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粵語讀古詩、文言文是否更有味道?

粵語,又作廣東話,屬漢藏語系漢語族的聲調語言,也是漢族廣府民系的母語。

網上隨手找的視頻:演講-粵語—在線播放香帥鄭少秋粵語朗誦《將進酒》,劉儀偉放送四川版《將進酒》

僅供調戲,敬請高手分解


前段時間賀金縷兄曾邀請我回答這個問題,但我猶豫了半天還是沒有回答,因為這個題目過去了四個多月了,有挖墳嫌疑。另一個就是這種題目容易引起地圖炮和其他無謂爭端。

今天偶然看到賀金縷兄和夜小紫兄贊同了覃沛女史的答案,覃沛是我非常佩服的一位大神,在詩詞和駢文很多領域有很多精彩回答。但這一次,我點了沒有幫助+反對,因為答案充滿了戾氣,從題主的提問可以看出,題主只是分不清粵語普通誦讀、朗誦和吟誦的區別,最後一句態度也很誠懇。我猜想覃沛一定是誤解題主在秀一些強勢方言的優越感,這種莫名其妙的優越感確實存在,我也在網上進行過鬥爭,但這裡,的確不適合!所以,才有了這篇本來不該有的回答!

首先談談吟誦,詩詞需靠吟誦才能讀出韻味,這是因為詩詞的格律本身有一定固定結構,平仄運用,節奏停頓本身就是藝術性的一種體現。課堂上搖頭晃腦的朗讀肯定體現不出韻味,好比一種粗提取,精華還未提煉出。覃沛應該反對的是,出於粵語的優越感,任何粵語讀法一定優於其他讀法。這顯然是不對的。因為中國著名的吟誦還有唐文治先生的唐調吟誦、常州派吟誦、張衛東中州韻吟誦、閩南南音吟誦、台灣客家吟誦、溫州文讀吟誦、老國音吟誦等幾大派別,常見的還有還有葉嘉瑩先生、趙朴初先生、林庚先生、霍松林先生、朱家溍先生、袁行霈先生等人的吟誦。日本也有漢詩吟誦團體。這些吟誦各有所長,極富韻味。當然,陳沚齋先生在中山大學講授的粵語吟誦也是極為優秀的!吟誦是詩詞最傳統的讀法,何處逢入必斷,何處拖音悠長,都有講究。但也並不是說,吟誦只有粵語,或某一種南方方言才適合吟誦,葉嘉瑩先生本身不識入聲,她授課全部將入聲讀為去聲,但因為保留了吟誦的技法,依然很有風味。徐晉如和檀作文先生在給本科生或更低層次學生普及吟誦時,也是用普通話加入聲的方法。所以說,沒有哪種方言最適合讀詩詞,只要是中古漢語一脈相承的現代漢語,都有傳承下來的吟誦方法,本身是沒有優劣貴賤之分的。

但是拋開吟誦這種專業技藝不談,普通讀者讀來,粵語是否更適合讀詩詞呢?因為粵語韻尾留存極為完好,詩詞押韻主要靠的就是韻尾,所以粵語優勢是很明顯的,至少相對於普通話等入聲丟失的方言,但也不是說就是最好的,畢竟南方各大方言(語言)存古性參差不齊,可以說彼此間不相上下,沒什麼壓倒性優勢。但你不得不承認方言有閉口韻m韻尾的讀《蜀相》這種詩詞明顯可以感受到那種沉鬱苦悶之感,有入聲讀岳飛《滿江紅》之類詞就是痛快。甚至陳奕迅的《一絲不掛》最後一段歌詞將那種絕望與掙扎表述的淋漓盡致,都離不開林夕對入聲運用的出神入化。所以,粵語的確有優勢,南方各方言也都有優勢,北方諸方言(北方有入聲的地區也不少)也一樣可以讀出韻味,關鍵是繼承和發揚各地的傳統讀法。

至於覃沛的打臉,就呵呵了,曾經我羅列過普通話押韻廣州話不押韻的例子來反擊粵語吧里的極端地域黑。但是別忘了,這本身沒有意義,因為粵語押韻普通話不押韻的例子至少相對於反過來的例子可以說是壓倒性的。且粵語畢竟不是一成不變的中古漢語。再補充一下,粵語和普通話不是一個級別的,粵語對應的是官話。實際上,覃沛這個打臉的例子在非廣州音的粵語中押韻的也不是沒有。普通話是漢藏語系漢語族華北官話下的方言,廣州話是漢藏語系漢語族粵語下的方言,所以,就算打臉,請註明打的是粵語下的哪一種方言,粵語方言那麼多片區,你能一次性全打臉?就好比,粵語押韻普通話不押韻,你可以說打的是普通話的臉,但不可以說打的是官話的臉,官話其他方言押韻好的多的是~我家鄉方言讀不少詩詞押韻,但是粵語和普通話還都不押韻呢~

