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滴滴出行完成 55 億美元融資,估值突破 500 億美元?
【首發】滴滴出行完成超55億美元新一輪融資,將布局國際化和前沿智能交通
作為資本圈內的公司,我們認為不基於事實和估值體系的評價都是不客觀的。
就事實來說,只要不真的身處「滴滴」內部,就可以認為無法收集到其準確的財務數據,也就不能對事實做出真實、客觀的評價;
但是,我們可以根據往期項目、資本的慣例建立一個基本適當的估值體系,從而對一個公司的估值邏輯和結果做出相對科學的評判。
首先,估值是怎麼做出來的呢?
估值是資本方所主導做出的,故而對於企業估值的本質在於,資本方對企業未來的期望。
就傳統來說,最基本的股價是由企業的現金流來決定的,但是,這一套標準化的估值體系已經不太適用於如今的一些創業型公司,否則我們無法解釋為什麼當京東處於虧損狀態的時候,仍然能夠得到資本和市場高度的預期和認可。
所以,如今的資本估值傾向,已經轉向企業未來在資本市場上的價值如何,這個是非常重要的。基於此,我們會用一些核心的參數做對標。
- 如果是很早期的公司,因為運營數據的積累程度有限,基本是一個「各行入各眼」的狀態,甚至充滿了投資人的個人風格,但是總會有一個較為寬泛的對標維度;
- 如果是發展成熟的公司,就會以如PE(市盈率)、PS(價銷比)等具體數據作為對標,建立一套更可視、可測量的估值體系。
需要注意的是,無論哪種對標都需要將其放在同類型、可對比的情況下才可以。
比如,拿一個餐飲公司和一個高科技公司的同類指標進行對比就是反常識的做法;再比如,拿同類型中國的公司和美國、印度的公司進行直接對標也沒有意義,這樣做出的結論很有可能是美國的估值高於中國的,印度的估值高於美國的,因為各國的經濟增長率各有不同,國家生態下行業的回報率自然也就不同。
其次,造成估值體系之間差異的因素是什麼呢?
需要明確的是,估值體系不是唯一的。不同市場、不同投資人估值體系是不一樣的。
比如專註於A股上市公司的投資人,估值的框架就是公司的PE值,這是其中最重要的參數;但對於一個一級市場的風險投資人來說,他就不會看某個公司現在的虧損,而是更在意公司未來會對消費者創造的價值,這個價值會不會變得很大、會不會因此生髮出很大的市場空間。
綜上所述,一個項目越早期估值差異越大,越往後反而會越趨同。
- 前期的估值不確定性高,投資人個人主觀色彩濃烈;
- 往後因為資本最終會走向退出,而退出的渠道看得見的就那麼幾條,每一條對應一個明確的估值體系,作為公式的體系定了,作為答案的估值自然雷同。
現在我們來看滴滴
滴滴作為一個發展成熟的、高科技型的、美元結構的、且超大體量的公司,其早已脫離了早期公司「藝術化」的估值體系,因此也基本擺脫了投資人的純粹個人意志,最終會有一個可預計的具體退出通道,從而邁向確定的、標準化的估值體系。
滴滴的結局會如何呢?
- 收購,恐怕已經沒人收的起;
- 港股、A股,囿於滴滴的高科技性質想要進去非常困難;
- 其他小型的資本市場,更加無法接納這種體量龐大的公司
所以我們推測,美股市場是滴滴最大概率的歸宿。因為美股是一個能夠給美元結構高科技型公司最高溢價的資本市場,能最大限度體現滴滴價值的資本市場。
因此,滴滴估值的答案或許可以被由果導因的得出——因為滴滴最終要去美股上市,所以滴滴的估值結論,完全是遵照在美股上市的高科技企業範疇內的,那個確切的為符合上市標準而設計出的估值體系執行的,即使其中會有差異,但是相信最終的差異也不會太大。
畢竟,公司越是到達一個體量,這個估值就越不可能是「拍腦門兒」出來的;投資機構為了自己資金能以最穩妥、高效的退出,也會謹慎的基於數據、估值體系,去給出最合理的估值水平。
至於預測滴滴會「死」的,我們認為不無可能,但是不在本題的討論範圍。
要是「算」到一個企業要「死」,誰還會給它做估值呢?
