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 最新推出的「人民優步+」是什麼?


我在之前的一篇回答中提到過uber的三大核心演算法,溢價演算法,就近派單演算法,多人乘坐演算法。前兩者我們都已經司空見慣了,而第三個多人乘坐的演算法,就是uber的新功能
人民優步+。這個功能最初於2014年4月使用於發源地矽谷,目前已經在舊金山,洛杉磯,紐約,巴黎,奧斯丁五個城市運營。在人口越密集的城市,使用該項功能的人越多,這項功能所帶來的實際好處將越明顯,因為用戶共乘路段將越容易重疊。

簡單的說就是,司機帶著甲出發要去A地,途中收到擬行進路程中的某乘客乙發出的要去基本同一方向的B地的需求,於是順上乙繼續向A或者B地行進(是先向A還是B視規劃而定)。經由UBER官方授權,解答一下一些問題:

1.
使用界面的按鈕會如何變化?

原有的人民優步按鈕會變成人民優步+按鈕,然後在人民優步+裡面可以選擇單獨乘車或拼車,而拼車就是 Uber Pool功能,單獨乘車就是人民優步功能。使用人民優步+這個類似互聯網+的概念,不得不佩服Uber確實是一個很懂國情的外來公司,本地化做得很到位。

2.
上線城市有哪些,上線時間呢?

近日廣州,杭州,
成都會成為第一批使用此功能的城市,北京8.20已經開始在部分地區測試了。大約9月底全國的人民優步都會升級為人民優步+。

3.
為什麼選擇
杭州,成都成為首批城市?

這需要了解Uber的各城市運營狀況,在Uber的地圖裡,杭州和成都這兩個並非北上廣深一線的城市反而一直是活躍度最高發展最為良好的城市。究其原因,專車這種新生事物,當地政府的支持程度直接決定了本地該種業態的活躍度,而上述兩個城市的政府採取的是開放的心態,並沒有扼殺,因此發展起來就順暢很多。而北京,滴滴的大本營,爭奪的激烈程度自然很大。

4.
會區分優步司機和 Uber Pool司機嗎?

不會,所有司機的車都將提供Pool的功能。這就要求對司機的培訓要加強了,畢竟功能複雜了很多,使用中遇到的環節也更多,如果不認真學習,初期的司機和用戶肯定是一團糟。

5.
多人乘坐會給成乘客和司機帶來怎樣的實際好處呢?

Uber Pool可不是一個Uber用來展示酷炫的和計算能力高超的裝逼功能,這是對乘客有實實在在的幫助的。

降低車費。為什麼呢?因為某一段路程是甲.乙共同乘坐的,因此這段路程所涉及的油費和司機費用是兩人均攤的
.假設共乘路段占某乘客總路程的70%,則這部分費用降為70%*0.5=35%,於是總費用變成(1-70%)+35%=65%. 這樣一算,你應該就明白了,確實降低了不少。而這,也正是把Uber所倡導的共享經濟進一步升級到了多人共享階段。

6.
Uber為什麼會在這個時候推出此功能呢?

我們可以看到,選擇了多人乘坐功能的乘客的費用降了35%,也就是打了六五折,這就意味著飽受競爭對手的順風車戰略衝擊的價格劣勢又被重新填平了。

7.
使用中乘客輸入起始地和目的地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因為只有明確了目的地,才能在系統中自動匹配順路的乘客,否則就成了現代版的南轅北轍。

8.
使用Uber Pool會有什麼限制條件嗎?

會限制用戶只能帶最多一名同行者,目的是為了未來的乘客留有空間。

9.
因為要去接第二個客人,第一個客人會因為繞路而增加費用嗎?

為了避免這個問題,UBER由出發地和目的地估算出了路費,然後直接打6.5折左右,這樣乘客就不用擔心由於要接第二個乘客而增加的路費了。如果路上沒有剛好搭上第二個乘客,6.5折仍然奏效。不過我仍然有問題要問,這樣做,費用問題解決了,但是時間問題呢?多產生的路上耽誤時間怎麼破?

10. 會有人因為如上的時間增加或者不願和陌生人同乘等原因放棄多人乘坐方式而繼續選用單人打車模式嗎?

當然會有一批這樣的乘客,他們更加看中私密性,更加看中時間的寶貴性,於是他們選擇放棄了相當於6.5折的多人乘坐。這就是花錢買時間,或者叫花錢買專屬。各人的不同喜好選擇,完全合理。當然,時間上,我們要相信Uber的這套演算法,一定會盡量使得額外增加的繞路時間降到最低,否則就稱不上牛逼的演算法。

11. 這套牛逼的演算法到底有多牛呢?

