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模仿遊戲》(The Imitation Game)?


屏幕前的朋友們,你能捨棄掉你手中的手機、桌上的電腦,剪掉家裡的網線,去一個沒有wifi的地方么?

你能忍受這樣的生活么?

我不能,因為這個世界已經確鑿地被改變了

我常常在想,二十世紀究竟是一個多麼瘋狂的時代。倘使我站在一百年前,窮盡我最誇張的想像,也不敢相信這樣「科幻」的場面。似乎就在轉瞬之間,我們每個人都離不開了電腦和手機,人類世界因為互聯網的存在而空前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

這是一個名為「信息時代」的全新紀元,就像是從竹簡紀元跨越到了紙筆紀元,信息傳遞的效率空前加速,獲取知識的難度空前降低。我們站在如今繼續往前看,這種傳媒介質的改變會把我們引領到一個空前偉大的一百年後。

這一切的奠基人,就是《模仿遊戲》的主角,阿蘭·圖靈。

作為一名物理專業的學生,我對他的崇拜無以復加。他的不朽功勛,我可以說上三天三夜。是他,奠定了計算機的邏輯基礎,親手鑄造了打開新紀元的金鑰匙;是他,設想出了天才絕倫的圖靈機,開闢了人工智慧的道路;也是他,領銜設計出了「圖靈甜點」密碼破譯機,使得二戰的進程縮短了至少兩年,超過一千四百萬人的生命因他而被挽救……

這片子最重頭的部分,就是圖靈在二戰中破解納粹密碼的傳奇故事。他所面對的是當時最先進的恩格瑪,每十八個小時,有一千五百萬萬億種可能的設置,每天凌晨的鐘聲響起,一切回到原點。這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全英最睿智的頭腦們在這個難題面前束手無策,每當鐘聲響起,他們的臉上都滿是沮喪,因為晚一天破解,就會有更多的船隻失事、生命消亡……

而我們偉大的圖靈,卻想要創造一台機器,用機器去抗衡機器。這個過程是無比辛酸和艱苦的,整整兩年的時間裡,他面對了同僚的排擠、上級的壓力,以及無窮無盡的技術難題。

任何能在那樣的時刻成就一番偉業的人,我們都稱之為傳奇。他和他的同僚們邁過了絕望的陰霾,機器喀嚓作響,終於停了下來。

我們知道,那是計算完成的意思。在那一刻,他們緊緊相擁在一起。

沒有人會質疑,他是一位千年不遇的偉人。

然而這位偉人的結局,卻與他的成就遠不相配。1952年,他因為同性戀被起訴,繼而為了避免坐牢而接受了「化學閹割」,兩年後,這位偉人因食用了浸泡過氰化物的蘋果去世。

是的,自殺。圖靈的蘋果,在人類的歷史上是一個繞不過去的悲劇。

故而,電影選擇了去講述圖靈,就不僅僅是在講述他的傳奇故事了。導演更看重的,是縈繞在他身上的這種強烈的反差,和其中蘊含著的深刻母題:對異類的理解與寬容

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主旨,電影選擇了一種半架空的方式去還原圖靈。這其中所描述的,既是圖靈的傳奇人生,卻又不僅僅是圖靈。故事的背後,還有無數個相似的悲劇,發生在我們的過去、現在以及將來。

所以,導演壓根就不想去還原一個百分之百的圖靈,而是去還原了一種控訴:

人們為什麼選擇暴力?為何少年時的圖靈會被同學關在地板下?他做錯了什麼?

因為他是個成績好的異類。

人們為什不能相互理解?電影中的圖靈對警察說:「你喜歡草莓、我討厭滑冰,你因為一部悲傷的電影泣不成聲,我對花粉過敏……」他想要說的是,出現異見乃至異類,難道不是最基本的規律么?這一切不是理所當然的么?

才不是,因為你對我而言是個異類。

中國古人有一個說法,叫「舟中敵國」,我們太容易去排斥那些和我們不同的東西了。我還記得阿Q城裡歸來,對於城裡人將長凳稱為條凳、煎魚用蔥絲,很是不屑。這樣的事情,其實就發生在我們的身邊,發生在我們存在的每一天。

那麼,為什麼他要接受所謂的「化學閹割」,最終走向了凄涼的死亡?

因為他的性取向對於我們是個異類。

這部電影,在一個二戰故事之下,表達著對人類自身最嚴厲的控訴。三條不同的時間線,相互平行、補充,共同傳達著這個主題。

1928年那個被同學欺負的圖靈,終於沒有等回來他的初戀,留給了我們一個失落的背影。

1945年的圖靈,那是他人生中最輝煌燦爛的時光,他終於獲得了朋友,被第八組的同僚所接納,理所應當,他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

火焰中的他們,臉上都洋溢著最美的笑容。

而戰後的圖靈,他關掉了燈,走向了一片黑暗,留給我們另一個背影,一個蒼涼的背影。

我終究沒有等到那顆著名的蘋果,但我們都知道,他的生命終結於如日中天的41歲。

電影中的圖靈,在大家的包容之下克服了一個又一個難關,破解了納粹德國的密碼,卻又在冷冰冰的排斥中走向了灰暗的死亡。

這樣的結構,無非是在想我們昭示著:我們應當去寬容那些我們所認為的異類

我們悲哀地看到,1973年,美國精神病學會理事會終於確信,同性戀不是一個精神疾病;半個世紀後的2009年,英國首相布朗面對三萬人的請願書,終於發出了聲音,對圖靈的遭遇表示了深深的歉意,他應當受到更好的待遇;2013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終於在來自民眾和科學界的多次請願後,發表聲明,赦免了圖靈的所謂的罪行。

