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意識的能動作用原理分析生活中的一個事件,一種現象,一則新聞?

我實在不知道意識能動性的深刻含義以及實在表現,望知道的人士給我解答。


意識的能動作用

要理解意識的能動性,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叫意識。簡單來說,意識就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主觀反映。意識是物質的產物,但又不是物質本身。意識是特殊的物質──人腦的機能。因此,可以理解,意識是人類特有的一種思維意識的能動性表現為人類利用這種特有的思維來反映和理解客觀社會,並以此升華成一種理性的認識,從而進一步改造社會。

眾所周知,意識具有三大能動作用。意識能動地認識世界.如人能預測地震.人能設計各種藍圖等。意識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意識也能夠指導人們能動地改造世界.如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此外,意識對人的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如在堅持的意志的控制下,人可以發揮超乎想像的潛能.

當一個人堅信自己能夠成功,並能為之不懈奮鬥的話,他往往能取得意想的成功.再如居里夫人就是懷著對科學不懈追求的精神,在及其艱苦的條件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的,這就說明了意識對實踐的能動作用.至於消極的嘛,也有很多哦,例如宿命論者,相信命運的安排,在行動上也就表現出逆來順受,不能很積極、主動的去追求了.再比如你非常想得到一個喜歡已久的東西,例如名表,但它非常昂貴.為了得到它,你拚命的賺錢。喜愛是一種意識,賺錢是這種意識的能動作用產生的行為.

「我思故我在」 是笛卡兒的一個重要命題,它的意思是當我懷疑一切事物的存在時,我卻不用懷疑我本身的思想,因為此時我唯一可以確定的事就是我自己思想的存在。這正像恩格斯說的「意識是地球上『美麗的花朵』」一樣,都是對意識能動性的描述。意識能動作用是人的意識所特有的積極反應世界與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動。而「我思故我在」正是它的真實寫照。 笛卡兒首先懷疑一切事物存在的真實性,比如說吃飯、穿衣等等一切在普通人看來很平常的事情。對他來說人類的活動在思維中的表達可分為現實和夢境,然而這兩種的真實性是不同的,前者是真實的,而後者是不真實的,但對一個人來說,思維究竟能夠明確地知道,自己所感覺到的事物究竟是在現實中,還是在夢境中是不可能的,沒有人在做夢的時候,會認為自己感知到的東西是不真實的,他不會認為自己是在做夢,只有當他醒來的時候,才知道剛才發生的事是夢中的東西,是不真實的。他不是在做夢。但有一個命題是不能被懷疑的,那就是我剛才說的那句話,即「我思故我在」,因為一個人無論是在現實中,還是在夢境中,都不能否認自己在感知和思索,於是只要一個人在感知和思索,那麼他就一定是真實存在的,因為只有活著的人才有這種能力。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笛卡爾的懷疑不是對某些具體事物、具體原理的懷疑,而是對人類、對世界、對上帝的絕對的懷疑。從這個絕對的懷疑,笛卡爾引導出不容置疑的哲學的原則。

而「我思故我在」在佛學中的體現為「悟性。」相傳在很多很多年前,佛祖釋迦牟尼在靈山授法。一日,當著眾弟子的面,佛祖拈花示意,眾弟子中,唯迦葉尊者微微一笑。對於迦葉當時的微微一笑,我想佛祖認為在現場所有弟子中,唯有他與迦葉兩個人能從中悟出道理(因為其他人好象對此視而不見,至少其表現不能讓佛祖滿意)。悟性是做事的最高境界,有了悟性,做事將「如入無人之境」。 做任何事情,努力是非常重要的,但悟性卻是第一位的。沒有悟性,無論再怎麼努力,充其量也只能是個「匠」而已;而有了悟性,再加上後天的努力,就會成為「大師」,甚至是一代宗師。


瘦西湖的也是這個作業


推薦閱讀:

羅素 為什麼說 亞里士多德邏輯差且是個老學究?
能否證明意識不完全是由物質產生的?
想死是一種怎樣的感覺?
哪個版本、誰翻譯的《理想國》比較好,可讀性強?

TAG:哲學 | 物質與意識 | 馬克思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