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建模競賽在國外(如美國)的真實影響力如何?
01-11
客觀評價數學建模活動在美國的影響力,並與其在中國的影響力作對比。
謝邀!首先,不論是「高教社杯」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還是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MCM/ICM)的在中國的含金量都是比較足的,無論從參賽隊伍水平、官方組織能力以及學生參與熱度,教師以及學校重視程度,都是大學生競賽的典範,在國內的含金量都是不容置疑的。目前舉辦較大的數學建模競賽為中國的CUMCM和美國的MCM/ICM,因此我以美國的MCM/ICM為例。由於MCM以及ICM是美國組織COMAP舉辦的, 因此很多同學比較關心該比賽在美國的重視程度,下面我通過主觀(個人一定的海外經驗)以及客觀(基於COMAP提供的官方數據,各美國高校有關MCM/ICM相關報道,獲獎信息判斷)的分析MCM/ICM在美國的真實影響力。
- 首先通過分析2016年MCM/ICM的數據可以看出一定的情況,下圖為2016年MCM以及ICM的官方統計信息:
- 從MCM以及ICM的統計信息可以看出,美國本土的隊伍分別為5%和2%,剩下的參賽隊伍來自世界上其他的國家或者地區,比如澳大利亞、加拿大、中國、中國香港、印尼、新加坡、英國。具體細看獲獎名單(具體的可以去COMAP網站上下載),可以發現其中絕大多數來自中國的隊伍,這個確實可以在某一方面說明,MCM/ICM幾乎成了中國人的內鬥,或者說這個比賽在美國得不到太高的重視(至少和PUTNAM比起來是如此)。
- 其次,好奇的我,還想了解下每個美國大學對於美賽的重視程度。我通過查閱美國大學官網,大概提取出了下面幾所高校(基本上均為美國TOP50高校的在MCM的獲獎情況),首先我找到了美國最頂尖大學集團的哈佛大學(Harvard)以及麻省理工學院(MIT),首先是哈佛大學的情況:
- 哈佛大學有關MCM/ICM的比賽結果附在數學系普特南數學競賽的結果下面(說明普特南數學競賽在哈佛的地位有多麼地高)。答主仔細翻遍了該網站,一共只找到了兩條信息。而且從2010年之後,基本上沒有任何有關數學建模的記錄了,完全都是普特南數學競賽的內容(難道是由於這幾年MIT的聶神與眾中國IMO大神,還有David Yang集體圍剿哈佛的原因?),這個現象不僅僅出現在哈佛,同時也出現在其他的一些著名高校。但是,從獲獎等級上來看,哈佛大學的學生素質較高,至少這兩則新聞報道,哈佛學子均獲得了Outstanding Winners(當然可能哈佛只願意報道O獎),或許很多人會覺得,美國大學的學生參加美賽,是不是都是與哈佛一樣少而精的情況呢?我認為,並不是所有大學都與哈佛大學一樣是幸運兒,每次都能碰得O獎歸(哈佛於2017年美賽拿到O獎),下面為哈佛的「隔壁」,MIT的情況。
- MIT的情況其實完全沒有哈佛大學好,下面為通過Google找到MIT有關MCM/ICM的獲獎記錄:
- 從MIT的獲獎情況看,完全獲獎和中國的一所普通院校一樣了(只有M獎,而應該MIT參賽的隊伍每年就1-2支隊伍吧)。。。。我想MIT的諸位大神都去玩普特南了吧,畢竟這些年普特南數學競賽基本上被MIT霸榜的時候比哈佛多。值得玩味的情況是,MIT從2014年之後,也沒有更新MCM/ICM的比賽結果了。
- 如果說,哈佛和MIT代表著美國最頂尖的學校,或許不夠有什麼樣的說服力,下面我找了兩所公立大U(前50名大學中等或者中等偏下的大學,但是在所屬州屬於最好的公立大學之一。)分別是加州大學爾灣分校(UCI)以及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WISC)。 UCI和WISC在美國相比於Harvard和MIT更能代表絕大多數普通優秀學生的水平。首先是UCI的情況:
- 我找到UCI有關於MCM/ICM的新聞,只找到了2011年的新聞,這一年UCI斬獲了一個M獎以及一個H獎,這個數據和MIT差不多,但是不論是2011年之前還是2011年之後,UCI的官方網站,再也沒有看到任何有關MCM/ICM的新聞了。這裡,我只能進行一定的猜測:1.UCI的學子再也沒有獲得過H獎或者以上的榮譽(我覺得不太現實)。2.UCI學子幾乎不怎麼參加這項比賽,也逐漸變冷了。
下面為WISC的情況,看了挺多學校的情況,發現WISC是極少數堅挺的學校,這個意思就是說,WISC每年堅持更新他們的獲獎名單,看來WISC的學生對於這項比賽還是有著挺濃厚的興趣(根據評論區WISCONSIN的學生說,這項比賽他們學校也沒有通知),由於他們每年都更新,因此只放出2016年的數據:
- 一共6支隊伍,1個M獎,1個H獎,4個SP。但是,這個並不能說美國人熱衷於這項賽事,仔細研究這個獲獎名單可以看出17名隊員,有11名隊員的名字是明顯的漢語拼音,因此他們更有可能是來自中國大陸的國際學生(由於美賽在中國的影響力非常大,因此很多出國留學生可能在出國前就已經知曉上述賽事)。相比於國內的985/211大學情況,世界一流名校WISC的獲獎並不能算特別樂觀,應該屬於同學自發參與比賽的吧。
- 我除了上述幾所院校,還查找了以下的院校,但是要不沒有提供獲獎名單,要不連MCM/ICM的事情提都沒有提:
-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伯村在2006年開始,不再更新MCM/ICM的信息,貌似UCB在90年代的時候拿過O獎。恭喜UCB拿到2017年O獎。
- 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宇宙第一理工學院怎麼會看得上這個比賽?
- 康奈爾大學(Cornell):其實康村在2016年有小夥伴參加比賽(貌似A題的M獎),無奈沒有找到正式的新聞發布版。
-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只找到了前些年有關MCM/ICM培訓的信息,但是沒有找到獲獎名單。
- 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UCSB):作為TOP50中等代表的院校,也沒有找到有關MCM/ICM的有關信息。
- 由於時間有限,不可能一所一所院校去查找其美賽獲獎情況,我查找的學校一般都是自己比較感興趣或者與自己有多多少少交集的學校。其實,應該絕大多數學校的情況和上面四間大學一樣,每年或多或少有幾個隊參加比賽,但是參賽隊伍超越雙位數的概率非常低。因此,美賽在美國的真實影響力,其實和大多數小夥伴想得差不多,影響力是有限的。
- 反觀中國大陸,基本上絕大多數985/211院校的參賽隊伍都在雙位數以上,甚至有一些大學可以達到恐怖的三位數。但是,我們沒有必要因為美國大學學生不參賽就否定美賽的含金量,至少,你周圍有著很多中國優秀的參賽選手與你競爭,他們可能來自985/211,可能來自普通本科,可能來自專科院校,各個地區的同學們一較高下。英雄不問出處,最終贏得O,F,M,H獎的都是好樣的,而只拿了SP的同學們,不要灰心,美賽的變數很大,來年或許你就是那個O呢。
- 寫了這麼多,我想說得就是,雖然美賽在美國的影響力有限,但是這完全不妨礙該項賽事成為中國大學生競賽圈含金量較高的幾項賽事之一。並且,對於美國本土學生來說,尤其是這次競賽,給了中國絕大多數學生(不管是985/211還是普通院校本科的學生)練習一次科技英文寫作的機會,絕大多數本科生,或許這是他們第一次寫下至少20頁的科技論文,這對於以後大三開始的科研訓練,或者是研究生開始的研究生涯,都是有很大幫助的。
- 所以,我們應該感謝美賽,參與美賽,並且享受美賽!