滴滴的商業價值肯定有,融資50億美元本身不是問題,關鍵是多少估值,滴滴官方沒有宣布估值,500億是所謂匿名人士透露的,騰訊作為滴滴最大機構股東也一直在炒作500億的估值,匿名人士和臨時工一樣就是放煙幕彈背鍋用的。
到底滴滴這輪融資估值多少呢?我們從側面看看,注意到2個信息。
1 在28日騰訊第一篇稿子,透露滴滴管理團隊股權從8.4%稀釋到5.88%.,下面是百度顯示的緩存截圖。
滴滴出行完成超55億美元新一輪融資_科技_騰訊網
過2分鐘發糾錯稿,改為稀釋到7.48%,見下圖2。
第一次犯了這個5.88%錯誤結果是如何得出來的?錯的很無厘頭,經驗告訴我們,任何錯誤的計算結果都不可能是無理由的,肯定是人們固有的思維模式導致。注意2分鐘的修改數據7.48%,那融資確實估值是500億美元。
2 程維在融資前股份是4.1%, 並透露滴滴這次融資讓程維股份稀釋到2.9%,見下圖。3月28日內部人士透露其他所有的細節都是對的。
發現沒有,第一篇稿子提及滴滴管理團隊占股5.88%(程維占管理團隊49%,就是占股2.9%左右),和內部核心人士透露程維個人股權信息是吻合的,如果這樣看這個所謂錯誤的5.88%不是憑空想出來的,可能是說漏嘴了,後來發現有問題又改了。
滴滴這輪融資估值不應該是500億美元,如果按照8.4%到5.88%,程維4.2%稀釋到2.9%的數據看,滴滴真實的投後估值200多億美元左右(考慮到股東置換等誤差給個大概數字),這比較符合實際情況。
騰訊作為滴滴的大股東對滴滴的融資細節了如指掌,(完全可以向騰訊投資部門求證細節),何必引用所謂藍鯨財經和國外媒體提供的匿名人士的2,3道販子的分析報告?
網約車熱度已經過了,uber無人駕駛技術是同行領先的,uber在場外的估值從650億跌倒500億,印度最大的打車平台Ola也獲得了2.1億美元的融資,市值從最高時的50億美元下降了30%,現在只有35億美元了,領投方正是軟銀,而且軟銀還投資了 Grab,價格據說也很低,滴滴作為同行,受到政策,市場雙重影響,沒啥理由獲得高估值。
彭博的報道中說,為避免自身股份被攤薄,騰訊和蘋果正考慮跟投,說明這輪投資不會全是購買老股東股權,不然股權怎麼會被攤薄?即使是部分購買老股東股權,根據清算優先順序,前面財務投資者這麼多,不可能給創始人團隊提前套現機會。
我們做個假設,滴滴真實融資額是50多億美元,估值實際降到200左右了,如果公開承認,那不打了各路大佬的臉嗎,但如果公開撒謊會損壞自己商業信用,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讓所謂匿名人士放出滴滴估值500億的煙幕彈保住各路大神的面子,也能忽悠接盤俠,即使穿幫了反正無從查起。
在短短 2 個月後,滴滴為什麼又融得 30 億美金?
滴滴快的估值近千億,還有多大上漲空間? - 知乎
我一年多前給滴滴吹的兩個牛逼居然都實現了,讓我自己都深感意外。
說不定滴滴真的能重建交通部實現全球活人快遞業呢。
說真的,大多數投資人都沒看明白的一件事情是:滴滴最大的競爭對手不是其他打車公司或者城市出行公司,而是地鐵公交和單車,更通俗講就是各個城市規劃局和發改委。
城市管理的最終願景不是讓開車的人更爽,坐小汽車的人更爽,而是讓更多的人,不,開,車!!!
再無人駕駛,智慧交通,大數據調度,小汽車出行能比得了公交么?
滴滴破局的主要方向還真就是用技術手段解決城市交通整體問題,但是這點錢真不夠花。。。公共交通是一整套硬體、軟體、管理、制度、文化體系。ofo這步棋是對的,共享巴士是對的,然後呢?無人駕駛50億刀分分鐘燒沒,參與城市公交體系,北上廣問題都不夠解決,ofo倒是可以,畢竟不是全資子公司。
搞到外國,國際化呢?
