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篩選收集起來的用戶需求?過濾偽需求?

篩選來至四面八方的需求,市場、運營、老闆等方面需求,應如何選擇和平衡需求之間的關係?


其實做產品經理最痛苦的一點就是對於」需求「的篩選,排序,當然這也是產品經理最有魅力的特點。

簡單地說,沒有任何有效的手段能夠幫助你準確的篩選出需求,如果有那麼產品經理這個職位基本已經失業了,如果有簡單的方法,我可以叫一個實習生讓他按照這個方法跑一遍,需求就出來了,那還有必要給產品經理這樣的薪水嗎?

但是,產品經理的確可以提高篩選的能力:

1、經驗:很多產品經理都是在一次次的失敗中成長的,不要害怕,大膽地把你的東西做出來,看看市場的反應。常常會有人問我,真的有這種需求嗎?其實是問真的有這樣的人存在嗎?就好像剛才是大家都會問:真的有會為遊戲支付上萬元的人存在嗎?如果我第一次做類似的需求,我當然也會打鼓,但是我以前如果做過這樣的遊戲,並親眼看到了這種土豪的存在,你當然會說,放心,這樣的需求肯定存在。

2、討論:一個需求,多拿出來讓大家討論,雖然會讓你獲得更多的信息,但是絕對會幫助里完善你的偏見。討論中有人說有需求,有人說沒需求,這都沒有關係,關鍵的是你能聽到大家的聲音,聽到大家的理由。

3、調研:常常有人說調研沒有,但是我覺得不是這樣的,關鍵是看你有沒有找對調研的方法,我的經驗就是有保障的調研結果不一定有效,沒有保障的調研結果很可能是無效的。只有有了深入研究的後的調研才是有幫助的。你必須深入研究你的需求假設,將這種需求涉及的方方面面都考慮到,再考慮你如何去調研(找誰,什麼方式,對方可能有什麼應急的反應),最後把所有的信息匯總成你的需求。所以記住:調研其實對你的需求假設的證實或者證偽。

4、生活:無論如何,產品經理都有自己的產品邏輯,這種邏輯來源於你的生活,你的學識。所以最好你要經歷更多的生活狀態,你要能夠代入到不同人的感受。我一直覺得,好的產品經理,不應該學心理,而應該學表演。因為心理是分析人性,而表演是感知人性。而我的經驗告訴我,越是複雜的系統,感知比分析更有效。

其他還有很多更科學的方法,比如說你把需求都列表,然後讓不同的角色打分,最後排序匯總……不過如果做一個好的產品經理,我覺得以上四點是根,而其他的葉。

最後:無論以上的的所有內容,都需要你自己對需求的深入思考,我常用的需求思考方式是:

1、是誰提出的需求,他是把自己放在一個什麼角色去提這個需求的?

2、他提出這個需求希望能夠改進的內容是什麼?

3、這個改進的內容有必要改進嗎?

4、有跟這個需求對立的需求嗎?

5、有評價的標準嗎?

6、有改進的方案嗎?

5、有更好的改進的方案嗎?

8、改進的成本是什麼?(直接成本,間接成本)

9、做或者不做對你個人是否有什麼影響?


需要了解需求背後的目的,才能過濾掉「偽需求」

也就是說用戶提出這樣的需求,是基於什麼樣的原因,達到什麼樣的目的。

產品對於用戶需求的滿足,也有其目的性,如果目標方向比較一致,那麼需求就比較合理,反之就不太合理。

更為複雜的偽需求,就是目標一致,但是結果不一致。

好比說一個業務系統,客戶希望增加一項功能或者流程,客戶與你的目標其實是一樣的,都希望通過這個功能或流程通過業務系統實現,從而提高工作效率。這個看似是合理的需求,但可能你增加了這項功能或者流程之後,導致業務系統變得更為複雜,操作很繁瑣,最終的結果是導致工作效率降低。


從目標客戶群出發,發現尚未滿足的目標用戶群真實有效的需求。如果產品是從疊加功能的角度觸發臆想出來的怪胎,那是沒人願意花錢領養它的。


同意 @Topyeah Howard ,偽需求背後一般會有一個支撐點,即提出這個需求是為了解決什麼樣的問題,達到什麼樣的目的;產品需要做的就是通過這個偽需求找到這個真需求。

偽需求往往是用戶提出的一個解決方案,產品不需要這個解決方案(解決方案是產品和項目組需要考慮的事),但可以通過這個解決方案去挖掘他真正的需求。

找到真需求後,再去判斷需求合不合理,定一個什麼樣的優先順序,怎麼實現……


推薦閱讀:

2016 年出現了哪些全新的科技產品類型?
如何讓自己變得開心起來?
不直接問,如何猜出一個人愛吃的東西是什麼?

TAG:產品經理 | 產品 | 用戶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