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全職爸媽」會相對輕鬆些嗎?通常會遇上哪些老一輩無法指導的問題和困境?
本題已收錄至知乎圓桌:當我選擇成為母親,更多「母親」相關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所謂相對輕鬆,『相對』的標準到底是什麼?如果無法說清,答案必然會眾說紛紜。
因此,要說清楚是否輕鬆,關鍵要看三個因素:1. 是否有足夠的動力
公司老闆,或者創業公司的員工一般都非常忙碌:他們會自然而然地將工作帶入生活中去;但是由於他們有足夠的激勵或興趣作為動力,因此儘管忙碌,也會覺得很快樂。事實上,人是真的有不同天賦和興趣點的:如果很喜歡孩子,並且擅長帶孩子,那麼『全職爸媽』的角色定位會讓這些父母找准自己的角色,從而覺得比之前不喜歡或者不擅長的工作相比,相對輕鬆。
2. 是否有足夠的精力孩子3歲以前,父母確實會非常累。在孩子2歲以前,衣、食、住、行、拉、睡、玩都需要照料人付出極為可觀的精力、時間和金錢;孩子2歲以後進入自我意識逐漸形成的階段,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糟糕的兩歲』(Terrible 2);到3歲進入幼兒園以後,頭一年因為接觸到其他小朋友帶來的不同病菌和細菌,所以也可能需要隨時待命把孩子接回家照顧。在此階段,如果父母還力圖維護從前的社交關係,保持之前的興趣愛好,利用休息時間上上網、玩玩手機……一天也就24小時,如果娛樂和放鬆時間保持不變,帶娃時間增多了,休息自然就減少了,當然會更覺得不輕鬆。反之,如果能暫時將精力集中在帶娃方面,努力為自己爭取到足夠的休息時間,也就會覺得相對輕鬆了。3. 是否有足夠的支持不管是精神、金錢或者人力方面的支持,對於『全職爸媽』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有的『全職爸媽』請了育兒嫂或者保姆,或者能從老人處尋求一些幫助或資源,也會相對輕鬆一些。與此同時,知識方面的支持也尤為必要。可惜現在的育兒文章大多是互相抄襲和『引用』,拋出極端的觀點來吸引讀者的注意,想當然地信口開河,哪怕是最靠譜的專家也可能因為一時疏忽出現指導上的紕漏——並拒絕承認。新手爸媽由於焦慮和緊張,很容易迷失在各類育兒文章之中,不知如何育兒才科學靠譜。當然,具體問題還需具體討論。如果父母本身就不擅長帶娃,沒有足夠的精力或體力,還得承受來自精神和金錢等方面的巨大壓力,當然會覺得非常辛苦、非常累——可悲的是,這就是絕大多數家庭所面臨的現實:父母並沒有經歷過『如何帶娃』的專業培訓或實習;既要帶好娃又要給自己留下足夠的娛樂、社交或學習時間;在全職期間不僅沒有經濟來源,還會遭遇男權社會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和挑戰。在這種實際狀況下,很多人聽到『全職爸媽』的第一反應就是:
『真羨慕你,你家一定很有錢,你老公/老婆對你一定很好吧!』至於『哪些育兒方面的問題是老一輩無法指導的』一問,萌媽覺得最大的難題來自於『老一輩覺得沒有什麼是他們無法指導的』和『新手爸媽覺得老一輩的指導既不科學也不靠譜』之間的衝突。在育兒這個話題上,老一輩喜歡用自己那個時代經驗以及個人經驗作為論據,希望新手爸媽能直接套用;而新手爸媽則更為相信最新的育兒指南或來自周圍人的經驗,認為老一輩的觀點早就過時了。這種根本的差別決定了老一輩和新手爸媽在育兒方面會時常發生爭執或者衝突,這才是新手爸媽和老一輩所面臨的最大困境。可以說,就我現在的認識而言,於其說是老一輩的指導,不如說,我們需要不斷的消耗精力去辨別哪些是:習以為常,但是不正確的育兒方式。以及:那些從來沒有想到過的,原來這樣子可以更好的內容。
對於我來說,8年的全職經歷已經讓身邊很多人逐步從不理解到認可。但是,事實上真正能夠接受的也寥寥無幾。所幸,妻子是最大的支持者(其實也是始作俑者:))。而這樣的運作模式,我的確也不提倡在現今我們的社會環境裡面推廣,我家有很多自己的特殊性,所以才能夠在這樣不怎麼支持全職父母的大環境裡面堅持下來。
但是,我還是很樂意將我這樣一個個體的特殊感受分享給大家的。全職在家裡最大的好處就是有充分的時間去感受,學習和思考。面對孩子,我會更多的思考:人的發展是怎樣一環扣一環的?一個人的性格、習慣、文化背景等等是怎樣形成的?而作為父母又可以對其產生怎樣的影響?我是怎樣變成今天這樣的?我妻子又是怎樣發展的?我身邊的人又是怎樣的?哪些是天生的?哪些是後天他人影響的?哪些又是環境影響的?
