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羅馬為什麼強大?

古羅馬為什麼能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共和國和帝國)?為什麼不是希臘、埃及、迦太基之類的?它有什麼特殊的優勢嗎?地理、經濟、制度、文化等角度均可。

羅馬的強盛,軍事的強勢是重要的因素。孟德斯鳩認為羅馬軍隊強大在於羅馬的民主共和自由等思想使公民有統一的價值觀,具有凝聚力。但我個人認為凝聚力更多的來自民族國家而不是意識形態。各位有什麼看法呢?


非歷史專業的來瞎答

你問我羅馬為什麼強大。我第一感覺想到的是地理位置。羅馬發源於亞平寧半島中部,南邊是希臘城邦(英文希臘一詞greek據說就來源於此),北邊是伊特魯里亞人。這些鄰居給羅馬帶來了一個文明的學習對象。使得羅馬文明有一個比較高的文明起點。然而羅馬文明發源於東地中海文明世界的邊緣。規避了羅馬文明出現那些老派成熟文明的積弊,例如埃及和波斯。具體的待會也會有提及。其實這一點有點像戰國七雄里的秦國。在中原傳統文明圈的邊上一方面能沐浴文明的曙光另一方面避免老文明的積弊。埃及因為祭司階層和法老的鬥爭已然折騰了好幾個世紀。古希臘因為伯羅奔尼撒戰爭已然民窮財盡。 但是幾大文明在內部階級矛盾依然非常劣化而外部又麻煩不斷的時候沒啥精力去對付邊陲上小小的羅馬。

然後我要說,羅馬為什麼強大?因為它窮!看到這裡您可能就奇怪了。貧窮為什麼會強大呢?準確的說是貧窮讓羅馬在國際政治上有了一種優勢。所謂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大家都惦記有錢的沒人會去想著搶乞丐。但是乞丐本身可就不一樣。乞丐對於領居家的財富可是興趣極大呀,別的不說,就是羅馬最早的北方鄰居伊特魯里亞人據史說就非常富有,東南方的希臘人,東方的埃及人和波斯人,西南方的迦太基人,這些都是一個比一個富庶聚財呀。這種財富能力上的差距使得羅馬不管是政府還是人民對於擴張都有很大的興趣。政府自然不用說。人民參與擴張戰爭可以獲得土地財富戰利品和奴隸。擴張變成了一項政府和人民幹起來都支持的事業當然幹起來就有動力了。(評論中有人提及戰爭財富帶來的貧富分化問題導致下層人民破產,從而影響人民對於擴張戰爭的積極性和兵源的保障問題。確實是這樣的所以到了共和國後期逐漸轉為了募兵制,但在中前期確實提供了擴張的動力為羅馬作為一個初生的文明提供了擴張潛力)。

那到這裡可能有人就會問了,那比羅馬還窮的高盧和日耳曼這些更野蠻的民族怎麼沒把羅馬給幹掉啊?最後不得不提到關鍵了,羅馬人在社會和制度上的創新可真的是有了少有的大進步啊。如果說古希臘人在自然科學上可以說是奠基人,那麼古羅馬人在社會科學上就是執牛耳者。羅馬法對後世影響極大,都說他是現代法學的基礎。保障了社會的正常運行,提高了羅馬文明所能觸及的文明上限。而與古希臘人不同,羅馬人對於更為實用的東西更加在意。希臘人花精力去修建神廟和塑像。羅馬人把精力花在了道路系統和高架水渠的建設上。發達的道路系統使得羅馬在戰爭時期有著更強的動員能力,這使得其在布匿戰爭等對外戰爭當中會佔便宜。這裡提一個事情,盟軍在二戰時期登陸義大利時使用了已經歷經兩千多年的阿庇安大道。這條道路是連接羅馬和卡普亞的軍商兩用大道,由BC312年當選為羅馬監察官的阿皮烏斯·克勞狄烏斯·凱庫斯(Appius Claudius Caecus)所主持修造,歷經兩千餘年風霜至今仍在使用足見羅馬工程的質量。類似於這種道路羅馬帝國疆域內還有很多。今天的鐵軌的寬度據說就來自於羅馬道路的設置。所以現在有句話叫做「條條大路通羅馬」。

