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都是去名師門下求學尋求智慧,中國現代怎麼增長智慧?現代怎麼沒像春秋戰國時的智慧家,思想家影響我們?

古代春秋戰國時,古人都去孔子,諸子百家門下學習獲取智慧相互交流,但是他們如果跟錯了師傅就浪費光陰,而且誤導了自己。現代網路發達,沒有收門客的現象,人們學習知識更多是通過網路交流,但是網路知識有糟粕也有精華,而且像古代春秋那樣大智慧者為什麼少之又少?大家如今又是怎麼增長智慧?


這個時代是最好的時代,互聯網的誕生讓知識的普及變的親而易舉,外部因素的阻滯幾乎消除。孔子周遊六國方能學富五車,但現在這個時代,只要你想,願意去學,足不出戶便能成一方大家。這個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物慾橫流。道德敗壞,互聯網的糟粕遠比精華多得多。我是一個二本學校的學生,就我所見,大學生有電腦的基本上99的時間都在LOL,Dota,Dota2,淘寶等等。真正靜下心來用過電腦看過文獻,寫過論文的幾乎沒有,最多最多也就寫課程設計的時候用用,有iphone的也有不少,我也都拿過來看過,基本上不是遊戲就是小說要麼就是約炮,我不知道是我的學校太差還是真的普遍都是這樣,但我覺得挺悲哀的,互聯網完全淪為了享樂的工具,有的時候只能用"這是別人的活法你做好自己"來安慰自己。

扯的有點遠,互聯網上的糟粕和精華太雜,不光是知識的駁雜,也是智慧的駁雜。其實我們不缺思想家,缺的是一個沉靜的心。要是在古代,你風餐露宿跑了一年,好不容易找到了孔子老子這樣的大師,大師跟你說啥你都覺得它是對的,有點像人的心理補償作用,因為你為了他的話跑了一年,所以潛意識就認為他說的必須是很有道理的,也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堅持他的話。可能他說的你都懂,但是你不去做。這輩子我覺得最對的一句話就是"行百里路者半於九十",但是這句話的道理誰不知道?最關鍵的是去做,做才是關鍵。

還有這個時代的思想家其實很多,經濟學派五花八門,哲學我不懂,但是好像也是百花齊放,各行各業都是日新月異,但是越是高端抽象的東西離我們的生活越遠。在古代,生活條件在那裡,先哲能想到的大都是最最基礎的世界觀,這些東西你在從小的教育已經被潛移默化地接受了,只是沒有抽象出來。但是在現代,面對面跟你說場論,說現代控制,說供需曲線,一般人沒這基礎根本就是兩眼摸瞎,你完全不知道別人在做什麼,你如何能被別人的思想所啟迪呢?

答得比較亂,敬請諒解


現在我們可比古人幸福多了。「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

孔子未見周公尚可與之神交。我們何嘗不能以書拜師,增長智慧呢?

況且你在想要在當代找思想家本身就不是件易事。

舉個例子,孔子落魄時也宛若喪家之犬,莊子喪妻時鼓盆而歌。

縱使你當時有幸得見二位,也不見得就會認同他們所說吧。


第一,古代教育市場就那麼小,你選擇也小,現在選擇面如此廣,你還覺得不信服,這是什麼心態?

第二,就算孔子千百年才出一個,就算道統已絕,但是這沒阻止你去讀書——想學孔子的,十三經俱在,雖然言者古人之糟粕,不過教你從這些糟粕里推出古人精華的經驗,孔子死後這麼兩千多年,積累得也夠多了。

第三,就算現今真有個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存在出來,您要跟他,也要讀書——所以說來說去,不如好生讀書。


真出來一個思想家你信嗎,你信別人也不信啊。前幾年郎咸平不是挺多人信的嗎,微薄大V不也挺多人追隨。現在才是真正的百花齊明,每個人都有獨立的思維,而不是盲從。

說到思想的影響,這反倒是現代媒體在做的事情。


現在門下弟子眾多的大師要屬百度和知乎


現在就是找個院士千人傑青長江級別的導師讀研讀博……


個人覺得,古人的智慧對於我們現代人的影響,與其說是知識的傳承,更重要的是樹立一種標杆。我們一輩子成長的過程,多少可以看成文明在個人身上的投影。這過程中經歷的心象,前人無不經歷過。道德平庸,真理平凡,難的是探索和修為途中的省身,這恐怕也無所謂古今的區別了。


我認為,智慧可以劃分為見識和成功。運用自己的見識去比別人更成功地完成一件事。在我眼裡,就是智慧。而如何增長這種能幫助我們成功的見識,這一問題的解決方法才是根本。我能想到的不多,或許大家都能做到。那就是和成功的人做朋友,觀察他們了解他們,不盲目崇拜。自然而然,他們的一些對我們有幫助的理念就會影響我們。當然前提是你得三觀端正,心智堅定。


這個社會,現在太浮躁了。需要沉澱


古代社會,並非人人都有「知識」。信息的流通不比今天,每誕生一個思想家,人人捧之若星辰,原因恰在於,他提供異於凡人的思考,拓寬了人們的知識。

但「知識」歸根結底是經驗性的東西,時代的積累促使人們知識面大大增廣,更何況網路大時代的今天,人人都在汲取「知識」。人人彷彿都有「智慧」,甚至人人似乎都認為自己擁有「智慧」。

但這是多麼荒謬的一件事!幾乎所有的知識都源於二手的學習材料,真正的自我的思考在何處?我們真的能稱呼自己是「智慧」的嗎?

