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現代各種流行音樂給巴赫,莫扎特,貝多芬他們聽會被如何評價?

流行音樂包括電音,搖滾,rb,pop,newage,中國風,嘻哈,爵士樂等等等等。我關心的問題有兩個:

1. 他們對於流行音樂的整體評價。

2. 他們會認為流行音樂有哪些具體的亮點或可取之處?

注1:不要太糾結技術細節比如電音這種到那個沒電的時代怎麼演奏。假設一切都完美復現。

注2:大師們獲得的不僅是歌曲本身,還包括譜子,樂器,相關的作曲理論等等。


分開來說。

1.電子音樂系列。他們會對合成音色產生濃厚的興趣,如果設備允許,會用的不錯。

2.西方流行音樂系列。爵士樂的鼓和調式特色,其他比如雷鬼、索爾、拉丁等音樂的節奏風格,這些可能會有少許的影響,不過不會太大。但像free jazz和波普爵士一類可能會有一些啟示作用,不過不接受也是大概率事件。

3.中國風、古風。無影響。中國古代音樂可能還會去借鑒,但中國風、古風其實是現代西方流行音樂的本地化。本地化的影響更多是針對本國人的。

4.嘻哈、饒舌等。接受程度難說,看個人喜好,估計不會太好。這些是街頭文化,而古典音樂主要迎合當時貴族的審美偏好。

看了其他一些答案,補充一點:

很多人拿和弦套路和旋律動機說事,這個就……多聽聽古典音樂嘛,1-5-1,1-2-5-1,1-4-5-1,1-6-4-5-1,1-6-2-5-1,在古典音樂中,再常見不過了,甚至很多就是這樣或其變化組成的。至於簡單的動機不斷變奏玩出花樣更是極為常見。多聽聽沒錯的。


大家都忽略了事物發展的規律啊

音樂本身的發展跟樂器技術發展是分不開的

巴赫身邊可用的鍵盤樂器只有羽管鍵琴和管風琴,都沒有力度變化。因此他只能把注意力集中在構造更加精巧的變奏和賦格上,不管是《哥德堡變奏曲》還是晚期的大作《賦格的藝術》,都可以用任何樂器演奏達到同樣的效果。

貝多芬時期現代鋼琴技術成熟,有了力度變化。因此他寫出了32首感情豐富的鋼琴奏鳴曲。有寧靜的月光1,狂野的月光3,奔放的熱情,晚期的鎚子鍵更是開浪漫主義之先河

我們能說貝多芬比巴赫厲害?並不是,他只是手邊的工具更多了,因此可發揮的空間更大了

現代流行樂之於古典樂,無非就是因為技術的發展,素材更多了。大家不用過於鑽研音樂本身的結構、曲式,就能寫出優美賺錢的作品,因此入門門檻比較低,粗製濫造的作品也比較多。同時為了迎合聽眾,嚴肅的長篇大作也變少了。

現代人再難達到巴赫之於賦格之貢獻,是因為沒人肯花一輩子鑽研並不能賺錢的賦格了,自然造詣就低了。

給古典作曲家聽流行作品會如何?

他們肯定會驚嘆於豐富的音色庫和電子技術帶來的無限的張力和感情,並大概率會用這些素材鑽研出比現代流行歌曲更加精巧的音樂。

但拋開素材,在音樂性上,流行樂在他們眼裡只不過是加了「幾種從未見過的音色」的小品罷了

畢竟,他們沒有現代人這麼浮躁

===============

似乎有些贊數,那我開個腦洞,如果你想腦補巴赫聽到流行音樂的心情怎麼辦?

想像一下若干年後,人類科技已經可以星際旅行,並能獲取到太陽內部發生核聚變的聲音和仙女座大星雲中超新星爆炸的聲音,並且辨識度很高!

這種聲音太獨特,太滿足人類的想像力,以至於人們一聽到就燃得不行!

那時也許真的就沒有人認真在旋律、和聲方面下功夫了;所謂音樂,就是這種音效的堆疊。

然後,你如果現在就聽到這種音效,估計都要激動地瘋了吧,雖然這曲子毫無作曲章法,毫無曲式,但架不住聽著爽啊。


你拿著《演員》《蒲公英的約定》《清明雨上》《南山南》《時間都去哪兒了》這些歌曲給他們聽,他們會說:

「孩子,真不錯,不過,你能不能換一首歌?為什麼總給我聽同一首歌的變奏?」

(備註:以上歌曲的主要和弦走向皆為4536251和156341251以及一些微調,這些歌曲之間的區別可能不大於兩個版本的《libertango》)