而在軍事制度上的優勢使羅馬和高盧等蠻族戰爭時依靠制度和紀律可以對抗更蠻勇的蠻族軍隊。軍事是群體性的暴力,不是打群架。更有組織性的羅馬軍隊在這個方面就會佔有優勢(雖然據說羅馬人比高盧人身體要矮先天條件存在不足)。剛剛有所提及在共和國中後期由於貧富分化等問題造成的兵源枯竭,執政官蓋烏斯·馬略(Gaius Marius)進行了馬略改革,將公民兵制轉化為募兵制。馬略改革擴大了兵源,增強了軍隊戰鬥力。此後的羅馬軍隊變成了職業軍隊,戰鬥力自然有所提高,經驗豐富的老兵在對抗蠻族時依靠其經驗和技巧會獲得優勢。此外羅馬人也在戰術上進行了創新,例如使用龜甲陣和發展工程器技術等。但是我不喜歡提這些因為都是局部戰術優勢羅馬人可以使用,羅馬的敵國也可以使用。我還是更喜歡分析戰略上羅馬有優勢的原因所在。順帶一提,東方的塞琉西亞王國曾經也有過持盾步兵,但是紀律確實無法比肩羅馬軍隊,這就是傳統。。。

後世有種說法,有兩場戰爭是個人的才能和強大國家機器對抗最後落敗了:一次是拿破崙戰爭,另一次是布匿戰爭。而情況有些類似的是英國帶來了不列顛治下的和平而羅馬帶來了羅馬治下的和平。以上主要是對於羅馬在擴張時期佔據優勢的原因分析。而奧古斯都時期羅馬帝國疆域初定,著重於鞏固現有成果,休養生息延緩矛盾激化(畢竟共和國晚期西西里起義和斯巴達克起義也是說明矛盾極大社會已經出現了很大的不穩定因素)。帝國時期開始逐漸採取更溫和的統治方式例如擴大公民權範圍,提供麵包和競技等。

題主問題是古羅馬為何如此強大?並沒有說是羅馬共和國還是羅馬帝國。那麼我也會分析開疆拓土基本完成後的羅馬帝國所獲得的成就和它所刷的存在感。羅馬帝國在三世紀危機之前一直保持著繁榮和強大。其原因我想主要在於羅馬人的制度。行省制度便於羅馬對於新進國土的統治和管理。而前面也提到了羅馬的工程是古典時代無與倫比的,其道路系統遍及帝國各地,即使是邊遠的不列顛行省也有道路網的覆蓋。這毫無疑問降低了羅馬帝國內部物資流動的成本,催生了商業的繁榮。即使是在共和國時期被屠城犁溝撒鹽的迦太基城此時也煥發了生機。這個時候我又想分析地理了。。。

上圖是羅馬帝國在公元二世紀的貿易網路地圖。羅馬帝國遼闊的疆域使其國土覆蓋多種資源的產地。而地中海作為帝國的內湖又能使得商貿運輸的成本變得非常低。埃及、阿非利加、敘利亞和西西里島作為帝國的糧倉為羅馬生產糧食,地中海又能使得糧食可以以比較低的成本運送到羅馬維持「帝都」的需要。北非為羅馬帝國提供橄欖和奴隸還有木材。高盧和西班牙行省為羅馬提供酒。巴爾幹提供馬匹。小亞細亞和地中海東岸提供毛織品。埃及和腓尼基提供玻璃器。腓尼基提供木材。(至今黎巴嫩國旗上就有雪松樹)而地中海良好的海運條件和羅馬帝國發達的道路系統使得這一切商業貿易變得容易,為繁榮創造了條件。

同時羅馬人很注重對於東方發達文明的學習,也會對已有知識進行整理。同時地緣優勢使得其可以方便獲取老文明的成果,最終湧現了如老普林尼、希羅、蓋侖、斯特拉波、科路美拉等科學技術方面的學者和實踐者。如果有人問你最早的蒸汽機誕生在哪裡?你千萬別說是在英國。在羅馬帝國統治下的埃及行省早在兩千年前就有了蒸汽機。羅馬時期的天文學和地理學成果也在歐洲佔據統治地位長達千年,直到文藝復興才被打破。在軍事勝利的同時注重文化。這才使得羅馬文明歷經千年熠熠生輝。

初次回答歷史問題回答的不全面

完。

註:上文所提內容有所參考於劉增泉《羅馬文化史》(2005)


非歷史專業,回答可能比較主觀。

羅馬首先在地緣上佔據優勢。在羅馬崛起的前期,其對手主要是位於亞平寧半島北部的伊特魯里亞文明,伊特魯里亞實際上是一個十分鬆散的城邦聯盟,因而羅馬得以逐個擊破伊特魯里亞城邦。羅馬在進攻半島南部時雖然遇到了皮洛士的有力抵抗,但皮洛士的客場作戰並沒有堅持多久,最終羅馬得以掌控整個亞平寧半島。亞平寧半島兩面臨海,深入地中海中部,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相較之下,埃及和希臘諸邦則是列強環伺,長期陷於繼業者戰爭。迦太基周圍雖然沒有強勁的對手,但其位於北非,腹地狹小,是一個商業文明。

