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國綜合國力在世界排名第二?
2017年世界綜合國力排名中國排名第二
中國擁有巨大的經濟總量(122539.75億美元,2017年),世界第一工業大國、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世界第二經濟強國、世界第二人力資源強國、世界第二體育強國、世界第三軍事強國、世界第七科技、教育強國。龐大的軍事力量和巨大的世界影響力,擁有核武器,中國的軍事武器是用於捍衛國家人民利益和領土完整的。軍事工業的科技水平,管理,技術都在高水平。豐富的自然資源,較大的領土縱深,遠大的國際影響力,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強大的軍事實力,較好的國家形象,良好的國民素質,軍事科研水平和軍事裝備先進,國民軍事訓練好,節能環保技術發達,世界第二人力資源強國,人口問題也是我國的主要問題,人均GDP9481.88美元(2017 世界排名第70位),離發達國家還很遙遠。經濟力量:中國具有世界第二的經濟總量,具有健全而獨立的工業體系。是世界最大的商品製造國。請問衡量綜合國力的標準以及中國綜合國力是否真的能僅位於美國之下 在世界居於第二名?
從初中起,學近代史時憋屈的那口氣,順了一半兒了。
那時同學不理解,為什麼聽歷史課也會憋屈?
大概入戲太深。聽連著幾節都是講割地賠款就是生氣,生氣,生氣。
TMD還要背誦具體割的哪個港口,賠款多少金額。背著背著就,生氣,生氣,生氣。
╰_╯作為一個理科小白,一些宏觀大層次上的東西自己不懂,說一說我個人小家庭的情況吧。(我以下敘述的大致主題是:國家綜合國力上升到世界第二了,所以普通百姓的家庭才會幸福;而一個普通家庭的發展,正是國家逐步強大的細微體現。可能敘述方式不太恰當,給部分朋友造成了偏題的錯覺,致歉!)
我來自四川省內江市,小的時候,家裡條件不是很好。從我記事起,對家庭條件的大致印象是:家裡大概是住不到30平米的、很破舊的小平房;我以前常穿哥哥姐姐留下的衣服,常常不能買到想看的新書、喜歡的新玩具,就連當時作為一個小男孩最喜歡吃的「德克士炸雞」都只有在小學期末考試前作為「考前動員」才能吃到;家人幾乎沒有旅遊經歷,總體說來條件比較艱苦。
2004年,家中貸款買房,向親朋好友借了幾萬元外債,日子更加拮据。父親有一次回憶起來對我說:「當時搬完新家最困難的時候,是一次大學時候的同學來內江玩,順便來參觀我們的新家。但我和你媽實在是拿不出錢請同學下館子吃飯,就先買好酒菜,以請大家參觀新家的理由請大家在家吃飯。後來同學們走後,我和你媽身上全部加起來還有50塊錢。」
2006年,有一件比較心酸的事情至今難忘。小學四年級暑假,有一次「參觀華東五市和周邊高校」的夏令營機會,當時我收到了老師和好朋友的共同邀請。雖然這是一次非常好的開拓眼界、假期交流的機會,但作為一個「懂事」的好孩子,我非常明白自己不希望給家中增添經濟負擔的處境;但出於童年時期的「自尊」,我以「旅遊沒啥好玩的,我想夏天去學游泳」為借口搪塞了邀請我的老師和好友。有趣的是,在這個夏天我真的學會了游泳,這也成為了一項我至今也非常喜愛的運動。
2008年,家庭月收入大概2~3千,條件比起前幾年有所好轉。但恰逢父親所在醫院藉助國家資助修建了兩棟新大樓,財政開支上優先考慮償還相關債務,以致在我的印象中時常延誤父親的工資發放,那時作為一個小孩最擔心的事情也莫過於此。當時六年級的我也處在小學到初中的升學時期,我記得我偶爾半夜起來上廁所就有看見老爸坐在陽台上抽煙,應該是壓力很大睡不著。父親在這一年也選擇了受醫院指派前往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進行醫療援助,既是出於人道主義援助精神,也是出於援助補貼確實能在很大程度上緩和家庭壓力。
儘管家庭條件非常艱辛,但我父親最常告訴我的就是「知識改變命運」。父親常說起他讀書時,買不起鞋走山路上學的經歷,並經常鼓勵我「雖然現在很辛苦,但一切都會好起來,能讀書是很幸福的,教育是提升自己的希望」。因此,我的家長一度最擔心的事情便是無法承擔我的中學和大學學費,所以我也一直在學習上非常用功,希望自己不要為家長增添不必要的負擔。
2011年,我中考取得了694分的成績,超出當地最好中學內江市第六中學錄取線(635分)59分,但我最終選擇了我的初中母校內江市第二中學(錄取線603分),既出於對母校和恩師們的感情,也出於內江二中為我承諾的「免學雜費和提供三年獎助學金」的優惠政策。我高中三年成績也一直不錯,2014年以593分(超出重點線53分)的高考成績考入暨南大學,位列四川省前8000名。
家庭情況的真正好轉萌芽於2011年。當時家父受內江市衛生局組織安排,調任剛評審通過「三級甲等醫院」的內江市市中醫醫院,協助其檢驗科的進一步完善與業務拓展。2015年,成渝高鐵內江北站開始運營,內江市作為「成都-重慶經濟圈」的中心城市,迎來了全面的高鐵時代。
時代賦予了家鄉好的發展機會,對普通百姓來說是非常幸福的,給我最真切的體會就是:這幾年生活品質的上升是以前根本無法想像的!我家的收入逐步上升,2012年左右購置了第一台小轎車(別克凱越),2016年在內江市東興區比較好的路段購置了90平米的新房子,2017年老爸五十歲生日時,作為老爸的生日禮物,換置了一台新車SUV(新途觀),與此同時我收到北大直博的錄取通知,家人團聚回顧的時候都紛紛感慨:國家倡導的民族復興的「中國夢」,是我們每一位老百姓都可以實實在在通過誠實的勞動去觸摸到的、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夢想。身體健康、開心快樂、家庭幸福、明天更美好,這是人世間共同的美好願望,也是我們國家、我們小家的不懈追求。
正是這樣的人生經歷讓我懂得:今日所擁有的幸福生活和學習條件是非常來之不易的。因此,我讀到宋濂先生《送東陽馬生序》中「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余則縕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時,頗有感觸:最將容易得,便作等閑看,唯有自身努力奮進,方能對得起這份珍貴。
回首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心中千言萬語化為「感恩」二字:感謝父母親人的支持與陪伴,感謝領導老師們的信任與栽培,感謝無數志同道合的同學們曾給予我的鼓勵與幫助……但我最想感謝的,是這個賦予我們無限可能性的偉大時代:當「中國夢」成為像你、像我、像我們這般的普通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當每一個普通人都能為自己的夢想發聲,當每一個普通人都能通過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當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觸手可及,「中國夢」的宏偉藍圖終將實現!生逢其時,華夏這片沃土能讓每個人的夢想和價值通過努力奮鬥得以實現,我輩之幸也!
