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否加劇了貧富兩級分化?

本質上,科技越發達,貧富差距越大,驗證馬太福音?


瀉藥

首先,那個名詞叫「馬太效應」不是「福音」

科技會帶來財富,

而財富如果再去投資教育投資科學的話,會帶更多高新科技。

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所以前提是,財富要投資教育而不是茅台。


貧富分化是社會關係與技術關係無關。並且金錢代表的財富根本就不是財富,而是權力,金錢關係是人與人的權力關係,金錢原子(價值)是異化的人類勞動本身,它代表了權力(奴役),而科技只是如何引導自然力的方法、知識,如果自然力演化都代表金錢關係,是否在人類之前或者滅亡之後就存在多少多少金錢,這不非常荒唐么?

又如普遍的社會義務教育,教育能成為某些人賺錢的工具么?不能,同樣也不存在現有的專利制度,那麼有所謂的資本性的財富(實質是權力)么?

同時這些如果是財富,請問是什麼財富,是蘋果還是梨,還是激光還是汽車?你根本就說不上。貧富分化,是單位勞動力下資本有機成分越來越高的必然結果,正如金錢遊戲中金錢增值,只不過是再生產出對他人行為時間更長的支配關係,這就必然造就所謂貧富分化的社會問題。

在這裡無所謂投資教育還是矛台,對於資本家來說矛台利潤更高,他就會投資矛盾芧台,因為這樣能使他金錢快速的增值。免費教育只有國家才會去做,而資本家投資教育的目的是更高的利潤,這樣必然造就更多人讀不起書,或者需要花更大的代價、工作時間才能讀得起書。

至於科學技術,只不過是資產階級國家整體對外製定國際霸權和規則的真正實力,國際規則就是建立在這種實力基礎之上的,自由資本主義是小商人思維,自由的賺錢,哪種利潤更高就投資到哪裡,而帝國主義、霸權主義可不是自由資本主義的小商人思維,而是國家政企合一式的對外搶劫或者製造規則剪羊毛,所謂科技對於國家、資本的作用就在這裡。

但是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整體生產的目的確是利潤,哪一個行業利潤更高就會投資哪一個行業,而不是為了什麼教育、科技,這本質就存在經濟虛化體的趨勢,在這裡金錢根本就不代表財富,而代表權力,要使金錢增值,對於資本家來說就沒有什麼物質生產領域或者非物質生產領域之非。只要給夠給資本家帶來剩餘價值的勞動,對資本家、資本主義來說就是生產性的勞動,生產性的勞動就能使資本、金錢增值的勞動。


個人認為,貧富分化,一定程度上會源於人對於科學技術的掌握。比如人類文明早期統治階級對於金屬冶煉技術的控制來維護其統治以及祭司對於部分科學和文化的掌握來實現對人心的控制可以很好的說明這一點。在這一過程中,看似是專業化的、勞動分工的體現:武士專於戰爭,祭司專於宗教、文化,手工業者專於製造,農民專於耕種等等,其實這其中是有科學技術的差別所造成的一種分化的,表面是階級的分化,實則是經濟力量的貧富分化。同樣的情況還可以從工業革命中資本家與工人之間可以看到。

但是,科學技術也會存在擴散的效果,使得大多數人都可以去掌握之前的科學技術從而起到部分消除科學技術所帶來的貧富分化。問題在於,科學技術是不斷前進的,當大多數人掌握原有的知識時,又會有新的科學技術出現並被部分人佔據,從而又形成新的貧富分化。畢竟科學技術就是生產力,當為少數人所有時就會形成壟斷而造成一種對他人的剝削而加劇貧富差距。

這裡要說明的是,科學技術只是加劇貧富分化的一個因素吧,不能是最主要的。現在的社會中,這一因素被隱蔽了不那麼凸顯了。還有,這裡的科學技術,其含義應該更廣泛一點。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請各位看官大老爺覺著有不妥不對的地方指正,本人一定虛心接受,努力改正。


盧梭成名作《論科學與藝術的復興是否有助於敦風化俗》以及之後的《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

這「兩篇論文」探討的大致意思是文藝復興中後科學與藝術再次興盛,對於人民大眾和社會是好是還是壞事(是加劇了不平等還是沒有,是讓社會很好還是更差)。

提供一個思考方向,決定社會發展的未來是思想,是法律,是意識形態,還是科學技術等等。

ps.