這張圖片顯示了亞歷山大帝國崩潰後各繼業者王國的形勢。

軍事上,羅馬是公民兵制,而迦太基則是僱傭兵制,戰鬥力不如羅馬,而馬略改革之後,羅馬軍隊的戰力更是大大提升。

漢尼拔軍隊翻越阿爾卑斯山,這支龐大的數萬人的軍隊只有兩千人左右來自迦太基。

而希臘文明的馬其頓王國則缺少海軍,其周圍的希臘城邦和繼業者王國也敵視馬其頓,羅馬得以利用外交手段,聯合帕加馬和希臘城邦對付馬其頓,在四次馬其頓戰爭後,馬其頓亡國。

文化上,羅馬共和國的多神教保證了其文化的包容性,相對成熟的政治制度和羅馬人引以為傲的法律體系也保證了政權和統治的穩定。而托勒密埃及則民族眾多,無法調和,托勒密王朝貴族的希臘文化和本土的埃及文化一直不能融合,導致了政權的統治能力低下。與托勒密埃及相同,塞琉古王朝也不能對境內的波斯人,猶太人和伊朗人實行有效統治,這些人長期被排除在統治階級之外,在帝國後期,東部領土相繼獨立和被吞併,最終掉出強國行列。

總的來說,羅馬得以成為地中海的霸主,也是擁有了天時地利人和。羅馬在被皮洛士和漢尼拔侵略時展現了民族國家的堅韌,絕不在敵人還在義大利時同他們議和;在被征服地區也充分尊重當地人民的信仰和文化,行省制度避免了共和國疆域過大時統治力下降的問題;羅馬人也十分擅長學習,第一次布匿戰爭中羅馬憑藉一艘船模仿出的艦隊擊敗了海上霸主迦太基,文化和藝術上則願意向被征服的伊特魯里亞和希臘學習;最後,羅馬人還擅長利用外交手段,合縱連橫遠交近攻,這一點和秦國很像。

拋磚引玉,期待更專業的回答。


這問題有點大,歷史學家通常都會用幾部著作的篇幅來討論羅馬為什麼興盛,同樣用幾部著作的篇幅來討論羅馬為什麼衰敗,因為涉及到的角度和領域太多,很難通過一篇文章來說明這個問題。

我試著總結一下前人的觀點,儘可能簡要地來嘮嘮。

首先要說一下,題主的問題是古羅馬為什麼強大,所以我的回答里,列舉的也是強大的理由,導致羅馬帝國後期衰敗的因素當然也很多,但不在本題的討論範圍之內。

(圖拉真大帝,圖片來自網路)

政治上:

1 民族性格:古羅馬人非常務實,無論是面對誘惑還是面對危機,他們都能以務實的態度來指導自己的行為。

2 法典:羅馬法是當代歐洲大陸法律制度的源頭,在羅馬法中就已經蘊含了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觀念,而且,古羅馬還是一個堅定的法治國家。

3 意識形態與政體的更迭恰到好處:古羅馬的整體經歷了三種形態,王政、共和、帝制。初期的古羅馬屬於城邦國家,王政可以保證國家的平穩和政策的延續性,這位古羅馬提供了初期的強勢擴張基礎。隨著統治地域不斷的擴大,古羅馬經歷了從城邦國家到疆域國家的轉型,而政體也恰到好處地從王政轉化為共和制。因為古羅馬在擴張地過程中征服了很多其他的民族,共和制在這個時候替古羅馬保住了初期打下的江山。當古羅馬的版圖進一步擴大,直至統治了整個歐洲和小亞細亞,歷史上的天才領袖愷撒看到了共和制的弊端——其效率已經不足以統治如此龐大的國家,在他的努力下,古羅馬成功過渡到了帝制時期,儘管愷撒遇刺,他所推薦的繼承者奧古斯都很好地建立了一個帝制的羅馬,並且贏得了老一輩共和階級革命家的愛戴。

4 賢君的穩定:奧古斯都、圖拉真、哈德良、馬可·奧勒留等賢君在位時間都很長,奧古斯都更是統治了40年,賢君在位時間長,統治穩定,直接給羅馬帶來了政治與經濟上的穩定。

5 對被統治者的包容:古羅馬打下了整個歐洲、北非、小亞細亞,在民族政策上,古羅馬並沒有將自己的意識形態強加到被統治者的身上(可以參照小日本侵華之後的統治,就能理解羅馬為什麼成功,日本為什麼失敗),而是建立了一個個行省,對原住民的思維和生活習慣給予最大程度的尊重和保留。