繼續加油吧!
先說結論:中國老二是既成事實;與老大差距遙遠;追趕過程中不要開快車,要穩,老二。
什麼是綜合國力,採用哪些指數來衡量綜合國力,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定義和標準。但是無論哪個排名,美國的綜合國力排世界第一都沒有異議。至於誰是老二,就眾說紛紜了,有人說是日本,有人說是俄羅斯,有人說是德國,有人說是英國。有人說是中國嗎?當然也有。但在2010年之前,中國的GDP還沒有超過日本的時候,如果你在網上說中國是老二,會被人噴死。現在我說中國是老二,有人噴我嗎?這個要看下面的評論才知道。
我認為,綜合國力包括硬實力和軟實力,硬實力可以量化,軟實力難以量化,硬實力在綜合國力中起決定性作用。衡量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這4個指標是可以量化的:國土,人口,經濟,軍事。
中國國土960萬平方公里,世界第三;中國人口接近14億,世界第一;中國2016年GDP11.2萬億美元,世界第二;2017年中國軍費1517億美元,世界第二,2017年全球火力指數,中國列世界第三。綜合起來看,中國妥妥的世界第二。
中國與美國的差距,我認為主要表現在這些方面:人均GDP,科技創新能力,國際影響力。中國最終能不能超過美國,成為老大,現在下結論還為時過早。中國在發展過程中,需要穩打穩紮,一步一個腳印,現在的小目標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要開快車,小心翻車。
我覺得政治書上的話就說的很好: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美國是當今唯一超級大國。許多人都低估了這兩句話的分量,畢竟我乎人均年薪百萬,最廣大人民的生活狀況很容易被忽視hhhhhh成就確實舉世矚目,成為老大的路還是非常非常長
別瞎說,要說世界第二也是印度啊,那發展潛力,還有無敵的莫迪老仙,最重要的,那是個民主國家啊,要說世界上哪個國家能和美國抗衡,妥妥的印度啊,什麼?中國?人均渣成那樣的國家怎麼可能能和美國比?
敲黑板,劃重點,一看人均差距,二看福利多少,三看環境好壞,四看食品安全,五看物價高低,六看言論自由,七看是否吸引科學大牛,這些哪哪都不行,唯一的GDP還是靠的人來湊。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中國不發達,中國不發達,中國不發達!!!!堅持初期社會主義社會一百年不動搖歐耶!
總之一句話 中國很窮 中國很弱 中國隨時都有可能崩潰 中國不構成威脅
我們是不可能成為第一的。
因為:1.世界只有兩個國家。一個是中國,一個是外國。
2.只要有任何一個項目不是第一,中國就永遠是世界第二。
3. 任重道遠,同志們,辛苦了。
韜光養晦,絕不當頭,有所作為。正確看待,不驕不躁,明得失,知今日來之不易,是廣大人民付出汗水與鮮血所換,是犧牲了部分民眾的利益換來的,我們不能忘記貧困地區的百姓,不能得了便宜便賣乖。轉變發展方式,繼續改革不動搖。絕不學蘇聯,絕不頭腦發熱。中國決不應當稱霸,干涉別國內部事務,應當與各國保持和睦關係,集中精力搞好國內的和平發展。事實證明,靠得住的還是人民,老百姓們。
中國的崛起和蘇聯的崛起,是不一樣的。
蘇聯的崛起是硬懟西方,拉攏受西方迫害的新晉勢力而崛起的。
而中國,是在西方獨霸世界,主導世界規則之時,在西方的眼皮底下崛起的。
之所以能在西方的眼皮底下崛起,主要還是偽裝得好,某部門辦事得力。
鄧小平一臉慈祥的從日本要援助,從西方要援助,要資金,要技術,要人才,一二十年間,從西方收颳走了價值二十萬億美元以上的資源。
這些資源於中國,輕則吃飽,重則養肥。
肥而不膩,膩而不……
不好意思,跑題了……
額⊙?⊙!話說比爾巴喬夫也想收刮西方援助來著,可惜吃相太難看,噎死了……
俄羅斯不長教訓,繼續硬懟整個西方。
而鄧小平笑了笑,拉攏西方一部分,分化西方一部分,硬懟西方一部分,以西方反制西方。
毛澤東時代,毛主席為人太實在了,說,你們是第三世界國家,我們要援助你們啊!(儘管某些國家人均收入比中國還高的多。)
鄧小平時代,鄧小平為人更實在,說,我們是第三世界國家,你們要援助我們啊!(儘管某些國家人均收入比中國還低。)
鄧小平去了一趟朝鮮,發了一點小小的脾氣,說,你們拿我們的援助建金身羅漢,搞個人崇拜,可見你們不差錢嘛。
然後斷掉了對朝鮮的大量的慣例援助。
鄧小平打了打一個小孩子的屁股,直接斷了一切援助,還帶走了無數不願被毒害的豬馬牛羊,可謂大愛無疆。
(這段時間,中國要的援助,讓本公子心驚肉跳,中國的對外援助,讓本公子肉跳心驚……)
中國對西方國家說,我不打架,但是你得收買我。你看,我都百萬大裁軍了,我像是要搶你們飯碗的人嗎?
