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子醬又咸又腥又難吃,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喜歡吃?

是個人喜好的問題 還是跪舔西方。順便說一句松露難吃的像屎

更新:

無語了,某些答主沒吃過魚子醬和松露的也過來答題。。。 你是想像他們的味道嗎。還有人說松露千百年來產自雲南,是中華美食。你吹逼之前麻煩查下資料好嗎,20世紀前中國美食譜里哪裡有松露了? 還有什麼說題主吃的是低質的魚子醬。坐標墨爾本,在西餐廳吃的魚子醬,大概3000rmb,幾百刀的樣子,直接放在手背上吃的。當然有人吃過上萬rmb,幾千刀的那種歡迎過來答題。還有人說是個人喜好問題,題主地圖炮。你沒有邏輯嗎還是看不懂題?多少人覺得它們是來自西方的食物什麼黑色黃金,就覺得他們非常好吃。都是marketing好嗎?

小學生入侵知乎,知乎快完


歐美人認為天下最高貴的食物為魚子醬、黑松露菌和鵝肝醬三種。

魚子醬那麼好吃嗎?很多人都只是慕名,試了認為不過爾爾,那你沒吃到最好的。

甚麼是最好的呢?從前俄國產的魚子醬都不錯,但過量捕捉生產魚子的鱘魚,近海又污染,再加上醃製技術失傳,當今的俄國魚子醬,都是一味死鹹。

天下只有伊朗產的最好,魚子醬需要把鱘魚劏開,剝去膈膜,取出魚子,即刻下鹽醃製後入罐,過程不得超過二十分鐘。

醃製時過鹹了就成廢物,不夠鹽則會腐爛,當今世界上不出十個人懂得把握時間和分量,你說是不是要賣得最貴呢?

伊朗魚子醬分三種:Beluga用藍色盒子蓋裝著,Oscietra黃色盒,Sevruga紅色盒,由不同品種的鱘魚得來。

其中Beluga的粒子最大,細嚼起來,在口中一粒粒爆開,噴出又香又甜的味道。嚐至此,才了解為甚麼歐美人會愛上它。

一般吃魚子醬,都會連鐵蓋和玻璃罐上桌,分量極少。吃前幾分鐘才把罐子打開,小心翼翼地用一支匙羹舀起,調羹還要用鮑魚殼雕塑出來,才算及格。

塗在一小塊薄薄的烤麵包上,附帶的配料有煮熟的蛋白碎、洋蔥碎,以及不加鹽的牛油或酸忌廉。

洋人一遇到海鮮就要擠點檸檬汁,對魚子醬也不例外。這是一個錯誤的吃法,矜貴的伊朗魚子醬,當然不想被酸性東西搶去味道,吃時不可用檸檬。

也有人吹捧黃色的,稱它為黃金魚子醬,其實它只是Oscietra的變種兒。魚子粒小,又無彈性,當然不及Beluga。

次等貨不斷在市面上出現,德國已有人工養殖的鱘魚,劏出來的魚子雖然味道還有點接近,但軟綿綿的口感不佳。

日本人更把鯉魚和鱈魚的魚子拿去染成黑色,冒充鱘魚魚子醬出售。

最笨的是丹麥的魚子醬,名副其實地用一種叫笨魚Lumpfish的魚子代替。

凡是珍貴的食物,一定要從最好的試起,不然別去吃它,否則會帶給你很壞的印象,讓你失去追求它們的慾念,切記切記。


腥可能個人口味問題,有人覺得蝦蟹也腥。咸應該是品牌問題,有些並不咸,據說俄羅斯產的比較咸。

我覺得對大部分人的口味來說,不至於難吃,也談不上多好吃,能有炸酥肉、鴨脖子好吃嗎?對吧!

這玩意的作用其實是傳遞階層信號、展示消費實力、體現挑選品位。貴是最大的優點。


怎麼說呢,這個看個人口味。我覺得鱘魚子爆汁的時候口腔被一股又腥又鮮甜的滋味充滿...