這確實是一個複雜的運算系統,如果滴滴等競爭對手們沒有提前幾個月就開始研究這個課題,很難在短時間內做出很好的相似功能。這樣的功能使得Uber的運力至少提高一倍,也就是說一個城市擁有2萬台車的運力,就可以抗衡競爭對手4萬台的運力。這就是技術帶來效率提高的典型案例。這就涉及到數學領域中著名的「旅行商問題」,旅行商問題,即TSP問題(Travelling Salesman Problem)又譯為旅行推銷員問題、貨郎擔問題。假設有一個旅行商人要拜訪n個城市,他必須選擇所要走的路徑,路徑的限制是每個城市只能拜訪一次,目標是要求得的路徑路程之中為所有路徑之中的最小值。TSP問題是一個組合優化問題,是數圖論中最著名的問題之一。迄今為止,這類問題中沒有一個找到有效演算法,有部分人認為這類問題的大型實例不能用精確演算法求解,必須尋求這類問題的有效的近似演算法。而Uber Pool的複雜性還在於不止一個「旅行商」,目的地不停的變化,不停的有新的旅行商加入,和舊的旅行商離開系統。此中演算法,不再細述,非專業人士看了也是白瞎。

12. 多人乘坐的陌生人交往模式一定會成為Uber的話題營銷的重點! 不信?我們拭目以待。

在我的另一篇闡述話題營銷的熱文《雷軍和UBER之間的話題營銷水平,差了99個杜蕾斯》中談到了若干個場景性話題,那個時候我們談的還是司機和乘客之間的可能發生的狗血劇本,然而到了今天的多乘客場景下,戲份就會大大增加了,就會有乘客們之間的故事,司機和多乘客之間的故事等多種排列組合了。帥哥乘客和美女乘客之間的一見鍾情,卻又是短暫相逢,像不像古時元宵節上公子和小姐的偶遇相思?說不定留有手巾帕子待來日再相見。那句話要改了,「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同程烏」。再說不定有人為了和偶遇的意中人多呆一會故意把對方送到家才又折返回去。

無社交,不產品。滴滴順風車用司機和乘客之間的社交來講故事,而Uber將會用乘客和乘客之間的社交來說事了。坐等看好戲上演。

13. 不論是增加了司機收入,還是減少了乘客的費用,我認為都是其次的,最最讓我欣賞的還是這種實實在在的馬路上出行車輛的減少帶來的減排效應,環保效益巨大。當全球政要還在爭排放量的時候,有一家叫UBER的公司正在默默做著些什麼。

以上就是近日 Uber在廣州,杭州,成都等地啟動的多人乘坐大殺技,又一場暴風雨即將來到,用戶的嘗鮮心理必然導致流量的轉移。滴滴請在相應城市儲備好一捆一捆的現鈔以做好防洪沙包的準備。廣大乘客用戶們盡可以敲鑼打鼓,爭相轉發了,讓消息傳播得更遠些,因為一場新的戰鬥意味著我們又可以享用新的一輪優惠啦!啦!啦!


先答啥是人民優步+,然後談談拼車市場,最後是喜聞樂見的產品PK。

一、Uber的殺器

「人民優步+」就是拼車功能UberPOOL的中國版。UberPOOL在舊金山、洛杉磯、紐約、奧斯汀、巴黎等城市推出一年多,反響不錯,技術成熟,就準備推廣。北京機智地在閱兵限行開始日8月20號上線。

它的特色是:

讓有相近路線的乘客1與乘客2拼車。

下面兩張是我搜刮來的模式圖,一目了然呀。

過去,兩個相似路途的乘客需要兩輛專車分別接送:

拼車模式讓乘客可以分攤價格,共同搭乘:

發現好處了沒?

對個體來說,乘客坐車的價格會更便宜,司機可以一趟賺兩趟的錢;對公司來說,等於翻倍了現有Uber的運力;打開上帝視角的話,它使交通更高效、更綠色,讓城市更美好。

多贏的結構啊。

二、拼車的兩個模式

從Uber的產品思路來看,拼車在Uber的地位很高(這一判斷基於:其拼車功能選擇直接整合進原功能;今天Uber發了一篇文章《為什麼我們需要uberPOOL?》,闡明2015年Uber的全新"宏偉的、大膽的、冒險的目標"[Big Hairy Audacious Goal,源自《基業長青》]就是UberPOOL)。拼車可能至此要側室變正房,從過去的出行補充方案(滴滴模式)要變成正式出行解決方案(Uber模式)了。

原本的順路車主+乘客的拼車模式,代表者是滴滴和嘀嗒兩個重名好基友,視拼車為互補品:用拼車巧妙地彌補計程車、專車不能供給的上下班高峰期乘車缺口。

新的人民優步+(UberPOOL)則更像是替代品:它直接嫁接在現有產品人民優步上,司機是原來的司機,專車用戶可以直接轉化為拼車用戶。如果Uber的拼車體驗不差,拼車帶來的價格優勢會轉化原來人民優步的用戶,並帶來對價格敏感的新用戶。

Uber其實有種技術男的傲嬌,他們的CEO卡蘭尼克(技術出身的大叔)說,我們就是想「填滿未被利用的空座。」因為單純為了提高出行效率,Uber不搞預約不搞社交,搞出了這麼一個推廣性強的拼車模式。而滴滴的拼車模式則是單獨的事業部,重視用戶使用拼車時的瓶頸心態,重在給用戶貼Tag,強化社交性能來化解尷尬。

以上談的是模式和意圖上的不同,但是一個服務還是要看呈現給消費者的最終體驗。模式好但是玩砸的事情我們也是扼腕而見的多了。

消費者的最終體驗——我分為價格對比、界面體驗和乘車體驗三個部分來分析。

三、拼車測評:滴滴、嘀嗒、人民優步+

1、價格對比

人民優步+的新功能定價方法是:原本人民優步價格的65折,換算一下的話,即為0起步價,0.1625元/分鐘,0.975元公里,算完這個收費讓我比較吃驚。我預設了三里屯到國貿的路線,告訴我價格是6.5元,蹦蹦價。