美國手舉刀叉,說,可惜中國太瘦。
英國狡黠一笑,說,先喂肥他。
三十年後,中國肥了。
鄧小平把中國武裝到了牙齒。
從哪裡下刀呢,西方國家正犯愁。
法國說,挪威,你去試試。
挪威小試牛刀,中國兩眼一橫,挪威家的水產品就爛在倉庫里了,挪威被打得鼻青臉腫。
中國虎軀一震,說,還有誰?!
西方有點虛了。
美國說,中國,咱們都是文明人,和諧社會,和諧社會,不打架哈!
就這樣,中國崛起了!
吃水不忘挖井人,所以,
請給小布希兄弟以及觀海同志一個贊!
全球化3.0:世界是紅的。
一、宏觀形勢分析的多層結構
對全球局勢進行宏觀分析的話,需要進行多層結構的分析。從最低層依次到最終端的應用層,分別為:文化層,政治層,經濟層,金融層,產業層,市場層,消費層。
通常很多從事宏觀分析的專業人士,對全球局勢的研判,著重於經濟和金融層面比較多。對於政治層和文化層,涉足的比較少。要麼就是,只看地緣政治,而又看不透經濟和金融形勢。真正可以做到對全球宏觀形勢進行多層立體複合分析研判人,難得一見。
經濟層,對形勢的驅動和有效影響周期,可以持續數年。比如一個五年計劃。政治層,對宏觀形勢的驅動,和有效影響周期,可以持續數十年。比如改革開放。文化層,對宏觀形勢的驅動和有效影響周期,可以長達數百年,甚至是千年為計。比如,強大的吐蕃帝國和蒙古帝國,因為皈依了佛教,導致國運一敗塗地,走向了分崩離析,再也沒能起勢。
如果要看多大周期的局勢,就要選擇對應的層面和框架。脫離對應層面的宏觀分析,或者串層了的張冠李戴式的宏觀分析,是沒有什麼意義的。如果要分析十年以內的趨勢,就要看經濟層。如果要分析數十年周期的趨勢,就要看政治層。如果要看幾百年周期的趨勢,就要看文化層。如果只看月度級別的趨勢,分析下金融層就可以了。
要對全球化這個課題進行宏觀研判,這顯然是一個國際政治和經濟層的大事件。它所形成的局勢的周期,將會持續數十年。
近現代以來,世界範圍內的全球化運動,總共出現了三次。第一次,是大航海,地理大發現和海盜殖民運動。它由葡萄牙西班牙所點燃,但實際上的主導者和領航者,則是英國。第二次,是由媒介技術和信息化技術革命所驅動,由美國領導的地球村、互聯網、自由貿易等運動。地球村、互聯網和自由貿易所勾勒出的世界圖景,也就是當年弗里德曼所寫的那本暢銷書《世界是平的》一書裡面所闡述的那樣,不同國家和文明的差異與鴻溝,政治經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一步步的被信息化革命所抹平。
在第一次全球化運動中,英國是燈塔國。在第二次全球化運動中,美國是燈塔國。美國這個燈塔因為過於耀眼,以強大的功率,向全世界進行著單方面的輻射和影響。以至於當時以福山為代表的美國的一些學者,開始出現了眩暈式的的幻覺,認為這個燈塔可以一直閃耀下去,歷史業已終結。人類在美國的治理下,已經達到了所能達到的社會構型的最高、最理想和最完美形態。
但是,歷史並沒有終結,歷史的車輪還在向前運動。美國的燈塔之光,也在開始暗淡。因為美國並沒有真正的解決全球治理問題,也沒有真正的解決全球範圍內的貧困問題,更沒有解決一系列的戰爭問題,也更沒有解決系統性的經濟危機的問題。這些問題,在美國的普世價值觀標準答案購物車中,並沒有給出可購買的解答。
歷史的車輪,眼看著就要碾過美國這個不可一世的文明燈塔。它將駛向何方,又將給上述的那些問題,找到什麼樣的解答呢。這就是全球化3.0的要回答的問題。在美國這個燈塔國開始走向逆全球化之路,做出逆全球化之舉,開歷史倒車的之際,歷史在呼籲新的領導者,來駕駛這台叫做世界史的火車。
二、中國人的天下觀:從小九州到大九州
在中國人的潛意識裡,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一種是中國人,另一種是外國人。世界上也只有兩個國家,一個國家是中國,另一個國家是外國。這種深層意識是從何而來呢。這是中國幾千年的文化,所造成的歷史先天性。
我們來看一下中華人民共和國裡面的「中華」這兩個字。中,對應的是外。外是指什麼呢,在古代,指的是海外,海又是什麼呢,在《爾雅·釋地》篇中說,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四海並不是指四個大海,而是指四種類型的野蠻民族。四海之內皆兄弟,海內若比鄰,也不是說在大海包圍這的陸地之內,而是指,被野蠻人包圍著的,文明的中央帝國的疆土之內。所謂的中,就是指,四周都是野蠻人,中國人居于海內,在這些野蠻人的中央,作為唯一的文明燈塔,傲然而獨立。
華,對應的是夷。海內海外,講的是疆界,講的是地緣政治,海外是外,海內是中,便有了中和外的概念。那麼華,側重的則是指文化層面的中國自古以來的燈塔國優越感。通俗的說,華就是文明人,是褚夏是九州之民。那麼夷,就是蠻夷了。指不文明不開化的野蠻民族。中國自古以來,就一直扮演著燈塔國的角色,所以,華夷之辨和華夷之防,也一直強調了幾千年。
雖然元清兩朝的異族統治,被士大夫們稱之為神州陸沉。但是這兩次大事件,並沒有根本的動搖和摧毀中國人的燈塔國優越感。真正摧毀中國人燈塔國優越感的歷史事件,是李鴻章說,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那一刻。中國人延續了幾千年的燈塔國優越感,被洋人的堅船利炮轟的粉碎。