而由於我家裡是女兒,我又去單找了女性心理學,然後進而又被帶入了女權知識的了解,順帶又了解一下無神論。然後發現:現代科學和理性的發展完整程度已經遠遠超過我原先的認識了,但大眾對於與自己息息相關的很多事情都處於這兩種狀態:
一些習以為常,但是不正確的生活和思想方式。以及:有很多從來沒想到過的,原來這樣子可以過得更好的內容。
說得有些遠了,全職父母其實還是一個很大的概念,每個人的家庭環境,經濟基礎,文化素養都有很大的不同。很多人的問題往往不是全職的問題。往往是別的問題在全職這個點上被放大和激化。
而這個時候,我們往往要解決的不是問題本身,而是思考方式。很多育兒中的問題,就是不全職,依舊存在著。看我的簽名,副業奶爸,我家豆子已經三歲多了,我有一些體會。首先,全職爸媽肯定相對更辛苦,任何人都需要不同生活節奏的調劑,一個步點的生活,質量很低。另一方面,全職爸媽一定不會是兩個人都全職,不用上班就能輕鬆養活自己的土豪請繞路,那麼一定意味著一個人全職工作,一個人全職顧家。這種安排其實是非常有問題的。一個家庭的經濟壓力都壓在一人身上,通常意味著需要超時超量超壓力的工作,那麼他/她可以用在家庭的精力必然受限。而另外那個人全副精力都在家務,孩子上面,對於其他家庭成員的照顧必然也會不足。長此以往,兩個人漸漸生活在了不同的世界,這是一個最可怕的結果。努力了半天,連努力的對象,一個完整的家庭可能都不存在了。老人的問題嗎,最好就是和稀泥,只要兩個人之間達成共識,就完全沒有問題。我的根本觀點就是,一個家庭的主要矛盾是男人和女人,其他人包括孩子,父母都是次要矛盾。只要抓住了主要矛盾,兩個人好比一個人,那麼什麼困難都迎刃而解。
認為全職相對輕鬆的人以為有更多時間來應對育兒,實際上輕鬆是能力高的體現,而能力與許多因素有關,時間只是其中一點。
通常一項工作,能力高比能力低做得輕鬆,教育也是如此,因為高能力家長具備:
1.預見性
預見到行為、方法、途徑、決策等可能產生的後果,提前採取措施干預。預見性大多集中在健康與衛生方面,稍懂常識的家長都知道,但方法與選擇等需要多因素綜合判斷的能力少數家長才有。例如,『該不該答應三歲寶寶晚上12點要看動畫片的要求?』我的回答是不該,因為3歲即將或剛進入幼兒園,幫助孩子適應集體生活是亟待解決的實際目標。
2.全局觀
能力低的看到現象,能力高的則從現象看到本質。教育是系統工程,站在高處才看得到一種教育方法還可能引起其他哪些方面的變化。如『孩子不吃飯怎麼辦?』按某些家長的做法餓幾頓就好,可如果孩子細膩、敏感,那麼該方法在解決不吃飯之外,極有可能引起情緒方面的潛在問題。
3.科學思維
指在家庭教育實踐基礎上,對感性材料進行理性分析,辯證地思考。舉個例子,有老師問『學生抄作業怎麼辦?』問法就錯了,應該先自問『為什麼?』找到原因後再問『怎麼辦?』不論家長或老師,教育者應該像醫生看病一樣,先查病因,再開藥方。
PS:以上三個例子均來自我在知乎答過的問題,很有典型意義。
高能力比低能力輕鬆,並不代表高能力絕對輕鬆。從新生兒期到嬰兒期,家長需付出較多的體力勞動,在此階段,能力的差距並不太明顯,反倒是年輕的、體力好的、得到旁人更多幫助的家長更輕鬆。養育二胎的媽媽普遍感到比第一胎辛苦,就是因為年齡大精力不夠用的緣故。