這道歉來得太晚,這寬恕來的太遲。

我們不忍去想,圖靈若是可以活到七十歲,會做出怎樣巨大的貢獻。

就像是片中重複提到的那句話: 「有時候正是人們認為的無用之人,成就了無人所成之事。

人類已經走在了寬容的路上,我希望我們不要再做出戕害自己種群中最偉大的智者這樣的行為了,永遠不要再敵視你身邊的異類了。

這恐怕是導演心中最殷切的盼望吧,他講述了一個傳奇的破解納粹密碼的故事,但願他能破解我們心中關於寬容的密碼。

向圖靈致敬。

(歡迎關注專欄:二十四幀 - 知乎專欄。本文亦發於模仿遊戲:破解我們心中關於寬容的密碼 - 二十四幀 - 知乎專欄)


恩剛看完The imitation game實在是太愛了就連夜敲了篇影評出來。不算客觀評價,比較主觀的評論一下電影和抒發一下自己的感情。原文貼在豆瓣恩,分割線下為正文。

-------

我是一個理科生,但卻有著一顆文科生一樣多愁善感的心靈。我喜歡看這麼一群人的故事,他們有著無邊智慧,走在科技和學術的尖端,他們有時並不被人理解,他們也許花費一生在凡人無法企及的領域,他們的貢獻在人類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我總會為這樣的故事而感動,毫無例外。說個朋友都不知道的小秘密,我看諾貝爾獎得主事迹都能感動到落淚……【誰來告訴我我其實不是一個人= =】

  所以不難看出我有多麼期待圖靈的故事了。阿蘭圖靈,那個被譽為人工智慧之父之人的傳奇一生,我怎麼能不期待。

  我並不是一個愛看電影的人,但這部電影成功得讓我覺得花的這十幾刀電影票和兩個小時的時間是非常值得的。

  先從電影本身的角度來講。卷福的演技我不多說,本劇中很多演員演技之細膩,情感之動人從每一個表情,動作,對話都有精緻的體現(順帶一提,個人覺得小圖靈的演技非常之棒)。我也並不了解音樂,只能說配樂的契合度頗高,對我來說已是毫無破綻了。電影故事本身有三條線,如果不了解圖靈的大致生平,可能在開頭會有些迷惑盜竊案這條線。但是一旦了解了這三條線的基本思路,就會發現這三條線的相輔相成以及交叉敘事是非常合理且恰到好處的。其中包括解開機器名為Christopher的原因和圖靈的感情線等等。三線交叉避免了單調的人物傳記形式,以解密二戰德軍牢不可破的Enigma為主線,輔以少年時期以及因盜竊案被揭發為同志時期為副線,精彩地描述了圖靈的一生。解密Engima無疑是全篇重頭,但電影中在警察詢問時推出了圖靈最有名的問題「Can machine think?」來引出圖靈後期最有代表性的思想,以及他們的一問一答來隱射圖靈測試,完善了圖靈作為人工智慧之父的這一部分成就。

  (Ps.在細節方面,儘管結局並沒有提及圖靈是服食含有氰化物的蘋果而亡,但在故事當中他給每個人示好時分發的就是蘋果,這一點給我遐思無限,不過我對此還沒有找到一個比較好的解釋和想法。)

  就故事性,我只能說這也是一個非常能打動人的故事。年少時久久無法忘懷的情感,青壯年時遇到的挫折以及朋友,中年時面臨的背叛與被世界的遺棄,他的一生短暫,精彩,而蒼涼。畢竟是電影,靈光一現而破譯Engima的秘密什麼的確實在很多人看來俗氣而老套,但在那一刻,我只有與他們分享這種解開困境的喜悅與歡呼,我也同樣感受為了不暴露此事而不得已放棄某一群人的悲哀與無奈,更能體會當一切回歸平靜,將曾經所有心血與秘密燃燒成灰燼的複雜情感。有什麼比身臨其境,深受其感更能打動人心的呢?

  然而,電影終究是電影,令人遺憾的是,那台解密Engima的機器並不是以他的少年初戀而命名,這其中大抵也沒有那些推動情節的衝突,注射雌激素導致的結果也並不是無法提筆再完成一幅puzzle而是胸部的發育。也許真實要比我們想像的簡單平淡,殘忍許多。但是我總想,如果在他一闋不正的時候,他的摯友Clark真的在他最崩潰的時候握著他的手告訴他你不是一個人,那麼他還會輕咬一口含有氰化物的蘋果而過早的離開這個世界嗎?亦或是當時如果沒有如斯禁令,那麼以他的智慧,人類對於計算機和人工智慧的理解和運用是不是可以邁入一個新的境界呢?可惜沒有人知道答案,大概也不需要知道答案了。

  借電影中反覆出現的一句話來結尾,

  "Sometimes it is the people no one imagines anything of who do the things that no one can imagine."

  謹以此紀念Alan Turing. 歷史終還你一個清白。

------------

電影畢竟是電影,也不是紀錄片。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才是電影的魅力,不是嗎?

