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發條橙》的感受?

如題,根據豆瓣友友所說,領悟到「徹底的善與徹底的惡一樣沒有人性」。想聽聽大家的看法。


上午剛看完電影,心裡五味雜陳。首先,作為一個普通人,非常痛恨主角這種人了,他們無惡不作,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他們就該接受法律制裁。

但艾利克斯在監獄中服刑時,為了減刑,接受了「」治療」,可以理解為化學閹割,讓他在某些情況下生不如死,這顯然是不人道的。

可能有些人會說那他犯罪時對其他人人道嗎?

那我們要法律幹嘛?按照他們的邏輯,一個人只要有暴力、色情、貪婪、自私、變態、虛偽、欺騙等等的行為,立馬接受治療吧,男女醫師坐診節假日不休喲——這就是「徹底的善」。這離文革不遠了,人人自危。

徹底的善可以理解為「絕對正義」。看過《海賊王》么?赤犬就是絕對正義的貫徹實施者,他不分青紅皂白的認為海賊全是燒殺擄掠無惡不作的變態,海軍全是正義的簇擁者。這和「惡」有什麼區別?物極必反。這種非黑既白的思想早已過時了,但目前還有相當一部分人就是這種想法啊。還記得砸日本車嗎?然後最近的吧,應該是天津大爆炸第二天,范瑋琪在微博曬孩子照片,被網路暴民攻擊。

人性是複雜的。自由是相對的。法律是要公平公正公開的。人和人怎麼相處?只要不傷害到他人利益,愛咋咋地。


活該自己單身20年


如果說周星馳因為其對鏡頭、表演苛刻的要求一度被香港影壇稱為「片場暴君」、「瘋子」甚至被踩為「勢利小人」,那麼斯坦利庫布里克跟他比起來,只能算是有過之無不及,這位被美國影壇稱為「虐待狂人」,但卻又是各國著名導演公認的「偶像」,四十年來最偉大的電影大師,我們從來不知道如何去評價這個多面手,並且他似乎也從不缺少來自各界的溢美之詞。

庫布里克本身不是高產的電影導演,他的全部作品在三天內基本就可以刷完了,但是他涉足的題材之廣,並不是看一兩部電影就能將他研究透的,從偉大的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遊》,頗具黑色幽默的《奇愛博士》,驚悚電影祖師《閃靈》,反戰的《全金屬外殼》,到最後的封筆之作《大開眼戒》和留下給斯皮爾伯格的《AI》故事內核,庫布里克用僅僅數部作品就詮釋了電影藝術的魅力,這是讓無數導演很難望其項背的事情。20世紀60至70年代是庫布里克電影的黃金時期,在這一時間內他創作了很多經典的電影,這段時間的好萊塢在經受了法國新浪潮和左岸電影的衝擊,加上傳統電影又遭遇到新興電視業衝擊,顯得不很景氣,電影創作者們開始反思電影的舊體制和舊觀念,因此產生了諸如馬丁斯科塞斯、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之類的著名導演,這一時段稱為美國的「新好萊塢電影時期」,然而我當年在看這段電影史的時候,並沒有發現文中提到庫布里克的影響,但我還是一直認為庫布里克在「新好萊塢電影運動」中的地位絕對是舉足輕重的。

我們談到庫布里克到底應該談論什麼?庫布里克是我認為那個時期非常具有想像力的導演,這當然也影響了後來把他視作偶像的周星馳、蓋里奇、昆汀等人,想像力是形式主義電影經常用到的伎倆,因此我們不得不去談論他的這部著名的R級片、cult片《發條橙》。

發條橙,或者發條橘子,改編自安東尼伯吉斯的同名小說,這是一部奇幻小說,個人覺得歸類在達達派一點也不過分,所以電影也同樣被歸類在先鋒派、cult片、邪典電影里,影片內容充滿暴力色情和反人類的畫面,如果放到現今的分級制度來看,絕對是nc-17級的,不過很可惜這只是一部R級電影,似乎在有些人的觀點裡里,能被評上nc-17的電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比如就近的就有《戲夢巴黎》,好似貝托魯奇便達成了一種無可企及的成就一般。個人覺得原著並不算是一部一流的小說,但好像教父三部曲一樣,二流的小說拍成一流的電影,正印刻了斯坦利庫布里克和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電影大師的功力,有趣的是這兩個人的《全金屬外殼》和《現代啟示錄》對於我的觀感而言,也是風格相近的電影。