對不起,全世界城市交通和城市規劃都有政府管著,美國日本歐洲比我國規劃局水平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那是上百年積累。沒看日本人車輛擁有率高都不敢開么,歐洲那些杠杠的公交,美國倒是輪子上的國家,規劃科學照樣甩別人幾條街。全世界政府都希望城市交通能提升城市效率,這就意味著提高公交出行和綠色出行,誰用科技手段實現了會和誰合作,給誰點個贊;否則,就用行政手段調控他,屢見不鮮:
--共享單車的上限;
--日本的計程車;--美國的停車費。滴滴的話,融資搞城市智慧交通,一定政府歡迎,錢不夠還可以有後面輪次。但是,城市交通是具有公共服務性質的,滴滴,是要賺錢的。
500億市值做政府管理,做流量入口,沒車還做什麼入口,查公交和地鐵百度也能給做了。
-------難,又是一次賭,無人駕駛是一眾美國公司,城市交通是一眾規劃局。他們準備怎麼支撐估值,我這個做過交通的真看不明白了一級市場傳統估值邏輯上說,這是有泡沫的,沒有足夠的論據支撐。但不要忘了,因為IPO困難,一級市場早就二級化了,所以這裡面已經是參考了更大風險的估值方法了,也就是死扛到這個估值以上才IPO。畢竟當時間跨度大的時候,業務模式不一定能準確算出來,引用36kr專欄——
可以觀察亞馬遜上市以來的股價走勢,從當時的6美元左右一路飆到現在的900美元左右,當初的任何預估都不可能計算出這麼高倍率的股價增長。在2001年以來的這15年間,貝佐斯一而再、再而三地帶領亞馬遜發展出分析師無法預測到的新事業。
在2001年這個時間點,亞馬遜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電子商務公司,任何一個華爾街分析師都可以進行電子商務成長的趨勢、亞馬遜的競爭優勢、實體零售巨人進入電子商務的威脅、電商的利潤結構等對MBA來說家常便飯的相關分析,最終推測出未來二十年的自由現金流預估,從而得出基本面的估值。但分析師無法預測的部分卻為亞馬遜帶來了15年的市值瘋狂成長。
不過對於有存續期的風投基金而言,如果IPO遇阻的話,恐怕退出方法只有找長青基金或者產業基金接盤了。
滴滴本輪融資有兩個要點:
- 大數據和物聯網:正如我之前在 如何看待滴滴將獲得軟銀 60 億美元的投資?會帶來哪些影響?裡面回答的,新一輪的投資故事主要是出行物聯網和大數據,基於滴滴已經掌握的入口和數據,這一預期是有的
- 布局金融:滴滴前段時間出資4.3億收購一九付,獲取支付牌照,預示著滴滴有計劃踢開曾經把它作為支付地推工具的騰訊,進軍金融,而本輪投資人以銀行居多,更印證了這一點
但是估值的確很高。在流動性過剩的大環境下,一二級市場估值倒掛,一級市場呈現超高估值的情況普遍存在。
資本的確給人民帶來了一定的便利,希望滴滴以及眾多資本局之下的企業,能夠堅持長期為用戶服務,不要佔據了流量入口就轉做金融公司,就把用戶扔到一邊不管,讓用戶打不到車了
滴滴官方微信公眾號新聞稿好像一沒說估值500億,二沒說這輪投資人。有點兒反常。
我個人據此判斷很可能這輪融資不少錢是買老股用的,以前的投資人可能退出了一部分。否則按慣例各公司融資新聞稿都會說誰領投,老投資人跟投……
當然,可能滴滴已經不需要說這些了吧。
純屬本人瞎猜。我只是覺得回答的絕大多數人都是根據媒體新聞披露的信息來判斷,有些草率。為什麼DAU跌了那麼多還能融(pian)到錢?現在光吹牛就能融資了嗎?國有資產不會看數據嗎?
從問題分析:
真那麼高估值為啥之前的投資方都沒跟投?
有了支付牌照就能甩掉支付寶和微信了?不大可能吧。
投無人駕駛滴滴也不是最好的選擇吧?
全球化UBER早就走在前面了,滴滴的全球化優勢在哪?