不僅燈塔國的優越感被擊碎,連同這個燈塔本身,也被擊碎了。在中的方面,各種割地賠款,各種租界和半殖民地。哪還有海內海外的中外之分。在華的方面,中國的知識分子,開始矯枉過正的反思,認為是我們祖先曾經引以為傲的燦爛的文化,才導致了我們近代的屈辱挨打。這就造成了長期的文化自卑,不僅認為我們的文學,我們的建築,我們的音樂,我們的繪畫,我們的軍事都不如西方人,甚至還認為,我們的漢字本身都帶著原罪,都需要廢除。還有更極端的,認為黃種人本身,種族上就有原罪。所以他們宣揚劣根性和劣等民族等自黑自賤自辱的觀念。
華夷之辨則被顛倒了過來,這些知識分子,認為中國人是野蠻人,西方人才是文明人。所謂的洋務運動,和拿來主義,就是接受西方新的世界燈塔國的照耀,向新的燈塔國學習,學習如何才能再次成為一個新型的燈塔國。師夷長技以制夷,這句話分兩部分,一部分是師夷長技,師夷長技是為了什麼呢,以制夷才是目的。什麼叫以制夷,那就是,在一個全球版的天下里,自強不息,學習並超過其他的燈塔國,再次成為新天下里的燈塔國。
在中國文化里,天下是一個內涵非常深奧的概念。中國人的帝王和聖賢們,一直認為,自己是天道的人間代言人。《詩經·小雅·北山》里說:「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天下和國,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天下就是指太陽底下的所有地方。國,則是構成天下的地理單位。中國的帝王聖賢們眼裡,有道的國家,才是文明人,無道的國家,就是夷狄。所以,中國的帝王和聖人們,他們認為自己肩負著把太陽底下所有地方的所有人都變成文明人的使命。
這就是中國自古以來根深蒂固的大一統觀念的內驅力。這和其他文明裡面的國與國之間的征伐,是不同的。其他文明和國家,互相征伐不過是為了利益,而中國則不然,中國是要代表天,來恩澤覆被它們。所以,在古代中國作為燈塔國所構建的朝貢體系里,藩屬過前來朝貢,都是賺錢的買賣,中國並不會因為自己是宗主國就讓弱小的藩屬國吃虧。中國輸出的是秩序,是和平,是仁義。反過來看近現代史,西方殖民者,輸出的則是戰爭,燒殺搶掠和死亡,是零和遊戲。這是完全異質性的文明,所導致的完全迥異的全球治理與國際關係理念。
在戰國時期,中國古代陰陽家的代表人物,鄒衍認為,中國的九州,只是小九州。在中國之外,還存在著一個大九州。這個大九州的概念,就是現在說的七大洲的說法。一百多年的屈辱近代史,以及所謂的睜眼看世界,正是把這個小九州的天下,擴大到了這個大九州的天下。從此,中國人的天下,就變成了全球。
三、全球化1.0:世界是藍的
學界一直有一個懸而未決的著名問題,叫李約瑟難題。李約瑟難題,說的是什麼呢,它說,為什麼工業革命和現代科學,是從歐洲發起,而不是從其他文明裡所發起呢,尤其是為什麼不是從長期以來在歷史上都科技水平處於領先的中國所發起呢?
李約瑟難題,之所以成為一個難題,就在於他缺乏大歷史的觀念和研究方法。只是橫向的解釋這個現象,當然找不出答案。從縱向的大歷史來看,李約瑟難題,其實也不是什麼解不開的難題。
為了方便說明問題,這裡要先提出一個概念,古典版全球化。漢帝國和西方通商的陸路絲綢之路,泛地中海海路貿易,都是歷史上一直長期存在的兩大全球化路線。歷史上,誰能控制這兩大古典全球化必經之路必爭之地,那麼哪怕地里不長莊稼只長沙子,也一樣日子過的富得流油。
古典全球化,不僅是貿易商品,更是貿易科技和知識的地方。古典軍工業,古典農業,古典手工業的技術交流和知識傳播,等等,都是古典全球化的結果。在阿拉伯帝國時期,這兩個關口,都由阿拉伯人所控制。那麼來自波斯的,希臘羅馬的,和東方的文明成果,自然的都集散到了阿拉伯人手裡。
這時期的歐洲人,還沒有航海技術,繞不過去被阿拉伯人控制的地中海,被封閉在歐洲大陸上,窮的吃土吃灰。這就是黑暗的中世紀。如果不是蒙古人西征,實質性的滅亡了阿拉伯帝國,那麼歐洲人可能還會被關禁閉的更久一些。蒙古人不僅擊垮了阿拉伯帝國,也讓中世紀的歐洲人,開始睜眼看世界了。這時期的歐洲人,通過蒙古人西征,這次文明大碰撞和大交流,從阿拉伯人手裡流出來的科技和知識成果,自然而然的有一部分會集散到了歐洲人手裡。
惡夢一般的蒙古人剛走,塞爾柱人又來了。他們滅亡了阿拉伯帝國,又滅亡了東羅馬帝國,建立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再一次控制並壟斷了古典全球化的海路和陸路貿易。不僅如此,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還一直試圖,滅亡整個歐洲。在阿拉伯人,蒙古人,塞爾柱人輪番碾壓下,如果再算上之前的阿提拉,歐洲人在近現代之前,歷史上就沒過過幾天好日子。
不在輪番碾壓中死亡,就在這種輪番碾壓中爆發。歐洲人學習了東方先進的航海知識和技術之後,開始尋求繞開兩大古典全球化路線,開闢新的全球化路線。這就是現代全球化的開端:大航海時代到來了。歐洲人試圖沿著相反的方向,和東方世界開展貿易。這樣就可以避開被奧斯曼土耳其所控制的兩大古典全球化路線了。