世界已經足夠殘酷,就讓電影變成一個簡單的,讓人逃避現實的場所吧。

我不信這一切,卻又如此相信這一切。


承認電影情節感人的同時,必須指出情節大多虛構。

作為數學工作者,這裡的一些「雞湯」甚至讓我感到一絲污辱……

電影表現圖靈一己之力從頭設計並親自製造解碼機。

其他數學家和工程師,特別是波蘭數學家 Marian Rejewski 的開創工作完全沒提。他和另兩位波蘭數學家 Henryk Zygalski 及 Jerzy Ró?ycki 在戰前就開展研究,首次採用純數學方法,並破譯了 Enigma,波蘭淪陷時將技術分享給盟軍。1979 年的電影 Sekret Enigmy 就是他們的故事。之後納粹增加了 Enigma 的複雜性,圖靈的貢獻是改進波蘭人的技術,大大加快破譯速度,應對升級後的 Enigma。Harold Keen 是主持建造機器的工程師,工程前後涉及成百上千人的參與。

圖靈被塑造成書獃子式的自大的天才,周圍是愚蠢的配角。

這一昧迎合大眾對數學家和科研人員的成見,完全不是真實的圖靈,也不是真實的研究團隊。

和許多優秀的數學家一樣,圖靈是一個情商很高的人,幽默、平易、討人喜歡。

The Imitation Game fact vs. fiction: How true the new movie is to Alan Turing』s real-life story.

指揮官 Alastair Denniston 被黑得太慘了,據稱其家人已經對電影採取措施。

Portrayal of Imitation Game "baddy" is inaccurate, says family

影片號稱基於傳記「Alan Turing: The Enigma」,但其實對傳記進行了大幅改動。維基上還有一個虛構情節的列表。當然「電影是電影」,如果你沒信電影情節,當我沒說。這裡的答案給我的感覺是許多人已經深信電影是真實的……甚至還有人嫌「過分尊重歷史」……


一直對圖靈在二戰中領導破解德軍密碼這段歷史很感興趣,這部電影剛好拍出了當年的往事,而且十分精彩。像圖靈致敬,尤其是在曼徹斯特生活過三年,耳濡目染很多他的故事,看了電影感受更深。

  查了一些二戰時密碼戰的背景資料,貼在這裡

  圖靈的密碼故事要從一個「謎」開始,ENIGMA (謎)
源自於希臘文,既是戰爭時期所用的密碼(在所有用于軍事和外交的密碼里,最著名的恐怕應屬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使用的ENIGMA),而破解這個密碼的正
是阿蘭? 麥席森? 圖靈。二戰期間, 德國發明了一種看似不可破譯的密碼「ENIGMA」,這是一種用於ENIGMA
加密和解密的機器,這種密碼被德軍廣泛使用,包括定位出沒於大西洋運輸線上的潛艇,這些潛艇以令人心驚膽戰的速度擊沉英軍的船隻,被丘吉爾稱為「大西洋海
戰」。丘吉爾擔心英軍會因補給短缺而戰敗,而解決的唯一辦法便是阻止德軍的潛艇戰術,破解ENIGMA
就是阻止德軍的方式之一。如果英軍能破譯這些情報,他們就可以確定位置並擊毀潛艇。但在整整 13 年裡,英國人和法國人都認為ENIGMA
是不可破譯的。針對這一情況,政府成立了一個新的機構——英國政府密碼學校(Government Code and Cipher School,
GCCS),總部坐落在白金漢郡的布萊切利莊園。這個難題也交到了圖靈手中,從1938 年9
月開始,圖靈一直專門負責ENIGMA的密碼分析。他率領著大約200
多名精幹人員進行密碼分析,其中甚至還包括象棋冠軍亞歷山大。分析和計算的工作非常複雜, 26 個字母在「ENIGMA」機中能替代8
萬億個謎文字母。如果改動接線,變化會超過2.5 千萬億億。圖靈憑藉著他的天才設想設計出一種破譯機。這台機器主要由繼電器構成,還用了80
個電子管,由光電閱讀器直接讀入密碼,每秒可讀字元2000 個,被稱為「圖靈炸彈(Bombes)」圖靈對 ENIGMA
的破譯方法完全是純數學和理論性的,據他的同事們回憶,他在破譯密碼的工作中,曾創造好幾種新的統計理論,但都未形成論文發表,後來又重新為他人所創建,
由A.瓦爾德(Wald)重新發現並提出的「序貫分析」就是其中之一。序貫分析是數理統計學的重要分支之一,其特點是,在研究決策問題時,不是預先固定樣
本量,而是逐次取樣,直到樣本提供足夠的信息,能恰當做出決策為止。其中「序貫概率比檢驗(Sequential Probability Ratio
Test,
SPRT)」在密碼分析中的應用,可以明顯約減相關攻擊所需的密鑰量。由於這個組的努力,特別是圖靈的出色工作,他們掌握了破譯該密碼的一整套方法,從而
了解了德軍的動向,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為英美聯軍擊敗德國做出了突出貢獻。

  1941 年5 月21 日,破譯小組第一次立了大功,因為截獲了希特勒給海軍上將雷德爾的一封密電,將當時號稱世界上最厲害的一艘德國戰列艦「俾斯麥」號擊沉。

  1943 年4 月,日本聯合艦隊總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在4 月18 日將飛抵卡西里灣,這份情報被破譯小組破譯,於是,這位戰功卓著的日本司令的飛機,在距離卡西里只有幾英里被攔截並擊落。

