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賴耶識是從哪兒來的?

佛教認為「我」的自我意識來自於阿賴耶識,那阿賴耶識又來自於哪裡?近代世界人口大爆炸,真么多新增人口的神識又是從哪兒來的?


求佛經原文,哪部佛經說的 【佛教認為「我」的自我意識來自於阿賴耶識】 ?

第二個問題(新增人口)太初級了,簡單的說,「等著投胎的神識」的數量,已經達到了算數譬喻所不能及的程度,地球區區幾十億連大海的一滴水都不到。


「阿賴耶識是從哪兒來的」?此乃偽命題!佛陀在《楞伽經》等經典中明確宣示:阿賴耶識就是如來藏 。這樣,就等於在問「如來藏識是哪兒來的」?一樣乃偽命題同理!如來藏無所從來,亦無所從去,不生不滅,法爾有之。佛陀說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指的就是如來藏。那麼,為什麼又叫做阿賴耶識呢?因如來藏圓澄夲覺一念妄覺產生無明,因無明之緣而有行,因行生能所,因有能所(能緣與所緣)而成識(特注:是相變成識不是生之為識) 。這個識就叫阿賴耶識 。牠不是生出來的,牠是由如來藏識因無明,行再經生出能所後相變出來的。相雖變,性未變,仍舊如如不動。就好比一個演員經化妝登台飾演皇帝,在台上何等威武,由一個普通人相變成皇帝,卸妝後仍是那個普通人一理也!

有自命「齊天大聖」者妄說此阿賴耶識是由身口意造業生出來的,那麼是問:依十二緣起,入胎識(即阿賴耶識)入胎後經名色六入等支之演進才開始生出五蘊身,此刻身在哪?口在哪?意在哪?尚未生成之身口意(特注:意者指第六意識,屬五蘊攝,非入胎識之識)怎麼會掉過頭來生了阿賴耶識?這豈不是兒子生老子?此屁大聖是他兒子生的嗎?顛倒邪妄如此,不可理喻也!

最後,可能會有新問題:「無明因一念妄覺而來,那麼這個一念妄覺又是哪來的呢?在《楞嚴經》中有尊者向佛陀提出此問題,佛陀有詳細解答,可查閱。


唯識並不認為「我」的自我意識來自於阿賴耶識,而是認為凡夫以末那識執取緣起相續的阿賴耶識而當做不滅的我。

識是由於了別的功能而被命名,和其他所有現象一樣緣起具足則顯現。

阿賴耶識是個功能,功能沒有數量單位,你把阿賴耶識當成了其他教法的靈魂了。


「佛教認為「我」的自我意識來自於阿賴耶識」

這句話呢半對半錯,阿賴耶識種子緣起,所以說我執起於阿賴耶也是可以的。

一般而言,佛教把自我意識的執著稱為我執,是第七末那識,末那識執著(識別)阿賴耶識為「我」,但阿賴耶識本身並不會自認為「我」。所以自我意識來自於末那識和阿賴耶識的共同運作。

阿賴耶識含藏種子,為「能藏」,也是「所藏」,但第一因不可得,阿賴耶識的產生 具體參看 @有界無邊 師兄所舉的夢喻。

至於現在這麼多神識怎麼來的,

通俗講,六道中各種無量生命輪迴,涵蓋地球和各種外星球,無非就是某一星球生命減少了一點點,地球人道增加了一點點。

另一種觀點,可以說這個世界都是我們的阿賴耶識的外在投影,我眼中的眾生也是在我的阿賴耶識中識別為眾生,都是我的分別妄想。


朋友,如果你想弄懂這個問題,我建議你看《大乘起信論》,特別是其中「無明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的部分。

以大乘佛法來說,佛性(如來藏、真如)本自清凈,本自無相。但是由於無明的「妄覺」(不覺),起一念妄動,欲有所見,於是轉第八識(這是個中性的名詞,其清凈的狀態就是無相的佛性)為阿賴耶識,而成立「相分」(相分及所見相),這是三細中的第一細「業相」,或稱謂「無明業相」,這就是阿賴耶識的由來。

有「所」就有「能」,建立「相分」之後,再一轉,成立能見之「見分」,這就是第二細的「轉相」(意為轉清凈之心體為有能見分)。有能見、所見之「見、相」二分以後,於是又一轉,而成立異相、同相、非同非異之世界、虛空、眾生之相,這就是第三細的「境界妄現相」,簡稱為「現象」。

以大乘佛教最究竟的義理,是講「無生」,是不談「能、所」,也不談因緣的,所以小乘之法不是實法,只是權法,小乘法不是釋迦摩尼佛想表達的真實之意,而「十二緣起」只是「相」上的方便法,其中提到的「識」只是「第六——意識」,是無法解釋阿賴耶識從何而來的。朋友不妨試想一下,如果你一旦問,某物如何來,就意味著你認為有「能生」與「所生」,有「因」有「果」,這樣問下去,永遠不會有正確的答案。而一切的根本就是「相」從來都沒有真正的「生」過,眾生見「相」,就是因為無明的妄動,實際一切眾生,一切因緣就是無明的產物,所以從最究竟的義理來說,世界人口的爆炸,只是眾生的一種妄覺。