歐洲人為什麼要大航海,因為被逼出來的。地中海出不去,陸地上也過不去,只能走大西洋,橫渡大西洋,或者繞過非洲,駛向印度洋和太平洋。隨著新航路開闢的成功,歐洲人的科技水平和財富,都獲得了大爆發,成為了當時世界的中心,也是科技和知識的集散地。古典全球化的知識集散運動,就向一個人類傳家寶一樣,這個寶貝,阿拉伯人擁有過,蒙古人擁有過,塞爾柱人擁有過。最後一棒,落到了歐洲人手裡。誰拿到了它,就就能發展成為當時世界上最高水平的文明。
同時,另一邊,歷史上長期碾壓的歐洲人喘不過氣來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衰落了。因為歐洲人找到了新航路,它們收不到過路費了。就好比,大家都去一個新商場消費,那麼旁邊的一個老商場,必然就會衰敗。15-17世紀,地理大發現完成,18世紀,蒸汽機被發明出來,工業化時代開始了。這是巧合嗎?這是必然。工業化,和科學,都是古典全球化的必然產物。歐洲人只是碰巧接了這最後一棒。
在東方的中國,這時候在幹什麼呢,在15-17世紀,明朝也開始了大航海運動。這就是鄭和下西洋。為什麼鄭和要開闢海運新航路呢。因為傳統的古典全球化路線,也就是絲綢之路,走不通了。那麼中國想和西方世界貿易,加入古典全球化,必然的就要向歐洲人那樣,選擇開闢新的路線,繞過被阿拉伯人和奧斯曼土耳其人輪番控制的中西亞絲綢之路。
在大航海運動競賽中,中國人起了個大早,卻趕了個晚集。在鄭和時期,中國的航海技術,要領先於歐洲人。科技技術,也領先於歐洲人。隨著明朝的滅亡,滿族統治者由於忌憚漢族人鑽研科技會影響他們的統治,便通過奴化和愚化統治,全方位的把一個代表著當時世界最先進文明的國家,變成了一個愚昧落後的由剛從原始社會跑出來的漁獵民族統治的奴隸制國家,漢人成了滿人統治者的家奴。於是,中國就徹底的昏睡了。
清朝的三百年,相當於中國版的黑暗中世紀。歐洲人的中世紀,被蒙古人的西征掀開了鐵幕的一角,透進了一線光芒。中國人的中世紀,則被英國人的東征打開了鐵幕,終於透出來了一線光明。這時候,中國醒了。昏睡了三百年,終於醒了過來。
為什麼在現代版全球化1.0的時候,燈塔國是英國,而不是中國呢,因為中國人睡著了。為什麼歷史會選中英國人做燈塔國呢,因為這個時期,誰的航運技術越發達,誰的殖民地就越多,誰搶的財富越多,又能反過來支撐新技術的革新,這場燈塔國競賽中,西班牙,荷蘭作為競爭對手,都被英國所打敗。這裡面,有運氣,也有必然,這裡就不發散了。
李約瑟難題為什麼解不開,因為問題就沒問對,沒有表述對,沒有宏觀的縱向大歷史概念。也更不理解,全球化運動,是一直都存在的歷史現象。如果站在古典全球化這個視角看李約瑟難題,那麼這個難題,根本就不是什麼難題。
所以說,全球化1.0,是藍色的,因為它的主題就是大航海和地理大發現。而工業革命和科學進步,只是全球化運動所必然催生的產物。就好像,星際塵埃越聚越多,終於有一天把自己點燃了,變成了一顆發光發熱的恆星。而全球化,就是把文明聚集在一起,不知道哪天把自己點燃會突然的變成了一顆恆星出來。工業革命,就是一顆人類文明被自己點燃的恆星。
四、全球化2.0:世界是平的
兩次世界大戰,終結了全球化1.0時代。在挫敗了西班牙和荷蘭這兩個競爭者之後,作為燈塔國的大英帝國,一時間光芒萬丈,舉世無敵。不過,成也殖民經濟,敗也殖民經濟。如果沒有新的革新者,來顛覆英國這個燈塔國所開創的和塑造的世界政治經濟舊格局的話,那麼英國的燈塔之光就會一直照耀下去。
這時候,挑戰者出現了。這個挑戰者,就是德國。德國因為起的比較晚,沒趕上殖民運動的大快朵頤的機遇紅利,等明白過來剛趕上趟,地球已經快被瓜分完了。佔到手裡的,不過就是那麼零零星星的幾小塊。
英國佔據著世界上大部分的殖民地,那麼他的經濟結構,也偏重於殖民地經濟。從殖民地掠奪資源,然後加工成商品,再傾銷到殖民地。原材料幾乎是無限的,市場也幾乎是無限的,這個模式,似乎可以一直持續下去。但有個致命的地方是,效率不可能是無限的。技術和產業升級,也會受限於殖民地落後的市場結構。
德國輕裝上陣,它殖民地少,原材料也少,市場也小,所以,他逼著自己,只能在效率和產業升級上做文章。那麼,科技進步和革新,就是唯一的選項。英國有資源和市場優勢,德國有效率和結構優勢。日積月累,漸漸的,結構和效率優勢的德國,超過了資源和市場優勢的英國,德國成了新興的知識和科技的集散地,大有成為新的燈塔國取而代之把英國趕下歷史舞台的趨勢。
要成為新的燈塔國,德國就勢必要像當年英國打敗競爭對手西班牙和荷蘭一樣,先打敗身邊的在歐陸上的競爭對手法國。德國的效率和產業鏈結構,都優於老牌的燈塔國英國,所以,它需要為饑渴的商品尋找資源和市場,那麼英德矛盾也不可調和。俄國作為世界文明中心的邊緣性大國,它一直都做夢一樣的想加入到這個文明中心,試圖南下尋找地中海黑海出海口。擋住它南下是奧匈帝國,這個矛盾也是不可調和的。
在一戰中,德國戰敗,它並未如願以償的成為燈塔國。幾十年後,它再次捲土重來。又再次失敗。雖然德國具備當時世界上最發達的科技,但是他兩次失敗,都是因為它沒有足夠的資源來支撐長久的消耗戰,另一個原因是美國的參戰,打破了平衡。科技的領先,可以帶來戰術上的速勝,但是從全局戰略看,戰爭打的還是資源和戰爭潛力。
兩次世界大戰的結果,肢解了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這兩個舊世界格局的代表。把英國從燈塔國的地位上拉下了馬,宣告世界殖民秩序和時代終結,全球進入民族獨立運動的高潮。新的燈塔國,美國上位。作為二戰的戰勝國,美蘇瓜分了德國的所有科技成就。科技的世界中心,從德國轉向了美國。蘇聯成為另一個陣營的副中心。