我曾經和很多人討論過這部作品,也看過很多評論,大部分人表示觀影過程中會出現不適現象,有部分人甚至沒能將這部電影繼續下去,而我卻看的酣暢淋漓,每一幀畫面都不想放過,可能這就是為什麼那麼多人對庫布里克狂熱的原因。這部誕生於1972年,將主演馬爾科姆麥克道威爾(雖然已經廉頗老矣)推上演技神壇的電影,可能還會被人們再研究二十年、五十年、一百年。

我個人覺得庫布里克一向任性,大概天才都是這樣的,他的2001太空漫遊里開頭就有長達5分鐘的黑屏先例,當然現在有種官方說法認為黑屏只是當年為了留給觀眾進場的時間,但是我還是相信庫布里克巧妙地處理了開頭和中間的垃圾時間,造成人類還未出現宇宙一片混沌的效果,因此發條橙開頭又來了非常任性的兩組純色畫面,在詭異的音樂氛圍中,光學三原色之二的紅跟藍交融在一起,這是兩種非常鮮艷的色彩,而在視覺暫留的幫助下,觀眾會有更強烈的興奮感和不適感。

影片敘事採用了第一人稱觀點,將艾利克斯這個無惡不作的小痞子卻酷愛貝多芬的矛盾體形象從開頭到結尾拉了一個線性處理。先來說說本片的幾個令人印象深刻的鏡頭。第一個當然是進入畫面特寫的經典「齒輪眼」,記得大學在圖書館看某本書的時候提到過,這個畫面是非常典型的不打陰影僅憑眼神表演就讓人覺得很邪惡的範例,隨著廣角鏡頭變焦,身邊的小夥伴神態各異,穿著奇裝異服的場景顯現出來,將整個奶吧的氛圍營造得非常離經叛道。

第二個鏡頭便是四個人在鄉間小路上瘋狂飆車的鏡頭,用「吼叫」和交響樂交融一起,把聲音作為武器,整個畫面充滿了荷爾蒙,也將西方社會當時的年輕人價值觀崩壞很好的表現出來。

本片有很多這樣精彩絕倫的畫面,在這裡就不贅述,我著重想說一下鏡頭角度在電影上的運用。物體被攝的角度通常也是能代表導演的觀點,通常的電影角度有鳥瞰、水平角度、仰角、俯角、傾斜角度這幾種,現實主義導演盡量避免怪誕的角度,盡量保持鏡頭的水平。雖然庫布里克本人並不是形式主義至上的導演,但是由於他的風格多樣化,這部電影又充滿後現代色彩,所以很多鏡頭角度的變化很耐人尋味。在影片開始有段四人幫襲擊流浪漢的情節,這段畫面是在地下通道完成的,使用了很多陰影,卻是很樸實的水平角度。傾斜角度一般使用了斜的水平線,並且運用了深焦鏡頭來表現,不過影片中在表現流浪漢的時候並沒有使用傾斜角度,而是將地下通道變得傾斜,再加上大量的陰影,充分表現了場景的陰暗和逼仄。而在表現老作家聽到艾利克斯,也就是男主覺得自己安全了,而在浴室里大肆吟唱雨中曲那段戲時,老作家驚覺這個少年正是當年輪姦自己的妻子,並且使其患上肺炎去世的主謀,通過一個非常詭異又極富想像力的仰角鏡頭,增加了非常強的垂直效果,整個天花板與主體(老作家)拉得很遠,營造了非常強的壓迫效果,加上飾演老作家的Patrick Magee用翻白眼和伸舌頭的表情,配合上整個雨中曲調子的扭曲,將整個場景的恐怖壓抑氛圍推到極致,不得不說,庫布里克在營造恐怖效果上面真的是大師級,僅僅一部《閃靈》,就可以稱得上是驚悚片的範本或教科書,周星馳也在他的電影里反覆致敬自己偶像的電影,比如《功夫》里的紅色的血海,比如《西遊降魔篇》里蠟燭變九齒釘耙。

