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國家的繪畫教育步驟和中國的區別?

國內眾所周知是從素描幾何石膏、靜物、水粉、頭像這些····外國好像不是,怎麼一開始就可以畫靜物和人?


別的國家不知道,我留過俄可能對蘇式素描有點發言權,一般俄羅斯的現代教育體系不會對素描有上一輩留俄那些人給我們的印象,我們對蘇式素描的理解全被老藝術家固化了。

因為俄羅斯的學生會分科學,一般在6-10年級直至你準備考大學之前,一般學校都會配備相應的美術老師,條件好的選擇多一些。但是至少會有2個以上的方向。

除了個別古典主義愛好者(極少)會請專門的列賓老師去教以外,剩下的都會根據興趣選擇方向,而且是一開始就會偏,並且不會有專業統考這種奇葩的東西。如果你是一個高中畢業的學生跟老師說我要去列賓,老師會驚訝-----你居然喜歡那種東西,不過祝你好運。列賓的古典油畫系有點類似於去敦煌畫壁畫的那種味道,非常的出世並且難,要有奉獻精神,所以一般孩子不會選。其實今天畫寫實在俄羅斯也很落寞,而且俄羅斯畫現代裝飾油畫真的很不錯可惜國內不感冒。我後來轉了設計,基本就不會去畫人像,而且畫東西也不會是全因素素描,基本都是線式,強調拆分結構那種。

考學分科體現在專業分工細,比如你喜歡染織或者玻璃工藝,鑄鐵藝術(比如做盔甲)會去考穆希娜(和列賓一樣的工業性質和工藝美術的老牌學校,學的就會偏康定斯基這種抽象和偏裝飾的),如果是報壁畫系形式感要求更強,還要兼職學化學和一點物理(因為要考馬賽克和澆鑄工藝),玻璃工藝是紋樣和裝飾畫,服裝就不用說了。因為沒有美術統考也沒有高考,所以你喜歡哪個學校就去哪個學校上預科班,然後參加考試,這樣會多一年,但是俄羅斯孩子是16歲上大學所以一點顧慮也沒有啊!!!前提是你能一年考中,因為每個學校的基礎側重完全不一樣,所以就算你過了列賓,在其他學校一樣會卡。


謝邀。我只能從個人和身邊人經歷來說。

國外繪畫教育一開始也有媒介上的要求,老師甚至會要求大家買某個牌子某個型號的筆,有時甚至看得出是個人愛好。當然了,你要買任何額外的工具或材料也是全憑自由的。你可以和老師交流材料,比如說你說你想達到以下效果:堆出很厚的顏料,最好風乾之後有斑駁感。這時候老師就會給你提一些建議,和你一起想辦法怎樣達到你要的效果。這個時候,他和你一樣就彷彿一起探討難題的學生。

回到教學步驟,回到媒介。每一堂課,老師也會提出限制要求,初一看類似於這節我們畫水粉哦~這節是素描哦~其實很不一樣。在我看來,也許最大的不同在於:

在中國的課堂上,當我們提到素描,我們腦海中已經自動浮現了列賓美術學院傳入中國那些經典而標準的畫面。我們在課堂之初就在內心決定好了,要向那個標準靠攏。因為技法好,意味著畫的好。誰也不想做班上畫的最不好的人吧,所以每個人,無論功底如何,都在努力往那個標準訓練。

但是國外的課堂,不太一樣。當我們說,這節課畫drawing的時候,大家心裡其實都沒有什麼好的標準。你不知道什麼是好的繪畫,他也不知道。大家也不知道,手裡這根炭筆或者鉛筆,究竟可以達到怎樣的效果。

於是有人畫了一直以來自己最感興趣的東西(對,算是在解析自我了),也有人大膽地用手裡的炭筆做各種試驗,想畫出不同往常的效果(算是媒介探索了)。關於【自我】與關於【媒介】,則是藝術創作上兩個很基礎卻很核心的問題。有趣的是,老師最後的點評也會著力於這些點,他會從你的畫看出你的個人興趣,或是你的探索目的,他會拋磚引玉地提出疑問,和你交流,通過更了解你來作出對你藝術上的建議。

必須強調的是,國外對媒介的重視程度很高。你去外國的美術用具店,會看到無比玲琅滿目的東西,稀奇古怪的東西。這些都是為藝術家達到自己內心想要的效果而服務的。

拿素描來舉例。我們的初級課,先會要求用鉛筆,過幾節課,等你鉛筆熟悉了,就換炭筆,炭條,再接下來可以是帶顏色的粉筆,或者碳粉。步驟與材料根據老師個人教學方法來定,不是每個老師都一樣的。

最後的課程,一般就是一個綜合課,你會思考一個想畫的主題,然後用上所有你想用的材料去完成它。

到了大二大三,這種綜合而自由的素描課就越來越多了。我大四的素描課甚至是一個學期就完成一個主題。你寫好方案,然後和教授交流方案,做一定研究,最後開始畫畫。繪畫的尺寸,載體,也都和媒介一樣是自由的。一句話說,你做的是一個探索drawing的綜合作品,不一定非要是規規矩矩的一張素描。

國內的美院教育我不太了解。其實聽說也很開放。但是可能是高考前應試的影響,大部分人的作品也擺脫不了高超的技法。最重要的是,你的老師就技法高超,你能不努力嗎,除非你特立獨行完全無視他。如果你的老師連畫一條直線都沒有你畫的直,畫一個人完全沒你畫的像,如果全班每個人畫的畫風格都不一樣,總是有人比你奇葩,有人比你溫和。在這樣混沌的班級上,自我表達就成了很自然的旅程。

手機打了這麼多字我也是醉了,哈哈哈。可能也有人會覺得回答太崇洋媚外。我希望說一下,現在的藝術市場,評論體系,很遺憾還是以西方為中心的。其實我最愛的還是中國古代藝術。希望我大中華早日佔領地球,知己知彼,才能振興自己的藝術語言~

順便再吐槽下,接觸了一些美院考研班,教的東西,感覺比高中時還死板。印象深刻的是一個叫置換的東西。所有學生的畫都是:食物與昆蟲合體。機械與生物合體。有生命的與沒生命的合體。。。。等等。這在我眼中比素描頭像和水彩風景要殘害多了。

如果我們的技法被標準化,沒關係,走過這段應試的日子,我們可以學習新的技法,關鍵是我們的腦子是不同的。

而如果我們的創意也被標準化了,那才是最可怕的。


推薦閱讀:

教育的意義?
留學生們,你們對國內和國外教育方式感觸最深的是什麼?

TAG:繪畫 | 教育方式 | 歐美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