巴赫、莫扎特、貝多芬協商一致認為:我們的作品都有極深的內涵,能夠流傳千古,這就夠了,你們的粉絲多,我們不和你們爭。


  • 我猜他們會對爵士很感興趣
  • 我猜他們會對合成音色很感興趣


現代流行音樂在內在理論上並沒有超出當年巴赫他們所玩過的範圍。12個半音的各種排列組合他們已經玩遍了。如果一定說現代的音樂與古典時代的音樂有什麼不同,那只是外在形式上的不同,有新的樂器出現,有新的音色,有新的演奏技巧……但樂理並沒有新的。你能想到的各種音階走向變調賦格各種和弦和聲什麼的巴赫早就全試過了。如果一定要在樂理上創新,那只有在音程上找了。但在目前的理論體系內,在12個半音中尋找新組合幾乎已經不可能,所以在中東地區流行的1/4音程音樂或許會產生新的理論。但我估計當年巴赫等人也不是沒想過。


大體上我和別的答案都沒什麼區別,但是我有一點存疑。

貝老爺或許會喜歡注重鼓聲的搖滾和重金屬什麼的?畢竟可以依靠身體震動來模擬節奏聽覺。所以貝老爺可能會轉型鼓手。


這個問題關公戰秦瓊,說得天花亂墜也沒依據。

我倒是對另一個問題感興趣:現代流行音樂並不是一夜之間從天而降的,而是由古代的流行音樂、民間音樂演化來的。那些古典音樂作曲家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當時的流行音樂,而他們對那些音樂是會有態度的,每個人的態度肯定也不一樣。有時候古典音樂和(當時的)流行音樂甚至無法明確區分——譬如有些歌曲很難說是「古典」的還是「流行」的,施特勞斯的圓舞曲就被認為是流行音樂,帕格尼尼的那種演奏會基本上就是今天流行歌星的路子,而20世紀早期的一部分古典作曲家對爵士樂等今天流行音樂的雛形是充滿興趣的。

但20世紀下半葉到今天,音樂文化的版圖應該說發生了劇變,情況又不同了。古典音樂在社會文化中的主流地位應該說徹底喪失了,今天的古典音樂分裂為兩種,一種是博物館式(只緬懷舊作品)的藝術,一種是實驗式(否定了傳統以及普遍的審美觀)、學院式(只存在於學院中)的藝術。這種情況下古典音樂的包容性應該說大大減少了,古典與流行不再像以往那樣某種程度上能夠和諧共存、相互影響,而是有點「老死不相往來」的味道。結果是古典音樂的話語體系中徹底抹去了流行音樂的存在,主要由古典音樂家主導的音樂史、音樂學因此喪失了談論流行音樂的可能性——在否定流行音樂的價值觀籠罩下,你無法去談論,也找不到用什麼語言去談論。

所以最後回到你的問題,古典音樂家怎麼評論今天各種流行音樂?很難評論。


巴赫:...噢...快停下...這些噪音根本稱不上音樂!

莫扎特:這幾首歌里叫jazz的那首我比較感興趣,很另類的演奏,叫rock和Metallica的實在稱不上是音樂,太吵鬧了.....rnb有點像是加了奇怪樂器的打擊樂獨奏?叫pop的那首和我們的音樂最相似,雖然有很多新穎的聲音,但總體感覺還是很有趣的,主要還是樂器,實在有太多不明白的地方了......和聲的話和數字低音有點相似,結尾沒有用屬七on主讓我還是有些不舒服....叫new age的我很喜歡,主奏的樂器音色很棒,伴奏的鋼琴是我從來沒聽過的聲音有機會一定好好了解下。叫電音的我不喜歡,像被詛咒的聲音.....

貝多芬:哈?你說什麼?


這個問題有任何意義嗎 一群現代人在主觀臆想仨都成白骨的人的想法


別說這些名家了,理查德·克萊德曼的造詣高吧?人家可是畢業於巴黎國立音樂學院。可是在你鋼琴系教授面前彈彈他的曲子試試?

保證不被打斷手。

聯想起名家,呵呵。巴赫聽了會沉默,貝多芬聽了會流淚。


這個問題有意思哈。這個問題我覺得有個歧義:

一是,假設拿現在音樂,穿越回去巴洛克和古典主義時期,給大師們聽?

二是,假如大師們生逢今日,如何看待?