1.盧梭是三百多年前的人了,要批判地讀。只能參考,萬不可奉為圭臬。

2.這兩篇文章裡面有他的《社會契約論》的早期觀點,讀完後可以接著讀《社會契約論》,效果更加。這些書能大概回答你的問題。

4.與其通過各位答主碎片化的舉例和論證得到結果,我認為讀這種系統性文章更加有益。所以我只說了文章(書)名。

5.強烈推薦李平漚老先生的譯作。


應該是越小吧。你看從家天下,到人人平等,如果不是生產力和技術的進步,是不會發生的。


作者:張斯

鏈接:怎麼看待中國 1% 家庭佔有全國的三分之一財產? - 張斯的回答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第一部分:

雖然答非所問,但我還是寫一下;

顯然是分配方式的問題,經濟的基礎是商業,也就是說在以資本為主導的世界體系下,財富佔比是不斷向商人身上集中的。

科學家---科技屬性商人---普通大眾;普通工人---商人---普通大眾;藝術家---商人---普通大眾。也就是說商人將各種社會生產者的產品販賣給普通大眾,而生產者又是普通大眾的一員,也就是說商人是各種物質信息傳遞的中間者,這個就是社會財富比重向商人身上轉移到原因,此處的商人是廣義的商人,是所有物質信息傳遞的中間者。

當科技推動社會生產力不斷提高的時候,由於商人集團只留給生產者與生活相關的必要產出,所以商人這個集體的財富佔比是隨著經濟發展而不斷提高,隨著技術發展而飛速增加。

這個不是科技原因,是當下世界運行模式的原因,科技只是加速這一過程。

但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當將太陽光聚焦到一點的時候,帶來的不僅是燦爛,還有隨之而來的毀滅。資本商人是人類發展在一定階段的推動力,但是當人類社會在科技資源勞動力差異性逐漸較小的時候,也就是資本主義結束的時候。

資本主義(商人主義)由於技術資源勞動力差異性而得以發展,因為他們追求利益,但是追求利益抹平各種差異性,導致自身的滅亡。

這裡大量財富向少數人集中,說明當下商業競爭激烈,也就是兼并不斷,不斷的大魚吃小魚。

總結一些,1%的人掌握33%的財富的原因有兩條:一個是以資本為主導的商業經濟使得財富佔比向商人集中,二個是商業兼并非常嚴重。輔助一點,科技發展迅猛極大加速這一過程。

第二部分:

資本回報率只是財富分配不均的一部分內容,科技發展也只是部分原因,這兩點放在一起也不能解釋真正的原因。但是現在人們大多認為是這兩種原因。其實真正的原因的是物質信息交流渠道的控制才是一切財富不均的根源。

古時候,絲綢之路通道上的國家富裕是這個原因。現在互聯網公司的財富效應也是這個原因。而供貨商、轉運商、快遞等等都是這個原因。老闆相對員工而言,不在於資本,而在於其對結構鏈條的控制,僅有錢沒有對渠道的控制,這種財富是無根之源。

而生產商、銷售商其實是一個整體,他們控制了普通大眾之間物質和勞動力的交換。

以上這些都是為了說明商人這個階層富有的原因不在於資本,而在於渠道,也就是物質信息勞動力交換交流的渠道或鏈條,這個才是財富的根源。也是為什麼那麼多企業想壟斷的原因,而這種利益衝動又會使得全球商業鏈條逐漸向少數人手中集中,也就是財富更加集中。