雅爾塔體系,塑造了戰後世界格局。世界被分為兩大陣營和美蘇兩極,也就是說,世界上同時存在兩個燈塔國,一個燈塔照耀一半的世界。50多年後,隨著蘇聯解體,冷戰結束,世界格局由兩極化,成為多極化。實質上,也可以認為是美國一超獨霸的單極化。美國稱霸世界,也才20幾年的時間而已。不過因為美國價值觀和意識形態輸出工作做的好,造成很多人意識里,好像美國已經稱霸了地球幾百年了似得。這真是一種錯覺。
冷戰結束後,這短短的二十幾年,世界基本上完成了一體化。全球化迎來了它的2.0時代。英國向美國移交了殖民時代的地緣遺產,德國的高科技又給美國插上了翅膀。蘇聯的解體,另一盞燈塔熄滅,宣告唯一的競爭對手失敗,一如當年英國斬落荷蘭西班牙那樣。不得不感嘆,美國運氣真好。於是,美國得以引領世界,進入全球化2.0時代。地球村,互聯網,自由貿易,複雜產業鏈的全球分工協作,就是這次全球化2.0的最傑出的產物。
在08年金融海嘯以前,看上去這個全球秩序可以一直持續下去。美國的燈塔之光,也可以一直光耀下去。不過,08年金融海嘯之後,一個幽靈又出現了:全球經濟失衡。一個被抹平的世界上,出現了波濤巨浪,它看上去,似乎因為這些波浪,而不再那麼平了。
為什麼說,全球經濟失衡,是一個幽靈呢。因為每一次這個幽靈出現,就都意味著,世界格局要出現劇變,甚至也意味著導致舊的燈塔要熄滅,新的燈塔要燃亮。美國自然不願意自覺的熄滅自己,宣告退出歷史舞台來化解全球失衡問題,它打算回滾到舊版本。一個類似於美蘇爭霸冷戰時代的舊版本。因為這個版本,允許世界同時存在兩座燈塔。無論是美國之前的G2論,還是最近的逆全球化反自由貿易的TPP等動作,都在表明,它試圖回滾到世界秩序的全球化舊版本。這個版本,就叫它全球化1.5版吧。
一個人可以回滾到舊版本,一個國家可以回滾到舊版本,但是歷史不會回滾到舊版本。歷史的運動,永遠都是向前行進的。未來的全球化,要麼是全球化2.5,要麼是全球化3.0,唯獨不可能是全球化1.5版。歷史從來都是如此,只能進,不能退。
五、全球化3.0:世界是紅的
美國認為,當前全球經濟失衡的元兇是中國。把責任都推到了中國頭上。而在美國主導世界政治經濟的20多年裡,它又對世界的經濟增長做出了多少貢獻,它又幫助世界消滅了多少貧困?它又幫世界消除了多少戰爭?
在過去的二十幾年裡,真正起到全球發展引擎作用的,貢獻最多經濟增長是中國,消滅最多貧困的,也是中國。也就是說,美國治下的全球繁榮,最大的功臣是中國。現在,這個地球領導者,又反過來說,因為中國的發展,造成了目前世界性的經濟困境。那到底,美國是讓中國是發展好呢,還是不發展好呢?
在這20多年的全球性景氣周期里,美國到底貢獻的是什麼呢,它雖然沒有貢獻主要的引擎價值,也沒有顯著的消除世界範圍內的貧窮,就說不要消除戰爭了,它自己不挑起戰爭,全球人民都要謝謝它了。美國真正的貢獻是,基於美元為世界基礎貨幣,向全全輸出貨幣。另外一點,則是輸出科技標準和生態,以及國際貿易規則和協議。
如果貨幣的擴張,跟不上經濟的擴張,那麼就會帶來通貨緊縮。這邊工廠轟隆隆的開著,商品向流失一樣的從流水線上流出來。那邊黃金開採和冶煉,吭哧哼哧的不見怎麼顯著增長。黃金的增長,跟不上商品的增長,金本位就會崩潰。金本位崩潰後,布雷頓森林體系,開啟了美元本位時代。科技的進步,使得生產效率進一步提升,全球經濟大發展,那麼必然的就要求美元貨幣投放量要同步增加。只要美元和黃金掛鉤,那麼依然,還會導致通縮。
黃金因為稀缺和難以複製,而成為貨幣信用之錨,也又是因為稀缺難以複製,用黃金作為貨幣,必然的又會導致通縮。不論是金本位,還是布雷頓森林體系,只要把世界貨幣體系的信用之錨,錨定在黃金之上,那麼一定會導致通縮。因為黃金的開採量的增長,不可能跟得上商品的增長。美元的信用,取決於美國的黃金儲備量。一旦美國的國際收支惡化,全球都會紛紛用美元兌換黃金。這樣,就會造成一次次的美元危機。
終於到了第七次美元危機的時候,時任美國總統的尼克松宣布,美元和黃金脫鉤。在美元信用和黃金脫鉤之前,美元是有資格稱之為美金的。在之後,一個信用和黃金無關的貨幣,已經不合適再稱之為「美金」了。在70年代,美元的信用,因為布林頓森林體系瓦解,美元的信用一度惡化,甚至在很多國家,人們拒收美元。認為美元是一種瘟疫。
隨著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瓦解,牙買加體系被確立,成為新的世界貨幣體系。牙買加體系相比布雷頓森林體系,最主要的改革,有三點,一個是黃金非貨幣化,另一個是浮動匯率合法化。第三是儲備貨幣多元化。黃金終於退出了貨幣體系的舞台,淪為了一種貴金屬。世界貨幣體系,失去了黃金這個信用之錨,那麼隨之俱來的,就是風險的暴增。沒有錨的貨幣體系,就如同沒有根的浮萍一樣,風一吹,就要帶來一波巨震。從之前單純的美元危機,變成了牙買加體系下的全球貨幣危機。
牙買加體系,為美元的輸出,徹底的解開了枷鎖。使得全球貨幣擴張進入了暴漲期。在蘇聯解體之後,尤其是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後,美元的輸出,再一次暴漲。貨幣的擴張,使經濟活動終於擺脫了通縮的陰影和窠臼,給全球經濟帶來了一波為期十幾年的超級景氣周期。