  圖靈的許多思想和預見都在他死後不斷得到驗證,也始終引導、推動著計算機科學的發展。國際計算機協會於1966 年設立「圖靈獎」,以專門獎勵對計算機科學研究與推動計算機技術發展有卓越貢獻的傑出科學家。

  引用自

  《圖靈——密碼破譯者》

http://www.cms.org.c

n/cms/zl/tuling/turing2012-4.pdf


天才的直接,在普通人眼裡,是一種傲慢。


不錯的傳記片,不過電影里呈現的人物不能當做現實中的圖靈來看待。我們只需要知道他做了什麼就可以,至於評價圖靈這個人,no one can judge. 這部電影拍得算是比較溫和,遭迫害的部分輕描淡寫,保持了全片比較溫和的基調。另外,電影終究是電影,不是圖靈完全真實的再現。靠這部電影來評價圖靈這個人是沒根據不負責任的。說白了,圖靈所做的,no one can judge.


那些糾結跟史實細節不符的答主,是把這部電影當成紀錄片來看了吧。

這部片子甚至也不能叫它人物傳記片,雖然主角是一個歷史人物,但影片主要是截取了在二戰中破譯密碼這一段歷史來表現的,別忘了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

當然不是紀錄片也不能信口亂編,但我認為電影抓住了重要的幾個點,已經夠了。

圖靈的成就和因為同性戀被迫害的悲劇,是構成圖靈這個人物的核心事件,已經在電影里如實在被表現出來了。至於圖靈是不是有個初戀小男友,平時性格是古怪還是討人喜歡,破譯密碼的時候到底佔了幾分功勞,真的很重要嗎?有人還糾結於圖靈平時是公然出櫃,是proud of being gay的,但電影里不是。我倒想問問,在那個搞基要被化學閹割的年代,圖靈能過得多瀟洒有多proud?因為歷史久遠的原故,電影不可能還原每一處細節,再者作為一部電影也沒有必要。更重要的是,大部分人,包括圖靈這樣的人生經歷,除去那些大事件之外,也就是普普通通人的生活。既要有電影的藝術化情節,又要完全遵循生活細節,幾乎是不可能的。

如果把這部片子當成是人物傳記電影或者紀錄片來評價,那就有失公允了。


我是在不了解故事背景的情況下看的電影,看完後濕了眼眶。真的是一點不了解背景,不知道阿蘭圖蘭這個人,不知道電影是由自傳改編的,二戰史學的也不好。因此觀影完畢我相當佩服編劇的功力。後來當我得知這部電影是根據真實歷史人物改編的時候,我更驚嘆於世間竟有這樣傳奇的人物,但也因誤以為歷史上的圖蘭如電影所塑造一般而為其「悲劇人生」而悲慟。最後在看了後續影評、了解了真實的圖蘭之後, 才恍然大悟:電影中描繪的不是真正的圖蘭,它放大了圖蘭生命中的悲。而真實的圖蘭並非如此,他有著更豐富的人生。至此我對電影和真實的圖蘭才有了全面的認識,也正是基於此,我能夠比較清楚的區分藝術形象和歷史人物。

OK扯遠了,下面言歸正傳。

我對改編電影的要求跟對其他電影的要求沒啥區別,只要能把故事講好就行。從創作的角度來講,我很欣賞這部影片自始至終保持一個基調,這樣敘事才不亂故事才能講好。這部影片的製作團隊選擇圍繞「悲情」來講述一個故事,去感染觀眾無可厚非,而且事實是最終他們也講好了這個故事。不可否認的是,悲情的主人公和鮮明的反派讓故事矛盾更尖銳衝突更多,換成人話就是故事更好看了,如此說來將圖蘭悲情化也不是那麼不可接受的了,歸根結底「悲」不過是製作組為影片選擇的敘事基調罷了,觀眾只要注意區分開作為藝術形象和歷史人物就好了。

最後,其實東扯西扯了這麼多,核心觀點就是我認為這部電影改編的真的很好,有起承轉合,故事懸念迭出,獨立完整。挺好看的。


想起了《國王的演講》,同樣的傳記片,底蘊深厚,震撼人心

lol 貼一段《紐約時報》的評價緩解一下。。。

電影"The Imitation Game"評級PG-13 (強烈建議家長指導)。內容含不當的性,災難性暴力,以及高等數學。大多數為提及而非展示。

""The Imitation Game" is rated PG-13 (parents strongly cautioned). Illicit sex, cataclysmic violence and advanced math, most of it mentioned rather than shown."


看完電影,覺得深受鼓舞要好好當一個碼農。還認為應該去讀讀字幕里出現的 "Alan Turing: the Enigma"。

"Sometimes it is the people no one imagines anything of who do the things that no one can imagine. "

知道是Benedict還有傲慢與偏見女主,就覺得片子不會爛。竟然還看到了帥哥Finn和三小姐的車夫。

每天都在被普及知識。

看評論不如去看劇吧!


這是電影,奧斯卡提名也是因為這個電影,如果忘掉圖靈傳,這電影本身確實很棒


真實的圖靈是怎樣的一個人?喜歡長跑、寫小黃文、飲酒小達人、初戀、基友、正太、導演為何沒有拍圖靈死?除了破解謎機還提出現代計算機的理論模型、圖靈測試、研究植物形態里的斐波那契數列、在連計算機都沒有的時候,就寫了國際象棋的計算機程序......