資本的財富效應,這個分析問題的角度是片面的,渠道才是根源。

創業的根本是要建立新的物質信息交流的渠道,並控制住該渠道。如果不能理解這點,創業應該是很難最終成功的。

第三部分:

我想對經濟寫點自己的想法,經濟是以資源、技術、勞動力、資本四大生產要素為核心的物質信息交流活動。經濟就是交流,經濟需要交流的需求,也就是資源、技術、勞動力三大要素世界範圍內的差異性,如此才能有交流才能有經濟。而資本的作用,或者說當下貨幣體系的作用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速度,而不是促進經濟發展,促進經濟發展的是其他三大生產要素的差異性,資本促進的僅僅是發展速度。但是資本會促進技術的進步,這又會產生新的技術差異性,帶動經濟發展,然而此時主要作用是技術。所以我的看法是資本改變的是速度而不是結果,我要表的是這個意思,但是看著又覺得挺奇怪的,速度改變了,結果不是也改變了嗎?站在社會學的角度看這個問題確實是很難理解,但是站在物理學的角度看就比較容易了,相當於一個時間信號從一個較長的時間段被壓縮到一個較短的時間段內,這個壓縮作用就是資本了,但是信號的形狀沒有改變。這個是為什麼人們說資本主義能夠促進經濟大發展的原因,也是貨幣政策不能解決經濟危機的原因。二戰解決經濟危機靠的是什麼?靠的是把一大批國家打殘了,靠的是生產端較小和需求端增加,靠的是全球範圍內經濟水平的重新不均衡。後續經濟發展的原因是科技的不斷發展維持技術差異性拉動經濟,而當下經濟危機的原因就是各種差異性的不斷縮小,導致全球經濟交流需求的較小,美國想通過貨幣流動以及美元地位強行維持經濟的正常運行,這個是不可持續的,因為財富的不斷集中,當沒有真正的經濟增長帶動貨幣增加的時候,市場流通的貨幣會越來越少,於是經濟從需求到貨幣都不能維持現有規模,自然就崩了。

資本主義自詡如何創造財富,催進人類發展,這些言論就是笑話。愛因斯坦都說,如果他不發表狹義相對論,數年後有其他人發表,如果他不發表廣義相對論,數十年之後自然有人發表。同理的人類的所有技術成果,沒有當下資本主義,依然會出現。資本主義對於人類的作用,可以打個比方,當未來人類來看待現在這段歷史的時候,本來500年的歷史,由於資本主義,變成了300年的歷史,僅僅改變歷史進程的刻度而已,僅此而已,但是站在當下來看,從個人角度來看也確實偉大。

那麼再來說一下,資本主義和商業,古時候也有商業,也有貨幣,那商業和資本主義的區別到底是什麼?由於當下資本主義經濟不斷的消減3大生產要素差異性,如果理想情況下,這些生產要素差異性趨於零,那麼經濟交流會使得差異性穩定在零附近,那麼此時貨幣還有必要嗎?當下的貨幣肯定是崩潰了,但是交流是雙向的,另外的貨幣形式必然出現,由於各種生產差異性趨於零,各個地方的社會勞動時間是等價的,於是時間成為貨幣單位。每個人自己發行貨幣,獲取需要的生活品,同時勞動償還自己的時間貨幣欠款,這個就是理想的情況。當下貨幣體系的崩潰也就是資本主義的末日,而其根源是生產要素差異性趨於零。這個是從結束端來看資本主義和商業的區別。

資本主義脫胎於封建主義,兩者的區別是什麼呢?封建時代,商人掌握物質信息交流渠道,而王權掌握貨幣發行權。資本主義產生的原因是物質信息交流的渠道和貨幣發行權同時被一幫人掌握,這個就是資本主要產生的原因。經濟的根本是生產3要素、交流渠道、貨幣。生產3要素是交流的東西,貨幣是交流的輔助方,而交流渠道則是鏈條。這些構成的完整的經濟交流。

