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的衣服,為什麼會被人指是滿服和和服,漢服有沒有相比之下更鮮明特徵?
以前我看到過一個學漢語的節目,一個非洲小夥子很喜歡漢語,省吃儉用終於攢了錢去城裡買了一本書,然後拿給他老師看,老師告訴他:小夥子,你買了本日語教材。
我們經常說漢字是方塊字,而方塊字不止是漢字,日文韓文甚至瑪雅文字都是方塊字,如果把方塊字和漢字等同起來,這就出了問題。
然後回到漢服上來,一直以來,漢服宣傳用的抽象詞語都是「交領右衽」,而交領右衽的服飾在亞洲是廣泛存在,不僅中日韓,連中亞南亞都有,而這些交領右衽的衣服中,目前最為人所熟悉的是和服。
交領右衽是許多漢服的一個共性,但不是獨有的特性,不能用它來反推作為是不是漢服的唯一標準。而漢服是一個大的服裝體系,不是單件衣服,一兩個詞是無法準確概括全部形制,更不可能用一兩個詞就承載全部信息量隨時用來反推。宣傳的時候掛幾件衣服出來,再具體地寫這些形制的特徵要好得多。
看到圖了,
補充一句:夏商周秦漢魏晉唐宋元明朝男子也就在電視劇里戴那種發冠。
實際上
夏朝人的形象不知道,沒見過。
商人流行不同於滿人樣式的辮髮,有一些商代雕塑可以看到的。
從周朝以後,中原男子開始普遍盤髮髻,此後束髮髻戴各種巾冠幘帽(不是戴那種電視劇冠)周朝傳承到了明代髮型變化不大而冠帽歷朝歷代變化很大。
漢服服飾歷朝歷代風格都是不同的,
以每個朝代最具代表性的服裝風格來說,漢代之前男女都主要穿上衣下裳、帶冠,漢代男女都穿交領的袍服,帶冠,
唐朝男人穿圓領袍服,帶襆頭、女人穿對襟襦、衫和長裙,
宋代延續了唐朝的風格,但是女人還喜歡穿對襟褙子。
到了元代和明代,男裝方面圓領和交領袍服分別佔據半壁江山,女人流行穿交領襖裙,明朝中後期女人又流行穿立領襖裙、水田衣和對襟披風、比甲。
到了清代,前期男裝上層流行穿圓領大襟袍服,康熙年間開始流行搭配長袍搭配馬褂,也就是俗稱的長袍馬褂。底層平民還延續明朝服飾風格。女人還是延續明朝立領襖裙的穿衣風格。
到了民國,除了西裝外,民國漢族男女基本延續了清朝的穿衣風格,上層和知識分子穿長袍馬褂,底層平民穿唐裝。女人穿立領或圓領襖裙、裙褂。一直到上個世紀20年代後期旗袍的出現,迅速代替了襖裙、裙褂這些兩節衣,成為漢族女性最常穿的常服。
是有區別的。滿服其實也就是所謂的『旗裝』,注意是『旗裝』而不是『旗袍』,所謂旗袍其實是清末民初時期以滿洲女性傳統的旗裝為基礎結合西洋禮服而改製成的一種中西合璧的禮服女裝,其更在民國十八年被中華民國政府確定為『國家禮服』。而滿洲人的傳統服飾旗裝則更為複雜和保守。滿洲的旗裝和漢服最大的區別就在於衣袖和衣襟。旗裝的衣袖都是馬蹄袖,亦稱箭袖,也就是一種遮住手背的小袖口衣袖,這在清宮劇裡應該經常看到,這是滿洲人遊獵民族的歷史所遺留下來的一種裝束,和馬褂的圓領一樣,是一種便於騎射的服裝。在滿洲人入主中原之後,馬蹄袖和圓領這樣的服裝逐漸失去了其實際意義,成為了一種裝飾,所以一般滿洲人在穿衣時都會把馬蹄袖捲起,只有在向尊長打千兒請安的時候,才會把袖口抖下展開蓋住手背,以示對尊長的敬意(此處同樣參考各類清宮戲)。而漢服則不必多說,袖口是大袖,這是中國古代冠服制度的體系。另外,旗裝的衣襟也和傳統漢服有很大區別,傳統漢服衣襟多為交領的,直裾或者曲裾,而滿洲的旗裝則如上所述,多為圓領(入主中原之後有時會在圓領上加一個假領以作裝飾)。除此之外,漢唐的冠冕和滿洲男子的剃發扎辮以及女子的大髮髻,漢服的舄、履、屨、屐、靴、鞋這一系列足飾和滿洲人的馬蹄底還是有著很顯著的區別的。
至於傳統和服與漢服的區別,就比滿漢服裝的區別小很多了,傳統和服女裝中最奢華的十二單也就是從中國唐代的宮廷女裝中演變而來的,現在主要也只能在日本皇室的婚禮和祭典上才能見到。除此之外日本和服和中國唐宋時代的傳統漢服的區別也主要就是體現在細節上了。比如說日本傳統的家紋文化,和服上一般都會有日本家族的家紋,這是中國傳統服飾所沒有的。此外,日本女性和服還分為振袖、留袖、花嫁三種主要款式,以標誌女性的年齡段。未婚著振袖,已婚著留袖,花嫁則顧名思義,是日本的新娘子穿的婚禮禮服。和服和漢服還有一個最明顯的區別就是女性和服背後會有一個小包(說裡面是被褥方便啪啪啪純屬中國無知人士的意淫)。其實那並不是一個包裹,而是一部分腰帶,是為了防止服飾鬆垮的。日本人稱之為『帶』,也叫『名古屋帶』。相傳安土桃山時代,豐臣秀吉在準備出兵朝鮮的時候,駐軍名古屋城,發現名古屋的藝伎常在腰間穿著這樣由中國工匠製作的桶狀錦帶,很是美艷,於是後來就廣為流行。
題主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繼續問我,如果其中有疏漏和錯誤,也希望能指出。從學術,考究角度,有地球那麼大的差異。
從大多數對於漢服沒興趣的人角度,有納米那麼大的差異。
因為本來東亞文化圈發源於中國,萬變不離其宗。提問題的這位,既然你問漢族的衣服為什麼會被人指是滿服和和服,漢服有沒有相比之下更鮮明特徵?於是你又放個剃髮易服的圖片,哦,我知道了,我知道你想表達什麼引申含義了,所以給你詳細講解一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法》的一部分內容!