能力不是憑空生長出來的,時間投入的多少與育兒能力的提升相關,但時間並不是唯一起作用的因素,還包括:
教育觀念
文化程度
職業背景
工作經歷
家庭地位
社會影響
在以上所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教育能力呈現不同水平和類型。有的長於解決問題,有的長於理解孩子,有的長於協調親子關係,還有的對評估兒童的發展水平更拿手,但不管何種類型,水平越高的家長教育子女越輕鬆。
時間對能力的作用在於肯不肯花時間去學習。沒人天生會當父母,肯花時間學習才能不斷提高教育能力水平,科學的教育觀念從學習中來,而教育觀念是影響教育質量的關鍵因素。
因為有許多因素在起作用,所以在其他條件不能保證較高水平的前提下,全職媽媽和爸爸除時間佔優外,並不能得出相對輕鬆的結論;換言之,職場媽媽和爸爸憑藉其他優勢,也能夠彌補陪伴時間不足的短板。
再來說第二個問題。
在我國祖輩育兒是普遍現象,很多城市家庭或與老人共同生活,或有老人參與,提供育兒幫助,祖輩與父母的最大差異在觀念,祖輩和祖輩之間的最大差異在個人素質。
祖輩接受的傳統教育,思想較為保守,過去的生活經歷塑造了老人的思維。舉個簡單的例子,奶奶爺爺帶的孩子穿衣服很多,感冒必須上醫院。這是因為在祖輩當父母的年代,醫療水平還很落後,病死的孩子遠比現在多得多,有限的醫療條件與衛生知識的欠缺使祖輩形成了恐慌反應。
具體在生活或行為問題,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摩擦點,所有與個人成長經歷有關的習慣和認識,都會引起兩代人的矛盾。
年輕一代的父母文化水平普遍較祖輩高,更容易接受新的教育觀念,祖輩的觀念以落後居多。試圖改變一個人的觀念本來就很難,再加上家庭矛盾、缺乏溝通技巧及情緒化的應對方式,導致兩代人經常意見不合。
我對矛盾的處理原則是,你說得對我接受,說得不對不妥協,判斷對否以事實為準。比如我公公喜歡夾菜喂孩子被我制止,因為1.想不想吃孩子自己知道;2.不衛生;3.給小學生喂飯是把他當嬰兒,是倒退。以上三點都是事實,不是我的臆想。而爺爺接孩子放學時要帶一瓶自來水,他說孩子手太臟紙擦不掉,水沖沖乾淨,比我想得周到,欣然接受。
觀念方面,祖輩一般沒能力指導,但在經驗方面,祖輩的意見有一定價值。年輕父母如果能放下成見取長補短,以溝通替代對抗,善於化解矛盾,對形成家庭教育合力是有利的。
天鵝必須在水下拚命劃才能保持水面上的優雅,想實現輕鬆育兒只有時間並不夠,關鍵是把時間花在哪兒了,應當花在提高能力水平上面,多學習,多總結,這對全職與非全職都是一樣的。
謝邀。想要活好,沒有輕鬆的。至於老人,那得看什麼樣的老人。
絕對不輕鬆。而且每家都不一樣,上一輩的指導只能參考。
給你們講一個很久遠的笑話
丈夫每天回家,覺得家裡和昨天沒什麼區別,妻子準備的飯菜也是那麼普通,就問妻子:你每天都在做什麼。妻子什麼都沒說。第二天丈夫回家,發現家裡亂七八糟,地板上粘著果醬,麵包碎餅乾碎到處都是,臟衣服散亂在地上,門後甚至還有沙子堆,兩個孩子哇哇大哭,衣服髒兮兮的。妻子卻安靜的躺在床上看書。丈夫驚呆了,質問妻子,妻子說:哦,我今天什麼也沒做。既然決定做家長,就不要考慮怎麼樣能輕鬆。