6 階級的流動性:教科書上指講了古羅馬是奴隸制社會,但並沒有告訴大家,古羅馬的階級是可以流動的。古羅馬有一個制度,奴隸如果能支付一筆贖身的費用,那麼他的子女就可以擺脫奴隸階級,而成為一名羅馬人。所以,作為一名古羅馬的奴隸,如果你的運氣夠好(比如在貴族家裡當書童),和主人的感情處得也好,主人完全有可能為你支付這筆贖身費,讓你的子女不再成為奴隸。良好的階級流動性,讓那個時期生活在羅馬的人,人人有盼頭,人人奔小康。

7 護民官:這個算是承接第5點,在古羅馬,只有貴族能進入元老院,但護民官這個職位是只能由平民階層的人來擔任,並且權力極大,相當於紀檢委、廉政公署、信訪辦。雖然在實際的政治生活中,護民官經常遭到貴族的打壓甚至刺殺,但依然削減不了平民階層對這個職位的熱情。畢竟,讓精英統治階級有所忌憚,社會才更和諧。

(古羅馬浴場,圖片來自網路)

經濟上:

1 稅率低:鼎盛時期的古羅馬稅率不但極低,而且極其簡單。對於來百姓來說,有1%消費稅,5%遺產稅,5%解放奴隸稅,10%的行省稅(羅馬人不必繳納),此外還有1.5%-5%的關稅(奢侈品25%),用我們現在的眼光來看,這簡直就是沒有稅。並且古羅馬還實行了專稅專用,比如遺產稅專門用來支付士兵的退休金。

2 基礎設施建設:在古代的國家中,古羅馬算是第一個也是為數不多地提出「基礎設施建設」這個概念的。古羅馬對於基礎設施的建設投入大、標準高,並且幾乎免費使用。羅馬人的工程水平世界一流,「條條大路通羅馬」指的就是古羅馬的大道(相當於如今的高速公路),古羅馬各個城市之間的大道,使用壽命可以達到100年之久,也就是百年之內只需要常規的維護,而不必有大規模的重新施工。除了道路,城市之內都建設有引水渠和蓄水池,以此來給居民提供24小時不間斷而且免費的自來水,同時還有四通八達的下水道網路來確保污水排放;洗浴中心隨處可見、價格低廉(門票相當於一個麵包的價格),提供冷水、溫水、熱水的泡池;國有的郵政體系、城際間的計程車、各種跨度的橋樑,都是古羅馬時代的產物。

3 貨幣穩定:衰敗時期之前的古羅馬,造幣技藝高超,其貨幣金銀純度高、信用度極佳,是地中海區域的通用貨幣,這為跨國的貿易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礎。

4 貴族的捐贈:上面提到的基礎設施,除了道路管網之外,大部分的設施都來自於貴族的捐贈,羅馬的設施來自於古羅馬的統治者,地方城市的設施來自於地方貴族,這些貴族大多是在獲得了地位與尊重之後,拿出私有財產來回報社會。像各種類型的市民廣場、大劇院、洗浴中心、賽馬場等大型建築,很多都是貴族出錢建造的,並沒有花納稅人的錢。

(哈德良時期的錢幣,圖片來自網路)

軍事上:

1 兵站:古羅馬強調鬥志與士氣,但更強調後勤保障。羅馬軍團所向披靡,與其說是因為戰鬥力強大,不如說是因為後勤保障到位。所有的羅馬軍團士兵都是工程師,他們打到哪兒,羅馬的道路就修到哪兒,而且還有規劃地建造兵站,鞏固已經佔領的區域,實行真正的步步為營的戰略。古羅馬的兵站一定會配備醫院與澡堂子,哪怕是遠在大不列顛的兵站,也一定配備澡堂子。並且,古羅馬的兵站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增加用途、擴大規模,歐洲大陸的很多城市,都是以古羅馬的兵站為基礎發展而來的。

2 取長補短:在馬鐙還未出現的時代,陸地作戰的主力一直是重裝步兵,但騎兵獨有的機動力優勢,又讓他們成為大規模軍團作戰不可缺少的環節。羅馬人不擅長騎馬,所以他們將行省的游牧民族召集進軍團,並且約定在服滿若干年兵役之後給予這些士兵羅馬人的綠卡,有了綠卡,就意味著不用再負擔10%的行省稅,並且在退休之後可以拿到一筆巨額的退休金。在這樣的優惠政策之下,來自高盧和帕提亞的騎兵、來自敘利亞的弓箭手和羅馬重裝步兵共同作戰,各個民族發揮自己的戰鬥特長,從而形成強大的軍團戰鬥力。