授權發布by豆瓣貓餅乾

開創了「臉的長度決定智商高度」的卷福扮演圖靈+貧乳小天后凱拉奈特莉飾演被圖靈唯一求過婚的女人。

  艾倫?圖靈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他出身公學,畢業於劍橋國王學院,接受的是腐國傳統的精英知識分子教育,從一個方面來說,他一直身在一個被保護得很好的、只要有科研問題就可以開開心心地活下去的環境里。圖靈年輕時害羞而敏感,不善於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情,長開了之後也並不了解人情世故,不懂得使用政治手段達到目的。卷福的圖靈,給人們呈現的也是這樣一種形象。他埋頭工作,不能理解同事們叫他吃飯的意圖;他堅持自己的破譯方式,手忙腳亂地跟前來視察的軍隊領導解釋。他甚至連跟妹子求婚都不懂得說人話,好吧,天才都是如此,譬如《美麗心靈》里的納什,躺在星光下,鼓足勇氣對妹子說了一句:「老妹兒啊,我想同你體液交換」......

  但是另一方面,現實中的艾倫?圖靈,還有這呆萌和毒舌這兩項技能,他大概就屬於永遠不懂得讀空氣,總是有話直說的那種人。這反而讓他贏得了同輩和晚輩的喜愛,他在布萊切利莊園的時候總有一群腦殘粉圍著。

  和電影里對於同性戀身份的懷疑和糾結相反,圖靈其實……從來都沒掩飾過自己的取向,聊天的時候簡直是找到機會就跟同事出櫃:hi,boy,are you ok?are you gay?當然技術宅們不認同他的取向,卻最終還是接受了他。

  圖靈平時喜歡穿睡衣外面套上運動夾克,而不是電影里那麼凸顯身材的西裝(還好電影選了西裝,可以舔舔舔)。正式場合下,他會穿……正裝夾克。什麼鬼?!

  圖靈喜歡騎自行車和長跑,還差點代表英國參加奧運會呢。所以卷福才會在電影里跑跑跑個不停。而他喜歡長跑的原因呢,是為了紓解沒有人和他約的壓力(正經臉)。 金城武曰:「因為跑步可以將你身體裡面的水分蒸發掉,而讓我不那麼容易流淚,我怎麼可以流淚呢?」可能圖靈也是這樣一個外表木訥內心狂熱的悶騷少男郎吧。

  圖靈還有花粉過敏這種有點萌的屬性,以至於周圍人對他戴著防毒面具上班都見怪不怪。話說我真的好期待卷福眼淚汪汪花粉過敏的樣子,或者是防毒面具臉啊!可惜電影里沒用這個梗,只在圖靈最後跟警探問答時有一句「我花粉過敏」的台詞。

  圖靈還能一口氣喝下一品脫的啤酒。看到這裡是不是想起了叉男初戀里的X教授!沒錯最初我對圖靈的腦補就是他那樣的啊!

  圖靈還是個寫小黃文的大手,這是真的。在他因為同志身份暴露,被警察調查時,警察要求他寫陳述報告,他……洋洋洒洒寫了五頁紙,文辭優美語句流暢,詳細生動地描述了他和他當時的情人的關係,警察們都震驚了,沒想到這人這麼直截了當,愛一個人有錯嗎?!

  電影里對圖靈的同性感情線處理得很含蓄,只提到了他那早早夭折的初戀。沒錯,克里斯多夫同學是圖靈心中永遠的白月光,但在這個竹馬戰不過天降的年代,早早退場的竹馬更加……只能出現在記憶里了。其實!圖靈在大學裡就有了新的戀情啊!還不止一次!劍橋這種地方你懂的,男人們對身體交流蠻放得開。只是圖靈似乎是那種把身體和精神交流分得很開的人……這好像也是當時社會裡主流的家庭觀,性和愛是兩回事什麼的。圖靈有個幾乎是克里斯多夫的替身的好基友,兩人的友誼從大學一直維持到一起去普林斯頓讀博士,但是某次陰差陽錯睡在同一張床上時,圖靈試圖推倒基友未遂,於是這段關係就變成純友誼了。圖靈成名後,還資助過一個正太上學,養成了人家好幾年之後正太說叔叔我們不約,圖靈又只好退回到一個資助人的位置上了。他還和一位19歲的少年維持過短暫的關係,可惜這段關係最終暴露,也使得圖靈的取向被警察發現,而導致了他必須接受激素治療(可惡的化學閹割)。他的情路……還真每一段都可以腦補出兩萬字的狗血文啊……

  至於在電影里存在感超級高,讓人看演員表就懷疑「基佬傳記怎麼還能有女主角」的,凱拉?奈特莉飾演的瓊?克拉克小姐,她確實是圖靈唯一一個求過婚的女人。但是!真實的故事比電影里更萌啊!他們並不是在布萊切利莊園才認識的,而是大學就見過面,勉強算是青梅竹馬的關係生生被掰成了天降,讓我這種幼馴染愛好者好心塞。克拉克也並不像電影里演的那樣,害怕傷風敗俗而只能在家偷偷工作(雖然她父母確實都是研究神學的),而是真的作為唯一的一名女性,和圖靈的小組一起在8號營房一起破譯Enigma。電影的改編,讓我覺得導演是真的不了解基佬……有哪個基佬會對一個第一次見面的女人這麼感興趣,還做半夜爬窗去妹子家這種這麼少女漫畫的事(雖然電影解釋是為了工作),還為了擔心妹子的安全而隱瞞俄羅斯特工的事情。卷福演得無比直,他演福爾摩斯都基得無法直視,但是演圖靈有一種微妙的直男氣場……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啦。