孩子的成長最關鍵。耐心,信心,責任心
別人家老人怎麼樣我不知道
我們家老人帶娃感覺沒什麼幫助娃吃什麼用什麼我們自己研究決定的娃睡眠問題我們想辦法排除解決在仔細觀察娃的變化上,還是我們更細緻另外還要花時間和精力去解釋我們的帶法有時候還要額外安慰老人聽到不順耳的話之後的不開心,挺累的現在娃五個月,奶奶回去了
發現和我想的不一樣
本來以為苦活累活啊結果發現比上班輕鬆多了上班光通勤就七葷八素的每天8點起來弄娃,
上午吃早餐,白煮蛋/燕麥粥這樣的搞衛生,做家務,哄睡中午隨便吃點或者不吃下午1點左右出門遛娃2-3小時遛娃順便可能去超市買菜不然就帶娃逛商場和公園娃快吃了就回來喂娃然後準備晚餐,一般兩個菜老公回來吃了陪娃玩我去洗澡然後我給娃娃洗澡進入睡前程序10點娃必定睡了半夜我起來喂娃1-2次我覺得很輕鬆,都有點不好意思了本來不喜歡老人瞎bb我和老公都比較晚要娃而且經濟上準備了很多而且想像帶娃就是苦活累活現在怎麼有點逃避工作的意思了。。。做全職爸媽當然不輕鬆,7天24小時的工作,還沒有人給發工資,往往其他人還覺得「你成天在家就帶帶孩子做做家務好輕鬆「。老一輩無法指導的問題和困境?如果題主真覺得靠老一輩指導就能帶好孩子,那麼您還是自己上班,讓老一輩指導保姆帶孩子吧。我自己的經驗是,老一輩的指導才是我育兒的最大困境和問題。上班工作,下班帶孩子之外,還要花時間聽老一輩耳提面命,花精力跟老一輩解釋我為什麼這麼做不那麼做,花心力讓老一輩放心我不是覺得他們老了不中用。這才是最讓我焦躁的。
問題一,如果一方變成全職照顧家庭以後,繼續把家務外包,就像象他/她全職在工作時候類似,同時每周有一定時間請保姆或者和類似家庭合作輪流照顧孩子,在家的這位還恰好喜歡孩子,大家同時還不需要擔心缺錢 - 這樣的一個全職安排完全有可能使全家人都過得更輕鬆。我朋友有這樣的,真的需要幾條全滿足。
問題二,我在全職/半職工作的同時帶大了兩個孩子,其中雙方老人前後來加起來一共幫了我們差不多二十個月。我還真不覺得帶孩子能帶出啥困境,或者需要老人指導。反而是老人家已經多年沒有帶過小小孩了,家裡條件用品也不一樣了,他們容易覺得緊張和疲勞。天天晚上一進門覺得分明老老小小都在盼我回家的樣子,真不如自己帶輕鬆。全職媽媽一年半,月子里開始獨自帶娃娃。對我這種還算是高學歷的碩士媽媽來講,還是上班輕鬆啊。儘管剛入職三個月就要滿世界出差,加班沒周末,被客戶罵哭。。。我還是堅定地覺得上班輕鬆。究其原因總結如下:1.說到底,孩子是自己的,容不得半點馬虎。公司,主要還是領導的啦哈哈哈。2.學習育兒觀念,在紛繁複雜的各種教育理論中需要根據自己孩子的特質以及家庭背景篩選出較為合理的方式,進而實施,也是很困難的事情。生怕一失足成千古恨,頗有戰戰兢兢之勢,你說累不?3.沒老人幫忙,說多了都是淚啊,既要娃娃身體健康吃嘛嘛香,還要滿足其愉快玩耍的高級別要求。既要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又要在媽媽群眾維持良好形象保證娃娃每天都有小夥伴一起耍這耍那,尤其還要防止娃娃挨打。4.