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式賽車的前部車身允許存在開口嗎?

看到很多的方程式車身,前部的車殼都是封閉的.尤其是fsc里的,幾乎可以看出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前面一個這樣的殼

還有這樣的 = =

我想問一下方程式賽車的前部車殼允許不允許存在開口,比如借鑒下面這種設計,會對車的性能產生影響嗎?


題主所引用的兩張FSAE的賽車圖,這種封閉車體前部的設計主要是為了梳理氣流,減少正面阻力。

但是,說道開口的話,以規則而言應該是可以的。

這是2011年的紅牛RB7

但貌似這個開口不是為了提供額外的氣動優勢而存在的(原因後面講)。這一點我不敢肯定,也希望有高人能一同討論。

但可以肯定的是下面這個精彩的設計確實是有性能提升的,這就是來自麥克拉倫MP4-25 著名的F-DUCT 失速尾翼系統。

注意號碼2上面不遠處的進氣口

氣流從那個小的進氣口進入後,繞經駕駛艙,由車手用膝蓋控制氣流走行。具體做法是車手可以在直道用膝蓋頂住氣孔,迫使氣流按照上圖黃色路徑流動,最終到達尾翼上部,從一個小口射向尾翼,人為製造失速,降低尾翼產生的下壓力。這一技術可以在直道末端達成5-10km不等的尾速提升。

回到開頭說的,為何不在開口處做文章?

F1的抓地力分為兩部分,一是車體本身的機械抓地力,二是依靠空氣動力學套件製造的氣動抓地力,形式也就是下壓力。複雜的前翼,誇張的尾翼,以及車身空力套件(尤其是2007年的賽車)在前後中三個區段製造下壓力。

題主所講的前部開口,位於F1的前鼻錐處。說到鼻錐就要考慮兩點,第一,它是一個結構性部分,第二,它的後面是堅固的車手座艙。第一點決定了它必須有很高的強度,不太可能出現很大面積的開口和管路;第二點決定了如果它有「進入」的氣流,那麼這個氣流不可能進入駕駛艙,也就是說必須要從駕駛艙上/下繞行。在實際情況下,這兩點幾乎徹底封殺了鼻錐開口氣流走行的可能性。

那麼鼻錐就無法對整車空氣動力學產生貢獻了嗎?非也,請看下圖,仍以RB7為例。

在09-13規則下,以紅牛為首,基本上所有車隊都使用了高鼻錐策略,也就是想辦法把空氣引入到

鼻錐下方,使其進入底盤上部,通過一系列的手段使其流向車尾,進入下部擴散器,在車底製造低壓區,使之達到更好的空氣動力學效能。

所以為了讓車輛降速,FIA在2014版的規則中強行降低了鼻錐離地高度,導致今年的車基本都丑得一塌糊塗。

題主舉出的例子(應該是一款民用車概念車)中,那個開口,呃。。。那是車尾的開口。。。具體作用。。不了解。。。

PS.有一些賽車是前部有開口的,比如下面這輛Audi R18 e-tron quattro 2012年版

對於封閉駕駛艙的賽車,前部開口多數是駕駛艙的通風口。


我是一隻fsae車隊的車身組長。規則上是有明確規定的。車手座艙部分,從車手處的防火一直到最前方是不允許有深入座艙的開口的,僅允許懸架處有微小的開口。其最主要的作用除了減少風阻以外是防止路面被輪胎帶起的沙石砸到車輛部件和駕駛員。我們車子剛做出來的時候不安裝車身練習,整個感覺就是撲面而來的小石子


推薦閱讀:

車輛工程應屆碩士,一汽大眾和上海泛亞技術中心選擇哪個呢?
汽車要是四個輪子都可以偏轉可行么?
車輛工程專業留美好還是留德好?
車輛工程可以從事汽車外觀設計嗎?
汽車鈑金上外飾和乘客在行駛過程中的振動頻率一樣嗎?

TAG:設計 | 汽車 | 賽車 | 一級方程式賽車F1 | 車輛工程 |