當然我更偏愛鮭魚子,畢竟環保又便宜。所以大家還是別吃鱘魚子醬吧,別讓在地球存在了快兩億年的鱘形目消亡。


去過一次俄羅斯,當地超市裡有三種魚子醬:

60人民幣一罐的(打開以後是鮭魚子,冷藏鐵皮罐頭)

100多一罐的(俄文看不懂,不知道什麼魚,冷藏鐵皮罐頭)

300多一小瓶的(玻璃瓶裝,黑色魚子醬)

300多那個需要一直冷凍 沒法帶,60的那個可以冷藏或短期常溫,因為還要玩一天就買了60的那個

臨上機場前餐廳買了三明治 準備在機場吃魚子醬夾著吃

一打開味道就不太對 很腥很咸 就跟在鹹菜缸里泡了一晚上的奶茶用珍珠一樣 還不如日料店裡用的蟹子好吃,就是個很大。

答主可能也吃到了這種便宜的,建議去試試黑色魚子醬。

松露吃不起,不知道啥味的。

另外魚子醬是佐餐的,一般不直接干吃...

至於到底好不好吃,是一個個人口味和習慣問題,沒法評價。西方大部分人這口吃習慣了,覺得挺好(估計不適應的也有);國人不一定適應,不喜歡也沒必要強迫自己接受 — 不同地區對蔥姜蒜韭菜的接受程度都不一樣,何況一個國內不產又很少吃的舶來品呢。


恰恰相反,我覺得魚子醬又甜又鮮,非常好吃!應該是個人口味不同吧


作為吃貨,挖的鼻屎都要舔一下,何況有很多國外的未知食物。

千人千味,不至於不喜歡吃,還捏著鼻子吃,就為了這種「優越感」。就像題主說的,松露就像屎⊙▽⊙。

你可以說只穿洋品牌,只用洋品牌的人有跪舔的嫌疑(重點——嫌疑),但不能說吃洋食物的人是跪舔。吃,是最原始的慾望,沒有那麼多雜七雜八的因素。

如果題主的邏輯成立,那麼喜歡吃川菜就是跪舔四川?

食物雖然有地域標籤,但是食物是最純潔的,人為的加上地圖炮功能非常不好!


我覺得都很好吃。當然你也可以覺得難吃,但是你覺得難吃沒必要來知乎什麼尋找認同。你說有些人因為Marketing就盲目覺得好吃,你這種來知乎上面尋找「沒錯是很難吃」的認同的行為跟他們一樣盲目。

另外建議好好說話,不要動不動屎尿屁。


裝逼問題的典型

個人口味問題 有必要這麼氣勢洶洶?

另外 可以去看看果殼網 雲南確實有一般品質的松露產出

你不愛吃不代表它不好吃 不要以自我為中心啊朋友 這麼氣勢洶洶容易被噴呢

說起來 你所謂的小學生倒經常用這種語氣說話呢

先學會說話吧 嘴巴不幹凈 吃什麼都不會好吃


那肯定是個人喜好啊。我一個北方漢子愛吃甜豆腐腦,是不是也是跪舔南方啊哈哈哈哈哈


額,這也能往跪舔西方上靠?西南那邊買賣松露的多了去了。我覺得你吃的都是低品質或者劣質的松露或者魚子醬(特別是魚子醬)。再有就是個人口味差異,我只能說你的口味很獨特。


