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工作法中任務提前完成如何處理和記錄?
用番茄工作法很長時間,最近再讀《番茄工作法圖解》,反思自己的方法,發現幾個疑問。在番茄工作法中如果任務提前完成了,比如本來設定3個番茄,但實際只用了2個番茄+10min就完成了,那剩下的這15min如何處理?是①」過度學習「?還是②直接利用剩下的15min執行下一個任務?或者是③直接放棄,並重新設定新番茄開始下一任務?
當然選擇①當然是最理想的方法。但不能每次都過度學習吧,那一天下來會延長不少時間,無法更快更及時的完成更多的任務的。如果選擇②繼續進入下一個任務的話,那這個番茄該如何記錄呢?是記錄在占時間多的下一個任務中嗎?如果選擇③那一天最後總結的時候如何能準確的記錄自己在工作上的時間呢?畢竟這10min也是自己的專註時間吶!
求解?----------------PS:我目前的方法是在每個任務的後面把番茄數和多餘時間都記錄下來。比如「完成周總結 3pomo,2+10m」。這樣方便自己結束總結時更直觀全面的看到自己一天專註於工作學習多長時間,提高自信。
我處理這種情況時根據剩餘時間而定,如果不超過十分鐘那麼我會進行過度學習,也就是複習瀏覽之前做的事,如果剩餘時間超過十分鐘,那麼我會在這個番茄蝦開始下一個任務,用單獨的番茄來進行複習。
番茄工作法旨在通過扭啟設定機械番茄的鐘的動作,培養條件反射,進行專註高效的學習。方法和道理都很簡單,但靈活性很強,所以在達到專註高效學習的目的條件下,許多方法可以自己創造,許多困惑可以自己解決。
這本書的作者同樣是通過自己的實踐將番茄工作法發揚光大,裡面許多方法也是他自己創造。很多人都喜歡把計時精確到分鐘。我說不夠精確,應該計秒。
如果每天節約10秒,一年後,就可以多出一個多小時呢!——看到問題了么?即使你每天節約了20秒,一年後你也不會多出哪怕半小時。
因為計時器每天要清零的。人類對時間的感知是有粒度的,粒度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早期人類的粒度是天,一件事要幾天——早期的工業甚至軟體工程都是如此。然後是測日影,算時辰——到今天為止,軟體工程也只計算到小時,而不是分鐘。你我認識的人里,有按分鐘幹活計酬的么?——電話費當然可以,機器可以。人不行。不要被你的時鐘打敗,不要把它頂在頭上。
番茄只不過是個工具,我喜歡它,因為上帝通過番茄,讓我對時間有了全局的掌控。如果知道有人每天20-30番茄的時候,你還有勇氣計算3番+20分鐘,2番+6分18秒么?sorry我可能喜歡直擊起點,打破糾結。至於半番茄如何用,@蔡志翔 的答案非常標準。
這個情況非常常見,總不可能老是卡著點結束任務啊,所以一個任務的結束幾乎總會有番茄時間的剩餘。
那怎麼辦呢?
一、如何處理番茄時長剩餘時間
《番茄工作法圖解》中給的方法是過度學習。
過度學習就是回顧重複一下所學所做的,不要在番茄鍾進行中切換到另一項活動。
作者的依據是本書開篇提出的一次只干一件事。
除了過度學習,還有什麼方法利用剩餘時間呢。
我把剩餘時間分成2情況:
- 剩餘時間小於10分鐘,過度學習。
- 剩餘時間大於10分鐘,處理零散瑣碎事務。
第1種情況就使用作者說的過度學習。
第2種情況,處理零散瑣碎事務。那問題來了,這些零散瑣碎事務從哪裡來呢?零散瑣碎活動來自今日待辦和活動清單,這就需要先準備一些零散瑣碎事務放在今日待辦里,或者在活動清單里做好標記,方便番茄剩餘時間裡快速挑選到任務事務。
二、如何記錄統計呢
我重點記錄統計2項。
每日工作番茄數:使用手機app自動記錄統計,方便一目了然。
任務預估與實際使用番茄數:就是《番茄工作法圖解》提到的定量預估誤差,這個統計可以提高對任務的預估用時準確度,私以為定量預估誤差比單獨統計任務用時重要且有意義的多!
如果你還是想統計任務用時,那就四捨五入,大於15分鐘算1個,小於15分鐘算0個,我最初統計番茄數時還用過.5呢,有什麼不可!
推薦閱讀:
※生活中哪些事是可以並行的?
※《把時間當做朋友》這本書有哪些閃光點?又有哪些不足?
※哪些行業的從業者,能夠因「時間管理」受益最多?
※如何讓時間變慢?
※如何合理利用開會的廢話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