3 百夫長:也就是羅馬軍團的百人隊長,古羅馬軍隊對於百人隊長的重用,讓軍隊的戰鬥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這個聽起來好像是軍隊基層士官的名稱,實際上是羅馬軍隊中極其重要的軍銜。基於年齡的限制,決定了百人隊長至少會擁有10年以上的一線作戰經驗,而且除了帶領部下衝鋒陷陣之外,百人隊長還會擔任一些政治和外交上的職責,甚至會直接參与軍團高層的作戰參謀會議。所以這些百人隊長不但作戰勇猛,還具備一定的受教育程度,並且擁有較高的社會地位,他們是羅馬軍團中真正的精英戰力。

先寫這麼多,想到了再來補充。總之在我看來,古羅馬的強大,並不是某個單一的因素所決定的,更不是一連串的巧合導致的。古羅馬的強大,完全是得益於這個民族在性格上的優勢發散而來的一系列成功基礎,最終在一個合適的歷史環境之下,使古羅馬成長為歐洲歷史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


以下內容整理自全球通史

羅馬與希臘的早期歷史有許多相似之處,兩者均起於印歐語系,正如希臘人的祖先亞該亞人和多里安人是沿巴爾幹島進入希臘那樣,印歐語系的拉丁人是沿著義大利半島抵達台伯河南岸。羅馬是那時形成的拉丁社團中的一個,位於台伯河旁可以方便地涉水過河的地勢最低處和小船能夠抵達的地勢最高處。其戰略位置同泰晤士旁的倫敦,使羅馬一開始就比其他拉丁居留地更宜於經營商業和接受外來影響。

而與希臘相比,為什麼羅馬能夠征服義大利半島,而希臘諸城邦卻沒有一個能統一希臘本土,更不用說整個巴爾幹半島了呢?一個原因是兩者地形顯著不同,希臘到處都是交叉重疊的山脈,而義大利卻只有一條南北走向,中間沒有橫斷山脈,不難翻越的亞平寧山脈。因此,義大利半島沒有給隔成一小塊一小塊的地區,相應地更易於統一和保持統一。羅馬因為地形而擁有許多公路網,例如著名的阿庇烏大道就是順著靴子狀的義大利半島從羅馬一直通到靴子跟部的布朗迪西恩,將整個義大利聯結成一體。實際上,1943年英美軍隊在義大利南部登錄時還用過阿庇烏大道,

羅馬人獲得成功的另一個原因是,他們對待義大利其他民族的做法很開明。早先,雅典向希臘同伴徵收貢物,且不給他們公民權。而羅馬則准許半島約四分之一的居民享有充分的公民權,其餘的人則擁有拉丁公民權,即一種大而不充分的特權。所有的人都享有人身自由,雖然這造成不能控制對外關係,不能強徵人們服兵役,但卻在以後挽救了羅馬,因為在迦太基的漢尼拔在半島上轉戰南北,所向披靡的關鍵性幾年裡,羅馬的義大利諸同盟仍對羅馬保持忠誠,否則日後的地中海強國也許就是迦太基了。

羅馬強大的原因還包括他們擁有優勢的兵力,發明了高明的戰略。在與鄰邦作戰時,他們認識到,傳統的由8000人組成的方陣過於龐大,難以指揮,尤其在多山地區作戰時。所以他們將軍隊組成129人一支的支隊;30支支隊,即3600人,組成軍團。軍團配有騎兵保護其側翼。除傳統的頭盔,盾,長矛和劍之外,羅馬人還用有效的進攻型武器即鐵尖標槍裝備軍隊。作戰時,軍團士兵先從遠處將標槍擲向敵人,然後巧妙地利用敵人隊形的缺口進攻逃跑者。


佔個坑,明天來回答。

一是善於學習,敢於改革,二是包容性。

羅馬的位置和建國時間真的是相當好。羅馬北邊技術強大的伊特魯里亞文明恰好在羅馬王政時期第三代國王托里斯執政的時候達到了全盛時期,南邊諸如塔蘭托、那不勒斯等希臘城邦開始出現,南北都是羅馬的學習對象。

舉例來說吧,王政時期第六代國王塔克文就是伊特魯里亞人,或者說是伊特魯里亞和希臘的混血(他父親是希臘人,母親是伊特魯里亞人)。

塔克文上台後大量的引入了伊特魯里亞的技術,開始對羅馬城七個山丘間的濕地進行排水開墾,把七個山丘鏈接了起來。這一個工程對羅馬形成一體,加強與民族間的交流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