滴滴順風車和嘀嗒拼車的計價方式則是一樣的,起步價10元/3公里,1元/公里,無時間計價,並且在99元封頂。嘀嗒拼車同時可能收取過路費乘客路線帶來的過路費、高速費。

從定價上我們也可以看出兩種拼車模式的差異:滴滴順風車是以順路車主與乘客之間的拼車,因為車主本來就要去一個目的地,因此不收取計時費用;而人民優步+是乘客1與乘客2之間的拼車行為,所以同樣有計時費。

在定價上,人民優步+有一特色,叫做Upfront
Fare,我理解了老半天才明白,也許可以翻譯為「預先定價」。它的意思是:叫車時Uber就會根據起終點估算一個費用,這個費用就是下車時真正所需支付的費用,從而和實際路線脫鉤,沒關係了。這招很妙,讓乘客減少了對於接送第二名乘客時的路線、時間的顧慮。

為了能夠清晰比較,我將各乘車計價方案以遠途、中途、短途三種假設路線進行價格對比,可以看到如下的信息:

可以看到,拼車模式比先前的計程車、快車模式都更加便宜。在中途、短途的費用支出上,新上線的人民優步+在價格上有優勢,而在長距離上,滴滴順風車、嘀嗒拼車具有優勢。

2、乘車體驗對比

那麼,拼車到底乘車體驗如何呢?

總體上,乘車體驗的差異主要來自於兩種拼車模式的出發點上:即順路車主和乘客的拼車/乘客間拼車的體驗差別。我想了以下幾個要點:司機素質、知識;拼車難易度;人際互動壓力(歡迎補充)。

(1) 司機素質、知識:兩極VS常態

根據我的檢索,順風車主+乘客的拼車模式呈現出兩極化的司機素質、知識程度。

一方面,車主+乘客拼車的目標車主是有車的公司白領,他們出於順路載客、補貼油費的目的成為順風車主。這種車主通常素質很高,並且不計較細節。我有一次坐滴滴順風車,遇到一個在國企上班的員工,在我上車的附近買傢具,純粹出於興趣成為順風車主。一路我們聊得挺開心,他就準備給我免單了。

但另一方面,也有一種車主基於掙取補貼、認識美女等目的加入拼車行列,因為拼車車主的審核機制比較簡易,因此存在一定風險,例如知乎關於「你為什麼不願意拼車」的一個高票答案(你為什麼不願意拼車? - 拼車服務)就展示了一名女乘客遭到騷擾的例子。

人民優步+的司機端則是基於既有的人民優步車主,接受過司機培訓,載客目的更為單一。比較重要的是,專職司機的審核機制比較嚴格,安全性相對較高。

(2) 拼車難易度:人民優步+更加容易

車主+乘客的拼車模式總體上並不容易,因為需要有這樣的條件:車主提早知道自己在何時需要去往何地,並且將其提交給平台→恰好有接近路線、同時出發的乘客。正因為如此,這種拼車模式集中發生在上下班高峰時期,它在這一時段容易匹配並且廉價,但是其他時間容易拼不到車。

人民優步+的乘客1、乘客2拼車模式發生情景就容易很多:只要乘客選擇拼車模式,就有機會拼到車;而無論真正拼車成功與否,Uber都將以拼車價格計費。

(3) 乘車便捷性:路途上順風車更便捷

車主+乘客拼車模式下,車主會犧牲自己的時間和路途,提前將乘客帶到目的地。而在人民優步+模式中,拼車乘客需要讓渡出一定的等待時間方便另一名乘客上車與下車。

我嘗試了兩次人民優步+,一次沒有拼到乘客,等於打了65折。

第二次拼到了乘客,我的起終點是三里屯SOHO和潘家園,系統為我匹配到了一名乘客,這名乘客的起終點是三里屯太古里和廣渠門。下圖是Uber發來的行程郵件,可以看出,我們的行車路線還是相當匹配的,總體上我大概多花費了5分鐘時間。如果這是Uber常態化的匹配水準,這一體驗相當有前景。

(4) 人際互動:和乘客VS和順風車主

拼車是以犧牲部分體驗(乘車空間、時間)換取更低的價格,把車從私人空間變成公共空間,因此都有與他人互動的場景。

在車主+乘客拼車模式下,順風車主與乘客的關係不像是服務關係,車主相對沒有服務他人的義務。我的切身體會是,順風車模式下需要禮貌地與車主進行交流,在乘車期間冷場會產生一種尷尬的感覺。也正因為如此,滴滴順風車、嘀嗒拼車都重點推出社交功能,通過給司機、乘客貼「標籤」等等方式,希望解決乘車尷尬。

在人民優步+拼車模式下,乘客與司機之間的關係是比較明顯的服務關係,人際互動的相對難點在於乘客之間。相比於順風車模式下車主與乘客的服務被服務/幫助與受助兩種感受重合的尷尬感而言,與陌生乘客共同搭乘的感受還是比較熟悉的,就像坐公共交通。

不過,拼車還是都需要開放心態的,需要人們去接受。

3、界面體驗對比

界面是企業的窗戶。就像Uber的主色調藍灰色和滴滴、嘀嗒的橙色兩個主視覺給人帶來的感受一樣,Uber的操作界面展示的是極簡、高效的風格,滴滴、嘀嗒則擁有更多界面指導,更容易上手。

在拼車界面(人民優步+功能、滴滴順風車功能、嘀嗒拼車)上,三個產品都體現出了易用性。

滴滴順風車的乘車界面有3頁,在功能選擇界面選擇乘坐順風車,然後在第二個界面輸入起終點、出發時間,把信息輸入後開始預約,然後默默等待就好了,滴滴給出的數據是平均需要15分鐘才會接單。

