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勤為什麼會承接「新四板」業務?

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文化四板|線上託管|人才產權 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

四大以前不是不承接「新三板」么?


1、德勤是四大最本土化的所,其中包括處理與政府關係這一方面也是最本土化的,做的也比其他三大好,所以你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每到一個地方拓展業務,德勤與政府搞關係總比其他幾家跑得快。

所以,你看到駐場合作機構中有德勤,很有可能是為了搞好關係,為政府站台。

並且: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真正國家級、全國性、全資國有的文化產業產股權交易平台和投融資服務機構,文化系統自己的交易所。按道理來說級別也不低,駐場機構中也有中銀國際證券這樣的機構,說不定德勤在為以後這些企業培育培育去港股上市審計做準備呢。

2、另外四大,在承攬項目的時候,第一要素不是考慮規模大不大,也不是考慮收費高不高,而是首先考慮風險大不大,如果風險很大,即使規模再大,收費再高,四大也不會、也不願意去碰它,這就是所謂的把風險控制在源頭,保護好自己的聲譽,愛護好自己的羽毛。所以在A股企業時常爆出驚天造假案的資本市場中,你會感覺:四大審計的企業財務造假髮生的幾率要比國內所少很多,這主要歸功於四大杜絕高風險項目(當然,也有看走眼的時候)。

正是由於A股IPO企業審計風險高,所以四大很少做A股企業IPO,除非發行人在行業內的地位較高、排名靠前,四大才會興緻勃勃地去做。現在A股估值很高,一些想上市的企業自身帶有造假原罪,並且這些造假手段過於隱蔽,致使一些審計手段無法有效識別。

所以,有時候一些財務造假並不是內資所審計技術不行,而是手段太隱蔽,就算換來四大審計,也是有很大可能發現不了。正是如此,四大不敢貿然承做這種項目。

3、有些其他答案的題主說什麼行情不好,審計不是十年前了,我有一點同意,但是又有很多不同意。行情是不如十年前了,十年前中國經濟蓄勢待發,各大央企國企紛紛在國內外上市,體量大,募集資金也大,審計費也高,四大賺的盆滿缽滿。

如今A股上市,多為私營企業,大多數規模遠不如國企,也沒有國家信用背書,尤其遇到一些狡猾的企業,挖個坑,審計師跳進去自己都不知道。

所以,現在四大會接一些小的項目,不是因為審計走下坡路了,也不是因為四大不行了,而是因為有些小項目風險很低,收費還行,那為何不去做呢?

總之四大不會做虧本的買賣,都是實打實的資本家,狡猾的很~


直白的說,受到內資所衝擊太大了,這已經不是十年前了。

四大如果再不想辦法開拓新業務,不考慮把逼格降下來,還按著以前的思維方式死守著四大行三桶油這種超級規模的客戶,偶爾接點中等規模的客戶,完全不鳥小客戶的話,遲早會被內資所一步步逼上絕路(雖然說是遲早,但10年內別考慮,短期內四大行這種超級客戶沒希望輪換到內資所頭上,四大行一家的審計費一億多,A股普通公司的審計費一般也就100-200萬,一家四大行的收入頂接近100家A股公司,短期內四大對內資所還是還是有壓倒性的優勢)。

但是(重點來了):

雖然四大行這種超級客戶目前不大可能到內資所手上,但其他客戶呢?

舉個例子,十年前金融行業上市公司(證券、保險、銀行)全是四大審計的,但現在已經有不少上市銀行的審計單位換成內資所了(16年之前上市銀行全是四大審計,16年當年上市的銀行的IPO及年審有幾家已經變成內資所了),具體情況可以看下邊的圖。金融業這種曾經被認為內資所完全沒資格沒能力接觸完全是四大的天下的行業,現在都已經一步步被內資所搶回來了,更別說製造業之類的傳統行業了。

如果大家留意一下這幾年的IPO審計,就會發現其實四大承接的IPO很少。當然,往好聽的說,可以說是四大為了把控風險沒做這塊業務,但往差了想呢?IPO企業即便再差,在其自身所屬行業內不說拔尖,起碼得是知名企業,或許達不到四大行這種巨無霸規模,但好歹在一個省或者一個市得是個拿得出手的企業才行。而這種量級的客戶,目前四大和內資所比起來是沒有競爭優勢的。難聽的說,對這類客戶,四大就是競爭不過內資所(競爭不過的原因很多人都說了,一是成本問題,二是對A股IPO而言四大的增信力有限)。

說這兩點其實就想說明:在中低端市場,四大目前已經沒有什麼競爭力了。

但由於四大有著不少巨無霸客戶,本身也沒必要和內資所在中低端市場競爭。

但是,德勤是目前四大中規模最小的那家,而且在高端客戶中和其他三大拼殺其實算是失敗的(最明顯就是四大行輪空,從上面的圖也能看出來,25家上市銀行,德勤只有4家銀行,招商銀行還是審計費降了接近一半才從畢馬威手頭搶過來的;而四大中的老大普華有7家銀行業務,其中還有2家四大,其餘銀行的規模都不小),這就迫使德勤不得不進入中低端市場和內資所進行血拚,畢竟下面那麼多張嘴等米下鍋呢。所以德勤接上一個新四板的業務,是必然的結果。

其他三大其實也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了,也在嘗試開發中低端客戶,最近動作也很多,但相比德勤,好歹在高端市場還過得不錯(德勤是真被逼急了),相比德勤動作幅度沒那麼大而已。


行情不好還能選業務。。。


與德勤一貫風格比較像,向來喜歡小企業高發展的企業吧,德勤的寶潔之類的大客戶也是在規模小的時候拿下的。


開拓業務。

俗稱多賺點錢


項目有潛力,風險小,他家的價格承受能力強


混口飯吃。何必在意這些細節。


一時間感到十分尷尬,當然也有可能是開拓新業務。


德勤本土化做的最好


四大連沒板的小項目也會接,就審計講,

你以為是十年前嗎


推薦閱讀:

ACCA 對進四大到底有沒有幫助?
東.西.中南財及其他財經大學在北上就業競爭上與兩財一貿相比是否有很大的劣勢,去四大就職是否是最好選擇?
現在想考全日制的Mpacc,有什麼性價比比較高的學校嗎?大家對複習、發展前景有什麼建議也歡迎分享?
如何看待中航資本被監管機構發現年報信息披露模糊?
財報使用者優先選擇關注財報的哪些部分?

TAG:審計 | 註冊會計師CPA | 德勤 | 四大會計師事務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