--------------------------------
對極少數蓄意挑撥民族關係、破壞民族團結的犯罪分子,對搞民族分裂和暴恐活動的犯罪分子,不論什麼民族出身、信仰哪種宗教,都要堅決依法打擊。堅決反對大漢族主義和狹隘民族主義,自覺維護國家最高利益和民族團結大局。
——摘自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9月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
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罪,是指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情節嚴重的行為。情節嚴重,一般是指手段惡劣、多次煽動、引起民族公憤的;嚴重損害民族感情、尊嚴;致使民族成員大量逃往國外以及引起其他影響民族團結、平等後果等。根據刑法規定,犯本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罪體
行為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罪的行為是煽動。這裡的煽動,是指公開以語言、文字、圖畫或者其他方法,使群眾激起或者產生民族仇恨、民族歧視。客體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罪的客體是民族仇恨和民族歧視。這裡的民族仇恨,是指基於民族的來源、歷史、風俗習慣等的不同而產生的民族之間相互敵對、仇恨的狀況。民族歧視,是指按照民族成分劃分人們的社會地位和法律地位,限制和侵犯民族的基本權利的現象。
罪責
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罪的責任形式是故意。這裡的故意,是指明知是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的行為而有意實施的主觀心理狀態。
罪量
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罪的罪量要素是情節嚴重。這裡的情節嚴重,是指使用侮辱、造謠等手段進行煽動的;多次進行煽動,屢教不改的;造成嚴重後果或者影響惡劣的等。
總結:
民族團結是維護社會穩定、祖國統一、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當前,還存在著一些影響民族團結的因素:雖然我國各民族在政治地位上實現了平等,但由於歷史、地理、社會等多方面的原因,民族地區與東部發達地區相比,經濟發展還有較大的差距;因不尊重少數民族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引發的衝突時有發生;有的部門因缺乏對民族知識、民族政策、民族風俗習慣的了解而在工作中有違反民族政策的行為,對當地少數民族群眾的感情造成了傷害;極少數民族分裂主義分子同國際上的反華勢力相勾結,製造民族矛盾,鼓吹民族分離;西方敵對勢力利用民族、宗教問題極力挑撥少數民族與漢族的關係,破壞我國的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
穩定是大局,維護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是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和根本利益所在。歷史和現實的鬥爭經驗告訴我們,維護民族團結、國家統一和社會穩定,必須堅定不移地反對民族分裂。民族分裂主義是危害國家統一、影響民族團結的主要危險,沒有對民族分裂主義的堅決鬥爭,就沒有民族團結的大好局面,就沒有穩定與發展。這些年來,我國嚴厲打擊「三股勢力」,強化各項治本措施,確保了政治大局持續穩定,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營造了良好的環境。但是,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面對境內外敵對勢力加緊活動的新情況、新動向,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反分裂鬥爭的長期性、複雜性和尖銳性,牢固樹立「穩定壓倒一切」的思想,自覺肩負起反對民族分裂,維護國家統一、社會穩定和民族團結的神聖使命,不斷開創我國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民族團結的新局面。
以上總結摘自: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有
首先,漢服與和服。
和服從漢服演化,來自於漢服的吳服,但是日本已經將和服進行了改造,和服後頭還有個枕頭,而且顏色昳麗漢服看起來還是以素雅為主的!男裝上和服是一件從上到下,漢服是分上襦下襦的。而且漢服還有齊胸,交領半臂,坦領,方領比甲,褙子,對襟,披風,大氅,褡護,短打,圓領,深衣………………和服漢服圓領因為滿服和服以及韓服都是從漢服學過去的呀,個人覺得很好分清,滿服看領子,和服看花紋,韓服看上衣和下裙的高度
推薦閱讀:
※因為清政府的問題而罵滿族同胞的人是不是錯誤的?
※滿洲佟佳氏的出處?
※現以滿語為母語的人還有多少?
※為什麼皇漢的某些觀點,同美國流行的新清史的很多觀點不謀而合?是巧合么?
※為什麼近代滿族在各個領域人才輩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