截了三張圖,有很多細節做得其實很棒。

滴滴順風車操作簡單的一個客觀原因是其原理簡單,我們來看看這款專註於拼車的軟體嘀嗒拼車的界面:在界面首頁就提供三種拼車預約:上班約車、下班約車和其他預約。選擇一種預約後,同樣輸入起終點、出行時間,也同樣開始默默等待有沒有順路的車主。

人民優步+的拼車有一些複雜,畢竟這是傲嬌技術大叔的軟體。

人民優步+基於演算法,匹配乘客1與乘客2的路線重合程度,自動推薦合適的拼車乘客。它的優勢在於無需預約,任何時候出行都可以選擇拼車省錢(無論匹配成功與否,Uber都收取拼車費用)。

不手動截圖了,上一個Uber自己出的Gif。

與先前的人民優步相比主要的操作變化在於:

l (1)需要輸入準確的目的地以匹配乘客

l (2)要選擇「與人拼車」或「自己乘車」

其他沒有操作差異,仍然相當簡潔。雖然Uber的界面如往常一樣比較高冷,它的操作關鍵信息仍然傳遞地十分準確。

小結

作為小結,「車主+乘客拼車模式」與「乘客1、乘客2拼車模式」都是以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帶來出行低價的產品。

我看重拼車模式,是因為它可持續。燒錢進行市場培育是階段性的戰術,而通過提高資源配置才能真正改變生活。在這一點上,拼車的意義很大。

滴滴將順風車作為一個當下計程車、專車市場的一個補充,有效地提供了上下班高峰期的出行服務;Uber則好像站在一個更遠的地方,想把拼車服務全面推廣(第一個UberPOOL城市舊金山的拼車份額已經佔到Uber訂單的一半以上),構想一個和諧城市的理念。

Uber在行程單中告訴我,這次拼車減少了561.16(kg?)二氧化碳排放量。雖然這一定是方程式計算出來的數字,但還是讓我心中一動。卡蘭尼克還是個有情懷的技術大叔啊。

大叔鎮樓。

---------------------------------------------------------------------------------------------------------------------------------------

因為寫這篇答案,查閱了一些資料,感慨是:中國市場的勝敗當然重要,卻不能動搖一些事情。Google退出,Facebook從未進入,但是沒人認為是它們不行。那些閃電一樣難忘的、人們從未想到的新事物的誕生,才是科技公司根本的價值所在。


嚴重不看好在中國的前景。會成為一個工程師試圖改變世界,但因為缺乏調研用戶體驗而失敗的經典案例。立此存照


想得很美,但是實際上根本不可行。低估了中國人的人性之惡,很多人是既想省錢,又不願意多付出時間的。他沒必要接受你優步做出的預設,最終多付出了時間之後,就給司機打個1星發泄不滿。

反正我是絕對不會接人民優步+ 的單的。我詢問過,大部分乘客也不願意選人民優步+的單。

選人民優步+單的人,多半是半夜,估計不會有人恰好同方向走的人,平白無故省了30%車資。

你說優步是不是傻,推出了這樣的產品。。。

案例1:

廣州,拼車單,第一名乘客在東風路西往東方向,第二名乘客在東風路東往西方向。最終共同要走東風路西往東方向。下班高峰期,如果要接載第二名乘客,勢必要在東風路連續兩次掉頭。僅僅接載第二名乘客就會導致第一名乘客多花費20分鐘以上(還未知第二名乘客下車點,遷就她的下車點還需要額外的時間)

最終第二名乘客選擇了放棄。

案例2:

還是廣州,乘客1本來可以走高架路過天河路,為了遷就乘客2,走天河立交底層接載乘客2。

乘客1的目的地本來可以走內環,為了遷就乘客2,走了中山路。一路多走了七八個紅綠燈。

最終,全程跟乘客1有說有笑的情況下,依然被乘客1打1星。當天獎勵全無。

想像一下作為司機的我的心情。。。


人民優步+是優步的大招,是支撐起Uber500億體量和未來理想的必由之路。

就在這兩天,Uber(優步)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上線了它的拼車服務「人民優步+」(Uber Pool),這就是Uber中國戰略負責人柳甄前段時間接受採訪時所提到的「大招」。在討論這項新產品之前,讓我們先看一下Uber現在的狀況。

本月初,有消息人士稱Uber已經完成新一輪融資,這次融資讓創建才5年的 Uber 估值接近510億美元,超越了小米(小米在去年12月完成了新一輪融資,估值為460億美元),成為全球估值最高的初創企業。然而不久之後又出了另一則新聞——Uber內部文件曝光,文件顯示,2013年,Uber的虧損達5600萬美元;2014年第一季度,虧損就達到了5100萬美元;2014年第二季度虧損更多,達到了1.06億美元。虧損的這些資金,主要用於擴張的補貼。

新聞一出,一時間出現了不少質疑的聲音,Uber一邊融資,一邊大手筆燒錢,然而補貼真的有意義嗎?補貼一停司機會不會跑光?乘客會不會跑光?估值510億的Uber到底要能給投資人帶來怎樣的回報?