當生產要素差異性存在的時候,也就是經濟發展速度需要促進的時候,貨幣出現了,當貨幣發行權和交流渠道都被商人掌握的時候,資本主義產生了。也就是說生產要素差異性趨近於零,資本主義從根本上消亡,當貨幣發行權和經濟交流渠道分離,資本主義暫時死亡。所以從這個角度上說,中國並不是資本主義國家,但也不是社會主義國家。由於美元是世界貨幣,而中國市場已經從屬於世界經濟,也就是說中國的經濟體系也是資本主義體系。

從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問題,生產要素差異性的存在以及商人控制物質信息交流渠道,而貨幣發行權的轉移體現了不同的社會。封建主義時代,貨幣發行權在王權,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促進商人集團的崛起,引發貨幣發行權的轉移,而一戰打垮了王權財政,導致貨幣發行權被商人集團最終獲取,在我看來這個才是資本主義徹底建立的時候。英國的工業革命只能說是資本主義覺醒的時期。而當下的言論經常將資本主義和工業革命等同起來,好像是資本主義促發了工業革命,在我看來這個弄反了,是工業革命引發資產階級的崛起和資本主義的覺醒,在其與王權鬥爭的過程中,逐漸佔據上風並通過一戰,徹底奠定自己的地位。

也就是說科技進步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當其到一定程度,自然資產階級和資本主義興起,並促進經濟發展的速度。而當經濟發展到理想狀況,也就是生產要素差異性趨於零,於是貨幣發行權開始向普通大眾身上轉移,在我看來這個才是理想的社會主義。當然這個存在一個前提,也就是生產要素差異性趨於零,當人類封閉在地球上發展時,這個是可以實現的,但是當人類邁向宇宙,由於各個星球的差異性,同樣會導致資本主義存在,但是在宇宙大航海時代如果蟲洞成為現實並將各個星球連成一個整體,那麼這種理想狀態又會實現。這裡為什麼僅說資源差異性而不說技術差異性呢?在我看來,技術差異性其實源於資源差異性,由於資源差異性導致人口文化差異性,又導致發展方向的差異性,這個就包括技術的差異性。在一個封閉的資源均勻分布的空間內,技術差異必然被抹平。

從人類原始社會開始,交流就存在,當時貨幣不掌握在任何人手中。當財富積累使得階級產生的時候,最開始的階級社會是奴隸社會。這個時候貨幣發行權依然在自然手中,也就是說貨幣就是產品。這個時候的邏輯是,大家相互交流生產品,但是奴隸主由於有多餘產品,導致其可以通過產品換取對他人人身權的支配。隨後由於社會發展,經濟交流的不斷擴大,生產交流開始分化,由於經濟活動的需求,商人集團開始出現。在封建王權時代,貨幣發行權被以國王為代表的貴族集團所獲取。到當下貨幣發行權被佔據經濟交流渠道的商人集團所獲取。

也就是說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依然是社會經濟交流的低級階段,依託經濟交流的商人集團沒有完全形成,而且此時貨幣發行依然是靠老天。到封建王權時代,經濟交流開始分化出商人,此時貨幣發行權從自然轉移到一部分人手中,也就是封建王權掌握貨幣發行權,到現在貨幣發行權被商人得到。也就是說社會的發展是不斷分化的,圍繞經濟交流不斷分化。圍繞經濟交流分化出不同角色,貨幣的形式不斷變化,而且貨幣發行權不斷轉移。人類歷史就簡單的四個字,交流分化。


推薦閱讀:

絕對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自由市場,會不會導致絕對的無上限的貧富分化?
貧富差距是否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種必然?如果是那麼減少貧富差距的意義何在?
如何評價龍煤集團物資供應分公司原副總經理於鐵義因受賄3億元?

TAG:科技 | 政治經濟學 | 貧富分化 | 基尼係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