  這還不是電影里最奇葩的改編——電影里,圖靈隱瞞了同性戀的取向,向克拉克求婚,直到分手時才說明。這不是妥妥的渣男是什麼!而事實是,圖靈對克拉克求婚,很大程度上也是基於當時社會對婚姻的認識:婚姻伴侶不是首先作為性伴侶存在,而更多的是一個「維持家庭的另一半」。所以他求婚的第二天就跟克拉克出櫃了,真是有勇氣的男人……現在有哪個騙婚基佬敢向老婆出櫃啊。而克拉克卻沒有退卻,因為他們雙方都覺得,除了身體上不合拍之外,他們的精神世界還是蠻和諧的。這段關係維持了六個月才結束,也是和平分手,他們還是好朋友啦。

  要說電影里有沒有可以挖掘的基情,應該還是有,馬修?古德飾演的國際象棋冠軍休?亞歷山大,一開始就特別傲嬌地跟圖靈針鋒相對,隨後才(轉折生硬地)把圖靈當成了好朋友,真是好標準的少年漫畫里男二號對男主角的態度啊。這兩人在現實中也特別萌,圖靈剛到布萊切利莊園時,迎接他的就是亞歷山大,圖靈對他的第一印象特別好。他自己是個社交障礙死宅,而亞歷山大和克里斯多夫一樣,也是聰明又懂得和人打交道的那一種,於是圖靈又很自然地在社交方面對人家各種依賴了。這就是所謂的,「之後愛的每個人都帶著初戀的影子」嘛(不對!!)。雖然圖靈是破譯Enigma的主力,但是這個小團隊的領導是亞歷山大,因為他更懂得如何和軍人們打交道。

  電影里有一點遺憾,就是僅用一行字就帶過圖靈充滿悲劇(以及一些浪漫色彩)的死亡。這是個大家都知道的故事,圖靈吃了沾有氰化物的蘋果,死在家中,只留下咬了一半的蘋果。值得一提的是,在圖靈年輕時看到《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的演出時,曾公開表示喜歡巫婆與毒蘋果的句子。一生追求完美的圖靈,也許是想在自己被激素治療侵蝕之前,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結束這一生吧。雖然有點不厚道,我真的挺想看這樣一個場景被搬上銀幕,超級天才美麗的,平靜如同沉睡一般的結局。可惜導演……你為啥不拍這一段。不過每個在萊切利園裡工作過的人都對那段解密歷史閉口不談,而當圖靈被控告行為不端,站上法庭時,他也從來沒有舉起手,他說「我不會否認這個事實,但也不會承認我有罪,因為我的所為並不是罪行」。圖靈的離奇死亡是人們對他為數不多的了解之一。1954年的7月7日,在以「化學閹割」(即絕育手術)為由躲過牢獄之災後,圖靈因食用浸染過氰化物溶液的蘋果,在家中倒地身亡。導演不想在屏幕上看到他自殺,而希望通過這部電影展現阿蘭·圖靈傳奇的一生以及偉大的成就。責任和道德告訴我們關注這些比大力刻畫他的自殺過程更為重要。

  另本片有一點遺憾,就是在圖靈牛逼閃閃的科學貢獻,電影只取了最熱血的「破解謎機」這一點。其實圖靈還有很多其他成就啊!限於篇幅,電影里把好些東西都扔到台詞或者細節里了。圖靈最出名的,是提出了現代計算機的理論模型,用有限狀態機來描述一個可以自我學習的機器。這個機器最早出現在他24歲那年一篇論文的腳註中。他還提出了著名的「圖靈測試」,作為一台機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標準。在電影里,這些都體現在他與調查他的警探的對話中了,他們現場表演了一次圖靈測試。圖靈去世前幾年一直在研究小菊花,呃,是真的菊花,為了研究植物形態里的斐波那契數列。在影片開頭,圖靈凌亂不堪的公寓里那些複雜的圖案,看樣子就像是這方面的圖。他還和計算機之父(或者之母?取決於攻受)馮?諾伊曼勾搭過,對諾伊曼日後的研究產生了影響。圖靈和做資訊理論的香農也有一腿,之後圖靈在貝爾實驗室做語音加密,那個系統不能說有多成功,但確實是當時的第一個嘗試。圖靈還在連雞都沒有的時候就先下了蛋(不對),在連計算機都沒有的時候,就寫了國際象棋的計算機程序……他的任何一項成績,都足夠我等戰五渣仰望一輩子。

  說了這麼多,如果要客觀評價這一部電影,我只能說,它只刻畫了圖靈波瀾起伏的人生中,短短的一小段;也只展現了圖靈人格中的一個方面。它能讓更多連「圖靈」這個名字都沒聽過的人了解這位偉大的科學家,知道正是他的工作讓二戰提前結束了好幾年。另一方面,圖靈的其他科學成就,他性格里果敢、直率的一面,他那狗血淋漓的感情生活,也只能在原著傳記里找了。


卷福去應聘情報解密的職位,面試他的竟是鐵血的獅家族長——泰溫蘭尼斯特!