先要明確一點,Uber發補貼的本意絕對不是讓司機賺得更多,而是要營造起一個生態系統,Uber的生態中包括:Uber叫車平台、司機(和他們的車)、乘客和政府。面對全世界政府的打壓,Uber的態度是帶領司機和乘客們「鬧革命」。只作為平台的Uber自己不擁有司機,也沒有乘客,所以作為生態系統的領導者,它要培養起這兩方,最終達成三方共贏,補貼其實是領導者為了建立生態系統而轉移的一部分利益。

要讓乘客打車總得首先有車可打吧,所以Uber才會用瘋狂的補貼來招募司機,這樣當乘客因為一時好奇或是一張五十塊錢的打車券打開Uber時,看到屏幕上一大堆緩慢移動的的小車時,會覺得「哎喲不錯嘛,居然已經有這麼多車,似乎很靠譜又很方便的樣子」,這種印象真的很重要,前不久去廈門旅遊,因為那裡沒有Uber,只有滴滴打車和神州專車,於是特地下載了神州專車,但在城區打開了一次十分鐘都沒有司機接單之後,我們就再也沒有用過這項服務了。

有車可打的便捷本身就能吸引一部分乘客,再提供一些優惠,乘客的數量就會大大增加,而需求的增加和高額的補貼,又會讓更多司機覺得有利可圖而加入。由此形成的循環可以快速地建造起一個生態系統。

在中國,在滴滴和快的夾擊下的Uber正是利用其本土化業務「人民優步」成功地圈了一塊地。人民優步的門檻超低,本地牌照本地人,5年內新車,車價不能低於10萬元,只要這些硬體沒問題,直接在網上提交註冊資料和一些文件,再去參加個一小時左右的培訓就可以當人民優步的司機了。雖然車費比計程車還便宜,但是會有2-3倍的補貼,對完成訂單多的司機還有額外獎勵,因此人民優步的司機數量迅速增長。而乘客方可以以低於計程車的價格享受優於計程車的服務,有時候還能打到彩蛋——酷炫的司機和酷炫的車。

於是乎人民優步一時間大發展大繁榮,據傳現在杭州人民優步司機的數量已經是計程車司機的3倍,高峰期一天能發展500人,而乘客的範圍也從白領擴展到了學生和其他群眾。

那麼問題又來了,現在的這個生態是靠補貼建立起來的,供需之間是不匹配的,補貼總是暫時的,那麼補貼停了之後會怎麼樣?

不可否認,雖然總不乏有情懷的、閑得慌的、富得掉渣的司機,但大多數司機還是趨利的,是看到Uber有利可圖所以加入,還總有「機智」的司機利用刷單來多賺一點是一點,連彭博社都撰文介紹了Uber中國的刷單熱潮。在其他公司還在持續補貼之前Uber的補貼是不可能停的,只可能逐漸降低到相近的水準,在降低至停止補貼的這個過程中肯定會洗掉一部分司機,但是會洗掉多少很難說。

專職做司機的只要比計程車賺得多就會繼續,而且往往投入的固定成本高(為了開Uber特地購置了車),不容易退出;最有可能被洗掉的是人民優步中的高檔車型,它們的油耗和保養花費比較多,是真的是有可能會虧本;而那些有賺頭的兼職司機,可能是從月入兩三萬到月入一萬,再到月入三千,但是具體哪個值是他們放棄的臨界值不得而知(此處還應考慮機會成本,我曾遇到司機說不出來開車就打麻將,一打麻將就輸錢,所以開車即使賺得少或不賺錢也優於打麻將輸錢)。而乘客方,除了新用戶和介紹新用戶的,Uber官方對乘客已經沒有補貼了,當前留下的用戶已經是真正被培養起了用戶習慣的,有經濟基礎的持久型選手,是真正的「目標客戶」。

特拉維斯在接受採訪時也表達了自己對競爭的看法:

當行業內的公司發展到燒錢已經不是必須的時候,補貼就會慢慢的往下將。但這同時,由於已經培育起來的消費習慣,整個專車市場的體量是在不斷增大的,每個司機的行程更多,司機的收入也不會因為補貼減少而收
到影響,相反司機能賺更多的錢。

Uber一直試圖運用看不見的手來做一些事情,比如在國外「實時定價」,就會出現很有意思的局面,Uber的官方定價下調導致需求上升,此時車價又自然上調,最終定下來的價格是真正反應供需的。綜上所述,如果補貼停止,司機和乘客都會不同程度地減少,到時候是可以通過調節來達到生態平衡的。不過Uber的野心顯然不盡於此。

同樣面臨著營利點的難題,Uber不像滴滴快的那樣發展快車、代駕、順風車、巴士……而是一直專註於人民優步,柳甄認為

目前Uber對於中國市場的專註點就是怎樣在5分鐘之內有一輛車到達你面前,實現你經濟、可靠的出行目的」。

人民優步是防止滴滴快的的壟斷而圈起的一塊地,接下來推出的Uber Pool才是Uber的大招。Uber原本將人民優步定義為拼車,但它現在已經越來越少地強調這個屬性,因為Uber Pool才是真正的拼車。

Uber Pool將由多位乘客拼車合乘,共享重合路程,共同承擔車費。如果人民優步是「車主+乘客」的拼車行為,那麼Uber Pool就是「車主+乘客1+乘客2」的拼車行為。乘客只需要選擇App中的Uber Pool按鈕,輸入自己的上車地點和目的地,一鍵呼叫司機便可成功上車。司機接載乘客後,可能會在行駛過程中接到另一個乘客的拼車訂單,系統會根據兩位乘客的行程安排計算最優化的路徑,顯示在司機的導航系統中,司機可依據導航接載第二位乘客,分別將兩位乘客送到目的地,完成整個行程。每位使用Uber Pool的用戶僅可和一名朋友一同登車,為可能到來的拼車夥伴留下合理的空間。Uber Pool的價格至少比人民優步便宜30%,不過可能需要多等幾分鐘,畢竟是實時的運算嘛。