一切問「**那麼難吃為什麼還有人吃」的都是耍流氓,那只是「你覺得」,不然先回答我為啥有人吃香菜。。


我都沒吃過,沒資格答題。

但是我默默的把那些天天吃魚子醬的壕挨個關注了一遍。這樣我就可以經常在朋友圈裝逼了。


謝謝 @深思 邀請……

畢竟我一直被叫魚子醬……

所以作為當事人我想說……為什麼魚子醬有那麼多人想吃,那是因為我可愛呀~


沒吃過正宗松露,魚子醬我倒是吃過不少,當然不如題主的三千多RMB厲害。

首先表達一下我的觀點,魚子醬難吃,吃不下去,不會想去吃。我吃的那些魚子醬真的是忍著噁心看看能有多難吃。我記得剛到日本的時候,我走到超市賣魚的地方我就難受,那股味熏死人。

但這只是我沒法接受這個味道。

我討厭各種海魚,海膽,以及牡蠣,腥味我無法忍受。如果我提一個同樣的問題,以我自己的口味作為判斷標準,我覺得我會被沿海地區的兄弟姐妹們噴死。

這些東西對他們來說也許就是十足的美味。

我的家鄉人愛吃折耳根,學名魚腥草。很多愛吃魚的人吃著這個也覺得腥味極重,不能下咽,而我卻吃不出任何異味,更別說什麼腥味了。我是不是也該提個問題,那些不能吃魚腥草的人都是先天缺陷嗎?

同理還有香草芹菜等等。

你之蜜糖我之砒霜。每個人的口味,接受度都不一樣。

在你提這個問題的時候你就可以想一想,有什麼你很喜歡吃但是別人卻覺得難吃到爆的東西,這樣就容易想通多了。


一方面可能跟個人口味有關,就像有些人喜甜有些人歡辣

另一方面,可能是因為魚子醬並不是常能吃到的東西,味蕾還沒習慣魚子醬的味道,換句話說,就是還沒到能品出魚子醬的美味的境界

就像我第一次吃漢堡,對於吃慣了中餐的我來說我覺得漢堡超級難吃,可後來吃習慣後我覺得雞腿堡,田園堡,牛排堡什麼的都好好吃啊

再比如說,平時都只能喝銳澳雞尾酒,過年那天家裡買了瓶價格不菲的紅酒,我真特么覺得超級難喝,並特別不理解為什麼有人對紅酒那麼熱衷還能品得頭頭是道,換做我我寧願喝價格不及那瓶紅酒百分之一的銳澳

還有一個原因,不同的年齡段的味覺也是會發生變化的,就像好多小時候的愛到死的零食長大後卻嗤之以鼻,我以前還發過4打死我都不接受苦瓜,現在卻三日不食甚是想念

美食本來就是一個需要慢慢去探索的過程,勇於嘗試並享受這個過程最重要啦,至於魚子醬松露什麼的,要麼多嘗試去發現它們為人稱道的美味,要麼覺得實在接受無能就去嘗試新的美食,總會有符合你胃口的,美食也不過是為了悅己,吃得開心最重要啦


豬大腸才是王道

這些都弱爆了!

選洗凈的肥腸切薄片,大段蔥花將油爆香

然後把油倒掉,只要鍋上粘一些油就夠了

把肥腸放進鍋內

不停翻炒,直到金黃

然後快出鍋

放在盤子里稍晾

入口時,外皮香酥,裡面軟糯

嘖嘖嘖,什麼魚子醬黑松露

老子就愛吃爆!肥!腸!!!

這叫什麼?

這就叫: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

回復區再現咖啡和大蒜的故事了


我覺得還好吧,個人口味,關鍵是看你怎麼搭配,我們通常會把魚子醬用來做tapas,一口一個,很好吃,而且不會覺得魚子醬很難吃!成本也非常低,只要法棍和一些青醬、溏心鵪鶉蛋以及京蔥就好了!