塔克文引進的技術還包括,道路鋪設的技術、下水渠工程所需的技術和建造神殿那樣的大規模石造建築的技術。

另一個例子就是著名的《十二銅表法》,這也是羅馬派人去希臘進行考察學習後回來編纂出來的。

除此之外,希臘歷史學家波利尼烏斯認為,羅馬強大起來的第一要因在於羅馬創造並實施的政治體系。他的理由是這樣的:

我們已知的政體有三種,即王政、貴族政體和民主政體。如果你問羅馬人,他們國家的政體屬於其中的哪一種,估計無人能回答。

如果眼裡只有執政官,看上去像王政;如果只注重元老院的作用,大概有人會說是貴族政體;如果只重視市民大會,這人一定果斷回答是民主政體。...然而,羅馬政體正是這三者的統一體。

羅馬人敢於改革不僅僅體現在此,在公元前390年羅馬被凱爾特人入侵後,就已經意識到內部貴族和平民的鬥爭是羅馬強大道路上很大的阻礙,於是乎在公元前376年開始實施《李錫尼法》,次年就選出平民出身的執政官。這一點我覺得非常重要。

第二點是羅馬的包容性。

市民權就是對此最好的體現之一了,羅馬在擴張時期,對於戰敗國開放市民權是常有的事兒,敵國人在羅馬執政也不是沒有發生(在此並不討論卡拉卡拉那張無腦式發放市民權)。而且羅馬人對此的寬容不是因為贏不了,而是贏了之後才讓步的。

總結來說,羅馬人善於向強大的文明學習,他們不執著於政體,也有很強的包容性,用義大利的一句話來講就是「玫瑰終會開出玫瑰花」。


我認為是包容是很大的一個因素,羅馬同化被征服者,給人公民權,給以階級流動的機會如解放奴隸等,試看哪有幾個外來人當皇帝的國家,這點上很像美國。在文化上也非常包容,外族人的神也能進萬神殿,還有推崇希臘文化。


無邀自覺來答~

本人女,羅馬史愛好者然而沒能進入歷史專業,對五賢帝時期的史實相對比較熟悉,……總之是個半透明。

因為已經有幾位大大總括得很不錯,所以想在這說幾個……在關注羅馬史的過程中……自己有所感觸的點。

可能會持續更新(*/?\*)

——————分割線

1.皇帝需要組織公共設施建設

大興土木是羅馬皇帝的職責 ( "ω" )

某種層面上拜皇帝們所賜,羅馬的建築工程做的很不錯(*/?\*)

設施的完善可以促進國家的繁榮

2.皇室重視文化,援助詩人,尊重學者,部分皇帝努力提升文化修養

西塞羅就不用說了吧XD

阿格里帕奉奧古斯都之命,援助了包括賀拉斯和維吉爾在內的一些優秀詩人。

奧維德曾一度與皇室關係緊密。

文化修養什麼的,……卡里古拉,尼祿,圖密善,埃拉伽巴路斯,算不算?(●—●)好吧算,但個人覺得他們幾位的審美太野蠻,應該減分,特別是最後一位(?ò ? ó?)

不過哈德良的審美還是比較不錯的 ( "ω" )

一激動放張安提諾烏斯的美照↓

好像有點跑題?

好吧拉回來XD

3.(個人覺得很重要的一點)

無論共和國還是帝國,在開始衰微乃至最後無力回天的時候,有人願意試圖去挽救現實,願意去做出改變,並且他們之中很多人的努力可以說是成功的,比如凱撒,比如馬可奧勒留,比如塞維魯,比如狄奧多西一世,還有他們身邊很多人。

凱撒的鮮血,共和國的祭品與帝國的曙光。

大半個生命,哲學王都在前線率軍親征抗敵。

塞維魯鎮壓了驟然加劇的亂世。

狄奧多西一世臨死前把帝國分成兩半,幫助羅馬的血脈在西羅馬滅亡後在東方延續了一千多年。

無論為了什麼,背景如何,一直有人為了羅馬挺身而出。

就算是最後不得不謝幕,也走得很漂亮。

所以羅馬很強大。

暫時就這樣(*/?\*)

歡迎提意見(*/?\*)

以上。


每本我看過的關於羅馬的書都喜歡思考這一點……總結一下的話主要得要從這幾個方面入手:地理位置國家體量,民族性格,還有制度改革及時。

更新一下軍團戰鬥力的問題,我在這裡稍微說一下~

來源方面,開始是有財產的公民,可靠而且吃苦耐勞。之後是沒錢的自由民,人數眾多而且吃苦耐勞,但是文化程度低(嚴肅臉,帝國衰亡就有這玩意的一部分鍋)。再之後加入很多蠻子,就呵呵了。