這款新產品於2014年4月5日在美國舊金山發布並開始內測,之前已在舊金山、洛杉磯、紐約、巴黎、奧斯丁等五個城市運營,在舊金山佔到Uber在該市總訂單量的50%。現在落地中國成為「人民優步+」。

在這樣的情況下,乘客付得少了,訂單變多了,路上的空駛少了,司機賺得多了(跟沒有補貼比),用更少的車就能滿足需求了。Uber內部的數據顯示,通過拼車合乘,Uber Pool在美國舊金山、法國巴黎等地實現了乘客付出價格近乎減半,而司機收入提升的運營效益。

再開一開腦洞,當一個城市裡所有的車都被這樣「上帝視角」地實時調配,那麼就能達到資源配置最優,可能就不需要那麼多公交車和地鐵了,堵車的情況也將大大改善。當Uber能夠實時對接人和車之後,它還能做的事情就更多了,送快遞、搬家、送外賣這些就再也不只是營銷的噱頭了,而是運力充分利用的題中之義。Uber還在研發自己的無人駕駛汽車,最終可能都不需要司機了。到時候Uber想用平台費或者其他方式賺錢,都輕而易舉了。

這就是特拉維斯的終極願景,相比較滴滴快的和在其他行業瘋狂燒錢的企業,Uber看似天方夜譚般的長期目標其實反倒明確些。所以對於巨額虧損,Uber的新聞發言人也是這麼回應的:媒體透露的數據是陳舊的,沒有任何意義。對於一個以「指數級」速度增長的公司,憑一個陳舊過時的數字下結論簡直是個笑話。在任何一個創業公司看來這是基本常識:先融資,再投資,高速增長,之後盈利,讓投資人得到長期的回報。這不難理解,亞馬遜也是虧損專業戶,但投資人還是對它的未來充滿期待。

Uber的故事講圓了,是不是讓人覺得心潮澎湃?只是不知道在Uber達到它的美好明天之前,還得燒多少錢,以及投資人的耐心能不能等到那一天。

這其實是最近寫在公眾號的一篇文章,公眾號日常是對各類商業現象的介紹和分析,有興趣歡迎關注。


上周和朋友去春熙路玩兒,9點30在太古里打uber回家,手滑點成了拼車,真是手滑。。。我並不喜歡等人。。。(??ˇ?ˇ??)上車以後和司機閑聊,司機大哥說第二個上車的人最划算,只需要付自己車程打7折後的錢,而我要付總行程7折的錢………手殘沒藥醫嚶嚶嚶。

到了第二個拼車人的地方,司機大哥停下,打電話說在路口,過了半天才從黑暗裡走出一對小情侶……路燈下看還是小巷……知道拼車能不能到路口………

更過分的是那個男的直走到后座右邊很不客氣的說:「你坐那邊去。」

我:「……………」

大哥這旁邊又不是有地獄刀山火海,你特么叫你女朋友走2米到左邊不行么。

所以我巍然不動的微笑著看著他。

司機大哥就說:「喊你女朋友過來坐這邊嘛」

他們倆堅持到了目的地不讓司機停在路口,而是送到小區門口,這個可以理解,就是把他們送下來後,小區往外的路口太暗,又窄,然後我們迷路了………

最後10點能到的目的地,因為拼車繞路加迷路,11點才到……

我一個人坐只需要花25元左右花成了30好幾……

再也不拼車了!(嚴肅臉)


非常藝術的產品模型商業模式。

最重要的是,在滴滴一元補貼剛剛開始的時候推出,避其鋒芒。相比來說,滴滴的補貼相比UBER 就是low b!!

滴滴快的以「汽車生態鏈」作為商業化的方向之一有哪些想像空間? - 打車類應用


先為UBer PM 和DEV 的創造力和戰鬥力點贊!

率先開啟了,順風車由1V1搭車轉向1V2拼車的模式。

UBer是一個有願景的公司: 以【更低】的價格,【更快】打到車。

更低的前提,是司機的收入至少不下降;

以前大家的思路是,幫助司機【減少空駛】,所以UBer只做馬上用車,就近派單。

現在UBer開始嘗試新的辦法:允許司機同時接2單,售賣空閑的座位。

Nice Try!

但是,這件事UBer卻【很難做成】,反而是為【滴滴順風車指了一條明路】。

第一,實時匹配順路訂單的成功率,遠比預約匹配低太多了!

