上氣不接下氣的哭。也許是因為很累?也許因為不順心?也許因為你想到了誰。不知道。當你意識到這是個夢的時候你醒來了。除了全身一直保持一個姿勢的酸痛,還有枕頭上的口水之外,你摸了摸眼角發現眼裡並沒有淚水。在別人眼裡你只是睡了個覺而已,卻並不知道,剛剛你的世界天好像塌了下來。緩了緩身體,整理思緒,卻無法入眠。 然而有的人會讓你多蓋被子。有的人會傾聽你。這也許就是差距吧。
自卑、虛榮與畏懼。
覺得是你不曾進入我的世界,你的想法我也不能理解。原因就是我們成長的環境對我們以後的個人造成的影響。當我們逐漸的長成一個獨立的個體的時候,會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這也導致了我們人與人之間最大的不同。猜不透你,你不懂我,這就是距離。
我感覺還是財富把, 修養好像沒有多大的關係,高等教育瞧不起沒受過教育的很多把?
遠近親疏而已。
我覺得我不喜歡這個人,或者這個人給我感覺不好,產生的一種看見他就排斥的感覺,就是心理距離吧
是受教育程度和自身修養吧,受過高等教育卻沒有自身修養的人會瞧不起沒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然後差距就一點一點產生了吧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