你適合這一款。


因為其他人不這麼覺得呀,傻孩子。


中國的八大菜系基本上每個菜系都可以按檔次細分成為宮廷菜、官府菜、家傳菜、酒肆菜、家常菜、街頭小吃以及農家菜六類。

頂級魚子醬大約可以等同於中餐的宮廷菜的檔次。所謂宮廷菜,與官府菜、家傳菜甚至酒肆菜的主要區別其實不在於食材的稀有和名貴(再名貴的食材如果烹飪過程達不到那種境界就不能算合格的宮廷菜)。

舉個例子,開水白菜,地道的川菜系宮廷菜,很多川菜館都可以做,不貴,但這些川菜館做出來的頂多能算是酒肆菜,因為這種「開水白菜」說白了就是湯泡菜(而且湯的品質也是遠遠不夠的),而真正的開水白菜,菜是用成鍋的湯(至少兩鍋以上,因為很久以前聽某人說過澆湯的時候會換鍋,很有可能湯也不止一種)。用耗費N多精緻食材煲湯,成鍋的頂級湯汁一點一點將菜葉澆熟,最後僅得清湯一盅、菜葉一片,這才是宮廷菜的核心所在------不計成本、奢侈浪費。

題主如果去北京那些深藏不露的會所品上一盅大幾千的開水白菜,恐怕又想要製造「開水白菜清湯寡水難吃,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喜歡吃?」這一熱點話題了。

個人分析認為:題主並不是吃不慣魚子醬和松露,而是沒有長出來一張能夠品味宮廷菜的嘴

前幾天在別的話題因為中國人吃不吃的慣西餐吵得挺不愉快,後來仔細分析了一下,人類,畢竟還是慣食性動物,從斷奶到記事這一階段的飲食結構,對一生的飲食習慣會有很大的影響。

比如40後、50後、60後甚至部分70後,對西餐、日料的接受程度,普遍遠遠低於90後、00後。(沒有提80後,因為80後是一個最重要的樣本,後面單說),因為前者從幼年、青少年直到成年,經歷的是一個物質比較匱乏的時代,飲食缺肉少油、粗糧為主;後者生於改革開放初見成效的時期,物質豐富,普遍營養過剩。也就是說,前者是吃慣農家菜的,後者基本上是吃不慣的。(農家菜【專有名詞,不特指農村,非地圖炮】,指物質匱乏時期人們用來胡亂填飽肚子的食物,與現在的農家菜館不是一回事,粗糧細作的農家菜館可以達到酒肆菜的品質了。)而我們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接觸到的西餐最低也是街頭小吃、家常菜和酒肆菜檔次的,畢竟就算你去美國開個中餐廳,總不能賣農家醬烀茄子不是?所以外國人想賺你的錢,也會擺上披薩牛排而不會給你擺上horsebread。所以不同年齡段人群,對西餐接受程度的不同,完全是慣食性的結果。

然後單說一下80後,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城市和農村的生活水平開始拉開了差距,所以以80後為樣本,研究飲食結構與飲食習慣的關係,更加具有說服力,請各位看官結合自己身邊朋友尤其是大學室友的所在地和飲食習慣分析,這裡就不展開了。

最後,總結一下,題主本欲怒裝一B,結果反而暴露了自己是村裡出來的暴發戶這一事實。申明一點,本人沒有看低農村暴發戶的意思,任何人憑自己的努力躍升階層都是值得尊敬的,只是個別如題主這般思維和頭腦的提升跟不上錢包的步伐的朋友,確實需要反思一下自己,兜窮並不可怕,心窮才會一生心無所依。我認識很多鳳凰男,其中很多都做得一手漂亮的西餐,自幼被麵包牛奶喂大的我都是自愧不如。


推薦閱讀:

為什麼西方媒體要將中國塑造成一個負面國家的形象? ?
怎樣看待「西方文化把人看成獨立的個體,中國看待人性只是把個人看成諸多人際關係的節點"?舉例具體體現哪些方面與其各優劣?
如何評價西方的貴族義務(Noblesse oblige)這個理念?
如何評價特朗普作為總統當選人的第一個月?
和中國相比,西方國家有哪些社會亂象?

TAG:美食 | 西方 | 釣魚廣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