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麵包的鬆弛過程有何作用?

我正在製作吐司,中種法要求我在完全階段出膜後不斷重複鬆弛這個步驟,先是鬆弛15分鐘,然後分割後再揉圓鬆弛,然後擀卷第一次又鬆弛(在另一個同樣方子的文章里)15分鐘,再擀卷二發,我就一直不明白這個鬆弛有什麼作用?是排氣用嗎?

100%北海道中種

中種麵糰:高粉300g,糖粉9g,乾酵母1.8g,牛奶96g,動物性奶油84g,蛋白21g,黃油6g

主麵糰:蛋白24g,糖粉45g,鹽3.6g,乾酵母1.2g,奶粉18g,黃油6g(後油法)

做法,中種麵糰揉成團20分鐘,(冷藏法18個小時)或者蓋保鮮紙常溫發酵至2一2.5倍,撕成小塊和主麵糰揉面至彈性加入黃油揉至有薄膜,發酵15分鐘,分割成3等份滾圓鬆弛15分鐘,擀卷2次,排入吐司模,二發至9分滿,刷蛋液2o0度30一35分鐘


首先,讓我們來搞清楚麵糰的的步驟名稱。你說的鬆弛,其實應該叫做醒發或者發酵。

如果不鬆弛那麼久,或者跳過這個步驟是否可以呢?不可以!

發酵的作用

1。使酵母在麵糰中大量繁殖,產生二氧化碳氣體,是麵糰體積膨脹,內部組織多孔,膨鬆。

2。積累足夠的發酵產物(酒精和二氧化碳)使其通過一系列生物化學變化,最終賦予成品特有的色,香,味。

3。使麵糰變的柔軟,易伸展,便於機械切割和整形操作,使麵筋膜薄層化,以得到細而透明的瓤心。

4。促進麵糰氧化,增強麵糰的持氣能力。

實驗證明,沒有經過鬆弛的的麵糰,製作出來的麵包,氣孔粗大,組織粗糙,不容易膨大,體積當然小一些,然後麵包的香味也是損失很大。(這些理論不要去死記,做多了,自然能明白。)

那麼這個時候,醒發的作用就明顯的顯現出來。當麵糰在不斷的搓圓擀平的過程中,那麼上一次麵糰的空氣和組織得到了重新發展,在這樣的過程中,對麵糰的組織起到了良好的改良,同時因為酵母的不斷代謝,使其中的發酵香味得以更加馥郁。

醒發應該遵循的兩個重點是,時間與溫度。

一次醒發應該在麵糰剛出來的時候 不要分割 靜置30MIN 然後進行分割搓圓進行二次醒發30MIN後操作 最終發酵則是烘烤前的那一步驟。 PS,如果算上中種法那就是四次發酵了。

溫度應該以28度左右為最佳,注意發酵時間和溫度不宜太過或太高,一些品質不好的麵粉,經過多次發酵會產生麵筋斷裂,弱化等副作用。溫度過高會使麵糰發酸產生不良的氣味,甚至殺死酵母。

麵包的每一個步驟都應該注重其重要性,不要等到最後做出一批垃圾 再急吼吼的問為什麼。這個時候問題往往難以尋找。

回答的夠明白了吧,不求點贊啦,給我介紹個女盆友或者工作好不好。哈哈。


我的感覺,方便整形,否則麵糰彈性太強,整形比較麻煩。


mark,記得鬆弛可以幫助麵糰中的麵筋在有水分的情況下更佳規律的排列。具體的回家查書再答。


題主這裡說的鬆弛,主要作用是為了整形,另一方面是使麵糰的組織更加均勻。


麵包鬆弛下好操作、不然麵筋太緊了。

麵包二次發酵、讓裡面的酵母接觸接觸空氣、讓麵包更具有風味。

麵包多次發酵更好吃哦。


推薦閱讀:

家庭烘焙幾年後做吐司忽然遇到瓶頸屢遭失敗求指點迷津?

TAG:烘焙 | 麵包 | 烤麵包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