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果殼網姬十三一年前模擬科技媒體寫的關於在行的未來那篇文章,為什麼數據預測竟然一模一樣?

36氪今天發的一個內容是果殼網姬十三在創立在行之初,為了說服高管們模擬36氪小白寫了一篇報道,以描述在行的未來是一片什麼樣的場景,暫且不說這篇模擬新聞稿的專業程度,讓人驚訝的是整整一年後,裡面的數據預測竟然一!模!一!樣!各位大咖能出來說說他的數據分析是如何得來的嗎?文科生簡直無法理解。

文章在這http://36kr.com/p/5037184.html


額……大家沒好好看文章……預測文中說「眾眾學上線三個月,目前每天交易 200 單,客單價大約在 400 元左右,目前已經開通北京、上海兩個城市。」 而現在,在行雖然也達到了每天交易 200 單,客單價 400 元左右,但已經上線5個月,開通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廣州、寧波六個城市……

所以,作為一個成熟的創業者,我還算準確地在一年前預見了這件事的產品勝負手……但真實來說,在行作為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其用戶接受的速度,比一年前的預測要慢一點。從大趨勢而言,共享經濟已經教育了人們去共享車、房,從今年開始,大量的創業公司盯上了虛擬品的共享(光在在行上諮詢行家是否能複製一個垂直版在行的創業者,據說達到了幾十位)。但從小環境而言,哪怕是房的共享,在中國Airbnb式短租也尚沒有形成風氣,針對虛擬品的共享,盈餘知識的經濟化這件事需要花多少時間教育用戶,無人能知。

這也正是從0到1的樂趣。


等到數據一模一樣的時候就放出這篇舊聞,如果沒有這一天就不放,是不是啊,&>&<


別的CEO拚命,有的CEO算命!


姬十三掐指一算,坤二四,直、方、大,不習,無不利。日接200單,平均400元差不多。


怎麼都覺得姬十三這個名字,點半仙的感覺。

在我們混亂而愚昧的歷史上,所有所謂半仙其實都是靠譜的數據分析師,比如鬼谷子、張良、諸葛亮,他們的神算都建立在可靠的經驗和規律上。

這一次神算姬十三也是一樣,在做了果殼MOOC學院之後,他當然明白固定模式的線上教育當然無法滿足今天人們個性化的需求,個性化、實際性的技巧和知識,必然將成為互聯網學習的一個方向,認知盈餘,共享經濟都是錯不了的路子。

關於日成交量,一個相對嚴肅的知識、技巧售賣平台,能吸引多少精準的用戶,能有多少流量,做了這麼多年內容平台的姬十三當然心知肚明。

最後說點玄的吧,那就是吸引力法則,心想事成的內心力量。十三哥,日思夜想,苦苦操持的項目,當然最後會按照他設想的結果來。

很多事,狠狠想,好好做,結果都錯不了。


多寫寫,寫出各種可能,然後總有一篇能中標!


我覺得一方面是經驗的積累導致預測會接近實際情況,另一方面由於公司本身運營是根據他的期望去做的,有意或無意會把數據做到期待數據。我覺得最難的不是數據做的準確,或是最準確的預測,而是「能做到」這件事本身。

我遇到過很多創業者他們對未來的預期過於樂觀,絕大多數創業者做不到自己預期的數字。極少數能做到也分三種情況:1.預期過於保守。2.市場超越想像。3.執行能力極強

從在行的發展來看,我願意相信是3的力量


他就是算出了自己會單身這麼多年 所以才一心工作@ 呵呵


預測是一門科學,反正姬十三肯定不會算命,要不他能單身這麼多年。


推薦閱讀:

分答是語音版的知乎嗎?
如何判斷在行里的行家值得約見?
校園版「在行」的可行性大嗎?
「在行」會不會在未來兩年用戶幾何式暴漲?
除了"分答",還有哪些類似的平台?

TAG:姬十三 | 在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