A、對訂單規模的要求太高。

B、對系統性能的要求太高。車輛實時移動,這個計算量會隨著訂單規模,一直擴大。

C、對匹配順路訂單的精確性太高。車輛是在行駛移動的,設想你從中關村進入了4環主路,然後又讓你回來接一個在村裡的同路乘客,稍有差錯,就30分鐘過去了。

D、最重要的,留給司機決策的時間只有短短15秒,此時司機還在開車過程中。

第二,乘客的體驗無法保障,且不符合乘客的習慣。乘客不習慣中途【突然】改變目的地,尤其目的地無法提前預知。任何一個細小的計算偏差,就會造成時間上的極大浪費。

大多數人可能認為,UBer依靠【實時】計算順路演算法,建立技術壁壘,競爭對手難以抄襲。

我卻相反的認為,滴滴順風車做同樣的事情【太容易了】。

第一,拼車的主場景還是提前預約,只要繞過以司機位置實時計算順路;只根據乘客預約上下車地點匹配,所謂的技術壁壘就不存在了,且容易太多。

第二,提前預約,司機至少有30分鐘來響應匹配,比起實時的15S匹配決策,成功率高太多。

第三,兩位乘客、車主在出發前都能已知對應的路線,並且能提前規劃,比起行駛過程中突然改變,體驗不要好太多!

順風車的PM會這麼做:

1、乘客A,發布訂單,並勾選願意拼車。

2、司機W 在查看到此順路訂單1及拼車標示,選擇接單。

3、乘客A,收到接單提醒。

4、乘客B,發布訂單,並勾選願意拼車。

5、司機W 在查看到此順路訂單2及拼車標示,選擇接單。

6、乘客B,收到接單提醒。

7、乘客A、B的路線,時間點、信息(頭像、評價等)同步給對方。

8、A、B、W在IM組裡,相互溝通確認,先接誰,在哪碰頭。

9、開啟拼車。

------------------------------------

想方設法不斷尋找降低價格才能普及到每個人。

平台補貼時代在過去,降低價格,依然能達到車主、乘客之間預期收入、支出的平衡點無非兩種。

1、順路,完全降低時間成本和空駛成本。

2、分攤座位,同時向兩位乘客收錢。

雖然個人不看好拼車模式和UBer現有業務形式的結合。

依然要為UBer點贊!

世界上存在2類公司,一類是拚命想收更多的錢,一類是努力想收少一點。UBer是後者!


Uber這是不懂中國人性的作死行為


讓我這個平均一周會用8次每次16公里,40元朝上消費的資深乘客決定不用人民優步了。

政策帶來的變動:

1.如果拼車,25~30分鐘的車程直接變成52分鐘,從40便宜至30,而且得知時間前景的時候已經無法取消

2.單獨乘坐相比原來有漲價,與計程車差異進一步減小至49比52

3.其他回答里表示讚許的大多是短單,這個是這個機製造成的,並不意外

有拼車的安排後,即使乘客都素質高表現良好,會造成的一個結果是,路線短的乘客沒有任何付出,白白省錢。路線長的乘客雖然省下一點點錢但是花費的時間可以輕易翻倍。

理由是路線長的乘客,通常是會遷就短途乘客,被帶歪(比如能走高架的走地面了),遇到幾次拼車被帶歪之後(一般城市交通到達目的地後掉頭找路什麼的都會很花時間,更不用提雖然目的地接近,但是無法走高架和快速路帶來的時間耗費),就不願意繼續拼車浪費時間了。之前願意打車的,無非是想用錢來買時間,消耗時間大幅增加,錢卻只減一點點的話,也許就不是一個會被選方案了,甚至我的這一趟 Uber 花掉的時間超過公共交通。

路線短的乘客卻會很爽,因為你可以輕易讓匹配出來的路線都是先把你放下,然後再放另一位。這樣你的乘坐體驗和之前沒有什麼差別,還有很大比例的折扣。於是短途乘客會更傾向於拼車,繼續「坑」剩下的數量不多的長途乘客。

作為結果,稍長途(經常要遷就別人)的乘客會逐漸流失。乘車比例中短途乘客就會增加很多。而都是短途的情況下,匹配又會變難,而且接另一位乘客額外花費的時間在整個行程中的比重會更高,雙方共乘的路程比例也就極大減小了。

於是,我推測,這個平台最終只會留下兩類人,短途+不會被帶歪的長途(比如,南灣區到北灣區是符合的),我不確定不會被帶歪的長途能有多少,能否拼成(如果老是拼不成的話,相當於優步在補貼這部分乘客,並不能持久,要麼取消,要麼允許他們被更低效率的短單帶歪)。一個只做短途的拼車服務我覺得是沒有前途的。灣區 UberPool 能夠成立的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其他替代服務如計程車比 Uber 貴上太多了。在上海完全不是這樣。

目前還有一個體驗上難受的地方是,前一位乘客下車後,導航還要重新規劃一次路線,當時正在路上,網路條件不好,我要在一個不熟的地方臨時參與導航,作為後一位乘客很難受。

當然,這個各方都看不到完整的價格格局的安排,讓優步從中賺錢成為了可能,如果沒有更好的商業模式的話,本來人民優步也可能未必能長久維持。並沒有道德上責怪優步的意思,沒法成交了就揮手告別唄~


在杭州,之前收到了 Uber 的介紹人民優步+的郵件,郵件內容前面已經有人貼出來了,就不重複了,下面主要說說自己的體會吧。

使用的時候是給了我驚喜,當然主要是價格上的。從江陵路地鐵站到垃圾街,去的時候用的滴滴,耗費 14 元,回來的時候因為滴滴叫了車沒人接單,臨時想起來了人民優步+的這個拼車(之前因為滴滴的優惠卷政策, Uber 是用的少多了),價格是 10 元左右。

等了 5 分鐘的樣子車來了,我是第二個乘客。路上的話,和司機大致聊了一下拼車的功能,車上另一個乘客是趕去火車站的,因為我的拼車導致了需要改簽,所以拼車還是用在對於時間不敏感的時候,不然還是會耽誤事情的。