組織上軍團制規模適中便於統率應變,從分隊構成上來看已經有現代軍隊的雛形。比如軍團下屬十個連外加直屬團部的騎兵分隊。還有專門負責快速反應單獨成軍的騎兵大隊等,同時組建功能特異的輔助軍團和軍團形成高低搭配的組合。

由此,面對北邊的蠻子來說,軍團攻高防厚組織嚴密就是打不過。對南邊愛用推擠戰術和重裝步兵的希臘化諸國來說,軍團行動靈活投射火力充足常常把他們控住玩兒死……

指揮上將軍一般都求穩而不是求快,「羅馬軍團在敵軍領土上的前行緩慢但是堅定,也許軍團的殺傷力不足,但是想擊敗軍團卻是難上加難」。

同時羅馬的工程學水平傲視周遭,文明六里羅馬軍團的特殊技能是建造碉堡,因為羅馬歷史上確實是工事戰的專家。全部軍團士兵都能造牆造工事造箭塔。所以說軍團推進緩慢而堅定……

即使如此,羅馬人的銳意創新也在很多戰例里體現了出來,比如為了對付迦太基海軍羅馬人發明的「烏鴉」戰船,為了對付大象羅馬人弄過的N種腦洞武器(彈力鉤子車和火豬等等),為了攻入猶太人的城市羅馬人造的的大斜坡等等。

訓練上系統科學,並且兵役制度決定了士兵的職業化程度很高,身體素質不比高盧人但是單兵素質和組織度完爆蠻子。盾龜陣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事實上,軍團野戰的套路基本就是靠著組織度和投射武器的優勢壓制並接近敵人,然後發揮訓練的優勢在肉搏戰里幹掉對手。

以下是原答案:

地理位置和國家體量:羅馬城身處亞平寧中央,氣候適宜,自然資源豐富,農牧業發達,可以支持較高的人口密度。人口上去了自然就什麼都好說。當然這只是個必要條件,共和國同期的腓尼基文明希臘文明也都擁有相同量級的人口。

接著民族特性,這些特性可能受地理,制度文化乃至當權者的共同影響,所以看上去有點像玄學。但是縱觀羅馬侵伐四方的戰爭史來看,吉本認為羅馬人民有一個有助於建立龐大帝國的特點:那就是實用主義和兼容並蓄。只要發現可能對自己治國,打仗乃至享樂有幫助的異族技術和制度,羅馬人常常會迅速地學習過來並加以利用。比如騎兵的高盧長劍以及山寨帕提亞的馬弓兵大隊。對異族的信仰也總是在自己容忍的範圍內的予以保留。

而使得羅馬閃耀於後世的對希臘文化的發揚和保存的這一點,也是羅馬人這種特點使然。「被征服者用文化征服了征服者」這種現象之後也發生過很多次。但是,對被征服地區的文化的傳播融合以及發揚,這是羅馬所特有的。後世的阿拉伯世界也沒能達到這個高度,更遑論蒙古這種開倒車的。

實用主義讓羅馬軍團和政府的效率得以提高,而對不同文化的寬容讓羅馬有了創建多民族,跨地區大帝國的潛質。

同時,羅馬人在共和國時期的戰爭之中總是表現出一種和別的文明不一樣的凝聚力。當年高盧人都打進了羽翼未豐的羅馬,佔了一半的城區了,羅馬人都沒放棄抵抗,最後靠一隻鵝勉打退了高盧人。漢尼拔剿滅了羅馬主力後,羅馬人還是沒放棄抵抗。反觀迦太基和高盧,一言不合就投降和窩裡斗。而羅馬進入帝國時期後,估計由於軍改和政治體制的原因,羅馬這種氣質就漸漸消失了。在漫長衰亡過程中羅馬人的所作所為真的很難讓人把它和共和國時期的羅馬聯繫起來。所以,接下來我們要再講一下制度方面。

制度改革方面起的作用要更加直觀。羅馬以前的招兵制度是募兵制,就是有產者自備武器參軍。而軍隊體制是大隊制,這和古希臘的差不多,有些人可能知道的三段式打仗法就是這裡來的。之後……之後被高盧人給暴打…羅馬人痛定思痛,保留募兵制的前提下軍隊改革成了軍團制。軍團制是羅馬的一個重大創新,其戰術運用比周邊仍然以方陣為主的國家要靈活不少。同時,募兵制度所招的兵源戰鬥力和意志都不低,因為這些人蔘軍都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家園和財產。