當媽媽這才不久,我幾乎三十年養成的臭脾氣改了不少,不僅僅因為,這畢竟是個娃娃啊,我不能打啊,不能太凶啊不能傷害他幼小心靈啊。。。還因為,我全職我沒錢啊,經濟不獨立,說什麼底氣也不會太足啊。萬一根他爹鬧得太僵,我抱娃娃回娘家的勇氣都木有啊,抱不動,跑不了啊。5.大環境中對我這種高學歷全職媽媽質疑的聲音很多,甚至有奶奶啊大媽啊明目張胆跟我講,你讀這麼多年書,還是一樣在家帶孩子。老公一個人掙錢養全家辛苦啊啥啥啥的。我壓力也不小好不!總之,全職不輕鬆,只要娃娃上了幼兒園,一定要上班上班,哪怕半夜陪娃睡著再起來加班啊!不過娃娃越大越好帶哦哈哈。
明顯是上班輕鬆,寶寶每天就那幾個動作,看10分鐘覺得好玩,一直看幾個小時要無聊死了……關鍵你眼睛還不能離開,等她會爬會走了,你一個人想上個廁所都麻煩。而且寶寶是說睡就睡,醒了就魚打挺翻起身開始玩,大人完全沒有這好的睡眠質量和精力……
但一般不會有什麼困境,有的人把養小孩搞得像打仗,但其實小孩的需求就是吃和睡,養活還是很容易的,人類從猿人算起存在了幾百萬年了,沒那麼難,現在網路信息這麼發達,老一輩的意見基本上沒用,而且很多還適得其反。不那麼過細的話,一個大人帶2到3個寶寶都是可以的,主要就是心理上的折磨,一年下來頹廢不堪。現在有時間了,來說說全職爸/媽的問題吧,不複雜,解決好兩個問題就好,一是錢,二是精神寄託。很多家庭未必大富大貴,但是也不至於窮得揭不開鍋,所以孩子小的時候不少女性會選擇做全職媽媽。這裡面要想清楚的是錢,孩子小,自己帶的話花的錢都是固定的,甚至比請保姆還便宜。但是,小傢伙會長大,好的幼兒園不便宜,小學後各種興趣愛好的培養也不便宜,然後每年旅遊長見識的錢更是一個無底洞。所以,一旦當了全職媽媽,如果自己沒有了收入,就要完全依賴老公的收入,孩子大了處處要用錢,壓力還是挺大的,特別是爸爸年紀輕輕的或是比較年邁的,都容易有一些無形的焦慮。
再者,帶孩子很單調疲勞,沒有什麼精神交流,所以要處理好自己的精神生活是不容易的,很多全職媽媽都會忽略了這個,等到出了問題才發現自己非常孤獨無聊。孩子永遠不會是成年人的寄託,他們要長大,我們也同樣是要成長的。——————————————————————
先說第二個問題吧!老一輩無法指導的問題?我懷孕時是自己老媽和老公的老媽輪流來照顧我的,當時也理所當然的覺得她們有經驗,會照顧孕婦。等她們來了以後呢,就發現是找了個信得過的高級阿姨,傳說中的孕婦待遇就是她們做自己拿手的菜,外加買她們認為特別好的水果。一開始是清一色的蘋果雪梨,後來發現我不太愛吃,她們就隨便買,發展到最後就是我媽媽來的時候天天給我買棗子,我婆婆來的時候就每天買桔子,這兩種水果在那半年裡我就是每一種吃一個月。然後,她們會問問我吃不吃海鮮,羊肉這些東西,我說都可以,她們就沒有了禁忌,每天愛吃啥就吃啥。所以,那時候天天吃飯也蠻開心的,過節一樣,這個叫不叫指導?整個孕期,我不怎麼吃麵包和包子,連米飯也只吃半碗,我跟她們說這些東西沒啥營養,而且容易高血糖,她們從來就不管。八個月後我喜歡吃大閘蟹,每兩個星期去吃一次,她們就跟著我去,大家吃得可高興了,人間美味啊!當然,她們會跟我說以前的孕婦是不吃的,可是也從來就沒反對過我吃啊!