PS:最後放一張圖:我說COMAP你也是太人性化了吧,整個英文網站我就看到提交這兩個中文。。。我想問的是,美國本土的小夥伴怎麼辦???????
以上。
相關問題:在數模競賽中負責編程的同學需要學習哪些知識? - 張浩馳的回答 - 知乎怎麼在建模中吹好水? - 張浩馳的回答 - 知乎數模老司機的最新研究成果:在英雄聯盟中為什麼要分上單,中單,打野,ADC和輔助這些角色?能證明這種陣容比其他陣容更有效嗎? - 數學建模老司機的回答 - 知乎瀉藥
我只能說,在你申請國外讀書提供材料的時候,美賽證書是唯一不用翻譯的。(ˉ﹃ˉ)
本語種的東西會讓老外覺得,「因缺思廳」垃圾比賽,很多人造假,包括我自己
(?"-?"?)?,因垂死聽,不明覺厲,這樣回答,好一些。
只說一下我個人上大學以來對acm啊數學建模啊這些比賽的感受:
「蛤?都什麼鬼,聽都沒聽說過,根本沒人感興趣好嘛?誒不說這個,我下次月考有點緊張啊,之前你說和那個lab一起要投的paper進展怎麼樣了?reviewer說過要revision了?」利益相關:高中時期曾和學長們跟著川大電子科大的隊伍們打acm刷ranking謝邀。
本人從大一下開始接觸數學建模競賽。2015年國賽,四川省全省第二名推國家一等獎,2016年美賽做D題(網路題)拿到M獎。從大二開始給學弟學妹們講數學建模,跟電子科大數模組老師都比較熟(畢竟愛水群)。我先亮結論,影響力主要集中在亞洲地區,尤其是東亞某大國。我曾經上了一門叫《生物信息學》的課程。老師上課,時不時安利一個不知道是什麼鬼的亂七八糟的國際性競賽(應該安利了三四個競賽了吧),比如什麼基因測序啊,蛋白質合成啊,具體名字我也搞不清楚了。然後老師說,你們要是有人感興趣的話,我當指導老師,可以組隊參賽啊。。。然而大多數的人都不為所動。。。個別人下課了找老師聊了聊這個競賽,然後並沒有人感興趣組隊參加,大家都有其他重要的事情。。。於是我腦補了一下,在美國校園裡,美國數學建模競賽應該是這樣的:某天美國部分高校的部分數學系老師收到了COMAP的郵件,call for papers。有些老師直接忽略了,有的老師正好要去給本科生上課,上著上著心血來潮了,提了一下這個競賽:「你們要是感興趣的話可以組隊參加一個」。大多數人不為所動,個別學生下課後去諮詢,極個別學生覺得有意思,去水一個玩玩。於是,全美國高校,出了十幾二十支隊伍,去做比賽了。
所以美賽的影響力,你懂得。。。曾經有幸去中科院某研究所交流,當時跟研究所所長扯淡,說到了數學建模。他說,這邊招的本科生,反是有數學建模經歷的,都有個美國賽的獎,國賽的卻沒幾個,問我哪個含金量比較高。我說,起碼在電子科大,大部分人把國賽當做一段提升與競賽的經歷,把美賽當做保研加分的手段。我也不知道所長是怎麼想的。不過我至今也搞不明白,為什麼H獎這種摘要寫的還湊合,排版漂亮,有圖有表有公式就可以隨便拿的獎,在電子科大都能加1.5分???但是吧,我覺得拿到O和F的都是很厲害的,比如 @熊風。雖然我覺得,起碼有20%的M獎的人,都是有衝擊O和F的實力的,就像考上復交浙科的人,其實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有實力上清北的,不過你懂得。然後我做數學建模。。。其實就是打發時間做著玩的。。。比賽難道不就是自己開心就好?雖然數學建模可以算科研or項目的簡化版,不過和真正的項目科研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的,你想啊三天三夜能幹啥。。。更新一下,熊風寫的幾個關於數學建模的帖子還是非常客觀的。。。對數學建模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去看看。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