如果朋友要進一步問,無明從何處來?無明無因,無因故妄,故無明本不生,諸相本不生,佛性本自清凈。如果無明講得出來由,講得出它如何生,它就不是無明,如果朋友能體悟這一點,那你就不會再問無明從何處來,因為這個疑問,就是「無明」妄見有「無明之相」,於是才又多於的問「無明」從何而來。如果朋友能夠讓狂亂之心消歇,那無明就自然停歇,所以佛才說——狂性自歇,歇即菩提。

如果朋友疑問既然無明本自不生,那我們生活之相又是為何?是否一切都將變得沒有意義?如果朋友這樣想,那朋友就從「有見」,又落入了「斷滅見」,還是無明在妄見生滅。無明雖然本不生,其乃虛幻之相,但其也是依佛性而有,這就如同水中的假月,也是依天上的真月而有,所以眾生要想體悟佛性,還是需要靠無明之相的反推,正所謂去除無明,則佛性自現。這就如同夢境,人生是一大夢,夢境之「相」雖然不實,但是做夢之人對於夢境的體驗是存在的,也就是眾生的本有的「覺性」是真的,眾生的毛病,以及眾生的痛苦,只是在於用這個「覺性」去貪著「夢境」,妄自認為夢境真的有生,所以對於學佛之人,既不要貪著夢境,但也不要簡單的否定夢中的感受,而是應該竟可能將這場夢做成一場好夢,佛教的修行也就是在作這些。


這個問題不是第一因思維能解決的,因為給你另外一個來處,你又可以繼續問這個來處從何而來,如果這個來處不需要從哪來,那就是無因論了。

於此,佛教只說一念無明而有生滅、不生滅合和,非一非異,這是語言表達的極限了。在唯識中,也說種子現行互熏互為因果,還是如束蘆那樣交互而住,識緣名色,名色緣識,在現象界中不會再安立另一個現象實物作為能派生的第一因。

真想探討這個問題,中論必啃,如果生滅常斷一異來去這八個概念的成立都有問題,那怎麼能依據他們來思考終極問題呢?

如夢喻中,夢裡自己成為張三,這個張三彷彿擁有一切世界、人生,但他追溯自己怎麼出現的時候,在夢中卻根本無法追溯出自己到底從哪來的,彷彿就是「忽然」出現一般,而當他醒過來,張三怎麼來的就不是問題了,虛妄幻夢而已,又好比你撞了頭眼冒金星,第一個金星哪裡出來的出來了多少個金星,你能回答么?


阿賴耶識從造業而來。在唯識宗里,把十二緣起中的識支定為阿賴耶識,它是投胎輪迴的識,而產生這個識的原由是無明緣行,而由行緣起了此阿賴耶識。

下面我們剖析一下其中的含義,首先如何理解行,行通俗講,就是造業的意思,因為雜阿含經中明確定義了,行分為身口意三行,顧名思義,行是通過身口意三個地方造業,從這個地方我們至少會明白兩件事情,第一,行是前七識的造作,因為造業的只能是前七識造業,而第八識造的業是無記的,因此行緣識在唯識宗里就是指前七識造業而熏成第八識種,這個種子就是前七識所造的業,全部都藏入第八識中,為以後的業報現行做準備。第二個方面,比較有深度,是普遍學唯識的人沒理解到的。既然行是造業,應該是行緣業種才對,為什麼要行緣識呢?因為唯識宗認為一切唯識所現,包括業種也是需要一個對應的心識去顯現它,因此行首先緣起了識,由識再變現出業種,這樣就可以成立識外無境的理論了。所以第八識其實就是一個了別業種的識,是唯識宗為了成立唯識無境的思想而立,因為前六識各自有各自的了別對象,但是卻了別不到業種,這時候第八識登台了,是專門了別種子的識,因此這個識的因緣就是十二緣起中的行,即前七識的造業,熏成了第八識和它顯現出來的種子


是這樣的。

十二因緣里的「識」支。大乘佛教一般認為是阿賴耶識。

早在部派佛教時期,薩婆多部就把心分為了「心,意,識」三種不同功能。其中心是業感積集的功能,意是所依思量的功能,識是了別的功能。而到了大乘瑜伽行派,就把有業感作用的心具體化為阿賴耶識。作為持攝有情業種,隨有情生死流轉的異熟識。

阿賴耶識從哪兒來?十二因緣已經說的很清楚了「行緣識」。阿賴耶識來自於三世的業和煩惱。


阿賴耶識和真性是手心手背的關係,如果說最接近真性的一個那就是阿賴耶識吧,其他的如意識啊,現象啊,都是虛假幻化的虛假。本質上世界上只有一個真性,所有人在共用,所以不存在增減。人類越多說明無明越多。


第一問:一念無明不覺中來

第二問:六道輪迴里來


推薦閱讀:

你們唱國歌時,都在想些什麼?
人在什麼樣的環境下和什麼樣的意識形態不同才能達到階級對立的情況?

TAG:佛教 | 意識 | 自我認知 | 阿賴耶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