好不容易過了面試,竟然遇到另一個平行世界的死對頭Lord Blackwood!

惺惺相識之餘各種被耍被套話:原來死對頭也知道那個唐頓莊園的司機是蘇聯間諜!

司機發現身份暴露,於是威脅卷福說不聲張,否則把他是GAY這事說出去。當時卷福和加勒比女海盜訂婚了,只能相安無事,一直到戰後。

不知為何卷福招惹了一個警察,那警察以為他是間諜,卻發現他只是同性戀!

警察深深地失落,後來當了英國首相,參與了一次行為藝術——跟一隻豬XXOO!

------------------------------------------------------------------------------------------------------------------

2015年7月19日註:

感謝@木之下企鵝批評指正。已在原答案修改。並且排了下版。

模仿遊戲快要在中國上映了呢,不知道會不會有更多人看到我這個答案呢。博諸君淺淺一笑罷。

每次看英劇或美劇,發現某個演員也在另一個劇里露面,就覺得很穿越好伐。告訴我我不是一個人。


卷福在神探福爾摩斯里沒有完全公開的賣腐,在模仿遊戲里,他終於變彎,腐國大法好啊~


這片子不應該比美麗心靈評價低。最起碼關注了一個現實的社會問題在歷史中的狀況,而不是好萊塢經常玩的「love is the answer to everything」 cliche.

利益相關:為了感謝祖師爺賞飯看片紀念一下。


繼《國王的演講》拿下奧斯卡後,近代名人傳記片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今年奧斯卡就有兩部參與角逐,可巧講的都是20世紀的英國天才科學家,阿蘭·圖靈的《模仿遊戲》和史蒂芬·霍金的《萬物理論》。

奔著奧斯卡去的,難免有討巧之嫌。《模仿遊戲》的改編就是一個流水線的例子,當然是高水準很專業的流水線。選取人生3個部分交叉,並以破譯德軍密碼這一最富戲劇性的一段為主,避免流水賬,營造一個個戲劇高潮和人物衝突,無論是與同事格格不入,上司阻撓,還是攻克難關。破譯密碼成功的那一刻確實振奮人心,圖靈和他的隊伍的確是戰勝法西斯的不二功臣,卻默默無聞了半個世紀。小男生時代情竇初開也拍得挺流暢,英國人在這方面果然功底紮實。最後燒毀絕密資料的時候,在火光中有一刻我真的被計算機的先驅的光芒感動了。想想如今每個人都離不開的電腦、手機,讓世界維持運轉的各種系統,這靈感發源於這一切都不存在的那個年代,那個偉大卓絕的思想里。

傳記電影改編不是問題,片尾也聲明了不都是真實歷史,我也無意去對比電影和現實的細節。但是文藝界對科學天才都有個刻板印象,或者說刻板的熒幕塑造方式。小時候總受人欺負,長大了情商為零,毫無幽默感,無比傲慢,溝通困難,無法與人共事。比如《模仿遊戲》中的圖靈。如果真實的圖靈是這樣也就罷了,可是並非如此。與此同時矮化次要角色來襯托主角,比如圖靈的密碼破譯組的上司被塑造成頑固不化的軍閥式人物,其他同事也只能打打下手。小男生時代情竇初開那段,除了一段美好短暫的同性愛情,似乎也就為了鋪墊給密碼破譯機器起昔日愛人的名字。

在這樣工整的製作框架下,留給演員的餘地其實不多。Benedict Cumberbatch的表現還算不錯,尤其是最後被強制注射激素的痛苦那段,迷離給了他一些發揮空間。但總的來講,整部電影的改編痕迹還是太重。問題不是改編的太多,而是「痕迹」太重。

肥嘟嘟看電影 - 知乎專欄

微信公眾號 - 肥嘟嘟看電影(feidudumovie)


說實話,這片子都能提名,足以說明奧斯卡有多喜歡傳記片,以及今年有多小年。也就是一部合格的電影,談不上多好。

不尊重歷史,把圖靈描繪成sheldon這種人物還亂煽情就不提了,單說趕奈特莉走那段,要多俗有多俗。另外金句反覆說,生怕觀眾不知道電影想表達什麼。

這種手法真的不怎麼高明。


影片開始了

我看了10幾分鐘的劇情

卻只看到了平庸的影子

不同時間段與故事情節的交叉

讓我意識到《模仿遊戲》是用倒敘的手法講的

只是回憶與當下的界限不流暢也不明顯

直觀感受 有些混亂

另附問題一枚 (路過的童鞋有可以幫忙解答的嗎)

影片開始 圖靈家被盜的到底是什麼東西?

為什麼圖靈稱沒有東西被盜?

偷東西的人又是什麼人?

為什麼偷了讓圖靈不想報警的東西?

圖靈破解英格瑪與這一次失竊有什麼關係?

為什麼要在失竊引起警方調查中講述圖靈破解英格瑪的故事?