一口氣寫好了也懶得改了,有錯誤請方家指出,慢慢修改,對了,才看到還有問文言文的,算了懶得補了,就先寫詩詞方面的好了~


這個問題不夠精準,

你應該再加限定,哪個時期的,哪個人的古詩/文言文,用粵語讀是否更有味道。

古代由於交通及交流方式的限制,每個地方每個時代,語言都有不同,由於這種不同的限制,導致他們寫出來的文字肯定是帶有地方和時代味道的。

你拿兩首用粵語讀得通的,直接就代言了存在於中國所有時期所有地方由所有人寫的古詩/文言文,這其實是一種耍流氓。

樓上拿粵語歌打比方的,我就不說啥了,送你們一串省略號。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毛澤東的詩詞,用弗蘭話讀起來絕對最押韻,最有味道。

so,再過個幾百年回頭看,弗蘭話就是最古,最有韻味的話了?


差「漢越語」遠矣,一切漢語皆虜語,唯我南越存正音。


方言讀詩的「味兒」,就不能是陌生、叛逆帶來的?就不能是腔調改變帶來的?請持方言用課堂朗誦腔讀詩詞。還覺得有味兒的,你出來,我保證不說你審美渣。不客氣地說,只要是朗誦,在聲音上,就永遠沒有漢詩的味道。漢詩是付諸誦念吟歌唱的。可自行百度老北京讀書音對詩詞文的唱、吟、念,自行感受有沒有味兒。總之,方言讀詩的味兒,不說完全、幾乎、主要是腔調的改變,總要它佔個相當大的比例。

再舉一個被用爛了的例子打臉:

鋤禾日當午, 午ng

汗滴禾下土。 土tou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苦fu

粵語威武粵語蕩漾~


不洗腳不刷牙不洗頭的話,用什麼語言朗誦古文都很有味道。話說盲目推崇粵語吳語已經成了中二的標籤了咩?


諸位,優酷和油管上早就有大神 @polyhedron 的中古漢語擬音教程和讀誦示範了,何必再爭哪種方言更存古呢?直接用中古音朗誦不就好咯?媽媽再也不用擔心古詩押韻的問題啦

中古漢語語音教程-0 序

李白 將進酒 中古漢語朗讀


不會,而且讀唐詩的時候,如果普通話有100篇不押韻的,粵語就有1000篇不押韻的,因為粵語的主韻離中古漢語已經是十萬八千里了,更要命的是演化得還不規則


面似猿 聲似鳥。這是大文豪對廣東人的描述,自己補腦吧。


題主聽說過梁逸峰嗎


說起這個,馬上想起《滿江紅》,羅文唱的廣東話版視頻如下:

滿江紅(粵語版【羅文】) 視頻


個人感受

我是四川人 電影《蝴蝶》裡面 聽粵語念「鶯鶯燕燕春春,花花樹樹真真,事事風風韻韻,嬌嬌嫩嫩,停停當當人人。」徹底被迷翻


客家話讀蘇軾的詩詞幾乎完全押韻。


只從語言學上講,粵語主要反映的是唐宋時期的語言面貌,屬於中古,念唐詩會比較押韻;閩方言屬於上古。


用粵語念將進酒有種爽飛的感覺,我是一個人?我念古詩比念課文積極,特別輕松的感覺


初中時聽過潮州話念的《醉詩》,老先生半念半唱,聲音洪亮清朗,風度慨然毫不做作。感嘆潮州話不虧語言活化石之稱。

事後念白一番,自覺恥度過高。

——————————————————————

會讓詩具古風古韻恐怕是人而不是方言吧。

——————————————————————

附原詩:

醉詩

碧桃花樹下,大腳墨婆浪,

未說銅錢起,先鋪蘆席床。

三杯渾白酒,幾句話衷腸。

何時歸故里,和她笑一場。


推薦閱讀:

「對不起」一詞怎麼來的?
為什麼好多人把「優惠券」的「券 (quàn)」字念成「juàn」,並且寫成「卷」?
「我所喜愛的作家」和「我喜愛的作家」到底有什麼區別?

TAG:漢語 | 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