以一個主權國的貨幣,作為全球結算和儲備貨幣的世界貨幣體系,就會導致特里芬難題:各國為了發展國際貿易,必須用美元作為結算與儲備貨幣,這樣就會導致流出美國的貨幣在海外不斷沉澱,對美國來說就會發生長期貿易逆差;而美元作為國際貨幣核心的前提是必須保持美元幣值穩定與堅挺,這又要求美國必須是一個長期貿易順差國。這兩個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個悖論。
從布雷頓森林體系,到牙買加體系,特里芬難題,一直都沒有得到解決。隨著中國全面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更是加深了這個矛盾。美國的逆差和赤字空前的加劇了,世界貿易的收支失衡,也空前的加劇了。與其說是因為中國的加入導致了全球經濟失衡,不如說這種失衡,是當前世界貨幣體系本身的結構缺陷所必然會內生出來的結果。
當前世界經濟面臨的最大的問題是什麼?就是全球經濟失衡,導致全球化歷史進程,在向前進,還是向後退這個重大的歷史關口,中美出現了路線性的根本分歧。中國認為,造成全球經濟失衡原因是系統版本太陳舊,跟不上全球經濟發展,出現了深層的系統性危機。對應的,解決全球經濟失衡的辦法是,把全球化2.0,升級到全球化3.0版本。美國認為,因為中國全面加入全球貿易造成了全球經濟失衡,所以要回滾到全球化1.5版本,把中國踢出局,就能解決全球經濟失衡問題。
中國選擇升級系統,美國選擇回滾系統。所以,接下來,全球化要升級,只能由中國來主導了。而在這個全球化2.0升級到全球化3.0的歷史進程中,美國扮演的,將是一個阻撓者破壞者的角色。因為美國希望全球化瓦解和分裂,這樣才更符合它的利益,在一個沒有中國參與的國際經濟版圖中,它可以繼續的呼風喚雨。
人類有文明以來,不同文明和國家之間,就一直在進行貿易和往來,從古典全球化,升級到現代全球化。現代全球化系統,經過了兩次迭代,塑造出來了當前的世界圖景。現在因為系統陳舊,使得全球經濟出現了危機。所以接下來,這個系統,還需要進一步升級。美國試圖回滾系統,躲在落後的不適應新的經濟現實和發展的舊版本中,靠掩蓋和擦除問題本身來解決問題,來對抗歷史進程和潮流,這無異於是大清朝閉關鎖國一樣的行為。
中國要升級全球化這個系統,又將如何升級呢。美國要回滾到舊版本,是不是能夠如願呢。在這新與舊,升級和回滾的分歧與拉鋸中,世界經濟又將何去何從呢?天下大勢,又將如何演變?華夏文明從小天下模式,切換到大天下模式,又將如何經略全球?請看下篇分解。
內容來自至道學宮 全球化3.0:世界是紅的 - 至道學宮
我們必須要對自己有深刻和清醒的認識,我們仍然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一、我們還沒有消滅貧窮;
二、我們的經濟沒有轉型完成;
三,我們區域發展不平衡,發達地區以外仍然存在大量的自然經注和半自然經濟;
四、我們的經濟改革仍然在進行中;
五、我們沒有完成民族復興;
社會主義初經階段有以下五個基本特徵:
一是逐步擺脫貧窮,擺脫落後的階段;二是由農業人口占多數的手工勞動為基礎的農業國,逐步變為非農業產業人口占多數的現代化工業國的階段;三是由自然經濟半自然經濟占很大比重,變為商品經常高度發達的階段;四是通過改革和探索,建立和發展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體制的階段;五是是全民奮起,艱苦創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階段。《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
這個答案寫出來爭議還挺大,而且那個平推歐亞的評論真的把我逗樂了。十年前的軍事論壇還是我們能不能擋住美帝登陸,現在居然有人認為我們能平推歐州了,我覺得網路上人們心態變化真的有意思。另外,關於台海問題,我見過有人覺得壓根打不下來的,也有人認為一天之內解決的,諸君自行搜索觀看,也是頗為有趣。
我就單說一個我們這兒學院,16年在某核心刊物上發表文章數非常可觀,力壓美帝一眾高校,大家都很高興。要是按知乎眾的情況,要麼是高喊中國牛逼,要麼高喊都是注水文。我們大老闆怎麼說呢,要是按這個勢頭我們再有二十年就能趕上美帝了,大有可為啊。
說真的,以前在這個專業領域,追上美帝就不敢想,現在覺得就是時間問題,這個進步是挺大的,但是遠遠沒有到自封蘇聯再世的地步。
——————————分割線———————————
這個第二真的沒啥意義。以軍事來說,中國就是解放軍三軍,朝鮮算一個不咋地靠譜的軍事盟友。美國不但有最強大的軍隊,還有日本自衛隊和韓國軍隊的指揮權,可以在除朝鮮,俄羅斯,越南外幾乎所有中國的鄰國部署軍隊,還和幾乎所有歐洲國家簽了一個北約。
以經濟來說,美國也不是美國,是北美自貿區,是和所有歐洲國家可以進行高技術交換的超級經濟體。中國也就和俄羅斯貿易可以人民幣換盧布,和東盟貿易比較暢通,剩下的還要走世貿框架(當然一帶一路和亞投行是很好的想法)。
科研上,各位理工大佬有不在英文期刊上發文章就能博士畢業的?