我生的那天,兩個媽都在,但是都沒有去醫院,她們就在家裡聊天幹家務,然後早早睡了,第二天早上我生了孩子,我老公打電話回家,一直沒有人接聽,一個多小時後才找到她們,原來剛起床,睡太沉了沒聽到電話。所以,我生完孩子後醫生讓我吃點粥,也只能隨便到外面買了,一點兒都不好吃。說這些並非抱怨,相反我覺得這樣大家很輕鬆,啥想法也沒有就把孕期過了。孩子出生後,也是她們倆輪流照顧,我是抱著書本,用一種極其科學的態度天天給她們講授育兒理論和知識,然後指定方針,下達指令。她們好像也沒有什麼想法,只是會在閑談之間說說以前或者別人是怎麼樣的,真的連建議都幾乎沒有。我說要給孩子喝糙米水,她們就天天熬,我說要多喝奶,她們就積極的沖奶粉。當時,我因為傷口問題,吃不了補品,她們就聯合我老公,把雞啊,魚啊,豬蹄啊都幹掉了,整整兩個月,天天吃豬蹄,真的吃得特別歡樂,每天最少一隻,尼瑪到底誰在月子里。指導?她們不覺得是她們該乾的事情,我也覺得沒必要,科學養「豬」就可以了,在這個資訊發達的年代,讓書本,網路和朋友們來指導吧!謝邀。請把老一輩指導去掉。老一輩指導真心不如不指導。我說完了。
大多數出生於普通家庭的孩子,都會遇上想出去哪裡玩,購置大件物品而零花錢不夠的情況,像親愛的父母要零花錢的窘迫,估計都會經歷過。而做一個全職爸媽,往往要經歷和面對這種情況。儘管道理上父母的撫養與作為另一半的經濟支持都是必要且合理的,但是也會不自覺的產生心理上的地位落差。再者,全職爸媽往往同時兼職全職廚師,全職保姆。做個天天吃速食麵,隨便給孩子叫外賣,家裡髒了叫鐘點工的全職爸媽固然輕鬆。只是有上一條的心理依賴,更有實現自己價值的精神動力,往往全職爸媽們都想儘可能的讓孩子伴侶吃好喝好,讓家裡衛生整潔。只要有這樣的想法,那就不輕鬆了!早上起來做早餐,送孩子上學,買菜回來洗衣服,天氣好還要晒晒被子,然後就做午飯,吃飯洗碗,收拾衛生。早起做便當的爸媽,這會能睡會,也算是有個下午茶時間,如果沒做微商的話。然後做晚飯,吃飯洗碗,散步哄孩子,輔導作業,一天就這樣了,還沒法定假期日,這輕鬆嗎?只要心裡標準高一點,想煲個湯做條魚,襯衫沒褶,地板發亮什麼的,那一天到頭都沒個休息,怎麼相對都不比工作輕鬆。而所有的瑣碎單獨拿出來,都不如工資卡上數字來的那麼辛苦,那麼具體,也沒那麼重要。全職這個事情,就跟上班一樣,精神和身體都有壓力,也都需要能力。碰上個隨和的老闆(伴侶.孩子)就輕鬆一點,碰上個標準高點的,都會影響工作生活家庭幸福!至於老一輩的指導,在婚姻,育兒,家務方面的經驗,情況好的時候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情況差的時候,就是硬生生在小家庭生活中,增添障礙和標準,由指導變為指揮,適得其反。這些暫且放一邊。非說無法指導的部分,那就是關於人自我的部分。他們成功或者失敗,都實踐了自己大半人生。他們大有資格告訴我們,以後陪孩子的時間少,現在要多付出!夫妻之間年輕的時候辛苦一點,以後輕鬆多了!他們會關心生活的每個部分,還是在為孩子發光發熱。卻忘了,同為人父母,也需要自己的價值,自己去體會人生,走自己的路!想有自己的價值,想從被生活壓迫中,想從所有應該做的事情中找到自己,所有辛苦的出發點,不是因為是誰的父母,誰的媳婦老公。而是因為我想我願意,這是我的人生!