總體的體驗過程是,

價格上同里程的情況下會比滴滴更加便宜一些,當然是建立在目前的雙人乘車 5.5 折的基礎上的,後期不知是否會優惠幅度降低。

等車的時間會比普通打車略長,但不超過 5 分鐘。建立在處於杭州市的情況下,畢竟杭州的 Uber 是真的很多。

乘客和車主間的交流是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之前基本上上車都會有事沒事和司機扯兩句,用拼車的時候就少了一些。不過這個也不影響啦,畢竟你是去乘車的,不是去和司機聊天的。

作為乘客的話還是接受這樣的形式來拼車,司機的話沒有深聊,希望可以在下面看到司機出來聊兩句咯~

PS.優惠碼就不貼了,我才不信這裡的用戶還有沒有用過 Uber 的呢~ ...(??ˇ?ˇ??) ...


今天(30日)剛剛用Uber的人民優步+,過來回答一下。

關於什麼是人民優步+,就是拼車功能,Uber在本月24日給我發郵件介紹,這裡我先貼上照片。目前人民優步+功能在國內有北上廣深杭5個城市可用。

人民優步和人民優步+的區別:

1)價格:選擇拼車功能,沒有人拼是75折,有人拼車是55折。人民優步+是固定收費的(Uber預估的,所以可能出現完全一樣的路程但是價格不同的情況)

2)人數:拼車只能攜帶1名乘客,即2位乘車人(因為人民優步限4人)。

貼上我今天的行程,下午餘杭到印象城,晚上回來,都是人民優步+。

去程:

31.16公里,1小時7分鐘,使用拼車功能但是中途沒人上車,所以應當算75折,最後收費是53(這個價格和叫車時預計的價格一模一樣,如果不拼車價格是68)。

返程:

31.45公里,用時40分鐘,完全一樣的路線,還是優步+,但是這次收費是57,雖然相差不多,但還是有出入的。

所以:

乘客1人或者2人,並且不趕時間的情況下,建議選擇優步+。


可惜滴滴只能幹瞪眼!有本事先做到優步的技術再說,光騙人可不靈。


拼車最低2元起,先是搶計程車的生意,現在都開始搶公交車的生意啦


昨兒嘗試了一下滴滴的拼車,結果沒拼上合適的人,不過整體費用還是降低了。不過拼車這塊很多人唯一的擔心就是整個行程的時間會被拉長。如果匹配的距離、時間等非常嚴格的話,能拼成的成功率就不高,若不嚴格,那拼一次之後可能就不會再考慮了。等待時間這個問題在國內真不好解決,有些人就是習慣讓別人等啊,估計很多司機也很無奈吧....


作為一個兼職uber司機,我也是不看好這個功能在中國的推廣使用。因為我碰到過N多需要我在樓下等十幾分鐘的乘客。


作為一個入行租車的新人來聊幾句。

1:拼車從法律上而言,是妥的。

2:拼車屬於共享經濟,一定是未來所提倡的。

3:拼車在帶來的效益的同時,也改變著人們的使用習慣。從而可以往後繼續下棋。

4:當Uber開始做拼車,目測又有一堆拼車軟體要死了。

5:所有的一切都是建立在乘客的角色,對Uber而言除了拉新,還能增加用戶活躍。

具體細則不想說啥了,大方向就是如此,所以凡是牽扯到「車」的公司,遲早會那麼走下去的。

最好,安利下自己家的產品「空中租車」目前產品未上線,做分時租車的。公司也是捉摸著從司機角色下手,希望能夠成功吧。9月上線後會在深圳試運營。


以前和司機約 現在也能和乘客約了 (請摺疊


為了配合監管,UBER做出了巨大的犧牲,此為其一。


杭州這周也開始實行了 說下感受

1. 價格的確便宜 之前上班基本要20多 現在基本13 14

2. 不適合趕時間的人 雖然兩邊的乘客目的地是一個方向 但基本上總歸是要多走段路的 會多花費一部分時間

3. 以前坐車還和司機聊聊天 有事沒事講幾句 現在車上三個人基本就無交談了

總結一下

對個人來說價格優勢明顯

對司機來說其實受益並不多

對uber來說覆蓋了更多用戶

ps:uber新用戶註冊號輸入a961a可獲得一次免費乘車機會


個人不大看好。說幾點原因:

1,作為用戶,只有在緊急出門的前提下才會打個車,否則完全可以導公交坐地鐵。拼車模式的硬傷在於要乘客等乘客。等了司機還不夠,還要等另外的人

2,車上不止2個人,有個大燈泡,加上國人沒那麼快打開自己,不免尷尬。彆扭了第一次,第二次還願意再彆扭?


現在uber是越來越噁心了, 還是用回滴滴了。uber說好的深圳8月8折優惠也隨著這波什麼 人民優步+ 而取消了,沒有任何說明,我還傻傻地用,結果發現好幾單都沒打過折了,發郵件也不回。天下烏鴉一般黑呀,還是用滴滴, 便宜一些。


推薦閱讀:

Uber 入華至今,經營情況如何?
你使用 Uber 時遇到過哪些奇葩事?
如何評價 Uber 的新 logo?
你坐 Uber 時或之後有遇到很糟糕的體驗嗎?
Uber 中國的失敗對國外互聯網公司有哪些教訓?

TAG:優步Uber | 出行O2O | 分享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