(請把中間的問號都看成逗號……)

第一場讓我吃驚的戲是

那些男孩把圖靈關在地板夾層里

玩的這麼過火

我不想考證是不是真實

畢竟這一段的印象深刻

讓我有理由記住Christopher

(他救出了圖靈 還推薦他研究密碼學)

這個

圖靈的初戀 出場沒幾分鐘後就永久消失了的實質性男二

還有後來那台同樣叫Christopher的

圖靈機

影片真正開始閃光是在

上校帶人來停掉圖靈的機器的時候

千鈞一髮

休等人趕來制止了

觀影的時候只覺突兀

瓊說 人們討厭你時 是不會幫你的

於是圖靈想到

自己的確需要其他人的幫助

買了蘋果

去 「賄賂」╮(╯▽╰)╭……

這樣簡單的邏輯迴路

在現在想來 其實很自然

一個一直以來獨來獨往的人 他既沒有惡意中傷別人 也沒有在相處中看不起誰

說白了

這樣的人 本質上是無害的 誰都看得出來

人們只是討厭他的疏離

有一天 他給你買了蘋果 還問你要不要幫忙列印東西

你是什麼感覺?

+丟手絹,丟手絹,輕輕地放在小朋友的後邊,請大家不要告訴他……+

我的意思是說

「歡迎加入!新成員!」

這類人的單純與質樸 是最容易被容納與接受的

然後圖靈和其他人變成了一夥

開始了本片流暢與值回票價的階段

還有幾個圖靈跑步的鏡頭

對著熒幕

我看到的是沒有卷福那麼帥了的臉

還有《模仿遊戲》中圖靈在 不那麼順利的情況下 的

排解

這種排解是自覺 安靜 順其自然的

像一個普通人

更像一個安靜本分只投身於研究的天才

結尾眾人在夜裡銷毀資料結束這一段歷程時的笑容

在火焰的暖色調里 用背景的黑

襯出沉澱與心照不宣的勝利

然再見

卻是經年

化學閹割?

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是什麼東西

其實正如 瓊 所說的

寫信給她 她可以幫忙出庭作證

為什麼沒有呢?

這就是獨立與依靠的區別

圖靈和瓊的關係

是相知而相互獨立

人們都說 朋友是相互利用的

所以常見許多這樣的人 擁有許多那樣的朋友

圖靈的世界裡沒有朋友這個定義

其實所有人在他的眼裡

或者說心裡 地位都是一樣的 除了 Christopher(已死 如果還活著 又是另一種可能)

所以他不會去要求別人 為他做什麼 即便是瓊(也只是更熟悉的其他人)

(這一點 與上文所說有悖 此處認為圖靈是將自己與人群分離的 但不同於蔑視)

私以為

b站 一個剪輯 抓住了影片的精髓

用的是青峰的 我好想你 (真是再合適沒有了!)

附上鏈接

【模仿遊戲】【Christopher/Alan】我好想你

PS 密碼學 ,埋葬了多少數學天才

還有那些,不知名……


抱著極大的期待去膜拜偶像,卻失望而歸。

如此高配置的演員,加上不差錢的劇組,加上傳奇人物本身故事的加成,卻拍了一部如此平平淡淡的電影。

相信很多人之所以感動,也只是為圖靈的故事本身而感動,對於早早知道他故事的人來說,就失去了感動點。

提前一年開始期待的我,只能失望。


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一個大法師為了復活愛人,決然獻身於黑魔法的故事。

它們的消滅,乃因為不寫永久不變的人性

----魯迅

法師阿蘭從霍格沃茨肄業後,沉浸於愛人離世的悲傷中不能自拔,然而此時的中土大陸正在魔多的鐵蹄下嬌喘,地精/侏儒/法國人/維京人們為了躲避戰亂紛紛湧入潘達莉亞島,然而一日不能找到戒指,就一日不能結束訓政,反攻大陸。在這樣的危機之下,阿蘭法師帶著悲痛,毅然來到了圓環套圓環娛樂城,加入了戒指搜尋小隊。

團隊的開荒進度很不理想,阿蘭自告奮勇,接下了RL,並且裁掉了兩個水貨DPS,但是仍然不能完成限時挑戰。來自外部的壓力和內心隱藏的渴望,阿蘭終於把目光投向了黑魔法 —— 他決定復活愛人,讓他的愛人幫助他戰勝敵人,獲得勝利。

為了復活儀式,阿蘭傾盡了公會資源,眼看魔法陣就要完成的一刻,工會會長蠻橫的打斷了儀式,要求以使用黑魔法的罪名驅逐阿蘭,並且使用常規預言魔法尋找戒指下落。然而在小夥伴們的強烈要求之下,會長慫了,同意阿蘭繼續嘗試黑暗大復活術。

終於,阿蘭的愛人克里斯被喚醒了!藉助克里斯強大的亡靈預言術,加上魔多軍隊的失誤,阿蘭小隊成功的找到了戒指!在眾人歡慶勝利的時刻,阿蘭卻被指控以使用黑魔法的罪名。阿蘭不忍與不能離開魔法陣的亡靈克里斯分開,含恨輸入了"kill(getpid(), sig)"!永別了克里斯!但願有朝一日世人能無法通過問問題分辨你與他人的不同!但願有朝一日你能像解決P一樣解決NP!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莫言

後記:事實證明黑魔法是邪惡的,在不太遠的未來,克里斯借鑒了其他系的魔法,結合自身的黑魔法,創造了無數的災難。比如改變系+黑魔法OoK , 塑能系+黑魔法Piet,以及史上最大的災難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電影《傾國之戀》(又名《溫莎公爵的情人》)?
如何評價1989年的德國動畫短片<平衡>?
如何評價北師大實驗初二九班微電影《屍變》?
龍斌評價的每一部電影他都看過了嗎?

TAG:電影 | 影視評論 | 圖靈AlanTuring | 模仿遊戲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