全職爸媽輕鬆?估計滿滿都是淚。除了承擔養育的苦累,整整三年無法睡一個整覺。還要承擔來自各方的壓力與質疑,孩子一個感冒就可以引起一系列的家庭矛盾。但是,個人感受,如果有條件,沒有條件也要儘可能自己帶自己的孩子。因為早期的親子關係影響接下來的發展
我覺得當媽後是人生新事業開始,也讓我慢慢理清20幾年沒理清的關於我到底喜歡做什麼的問題。指望長輩,是犯錯的開始,就我看到聽到的情況來看,方法好不好還是其次,由此引發的矛盾足以毀滅很多婆媳關係。回到方法上,我認為,如果實際情況不允許,必須老人幫忙,適當放手和尊重吧,方法不一,觀念不同,可能產生的結果就是寶寶長成不一樣的寶寶,但是大體健康可愛,但是因為差異而引發的大戰傷害就是家庭,由此就會在心理上給寶寶造成創傷,所以堅持,寶寶一定帶身邊,對留守兒童零容忍,無論有什麼理由;如果老人可以幫忙,盡量互相包容,退讓,不要因小失大,從20年後看,寶寶更願意有個和睦大家庭,而非小時候因為要不要穿尿不濕,長輩大戰的吧。第二點,全職媽媽,或者全職爸爸如何做的好?一切以經濟條件允許,愛人支持為基礎哈,這兩個論點又可以宏篇巨制了且不談。一,保持學習心態,從懷孕就該學育兒,而不是出生後,出生時候盡量有多人幫忙過渡,遇到問題請找百度,各類育兒達人,各類育兒app,當然不是問題時直接衝過去問人,有空就學,知識儲備,再不濟,身邊多的是媽媽朋友啊。但是,又不能都信,因為寶寶不一樣,人家合適的未必適合你啊,所以,一切以實際出發。二,留點空間給自己,每天適當給自己娛樂時間,出不了門就室內,出得了就走遠點,放鬆自己,而很多媽媽做不到這點因為第一點沒有做好,帶起來特別累,有時間就想休息,除了個別寶寶真的特別難帶,大部分還是天使的哈。而且很多時候,帶寶寶就專心帶,他需要你就全身心投入,伺候好了他高興了自然好好吃喝睡,睡了時間就來了。三,夫妻關係,堅決把寶爸拉進育兒這件大事中,他負責在外賺錢,回家分擔家務和帶孩子,這樣他就能非常好的體會你每天的生活,更加尊重和呵護了。事實上很多寶爸做不到,因為啥,工作忙經常出差啊,或者,人家根本沒有這個意識哈,那麼,如何改變?又是大問題,簡而言之,家庭和孩子是雙方的,全職不代表不需要另一半分擔,雙方要彼此心疼彼此幫助。一般好老公看到全心為家付出的老婆,會發自心底來愛家人的,而不抱寶寶的爸爸不是好爸爸哈。大體如上,全職爸媽不是洪水猛獸,也不輕鬆,如果不是很愛孩子,條件不允許,請求不要生,如果結婚就會被催生,請求不要結婚,當父母,不是簡單地交配行為的產物,而是人類最偉大的愛融合成最最偉大的愛的行為。作為一名負責任的社會公民,培養一個有愛懂愛,正派的小公民是基本責任。
我只知道上海育嬰師的工資是3萬/月,不包括做飯;我所在某二三線城市月嫂是一萬多/月,不包括做飯。做飯阿姨3000-6000/月。
一,完全不輕鬆。毛豆現在八個多月,我一直在家,前兩個月和婆婆帶,後來和我媽一起。開始時最累,因為完全沒有經驗,而且完全沒有抱孩子的臂力和對付孩子哭鬧的耐心。二,很多時候上一輩的經驗都用不上,譬如餵養上,他們會認為小孩子喝奶不勁餓,要多吃稀飯米糊。我們知道輔食只是輔食,一歲內還是以奶為主的。老人的經驗可以參考,自己多操心。
感覺非常不輕鬆,單獨對著一個喜怒無常的小鬼頭兩天我都覺得累死了。還是上班輕鬆
勉強可以回答第一個問題,不輕鬆。
沒有全職經驗,但是產假四個月,基本自己帶孩子。長輩給做飯,老公洗碗,鐘點工一周打掃一次。這樣都累得不行,一點都不輕鬆,每天黃昏的時候就盼著老公趕緊回來給娃洗澡。
孩子上幼兒園後應該會輕鬆點,但是又沒有全職的必要了吧。怎麼會有人認為全職爸媽相對輕鬆呢……推薦閱讀:
※全職媽媽帶著一周歲寶寶,每天應該怎麼安排時間,打掃衛生,一日三餐,洗衣服等?
※沒有生活壓力和經濟負擔的主婦到底要不要工作?
※羅子君離婚後又在事業上風生水起的故事從邏輯上來說成立嗎?
※有鐵飯碗的麻麻該不該辭職帶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