這兩個制度先是讓羅馬在坎尼會戰被漢尼拔殲滅八萬主力軍隊後憑著元老院一聲保衛家園的號召之下迅速動員起了新的大軍,重振旗鼓然後逆推了回去。接著又在羅馬乾涉希臘事務的時候利用軍團制度的靈活打敗了希臘的槍兵方陣。這兩段時期均是羅馬成為地中海霸主的重要時期,要是羅馬還保持著對手的落後軍制,打輸幾場會戰,那對歷史的進程必然會有著極大的影響。

然而募兵制度有個問題,學過經濟的應該知道,經濟資源總是趨向於從小地主向少數幾個大地主手中集中……在共和國末期,小地主基本已經消失不見了,體現在軍團徵兵上那就是招不著人了。同時,隨著羅馬的征服,各地資源的大量輸入徹底摧毀了羅馬原有的經濟體制。所謂的王朝循環論就是說咱中國新王朝的建立就是對資源的重新分配是吧?幾十年的動亂之後,共和國的覆滅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兒了,改革勢在必行,處理的好就是下個ID見,處理不好就是該用戶已退出知乎的感覺。

正好,日耳曼蠻子過來臨門一腳,羅馬人又雙叒(我為什麼要說又………)吃了敗仗。這下主力盡失,而又不能像100多年前一樣立刻動員(如前所述招不著兵了),將軍馬略藉此威脅元老院同意了軍改。軍改簡單點說就是職業化軍隊,沒有財產要求,國家提供裝備。這個軍改立刻讓軍團戰鬥力加冕巔峰,再次救了羅馬。但也為將領擁兵自重創造了條件,也為帝國的成立指了條道。

後來的事情其實也沒必要多說了,蘇拉獨裁,前三頭同盟,後三頭同盟,烏大維順手滅了埃及,帝國成立。這裡面的人其實都跟這位馬略或多或少有點聯繫。至此,羅馬帝國成為了當時唯一的橫跨歐亞非的超級大國。

最後,此答案其實時來自我的另一個回答

http://www.zhihu.com/question/53861670/answer/137218387


以下內容純屬瞎編

———————分割線————————

1.軍隊強大,好像自創了什麼方陣,作戰效率高,好像在當時很無敵,加上當時羅馬人的尚武與勇猛,各種征服……

2.地理位置好,位於地中海北岸中央,亞平寧半島三面環海。歐洲自古希臘即有發達的海上運輸,軍隊物資什麼的很快就可到達(個人感覺比古中國管理新疆西藏什麼的容易多了)。多古羅馬帝國的疆域基本是環地中海,東起直布羅陀海峽、不列顛,西至小亞細亞的巴勒斯坦地區。海軍強大,深入內陸好像就不行了……

3.中央政府對征服地區的文化尊重,具體不太了解,反正沒聽過焚書坑儒,獨尊儒術之類的事……

4.最重要的是法律的先進,從十二銅表法到萬民法,羅馬法律很大程度上成功地調節了百姓與貴族之間的矛盾。萬民法承認了被征服地區的人民的羅馬帝國公民身份,並對帝國內一些民事方面的,比如財產、貿易等作了詳細的法律規定,維護了社會穩定,促進繁榮。

———————分割線————————

以上內容純屬瞎編


看看為什麼美國強大就知道羅馬為什麼強大了,美國喜歡自稱是新羅馬帝國,美國的先賢們對羅馬帝國仰望僅次於上帝。


歷史第一定律:山寨使人強大。

歷史上,不難看到,一個善於學習(山寨)的民族是強大的民族,可以站在巨人肩膀上的話就更厲害了(????ω????)

佔個坑,慢慢寫。


這種問題哪裡用得著寫雜七雜八的一大堆?

就一個標準答案----周邊都是一堆弱雞而已,想不崛起都有點難度了。

為什麼現在的你會覺得古羅馬很強?估計你看現在的德國法國英國西班牙什麼的很不錯,以為他們祖上就很強,這其實哪跟哪啊,古羅馬時代他們的祖宗就是一群群結構鬆散,組織度低下的部落而已。

古羅馬真要很強大的話,現在就不會有古羅馬這個詞語了,只會說---羅馬古代。。。。。。


推薦閱讀:

屋大維(奧古斯都)用了哪些政策把羅馬共和國改造成帝國?
羅馬帝國做過哪些牛B的事情?
如果馬可能效法先帝讓尊於賢,而不是傳給康茂德,羅馬帝國帝國即長治久安了?

TAG:歷史 | 歐洲歷史 | 羅馬 | 羅馬帝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