把巴洛克和古典主義時代的音樂和現在的大眾流行音樂比較,必須公允的講,在旋律、編配和獨奏段落等方面其實幾無進化,這幾個方面幾乎都在以逐年簡化的方式發展,所以對古典大師來說其實不會有太大區別。另外考慮到演唱水準參差不齊,估計夾雜差評。真正值得說進步的方面,一來是高科技帶來的新聲音,二來是律動的豐富,三來是爵士樂發展的和聲

我覺得問題一更有意思,把如今數字製作下的聲音拿回到300年前,我認為合理的判斷是,大師們首先會被搖滾樂和電子樂震驚,主要是從聲音這個維度,確實提供了那個時代他們想到但礙於表現形式無法做到的效果,另外,電子樂的思維和邏輯,其實很大程度上跟古典主義大師相同,其實根本就是從那兒繼承過來的。所以,如果真發生這種穿越,估計你看到巴赫研究minimal,貝多芬搞一搞Ambience,或者莫扎特在DJ台後面跟著Rave扭屁股,也不是不可能。

然後,大師們可能還會對爵士樂感興趣,尤其是我同意前面有朋友回答,對先鋒和自由爵士往後的東西會更感興趣。比如我覺得如果巴赫能聽到Ornette Coleman的唱片,也許會認同Sound Grammar這個專輯的名字,雖然形式不同,不過這兩個人都「定義聲音語法」的巨人。

至於民謠,大概大師們會覺得和民歌沒有太多區別,因為本來這種形式就沒有怎麼進化,另外有可能覺得所謂都市民謠太無聊太簡單,本來一個動機,被他們寫了一張專輯。當然如今民謠的價值他們可能無法真正完整體會,因為畢竟沒有都市生活的背景在,對表達的感受也不一樣。

所以總的來說,我認為①現代數字製作下,聲音高度的還原能力、豐富的表現力、寬廣的頻段,會給大師們造成深刻的印象。②合成器的強大,會大幅度的提升大師們的創作效率,同時我覺得像巴赫莫扎特這類人,一定會在豐富的合成音色支持下,大幅度拓展自己的創作邊界。③律動和打擊聲部的音色豐富,也一定會影響大師對聲音的理解,如果他們想更為直接,他們必然會追隨新鮮的節奏和軟midi樂器、採樣之類的技術。

技術沒涉足的領域,我們和300年前的音樂家比,沒什麼進步。

每次技術涉足後,人們才開創出與前人截然不同的道路。


莫扎特聽了這些音色,寫出好幾部以整個宇宙為故事背景的歌劇。

混進爵士演出,坐上鋼琴登,正要來一段古典協奏曲中的Kadenz………細聽了聽……………來了段正宗Jazz Improvisation........

巴赫看到各種電子設備,興奮地搓了搓手,來了段20個聲部的賦格freestyle,看看自己的子子孫孫,又來了本7部創意8部創意13部創意,唉,還是有錄音好,拿去幫我把譜子導出來出版吧bitte

貝多芬在搖滾小品集現場,看到大家一起隨著律動搖擺覺得很有趣,就把自己的身體貼在音響上,剛出第一個音,內臟就被振壞了馬上送進ICU


柴可夫斯基:哦!原來我的經典作品的中文意思是《不想長大》啊(`?ω?′)

看到有人指出我的錯誤,說是莫扎特,所以改一下:

莫扎特:哦!原來我的經典作品的中文意思是《情殤》啊!


他們會微笑著說這首曲子還不錯,然後會拿起筆這裡蓋一點那裡改一點。

不一會兒就改完了。你再看一遍,哇塞!!完全高大上了呢!!

(可借鑒莫扎特這個瘋子(笑


大概他們會說,整天在一個調裡面轉悠,好無聊啊


看了一遍回答,基本上全是厚古薄今和賣弄


大概是「什麼,這就放完了嗎?」


謝邀。。。

別的我不知道,不過巴赫的作品對電吉他大師 yngwie 影響很大。

他的作品裡有點巴赫的影子(有部分還有翻彈)

這是視頻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7572723

還有 jason becker。也是走新古典主義。

分享 Jason Becker 的歌曲《Altitudes》https://www.xiami.com/song/2043511?_uxid=599F5BDD1DC82BCA5668B658211A8D98 (分享自@蝦米音樂)

還有,我倒是挺感興趣他們對

技術死亡金屬這一類音樂的反應。

分享 Archspire 的專輯《Relentless Mutation》https://www.xiami.com/album/2102778979?_uxid=599F5BDD1DC82BCA5668B658211A8D98 (分享自@蝦米音樂)


b站有人搬運古典音樂人評價Kpop系列,可以看看


推薦閱讀:

TAG:音樂 | 古典音樂 | 巴赫JohannSebastianBach | 流行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