從體感分析:
打車越來越難,本地網約車逐步崛起(如杭州的曹操專車)
計程車司機賺錢逐步回升(快車專車效應減弱,計程車重新回歸)
打車體驗越來越差(做滴滴快車的車能夠低配到你想像不到的程度,身邊稍微有追求的商務人士都選擇神州專車)
易到用車的倒閉(行業低迷,泡沫破掉)
懷疑是一起集體強綁(zhapian)國有資產以謀求發展的陰謀啊,希望能公布哪些投資者本輪退出
滴滴再次融資55億美元,估值突破500億美元。估算本輪融資前的估值超過了445億美元。比去年合併Uber中國時的350億美元上漲了27%。好多回答認為這個估值太高了,但我們做個簡單的算術:
根據之前的新聞,程維稱其快專車日訂單已經超過了1600萬,考慮到其中有水分,再加上最近單數下降,按照1200萬日訂單計算。再根據滴滴報出來的客單價20-25不等,按照20%的take rate,每單滴滴凈收入應該在0.6-0.8美元。這樣全年凈收入應該在26-35億美元左右。也就是說,滴滴融資前估值大約為收入的12-17倍。滴滴的成本有多少不清楚,粗略按照10億美金計算,則其快專車的PE rate也不會超過25倍。這樣的估值水平難道算很高嗎?
的確,滴滴現在的前景很不明朗,主要是網約車新政度對其司機和車輛供給端的影響。但出行的需求畢竟存在,也就是說滴滴雖然面臨單數下降的風險,但其漲價的空間也是存在的。僅僅靜態的看,這個估值並不離譜。
換一個角度,Uber現在的估值已經超過了650億美元。除了Uber在無人車等方面可能領先滴滴以外,Uber無論是單量還是GMV應該都是遠低於滴滴。考慮到中國相對較低的運營成本,如果滴滴這個估值都偏高,先坍塌的肯定是Uber了。
長期來看,滴滴最不確定的就是無人車技術的衝擊。目前在無人車領域比較領先的主要還是矽谷的公司。但無人車究竟什麼時候能夠替代有人駕駛現在還很難估計。何況,滴滴現在通過併購和開發跟上無人車的技術也不是沒有希望。
所以,滴滴的這個估值現在說高是不是有點太早了?
謝邀。
同楠爺,
這個事兒已然超出我的認知範疇。。。
畢竟我創的公司,估值好像還沒百萬,實在沒膽評價500億的公司。
不過滴滴用習慣後,確實戒不掉,偶現在出門都是滴滴,不打計程車也很少開車。
滴滴司機還是比計程車司機可愛很多的
比起自己開車的停車費和時間(深圳市區停車費感覺很貴啊),滴滴還是很方便的
三個字,看不懂。我一直認為滴滴是個要掛掉的公司了,雖然壟斷了打車市場,但是在一線城市的專車業務幾乎無法運營的情況下,靠計程車打車軟體能支撐多少市值?海外市場、前沿技術?所以砸錢就能成事對嗎?不好意思,這可不是你們擅長的紅包大戰。唯一想到的前沿技術是,滴滴融的錢夠部署薩德5次。
招商銀行和交通銀行,除了做支付,會不會還想做汽車的融資租賃業務呢?順便提一個問題,融了55億,夠不夠收購神州租車這樣的公司,夠不夠買個幾十萬輛車自營?
看創投圈新聞,一條規則就是,任何所謂融資多少錢、估值多少,你都得當它是炒作的假的數額,因為它99%情況下就是炒作的假的數額。很多上市的公司,不就是在上市的審計報告中,被發現融資的金額遠遠小於之前在媒體上報道的金額了嗎?這是創投圈多年來的潛規則了,媒體也因為利益關係很樂意報道這些假大空的數額。這種數字,沒有審計或監管的要求,外人也無法查證真偽。如果某些行為,作假的成本是0,那作為看客,最好是把這行為的真實性概率也看做是0。
當然,擴大範圍來講,任何那些在媒體上發表的,無需面對審計要求的數額,最好都當它是炒作的假的數額,例如所謂的"百度投200億到O2O" "軟銀準備投資500億到美國創造8000個崗位" 這類的新聞。這些數額,即使上市企業,其審計也完全不涉及這類數字的,作為炒作的工具,連廣告法的"不實宣傳"都無法給它定罪。
瀉藥。
這個事我真沒看明白。
感覺55億美刀不算少了,
可要做國際化貌似又不夠花;要玩無人車這數也就夠個天使輪;做無人車平台?產業成型是5年後的事兒。如果這55億刀能買到政策還像那麼回事,
可是現在看起來政策開放還有點太早。同楠爺,這個事兒已然超出我的認知範疇。。。我們看到的是滴滴四面楚歌——政策限制、成本提升、司機銳減、終端漲價。投資人看到的是滴滴卧薪嘗膽——智能汽車、無人駕駛、車聯網、滿街儘是滴滴無人車。只需等到技術成熟,什麼地方政策、司機不滿、打車太貴,都將迎刃而解。投資人,你願意和我一起等待必然會到達的這一天嗎?