政治上,五常里俄羅斯勉強算我們的盟友,英國靠美國給核保護傘,法國也是北約成員國。其他政治勢力,歐盟和美國在路線上大同小異,日本韓國為美國馬首是瞻,南美是美國後花園,印度就不提了,中東比較亂,非洲沒卵用,也就東盟還能爭取。
所以,我們這個第二有多大用處?
沒啥用。
有一個人說法,中國每五年可以造出一個日本。要我說,這個說法和題主這個問題就一樣,看起來很厲害,其實沒卵用。今天中國搞定半導體和汽車,明天日本韓國德國就要跪著叫爸爸。然而事實是發達國家的關鍵的技術不要說五年,二十年能搞定,中國就算取得巨大成就。基礎學科要有一個大學學報成了學科頂級刊物,那就沒人敢質疑中國的大學。
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盲目自信,不要過分沉迷數值上升帶來的快感,也要意識到困難都是階段性的。總之,雖然我們幹得不錯,但是路還很長。一個非常危險的位置... ...注意避讓
來來來,
我先上一個問題。 那些答案里說今日中國還配不上「世界第二」的人,你來告訴我誰是世界第二呢?人家沒問你咱們離第一差多少,問的是我們能不能被稱為當之無愧的「第二」,別答非所問誒。你比來比去就顧著吐槽短板了,覺得我們技不如人了,那我偏拿陸權和老美比了,你怎麼說?
說到頭,有人提這個問題已經說明我們進步很大了,換在二十年前會有人提這樣的問題?如果不是第一就會讓你失望,不好意思,中國的確讓你失望了,你換別處下蛋吧。
最後說個笑話,
從蘇聯解體到今天,二十六年了。唱衰中國的人最終走向衰落。中國崩潰論率先崩潰了。復旦大學的張維為在學界是極具爭議的人,但是他有一句話我想我們不能不贊成:
「中國人,你要自信。」個人感覺,在西方社會眼裡中國目前的實力還達不到超級大國的水平
跟我身邊幾個歐洲來的同學聊天時,他們真的對中國一無所知,移動支付、網上購物,聽都沒聽說過,並且也毫不關心在哈佛的時候恰巧聽到幾個美國人聊天,說Russia is the dying threat, China is the rising threat, but Russia is still a bigger threat than China.
不過他們不關心中國也好,悶聲發大財嘛別浪,猥瑣發育;
穩住,我們能贏。——看了高票,莫名想到這兩句話~侵刪。截止今日,主流輿論開始普遍接受並承認中國是藍星第二,並明顯高出身後的多強國家集群(俄法印英日德),朝兩超的方向邁進。從潛力上講,這種趨勢會越來越明顯,近代以來,離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最為接近。這是不用質疑的,問題是這條路如何走下去。當前面臨著兩個巨大問題:首先,大國的主要矛盾都是內部矛盾。改革又到了關鍵期,脫離ZZ的經濟改革,已經走到盡頭。出口拉動疲軟的外部條件下,再往前,國企模式成為下一步改革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因為涉及到的面更廣,且改革就像潑出去的水,因此存在較大的改革風險,貧富差距引發的矛盾也是需要時時小心應對的問題。大國之間,核武已經刨除了國戰選項,誰能更好的掌控內部問題,誰就更可能笑到最後。另一個,美國收縮後留下的權利真空將引發的可能的對抗。奧斯曼土耳其退出巴爾幹就引發了兩次世界大戰,美國近年從中東收縮引發的問題也歷歷在目。隨著中國國力的增長,美國從亞洲相對收縮(西亞,中亞,東亞,東南亞)將是必然,但留下的不會是一個和平繁榮的亞洲,隨後將引發更劇烈的衝突和對抗,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將會考驗中國的智慧。隨著國力增長,國內民族主義傾向也會更難以容忍對周邊國家做出的任何的理智的退縮,這也是崛起大國可能的危險。
說中國第二的目的就是徹底的捧殺,中國遠不如當年蘇聯的實力,蘇聯尚且被美國玩死,我們還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穩定南海,解決台灣問題才是王道。而且應該排人均吧,印度等在前,中國能排前70已經不錯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國雖然說gdp第二,但是內部不少虛火,扣除的話數據絕對要下降不少,更別說軍事了,特別是最重要的海軍就一艘遼寧號,美國哪怕拿出1/10中國都未必打得過。,當年蘇聯的都是重工業,能源等,而且達到了美國的80%,外加國土,軍事等遠比現在的中國強大的多,尚且因為擴張過度沒有重視國內矛盾而崩塌,中國也是如此,如果以為自己是老二了就不計成本的全面擴張,德國,蘇聯就是前車之鑒,老二的位置其實是最危險的,前有老大全面壓制,後有前三到前10背後捅刀,你盲目擴張只會讓其他全部聯合,人家不和你開戰,而是全面壓制你,挑撥你國內矛盾,等著你崩塌然後吃你的屍體,中國當前國內矛盾同樣不少,貧富差距的擴張,內部矛盾的尖銳,未統一的台灣,南海,風光只是表面,旁邊一樣是懸崖,第二挑戰成功成為霸主的只有美國,可是美國怎麼做的呢,gdp19世紀末已經是第一了,可是硬是忍著讓英法站在前台,去對抗德,俄的壓力,然後一戰獲取海軍地位,2戰後才一舉登頂,但是這樣了還不放過英法,50年代聯手蘇聯全面瓦解了英法的殖民體系,足足花了50年的時間。中國要做的是繼續深挖洞廣積糧,全面消化南海,獲得未來的能源優勢,同時統一台灣獲得足夠的海洋防禦空間,最重要的是不能放棄工業,盲目的升級只會變成一個虛弱的空架子,實業才是根本,英國,美國,德國,蘇聯,日本等都是靠著工業崛起,而中國現在的實業實在,東南亞等的挑戰才是最大的問題,也許他們不能挑戰我們的地位,但是他們卻在挖空我們的地基
君子要終日乾乾啊,這個第二是什麼位置,一人之下(然而好遠),萬人之上(群狼環飼),沒什麼可值得嘚瑟的,擼起袖子加油干吧。
二是真二,能二多久才是我們最想知道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