思想家偉大的地方就在這裡。他們的思考達古通今,幾千年前的思想,在今天依舊熠熠生輝,那便是思想的偉大。但問題在於,思想家能為當世之人理解嗎?我猜測他們定然是曲高和寡,不為人所知的。歷史也證明許多思想家在彼世默默無聞。所以只能等待,未來的人們經歷了改變,再次翻閱當年陳舊的書籍(也許是電子書 ),才驚喜地高呼:原來思想家在這裡!

翻閱歷史,思想家在每個時代都有,在當下這個時代,自然有。我認為,問題不在於時代,只是我輩沒有智慧的人,在網路文化的浸染下,或許根本沒有接觸過,以及就算接觸了,也不一定理解當今思想家的想法罷了。

所以說來說去,多讀書是硬道理。


世俗社會都忙著賺錢,哪有人潛心做學問。


知識是很多果子,而智慧是一棵樹,知識要長在樹上才有價值,才有生命力。

古人跟隨好的老師可以建立起架構,後來學到萬事萬物都可以放到架子上而不混亂,每個學習都是加法。

現代無疑在知識獲取上容易萬倍。但是,容納知識的架構,並不能通過搜索而建立。這和價值觀,生活經驗,前輩的指導,時間的沉澱都有莫大的關係。沒有這種架構,知道的越多,人越混亂。

從這個角度,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民國出大師,而這六十年都沒有。因為基本的思維結構和價值觀都是不合理的。


古人經歷著動亂,食不果腹,卻還在不斷的研究者學問,試問一下,在如此大好的環境下,為什麼真正·做學問的人越來越少,不能總說社會風氣怎麼,真正願意做學問,有智慧的人是不會人云亦云的,會跟著自己走,而不是跟著別人走,生活太過於安逸,連自己為什麼活著都不知道了,大學裡什麼都可以copy,什麼都可以借鑒,用的都是別人的idea,不是我們沒有自己的思想,而是我們已經習慣了這種,敲一敲滑鼠就可以解決任何事,所有的人都認為理所當然,我們這個時代真正的文化大師實在是太少了,文化軟實力何時才能提升


個人認為,新的時代一定是生命科學的時代,物質追求已然進入了一個瓶頸期,過於高速的發展物質化感受已經意義不大,人類趨向文化研究及生命知識探索是一個必然趨勢~~~


因為天朝古代思想是自由的,中國就諸子百家,然後科技和生產力也迅速發展,立馬甩世界好幾圈,後來歐洲文藝復興,洋大人也搞思想解放,不知為什麼文化開放總會帶來科技進步,人家立馬工業革命了,一下子也來個甩世界好幾圈,現在你懂的,不停在學習的就是某政黨的思想和旗幟,所有人都或多或少的拜了這位名師


先回答你的第一個問題,怎樣增長智慧,注意你說的是智慧,不是知識。所以非在學校里讀讀基本教科書或做做實驗就能增加的了。關鍵看你怎樣理解什麼叫智慧,它不僅僅是教材上板書的條條定理定義,更是一種對萬事萬物深邃的思考觀察,是一種更大的能力,能量和格局。當今世人,大多是把自己的思想悶在自己接觸的小世界裡,談不上憂慮自己是否需要補充智慧。君子憂道不憂貧,在中國古代則不然。而現實中,一般人走的是先讀讀義務教育,或上個大學,再在社會摸爬滾打,這樣的經歷,加以總結,形成自己的「智慧」。

第二個問題,我是這樣看待的,現代有。只是影響的效果沒有過去那樣明顯,普遍了。比如國學大師季羨林,南懷瑾等等。這些人物你也可以去了解下,讀讀他們的書及視頻。然,當今的時代潮流和社會主流價值觀直接作用於世人,到處鼓動宣揚有錢就行,有權有勢力就獨大為榮。全然不顧道德修養,私慾的膨脹帶來的是整個社會德信的瀕臨崩潰。沒有了德信之土,何來養德之念?說起來,當今這般世風,真是對不住我們偉大的祖先啊!


推薦閱讀:

在安徽醫科大學就讀是怎樣一種體驗?
成績差的同學將來成就怎樣超過成績好的同學?
成立工作室,需要有哪些計劃?

TAG:學習 | 文化 | 社會 | 歷史人物 | 春秋戰國東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