本片還有非常大的特點,就在於怪誕混搭但卻令人拍案叫絕的聲效,不管是營造恐怖壓抑氣氛的詭異音樂,犯罪鬥毆時的呼喊聲和雜訊,中間很有趣的一段用於處理艾利克斯和兩個女孩3P情節的快進音樂,還是貫穿全片那無處不在的貝多芬交響曲,都讓我們能深深體會到音效不僅僅可以用來烘托氣氛,還可以成為電影細微意義的來源。艾利克斯是個崇尚性和暴力的小混混,卻異常的喜歡貝多芬的交響樂,這顯然是通過高雅事物反襯了邪惡。不管是毆打戲還是強姦戲,導演都試圖用貝多芬的音樂製造強烈的反差,也為後來艾利克斯被改造後害怕聽貝多芬埋下伏筆。所以全片討論的還是人是否能擁有自由意志的問題,不管是艾利克斯和小夥伴的暴力,還是政客們做面子工程和政治博弈的動機,都來源於人性最原始的驅動力,然而我們討厭老虎,將老虎的牙拔掉,老虎卻喪失了在叢林里生存的能力,片子運用音樂的高潮部分也正是為了強化這一觀點,在艾利克斯回到自己的屋子聽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的時候,一組關於耶穌雕像的蒙太奇,在艾利克斯的眼裡卻是流著血的耶穌聖像,然後他看到的是吸血鬼、火山爆發等符號群像(庫布里克特別喜歡用符號進行隱喻,比如說影片中老作家家門口的『HOME』標誌),說明他再怎麼聽高雅,都只是領悟了暴力而已,這與後面他讀聖經想到割喉,看到電影想到納粹是一致的,最後一刻艾利克斯重新恢復了暴力的本性,他在閃光燈和鮮花簇擁中傻笑——「I was cured alright」,他又看到了紳士們(政客們)的虛偽和自己崇尚的性,在眾人的簇擁下,場面調度又從開放式變為封閉式,從而將自己原先所有的煩惱都摒棄在畫面之外,升華了電影所要表達的意義。

庫布里克在對待很多社會問題的時候是很冷靜的,這一點華語大師楊德昌也能做到。就像影片中快進的艾利克斯和兩個美女的3P鏡頭,用一種非常冷靜的角度拍攝,卻又顯得很荒誕和幽默,這其中還是表現出庫布里克對當時年輕人很低的性價值觀甚為惋惜,當然這也是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的產物,毛選中說,小資產階級是懶惰的,用一切美好來粉飾自己的墮落。看到艾利克斯被精神閹割的時候,我也會聯想到在知乎上經常有人會認為要對強姦犯進行化學閹割的言論,現在想來這種觀點也是很可怕的。其實心理學家在做精神分析的時候,常常會提到一些問題,比如說在討論一個人是否有神經症人格的時候,應不應該提到他所處的文化條件,到底是阿德勒學派還是弗洛伊德的理論正確,似乎各有各的傾向和觀點。

人的原始慾望是否應該被壓抑?我始終認為人是有高度生物性的,不要覺得人就是高等生命體,實際上還都是猴子,其實聽高雅音樂和原始獸性一樣,都是人之所以能稱為人的非常重要的部分。


人性難道不是角色在傷害無辜的其他人的時候就已經自動放棄了的東西嗎?接著一個已經不存在了的東西繼續討論善惡還有個X用。壞人受到虐待的話就該把施虐者也抓起來,因為加害者無論有多麼正義的理由也還是加害者,應當受到處罰;但拿壞人也受了苦為借口替惡開脫,那是詭辯。

強姦犯、殺人者都該償命。這種人有人性嗎?還是說聽個貝九就叫有人性了?真是X了狗。


先講講看的過程中吧,真的是一部讓人硬了又軟的片子。

充斥著暴力與性的畫面,而且場景的布置,很明顯的使用了強烈對比的顏色衝突,甚至看了令人有點脹眼,包括影片開頭的那家奶吧,純白的基本色,讓人浮想聯翩;主角的家和她媽媽的頭髮、服飾顏色都使用了很艷麗的顏色,大紅大紫,看了很不自然,嗝的慌……

再講講影片結束,主角又安然的回憶起了淫亂的畫面,而聽到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時候也不再有自殺噁心的念頭。代表著人格改造的最終失敗,而主角又變回了最初的自己。

看完給我的感受是:

一方面通過主角兩個極端的人格塑造,讓我們普通人都反對。我們反對惡反對暴力,但又反對絕對的善。

不禁讓每個觀者反思該以一個怎樣的人格心態面對這個社會,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同的想法。至於怎樣平衡兩者,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萊特。