我其實一直,到現在都覺得滴滴是一個畸形奇蹟。不否認本身打車平台的價值,動員更多的汽車實現效率更高是挺好的。疑問的是目前可能不值這個錢。滴滴本身起來其實有個前提,騰訊大戰阿里巴巴,其實移動互聯網是你死我活的鬥爭,兩家巨頭都下了力氣和真金白銀。尤其支付入口,可以說滴滴的估值很大部分是為了爭奪支付入口形成的。未來能不能把這部分成本填平那真的不好說。
這是個會計問題。
著名投資人甲投某公司100萬,佔10%,公司估值1000萬。
一個月後,甲找來著名投資人乙,投100萬,佔1%,公司估值1個億。
甲的投資項目升值10倍。碰巧甲正在路(hu)演(you)。LP一看我靠一個月投資回報10倍啊,IRR不得上天?於是趕緊掏錢。著名投資人甲的新一輪基金順利募資10個億。
一個月後,乙找來著名投資人丙,投100萬,佔0.1%,公司估值10個億。
乙的投資項目升值10倍。碰巧這時乙正在路(hu)演(you)。LP一看我靠一個月投資回報10倍啊,IRR不得上天?於是趕緊掏錢。著名投資人乙的新一輪基金順利募資10個億。
一個月後,丙找來著名投資人甲,投100萬,佔0.01%,公司估值100個億。
丙的投資項目升值10倍。碰巧這時丙正在路(hu)演(you)。LP一看我靠一個月投資回報10倍啊,IRR不得上天?於是趕緊掏錢。著名投資人丙的新一輪基金順利募資10個億。
你要是問那甲乙丙投的四百萬難道就打水漂了?
我靠你是豬腦子啊?花100萬費用融10個億,這買賣不划算嗎?
而且還可以命令公司不準花這四百萬。錢可以入公司帳,但是怎麼用得投資人說了算。四百萬還安全在賬上,甲乙丙各融資10個億,你好我好他好大家好。
更何況甲乙丙丁什麼的做投資不得投行財顧幫著牽個線算個model啥的,這都是錢,大家一起賺,有什麼不好的嗎?
公司?你看我上面提到公司是幹嘛的嗎?
這估值要兌現,大概需要滴滴搶在uber,google等一票大佬面前將自動化駕駛商業化,徹底的開始計程車無人化。然而滴滴在這塊有技術人才儲備嗎?現在再去矽谷挖人來得及嗎?Google 10年前就開始搞自動駕駛,那幾個人開幾百萬刀的高薪啊。
這塊技術如果不夠快,那麼等待滴滴的就是死亡了,畢竟一線城市已經被政策轟出去了,光一個二三線合法黑車公司怎麼可能賺到500億刀?大數據那些就別唬人了。
從九十年代末互聯網繁榮至今,多少it企業豪言壯語,傳統xxx將會消失,那麼我們今天來看,這些傳統的xxx到底消失了多少。還記得一年多前滴滴們喊著傳統計程車將會消失的口號嗎?我們現在看看,傳統計程車,黑車一樣都沒消失,打車也沒見便宜。傳統xxx根本沒那麼容易消失,新的東西也沒那麼容易一統天下,畢竟傳統的人類生物還沒住進黑客帝國的矩陣裡面去。
國……國家隊接盤?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宋康昊?
※如何評價節奏天國?
※佛山店主拿刀追砍城管,警察鳴槍警告行為是否合適?
※如何評價2017年動畫電影《表情奇幻冒險》(The Emoji Movie)?
※你如何看待Sam Smi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