另一方面,也通過這樣一個失敗的人格塑造案例(雖然是電影,但屬於導演想反饋給大家的信息),告訴人們,即人的天性不可磨滅,雖然某些強制行為讓你的人格有所改變,但只是暫時的,本質依舊不會摧毀。當然人的天性就不僅僅屬於「人之初,性本善」或者「人之初,性本惡」的範疇,他還有許多方面,包括「自由」等等。你不可能說是打壓人們天性對自由的嚮往,關於這個就不展開了,太多了,大家也都了解。


首先,對於埃里克斯這種人是極其厭惡憎恨的,吸毒、濫交、殘暴、冷血無情甚至已然心理變態,看他養的寵物、一條粗壯的蛇(本人最害怕蛇了)側面反映出埃里克斯的孤僻,他沒有絲毫善心、跟最親密的朋友之間也沒有信任,我覺得他這種性格跟家庭也非常有關係的,父母對他並不是很關心,都不知道自己兒子何時回家,做了那麼多壞事父母都不知道,當埃里克斯終於度過地獄般的兩周試驗滿心歡喜的回家後竟然發現他僅有的小窩—卧室被父母出租了,可見他的父母並沒有盼著他早日回家。

當他流落到作家家裡的時候,著實替他揪心了一把,看重作家憤怒且隱忍的幾乎變態的表情 我就知道作家不會輕易放過他,做過的壞事妄想別人不知道!

最後的痊癒並不是真的痊癒,只是沒有了警察和約定的束縛,他的惡的本性又立馬浮現了而已。


先是看的小說,後面看的電影。開始的幾十分鐘都是暴力和色情的畫面,果然電影比文字來得更直接。一個人暗搓搓的戴上了耳機,生怕妹妹們發現我在看小黃片。(嗯,她們在做作業)(′???`)好像暴露了什麼……

看這部電影艾歷克斯被同伴用玻璃瓶(奶吧的瓶子)砸向眼睛的時候,我是有點不舒服的。說好的同伴,卻背後捅刀,結果當然是被抓咯 。不過也怪不了別人,以暴制暴來維持自己在四個人當中的老大,鐵定做不長久,就像「起義」一樣。這也不算「起義」,跑偏了。

打了流浪漢,隨便約炮,強姦作家的妻子,失手殺了養貓的富家女,被判14年,嗯,符合法律的制裁。在獄中被欺負打壓,收到基佬的飛吻,這讓艾歷克斯覺得生活太無趣了,出去才是王道。

獲得了新式監獄的實驗者的機會,用藥物來控制身體,精神方面也被洗腦。到了最後測試被人打得無力還手還舔鞋底的時候,我內心是(*(▼皿▼#) 的,好想給他一耳屎你看你成什麼樣子了?為了出來忍住了,精神和生理的雙重控制。

回到家,父母找了個「新兒子」,自己是多餘的,就像被全世界拋棄了。不知不覺走到河邊,想死。劇情就像翻轉了,以前是艾歷克斯欺負別人,現在卻是流浪漢打他,同伴做了警察打他。最後來到作家家裡,後面也被認出來放貝多芬第九章交響曲折磨他,受不了跳樓自殺。

最後就是艾歷克斯還活著,和提出新式監獄方式的內部務長微笑的面對媒體拍照。聽到熟悉的貝多芬找回到以前的感覺想到了性高潮。「現在我感覺我是活著的。」電影的最後一句台詞。

感觸很深,感覺從他身上看到了當初自己「拽得跟個二百五一樣的時候」,不過沒他這麼血腥暴力。父母常年不管,學習也不想去上,整天到處浪蕩。

後來看不慣班主任虛偽的嘴臉,嘴上說著不要還是收下年邁外婆給的紅票子,從此開始乖乖上學。不過上課也是沒少懟他╮( ??ω?? )╭

動不動給我們洗腦成績差的只有出去打工,或者去職校當混混,要是不當混混就去他推薦的地方上學。(介紹一個學生會有提成)呵呵~你咋不上天呢!還勸說「差生」家長,讓家長放棄了我們。估計家長也是恨鐵不成鋼,認為老師說的一定沒錯。

那個時間段啊,就跟艾歷克斯一樣從家裡出來,感覺被全世界拋棄了。還好自己沒別的愛好就是看小說,什麼類型的都看,從小說里找到了前進的方向!沒錯,要打他臉,啪啪響的那種!(????)

結果就是跟艾歷克斯一樣,「我還活著」(上了個大學),認識到現在在做什麼,想要什麼。熬過一個人孤獨的生活,剋制自己不去跟小混混廝混,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碰到奇葩的人,笑而不語,惹到我了不好意思,我跑還不行嗎?要打架?多血腥暴力啊!走咱們角落裡交流交流。(?ì _ í?)嘿嘿,開個玩笑,我超慫的!

這電影挺值得一看的。( ?′??`? )

瞎扯了這麼多,純屬個人感受。不喜勿噴,謝謝。


我的感覺嗎,是覺得影片沒有想像中的變態,喜歡他以前的瘋狂生活。覺得這個電影將色與暴來做包裝,裡面裝著令人深思的問題:自己在社會中其實是不是一個機械?

那些鮮艷的衣服下面是不是一個個發條橙?

雖然亞力斯一直在被動的影響,他有沒有能選擇的那一刻?在監獄裡,亞力斯竟然有自我能動的時刻。神父的話可能才是影片要引導的方向。


看完發條橙後的感受是想吐,我想就和男主角這個惡棍接受強制治療時想吐是一樣一樣的。


每個人的領悟可能不一樣。在我看來,善惡本就沒有絕對。發條橙用一種近乎極端的表現形式說明了一個事實:矛盾存在的必然性,每個人都必須走向自己的命運。艾利克斯是一個大惡棍,害人性命,毋庸置疑,但他本然就是這樣一個存在,強行改變讓他變成一個善良的小綿羊——那就不是他了,他沒有了選擇權,也就不是一個完整的人。強迫改變之後他的遭遇是很悲慘的,一個沒有自由意志的人難逃悲慘的命運。艾利克斯作為一個人存在,天性如此,它傷害到別人和社會穩定,反政府作家對艾利克斯的迫害和利用,政府官員的拉攏,其實都有各自的立場,也必然這麼活著。其實我也不認為艾利克斯有選擇權,他遵從天性而活,失去了這種天性之後必然悲慘。所以不同個體之間的矛盾是永遠存在,相互鬥爭,無法避免的。


我感覺我要吐出來了,而且這輩子再也不想聽貝多芬的歌曲了。。。。


大的輪廓大家都講的差不多 很多小的點 看完真是整個臉都在抽搐 目前是沒法再聽 sing in the rain了 提這歌名都想吐


抱歉,看了影評才看懂…

沒看影評前?我聽別人吹太高,結果期望達不到,我想在中國這個戲只能拍一集電視劇的量…

至於男主角……該死…


在大學的時候在不違法犯罪準則內一樣中二,做些小生意做做學生活動。掛科了之後就像阿歷克斯一樣,老師的學校的家裡的管束,同學們的嘲諷貶低,幾乎一摸一樣。現在什麼都規規矩矩,愛好就是打電腦。我都不知道以前的自己去哪裡了。


原文鏈接

http://mp.weixin.qq.com/s/eDuErqoWcaoEcCGPSDiRQw


看著主演眼睛被機器固定的時候感覺很難受


本來電影美學寫小作文,要拉一部百佳電影,分兩次看的發條橙,因為在線的只有前半部,還以為看完了。後半部下載了沒中文字幕,恰好中間掐,中間隔了兩天才看完。前半部看了好恨/怕男主,後半部看了有點同情。(分開看的情感接不上)直白的暴力讓我反胃了一個星期,雨中曲成了我的貝九。(天我甚至還沒看雨中曲就被先入為主了)個人看法,如果一個人總是選擇傷害他人傷害社會,那麼社會就會剝奪他的選擇權…還挺…無可厚非的…慘的部分是欺負過的人欺負回來了而他無法還擊…順理成章合情合理就是有點慘。

最終因為怕了這片子換了銀翼殺手寫小作文。


推薦閱讀:

「搞笑諾貝爾獎」相當於科學界的「金酸莓獎」嗎?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電影中楊洋扮演的茅十八到底死沒死?
國產電影票房的一路狂飆,是黃金時代來臨還僅是曇花一現?
比較一下《老炮兒》和《美人魚》兩部電影?

TAG:電影 | 發條橙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